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群学习[前行引导文]发心(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修群学习《前行引导文》发心(二)思考题参考答案

1、 什么是悲无量心?悲心和大悲心的差别是什么?为什么对修行大乘佛法的

人来讲大悲心至关重要?

答:希望一切痛苦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的心,就是悲无量心。

悲心和大悲心是有差别的。悲心很多人都有,声闻、独觉也有悲心,可是都没有大悲心。大悲心通过结合“知母念恩报恩”来实修悲无量心到位之后才会生起,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希望断除一切众生苦因及苦果的意乐”,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一切众生的“一切”两个字,只有生起平等的无有贪嗔的舍,才能做到对一切众生无有偏袒地慈悲,也就是说修持悲无量心必须纳入平等舍的修法或者概念,才能产生广大平等的悲无量心,进而生起勇猛的大悲心。

声闻、独觉是得果的圣人,他们的悲心可以说十分强烈、远远超过我们的悲心,但是他们的悲心仍不是大悲心,他们的悲心与大悲心相比差别非常大。声闻、独觉的悲心是如母一般的悲心,大乘的悲心是如父一般的悲心,如果独生子掉到火坑中,母亲只会在一旁悲苦呼救,而父亲则会毫不犹豫跳下去拯救。

大悲心是什么,是希望利益众生的强烈意乐,强烈到当看到他人的痛苦后,会不顾一切地想帮助他人,对自己毫不在乎、完全舍弃了对自我的执着,这种程度才称为大悲心。从寂天菩萨自他交换的修法来说,就是完全舍弃自己、拚命利益他人。

大悲心是大乘的种子和根本。所谓的种子,就是有了它之后,大乘的功德才会产生,没有它出生不了大乘的功德。虽然菩提心与空性见都重要,但是有菩提心之后布施等才会成为菩萨的六度,而这些都是由大悲心带动的。声闻、独觉有很好的修行,具有空性见,可是为何不往大乘菩提心发展?就是因为没有大悲心带动。声闻、独觉也会利益一些众生,但是他们没有为了众生的解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意乐和气概,所以始终无法步入大乘。

大悲心对于修学大乘佛法的人而言可以说至关重要,诸多经典反复阐述此点:

大悲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如《大日经》“住心品”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大悲是一切最胜佛法的根本。《菩提心观释》说:“所有最胜一切佛法,皆由悲心而为根本。”

菩萨只需唯一修学大悲,即可获得修学一切佛法的功效。如《摄正法经》云:“欲获得佛果,学多法不成,唯当学一法,何为学一法?此乃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获诸佛法,了如指掌矣。”

有了大悲心,菩提就会手到擒来,如《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中云:“悲愍众生,则为菩提,已在其手。”

由此可见大悲心对大乘佛法的重要性于一斑。

2、 如何在座上实修悲无量心?

答:1)座上修悲无量心有观察修与安住修两种。这里依照窍诀的修法,入座的所有前行法如前一样。

前行的前行:各种准备工作做好,然后上座,发誓。

前行:身语意的要点做好。

正行阶段:

按照华智仁波切和阿底峡尊者的观点,从自己的亲生母亲开始观修。

如果依照持明无畏洲的意趣,那就观想羊只等待宰的众生,或生病的患者或是痛苦者,把他当成自己或者自己的母亲来观修。

不管按照哪种方式修都可以。就初学者从自己的亲生母亲开始观修而言,把母亲的身体了然观在自己的前面。

与其他无量心的修法一致,悲无量心的修法同样是结合“知母念恩报恩”来实修,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放在“希望母亲离开三有三界轮回的苦因及苦果”上。

所谓三界,指的是轮回的三个层次,欲界、色界、无色界。

所谓三有,指的是生有、死有和中有。生有,就是进入六道中的某一道、获得受生之后的阶段,比如对人来说,就是从入胎开始到死亡之前的这个阶段,就是人类的生有;死有,就是舍弃生有进入死亡、包括昏厥的这个阶段;中有,就是从死亡的昏厥阶段醒来,获得意生身、进入中阴的这个阶段。当众生从中阴身投生到某一道时,就再次进入下一个生有,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轮回。

三界,是定义众生受生的处所;三有,是定义众生相续流转阶段的状态。下

面继续讲修法:

首先修知母:面前的这个母亲不只是一次而是许许多多次当过自己的母亲;然后念恩:她每一次当我母亲的时候都是尽最大的努力来奉献自己、利益儿子我,对我有生身、赐命之恩;这位母亲含辛茹苦、历经艰辛、不分昼夜地深情抚养呵护我,无私地给予我财产。尽心竭力教给世间知识:我不会说话母亲教我说,不会走路教我走,不会吃饭教我吃,不会穿衣教我穿。从我孩提时代、少年时代、青春美满„„凡是她会的懂的都通通教给我。以上是思维母亲的世间恩德。

从佛法方面来说,难得的暇满人身也是母亲所生,值遇善知识也是因为有了母亲赐予的这个身体,获得修行妙法同样是因为母亲,从而生起想要报恩的渴望。

下面思维母亲的想法:对我恩重如山的母亲有什么所求呢?她所求的想要的无非是快乐,可是她却不知道修行快乐的因——信心、出离心、菩提心,也没有宣说的善知识,即便是有一位法师,可她也不会依照其言教修行,而把快乐之因的一切善法视为不共戴天的敌人一般摧毁无余。

正如《入行论》中所说:“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尽管她不想受苦,但是却糊里糊涂地造痛苦之因的不善法。如云:“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不愿意感受三有三界轮回的一切痛苦,甚至微微火星落在身体上或者扎小小刺儿之类微不足道的痛苦也不想遭受,可是却屡屡造作痛苦的因不善业,身体所行是不善业,口里所说是不善业,心里所想是不善业,如此一来,心中所想与实际所行背道而驰,直接受着苦谛损害,间接受着集谛危害,今生的痛苦作为护送者,后世的痛苦作为接应者,中阴的痛苦作为连接纽带。

母亲她不仅仅是具足这样的苦因及苦果,而且单单为了我,也是造作杀生、不与取、恶口等罪业,甚至仅仅因为杀死我肚子里的蛔虫的果报就要漂泊在地狱那漫无边际的痛苦中。母亲对痛苦之因的不善过患一无所知,对善法的功德利益也全然不晓,夜以继日连续不断遭受痛苦的大恩母亲真是悲惨!实在可怜!

以上是悲心的所缘或者对境。

但愿母亲离开三有三界轮回的苦果;如果母亲能离开三有三界轮回的苦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母亲离开三有三界轮回的苦果;

为了使她离开苦果,虔诚祈祷无欺的皈依处三宝:愿您以大悲关照。但愿母亲离开一切业和烦恼的苦因;如果母亲能离开一切业和烦恼的苦因,那该多好;

我一定要使母亲离开一切业和烦恼的苦因;为此虔诚祈祷三宝。就这样,观察、安住轮番来修。

随后,从父亲、姊妹、父族亲属„„逐步观修,最后普及到虚空所遍的一切有情,这所有众生都充斥着三苦,也就是遍及三恶趣的苦苦、遍及人天善趣的变苦、遍及色界无色界的行苦,尤其是人类被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及生老病死等等今生的痛苦所追赶着,被后世的痛苦等候着,由中阴的痛苦衔接着。

但愿一切有情都远离这样的苦因及苦果;如果一切有情都远离了这样的苦因及苦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一切有情都远离这样的苦因及苦果;为此而祈祷三宝。

修持悲无量心时,平等舍非常重要。《瑜伽师地论》云:“若于有苦,亲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拔其苦,当知是悲。” 我们对亲人、怨敌、中等者,都要平等、无有差别地观待,强烈地希望一切众生远离一切苦因及苦果,这才是合格的悲无量心。

以上是有缘的悲无量心的实修法。

修无缘的悲心,就是引生出三轮现而无自性的定解。

作为初学者,刚开始要以观察修和安住修交替修持有缘的悲无量心为主。

3、 请通过悲心的修持来阐述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吃肉,为什么不应该对恼害我们

的魔障产生嗔恨心。

答:1)作为一个真心诚意修持大乘佛法之根本——悲无量心的佛子,因为以下的理由,不应吃肉:

第一,众生于我恩德无量,因此不应吃他们的肉。要了知众生对自己的恩德,首先是知母:任何一个众生都做过我的母亲,而且做我母亲的次数无法计量。《指鬘经》云:“无有众生未曾作过自己之生身母亲。”

《道次第乐道论》云:“未曾作过自己母亲之众生难以寻觅,作过母亲之众生不计其数。”

《致弟子书》云:“土粉抟成枣丸数可计,作为母亲边际不可尽。”

其次是念恩:众生每一次做我母亲时都是以最大的恩德利益我。《致弟子书》

中云:“于以乳汁慈爱而哺育,含心茹苦慈母之有情,除非下劣之徒谁愿弃?”母亲对我的恩德分为:世间的恩德,需要从生身——使我获得珍宝人身,赐命——给予我生命的力量;施财——慷慨奉献一切财物;教授世间知识——无私传授一切世间生存和生活技巧及知识,共计四个方面。

以及出世间恩德:我能够有机会值遇佛法、皈依上师三宝进入佛门,修持解脱妙法,全部都是母亲的恩德所致。

简要言之,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对我恩德无量,唯有誓言安置诸位慈母于佛陀的果位并力行此誓言,方堪报答其万一。作为孝顺的儿子,怎么忍心吃母亲的肉呢?

噶当派上师香秋桑波与同伴向一群茶叶商化缘,一位康巴茶商给他们供养了一截动物下半身的风干肉。香秋桑波一见,感慨万千地说:“哎呀!这是我们母亲的下半身啊!做儿子的,怎么敢无耻到连母亲的肉都要下肚呢?”随后开始念诵不动佛心咒等咒语。那个商人大惊,收起干肉落荒而逃。香秋桑波体现了真正的大乘修行人的风范。

第二,吃众生的肉有非常大的过患,因此不应吃肉。

《入楞伽经》云:“肉非美好,肉不清净,生诸罪恶,败诸功德。”

《楞严经》云:“食肉之人,所求功德,悉不成就;食肉之人,诸天远离,众生怖畏。”

《楞伽经》云:“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号叫狱。” 意思是有的人为了利益杀生,有些人为了吃肉而付钱,这两者都是很重的恶业,死后都会堕入号叫地狱。所以吃肉的过患极为严重,我们不应吃肉。

第三,吃肉有违大乘佛教精神。大乘佛法一切的出发点就是利益众生,一切诸佛出现于世只为了一件事,一个目的,就是“令诸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法华经》所谓“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

对大乘佛法来说,大悲是一切教法的根本,如《大日经》“住心品”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大悲是一切最胜佛法的根本。《菩提心观释》说:“所有最胜一切佛法,皆由悲心而为根本。”

不明白道理就算了,如果明明了知如是教理,也口口声声自称是大乘佛子,

仍旧因为种种借口吃众生肉,实在有违大乘佛法的慈悲精神,这种行为只有秉性卑劣之人才做得出来。所以真心修持大乘教法的人绝对不能吃众生的肉。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的人拿佛陀开许可以吃三净肉来搪塞,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佛陀的了义教言:

释迦牟尼佛在《楞伽经》、《涅槃经》等了义经典中,分别跟大慧、迦叶讲了许多吃肉的过失,当时有弟子就问:“您在初转法轮时,曾开许吃三净肉,现在为什么完全遮止?”佛陀说:“我的教法犹如阶梯般一层一层深入,初入门者若一下子断掉所有的恶习,有一定困难,故我在小乘教法中先开许食用三净肉。但这种规定并不究竟了义,因而在大乘中遮止所有的肉食。”

综上所述,修持悲心的大乘佛子绝对不应吃肉。

2)、伤害我们的魔障、包括鬼神和非人,过去也曾经做过我们的母亲无数次,每一次都是以最大的恩德来利益我们,只要认真思维观察过知母、念恩、报恩的人,无不对沦落六道的慈母众生心生悲悯难忍之菩提心意乐。

以魔障、鬼神和非人为代表的众生之所以伤害我们,是因为他们被无明愚痴所蒙蔽,被轮回业力所牵引,身不由己罢了。其实这些慈母众生希求的不过是一点点可怜的世间安乐,渴望的不过是刹那的心满意足而已。如果他们知道我是他们往昔的爱子,怎会如此伤害损恼?

另外,只要好好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慈母众生非常可怜,因为他们损害他人的结果只能是造作巨大的恶业,堕落更加痛苦难忍的地狱等恶趣。《前行引导文》云:那些加害于人的鬼神怀有恶心危害其他众生,结果必然会被这一恶业之因引入恶趣的深渊。

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他们满怀慈悲,以菩提心摄持,修持施食烟供等妙法来利益他们,把一切功德回向给他们解脱轮回,而不能心怀嗔恨、修持诛法和忿怒尊去迫害他们。对此《前行引导文》云:(正因为鬼魔造作堕落的恶业,)所以,释迦牟尼佛才以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宣说了强行驱逐、降伏鬼魔的法门,这也是在悲悯它们,就像母亲打骂不听话的小孩一样。

假如以嗔心降伏鬼魔,非但不能使它们言听计从,反而会使自己深受其害。 其实轮涅诸法全部都是自心的幻化,而心的本体也是空性光明。若将魔障执为实有,念诵猛咒肯定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米拉日巴尊者降服魔王哦那雅嘎的公案就说明:不仅是怀着贪嗔之心念诵猛咒不能降伏,甚至执著鬼神魔障之相实有者,也同样降服不了他们。

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满怀信心多多祈祷上师,好好实修加行,不要中断念修莲师和金刚萨埵法门,平时对待一切众生要真心诚意生起慈悲心,真心诚意为他们祈祷回向,把魔鬼非常在内的一切众生全部看成是往昔的慈母,坚决杜绝贪嗔之心生起,才是对付魔障最保险的方法啊。

4、 怎样才能在平时保持悲心,把悲心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座间应该如何修

悲无量心)

答:我们一定要牢记“加行”的含义和修持加行的要点。《前行备忘录》云:“所谓的‘加行’就是不离开的意思。”不离开,是什么跟什么不离开呢?是自己的心和当前所修的法不离开。

对此,《前行备忘录》继续阐述道:“尽管在入座期间舍无量(等妙法)修得不错,使心相续稍微有所改变,可是如果在座间没有思维,那么又会落入以前残存的恶习痕迹中。打个比方来说,当铁放在火里烧的时候是红彤彤的,一旦从火里取出放在地上,它又会变得黑乎乎的。因此,在座间观修入座所修的内容这一点相当关键。”

这是一个修行的至关重要的要点,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铭记在心。

那么作为修持悲心的佛子,应该如何在平时生活中保持“心和所修法——【悲心】不分离”呢?

我们应该这样做: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对一切众生务必想方设法生起“这是慈母”的见解,绝对不能心怀贪嗔,或者因为愚痴所摄持而漠然视之。

我们要时时刻刻满怀“希望利益一切慈母众生”的高尚意乐,对所有耳闻目睹、甚至只是吹过我身体的风再次拂过的所有结缘众生如此驾驭自心:

第一与发愿相联:但愿这些有情随时随地都能远离一切苦因及苦果。 第二与希求心相联:如果他们能远离一切苦因及苦果,那该多好啊!

第三与立誓相联:我一定要想方设法使他们远离一切苦因及苦果。具足以上这三种相联。

第四祈祷:为实现以上愿望虔诚祈祷三宝。反反复复观修。

对于已经发菩提心的修行人,可以多多实修愿菩提心的学处,比如伟大的自他相换的修法,如此则可以圆满地将悲心贯彻到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平时生活中实修悲心的人非常非常伟大,这种人心力强盛,根器猛厉,能令上师三根本、令诸佛菩萨和一切护法欢喜护持,是真正的大乘佛子,是我们每一个初学者学习的榜样。

5、 通过“卡隆巴格西总是到一个蚁穴的旁边蒙头痛哭”;“朗日塘巴尊者发愿唯

一修持慈悲心”这两个公案,我们领会到了哪些的道理?今后应该如何调顺自己的心行?

答:这两个公案载于《前行引导文》。前者是上师仲敦巴询问自己的弟子三同门和卡隆巴四个师兄弟的修行,对卡隆巴格西极为赞赏,禁不住流泪脱帽、合十致敬,并且再三随喜赞叹的公案。导致一个具德上师对自己的弟子如此大动作的原因在普通人看来可能匪夷所思,为什么讲经说法、建造佛像佛塔印刷佛经、包括闭关实修,都不能令上师动容,一个看上去简简单单的“每天总是到一个蚂蚁窝的旁边蒙头痛苦”动作,居然令到自己的上师如此震动呢?

原因就在于,卡隆巴格西抓住了一切佛法的根本——视一切众生为慈母、恒时期望利益彼等,因为众生的幸福而幸福,因为众生的痛苦而痛苦,这正是真真正正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体现。

对佛法而言,一切外在的行为根本不重要,纵然身居苦寒洞穴赤身裸体地闭关实修,纵然千万徒众围绕坐在高高的精美法座上舌灿莲花讲经说法,纵然孜孜不倦、忍饥耐寒、不辞劳苦实行放生、念经、转绕、磕头、造像印经等行为,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修持佛法,因为他的动机根本说不清楚。

是不是真正的修行全凭一心,全凭行者的真实动机。

唯有以卡隆巴尊者为代表的修行人,他们表现出的真正的大乘修行人的典范,是紧密围绕一切佛法的核心——大悲根本来真心实意、诚心诚意实修。这样的修行绝对值得上师流泪脱帽、合十赞叹。

我们这些随学祖师先贤的后学弟子,务必脚踏实地、真心诚意从慈悲心等大乘基础和根本开始实修,切切不要重视外在的行为和表象,否则,所谓的修持不

过是掩人耳目、自欺欺人的把戏而已。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颇有学人、好高骛远。他们把无常、悲心等等极为殊胜的修法视为初学者的浅法而不屑一顾,自以为是最高的根器,一门心思想修大圆满、大手印等最高档的窍诀。可惜,残酷的现实往往令他们头破血流。

慈悲是不是初学者的浅法?根本不是。朗日塘巴尊者发愿唯一修持慈悲心这个公案就最好地诠释了唯一修持慈悲有多大的力量和功德,竟然使得自己的上师金厄瓦格西边脱帽边连声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实在难能可贵!”

朗日塘巴尊者何许人也?无量光佛的化身,《修心八颂》的作者和传承持有者,噶当派声名显赫的成就者。尊者的诸多公案至今脍炙人口,比如著名的一生只笑一次等等。

连无量光佛的化身朗日塘巴尊者毕生都唯一实修慈悲,我们这些初学者有什么理由看不起慈悲心的修法呢?

综上所述,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业障深重、智慧浅薄、闻思狭隘、愚昧无知、好高骛远的现状,切切不要自视甚高、眼高于顶,一定要放下身段、俯下身子、脚踏实地从基础开始,真心诚意祈祷上师,扎扎实实修持前行,抓住要点开展实修,一个支分一个支分地夯实,教理通透、实修精进、见解准确、行为如法,修行犹如铁板一般扎实绵密,如此才经得起魔障考验,对得起暇满人身,报得了难报之恩啊。

6、 密宗会供中,为什么要供养五肉五甘露?供养众生的肉是否违背了大乘教

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密宗的见解和行为?

答:在密宗的会供中确实有供养五肉五甘露的做法,所谓“五肉五甘露,饮食外会供。”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白,这里的五肉五甘露指的是什么,代表什么样的意思。

五肉、五甘露是密宗盛行时期,由普通人所公认的肮脏物中选出来的肮脏物的代表。比如对于五肉而言,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期的古印度,没有人会吃这五种肉,大家一致认为,这五种肉是很肮脏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把要最肮脏的东西作为供养品,并且自己也接受它并视为悉地呢?

按照密宗的见解,万法本自清净,密宗绝大多数的戒律,也都建立在清净观之上。从胜义谛的角度去看,五肉、五甘露等万事万物都是佛的坛城。在佛的坛城当中,没有不清净的东西。不清净只是自心的显现,因为自己还有业障,所以看到的都是不清净的。如果是佛来看五肉、五甘露,就是清净的。因为佛断除了所有的业障,所以能看到物质的本来面目。

而对于密宗根器的普通修行人而言,他们非常执着,分别念很重,认为五肉五甘露这些东西非常肮脏。这时候为了对治和破除他们的分别执着,让他们对不净之物树立起相对的清净心,了知并承认“净秽无别”的清净观见解,密宗引入五肉五甘露作为贡品誓言物。所谓“誓言物”,也即为了更深层次地体会到一切清净和不清净实际上是平等的境界,而暂时借助的某些物质。

不同的众生由于根器的不同,在见解和行为上的差异非常巨大。《黑蛇总义》当中也讲过,小乘佛教对五肉、五甘露,以及贪嗔痴等烦恼的态度,与大乘,特别是密宗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永远是坏的,在任何时机、任何地点,都不能杀、盗、淫、妄,这没有任何余地可留,只要一碰它们,就会堕恶趣。这是小乘佛教非常狭隘的观点。

大乘显宗的见解,就要高一个层次了。他们认为,烦恼与不净物可以转为道用,但他们也没有想到,烦恼与不净物本来就是清净的。

密宗,尤其是无上密宗却认为,烦恼与不净物不但可以转化为道用,而且它的本体就是清净的。

所以简单讲,为了对治和破除众生根深蒂固的分别执着,对不净之物树立起相对的清净心,了知并承认“净秽无别”的见解,密宗引入五肉五甘露作为贡品誓言物。

那么供养众生的肉,是不是违背大乘佛法的慈悲精神呢?其实没有违背。作为密宗誓言物的人肉、马肉、狗肉等五肉并不是为了食用而宰杀,而是包括病死在内的自然死亡之清净五肉。

密法首先是大乘佛法,肯定不可能违背大慈大悲这一根本教义。《大乘庄严经论》中说:“菩萨念众生,爱之彻骨髓,恒时欲利益,犹如一子故。”《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亦云:“三界一切,悉是我子。”作为菩萨,爱怜众生的慈悲之心,是从骨髓里发出来的,这种爱是无条件的,绝对不会伤害众生。

况且,杀害众生然后作血肉供养诸佛也绝对不可能欢喜,就像无等塔波仁波切所说:“将刚杀的温热血肉摆放在坛城中,那么一切智慧尊者都会昏厥过去。”他又亲口这样形容道:“此外,如果迎请智慧尊者以后,用刚刚宰杀的血肉对他供养,就如同在母亲面前杀了她的儿子一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众生的根器日渐变化,越来越不容易接受五肉五甘露的见解,所以后期大成就者们开许用酒肉代替,这就是后期会供纳入酒肉供品的原因。

再者,色登寺丹真绒布上师观察到当今时代已经不再适合把酒肉作为贡品了,所以开示色登弟子用饮料代替酒,并且不再采用牛肉干等肉制品作为贡品。

附带说明一下,对于“甘露丸也有五肉五甘露”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制作甘露丸所用的五肉五甘露其实是一些珍贵药材,比如人肉就是黄精花根,粪便就是肉蔻。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只要客观、全面地了解密宗的见解,了知不共行为背后的内涵,绝大多数人都会理解密宗并生起信心。

当今时代有些人对密宗的不共行为如会供、双运、诛法等大肆攻击,原因应该有两种:一是自己太愚痴,不了知密宗的见解,以及不共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内涵;二是他前世造过谤法、谤僧的业,今生习气复苏以后,实在没办法管住自己的口。

对此我们要在正确认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善巧观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适当宣传和解释,否则的话就以慈悲心摄持为一切造恶业的众生多多发愿回向。

作为密宗弟子,保密自己的见解和修行非常非常关键,因为公开宣扬自己的修法和行为、因为修持和行为不够善巧隐秘,导致自己遭遇巨大障碍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7、 喜无量心具体应该怎样观修?为什么修四加行、修四无量心最后都要安住于

无缘的状态中?

答:1)、打坐修持喜无量心时,前行的前行、前行的正行等,同前无异。 正行观修时:首先也是对自己的母亲,从知母、念恩、想要报恩开始修,再修希望她具足安乐的慈心和希望她远离痛苦的悲心。

然后观想自己的母亲——具有种姓、权势、财富、地位等,生在善趣中,幸福快乐、长寿无病、眷属众多、受用具足,以她作为所缘境。对她既没有竞争的心理,也没有嫉妒的情绪,把这看作是值得欢喜、大有必要、不可缺少的,然后心想:“这位慈母的安乐本来应该由儿子我来奉献,可是她居然能够凭借往昔的善根自得其乐,儿子我真是喜不自胜!但愿她暂时具有比这更高一等的人天福报,永久拥有吉祥富足、无损无恼、智慧广大等众多圆满功德,那该多好啊!”如此而满怀不由自主的欢喜之情,反复发愿、祈祷和回向。

然后观想:“轮回之中的无量众生往昔全部做过我的慈母,现在他们因为过去的恶业而承受种种痛苦,如果所有慈母众生都能够像这位慈母一般获得暂时的圆满,进而享用究竟的安乐,那我该有多高兴啊!”如此反反复复观修、发愿、祈祷和回向。

首先对容易生起喜心的对象,比如母亲开始,然后渐渐过渡到亲戚朋友或关系密切的人,以他们作为所缘境,愿其获得幸福快乐、圆满富足。对他们生起了喜心以后,接着对所有的中等人——关系不好不坏、不亲不怨的人观修,愿他们具足一切幸福、快乐、安宁,这样观修也不太困难。最后再对损害自己的怨敌、特别嫉妒的对象观修,彻底断除对他们获得财富圆满等安乐而忍无可忍的恶心。

最终,凡是拥有安乐的一切众生,对他们都修喜不自禁的欢悦之心。当心感疲惫之时,于无缘中安住。就这样,观察、安住轮番交替而修。以上是有缘的喜无量心。无缘的喜心:就是引生出三轮现而无自性的定解。

在座间阶段(平时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凡是幸福安宁的有情不生嫉妒,而满怀欣喜。对于具备闻思修行的道友等众人,也但愿他们不离开这样的所有安乐功德,但愿他们永不离开这些功德而蒸蒸日上,如果他们不离开这些功德那该多好。这般修喜心,有使自相续闻思修行不衰不退的必要。一切有情是母亲,我作为孩子,本来,母亲的一切安乐该由子女来实现,对于不需要我去成办而有情各得其乐,只能是满怀喜悦之情,而根本不会有嫉妒之心。

2)、座上修四加行、修四无量心等是观察修和安住修轮番进行,安住修的时候都要求安住于无缘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修行佛法需要福慧双修方能圆满。我们修持有缘的善法就是修持积累福德资粮,无缘的安住就是修持积累智慧资粮。

我们作为初学者,应该认认真真按照传承教法,在修四加行、四无量心等修法时,以观察修先修有缘福德资粮,以安住修后修无缘智慧资粮。

其实修金刚萨埵、上师瑜伽等,最后观想上师融入自己,自己与上师的殊胜智慧合二为一,安住于无缘的虚空般的境界中,越久越好,这也是修持智慧资粮。

8、 喜心主要对治的是什么烦恼?这种烦恼有哪些过患?你若产生这种烦恼,打

算怎么样对治?

答:1)、喜心主要对治的是嫉妒的烦恼。《六度经》云:“不应嫉妒,但生随喜。”《成实论》也说:“若深修善心,乃能永断嫉妒。”嫉妒心没斩断的话,真正的喜无量心就很难生起。

2)、嫉妒心的过患非常大!一个人的心若被嫉妒所充满,对他人的功德不但会视而不见,反而会怀恨在心、想方设法诽谤诬陷,轻易就会造重大恶业。

《德护长者经》云:“嫉妒痴浊故,则失于善心。恶见三毒缘,如是贪增长。”嫉妒会覆盖我们的善心,令贪嗔痴等三毒不断增长。有了嫉妒的心态,三毒自会日益炽盛,以诽谤伤害他人作为开端,以最终摧毁自己的一切善根作为结束。

嫉妒心真的是非常可怕。对有嫉妒心炽盛的人而言,别人有什么样的功德,他都看不见、看不起,纵然发现别人超胜自己的功德和长处,也会心中嫉恨难平而耿耿于怀,想方设法予以打击、诽谤和压制,甚至不惜做出杀人放火等滔天恶业。

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内心,常常实修喜无量心,真心诚意把一切众生看成慈母,面对别人的功德、名声要心生随喜,千万不要心怀不满和嫉妒,这一点非常重要。

作为三宝弟子,对上师善知识一般不会心生嫉妒,但是进入密乘之后在金刚师兄范围里面,我们务必注意保持正知正念,千万不要做傻事,起嫉妒心等分别念,那样只会损害上师事业、破坏金刚师兄团结,最终结果是可怕的金刚地狱。

对于大多数已经皈依上师、获得过密乘灌顶的实修群师兄来讲,我们务必认识到嫉妒心的巨大危害而时时刻刻护持自心,小心翼翼守护密乘誓言。这也是一个合格密乘弟子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不能碰触的红线。

实修群学习《前行引导文》发心(二)思考题参考答案

1、 什么是悲无量心?悲心和大悲心的差别是什么?为什么对修行大乘佛法的

人来讲大悲心至关重要?

答:希望一切痛苦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的心,就是悲无量心。

悲心和大悲心是有差别的。悲心很多人都有,声闻、独觉也有悲心,可是都没有大悲心。大悲心通过结合“知母念恩报恩”来实修悲无量心到位之后才会生起,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希望断除一切众生苦因及苦果的意乐”,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一切众生的“一切”两个字,只有生起平等的无有贪嗔的舍,才能做到对一切众生无有偏袒地慈悲,也就是说修持悲无量心必须纳入平等舍的修法或者概念,才能产生广大平等的悲无量心,进而生起勇猛的大悲心。

声闻、独觉是得果的圣人,他们的悲心可以说十分强烈、远远超过我们的悲心,但是他们的悲心仍不是大悲心,他们的悲心与大悲心相比差别非常大。声闻、独觉的悲心是如母一般的悲心,大乘的悲心是如父一般的悲心,如果独生子掉到火坑中,母亲只会在一旁悲苦呼救,而父亲则会毫不犹豫跳下去拯救。

大悲心是什么,是希望利益众生的强烈意乐,强烈到当看到他人的痛苦后,会不顾一切地想帮助他人,对自己毫不在乎、完全舍弃了对自我的执着,这种程度才称为大悲心。从寂天菩萨自他交换的修法来说,就是完全舍弃自己、拚命利益他人。

大悲心是大乘的种子和根本。所谓的种子,就是有了它之后,大乘的功德才会产生,没有它出生不了大乘的功德。虽然菩提心与空性见都重要,但是有菩提心之后布施等才会成为菩萨的六度,而这些都是由大悲心带动的。声闻、独觉有很好的修行,具有空性见,可是为何不往大乘菩提心发展?就是因为没有大悲心带动。声闻、独觉也会利益一些众生,但是他们没有为了众生的解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意乐和气概,所以始终无法步入大乘。

大悲心对于修学大乘佛法的人而言可以说至关重要,诸多经典反复阐述此点:

大悲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如《大日经》“住心品”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大悲是一切最胜佛法的根本。《菩提心观释》说:“所有最胜一切佛法,皆由悲心而为根本。”

菩萨只需唯一修学大悲,即可获得修学一切佛法的功效。如《摄正法经》云:“欲获得佛果,学多法不成,唯当学一法,何为学一法?此乃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获诸佛法,了如指掌矣。”

有了大悲心,菩提就会手到擒来,如《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中云:“悲愍众生,则为菩提,已在其手。”

由此可见大悲心对大乘佛法的重要性于一斑。

2、 如何在座上实修悲无量心?

答:1)座上修悲无量心有观察修与安住修两种。这里依照窍诀的修法,入座的所有前行法如前一样。

前行的前行:各种准备工作做好,然后上座,发誓。

前行:身语意的要点做好。

正行阶段:

按照华智仁波切和阿底峡尊者的观点,从自己的亲生母亲开始观修。

如果依照持明无畏洲的意趣,那就观想羊只等待宰的众生,或生病的患者或是痛苦者,把他当成自己或者自己的母亲来观修。

不管按照哪种方式修都可以。就初学者从自己的亲生母亲开始观修而言,把母亲的身体了然观在自己的前面。

与其他无量心的修法一致,悲无量心的修法同样是结合“知母念恩报恩”来实修,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放在“希望母亲离开三有三界轮回的苦因及苦果”上。

所谓三界,指的是轮回的三个层次,欲界、色界、无色界。

所谓三有,指的是生有、死有和中有。生有,就是进入六道中的某一道、获得受生之后的阶段,比如对人来说,就是从入胎开始到死亡之前的这个阶段,就是人类的生有;死有,就是舍弃生有进入死亡、包括昏厥的这个阶段;中有,就是从死亡的昏厥阶段醒来,获得意生身、进入中阴的这个阶段。当众生从中阴身投生到某一道时,就再次进入下一个生有,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轮回。

三界,是定义众生受生的处所;三有,是定义众生相续流转阶段的状态。下

面继续讲修法:

首先修知母:面前的这个母亲不只是一次而是许许多多次当过自己的母亲;然后念恩:她每一次当我母亲的时候都是尽最大的努力来奉献自己、利益儿子我,对我有生身、赐命之恩;这位母亲含辛茹苦、历经艰辛、不分昼夜地深情抚养呵护我,无私地给予我财产。尽心竭力教给世间知识:我不会说话母亲教我说,不会走路教我走,不会吃饭教我吃,不会穿衣教我穿。从我孩提时代、少年时代、青春美满„„凡是她会的懂的都通通教给我。以上是思维母亲的世间恩德。

从佛法方面来说,难得的暇满人身也是母亲所生,值遇善知识也是因为有了母亲赐予的这个身体,获得修行妙法同样是因为母亲,从而生起想要报恩的渴望。

下面思维母亲的想法:对我恩重如山的母亲有什么所求呢?她所求的想要的无非是快乐,可是她却不知道修行快乐的因——信心、出离心、菩提心,也没有宣说的善知识,即便是有一位法师,可她也不会依照其言教修行,而把快乐之因的一切善法视为不共戴天的敌人一般摧毁无余。

正如《入行论》中所说:“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尽管她不想受苦,但是却糊里糊涂地造痛苦之因的不善法。如云:“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不愿意感受三有三界轮回的一切痛苦,甚至微微火星落在身体上或者扎小小刺儿之类微不足道的痛苦也不想遭受,可是却屡屡造作痛苦的因不善业,身体所行是不善业,口里所说是不善业,心里所想是不善业,如此一来,心中所想与实际所行背道而驰,直接受着苦谛损害,间接受着集谛危害,今生的痛苦作为护送者,后世的痛苦作为接应者,中阴的痛苦作为连接纽带。

母亲她不仅仅是具足这样的苦因及苦果,而且单单为了我,也是造作杀生、不与取、恶口等罪业,甚至仅仅因为杀死我肚子里的蛔虫的果报就要漂泊在地狱那漫无边际的痛苦中。母亲对痛苦之因的不善过患一无所知,对善法的功德利益也全然不晓,夜以继日连续不断遭受痛苦的大恩母亲真是悲惨!实在可怜!

以上是悲心的所缘或者对境。

但愿母亲离开三有三界轮回的苦果;如果母亲能离开三有三界轮回的苦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母亲离开三有三界轮回的苦果;

为了使她离开苦果,虔诚祈祷无欺的皈依处三宝:愿您以大悲关照。但愿母亲离开一切业和烦恼的苦因;如果母亲能离开一切业和烦恼的苦因,那该多好;

我一定要使母亲离开一切业和烦恼的苦因;为此虔诚祈祷三宝。就这样,观察、安住轮番来修。

随后,从父亲、姊妹、父族亲属„„逐步观修,最后普及到虚空所遍的一切有情,这所有众生都充斥着三苦,也就是遍及三恶趣的苦苦、遍及人天善趣的变苦、遍及色界无色界的行苦,尤其是人类被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及生老病死等等今生的痛苦所追赶着,被后世的痛苦等候着,由中阴的痛苦衔接着。

但愿一切有情都远离这样的苦因及苦果;如果一切有情都远离了这样的苦因及苦果,那该多好;我一定要使一切有情都远离这样的苦因及苦果;为此而祈祷三宝。

修持悲无量心时,平等舍非常重要。《瑜伽师地论》云:“若于有苦,亲怨中三品有情,平等欲拔其苦,当知是悲。” 我们对亲人、怨敌、中等者,都要平等、无有差别地观待,强烈地希望一切众生远离一切苦因及苦果,这才是合格的悲无量心。

以上是有缘的悲无量心的实修法。

修无缘的悲心,就是引生出三轮现而无自性的定解。

作为初学者,刚开始要以观察修和安住修交替修持有缘的悲无量心为主。

3、 请通过悲心的修持来阐述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吃肉,为什么不应该对恼害我们

的魔障产生嗔恨心。

答:1)作为一个真心诚意修持大乘佛法之根本——悲无量心的佛子,因为以下的理由,不应吃肉:

第一,众生于我恩德无量,因此不应吃他们的肉。要了知众生对自己的恩德,首先是知母:任何一个众生都做过我的母亲,而且做我母亲的次数无法计量。《指鬘经》云:“无有众生未曾作过自己之生身母亲。”

《道次第乐道论》云:“未曾作过自己母亲之众生难以寻觅,作过母亲之众生不计其数。”

《致弟子书》云:“土粉抟成枣丸数可计,作为母亲边际不可尽。”

其次是念恩:众生每一次做我母亲时都是以最大的恩德利益我。《致弟子书》

中云:“于以乳汁慈爱而哺育,含心茹苦慈母之有情,除非下劣之徒谁愿弃?”母亲对我的恩德分为:世间的恩德,需要从生身——使我获得珍宝人身,赐命——给予我生命的力量;施财——慷慨奉献一切财物;教授世间知识——无私传授一切世间生存和生活技巧及知识,共计四个方面。

以及出世间恩德:我能够有机会值遇佛法、皈依上师三宝进入佛门,修持解脱妙法,全部都是母亲的恩德所致。

简要言之,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对我恩德无量,唯有誓言安置诸位慈母于佛陀的果位并力行此誓言,方堪报答其万一。作为孝顺的儿子,怎么忍心吃母亲的肉呢?

噶当派上师香秋桑波与同伴向一群茶叶商化缘,一位康巴茶商给他们供养了一截动物下半身的风干肉。香秋桑波一见,感慨万千地说:“哎呀!这是我们母亲的下半身啊!做儿子的,怎么敢无耻到连母亲的肉都要下肚呢?”随后开始念诵不动佛心咒等咒语。那个商人大惊,收起干肉落荒而逃。香秋桑波体现了真正的大乘修行人的风范。

第二,吃众生的肉有非常大的过患,因此不应吃肉。

《入楞伽经》云:“肉非美好,肉不清净,生诸罪恶,败诸功德。”

《楞严经》云:“食肉之人,所求功德,悉不成就;食肉之人,诸天远离,众生怖畏。”

《楞伽经》云:“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号叫狱。” 意思是有的人为了利益杀生,有些人为了吃肉而付钱,这两者都是很重的恶业,死后都会堕入号叫地狱。所以吃肉的过患极为严重,我们不应吃肉。

第三,吃肉有违大乘佛教精神。大乘佛法一切的出发点就是利益众生,一切诸佛出现于世只为了一件事,一个目的,就是“令诸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法华经》所谓“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

对大乘佛法来说,大悲是一切教法的根本,如《大日经》“住心品”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大悲是一切最胜佛法的根本。《菩提心观释》说:“所有最胜一切佛法,皆由悲心而为根本。”

不明白道理就算了,如果明明了知如是教理,也口口声声自称是大乘佛子,

仍旧因为种种借口吃众生肉,实在有违大乘佛法的慈悲精神,这种行为只有秉性卑劣之人才做得出来。所以真心修持大乘教法的人绝对不能吃众生的肉。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的人拿佛陀开许可以吃三净肉来搪塞,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佛陀的了义教言:

释迦牟尼佛在《楞伽经》、《涅槃经》等了义经典中,分别跟大慧、迦叶讲了许多吃肉的过失,当时有弟子就问:“您在初转法轮时,曾开许吃三净肉,现在为什么完全遮止?”佛陀说:“我的教法犹如阶梯般一层一层深入,初入门者若一下子断掉所有的恶习,有一定困难,故我在小乘教法中先开许食用三净肉。但这种规定并不究竟了义,因而在大乘中遮止所有的肉食。”

综上所述,修持悲心的大乘佛子绝对不应吃肉。

2)、伤害我们的魔障、包括鬼神和非人,过去也曾经做过我们的母亲无数次,每一次都是以最大的恩德来利益我们,只要认真思维观察过知母、念恩、报恩的人,无不对沦落六道的慈母众生心生悲悯难忍之菩提心意乐。

以魔障、鬼神和非人为代表的众生之所以伤害我们,是因为他们被无明愚痴所蒙蔽,被轮回业力所牵引,身不由己罢了。其实这些慈母众生希求的不过是一点点可怜的世间安乐,渴望的不过是刹那的心满意足而已。如果他们知道我是他们往昔的爱子,怎会如此伤害损恼?

另外,只要好好观察就会发现,这些慈母众生非常可怜,因为他们损害他人的结果只能是造作巨大的恶业,堕落更加痛苦难忍的地狱等恶趣。《前行引导文》云:那些加害于人的鬼神怀有恶心危害其他众生,结果必然会被这一恶业之因引入恶趣的深渊。

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他们满怀慈悲,以菩提心摄持,修持施食烟供等妙法来利益他们,把一切功德回向给他们解脱轮回,而不能心怀嗔恨、修持诛法和忿怒尊去迫害他们。对此《前行引导文》云:(正因为鬼魔造作堕落的恶业,)所以,释迦牟尼佛才以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宣说了强行驱逐、降伏鬼魔的法门,这也是在悲悯它们,就像母亲打骂不听话的小孩一样。

假如以嗔心降伏鬼魔,非但不能使它们言听计从,反而会使自己深受其害。 其实轮涅诸法全部都是自心的幻化,而心的本体也是空性光明。若将魔障执为实有,念诵猛咒肯定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米拉日巴尊者降服魔王哦那雅嘎的公案就说明:不仅是怀着贪嗔之心念诵猛咒不能降伏,甚至执著鬼神魔障之相实有者,也同样降服不了他们。

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满怀信心多多祈祷上师,好好实修加行,不要中断念修莲师和金刚萨埵法门,平时对待一切众生要真心诚意生起慈悲心,真心诚意为他们祈祷回向,把魔鬼非常在内的一切众生全部看成是往昔的慈母,坚决杜绝贪嗔之心生起,才是对付魔障最保险的方法啊。

4、 怎样才能在平时保持悲心,把悲心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座间应该如何修

悲无量心)

答:我们一定要牢记“加行”的含义和修持加行的要点。《前行备忘录》云:“所谓的‘加行’就是不离开的意思。”不离开,是什么跟什么不离开呢?是自己的心和当前所修的法不离开。

对此,《前行备忘录》继续阐述道:“尽管在入座期间舍无量(等妙法)修得不错,使心相续稍微有所改变,可是如果在座间没有思维,那么又会落入以前残存的恶习痕迹中。打个比方来说,当铁放在火里烧的时候是红彤彤的,一旦从火里取出放在地上,它又会变得黑乎乎的。因此,在座间观修入座所修的内容这一点相当关键。”

这是一个修行的至关重要的要点,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铭记在心。

那么作为修持悲心的佛子,应该如何在平时生活中保持“心和所修法——【悲心】不分离”呢?

我们应该这样做: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对一切众生务必想方设法生起“这是慈母”的见解,绝对不能心怀贪嗔,或者因为愚痴所摄持而漠然视之。

我们要时时刻刻满怀“希望利益一切慈母众生”的高尚意乐,对所有耳闻目睹、甚至只是吹过我身体的风再次拂过的所有结缘众生如此驾驭自心:

第一与发愿相联:但愿这些有情随时随地都能远离一切苦因及苦果。 第二与希求心相联:如果他们能远离一切苦因及苦果,那该多好啊!

第三与立誓相联:我一定要想方设法使他们远离一切苦因及苦果。具足以上这三种相联。

第四祈祷:为实现以上愿望虔诚祈祷三宝。反反复复观修。

对于已经发菩提心的修行人,可以多多实修愿菩提心的学处,比如伟大的自他相换的修法,如此则可以圆满地将悲心贯彻到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平时生活中实修悲心的人非常非常伟大,这种人心力强盛,根器猛厉,能令上师三根本、令诸佛菩萨和一切护法欢喜护持,是真正的大乘佛子,是我们每一个初学者学习的榜样。

5、 通过“卡隆巴格西总是到一个蚁穴的旁边蒙头痛哭”;“朗日塘巴尊者发愿唯

一修持慈悲心”这两个公案,我们领会到了哪些的道理?今后应该如何调顺自己的心行?

答:这两个公案载于《前行引导文》。前者是上师仲敦巴询问自己的弟子三同门和卡隆巴四个师兄弟的修行,对卡隆巴格西极为赞赏,禁不住流泪脱帽、合十致敬,并且再三随喜赞叹的公案。导致一个具德上师对自己的弟子如此大动作的原因在普通人看来可能匪夷所思,为什么讲经说法、建造佛像佛塔印刷佛经、包括闭关实修,都不能令上师动容,一个看上去简简单单的“每天总是到一个蚂蚁窝的旁边蒙头痛苦”动作,居然令到自己的上师如此震动呢?

原因就在于,卡隆巴格西抓住了一切佛法的根本——视一切众生为慈母、恒时期望利益彼等,因为众生的幸福而幸福,因为众生的痛苦而痛苦,这正是真真正正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体现。

对佛法而言,一切外在的行为根本不重要,纵然身居苦寒洞穴赤身裸体地闭关实修,纵然千万徒众围绕坐在高高的精美法座上舌灿莲花讲经说法,纵然孜孜不倦、忍饥耐寒、不辞劳苦实行放生、念经、转绕、磕头、造像印经等行为,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修持佛法,因为他的动机根本说不清楚。

是不是真正的修行全凭一心,全凭行者的真实动机。

唯有以卡隆巴尊者为代表的修行人,他们表现出的真正的大乘修行人的典范,是紧密围绕一切佛法的核心——大悲根本来真心实意、诚心诚意实修。这样的修行绝对值得上师流泪脱帽、合十赞叹。

我们这些随学祖师先贤的后学弟子,务必脚踏实地、真心诚意从慈悲心等大乘基础和根本开始实修,切切不要重视外在的行为和表象,否则,所谓的修持不

过是掩人耳目、自欺欺人的把戏而已。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颇有学人、好高骛远。他们把无常、悲心等等极为殊胜的修法视为初学者的浅法而不屑一顾,自以为是最高的根器,一门心思想修大圆满、大手印等最高档的窍诀。可惜,残酷的现实往往令他们头破血流。

慈悲是不是初学者的浅法?根本不是。朗日塘巴尊者发愿唯一修持慈悲心这个公案就最好地诠释了唯一修持慈悲有多大的力量和功德,竟然使得自己的上师金厄瓦格西边脱帽边连声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实在难能可贵!”

朗日塘巴尊者何许人也?无量光佛的化身,《修心八颂》的作者和传承持有者,噶当派声名显赫的成就者。尊者的诸多公案至今脍炙人口,比如著名的一生只笑一次等等。

连无量光佛的化身朗日塘巴尊者毕生都唯一实修慈悲,我们这些初学者有什么理由看不起慈悲心的修法呢?

综上所述,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业障深重、智慧浅薄、闻思狭隘、愚昧无知、好高骛远的现状,切切不要自视甚高、眼高于顶,一定要放下身段、俯下身子、脚踏实地从基础开始,真心诚意祈祷上师,扎扎实实修持前行,抓住要点开展实修,一个支分一个支分地夯实,教理通透、实修精进、见解准确、行为如法,修行犹如铁板一般扎实绵密,如此才经得起魔障考验,对得起暇满人身,报得了难报之恩啊。

6、 密宗会供中,为什么要供养五肉五甘露?供养众生的肉是否违背了大乘教

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密宗的见解和行为?

答:在密宗的会供中确实有供养五肉五甘露的做法,所谓“五肉五甘露,饮食外会供。”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白,这里的五肉五甘露指的是什么,代表什么样的意思。

五肉、五甘露是密宗盛行时期,由普通人所公认的肮脏物中选出来的肮脏物的代表。比如对于五肉而言,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期的古印度,没有人会吃这五种肉,大家一致认为,这五种肉是很肮脏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把要最肮脏的东西作为供养品,并且自己也接受它并视为悉地呢?

按照密宗的见解,万法本自清净,密宗绝大多数的戒律,也都建立在清净观之上。从胜义谛的角度去看,五肉、五甘露等万事万物都是佛的坛城。在佛的坛城当中,没有不清净的东西。不清净只是自心的显现,因为自己还有业障,所以看到的都是不清净的。如果是佛来看五肉、五甘露,就是清净的。因为佛断除了所有的业障,所以能看到物质的本来面目。

而对于密宗根器的普通修行人而言,他们非常执着,分别念很重,认为五肉五甘露这些东西非常肮脏。这时候为了对治和破除他们的分别执着,让他们对不净之物树立起相对的清净心,了知并承认“净秽无别”的清净观见解,密宗引入五肉五甘露作为贡品誓言物。所谓“誓言物”,也即为了更深层次地体会到一切清净和不清净实际上是平等的境界,而暂时借助的某些物质。

不同的众生由于根器的不同,在见解和行为上的差异非常巨大。《黑蛇总义》当中也讲过,小乘佛教对五肉、五甘露,以及贪嗔痴等烦恼的态度,与大乘,特别是密宗是不一样的。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永远是坏的,在任何时机、任何地点,都不能杀、盗、淫、妄,这没有任何余地可留,只要一碰它们,就会堕恶趣。这是小乘佛教非常狭隘的观点。

大乘显宗的见解,就要高一个层次了。他们认为,烦恼与不净物可以转为道用,但他们也没有想到,烦恼与不净物本来就是清净的。

密宗,尤其是无上密宗却认为,烦恼与不净物不但可以转化为道用,而且它的本体就是清净的。

所以简单讲,为了对治和破除众生根深蒂固的分别执着,对不净之物树立起相对的清净心,了知并承认“净秽无别”的见解,密宗引入五肉五甘露作为贡品誓言物。

那么供养众生的肉,是不是违背大乘佛法的慈悲精神呢?其实没有违背。作为密宗誓言物的人肉、马肉、狗肉等五肉并不是为了食用而宰杀,而是包括病死在内的自然死亡之清净五肉。

密法首先是大乘佛法,肯定不可能违背大慈大悲这一根本教义。《大乘庄严经论》中说:“菩萨念众生,爱之彻骨髓,恒时欲利益,犹如一子故。”《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亦云:“三界一切,悉是我子。”作为菩萨,爱怜众生的慈悲之心,是从骨髓里发出来的,这种爱是无条件的,绝对不会伤害众生。

况且,杀害众生然后作血肉供养诸佛也绝对不可能欢喜,就像无等塔波仁波切所说:“将刚杀的温热血肉摆放在坛城中,那么一切智慧尊者都会昏厥过去。”他又亲口这样形容道:“此外,如果迎请智慧尊者以后,用刚刚宰杀的血肉对他供养,就如同在母亲面前杀了她的儿子一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众生的根器日渐变化,越来越不容易接受五肉五甘露的见解,所以后期大成就者们开许用酒肉代替,这就是后期会供纳入酒肉供品的原因。

再者,色登寺丹真绒布上师观察到当今时代已经不再适合把酒肉作为贡品了,所以开示色登弟子用饮料代替酒,并且不再采用牛肉干等肉制品作为贡品。

附带说明一下,对于“甘露丸也有五肉五甘露”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制作甘露丸所用的五肉五甘露其实是一些珍贵药材,比如人肉就是黄精花根,粪便就是肉蔻。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只要客观、全面地了解密宗的见解,了知不共行为背后的内涵,绝大多数人都会理解密宗并生起信心。

当今时代有些人对密宗的不共行为如会供、双运、诛法等大肆攻击,原因应该有两种:一是自己太愚痴,不了知密宗的见解,以及不共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内涵;二是他前世造过谤法、谤僧的业,今生习气复苏以后,实在没办法管住自己的口。

对此我们要在正确认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善巧观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适当宣传和解释,否则的话就以慈悲心摄持为一切造恶业的众生多多发愿回向。

作为密宗弟子,保密自己的见解和修行非常非常关键,因为公开宣扬自己的修法和行为、因为修持和行为不够善巧隐秘,导致自己遭遇巨大障碍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7、 喜无量心具体应该怎样观修?为什么修四加行、修四无量心最后都要安住于

无缘的状态中?

答:1)、打坐修持喜无量心时,前行的前行、前行的正行等,同前无异。 正行观修时:首先也是对自己的母亲,从知母、念恩、想要报恩开始修,再修希望她具足安乐的慈心和希望她远离痛苦的悲心。

然后观想自己的母亲——具有种姓、权势、财富、地位等,生在善趣中,幸福快乐、长寿无病、眷属众多、受用具足,以她作为所缘境。对她既没有竞争的心理,也没有嫉妒的情绪,把这看作是值得欢喜、大有必要、不可缺少的,然后心想:“这位慈母的安乐本来应该由儿子我来奉献,可是她居然能够凭借往昔的善根自得其乐,儿子我真是喜不自胜!但愿她暂时具有比这更高一等的人天福报,永久拥有吉祥富足、无损无恼、智慧广大等众多圆满功德,那该多好啊!”如此而满怀不由自主的欢喜之情,反复发愿、祈祷和回向。

然后观想:“轮回之中的无量众生往昔全部做过我的慈母,现在他们因为过去的恶业而承受种种痛苦,如果所有慈母众生都能够像这位慈母一般获得暂时的圆满,进而享用究竟的安乐,那我该有多高兴啊!”如此反反复复观修、发愿、祈祷和回向。

首先对容易生起喜心的对象,比如母亲开始,然后渐渐过渡到亲戚朋友或关系密切的人,以他们作为所缘境,愿其获得幸福快乐、圆满富足。对他们生起了喜心以后,接着对所有的中等人——关系不好不坏、不亲不怨的人观修,愿他们具足一切幸福、快乐、安宁,这样观修也不太困难。最后再对损害自己的怨敌、特别嫉妒的对象观修,彻底断除对他们获得财富圆满等安乐而忍无可忍的恶心。

最终,凡是拥有安乐的一切众生,对他们都修喜不自禁的欢悦之心。当心感疲惫之时,于无缘中安住。就这样,观察、安住轮番交替而修。以上是有缘的喜无量心。无缘的喜心:就是引生出三轮现而无自性的定解。

在座间阶段(平时生活)中,随时随地对凡是幸福安宁的有情不生嫉妒,而满怀欣喜。对于具备闻思修行的道友等众人,也但愿他们不离开这样的所有安乐功德,但愿他们永不离开这些功德而蒸蒸日上,如果他们不离开这些功德那该多好。这般修喜心,有使自相续闻思修行不衰不退的必要。一切有情是母亲,我作为孩子,本来,母亲的一切安乐该由子女来实现,对于不需要我去成办而有情各得其乐,只能是满怀喜悦之情,而根本不会有嫉妒之心。

2)、座上修四加行、修四无量心等是观察修和安住修轮番进行,安住修的时候都要求安住于无缘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

修行佛法需要福慧双修方能圆满。我们修持有缘的善法就是修持积累福德资粮,无缘的安住就是修持积累智慧资粮。

我们作为初学者,应该认认真真按照传承教法,在修四加行、四无量心等修法时,以观察修先修有缘福德资粮,以安住修后修无缘智慧资粮。

其实修金刚萨埵、上师瑜伽等,最后观想上师融入自己,自己与上师的殊胜智慧合二为一,安住于无缘的虚空般的境界中,越久越好,这也是修持智慧资粮。

8、 喜心主要对治的是什么烦恼?这种烦恼有哪些过患?你若产生这种烦恼,打

算怎么样对治?

答:1)、喜心主要对治的是嫉妒的烦恼。《六度经》云:“不应嫉妒,但生随喜。”《成实论》也说:“若深修善心,乃能永断嫉妒。”嫉妒心没斩断的话,真正的喜无量心就很难生起。

2)、嫉妒心的过患非常大!一个人的心若被嫉妒所充满,对他人的功德不但会视而不见,反而会怀恨在心、想方设法诽谤诬陷,轻易就会造重大恶业。

《德护长者经》云:“嫉妒痴浊故,则失于善心。恶见三毒缘,如是贪增长。”嫉妒会覆盖我们的善心,令贪嗔痴等三毒不断增长。有了嫉妒的心态,三毒自会日益炽盛,以诽谤伤害他人作为开端,以最终摧毁自己的一切善根作为结束。

嫉妒心真的是非常可怕。对有嫉妒心炽盛的人而言,别人有什么样的功德,他都看不见、看不起,纵然发现别人超胜自己的功德和长处,也会心中嫉恨难平而耿耿于怀,想方设法予以打击、诽谤和压制,甚至不惜做出杀人放火等滔天恶业。

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内心,常常实修喜无量心,真心诚意把一切众生看成慈母,面对别人的功德、名声要心生随喜,千万不要心怀不满和嫉妒,这一点非常重要。

作为三宝弟子,对上师善知识一般不会心生嫉妒,但是进入密乘之后在金刚师兄范围里面,我们务必注意保持正知正念,千万不要做傻事,起嫉妒心等分别念,那样只会损害上师事业、破坏金刚师兄团结,最终结果是可怕的金刚地狱。

对于大多数已经皈依上师、获得过密乘灌顶的实修群师兄来讲,我们务必认识到嫉妒心的巨大危害而时时刻刻护持自心,小心翼翼守护密乘誓言。这也是一个合格密乘弟子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不能碰触的红线。


相关内容

  • 31黄河的主人1
  • 垫江县太平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参考 ( )年级( )学科 教学课题 教学内容 <黄河的主人> 课时数 2 学会生字.新词,并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尝试""提心吊胆"造句. 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 ...

  •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认知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2.学习语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3.提高理解句子含义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4.学会依据作者的感情.摘录关键词语梳理行文脉络.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清理思路,把握内容与主旨. 2.学习 ...

  • 如何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
  •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学的思考,经过半个世纪的总结和提炼,用一句话来概括其精髓,那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至理箴言.叶老对语文教学曾多次指出:"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渐能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至善在<读语文 ...

  • 高效课堂实施中的困惑与措施
  • 实施高效课堂中的问题.措施和打算 汇报材料 齐中省 祁仪一初中 祁仪一初中实施高效课堂中的问题.措施和打算.汇报材料 自南阳市基础教研室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开展"高效课堂年"活动以来,全市教育投入到热烈的教育改革中,广大一线教师们积极践行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县市要求 ...

  • 比较轻重说课稿
  • 篇一:2015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数学说课稿:比较轻重 游戏目标: 1. 引导幼儿步入 神奇的数学领域. 2. 帮助幼儿理解 物体轻重所具有的相对性,掌握正确的比较方法. 3. 幼儿能够正确 比较物体的轻重. 游戏准备: 图片两幅; 小筐子 一个; 铁球.皮球.棉团各一个; 绒毛玩具小猫.小鸡.小老鼠. ...

  •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 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班级:供用电152 学号:150315217 姓名:*** 2016年 5月 20 日 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摘要:想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只有找到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地朝着选定的 ...

  • 耽于美丽阅读答案
  • 耽于美丽 张丽钧 那天去晨练,发现公园里的芍药开了.原本设计的跑步线路是经芍药园,穿竹林,绕烟雨湖跑两圈.但是,一颗心,硬是让那盛开的芍药给黏住了.便跟自己谈判道:围芍药园跑十圈,差不多也抵得上绕烟雨湖跑两圈了--就这么着吧!可是,跑起来的时候,却一眼一眼地看着那灼灼的芍药,心空落英般飘飞着诸如&q ...

  • 17[黄河的主人]
  •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尝试""提心吊胆"造句. 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成为 ...

  •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2010年北京市中考题)
  •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2010年北京市中考题) 邓中翰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