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摘要】: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把以往认识论的轴心由客体转向主体,由对象转向人,通过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认识论达到了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正是这个转向的结果,康德把人本主义的精神发扬光大。文章主要论述了主体能动性是康德认识论的精髓,康德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历史的局限性和理论价值与意义及其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对主体能动性的理论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康德;认识论;”哥白尼式革命”;主体性;主体能动性

康德哲学被誉为近代最早而系统的主体哲学,关于认识的本性和来源的理论,强调了认识活动是主体和对象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活动,对象不依赖于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它之所以成为现实的认识对象却是有赖于主体来建立。哥白尼以日心说代替地心说的一个意义在于破除了人类是宇宙中心的幻觉;康德在哲学界发动的”哥白尼革命”却试图重新规定人在自然界的中心地位。康德通过他的”哥白尼式革命”,把以往认识论的轴心由客体转向主体,由对象转向人。通过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认识论达到了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把人本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

一、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内容

康德曾较早且较多的对主体的含义做过研究,用张世英先生的话说,康德是”第一个着重从理论上说明独立自主性或者说主体性”的人,①在康德看来,”主体”就是”自我”,就是能够按照自己自由意志独立自主地自己做出决定的人。主体性思想是认识论中的主要问题, 在古希腊哲学发展历程中,作为辩证法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已经开始探索认识论问题,他首先肯定感性认识在整个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肯定通过感官获得认识的必要性,他说:”凡是能够看到、听到、学到的东西,都是我喜爱的”②。近代哲学由古代本体论研究转向认识论研究,哲学家们致力于探寻思维如何把握存在以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在这种探寻过程中,产生了唯理论与经验论两种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论学说。经验论哲学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通过经验进行概括,就可以得到普遍必然性的事实;唯理论从笛卡尔的”我思”开始,经由斯宾诺莎到马勒伯朗士,再到莱布尼茨、沃尔夫则认为,认识应该从某种不正自明的公理出发,经过理性演绎推演处人类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体系。而康德的认识论是在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和斗争中产生的,折衷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以及二元论的基本特点,克服了它们各自的片面性,并首次对主体能动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能动作用提到了空前的地位,从而开创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康德关于认识的本性和来源的理论,强调了认识活动是主体和对象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活动,对象不依赖于主体而独立存在的,但是它之所以成为现实的认识对象却是有赖于主体来建立。在康德看来,正像当初哥白尼发现托勒密以来的”地心说”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天体运动,因而要变革思维方式,反过来假设”日心说”以更好地说明天体运动一样,应该把以往认识论中”知识依照对象”的见解颠

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摘要】: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把以往认识论的轴心由客体转向主体,由对象转向人,通过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认识论达到了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正是这个转向的结果,康德把人本主义的精神发扬光大。文章主要论述了主体能动性是康德认识论的精髓,康德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历史的局限性和理论价值与意义及其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对主体能动性的理论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康德;认识论;”哥白尼式革命”;主体性;主体能动性

康德哲学被誉为近代最早而系统的主体哲学,关于认识的本性和来源的理论,强调了认识活动是主体和对象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活动,对象不依赖于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它之所以成为现实的认识对象却是有赖于主体来建立。哥白尼以日心说代替地心说的一个意义在于破除了人类是宇宙中心的幻觉;康德在哲学界发动的”哥白尼革命”却试图重新规定人在自然界的中心地位。康德通过他的”哥白尼式革命”,把以往认识论的轴心由客体转向主体,由对象转向人。通过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认识论达到了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把人本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

一、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内容

康德曾较早且较多的对主体的含义做过研究,用张世英先生的话说,康德是”第一个着重从理论上说明独立自主性或者说主体性”的人,①在康德看来,”主体”就是”自我”,就是能够按照自己自由意志独立自主地自己做出决定的人。主体性思想是认识论中的主要问题, 在古希腊哲学发展历程中,作为辩证法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已经开始探索认识论问题,他首先肯定感性认识在整个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肯定通过感官获得认识的必要性,他说:”凡是能够看到、听到、学到的东西,都是我喜爱的”②。近代哲学由古代本体论研究转向认识论研究,哲学家们致力于探寻思维如何把握存在以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在这种探寻过程中,产生了唯理论与经验论两种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论学说。经验论哲学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通过经验进行概括,就可以得到普遍必然性的事实;唯理论从笛卡尔的”我思”开始,经由斯宾诺莎到马勒伯朗士,再到莱布尼茨、沃尔夫则认为,认识应该从某种不正自明的公理出发,经过理性演绎推演处人类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体系。而康德的认识论是在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和斗争中产生的,折衷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以及二元论的基本特点,克服了它们各自的片面性,并首次对主体能动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能动作用提到了空前的地位,从而开创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康德关于认识的本性和来源的理论,强调了认识活动是主体和对象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活动,对象不依赖于主体而独立存在的,但是它之所以成为现实的认识对象却是有赖于主体来建立。在康德看来,正像当初哥白尼发现托勒密以来的”地心说”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天体运动,因而要变革思维方式,反过来假设”日心说”以更好地说明天体运动一样,应该把以往认识论中”知识依照对象”的见解颠


相关内容

  • 国内学者对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理解文献综述
  • 我国学者对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研究文献综述 马克思主义学院 哲学系 吴宗劲 2011013571 摘要:康德哲学在整个西方近代哲学史和德国古典哲学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矛盾,创立了被他称为先验主义的唯心论哲学,成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本文主要是从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背景. ...

  • 哥白尼式革命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 哥白尼式革命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学了西方哲学史,我学到了很多有关西方哲学发展史的知识,对很多著名哲学家所做的贡献,对他们所提的各种哲学观点甚是惊叹,而其中最让我所钦佩的是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家康德,从而也对他的"哥白尼式革命"有了自身理解,本文将简单讲述"哥白尼式革命& ...

  • 从康德"哥白尼革命"看美的本质
  • 摘要:"美的本质"是美学学科的基础问题,是各种美学流派理论差异的根源所在,在美学研究中处于基础而重要的地位.笔者受到康德"哥白尼革命"的启发也形成了自己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哥白尼革命;美感;对象相关性;主体相关性;自然性;社会性 ...

  • 康德"哥白尼式革命":对象与知识关系的颠倒
  • 喀 康德 哥白尼式革命 : 对象与知识关系的颠倒 郝继松 吉林大学 哲学社 会学院 赵 雪 河 北金融学院 社科 部 摘 要 :在 < 纯粹 理 性批 判> 中康 德提 出效仿 已走上科 学 之路 的 数学 和物 理 学那样 来 一场 思维 方 式的 变革 ,颠 倒 对 象 和知识 的 ...

  • 奥鹏南开16春学期[西方文化名著导读(尔雅)]在线作业
  • 16春学期<西方文化名著导读(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康德认为时空形式凭借主体的认识的本性能力而产生,而不依靠外在的经验. . 康德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把人当做目的,绝不是当做工具. . 康德认为"人为自 ...

  • 康德哲学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_孙洋
  • 第27卷 总第159期 2008年第2期 2008年4月出版攀 登(双月刊) Ascent(Bim onthly) Vol 27 G eneral. No. 159No. 2. 2008 April. 2008 中图分类号:B516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5647(2008) ...

  • 南开16秋学期[西方文化名著导读(尔雅)]在线作业
  • 17春南开16秋学期<西方文化名著导读(尔雅)>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 不属于霍布斯的主张的是: A. 自然状态是一种恐怖的状态 B. 人应该摆脱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社会 C. 人有死于他人暴力之手的恐惧 D. 无政府状态好过君主专制 正确答案: 2. ...

  • 超越.超越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 一. 问题的缘起 从广义上说,关于超越以及超越论的思考与讨论应当是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史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经由近代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的阐明和梳理,更显突出和重要.它也是理解和把握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以胡塞尔为开端的现象学哲学传统的一个关键性的突破口.关于这些,许多专攻康德哲学和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的 ...

  • 逻各斯的退隐
  • 作者:王亚娟 哲学分析 2014年02期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047(2013)04-0050-12 对时间问题的关注贯穿于近代哲学史,并在康德的哲学中表现出了自身独有的特征.一方面,时间(空间)观构成了康德批判哲学的核心:另一方面,关于如何描述与阐明时间(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