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知识点总结[1]

高中数学之直线与圆的方程

一、概念理解:

1、倾斜角:①找α:直线向上方向、x 轴正方向; ②平行:α=0°;

③范围:0°≤α<180° 。 2、斜率:①找k :k=tanα (α≠90°); ②垂直:斜率k 不存在; ③范围: 斜率 k ∈ R 。 3、斜率与坐标:k =tan α=

y 1-y 2y 2-y 1

=

x 1-x 2x 2-x 1

①构造直角三角形(数形结合); ②斜率k 值于两点先后顺序无关; ③注意下标的位置对应。

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l 1:y =k 1x +b 1, l 2:y =k 2x +b 2 ①相交:斜率k 1≠k 2(前提是斜率都存在)

特例----垂直时: l 1⊥x 轴,即k 1不存在,则k 2=0; 斜率都存在时:k 1∙k 2=-1 。 ②平行: 斜率都存在时:k 1=k 2, b 1≠b 2;

斜率都不存在时:两直线都与x 轴垂直。 ③重合: 斜率都存在时:k 1=k 2, b 1=b 2; 二、方程与公式: 1、直线的五个方程:

①点斜式:y -y 0=k (x -x 0) 将已知点(x 0, y 0) 与斜率k 直接带入即可;

②斜截式:y =kx +b 将已知截距(0, b ) 与斜率k 直接带入即可; ③两点式:带入即可;

④截距式:+=1 将已知截距坐标(a , 0), (0, b ) 直接带入即可; ⑤一般式:Ax +By +C =0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用得比较多的是点斜式、斜截式与一般式。

2、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直接将两直线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即可 3、距离公式:

①两点间距离:P 1P 2=(x 1-x 2) 2+(y 1-y 2) 2 ②点到直线距离:d =

Ax 0+By 0+C A +B

2

2

y -y 1x -x 1

=,(其中x 1≠x 2, y 1≠y 2) 将已知两点(x 1, y 1), (x 2, y 2) 直接y 2-y 1x 2-x 1

x a y b

③平行直线间距离:d =

C 1-C 2A +B

2

2

4、中点、三分点坐标公式:已知两点A (x 1, y 1), B (x 2, y 2)

x 1+x 2y 1+y 2

, ) 22

2x +x 2y +y

②AB 三分点(s 1, t 1), (s 2, t 2) :(12, 12) 靠近A 的三分点坐标

33x +2x 2y 1+2y 2

, ) 靠近B 的三分点坐标 (1

33

①AB 中点(x 0, y 0) :(

中点坐标公式,在求对称点、第四章圆与方程中,经常用到。 三分点坐标公式,用得较少,多见于大题难题。 5. 直线的对称性问题

已知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设这个点为P (x 0,y 0), 对称后的点坐标为P ’(x ,y ),则pp ’的斜率与已知直线的斜率垂直,且pp ’的中点坐标在已知直线上。

三、解题指导与易错辨析: 1、解析法(坐标法):

①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依据几何性质关系,设出点的坐标; ②依据代数关系(点在直线或曲线上),进行有关代数运算,并得出相关结果;

2、动点P 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最值问题”:

①+PB 的最小值:找对称点再连直线,如右图所示: ②-的最大值:三角形思想“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③PA +PB 的最值:函数思想“转换成一元二次函数,找对称轴”。 3、直线必过点:① 含有一个参数----y=(a-1)x+2a+1 => y=(a-1)(x+2)+3

令:x+2=0 => 必过点(-2,3)

②含有两个参数----(3m-n)x+(m+2n)y-n=0

=> m(3x+y)+n(2y-x-1)=0

令:3x+y=0、2y-x-1=0 联立方程组求解=>必过点(-1/7,3/7) 4、易错辨析:

① 讨论斜率的存在性:

解题过程中用到斜率,一定要分类讨论: 斜率不存在时,是否满足题意; 斜率存在时,斜率会有怎样关系。

② 注意“截距”可正可负,不能“错认为”截距就是距离,会丢解; (求解直线与坐标轴围成面积时,较为常见。) ③ 直线到两定点距离相等,有两种情况:

2

2

直线与两定点所在直线平行; 直线过两定点的中点。

圆的方程

1. 定义: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以定长绕一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称为圆的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 圆的方程表示方法:

22D E ⎫

第一种:圆的一般方程——x +y +Dx +Ey +F =0 其中圆心C ⎛ -, -⎪,

2⎭⎝2

半径r =

D 2+E 2-4F

2

.

当D 2+E 2-4F 0时,方程表示一个圆,

D E ⎫

当D 2+E 2-4F =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 -, -⎪.

⎝2

2⎭

当D 2+E 2-4F 0时,方程无图形.

第二种:圆的标准方程——(x -a ) 2+(y -b ) 2=r 2. 其中点C (a , b )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 第三种:圆的参数方程——圆的参数方程:⎧⎨

x =a +r cos θ

⎩y =b +r sin θ

(θ为参数)

注:圆的直径方程:已知A (x 1, y 1) B (x 2, y 2) ⇒(x -x 1)(x -x 2) +(y -y 1)(y -y 2) =0 3.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给定点M (x 0, y 0) 及圆C :(x -a ) 2+(y -b ) 2=r 2. ①M 在圆C 内⇔(x 0-a ) 2+(y 0-b ) 2 r 2 ②M 在圆C 上⇔(x 0-a ) 2+(y 0-b ) 2=r 2 ③M 在圆C 外⇔(x 0-a ) 2+(y 0-b ) 2 r 2 4.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圆C :(x -a ) 2+(y -b ) 2=r 2(r 0) ; 直线l :Ax +By +C =0(A 2+B 2≠0) ; 圆心C (a , b ) 到直线l 的距离d =①d =r 时,l 与C 相切;

Aa +Bb +C A +B

2

2

.

②d r 时,l 与C 相交;, ③d r 时,l 与C 相离. 5、圆的切线方程:

①一般方程若点(x 0 , y 0) 在圆上,则(x – a)(x 0 – a)+(y – b)(y 0 – b)=R 2. 特别地,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 y 0) 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注:该点在圆上,则切线方程只有一条)

⎧y 1-y 0=k (x 1-x 0)

②若点(x 0 ,y 0) 不在圆上,圆心为(a,b)则⎨b -y 1-k (a -x 1)

⎪R =

R 2+1⎩

,联立求出k ⇒切线

方程. (注:过圆外的点引切线必定有两条, 若联立的方程只有一个解,那么另外一条切线必定是垂直于X 轴的直线。) 6. 圆系方程:

假设两圆方程为:C 1:x2+y2+D1x+E1y+F1=0 C2:x2+y2+D2x+E2y+F2=0

(1)过两圆的交点圆方程可设为:x 2+y2+D1x+E1y+F1+λ(x 2+y2+D2x+E2y+F2)=0 (2)过两圆的交点的直线方程:x 2+y2+D1x+E1y+F1- x 2+y2+D2x+E2y+F2=0(两圆的方程相减得到的方程就是直线方程) 7. 与圆有关的计算:

弦长的计算:

AB=2*√R 2-d 2 其中R 是圆的半径,d 等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AB=(√1+k2)*∣X 1-X 2∣ , 其中k 是直线的斜率,X 1与X 2是直线与圆的方程联立之后得到的两个根, 过圆内的一点的最短弦长是垂直于过圆心的直线圆内的最长弦是直径 8. 圆的一些最值问题

①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减去半径

②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长距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加上半径

③假设P (x ,y )是在某个圆上的动点,则(x-a )/(y-b )的最值可以转化为圆上的点与该点(a ,b )的斜率问题,即先求过该定点的切线,得到的斜率便是该分式的最值。

④假设P (x ,y )是在某个圆上的动点,则求x+y或x-y 的最值可以转化为:设T=x+y或T=x-y,在圆上找到点(X,Y)使得以y=x+T或y=x-T在Y 轴上的截距最值化。 9. 圆的对称问题

①已知圆关于已知的直线对称,则对称后的圆半径与已知圆半径是相等的,只需求出已知圆的圆心关于该直线对称后得到的圆心坐标即可。

②若某条直线无论其如何移动都能平分一个圆,则这个直线必过某定点,且该定点是圆的圆心坐标.

高中数学之直线与圆的方程

一、概念理解:

1、倾斜角:①找α:直线向上方向、x 轴正方向; ②平行:α=0°;

③范围:0°≤α<180° 。 2、斜率:①找k :k=tanα (α≠90°); ②垂直:斜率k 不存在; ③范围: 斜率 k ∈ R 。 3、斜率与坐标:k =tan α=

y 1-y 2y 2-y 1

=

x 1-x 2x 2-x 1

①构造直角三角形(数形结合); ②斜率k 值于两点先后顺序无关; ③注意下标的位置对应。

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l 1:y =k 1x +b 1, l 2:y =k 2x +b 2 ①相交:斜率k 1≠k 2(前提是斜率都存在)

特例----垂直时: l 1⊥x 轴,即k 1不存在,则k 2=0; 斜率都存在时:k 1∙k 2=-1 。 ②平行: 斜率都存在时:k 1=k 2, b 1≠b 2;

斜率都不存在时:两直线都与x 轴垂直。 ③重合: 斜率都存在时:k 1=k 2, b 1=b 2; 二、方程与公式: 1、直线的五个方程:

①点斜式:y -y 0=k (x -x 0) 将已知点(x 0, y 0) 与斜率k 直接带入即可;

②斜截式:y =kx +b 将已知截距(0, b ) 与斜率k 直接带入即可; ③两点式:带入即可;

④截距式:+=1 将已知截距坐标(a , 0), (0, b ) 直接带入即可; ⑤一般式:Ax +By +C =0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用得比较多的是点斜式、斜截式与一般式。

2、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直接将两直线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即可 3、距离公式:

①两点间距离:P 1P 2=(x 1-x 2) 2+(y 1-y 2) 2 ②点到直线距离:d =

Ax 0+By 0+C A +B

2

2

y -y 1x -x 1

=,(其中x 1≠x 2, y 1≠y 2) 将已知两点(x 1, y 1), (x 2, y 2) 直接y 2-y 1x 2-x 1

x a y b

③平行直线间距离:d =

C 1-C 2A +B

2

2

4、中点、三分点坐标公式:已知两点A (x 1, y 1), B (x 2, y 2)

x 1+x 2y 1+y 2

, ) 22

2x +x 2y +y

②AB 三分点(s 1, t 1), (s 2, t 2) :(12, 12) 靠近A 的三分点坐标

33x +2x 2y 1+2y 2

, ) 靠近B 的三分点坐标 (1

33

①AB 中点(x 0, y 0) :(

中点坐标公式,在求对称点、第四章圆与方程中,经常用到。 三分点坐标公式,用得较少,多见于大题难题。 5. 直线的对称性问题

已知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设这个点为P (x 0,y 0), 对称后的点坐标为P ’(x ,y ),则pp ’的斜率与已知直线的斜率垂直,且pp ’的中点坐标在已知直线上。

三、解题指导与易错辨析: 1、解析法(坐标法):

①建立适当直角坐标系,依据几何性质关系,设出点的坐标; ②依据代数关系(点在直线或曲线上),进行有关代数运算,并得出相关结果;

2、动点P 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最值问题”:

①+PB 的最小值:找对称点再连直线,如右图所示: ②-的最大值:三角形思想“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③PA +PB 的最值:函数思想“转换成一元二次函数,找对称轴”。 3、直线必过点:① 含有一个参数----y=(a-1)x+2a+1 => y=(a-1)(x+2)+3

令:x+2=0 => 必过点(-2,3)

②含有两个参数----(3m-n)x+(m+2n)y-n=0

=> m(3x+y)+n(2y-x-1)=0

令:3x+y=0、2y-x-1=0 联立方程组求解=>必过点(-1/7,3/7) 4、易错辨析:

① 讨论斜率的存在性:

解题过程中用到斜率,一定要分类讨论: 斜率不存在时,是否满足题意; 斜率存在时,斜率会有怎样关系。

② 注意“截距”可正可负,不能“错认为”截距就是距离,会丢解; (求解直线与坐标轴围成面积时,较为常见。) ③ 直线到两定点距离相等,有两种情况:

2

2

直线与两定点所在直线平行; 直线过两定点的中点。

圆的方程

1. 定义: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以定长绕一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称为圆的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 圆的方程表示方法:

22D E ⎫

第一种:圆的一般方程——x +y +Dx +Ey +F =0 其中圆心C ⎛ -, -⎪,

2⎭⎝2

半径r =

D 2+E 2-4F

2

.

当D 2+E 2-4F 0时,方程表示一个圆,

D E ⎫

当D 2+E 2-4F =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 -, -⎪.

⎝2

2⎭

当D 2+E 2-4F 0时,方程无图形.

第二种:圆的标准方程——(x -a ) 2+(y -b ) 2=r 2. 其中点C (a , b )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 第三种:圆的参数方程——圆的参数方程:⎧⎨

x =a +r cos θ

⎩y =b +r sin θ

(θ为参数)

注:圆的直径方程:已知A (x 1, y 1) B (x 2, y 2) ⇒(x -x 1)(x -x 2) +(y -y 1)(y -y 2) =0 3.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给定点M (x 0, y 0) 及圆C :(x -a ) 2+(y -b ) 2=r 2. ①M 在圆C 内⇔(x 0-a ) 2+(y 0-b ) 2 r 2 ②M 在圆C 上⇔(x 0-a ) 2+(y 0-b ) 2=r 2 ③M 在圆C 外⇔(x 0-a ) 2+(y 0-b ) 2 r 2 4.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圆C :(x -a ) 2+(y -b ) 2=r 2(r 0) ; 直线l :Ax +By +C =0(A 2+B 2≠0) ; 圆心C (a , b ) 到直线l 的距离d =①d =r 时,l 与C 相切;

Aa +Bb +C A +B

2

2

.

②d r 时,l 与C 相交;, ③d r 时,l 与C 相离. 5、圆的切线方程:

①一般方程若点(x 0 , y 0) 在圆上,则(x – a)(x 0 – a)+(y – b)(y 0 – b)=R 2. 特别地,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 y 0) 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注:该点在圆上,则切线方程只有一条)

⎧y 1-y 0=k (x 1-x 0)

②若点(x 0 ,y 0) 不在圆上,圆心为(a,b)则⎨b -y 1-k (a -x 1)

⎪R =

R 2+1⎩

,联立求出k ⇒切线

方程. (注:过圆外的点引切线必定有两条, 若联立的方程只有一个解,那么另外一条切线必定是垂直于X 轴的直线。) 6. 圆系方程:

假设两圆方程为:C 1:x2+y2+D1x+E1y+F1=0 C2:x2+y2+D2x+E2y+F2=0

(1)过两圆的交点圆方程可设为:x 2+y2+D1x+E1y+F1+λ(x 2+y2+D2x+E2y+F2)=0 (2)过两圆的交点的直线方程:x 2+y2+D1x+E1y+F1- x 2+y2+D2x+E2y+F2=0(两圆的方程相减得到的方程就是直线方程) 7. 与圆有关的计算:

弦长的计算:

AB=2*√R 2-d 2 其中R 是圆的半径,d 等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AB=(√1+k2)*∣X 1-X 2∣ , 其中k 是直线的斜率,X 1与X 2是直线与圆的方程联立之后得到的两个根, 过圆内的一点的最短弦长是垂直于过圆心的直线圆内的最长弦是直径 8. 圆的一些最值问题

①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减去半径

②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长距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加上半径

③假设P (x ,y )是在某个圆上的动点,则(x-a )/(y-b )的最值可以转化为圆上的点与该点(a ,b )的斜率问题,即先求过该定点的切线,得到的斜率便是该分式的最值。

④假设P (x ,y )是在某个圆上的动点,则求x+y或x-y 的最值可以转化为:设T=x+y或T=x-y,在圆上找到点(X,Y)使得以y=x+T或y=x-T在Y 轴上的截距最值化。 9. 圆的对称问题

①已知圆关于已知的直线对称,则对称后的圆半径与已知圆半径是相等的,只需求出已知圆的圆心关于该直线对称后得到的圆心坐标即可。

②若某条直线无论其如何移动都能平分一个圆,则这个直线必过某定点,且该定点是圆的圆心坐标.


相关内容

  • 高二数学预习
  • 高二数学预习 如何学习高二数学 高二将学完高中知识的70%,这部分知识学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高考的成败,因此,高二是决胜高考的黄金期.制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对高二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一.指导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 ...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博兴一中孙翠玲 自2004年9月开始,各个版本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验.与原来大纲教材相比,各个版本课标教材在知识内容的体系安排,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改革,这些变化基本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

  •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 ...

  •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棱柱 1.2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1.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1.4圆柱 1.5圆锥 ...

  • 高中数学_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
  • 圆锥曲线知识点 一.椭圆:(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于|F1F2| 其中: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注意:2a|F1F2|表示椭圆:2a|F1F2|表示线段F1F2:2a|F1F2|没有轨迹: (2 22 3.常用结论:(1)椭圆x2y21(ab ...

  •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7.2[一般式]word教案
  • 第三课时 直线的方程-一般式 ●教学目标 1. 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 2. 会根据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求斜率和截距; 3. 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教学重点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教学难点 一般式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 学导式 ●教具准备 幻灯片.三角板 ● 教学过程 1. ...

  • 高中数学优秀教研案例
  • 2- 课题: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 函数的单调性(21) 4- <函数的概念>教学案例设计(26) 5- <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第一节>教学设计(32) 6-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37) 7-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2) 2.1.2 系统抽样 尤溪一中 姜志茂 ...

  • 广东省惠州市高中数学教材目录(理科)
  • 高中数学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实习作业 ...

  • 高中数学说题论文1
  • x 2y 2 题目: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椭圆2+2=1(a >b >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c ,0) , a b ⎛都在椭圆上,其中e 为椭圆的离心率. e ) 和 e F 2(c ,0) .已知(1,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A ,B 是椭圆上位于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