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老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余映潮老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熟悉课文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课文。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幻灯展示相关资料(学生读)

1、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2、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

3、(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林语堂 《苏东坡传》 第16章)

4、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

三、教师表明教学目的和任务

有味地朗读

有味地分析

有味地欣赏

四、有味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反复四遍)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生齐读

师:朗读不够舒缓,要表达一种闲适之情。我们再试试。

生齐读

师:语速过快,读时仿佛娓娓道来。同学们再读读。

生齐读

师:有进步,但有点像现代文。文言文怎么读?有几个字要读得较长:念、盖、但。

同学们再试试。(生齐读)

师: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吗?读出一点快乐味。哪几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快乐?

生:欣然、相与、亦未寝。

师:好,我们最后来读一遍。(生齐读)

五、有味的分析

师:请试将课文进行变形

(生无措)

师:现在我要为难一下大家。别看这篇文章只有一段,其实是可以分段的,可以分为两段,也可以分为三段,也可分为四段。你们选一种分一分。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一分多钟后)

师:同学们交流一下道理。

生1:我分为三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相与步中庭”这里写作者邀请好朋友去承天寺,第二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描写庭中的月色,第三段是“何夜无月”到“如吾两人者耳”是抒发感情。

师:有道理,但你这个会有人跟你商量的。

生2:我也分为三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欣然起行”这里写作者月夜难以入睡,第二段“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邀朋友赏月,

第三段是“何夜无月”到“如吾两人者耳”赏月的感受。

师:好的,你的看法与那位同学的看法有点不同。

生3:我分四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欣然起行”是叙事,第二段,“念无与为乐者”到“相与步中庭”邀人赏月。第三段,“庭下如积水空明”到“盖竹柏影也”是描写月色,第四段是最后一句,抒发夜游感慨。

师:我很喜欢你的发言。我提出一个假说,将你的四部分合成两个部分,你想想再告诉我。

(请生3坐下。)

师:你们学过《一步再走一步》吧,一共两段,一个是故事,一个是议论。《狼》共5个段,前4段是故事,后一段是议论,凡是遇到这样的文章,我们都可以分为两部分。

生3起:我想了一下,两段可以这样分,第一段,从“元丰六年”到盖竹柏影也,这是记叙事情经过,最后一句是发表议论。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把这样的词眼读一遍: 幻灯片展示:

叙事、抒情

记叙、描写、抒情

起、承、转、合

六、有味的赏析

〔幻灯展示〕请谈谈自己欣赏到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学生思索。师:好的,同学们之间还要继续地交流一下。(片刻)

师:请同学们发表“课文观感”

生:我觉得“相与步中庭”中的“步”字看出作者和朋友张怀民的悠闲默契之情。

师:很好,谢谢你看得这么细微的地方。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最美是“空明”,写出了月色在庭院中的朦胧之美。

师:画面之美、宁静之美、色彩之美。

生:“盖”原意是“原来是”,可看出作者欣赏景物时很沉醉,沉入进去了,觉得那些月色就是积水,倒影就是水草,好一会才发觉是竹柏影。

师:沉醉其中,产生幻觉。

生:“闲人”二字可见作者被贬的忧愁,但对现在的生活持乐观态度。 师:呵呵呵,不只是对现在的生活,对未来的生活也是很乐观的。

生:我认为“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字笔锋一转,表达了一种失落之情。

师:这位同学发言的优点在于他运用了术语――笔锋一转。

生:――

师:他看到了一个更深沉的问题,不仅看到了作者的处境,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环境,这也是言之有理的。

总之,我们可以明确这篇课文有“六美”

1.美在内容的精致。一个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4个字表现出来的。

2.美在内容的丰富。写了一晚、一游、一景还有一感,这么短的文章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容。

3.美在结构的灵动。别看只有一个段落,但起承转合,起伏有致。 4.美在月色描写。特写镜头,写月色而不露痕迹。

5.美在情感的波澜。

6.美在“闲人”的意味。

七、小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读背,分析,欣赏.

余映潮老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录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熟悉课文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课文。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幻灯展示相关资料(学生读)

1、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2、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

3、(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林语堂 《苏东坡传》 第16章)

4、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

三、教师表明教学目的和任务

有味地朗读

有味地分析

有味地欣赏

四、有味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指导,反复四遍)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生齐读

师:朗读不够舒缓,要表达一种闲适之情。我们再试试。

生齐读

师:语速过快,读时仿佛娓娓道来。同学们再读读。

生齐读

师:有进步,但有点像现代文。文言文怎么读?有几个字要读得较长:念、盖、但。

同学们再试试。(生齐读)

师: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吗?读出一点快乐味。哪几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快乐?

生:欣然、相与、亦未寝。

师:好,我们最后来读一遍。(生齐读)

五、有味的分析

师:请试将课文进行变形

(生无措)

师:现在我要为难一下大家。别看这篇文章只有一段,其实是可以分段的,可以分为两段,也可以分为三段,也可分为四段。你们选一种分一分。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一分多钟后)

师:同学们交流一下道理。

生1:我分为三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相与步中庭”这里写作者邀请好朋友去承天寺,第二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描写庭中的月色,第三段是“何夜无月”到“如吾两人者耳”是抒发感情。

师:有道理,但你这个会有人跟你商量的。

生2:我也分为三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欣然起行”这里写作者月夜难以入睡,第二段“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邀朋友赏月,

第三段是“何夜无月”到“如吾两人者耳”赏月的感受。

师:好的,你的看法与那位同学的看法有点不同。

生3:我分四段,第一段,“元丰六年”到“欣然起行”是叙事,第二段,“念无与为乐者”到“相与步中庭”邀人赏月。第三段,“庭下如积水空明”到“盖竹柏影也”是描写月色,第四段是最后一句,抒发夜游感慨。

师:我很喜欢你的发言。我提出一个假说,将你的四部分合成两个部分,你想想再告诉我。

(请生3坐下。)

师:你们学过《一步再走一步》吧,一共两段,一个是故事,一个是议论。《狼》共5个段,前4段是故事,后一段是议论,凡是遇到这样的文章,我们都可以分为两部分。

生3起:我想了一下,两段可以这样分,第一段,从“元丰六年”到盖竹柏影也,这是记叙事情经过,最后一句是发表议论。

师:大家分析很有道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把这样的词眼读一遍: 幻灯片展示:

叙事、抒情

记叙、描写、抒情

起、承、转、合

六、有味的赏析

〔幻灯展示〕请谈谈自己欣赏到了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情感之美,等等。

学生思索。师:好的,同学们之间还要继续地交流一下。(片刻)

师:请同学们发表“课文观感”

生:我觉得“相与步中庭”中的“步”字看出作者和朋友张怀民的悠闲默契之情。

师:很好,谢谢你看得这么细微的地方。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最美是“空明”,写出了月色在庭院中的朦胧之美。

师:画面之美、宁静之美、色彩之美。

生:“盖”原意是“原来是”,可看出作者欣赏景物时很沉醉,沉入进去了,觉得那些月色就是积水,倒影就是水草,好一会才发觉是竹柏影。

师:沉醉其中,产生幻觉。

生:“闲人”二字可见作者被贬的忧愁,但对现在的生活持乐观态度。 师:呵呵呵,不只是对现在的生活,对未来的生活也是很乐观的。

生:我认为“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字笔锋一转,表达了一种失落之情。

师:这位同学发言的优点在于他运用了术语――笔锋一转。

生:――

师:他看到了一个更深沉的问题,不仅看到了作者的处境,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环境,这也是言之有理的。

总之,我们可以明确这篇课文有“六美”

1.美在内容的精致。一个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4个字表现出来的。

2.美在内容的丰富。写了一晚、一游、一景还有一感,这么短的文章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容。

3.美在结构的灵动。别看只有一个段落,但起承转合,起伏有致。 4.美在月色描写。特写镜头,写月色而不露痕迹。

5.美在情感的波澜。

6.美在“闲人”的意味。

七、小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读背,分析,欣赏.


相关内容

  •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实录
  •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王亚利 (课件播放钢琴曲<Kisstherain>,营造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同时,以此作为背景音乐引入新课) 一.引入新课 师: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 ...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 反思一: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堂题为<记承天寺夜游>,授课完毕后,我感慨颇深,感觉到自己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下面我就本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首先,我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够.整堂课没有什么生气,死气沉沉,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只有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几个学生在比较积极地回答问 ...

  •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记承天寺夜游>.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叩问月亮中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都是写 ...

  •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张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邵苗苗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北师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八课<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共分五部分:说教学内容.说教学对象.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学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是 ...

  • 记承天寺夜游_教学设计
  •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神品之文" 2. 品"月色之美" 3. 悟"闲人之情" [教学重点]:1.鉴赏景物描写的特点和手法 2.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课 ...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反思 "共同备课工作坊"结束了,感觉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黄州期间写的一篇散文小品.这篇短文仅用84个字就巧妙地勾画了一幅月夜景色图,用淡淡的月景诉浓浓的愁情,似从胸中自然流出,回旋激荡,烟波生色.教读此文,历来不会忽视这样几个问 ...

  • 朗读赏析体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 这部分是苏轼回归现实后的一种感慨 , 被贬的郁闷. 赏月 的欣 喜 , 统化 为心底 无 奈的诘 问与 呼告 ! 统 抓住 了 " 字也 就 闲" 充盈之时, 以心灵的视觉去观察. 审视. 思考眼前的景物细节, 说不定他们也能将 自 己情感的足迹印在这些景物上.固 抓住了 作者的 ...

  •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该课获 2014 年第八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教学能手一等奖(高青县实验中学,山东淄博256300)段岩霞/执教.整理/崔雪梅.郭莉莉/指导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公元805年,一个33岁的文人,因为参加了一场政治革新而被贬出 ...

  • 教学实录集--余映潮
  • 余映潮教学实录汇集(1) 1. <我的叔叔于勒> 2. <云南的歌会> 3. <说屏> 4. <记承天寺夜游> 5. <狼> 余映潮<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