作文:辩论的境界

  好久没有时间与人辩论,而且因为打太极太成为习惯,即使有时间,也是没有机会。但最近有人问我,如何才能在辩论中胜出,我回想起了我自己辩论的历史。  

  想当年,辩论无数,胜败无数。现如今,我该教他那一招呢?就教他辩论的境界吧。  

  辩论的第一层境界:论输赢,   小 荷 作文网

  辩论的第二层境界:求认同,  

  辩论的第三层境界:展想象,  

  辩论的第四层境界:塑创造。  

  我问:“你现在在哪个境界上?”他说“在第一层。”我笑了笑说:“这是必须的,功力够了自然拔高了。”他说:“需要多久才可以升级呀?”  

  我说:“快的几个月,慢的一辈子都升不了级。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跟别人论输赢,一辈子都在第一级,从来就没有高级的活过。”  

  以前看过某位网络留言说的是“上辩、中辩与下辨”,过了许久,遗忘的差不多了,只记得,中辩者:若有所思,各取所需;下辨者:各执己见,面红耳赤。上辩什么状态,忘记了,但境界很高。我们日常在讨论问题时,是否能达到中辩,或者更高的境界?就启蒙而言,又有多少是在下辩的状态?或者是人类很少能达到“上辩”的境界?  

  辩论的最高境界:见山还是山  

  青原惟信禅师谈到自己的禅悟体验时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段话听来挺玄,尤其鄙人这学辩论的,在我所有的教学和编撰的讲义书籍里,对于辩论开宗明义就是笛卡尔的哲学出发点:除了正在怀疑中的自己无庸置疑之外,其它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怀疑(也就是我思故我在)。学辩论第一步就是要破除成见,别人不管先前跟你说过什么话,教科书上不管写些什么东西,先怀疑了再说;同样只有在充满怀疑的气氛里,对方辩手讲的立论你才能找到其中的漏洞,才能找到不合逻辑的地方,否则人家说什么你都信,你这么好骗的纯情孩子还是赶快回火星吧,辩论圈太危险了。  

  (插句题外话,在辩论上起了个好头未必是好事,尤其是那些高中开始学辩论的,在青春叛逆期搞什么怀疑一切,把老师长辈全部得罪光了,不才就深受其害,那个时候真是神憎鬼厌,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凄惨无比啊……)  

  乍看之下学习辩论之道与参禅这三种境界格格不入,可如今看起来那唐朝老和尚可真是了不起到极点了,辩论的境界还真是像他讲得一样:从见山是山开始,继以见山不是山,直至最高境界见山还是山。  

  就像前面说过的,刚刚开始接触辩论的人,皆为见山是山、非常天真纯洁的好学生乖宝宝,他们长期接受国内填鸭式教育,说什么就信什么。在这个时候,他们并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除了记忆力惊人之外,无法有效整合自己学习到的所有知识。这种只重死背硬记而不重视活学活用的教育观念,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悲哀,单单从“博学强记”这个称赞人的成语就可以看出端倪了。而这正是学习辩论之初要打破的陋规~~撇开一切世俗的权威与等级,专家说的不一定对,老师说的不一定对,大官说的更不一定对;怀疑他们的意见,挑战他们的观点,让自己的思考主宰支配自己。  

  这样做以后,就会逐渐进入见山不是山的阶段了。这个时候,你看什么都是有问题的,你看什么都是不顺眼的;别人说东你就偏偏往西,别人说好你就执意说坏……鄙人对这个境界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这境界的人已经开始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这整个世界,不再是唯唯诺诺的小可怜了,忧的是这境界的人往往对于事物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却往往自己生编硬造一些理论来套用其上。不说别的,台湾辩论圈这种人就特别多,很多让一般人啼笑皆非的评委判准往往出自这些资深辩论人的手中,比如早期有个名校教练担当评委时,他会把正反双方所有攻防巨细靡遗、整整齐齐地写在白纸上,看来很认真很可靠吧,那你就错了,他对最后胜负的判决“总是”依赖正方或反方不小心说出的一句话(常常是其它评委及全场观众都没注意到,偏偏就他听到了)。当然,他自有一套理论来解释自己的作法,但这的确让比赛公平性备受批评;更可怕的是,卡在这境界的辩论人太多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观念和理论让辩论离一般人越来越远。  

  所以辩论的最高境界应该要返朴归真,见山还是山。像是黑格尔说的“存在即合理”,姑且不论其对错善恶这些道德评价,任何现存于这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很多时候卡在第二境界的人对于这些事物的批评,只是源于他们没有找到这些事物存在的理由而已;换句话说,要真能找到世间事物的存在理由,在辩论上就产生了从绚烂回归平凡但无入不自得的最佳效果。各位可以回头找看看真正大师级的辩论赛视频,他们的立论绝对不标新立异,但他们对事物的本质分析得极为透彻。同样的,达到最高境界的辩论人不会弄出一些有悖常情的评委判准,他们在评判比赛输赢时往往会给出一个较客观的标准(当然我指的是不涉及比赛双方的客观第三人,辩手和粉丝除外)。  

  道理其实很简单,会这么大动作的介绍它,主要目的是希望辩手将来在学习时不要在达到第二境界后就自满不思进步了,没错,第二境界的辩手最炫,不过学习辩论本就不该只是为了酷炫而已;另外,建议教练在带辩手备赛时,能以第三境界为基础,让辩论脱离奇技淫巧的范围,能真正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最后,希望评委能回归正常人的角度来审查比赛,辩论比赛主要就是给一般人看的,不是吗。  

  人生无时无刻都在辩论,辩论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每一次辩论就是每一次创造,创造就是飞翔,今天,你飞了吗?

  好久没有时间与人辩论,而且因为打太极太成为习惯,即使有时间,也是没有机会。但最近有人问我,如何才能在辩论中胜出,我回想起了我自己辩论的历史。  

  想当年,辩论无数,胜败无数。现如今,我该教他那一招呢?就教他辩论的境界吧。  

  辩论的第一层境界:论输赢,   小 荷 作文网

  辩论的第二层境界:求认同,  

  辩论的第三层境界:展想象,  

  辩论的第四层境界:塑创造。  

  我问:“你现在在哪个境界上?”他说“在第一层。”我笑了笑说:“这是必须的,功力够了自然拔高了。”他说:“需要多久才可以升级呀?”  

  我说:“快的几个月,慢的一辈子都升不了级。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跟别人论输赢,一辈子都在第一级,从来就没有高级的活过。”  

  以前看过某位网络留言说的是“上辩、中辩与下辨”,过了许久,遗忘的差不多了,只记得,中辩者:若有所思,各取所需;下辨者:各执己见,面红耳赤。上辩什么状态,忘记了,但境界很高。我们日常在讨论问题时,是否能达到中辩,或者更高的境界?就启蒙而言,又有多少是在下辩的状态?或者是人类很少能达到“上辩”的境界?  

  辩论的最高境界:见山还是山  

  青原惟信禅师谈到自己的禅悟体验时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段话听来挺玄,尤其鄙人这学辩论的,在我所有的教学和编撰的讲义书籍里,对于辩论开宗明义就是笛卡尔的哲学出发点:除了正在怀疑中的自己无庸置疑之外,其它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怀疑(也就是我思故我在)。学辩论第一步就是要破除成见,别人不管先前跟你说过什么话,教科书上不管写些什么东西,先怀疑了再说;同样只有在充满怀疑的气氛里,对方辩手讲的立论你才能找到其中的漏洞,才能找到不合逻辑的地方,否则人家说什么你都信,你这么好骗的纯情孩子还是赶快回火星吧,辩论圈太危险了。  

  (插句题外话,在辩论上起了个好头未必是好事,尤其是那些高中开始学辩论的,在青春叛逆期搞什么怀疑一切,把老师长辈全部得罪光了,不才就深受其害,那个时候真是神憎鬼厌,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凄惨无比啊……)  

  乍看之下学习辩论之道与参禅这三种境界格格不入,可如今看起来那唐朝老和尚可真是了不起到极点了,辩论的境界还真是像他讲得一样:从见山是山开始,继以见山不是山,直至最高境界见山还是山。  

  就像前面说过的,刚刚开始接触辩论的人,皆为见山是山、非常天真纯洁的好学生乖宝宝,他们长期接受国内填鸭式教育,说什么就信什么。在这个时候,他们并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除了记忆力惊人之外,无法有效整合自己学习到的所有知识。这种只重死背硬记而不重视活学活用的教育观念,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悲哀,单单从“博学强记”这个称赞人的成语就可以看出端倪了。而这正是学习辩论之初要打破的陋规~~撇开一切世俗的权威与等级,专家说的不一定对,老师说的不一定对,大官说的更不一定对;怀疑他们的意见,挑战他们的观点,让自己的思考主宰支配自己。  

  这样做以后,就会逐渐进入见山不是山的阶段了。这个时候,你看什么都是有问题的,你看什么都是不顺眼的;别人说东你就偏偏往西,别人说好你就执意说坏……鄙人对这个境界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这境界的人已经开始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这整个世界,不再是唯唯诺诺的小可怜了,忧的是这境界的人往往对于事物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却往往自己生编硬造一些理论来套用其上。不说别的,台湾辩论圈这种人就特别多,很多让一般人啼笑皆非的评委判准往往出自这些资深辩论人的手中,比如早期有个名校教练担当评委时,他会把正反双方所有攻防巨细靡遗、整整齐齐地写在白纸上,看来很认真很可靠吧,那你就错了,他对最后胜负的判决“总是”依赖正方或反方不小心说出的一句话(常常是其它评委及全场观众都没注意到,偏偏就他听到了)。当然,他自有一套理论来解释自己的作法,但这的确让比赛公平性备受批评;更可怕的是,卡在这境界的辩论人太多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观念和理论让辩论离一般人越来越远。  

  所以辩论的最高境界应该要返朴归真,见山还是山。像是黑格尔说的“存在即合理”,姑且不论其对错善恶这些道德评价,任何现存于这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很多时候卡在第二境界的人对于这些事物的批评,只是源于他们没有找到这些事物存在的理由而已;换句话说,要真能找到世间事物的存在理由,在辩论上就产生了从绚烂回归平凡但无入不自得的最佳效果。各位可以回头找看看真正大师级的辩论赛视频,他们的立论绝对不标新立异,但他们对事物的本质分析得极为透彻。同样的,达到最高境界的辩论人不会弄出一些有悖常情的评委判准,他们在评判比赛输赢时往往会给出一个较客观的标准(当然我指的是不涉及比赛双方的客观第三人,辩手和粉丝除外)。  

  道理其实很简单,会这么大动作的介绍它,主要目的是希望辩手将来在学习时不要在达到第二境界后就自满不思进步了,没错,第二境界的辩手最炫,不过学习辩论本就不该只是为了酷炫而已;另外,建议教练在带辩手备赛时,能以第三境界为基础,让辩论脱离奇技淫巧的范围,能真正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最后,希望评委能回归正常人的角度来审查比赛,辩论比赛主要就是给一般人看的,不是吗。  

  人生无时无刻都在辩论,辩论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每一次辩论就是每一次创造,创造就是飞翔,今天,你飞了吗?


相关内容

  • 借助信息技术描绘成长历程
  • 借助信息技术 描绘成长历程 江西省井冈山市龙江中学陈晓明刘定邦 摘要: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成长作文"教学实验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一省级课题进行了探讨:(一)借助信息技术,成长作文积累了素材:(二)使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激发了学生成长中的真情实感:(三)利用信息技 ...

  • 创新是张扬作文个性的翅膀
  • 话又 / 又斟 鸹导 创新是 张扬作 文个性 的翅膀 文 / 荆. 兆 军 [ 摘 要] 作 文怎样让人怦 然心动 , 耳 目一新呢? 优 秀作 文获得成 功的奥妙 何在? 这就 涉及到创新 问题 , 而个性 又是 写 作 创 新 的基 石 , 没 有 个性 , 便 没 有 作 文 的 创 新 . ...

  • 例谈作文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教师拟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拟题时又局限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几种类型,训练形式和类型的封闭单调,使大部分学生对作文缺乏主动和激情,其作文水平可想而知.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 ...

  • 新课改下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 新课标在写作教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还对写作的相关技巧.写作的过程及作文的修改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但是,如何实现新课改提出的这些要求?我们需要开动脑筋,认 ...

  • 关于写作调查情况
  • 关于当前作文教学的调查报告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对作文教学的得失深有体会.二十年的教学经历,我看到了教师讲作文的艰辛,看到了学生写作文的痛苦,深感当前作文教学在诸多方面存在缺陷.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十年的时间,二干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 ...

  • 史上最精彩的辩论赛
  • 华东理工辩论赛:韩寒和郭敬明应不应该在一起? 主页>文章> 2011-10-13 13:25:00 随机爆菊 投稿 正方: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主席,各位直男,各位弯的,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哥哥张国荣曾经说过,我只是爱上了一个人,而这个人恰好是同性而已,我爱他,不管他是男是女,今天我 ...

  • 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特色
  • 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特色 山东省沂水县高桥镇中学 王会华 邮编:276400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1**********] 作文本来就应是个性化的产物,它是作者宣泄情感.释放心灵.外化思想.展示艺术美的结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 ...

  • 如何上好阅读课
  • 如何上好阅读课 四年级,学生已经不能浅显的识字认字,而是以阅读训练为主,并且,学生能从阅读欣赏中积累材料,激起情感,生发灵感,掌握写作所必需的知识.方法.语感,蓄积写作动力,要指导学生写出好作文,就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欣赏.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的阅读,又怎样引导学生从欣赏中汲取写作养分呢? 一.拓宽阅读 ...

  • 作文指导要"对症下药"
  •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指导好学生作文,尤为重要.而我们农村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偏低,每当作文时总表现出几种现象:一.没有写作兴趣:二.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三.不知怎么去写:四.不求质量,为作文而作文.针对这些情况,我试行了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