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课稿

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说课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兴文二中 石乾飞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种子的萌发》,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种子的萌发》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第二课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及“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第一个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个探究实验,是初中生物教材中一节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设计的实验课。此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是七(上)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通过本课学生一旦学会了多变量控制、多对照组设计,将对今后探究实验的学习尊定良好的基础。

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好奇心强、兴趣浓厚、好动手,对科学探究过程有了初步了解但还不太熟悉;加之本探究过程涉及多对照实验组、多变量的控制,与以往单变量和单对照组设计相比难度加大,但通过教师巧妙引导,细分多变量为几个单一变量而降低难度,学生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教材内容特点,我为本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阐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并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与交流、设计汇报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意识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方案,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形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情分析,我为本课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 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探究的条件并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四、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大胆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五、学法指导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 “学会”知识,而是“会学”。因此在教学中,我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和合作学习,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尝试操作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创新的园地。

六、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新课标课程理念,结合教材重难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考虑到实验时间较长,需要准备的材料较多,过程也较为繁杂,因此进行了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课前一周安排预习,阅读教材第90页至92页。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教师准备:教材的处理和设计思路-----分解教材

本节课是一个多变量、多对照组的探究实验设计课,对于刚刚接触探究活动的初一学生来说难度过大,要让他们在课堂时间内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就必须细分知识难点,将多个变量细分为几个单一变量,多个对照组细分为单一对照组,降低难度,这样学生处理起来有一定把握,积极性也会提高。因此我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分组:

细分多个对照组为单一对照组,

多个变量为单一变量-----分解教材

全班分甲、乙、丙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含四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同学。每个大组探究一种条件,各小组按所属的大组并按要求探究的条件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对照实验:

甲组(包含1、2、3、4小组):温度组

1号烧杯满足适宜的温度,满足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2号烧杯提供低温,满足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乙组(包含5、6、7、8小组):水分组

3号烧杯加入适量的水分,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4号烧杯不加水,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5号烧杯加入大量的水分,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丙组(包含9、10、11、12小组):空气组

6号烧杯提供充足的空气,满足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7号烧杯加入过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通过学生分组细分了多变量和多对照组实验,将教材化繁为简,降低了难度;同时也使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方向更加明确,目的性更强,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创设情境引入探究主题

本课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诵读古诗开始、播放学生喜欢看的视频(春播)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探究主题“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三)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

1、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加深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本节探究做好知识铺垫。

2、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根据探究主题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让学生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未知,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四)制定计划

由于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探究实验不久,设计实验能力较弱,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探究条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计划是关键。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首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将教材三组对照和三个变量就行了分解,细分为三个单一对照组,和三个单一变量,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就行探究,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这样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2、其次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如何设计实验计划,通过再现,让学生

对实验计划的制定有了大致的方向。学生回忆:除了光照条件变化以外,其它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即对照试验,让学生明白如何来做,明确了方向。

3、随后我引导学生按教材讨论及下面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1) 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每组应该有多少粒种子?一粒行吗?为什么?

2) 你们小组探究的因素是什么?应当把种子分成几组?

3) 怎样设计对照实验?你们小组对照实验的变量分别是什么?怎样控制其它因素的影响?

4) 每组应当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

讨论结果用于指导学生实验计划的设计,为实验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4、然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分组要求,并把分组要求和推荐仪器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探究条件,设置一组对照实验来探究此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教师巧妙引导并对学生分组,将多个变量细分为几个单一变量、多个对照组细分为单一对照组,而降低学生设计实验的难度。

5、紧接着我让学生介绍教师为它们准备的器材,并介绍器材的作用,使学生对所要设计的实验有了更清楚了认识,有了可操作性。

6、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探究条件,制定探究计划。并要求学生将实验设计方案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并把制定实验方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并写在报告单上,使学生目的明确,设计思路清晰。

(五)评价计划--完善计划

1、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各小组的探究计划,让学生汇报设计的探究方案,同组补充,小组讨论可行性,全班讨论优点和不足之处,选出最好的方案,教师予以表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养成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组织学生利用评价结果完善实验计划,并指出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纠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中完善计划,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实施计划—成果展示

1、在设计方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动脑并依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出实验装置,并指导学生在设计装置过程中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合作意识。

2、让学生进行实验装置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及时发现装置不足和优点,纠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七)实验装置的合并----还原教材

教师引导学生将设计好的三个探究条件的实验装置放到一起,让学生观察,分析装置的异同点,尝试

进行合并,经过学生小组讨论,合并后成新的实验装置,过程如下:

甲组(包含1、2、3、4小组):温度组

1号烧杯满足适宜的温度,满足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2号烧杯提供低温,满足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乙组(包含5、6、7、8小组):水分组

3号烧杯加入适量的水分,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4号烧杯不加水,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5号烧杯加入过量的水分,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丙组(包含9、10、11、12小组):空气组

6号烧杯提供充足的空气,满足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7号烧杯加入过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教师:5号瓶,当水分过多时,种子被水分覆盖,与空气的接触就减少,可以与7号瓶合并,1、3、6号瓶实际条件是完全相同的,也可以合并,学生讨论后合并实验为:

①、对照组: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②、实验组:低温、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③、实验组:适宜的温度、没有水、充足的空气

④、实验组:适宜的温度、水、少量空气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合并,让学生发现这些装置的异同点,并进行合并,由单一变量又变为多变量,单一对照组变为多对照组,最后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还原教材,将学生引入到多变量和多对照组的实验设计上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拓展与创新

在教材设置的三组对照组和三个变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入光照条件,利用刚刚掌握的实验设计方案,另加一个光照变量,增加一个对照组,使对照组和变量都变为四个,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深对本课的理解与把握。

七、板书设计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一)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二)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三)制订计划:

(四)实施计划:

(五)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六)表达和交流:

八、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探究实验,对于刚刚接触探究实验不久的初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了先分再合、由易到难的设计思路,将复杂的实验简单化,由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很好的完成了实验任务。

2、课堂的气氛和谐民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有许多创新的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对话与倾听、谈论与争辩,演示与合作都十分融洽,课堂焕发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浓浓氛围。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本课采取了对学生的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对学生出色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给了学生很大的鼓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中让学生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体。

不足之处:

1、学生合作学习后,学生的讨论交流与展示不够充分,绝大部分问题可以放一放,同一问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回答,有问题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再次讨论、争辩,在交流和争辩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2、让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要依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熟悉的情境出发,让他们通过讨论而作出简单、严谨、科学直接的判断。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追问学生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假设?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说课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兴文二中 石乾飞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种子的萌发》,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种子的萌发》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第二课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及“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第一个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个探究实验,是初中生物教材中一节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设计的实验课。此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是七(上)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通过本课学生一旦学会了多变量控制、多对照组设计,将对今后探究实验的学习尊定良好的基础。

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学不久,好奇心强、兴趣浓厚、好动手,对科学探究过程有了初步了解但还不太熟悉;加之本探究过程涉及多对照实验组、多变量的控制,与以往单变量和单对照组设计相比难度加大,但通过教师巧妙引导,细分多变量为几个单一变量而降低难度,学生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教材内容特点,我为本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阐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并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与交流、设计汇报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意识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方案,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生形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情分析,我为本课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 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探究的条件并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四、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大胆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五、学法指导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 “学会”知识,而是“会学”。因此在教学中,我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和合作学习,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尝试操作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创新的园地。

六、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新课标课程理念,结合教材重难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考虑到实验时间较长,需要准备的材料较多,过程也较为繁杂,因此进行了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课前一周安排预习,阅读教材第90页至92页。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教师准备:教材的处理和设计思路-----分解教材

本节课是一个多变量、多对照组的探究实验设计课,对于刚刚接触探究活动的初一学生来说难度过大,要让他们在课堂时间内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就必须细分知识难点,将多个变量细分为几个单一变量,多个对照组细分为单一对照组,降低难度,这样学生处理起来有一定把握,积极性也会提高。因此我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分组:

细分多个对照组为单一对照组,

多个变量为单一变量-----分解教材

全班分甲、乙、丙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含四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同学。每个大组探究一种条件,各小组按所属的大组并按要求探究的条件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对照实验:

甲组(包含1、2、3、4小组):温度组

1号烧杯满足适宜的温度,满足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2号烧杯提供低温,满足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乙组(包含5、6、7、8小组):水分组

3号烧杯加入适量的水分,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4号烧杯不加水,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5号烧杯加入大量的水分,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丙组(包含9、10、11、12小组):空气组

6号烧杯提供充足的空气,满足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7号烧杯加入过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通过学生分组细分了多变量和多对照组实验,将教材化繁为简,降低了难度;同时也使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方向更加明确,目的性更强,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创设情境引入探究主题

本课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诵读古诗开始、播放学生喜欢看的视频(春播)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探究主题“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三)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

1、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加深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本节探究做好知识铺垫。

2、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根据探究主题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让学生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未知,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四)制定计划

由于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探究实验不久,设计实验能力较弱,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探究条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计划是关键。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首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将教材三组对照和三个变量就行了分解,细分为三个单一对照组,和三个单一变量,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就行探究,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这样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2、其次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如何设计实验计划,通过再现,让学生

对实验计划的制定有了大致的方向。学生回忆:除了光照条件变化以外,其它条件都必须保持相同,即对照试验,让学生明白如何来做,明确了方向。

3、随后我引导学生按教材讨论及下面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1) 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每组应该有多少粒种子?一粒行吗?为什么?

2) 你们小组探究的因素是什么?应当把种子分成几组?

3) 怎样设计对照实验?你们小组对照实验的变量分别是什么?怎样控制其它因素的影响?

4) 每组应当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

讨论结果用于指导学生实验计划的设计,为实验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4、然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分组要求,并把分组要求和推荐仪器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探究条件,设置一组对照实验来探究此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教师巧妙引导并对学生分组,将多个变量细分为几个单一变量、多个对照组细分为单一对照组,而降低学生设计实验的难度。

5、紧接着我让学生介绍教师为它们准备的器材,并介绍器材的作用,使学生对所要设计的实验有了更清楚了认识,有了可操作性。

6、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探究条件,制定探究计划。并要求学生将实验设计方案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并把制定实验方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并写在报告单上,使学生目的明确,设计思路清晰。

(五)评价计划--完善计划

1、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各小组的探究计划,让学生汇报设计的探究方案,同组补充,小组讨论可行性,全班讨论优点和不足之处,选出最好的方案,教师予以表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养成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组织学生利用评价结果完善实验计划,并指出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纠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中完善计划,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实施计划—成果展示

1、在设计方案的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动脑并依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出实验装置,并指导学生在设计装置过程中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合作意识。

2、让学生进行实验装置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及时发现装置不足和优点,纠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七)实验装置的合并----还原教材

教师引导学生将设计好的三个探究条件的实验装置放到一起,让学生观察,分析装置的异同点,尝试

进行合并,经过学生小组讨论,合并后成新的实验装置,过程如下:

甲组(包含1、2、3、4小组):温度组

1号烧杯满足适宜的温度,满足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2号烧杯提供低温,满足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乙组(包含5、6、7、8小组):水分组

3号烧杯加入适量的水分,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4号烧杯不加水,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5号烧杯加入过量的水分,满足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条件

丙组(包含9、10、11、12小组):空气组

6号烧杯提供充足的空气,满足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7号烧杯加入过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教师:5号瓶,当水分过多时,种子被水分覆盖,与空气的接触就减少,可以与7号瓶合并,1、3、6号瓶实际条件是完全相同的,也可以合并,学生讨论后合并实验为:

①、对照组: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②、实验组:低温、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③、实验组:适宜的温度、没有水、充足的空气

④、实验组:适宜的温度、水、少量空气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合并,让学生发现这些装置的异同点,并进行合并,由单一变量又变为多变量,单一对照组变为多对照组,最后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还原教材,将学生引入到多变量和多对照组的实验设计上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拓展与创新

在教材设置的三组对照组和三个变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入光照条件,利用刚刚掌握的实验设计方案,另加一个光照变量,增加一个对照组,使对照组和变量都变为四个,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深对本课的理解与把握。

七、板书设计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一)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

(二)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三)制订计划:

(四)实施计划:

(五)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六)表达和交流:

八、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探究实验,对于刚刚接触探究实验不久的初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了先分再合、由易到难的设计思路,将复杂的实验简单化,由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很好的完成了实验任务。

2、课堂的气氛和谐民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有许多创新的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对话与倾听、谈论与争辩,演示与合作都十分融洽,课堂焕发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浓浓氛围。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本课采取了对学生的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对学生出色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给了学生很大的鼓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中让学生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体。

不足之处:

1、学生合作学习后,学生的讨论交流与展示不够充分,绝大部分问题可以放一放,同一问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回答,有问题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再次讨论、争辩,在交流和争辩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2、让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要依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熟悉的情境出发,让他们通过讨论而作出简单、严谨、科学直接的判断。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追问学生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假设?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相关内容

  •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教学设计 精品
  •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 ...

  • 种子的萌发
  • 植物种子的萌发说课稿(第二课时) 作者:刘胜男 鲁山县二十三中 各位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五章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 教材 ...

  • 实验专题及答案
  • 专题复习-探究实验 -解实验题三部曲 解实验题三部曲之(一)-"做什么" 在拿到实验题题目时,首先需要明确该实验到底是要"做什么"? "做什么"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可供选择的实验材料等„ [常见考法] 1.提出问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

  • [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 七年级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 <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安定区李家嘴学校 史述红 一.课标解读 <种子的萌发>是生物新课标中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里二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节,课标中具体的内容标准是" ...

  • 第11讲[生物实验探究方法]能力提升
  • [能力提升] 1.某科学兴趣小组在A .B 两只锥形瓶中分别放入具有萌发能力的数量相等的大豆种子,将它们放置在同 一实验室里按照下表设置的条件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豆种子是由________发育形成的. (2)该科学兴趣小组想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3)该科 ...

  • 种子的萌发导学案
  • <种子的萌发>导学案(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会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预习导学]: 一.旧知链接:1.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都有和, 不同点是菜豆种子的子叶片,胚乳,而玉米种子的子叶片, 胚乳:种子的将来发育成一个新植物体.果实由和 ...

  •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是( ) A.低温.干燥 B.低温.潮湿 C.高温.干燥 D.高温.潮湿 2.下列关于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 ...

  •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Word文档
  • 第二单元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教师寄语:学会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 教材分析:这一章是在前面讲解了有关细胞的详细知识后,进而自然而然介绍到的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主要介绍了它的种类.结构生活及和人类的关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病毒的结构和生活,并认同病毒对人类 ...

  •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集
  •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1.(5分)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 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A.B ②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中加入500ml自来水 ③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 ④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