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居士(林语堂)]阅读答案

东坡居士 (林语堂)

①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②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③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④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憨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⑤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⑥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里像猪一般啼叫。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那时苏东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

⑦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痛”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⑧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⑨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⑩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⑾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痉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峨眉,伐性之斧。甘脆肥酸,腐肠之药。

⑿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⒀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⒁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节)

17、联系全文,说说苏轼为什么要自称“东坡居士”?(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4分)

19、身处逆境的苏东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乐,但他却能事事处处体会到快乐甚至创造快乐,更可贵的是,他的快乐是跟百姓大众联系在一起的。林语堂举了许多事例来表现这一点。请结合本章内容概括出苏东坡的乐。(6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17.(6分)①“东坡”是他被贬黄州后居住、农耕的地方,他以辛勤的汗水换来自力更生的快乐,自号“东坡”,意义特殊。②居士,即学佛的居家之士,介乎佛徒和隐士之间。苏轼被贬向佛而欲隐,以“东坡居士”自称,符合他的处境,也符合他的心境。③“东坡居士”表明他不以所处环境和生活为辱的豁达天性。(答对1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宗教应该以救人渡生为宗旨,不如此,则毫无意义。(2分)赞美苏东坡以人道精神身体力行了宗教救苦救难的教义(被贬遭难尚心系百姓疾苦,且奔走救婴解百姓疾苦)。(2分)

19.(6分)①务农之乐。②交友之乐。③做菜之乐。④无医之乐(幸存之乐)。⑤救人之乐。。⑥隐居之乐。(每点1分,共6分)

东坡居士 (林语堂)

①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②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③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线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④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来而叹,乃作是诗,自憨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⑤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⑥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里像猪一般啼叫。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那时苏东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

⑦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痛”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⑧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⑨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⑩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⑾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痉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峨眉,伐性之斧。甘脆肥酸,腐肠之药。

⑿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⒀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⒁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节)

17、联系全文,说说苏轼为什么要自称“东坡居士”?(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4分)

19、身处逆境的苏东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乐,但他却能事事处处体会到快乐甚至创造快乐,更可贵的是,他的快乐是跟百姓大众联系在一起的。林语堂举了许多事例来表现这一点。请结合本章内容概括出苏东坡的乐。(6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17.(6分)①“东坡”是他被贬黄州后居住、农耕的地方,他以辛勤的汗水换来自力更生的快乐,自号“东坡”,意义特殊。②居士,即学佛的居家之士,介乎佛徒和隐士之间。苏轼被贬向佛而欲隐,以“东坡居士”自称,符合他的处境,也符合他的心境。③“东坡居士”表明他不以所处环境和生活为辱的豁达天性。(答对1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宗教应该以救人渡生为宗旨,不如此,则毫无意义。(2分)赞美苏东坡以人道精神身体力行了宗教救苦救难的教义(被贬遭难尚心系百姓疾苦,且奔走救婴解百姓疾苦)。(2分)

19.(6分)①务农之乐。②交友之乐。③做菜之乐。④无医之乐(幸存之乐)。⑤救人之乐。。⑥隐居之乐。(每点1分,共6分)


相关内容

  • 河南省内黄县第一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阅读--思维能力的"保卫" 沈敏特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有人片面地认为人类进入了所谓"读图时代".我们必须注意到:以图代字的阅读,带来的只能是人类思维能力的弱化. 人类几千年思维成果大部分是以书面文字储存下来的.只有扎实的文字阅读能力,才能占有这些成果,研 ...

  • [苏东坡传]读后感
  • 一 蓑 烟 雨 任 平 生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选编 一蓑烟雨任平生 高一(17)班 沙智勇 腾达也好,困顿也罢,每个人都该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东坡". 他,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厚敦柔.他,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 ...

  •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下面YJBYS小编整理了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一 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老师之命借来厚厚 ...

  • 苏东坡突围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 ⑴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 ...

  •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15分)①关于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 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 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 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 ...

  • (转)[苏东坡的〈寒食诗帖〉]
  • 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在趣味沉郁上很接近颜真卿.他中年好颜鲁公,况且颜真卿也有寒食帖:"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只数日间,得且住为佳耳."是一手札. 因为反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月入狱,死里逃生后贬谪黄州.<寒食诗帖>作于到 ...

  • 研究性学习-苏轼生平事迹
  •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研究性学习个人小结 高二一班 张廉东 在课本中,苏轼的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并且苏轼获得千古以来无数文人志士的好评.其文才同样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想深入了解苏轼,并探究出苏轼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 . 一. 课题研究目的 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是关于对苏轼的更深一层的了解. ...

  • 豪放词宗苏东坡
  • 豪放词宗--苏东坡 本身不知什么原因,喜欢文学这个东西,而在文学里面,最崇拜苏东坡,这个,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 读东坡诗文,简直就是奢侈! 英雄所见略同,很多文人也是很崇拜喜欢苏东坡,就像我一样,(虽然我什么身份都不是,但是,我也有喜欢和崇拜的权利!这也和音乐 ...

  • 余映潮老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 余映潮老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熟悉课文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