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谈·马来西亚制作人眼中的中国BOSSANOVA

  《江南STYLE》一夜爆红,全球响彻鸟叔“oppa Gangnam style”的吟唱,韩国流行音乐再度引起世界关注。时空距离已被网络技术打破,包括流行音乐在内的文化交流无时无刻不在悄悄进行着。在这场全球文化交流的大潮中,中国流行音乐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本期“特别策划·乐谈篇”与三位著名音乐制作人深度对话,请他们现身说法,为我们描绘中国流行音乐与世界流行音乐的交流现状。  西洋音乐走进来,中国歌手走出去  他发起“BOSSA CHINA”概念行动,致力于在中国推广BOSSA NOVA——  陈君伍:让BOSSA NOVA成为中国人最爱吃的西餐  Q=本刊记者 卢世伟  A=陈君伍  一说到BOSSA NOVA,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小野丽莎,或许还会有人知道,这是一种来自南美的音乐,是一种融合了巴西森巴舞曲和美国酷派的一种新派爵士乐。也有人会想到台湾的王若琳,新加坡的OIVIA ONG,马来西亚的季小薇等等,她们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华语音乐世界里以BOSSA NOVA为自己吹开了一片独特而独有的市场。  如今歌坛的重要人物,一旦功成名就步入中年后,纷纷一头扎进爵士或者BOSSA NOVA的风潮里,包括张学友、林子祥、刘美君等,而那些选秀比赛中,也有不少年轻的面孔以这种异军突起格外生娇,如黄夕倍等。但也始终有一种声音说,中国人(华人)把握不了这种外来的音乐,中国人没有那样的音乐血液,唱了也没有说服力。  陈君伍,马来西亚籍华裔音乐人,曾先后为刘德华、孙楠、张学友、王菲、蔡依林等制作过专辑或监制过作品,如今,一门心思投入BOSSA NOVA在中国的推广中,与他的音乐人朋友一起,发起了一个BOSSA CHINA的概念行动,并在两年内连续推出了《忘忧草》《太阳花》两张中式BOSSA NOVA专辑。  今天,我们就与陈君伍一起,走进BOSSA NOVA,看看当BOSSA遇到CHINA,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首先,什么是BOSSA NOVA?  Q:对于BOSSA NOVA这种曲风,中国的听众会很喜欢,但多少在理解和认识上都并不完整,甚至有一些固有的看法。你能解释一下BOSSA NOVA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吗?  A:当我对很多圈外朋友提起BOSSA NOVA时,不熟悉的人还是占多数,但当我说出代表人物小野丽莎时,基本上所有的人都熟悉她的音乐,我认为这就是目前国内朋友对BOSSA NOVA的一种普遍认知吧,熟悉音乐形态,但却叫不出名字。这中间同样存在行业内认知上的一个小小误区,很多人认为节奏形态及和弦走向与BOSSA NOVA曲风一致就是“BOSSA NOVA”,其实不然,我认为真正的BOSSA NOVA更重要的还是表达方式。  从字面上理解Bossa是“无拘束,无束缚”的意思,而Nova则是“新”的意思。联系起来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Q:很多人说到BOSSA NOVA时,都会同时也说到爵士,甚至会以为这两个是一样的,那它跟爵士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和差别?  A:与爵士而言,二者还是存在着很大区别的,我认为它要比爵士含蓄、平和,表现情绪是释怀的、开朗的、乐观的。即使是低沉的情绪也会有小凄美之感,而不是像爵士情绪表现的那样夸张、复杂;曲风的表情和情绪起伏那么明显。这么说吧,爵士是更张扬、夸张化的BOSSA NOVA。而两者的关联,可以说在功能上同为可以抚慰心灵、让人忘却悲伤的音乐风格。但从本质上追溯,BOSSA NOVA恰巧是一定基础上由爵士延伸而来的,而不仅仅是演变。  中国适合BOSSA NOVA吗?  Q:做一个好的BOSSA NOVA音乐,哪些条件是必备的?  A:做好BOSSA NOVA,我认为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首先对这种音乐风格保持正确认知是第一位的,其次自然保有一种积极乐观且随性放松的生活态度则是制作者及演绎者更需要具备的。总而言之,乐由心生。  Q:我们经常听到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人不适合做BOSSA NOVA,认为这就像HIP-HOP是美国人的音乐一样,中国人缺乏能把握BOSSA NOVA、爵士这类音乐的天然血液,尤其是在演唱者身上,总会少了一种天然的味道,基本只能做到为唱而唱,你认为是这样吗?  A:BOSSA NOVA 虽然来自南美,与本土音乐形态有很大的不同,但我认为它的表现方式和音乐传递的信息却是适合全人类共同受用的。国内做得好的人少,我个人认为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很多制作人心态不够放松,多少有些浮躁所致。  其实BOSSA NOVA制作很简单,就是要做到真诚。但是往往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又是最困难。如果学会了如何享受生活,放慢脚步,心态保持平和,对待音乐有足够的真诚,就一定会有好的,自然的作品。  能够把外来的音乐做到融会贯通,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上的参照,二是精神层面上的同步,前者是努力所致,后者则是需要自我凝练了。HIP-HOP文化不见得所有人适用,但是轻松惬意的生活方式不正是所有人一直在寻找和向往的吗?  BOSSA NOVA的中国现状  Q: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BOSSA CHINA这个概念的?为什么会想到来中国做BOSSA NOVA?  A:我从事音乐相关的工作已经近20年,但萌发制作BOSSA NOVA音乐的念头是在2004年。当时有这样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我,“目前的音乐市场,除了流行音乐作品外还有什么风格可以尝试?”直到2010年秋天,遇见来自台湾的徐国信老师,也就是BOSSA CHINA的发起和倡导者,才有了真正将想法向现实靠拢的机会。与徐老师的合作,可以说是制作BOSSA NOVA音乐的外因,而真正的内在因素还是国内音乐市场的一种状态(音乐丰富性的不足以及快餐音乐的盛行)。国内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有很少数人在做纯正的、正统的BOSSA NOVA。所以我很愿意抓住这个机会。   Q:现在国内也有不少歌手都在尝试做爵士,做BOSSA NOVA的音乐,尤其是很多老歌手,如张学友等,现阶段都在玩这种东西,你有听过他们做的这样的音乐吗?  A:这些歌坛老将我是认可的,相信他们对于各种风格的音乐也有能力驾驭。但是讲到这里,难免不提目前的“选秀”热,这些新人在比赛中越来越多地演唱外文歌,但是,一些选手对老歌随意改编,还称为“爵士版”,不仅更改了原作者的创作意图,破坏了歌曲风格,而且使歌曲没有了意境、曲风、情绪的统一性。老歌新唱我同意,但是我希望在改编的同时能遵循改编的规则。再比如“歌词洋唱”,一些选手在唱外文歌的时候,咬字发音的准确性令我惊艳,但是演唱母语中文爵士歌曲时,却用英文字的发音方式唱中文词,整首歌的发音令人难以接受。这样真的够洋气吗?我接触的国外艺人,比如爵士天后罗拉费琪(Laura Fygi),在录制她的中文专辑时,她对每个中文汉字的发音无不做到清楚准确,外国歌手尚且如此,为何本国歌手却要故意“洋化”呢?这点让我很难理解。  Q:在中国做BOSSA NOVA的困难可能在哪里?  既然BOSSA遇到CHINA,那就注定是两种文化的结合,而且是地域跨度很大的两种文化。在做CHINA这个概念上,我要想尽办法,怎样可以让中国经典的歌曲能够使用BOSSA的编曲改编,筛选的过程中我们搜罗了上千首经典歌曲,时间跨度从30年代至今,可以改编的歌曲既要有轻松的歌词,惬意的歌曲意境,还要有婉转悠扬的曲调。另外,让歌手和乐手能够按照我的想法去投入情绪和感情,需要时间的积累,对于制作者而言,需要足够的耐心。  做BOSSA NOVA与年龄有关吗?  Q:爵士和BOSSA音乐在很多人印象中,是一种很有年龄感和阅历感的音乐,是属于一种表达“需历经百转千回才终沉淀下来”的情绪的音乐。目前华语音乐圈比较有知名度的做这种音乐的歌手都很年轻,像王若琳,季小薇,OLIVIA,甚至是花儿朵朵中的黄夕倍。年轻化在这种音乐中是一种矛盾吗?或者代表着一种什么样的可能性?  A:其实一点都不矛盾,每一个人的心智与实际年龄未必是相符的,有些人年龄尚小但其内心世界可能早已成熟且丰满,他的思维或行为成熟度甚至超越了同龄人。目前华语音乐圈里演绎这类歌曲的一些年轻歌手,有一部分是真的有这种情怀而去演绎,还有一些年轻歌手是盲目地去跟从,他们只做到了一些“表面上”类似符号的东西,而没有做到真实自然的内容叙述与发自内心的感情抒发。我以为,年龄与演唱情绪的掌握度,更多的是心态部分而非实际年龄,所以说是不矛盾的,我们BOSSA CHINA的歌手也都很年轻。  Q:你们目前出的两张BOSSA专辑,谢颖和莎莎等歌手都很年轻,你是怎么发现她们的?  A:寻找她们是很不容易的事情。BOSSA NOVA在中国的普及率毕竟不高,想要找到有演唱功底、声音适合、有过一定阅历又不失稳重,还能有Bossa心态的歌手实属难事。虽然她们还年轻,对这种音乐的领悟和理解还有待提高,但我相信她们经过努力会成为BOSSA CHINA的中坚力量。  BOSSA NOVA只能翻唱老歌吗?  Q:虽然队伍已经年轻化了,但我们还是注意到,几乎所有的这一类型的音乐专辑,基本上都是以翻唱、改编经典老歌为主。新创作的困难和危险在哪里?  A:其实新创作的歌曲少,是因为使用老歌新编、新唱能让听众更快、更容易地去认识这类型的音乐。业内不少同行大都会用相同的步骤,先引进市场,再培养、创造市场,等普及到一定程度之后,好的回馈就会带给听众越来越多的新创作了。若在时机或市场尚未成熟的时候就一味地大量做新品的话,有可能会导致市场(听众)消化不了。我也深知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在BOSSA CHINA系列专辑的第二张《太阳花》中我们已经在尝试添加原创歌曲了,一共有两首,目前反响还都不错。  中国BOSSA NOVA与人声发烧碟区别在哪里?  Q:在中国广州一带很盛行做人声发烧碟或者汽车音乐,其中BOSSA NOVA也是他们经常会采用的一种,而且基本都是用老歌翻唱的方式。那你们作中式BOSSA NOVA跟这个发烧碟概念的区别在哪里?  A:它与发烧碟的区别是很大的,虽然都可以定位为“老歌翻唱”这一类别的碟片,但是发烧碟是不会投入高额的制作成本、精密的策划和大量宣传的。简单举例:我们的音乐都是选用真乐器录制,甚至还邀请了来自巴拉圭熟悉Bossa Nova的吉他大师参与,我想这些是发烧碟制作上达不到的。而且,从出发点而言,我们对于音乐也更加真诚。  Q:现在这两种音乐都会更多地被当成一种用来“放松”“背景”式的功能性音乐,这也是你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吗?  A:我想使用BOSSA NOVA做背景或场景音乐的场合也必定是一个可以令人放松、舒缓身心的地方,我期待更多的场合都能听到BOSSA NOVA的音乐。在我的理解这属于“被动接受”,我对于它更大的期许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接受并喜爱这种音乐,在需要放松、缓解压力的时候“主动寻找”“渴望聆听”。我也希望BOSSA NOVA成为一剂生活的良方。  在中国如何推广BOSSA NOVA?  Q:对于BOSSA音乐的推广,目前有效的方式有哪些?BOSSA NOVA在中国的认知风潮,很大程度上跟小野丽莎王若琳这些人成为乐坛明星大有关系,那你觉得在你们的推广模式中,你们想让谢颖她们变成像王若琳那样的明星吗?  A:有效的推广方式我想就是打开更多的收听通口,如公共场所,广播电台等,因为我有信心,BOSSA NOVA具有让人“一见倾心”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明星不仅仅只对歌手而言,我个人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明星的可能,但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不会顺畅无阻,天赋仅占小小的部分,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成功。  Q:BOSSA CHINA的前景和你们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  A:BOSSA CHINA目前已经发行了《忘忧草》《太阳花》两张专辑,第三张《百香果》也已在企划当中,短期计划当然就是陆续推出系列专辑,长远的计划则是希望让BOSSA CHINA成为“中国人最爱吃的西餐”。

  《江南STYLE》一夜爆红,全球响彻鸟叔“oppa Gangnam style”的吟唱,韩国流行音乐再度引起世界关注。时空距离已被网络技术打破,包括流行音乐在内的文化交流无时无刻不在悄悄进行着。在这场全球文化交流的大潮中,中国流行音乐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本期“特别策划·乐谈篇”与三位著名音乐制作人深度对话,请他们现身说法,为我们描绘中国流行音乐与世界流行音乐的交流现状。  西洋音乐走进来,中国歌手走出去  他发起“BOSSA CHINA”概念行动,致力于在中国推广BOSSA NOVA——  陈君伍:让BOSSA NOVA成为中国人最爱吃的西餐  Q=本刊记者 卢世伟  A=陈君伍  一说到BOSSA NOVA,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小野丽莎,或许还会有人知道,这是一种来自南美的音乐,是一种融合了巴西森巴舞曲和美国酷派的一种新派爵士乐。也有人会想到台湾的王若琳,新加坡的OIVIA ONG,马来西亚的季小薇等等,她们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华语音乐世界里以BOSSA NOVA为自己吹开了一片独特而独有的市场。  如今歌坛的重要人物,一旦功成名就步入中年后,纷纷一头扎进爵士或者BOSSA NOVA的风潮里,包括张学友、林子祥、刘美君等,而那些选秀比赛中,也有不少年轻的面孔以这种异军突起格外生娇,如黄夕倍等。但也始终有一种声音说,中国人(华人)把握不了这种外来的音乐,中国人没有那样的音乐血液,唱了也没有说服力。  陈君伍,马来西亚籍华裔音乐人,曾先后为刘德华、孙楠、张学友、王菲、蔡依林等制作过专辑或监制过作品,如今,一门心思投入BOSSA NOVA在中国的推广中,与他的音乐人朋友一起,发起了一个BOSSA CHINA的概念行动,并在两年内连续推出了《忘忧草》《太阳花》两张中式BOSSA NOVA专辑。  今天,我们就与陈君伍一起,走进BOSSA NOVA,看看当BOSSA遇到CHINA,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首先,什么是BOSSA NOVA?  Q:对于BOSSA NOVA这种曲风,中国的听众会很喜欢,但多少在理解和认识上都并不完整,甚至有一些固有的看法。你能解释一下BOSSA NOVA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吗?  A:当我对很多圈外朋友提起BOSSA NOVA时,不熟悉的人还是占多数,但当我说出代表人物小野丽莎时,基本上所有的人都熟悉她的音乐,我认为这就是目前国内朋友对BOSSA NOVA的一种普遍认知吧,熟悉音乐形态,但却叫不出名字。这中间同样存在行业内认知上的一个小小误区,很多人认为节奏形态及和弦走向与BOSSA NOVA曲风一致就是“BOSSA NOVA”,其实不然,我认为真正的BOSSA NOVA更重要的还是表达方式。  从字面上理解Bossa是“无拘束,无束缚”的意思,而Nova则是“新”的意思。联系起来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Q:很多人说到BOSSA NOVA时,都会同时也说到爵士,甚至会以为这两个是一样的,那它跟爵士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和差别?  A:与爵士而言,二者还是存在着很大区别的,我认为它要比爵士含蓄、平和,表现情绪是释怀的、开朗的、乐观的。即使是低沉的情绪也会有小凄美之感,而不是像爵士情绪表现的那样夸张、复杂;曲风的表情和情绪起伏那么明显。这么说吧,爵士是更张扬、夸张化的BOSSA NOVA。而两者的关联,可以说在功能上同为可以抚慰心灵、让人忘却悲伤的音乐风格。但从本质上追溯,BOSSA NOVA恰巧是一定基础上由爵士延伸而来的,而不仅仅是演变。  中国适合BOSSA NOVA吗?  Q:做一个好的BOSSA NOVA音乐,哪些条件是必备的?  A:做好BOSSA NOVA,我认为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首先对这种音乐风格保持正确认知是第一位的,其次自然保有一种积极乐观且随性放松的生活态度则是制作者及演绎者更需要具备的。总而言之,乐由心生。  Q:我们经常听到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人不适合做BOSSA NOVA,认为这就像HIP-HOP是美国人的音乐一样,中国人缺乏能把握BOSSA NOVA、爵士这类音乐的天然血液,尤其是在演唱者身上,总会少了一种天然的味道,基本只能做到为唱而唱,你认为是这样吗?  A:BOSSA NOVA 虽然来自南美,与本土音乐形态有很大的不同,但我认为它的表现方式和音乐传递的信息却是适合全人类共同受用的。国内做得好的人少,我个人认为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很多制作人心态不够放松,多少有些浮躁所致。  其实BOSSA NOVA制作很简单,就是要做到真诚。但是往往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又是最困难。如果学会了如何享受生活,放慢脚步,心态保持平和,对待音乐有足够的真诚,就一定会有好的,自然的作品。  能够把外来的音乐做到融会贯通,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上的参照,二是精神层面上的同步,前者是努力所致,后者则是需要自我凝练了。HIP-HOP文化不见得所有人适用,但是轻松惬意的生活方式不正是所有人一直在寻找和向往的吗?  BOSSA NOVA的中国现状  Q: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BOSSA CHINA这个概念的?为什么会想到来中国做BOSSA NOVA?  A:我从事音乐相关的工作已经近20年,但萌发制作BOSSA NOVA音乐的念头是在2004年。当时有这样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我,“目前的音乐市场,除了流行音乐作品外还有什么风格可以尝试?”直到2010年秋天,遇见来自台湾的徐国信老师,也就是BOSSA CHINA的发起和倡导者,才有了真正将想法向现实靠拢的机会。与徐老师的合作,可以说是制作BOSSA NOVA音乐的外因,而真正的内在因素还是国内音乐市场的一种状态(音乐丰富性的不足以及快餐音乐的盛行)。国内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有很少数人在做纯正的、正统的BOSSA NOVA。所以我很愿意抓住这个机会。   Q:现在国内也有不少歌手都在尝试做爵士,做BOSSA NOVA的音乐,尤其是很多老歌手,如张学友等,现阶段都在玩这种东西,你有听过他们做的这样的音乐吗?  A:这些歌坛老将我是认可的,相信他们对于各种风格的音乐也有能力驾驭。但是讲到这里,难免不提目前的“选秀”热,这些新人在比赛中越来越多地演唱外文歌,但是,一些选手对老歌随意改编,还称为“爵士版”,不仅更改了原作者的创作意图,破坏了歌曲风格,而且使歌曲没有了意境、曲风、情绪的统一性。老歌新唱我同意,但是我希望在改编的同时能遵循改编的规则。再比如“歌词洋唱”,一些选手在唱外文歌的时候,咬字发音的准确性令我惊艳,但是演唱母语中文爵士歌曲时,却用英文字的发音方式唱中文词,整首歌的发音令人难以接受。这样真的够洋气吗?我接触的国外艺人,比如爵士天后罗拉费琪(Laura Fygi),在录制她的中文专辑时,她对每个中文汉字的发音无不做到清楚准确,外国歌手尚且如此,为何本国歌手却要故意“洋化”呢?这点让我很难理解。  Q:在中国做BOSSA NOVA的困难可能在哪里?  既然BOSSA遇到CHINA,那就注定是两种文化的结合,而且是地域跨度很大的两种文化。在做CHINA这个概念上,我要想尽办法,怎样可以让中国经典的歌曲能够使用BOSSA的编曲改编,筛选的过程中我们搜罗了上千首经典歌曲,时间跨度从30年代至今,可以改编的歌曲既要有轻松的歌词,惬意的歌曲意境,还要有婉转悠扬的曲调。另外,让歌手和乐手能够按照我的想法去投入情绪和感情,需要时间的积累,对于制作者而言,需要足够的耐心。  做BOSSA NOVA与年龄有关吗?  Q:爵士和BOSSA音乐在很多人印象中,是一种很有年龄感和阅历感的音乐,是属于一种表达“需历经百转千回才终沉淀下来”的情绪的音乐。目前华语音乐圈比较有知名度的做这种音乐的歌手都很年轻,像王若琳,季小薇,OLIVIA,甚至是花儿朵朵中的黄夕倍。年轻化在这种音乐中是一种矛盾吗?或者代表着一种什么样的可能性?  A:其实一点都不矛盾,每一个人的心智与实际年龄未必是相符的,有些人年龄尚小但其内心世界可能早已成熟且丰满,他的思维或行为成熟度甚至超越了同龄人。目前华语音乐圈里演绎这类歌曲的一些年轻歌手,有一部分是真的有这种情怀而去演绎,还有一些年轻歌手是盲目地去跟从,他们只做到了一些“表面上”类似符号的东西,而没有做到真实自然的内容叙述与发自内心的感情抒发。我以为,年龄与演唱情绪的掌握度,更多的是心态部分而非实际年龄,所以说是不矛盾的,我们BOSSA CHINA的歌手也都很年轻。  Q:你们目前出的两张BOSSA专辑,谢颖和莎莎等歌手都很年轻,你是怎么发现她们的?  A:寻找她们是很不容易的事情。BOSSA NOVA在中国的普及率毕竟不高,想要找到有演唱功底、声音适合、有过一定阅历又不失稳重,还能有Bossa心态的歌手实属难事。虽然她们还年轻,对这种音乐的领悟和理解还有待提高,但我相信她们经过努力会成为BOSSA CHINA的中坚力量。  BOSSA NOVA只能翻唱老歌吗?  Q:虽然队伍已经年轻化了,但我们还是注意到,几乎所有的这一类型的音乐专辑,基本上都是以翻唱、改编经典老歌为主。新创作的困难和危险在哪里?  A:其实新创作的歌曲少,是因为使用老歌新编、新唱能让听众更快、更容易地去认识这类型的音乐。业内不少同行大都会用相同的步骤,先引进市场,再培养、创造市场,等普及到一定程度之后,好的回馈就会带给听众越来越多的新创作了。若在时机或市场尚未成熟的时候就一味地大量做新品的话,有可能会导致市场(听众)消化不了。我也深知这条路任重而道远。在BOSSA CHINA系列专辑的第二张《太阳花》中我们已经在尝试添加原创歌曲了,一共有两首,目前反响还都不错。  中国BOSSA NOVA与人声发烧碟区别在哪里?  Q:在中国广州一带很盛行做人声发烧碟或者汽车音乐,其中BOSSA NOVA也是他们经常会采用的一种,而且基本都是用老歌翻唱的方式。那你们作中式BOSSA NOVA跟这个发烧碟概念的区别在哪里?  A:它与发烧碟的区别是很大的,虽然都可以定位为“老歌翻唱”这一类别的碟片,但是发烧碟是不会投入高额的制作成本、精密的策划和大量宣传的。简单举例:我们的音乐都是选用真乐器录制,甚至还邀请了来自巴拉圭熟悉Bossa Nova的吉他大师参与,我想这些是发烧碟制作上达不到的。而且,从出发点而言,我们对于音乐也更加真诚。  Q:现在这两种音乐都会更多地被当成一种用来“放松”“背景”式的功能性音乐,这也是你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吗?  A:我想使用BOSSA NOVA做背景或场景音乐的场合也必定是一个可以令人放松、舒缓身心的地方,我期待更多的场合都能听到BOSSA NOVA的音乐。在我的理解这属于“被动接受”,我对于它更大的期许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接受并喜爱这种音乐,在需要放松、缓解压力的时候“主动寻找”“渴望聆听”。我也希望BOSSA NOVA成为一剂生活的良方。  在中国如何推广BOSSA NOVA?  Q:对于BOSSA音乐的推广,目前有效的方式有哪些?BOSSA NOVA在中国的认知风潮,很大程度上跟小野丽莎王若琳这些人成为乐坛明星大有关系,那你觉得在你们的推广模式中,你们想让谢颖她们变成像王若琳那样的明星吗?  A:有效的推广方式我想就是打开更多的收听通口,如公共场所,广播电台等,因为我有信心,BOSSA NOVA具有让人“一见倾心”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明星不仅仅只对歌手而言,我个人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明星的可能,但是通往成功的道路不会顺畅无阻,天赋仅占小小的部分,还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成功。  Q:BOSSA CHINA的前景和你们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  A:BOSSA CHINA目前已经发行了《忘忧草》《太阳花》两张专辑,第三张《百香果》也已在企划当中,短期计划当然就是陆续推出系列专辑,长远的计划则是希望让BOSSA CHINA成为“中国人最爱吃的西餐”。


相关内容

  • 马拉多纳:在我眼中全球就中国不是美国殖民地![图]
  • 在我眼中全球就中国不是美国殖民地! 马拉多纳:在我眼中全球就中国不是美国殖民地! 马拉多纳享受胜利(阿根廷1:0击败尼日利亚) "我们不能再犯这么多错误了."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马拉多纳称赞了获胜的价值,但也批评了球队在临门一脚上的欠佳,他提醒球员说,足球规则是无情的,&quo ...

  • 中国风古风古曲
  • 中国风古风古曲 古风和中国风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单单从字面上就可以先理解 古 风是距离我们更久远的音乐形式有古代的味道 中国风歌曲和古风歌曲其实是蛮好分辨的相对来说 古风歌曲大 面积流行的比中国风早 最出名的古风歌曲 应该就是胡歌那首<逍遥 叹>了. 没错的话, 最早的古风应该就是从有了中 ...

  • 后邵逸夫时代的TVB
  • 当全球电视业在向"制播分家"."频道产品化"转型时,TVB依旧独力包揽制播合一的大旗.当陈奕迅等巨星开始拒绝TVB时,人们都在猜测,后邵逸夫时代的TVB,真的已经到达了临界点? 虽然过去两个多月了,TVB电视城的围墙上,还挂着台庆42周年的标语. 曾经有媒体认 ...

  • 管窥中国的中产阶层
  •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明确提出中国社会存在一个规模达8000万的中间阶层以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大众,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这里提出中国式中产阶层这个概念包含以下两层含义:第一,中国社会确实已经浮现出一个规模庞大的中产阶层:第 ...

  • 越南体验:一个在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中前行的国家!
  • 趁香港回归假期,去了一趟越南. 越南,以前在我头脑中的关键词是"社会主义"."同志+兄弟"."越战"."贫困"."侵略与被侵略",以及梁家辉主演的那部大尺度影片<情人>. 而如今搜索越南, ...

  • 大家下厨房[菜之美者,有云梦之芹]
  • 添加评论 2011年11月14日 小饭 芹菜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喜爱的蔬菜,<吕氏春秋>中有"菜之美者,有云梦之芹"的记载.俗话说:"家厨眼中无废料",很多人只吃芹菜茎,其实芹菜叶比芹菜茎营养更丰富.11月8日立冬,冬天是蔬菜的淡季,人体容易出现维生素 ...

  • 形势政策----南海局势
  • 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300多万平方公里,东西相隔5500公里,时差4个多小时,南北相距5500公里,跨越5个温度带,居世界第三.中国地大物博,自古以来便是各国眼中的宝地,上至夏商,下至今时,总是处于危机之中.无论何时,外国总是打着中国的主意.而今,中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自强不 ...

  • 中国和世界花卉园林的现状与趋势
  • 中国和世界花卉园林的现状与趋势 聂娇 西南科技大学 摘要:花卉园林现今已成为新时代的朝阳产业,国际上一些以前垄断花卉市场的发达 国家由于各种因素其花卉市场正进入老龄化,与此同时亚洲等发展中国家花卉市场正在被打 开,新的花卉园林格局正在形成.而中国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已成为新起之秀,各种 ...

  • 第二冲击波-从东亚金融危机到全球经济大变局
  • http://www.licai18.com/prod/BookContent.jsp?id=46&cid=324 本书是<金融风暴-东南亚金融危机透视>一书的续篇. 1997年9月以前,金融风暴的作用范围主要在东南亚,也似乎在逐渐趋缓.岂料就在10月 ,风暴又突然转强,直扑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