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证(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作者:普莱尔 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著作1882出版,此书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因此,该书也成为近代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包括三部分: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的发展;儿童理智的发展。

1、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个年龄阶段上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关键期—主要指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阶段,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称为最近发展区。

客体永久性—当客体在儿童眼前消失时,儿童依然认为他是存在的。 守恒---指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他的物质含量是不变的。 图式—是指动作结构和运算结构,后者是前者的内化,它们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适应—其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到现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顺应---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对偶故事法—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

依恋—特指婴儿的依恋,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消极词汇---指儿童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有效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手段,儿童的记忆策略是不断发展的。

心理理论—是指对别人和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经验的认识。

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倾向,亲社会行为也称利他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

攻击性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它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观点|角色采择—是指个人根据一定的信息对他人的内部心理状态的理解和判断。(塞尔曼)

身体自我—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涉及到对自己的相貌、体格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

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

选择中容易出现的习题:

1 科学儿童心理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的。

2视崖实验(了解)119

错觉 悬崖 不敢爬过 多数儿童会害怕。这个实验表明,婴儿早就有了深度知觉。 3 斯金纳----①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②强化在儿童行为中起着防止消退的作用;

③他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④强调适当使用强化程序

4班杜拉的发展心理理论(了解,可能选择题)

㈠观察学习 替代性强化 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自我强化 ㈡社会学习的研究 攻击性学习;亲社会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

5三山实验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自我中心,幼儿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 幼儿不能正确回答“娃娃看到了什么?”

6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58 了解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⑴最近发展区 ⑵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

⑶学习的最佳期限

课本中出现的简答题目: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5

①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③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④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⑤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8

㈠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①霍尔提出复演说,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②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华生,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地强调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㈡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第一种观点称为连续论。此观点只强调发展上的量变,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的、渐进的,不分阶段的。 第二种观点称为阶段论。此观点只强调发展上的质变,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是不连续的、分阶段进行的。

㈢儿童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第一种观点是发展的机能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就是该理论的一个代表。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儿童自身。

第二种观点是发展的机械理论。该观点认为发展的动力来自外部环境,儿童是被动发展的。

㈣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关键期—主要指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阶段,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3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类型(定义及解释说明)17

㈠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和聚合交叉研究

①横断研究设计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和测量,探究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其优点在于:可以同时研究较大的样本,并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到不同年龄的研究对象的资料,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由于研究时间短,因而研究结果受社会变迁的影响较小。

②纵向研究设计 是指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优点:被试是同质的,研究结果更为可靠;通过对同一组被试的长期追究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

③为了避免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的弊端,保持两类研究设计的长处,可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聚合交叉设计,即在横断的基础上在进行追踪,然后按年龄和观测年份交叉归类,这样在同一年龄组中包括不同年代成长的个体,可以消除一部分“时代变迁”的干扰,也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如5-10年)收集较大范围(30-40年)资料。

㈡双生子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①双生子研究就是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之间和异卵双生子之间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这种心理发展特征的影响程度。

②跨文化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的心理发展的某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起因:文化交流的需要;心理学研究样本的代表性。

4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24

西方儿童心理学发展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总结其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后期之前,这个阶段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准备时期。在近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推动下,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终于在19世纪后期诞生了。

第二阶段:从1882年至一战,这个阶段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在欧洲和美国涌现出许多心理学家,他们开始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普莱尔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还有美国的霍尔、鲍德温、杜威、卡特尔、,法国的比纳等,他们的研究为儿童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三阶段:一战和二战期间,这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由于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理论流派,如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等。皮亚杰,格赛尔

第四阶段:二战后,这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发展时期。这种变化和发展主要表现为一下四方面。理论观点的演变;研究方法上的变化;试图把认知发展和社会行为联系起来;将儿童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

5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9(了解)

①观察法②访谈法③问卷法④测验法⑤个案法

6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的研究25-28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有一个演变过程。⑴儿童心理学诞生初期,研究对象仅局限于婴幼儿的发展,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大多数研究者还认为心理发展截至于青少年时期。

⑵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心理学》,此书的问世决定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年龄范围从普莱尔的婴幼儿阶段扩展到青春期。

⑶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生命全程的发展率先进行了研究。荣格 埃里克森

⑷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在1930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这是世界上第一步发展心理学著作,书中提出要用毕生发展的观点研究人的心理发展。

7弗洛依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35

弗洛把性本能看作构成生命本能的最重要的成分

①口唇期(0—1岁)儿童发展的第一个性感区是口腔,儿童主要通过吮吸、吞咽等口腔的刺激活动获得性满足。

②肛门期(1—3岁)儿童从肛门肌肉的活动的刺激中得到快感

③性器期(3-5岁)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性满足的主要来源 这个时期男孩和女孩在行为上开始出现性别之分,产生恋母、恋父情结

④潜伏期(5-12岁)在儿童身体中几乎找不到一个力比多集中的性感区

⑤生殖期(12-成年) 力比多重新在身体中活跃起来,并集中在身体的生殖器官上。这一阶段的性冲动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追求

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39

埃里克森详细分析了个体一生的人格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出生至2岁):信任对不信任。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2—4岁左右):自主感对羞愧感。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第六阶段为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其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约至50岁):贡献感对无所作为感。这个阶段的个体如果能热心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家庭,养育后代,工作上富有成果,他就会获得一种贡献感;如果不愿或无力承担这些责任就会产生一种无所作为的感觉。

第八阶段为成年晚期即老年期(直至死亡):自我健康对绝望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我健康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作者:普莱尔 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著作1882出版,此书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因此,该书也成为近代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包括三部分: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的发展;儿童理智的发展。

1、名词解释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个年龄阶段上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关键期—主要指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阶段,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称为最近发展区。

客体永久性—当客体在儿童眼前消失时,儿童依然认为他是存在的。 守恒---指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他的物质含量是不变的。 图式—是指动作结构和运算结构,后者是前者的内化,它们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适应—其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到现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顺应---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 对偶故事法—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

依恋—特指婴儿的依恋,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消极词汇---指儿童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有效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手段,儿童的记忆策略是不断发展的。

心理理论—是指对别人和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经验的认识。

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倾向,亲社会行为也称利他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

攻击性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它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观点|角色采择—是指个人根据一定的信息对他人的内部心理状态的理解和判断。(塞尔曼)

身体自我—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涉及到对自己的相貌、体格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

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串感觉。

选择中容易出现的习题:

1 科学儿童心理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的。

2视崖实验(了解)119

错觉 悬崖 不敢爬过 多数儿童会害怕。这个实验表明,婴儿早就有了深度知觉。 3 斯金纳----①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②强化在儿童行为中起着防止消退的作用;

③他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④强调适当使用强化程序

4班杜拉的发展心理理论(了解,可能选择题)

㈠观察学习 替代性强化 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自我强化 ㈡社会学习的研究 攻击性学习;亲社会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

5三山实验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自我中心,幼儿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 幼儿不能正确回答“娃娃看到了什么?”

6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58 了解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⑴最近发展区 ⑵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

⑶学习的最佳期限

课本中出现的简答题目: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5

①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③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④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⑤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2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8

㈠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①霍尔提出复演说,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②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华生,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地强调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㈡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第一种观点称为连续论。此观点只强调发展上的量变,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的、渐进的,不分阶段的。 第二种观点称为阶段论。此观点只强调发展上的质变,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是不连续的、分阶段进行的。

㈢儿童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第一种观点是发展的机能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就是该理论的一个代表。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儿童自身。

第二种观点是发展的机械理论。该观点认为发展的动力来自外部环境,儿童是被动发展的。

㈣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关键期—主要指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阶段,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3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类型(定义及解释说明)17

㈠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和聚合交叉研究

①横断研究设计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和测量,探究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其优点在于:可以同时研究较大的样本,并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到不同年龄的研究对象的资料,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由于研究时间短,因而研究结果受社会变迁的影响较小。

②纵向研究设计 是指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优点:被试是同质的,研究结果更为可靠;通过对同一组被试的长期追究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

③为了避免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的弊端,保持两类研究设计的长处,可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聚合交叉设计,即在横断的基础上在进行追踪,然后按年龄和观测年份交叉归类,这样在同一年龄组中包括不同年代成长的个体,可以消除一部分“时代变迁”的干扰,也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如5-10年)收集较大范围(30-40年)资料。

㈡双生子研究和跨文化研究

①双生子研究就是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之间和异卵双生子之间在心理发展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这种心理发展特征的影响程度。

②跨文化研究是指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的心理发展的某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起因:文化交流的需要;心理学研究样本的代表性。

4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24

西方儿童心理学发展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总结其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后期之前,这个阶段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准备时期。在近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推动下,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终于在19世纪后期诞生了。

第二阶段:从1882年至一战,这个阶段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在欧洲和美国涌现出许多心理学家,他们开始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普莱尔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还有美国的霍尔、鲍德温、杜威、卡特尔、,法国的比纳等,他们的研究为儿童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三阶段:一战和二战期间,这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由于心理学的快速发展,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飞跃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理论流派,如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等。皮亚杰,格赛尔

第四阶段:二战后,这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发展时期。这种变化和发展主要表现为一下四方面。理论观点的演变;研究方法上的变化;试图把认知发展和社会行为联系起来;将儿童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

5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9(了解)

①观察法②访谈法③问卷法④测验法⑤个案法

6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的研究25-28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有一个演变过程。⑴儿童心理学诞生初期,研究对象仅局限于婴幼儿的发展,一直到20世纪上半叶,大多数研究者还认为心理发展截至于青少年时期。

⑵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心理学》,此书的问世决定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年龄范围从普莱尔的婴幼儿阶段扩展到青春期。

⑶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生命全程的发展率先进行了研究。荣格 埃里克森

⑷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在1930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这是世界上第一步发展心理学著作,书中提出要用毕生发展的观点研究人的心理发展。

7弗洛依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35

弗洛把性本能看作构成生命本能的最重要的成分

①口唇期(0—1岁)儿童发展的第一个性感区是口腔,儿童主要通过吮吸、吞咽等口腔的刺激活动获得性满足。

②肛门期(1—3岁)儿童从肛门肌肉的活动的刺激中得到快感

③性器期(3-5岁)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性满足的主要来源 这个时期男孩和女孩在行为上开始出现性别之分,产生恋母、恋父情结

④潜伏期(5-12岁)在儿童身体中几乎找不到一个力比多集中的性感区

⑤生殖期(12-成年) 力比多重新在身体中活跃起来,并集中在身体的生殖器官上。这一阶段的性冲动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追求

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39

埃里克森详细分析了个体一生的人格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出生至2岁):信任对不信任。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2—4岁左右):自主感对羞愧感。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第六阶段为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其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约至50岁):贡献感对无所作为感。这个阶段的个体如果能热心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家庭,养育后代,工作上富有成果,他就会获得一种贡献感;如果不愿或无力承担这些责任就会产生一种无所作为的感觉。

第八阶段为成年晚期即老年期(直至死亡):自我健康对绝望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自我健康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相关内容

  • 非师范专业如何考教师资格证(湖北省)
  •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非师范专业如何考教师资格证 非师范专业如何考教师资格证 如何考 湖北省) (湖北省)编辑:华中师范大学信管系 编辑:华中师范大学信管系 2005 级校友宋家伟 审核: 审核:华中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钟文锐 2009 ...

  • 教师资格证书
  • 教师资格证书 网上填报 1:注册个人基本信息 考生注册须填写真实姓名,证件类型及证件号码.已注册的考生填写密码进行登陆,未注册的考生点击[注册]进行注册. 新注册时,要求考生填写本人的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登录密码.电子邮箱等联络信息. 2:诚信考试承诺 新注册的考生用户必须先阅读考试承诺,先同 ...

  • 教师资格证--学前教育学重点总结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包括胎儿教育.婴儿(初生至三岁)教育.幼儿(三岁至六岁)教育,共三个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形式:胎儿学校1.托儿所 2.幼儿园 3.托幼园所一体化 4.幼儿班 5 ...

  •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
  •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P1 3.现代教育制度的 ...

  • 2016年四川教师资格考试教材
  • 四川教师资格考试指导 四川教师资格真题题库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相关事项的公告解读: 报考条件: 符合以下基本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户籍或人事关系(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聘用合同并由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在四川: (三 ...

  • 北京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考试用书]
  • 北京2014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考试用书] 一: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教育部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试点改革,决定2011年在浙江,湖北两省,2012年上半年扩大到上海和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下半年又扩大到海南,河北等省,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 ...

  • 2013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 2013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一)思想品德条件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并经申请人员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思想品德鉴定合格:应届毕业生,由所在学校进行思想品德鉴定. (二)学历条件 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幼儿园)报考条件: ...

  •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资料幼儿园层次
  • 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 2. 卢梭 法国启蒙思想家 著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3. 福禄贝尔 德国 他把对幼儿进行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1840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他称之为" ...

  • 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
  •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个案 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考试都合格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都获得了,国家劳动部都承认了职业资格,还能不是心理咨询师吗?但我觉得没有那么简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心理学专业也迎来了久违的春天,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