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职教中心校本教材实施方案

当涂职教中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015年—2020年)

校本课程是以国家制定的课程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了学校自己的办学宗旨、教育哲学理念的前提下,根据本学校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学校、当地区域和学生家长等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小组为开发主体,校长、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的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 改革过程。

一、开发背景

1.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特色鲜明,是安徽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马鞍山市三产服务业培训基地。

学校名师荟萃、校风优良、管理严格、特色鲜明。学生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我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开放的视野成为一面旗帜。

2.学校办学思想和宗旨

学校坚持“厚德、强技、尚新、敦行”的校训,以“德高、精艺、敬业、善导”为教风,以“修德励学、强技立业”为学风的办学思想,以“德技同行、创精彩人生”为育人模式。确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办学以教师为中心,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发展,学校与区域的和谐发展”的发展目标。

3.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刚刚起步,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的序列性、教师开发方案的规范性、课程内容的实效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评价的科学性等方面需要建立和进一步完善。

4.课程资源状况分析

(1)区域资源丰富

学校地处马鞍山市和芜湖市之间,交通方便,自然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学校周边有马鞍山高新技术、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经济

水平较高,市民生活富裕。另外,学校距离马鞍山市不足20公里,那里有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三所、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二所。这一切就形成了学习氛围浓厚和很高的人文素质。同时,周边单位与学校关系和谐,能得到人力、物力和智力的支持。这一切又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教育资源优越

学校有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充裕.

(3)人文环境独特

当学校走过30年多,在全面审视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学校正寻找新的学校文化生长点。有千年古镇姑孰镇,有绝代诗人李太白的故居采石、大青山。 “自强不息和追求卓越” 的精神文化,“净化、美化和文化” 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相融,教师文化倡导“团队”与“创造”,学生文化则构建“自主”与“合作”。这些文化的建设,既立足于眼前,更着眼于发展,它将整个学校构筑成一个和谐融合、自主开放的现代化学校文化生态系统。

(4)财智资源充足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已经实现了课堂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化,校园智能化。 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素质全面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和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校建立健全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形成了由学校“新课程设置委员会”领导,“校本课程开发中心”负责组织,各教研组负责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网络。学校为相关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科研经费、科研指导和政策支持。

二、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定位

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定位是关系到校本课程能否开发好的重要前提,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定位为:突出主体、重视基础、着眼发展、关注技能。

突出主体:

① 课程编制以学校为主体,充分体现本校特色。

② 课程编制充分尊重师意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

③ 课程的编制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重视基础:课程编制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每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着眼发展:课程编制应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注全面:课程编制以全面的、互补的课程设置来促进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它的开放性和复杂性,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确保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可行性原则:从本校教师实际特点和学校资源现状出发,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制定校本课程。

互补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通过校本课程的设计,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

特色性原则:从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学校教师的特点出发。课程设置利于形成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和发挥教学的特点。

多样性原则:课程设置从社会多样化需要出发,培养多样化人才,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门类供学生选择。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通过2至3年的探索、研究、提炼、总结,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

2.学生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使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与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技巧。

(2)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好基础,使学生在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等方面有明显的发展。

3.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教师参与,拓宽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并借课程开发,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落实名师工程。

4.学校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在努力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的同时,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领导

校本课程开发由“新课程设置委员会

校本课程开发由“校本课程开发中心”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中心由教务处负责管理,各教研组组长负责开发组织、指导,课程开发者申报获得审批后负责开发。

课程开发后,由学校新课程审查专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课程即由“校本课程开发中心”添加进学校新课程管理系统中的课程库,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 新课程设置委员会

主 任:刘元国

副主任:李文义

※ 校本课程开发中心(教学实训处兼)

主 任:汪忠平

副主任:丁世武、任小平

成 员:孔山凤、刘小平、项超、尚倩、李正达、周萍、翟明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有定题、申报、论证、开题、原型评价、课程试验、课程评价等程序。

(1)定题——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定要考虑以下因素: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宗旨,学校课程开发的现状,学生的内在需求,区域与学校的课程资源,课程开发的相关信息流。校本课程开发应以模块或专题为主。

(2)申报——申请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评审。《课程纲要》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3)审定——由“新课程设置委员会”负责,符合附件1 要求的,可同意开发;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对不符合要求的,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虑课程的相关内容。经审查通过后,交开发者负责开发。

(4)开题——开题即编制课程。课程构成要素通常包括课程目标、教科书、教师用书、练习册和教辅材料。在上述各要素中,最关键的是课程目标的确定和编制出能体现学科特色、贯彻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学用讲义(或教科书)。

(5)原型评价——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通常安排在课程试验前进行,由学校“新课程设置委员会

(6)课程试验——课程试验由学生担任被试,由学校“新课程设置委员会”及学科专家担任评估者,试验工作在小范围(一个教学班)内进行。评估者利用各种手段收集有关信息,如课堂观察、检查学生作业、座谈、提问、问卷调查等方式。

(7)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对课程开发者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学分制。

七、校本课程开发方向示例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目的和原则,针对学校学生的发展需求,这里将我校课程开发的方向作一个方向性提示,老师们可根据这里的提示,结合学校特点、学生需求和自身开发能力的实际,开发出既富于科学性又充满个性的校本课程。

开发方向示例

八、校本课程的开设

经校“新课程设置委员会”审定后开发出的校本课程,通过课程试验与评价,由“校本课程开发中心”确认并添加进学校校本课程供选库。校本选修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实施,并以轮次的形式反复安排,每一轮次的具体过程操作有:选择、实施、评价和调整。

1.选择

学期初,教务实训处公布本期校本课程开课指南,教师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结合所任课特点,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由教研组长牵头组织课程开发组,确定人数及详细资料。

2.实施

校本选修课开设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组织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校本选修课程按教学班组织教学。

3.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由学生评估、教学评估二部分组成。学生评估采用座谈的方式;教学评估则由教科室负责,组织资深教师,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4.调整

教科室将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调整,使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更贴近现代生活和我校学生实际,教学与活动方式更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九、校本课程的评价与发展

1.课程评价与发展:建立以教师评价为主,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主要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诊断评价,并不断完善。学校鼓励教师对自己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不断修改、充实、完善,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将部分优秀课程形成定型的讲义(教材)交出版社出版发行。努力在湖南这一区域内产生积极影响并能在理论和实践上起引领作用。

2.教师评价与发展:学校将定期对各门校本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议和审议,以改进校本课程的品质。评价主要参照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同行审议,同时参照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意见。引导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自觉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校将制定“校本课程专职教师资格的认定”制度,逐步使校本课程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从事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确保校本课程专职师资质量,从而保证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3.学生评价与发展:建立以自我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三结合的评价制度。注重过程评价、发展评价,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人学生学籍档案内,以此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其不断进步。

十、校本课程开发经费支持

编写校本教材并被我校正式采用的,按每千字8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主编或主审每种另行奖励600元。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支付经费。

当涂县职业教育中心

二〇一五年四月十一日

附件1 :

当涂职教中心校本教材申报评选标准

一、申报要求

1.以本校为开发主体。学校间、学校与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联合开发的校本教材,主编(第一作者)应为本校教师。

2.基于教学需要,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资源优势和学生需要,与国家教材、地方教材紧密配合,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可选择性。

3.是对国家和地方教材的补充或拓展,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也可以是由学校自行设计、校本化的个性化教材。教材类别包括拓展选修类的文化基础课教材、尚无统编教材的专业课教材以及其他校本读物。

4.教材可以是纸质教材,也可以是数字化教材。纸质教材包括课本、讲义、手册、图册等;数字化教材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的互动性教材,包括音视频教学片、教学软件、网络课程等。课件、电子教案等不属于数字化教材。

5.教材可以是正式出版物,也可以是非正式出版物(含讲义、活页材料等)。

6.教材包括:实习、实训类教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类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教材;当涂特色产业相关专业技能课程教材。

二、校本教材评价指标

当涂职教中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015年—2020年)

校本课程是以国家制定的课程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了学校自己的办学宗旨、教育哲学理念的前提下,根据本学校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学校、当地区域和学生家长等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小组为开发主体,校长、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的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 改革过程。

一、开发背景

1.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特色鲜明,是安徽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马鞍山市三产服务业培训基地。

学校名师荟萃、校风优良、管理严格、特色鲜明。学生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我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开放的视野成为一面旗帜。

2.学校办学思想和宗旨

学校坚持“厚德、强技、尚新、敦行”的校训,以“德高、精艺、敬业、善导”为教风,以“修德励学、强技立业”为学风的办学思想,以“德技同行、创精彩人生”为育人模式。确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办学以教师为中心,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发展,学校与区域的和谐发展”的发展目标。

3.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刚刚起步,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的序列性、教师开发方案的规范性、课程内容的实效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评价的科学性等方面需要建立和进一步完善。

4.课程资源状况分析

(1)区域资源丰富

学校地处马鞍山市和芜湖市之间,交通方便,自然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学校周边有马鞍山高新技术、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经济

水平较高,市民生活富裕。另外,学校距离马鞍山市不足20公里,那里有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三所、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二所。这一切就形成了学习氛围浓厚和很高的人文素质。同时,周边单位与学校关系和谐,能得到人力、物力和智力的支持。这一切又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教育资源优越

学校有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充裕.

(3)人文环境独特

当学校走过30年多,在全面审视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学校正寻找新的学校文化生长点。有千年古镇姑孰镇,有绝代诗人李太白的故居采石、大青山。 “自强不息和追求卓越” 的精神文化,“净化、美化和文化” 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相融,教师文化倡导“团队”与“创造”,学生文化则构建“自主”与“合作”。这些文化的建设,既立足于眼前,更着眼于发展,它将整个学校构筑成一个和谐融合、自主开放的现代化学校文化生态系统。

(4)财智资源充足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已经实现了课堂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化,校园智能化。 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素质全面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和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校建立健全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机构,形成了由学校“新课程设置委员会”领导,“校本课程开发中心”负责组织,各教研组负责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网络。学校为相关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科研经费、科研指导和政策支持。

二、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定位

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定位是关系到校本课程能否开发好的重要前提,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定位为:突出主体、重视基础、着眼发展、关注技能。

突出主体:

① 课程编制以学校为主体,充分体现本校特色。

② 课程编制充分尊重师意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

③ 课程的编制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重视基础:课程编制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每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着眼发展:课程编制应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注全面:课程编制以全面的、互补的课程设置来促进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它的开放性和复杂性,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为确保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可行性原则:从本校教师实际特点和学校资源现状出发,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制定校本课程。

互补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通过校本课程的设计,使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

特色性原则:从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学校教师的特点出发。课程设置利于形成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和发挥教学的特点。

多样性原则:课程设置从社会多样化需要出发,培养多样化人才,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门类供学生选择。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通过2至3年的探索、研究、提炼、总结,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

2.学生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使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与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技巧。

(2)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好基础,使学生在科学素质、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等方面有明显的发展。

3.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教师参与,拓宽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并借课程开发,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落实名师工程。

4.学校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在努力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的同时,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领导

校本课程开发由“新课程设置委员会

校本课程开发由“校本课程开发中心”负责。校本课程开发中心由教务处负责管理,各教研组组长负责开发组织、指导,课程开发者申报获得审批后负责开发。

课程开发后,由学校新课程审查专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课程即由“校本课程开发中心”添加进学校新课程管理系统中的课程库,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 新课程设置委员会

主 任:刘元国

副主任:李文义

※ 校本课程开发中心(教学实训处兼)

主 任:汪忠平

副主任:丁世武、任小平

成 员:孔山凤、刘小平、项超、尚倩、李正达、周萍、翟明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有定题、申报、论证、开题、原型评价、课程试验、课程评价等程序。

(1)定题——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的确定要考虑以下因素: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宗旨,学校课程开发的现状,学生的内在需求,区域与学校的课程资源,课程开发的相关信息流。校本课程开发应以模块或专题为主。

(2)申报——申请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同时要附有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评审。《课程纲要》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3)审定——由“新课程设置委员会”负责,符合附件1 要求的,可同意开发;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见;对不符合要求的,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虑课程的相关内容。经审查通过后,交开发者负责开发。

(4)开题——开题即编制课程。课程构成要素通常包括课程目标、教科书、教师用书、练习册和教辅材料。在上述各要素中,最关键的是课程目标的确定和编制出能体现学科特色、贯彻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学用讲义(或教科书)。

(5)原型评价——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通常安排在课程试验前进行,由学校“新课程设置委员会

(6)课程试验——课程试验由学生担任被试,由学校“新课程设置委员会”及学科专家担任评估者,试验工作在小范围(一个教学班)内进行。评估者利用各种手段收集有关信息,如课堂观察、检查学生作业、座谈、提问、问卷调查等方式。

(7)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对课程开发者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学分制。

七、校本课程开发方向示例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目的和原则,针对学校学生的发展需求,这里将我校课程开发的方向作一个方向性提示,老师们可根据这里的提示,结合学校特点、学生需求和自身开发能力的实际,开发出既富于科学性又充满个性的校本课程。

开发方向示例

八、校本课程的开设

经校“新课程设置委员会”审定后开发出的校本课程,通过课程试验与评价,由“校本课程开发中心”确认并添加进学校校本课程供选库。校本选修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实施,并以轮次的形式反复安排,每一轮次的具体过程操作有:选择、实施、评价和调整。

1.选择

学期初,教务实训处公布本期校本课程开课指南,教师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结合所任课特点,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由教研组长牵头组织课程开发组,确定人数及详细资料。

2.实施

校本选修课开设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组织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校本选修课程按教学班组织教学。

3.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由学生评估、教学评估二部分组成。学生评估采用座谈的方式;教学评估则由教科室负责,组织资深教师,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4.调整

教科室将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对已开设的课程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调整,使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符合学校的育人目标,更贴近现代生活和我校学生实际,教学与活动方式更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九、校本课程的评价与发展

1.课程评价与发展:建立以教师评价为主,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主要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诊断评价,并不断完善。学校鼓励教师对自己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不断修改、充实、完善,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将部分优秀课程形成定型的讲义(教材)交出版社出版发行。努力在湖南这一区域内产生积极影响并能在理论和实践上起引领作用。

2.教师评价与发展:学校将定期对各门校本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议和审议,以改进校本课程的品质。评价主要参照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同行审议,同时参照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意见。引导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自觉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校将制定“校本课程专职教师资格的认定”制度,逐步使校本课程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从事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确保校本课程专职师资质量,从而保证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3.学生评价与发展:建立以自我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三结合的评价制度。注重过程评价、发展评价,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人学生学籍档案内,以此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其不断进步。

十、校本课程开发经费支持

编写校本教材并被我校正式采用的,按每千字8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主编或主审每种另行奖励600元。验收合格后一次性支付经费。

当涂县职业教育中心

二〇一五年四月十一日

附件1 :

当涂职教中心校本教材申报评选标准

一、申报要求

1.以本校为开发主体。学校间、学校与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联合开发的校本教材,主编(第一作者)应为本校教师。

2.基于教学需要,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资源优势和学生需要,与国家教材、地方教材紧密配合,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可选择性。

3.是对国家和地方教材的补充或拓展,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也可以是由学校自行设计、校本化的个性化教材。教材类别包括拓展选修类的文化基础课教材、尚无统编教材的专业课教材以及其他校本读物。

4.教材可以是纸质教材,也可以是数字化教材。纸质教材包括课本、讲义、手册、图册等;数字化教材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的互动性教材,包括音视频教学片、教学软件、网络课程等。课件、电子教案等不属于数字化教材。

5.教材可以是正式出版物,也可以是非正式出版物(含讲义、活页材料等)。

6.教材包括:实习、实训类教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类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教材;当涂特色产业相关专业技能课程教材。

二、校本教材评价指标


相关内容

  • 2011年秋学期职教研训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文化课教改指导思想和“三以一化”专业课改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造就和形成一支科研型、学者型和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研训目标 1、充分发挥职教中心校本教研对教师教学的支持作用——从 ...

  •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工作总结
  • 2010年,在市教育工委、教育局领导下,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切实加强了教育科研、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在各职业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心组 ...

  •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2011年工作总结
  • 2011年,在市教育工委、教育局领导下,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切实加强了教育科研、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在各职业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心组 ...

  • 中学科研处工作计划
  • 篇一:重庆市潼南第一中学校科研处2012年下期工作计划 2012年下期的教学工作即将拉开序幕,作为科研处,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贯彻"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办学方针,在全校大力营造科研氛围.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整体.快速的进步,特别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

  • 浅谈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 一.我校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目标 我校智障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研究的目标是"以生为本".我校智障职业教育的"以生为本" 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用一句话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为了残疾孩子",就是要把智障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 ...

  • 职教中心秋季开学工作检查情况汇报
  • 根据局党组的安排,我们组于8月31日至9月2日对xx县职教中心的开学工作进行了检查.在3天里,我们采取进学校.进课堂.问学生.查资料.听汇报和看效果等形式,重点检查了学校师生到位.教学秩序.规范收费.安全稳定等方面情况.针对检查中所了解到的情况,我们及时向县教育局和学校作了反馈和交流.现就有关情况汇 ...

  • 武安市职教中心示范校建设典型案例1
  • 武安市职教中心师资培养典型案例 建示范校强实力 重师资培养提内涵 2013年7月 一.实施背景: 2011年7月我校启动国家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时,在师资配备.师资培训.教师技能赛.教学.教研.教改等多方面虽已达到评选国家级示范校标准,但放眼学校发展,对于万人中职大校的发展来说,师资 ...

  • 职校创建示范点方案
  •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科学发展示范点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实现县委.县政府科教兴县战略,加快人力资源和劳务产业开发,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就业再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培养大批高素质蓝领员工,实现我县职业教育事业全面协调 ...

  • 县教育局教研室第一学期工作要点
  •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xxxx"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xx<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年工作思路,围绕&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