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

第二节 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 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 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 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 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 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 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 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 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

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略) (过度) 昼夜的更替、时差的产生、四季的变化,都是因为地球运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地球的自转能带来哪些地理现象。

(板书)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师: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看地球仪的演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有昼夜之分吗?

生: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师:很好。可实际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师:非常正确。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形成昼夜现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

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

师: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投影——自转)

师: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的?

生:不是,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再看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呢?

生:垂直。

师:答得好。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再给大家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投影昼弧和夜弧)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假如这个红点代表就是你站在那儿,你看到的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

生:昼夜不停地交替。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停地交替。

(板书)1. 昼夜交替

师: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过去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人们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板书)2. 地方时

师: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19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国统一的时间。随着长途铁路运输和远洋航海事业的日益发达,国际交往频繁,各国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仍给人们带来很多困难。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我们已经知道,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投影文本)

(1)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亚洲的印度(东5.5区)。(2)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例如,朝鲜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3)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目前统一采取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请大家看P 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

(投影文本)(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

生:0°经线。

师:(投影文本)(2)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

生:依次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

师:(投影文本)(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生:东十二时区和西十二时区合二为一。

师:(投影文本)(4)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

生:伦敦在0时区、开罗在东二区、莫斯科在东三区、北京在东八区、东京在东九区、纽约在西五区。

师:(讲解区时的计算方法)(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所得余数<7.5,则整数即为时区序号;所得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

(2)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东加西减。

师:再强调一次地方时的基本计算方法:(1)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1°=4分钟,15°=1小时:已知A 地的地方时,计算B 地的地方时,B 地在A 地的东(西)面用加(减)法,两地经度相差1°(15°)时间相差4分钟(1小时)。(2)地方时计算尺:在下面计算尺上把A 、B 两地按经度分别标示,再按“(1)”法计算即可,

(承转)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板书)3. 日界线

师: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请大家看教材P 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日界线和180°经线吻合吗?

生:不吻合,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

师:很好。这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避开了陆地。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所以,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补充: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 所在的经线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日界线等知识,了解了晨昏线的特征、昼弧和夜弧的分割、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利用日界线进行日期的判断等。这些知识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对你的日常生活也会有现实的帮助。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些巩固练习。

(2000年广东A ,36)下图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问题。

(1)NA 的经度为________;NB 的经度为________。

(2)这时北京为3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解析:先画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知NA 经线以东为22日,是新日期,故NA 为 0:00,NB 为180°经线,NA 经度为180°-120°=60°E ,北京在116°E 附近,为东八区,位于图中22日范围,东经60°E 为0:00,则北京时间为0:00+4=4:00。

答案:(1)60°E 180°(2)22日 4:00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 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 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 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 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 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 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 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 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

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略) (过度) 昼夜的更替、时差的产生、四季的变化,都是因为地球运动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地球的自转能带来哪些地理现象。

(板书)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三、地球自转与时差

师: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看地球仪的演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有昼夜之分吗?

生: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师:很好。可实际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师:非常正确。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形成昼夜现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

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

师: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投影——自转)

师: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的?

生:不是,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再看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呢?

生:垂直。

师:答得好。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再给大家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投影昼弧和夜弧)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假如这个红点代表就是你站在那儿,你看到的昼和夜是怎样变化的?

生:昼夜不停地交替。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停地交替。

(板书)1. 昼夜交替

师: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过去人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天,人们的起居作息也深受昼夜交替的影响,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因此,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板书)2. 地方时

师: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19世纪中叶,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全国统一的时间。随着长途铁路运输和远洋航海事业的日益发达,国际交往频繁,各国采用的未经协调的地方时,仍给人们带来很多困难。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我们已经知道,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实际上,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投影文本)

(1)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例如,亚洲的印度(东5.5区)。(2)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例如,朝鲜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之间,但采用东9区的区时。(3)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例如,中国领土跨5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目前统一采取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请大家看P 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

(投影文本)(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

生:0°经线。

师:(投影文本)(2)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

生:依次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

师:(投影文本)(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生:东十二时区和西十二时区合二为一。

师:(投影文本)(4)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东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

生:伦敦在0时区、开罗在东二区、莫斯科在东三区、北京在东八区、东京在东九区、纽约在西五区。

师:(讲解区时的计算方法)(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所得余数<7.5,则整数即为时区序号;所得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

(2)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东加西减。

师:再强调一次地方时的基本计算方法:(1)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1°=4分钟,15°=1小时:已知A 地的地方时,计算B 地的地方时,B 地在A 地的东(西)面用加(减)法,两地经度相差1°(15°)时间相差4分钟(1小时)。(2)地方时计算尺:在下面计算尺上把A 、B 两地按经度分别标示,再按“(1)”法计算即可,

(承转)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板书)3. 日界线

师: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请大家看教材P 17图1.21,时区和国际日界线。日界线和180°经线吻合吗?

生:不吻合,日界线并不完全在180°经线上,而是稍有曲折。

师:很好。这是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居民生活方便,避开了陆地。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所以,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补充: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 所在的经线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日界线等知识,了解了晨昏线的特征、昼弧和夜弧的分割、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利用日界线进行日期的判断等。这些知识是本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对你的日常生活也会有现实的帮助。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些巩固练习。

(2000年广东A ,36)下图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问题。

(1)NA 的经度为________;NB 的经度为________。

(2)这时北京为3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解析:先画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知NA 经线以东为22日,是新日期,故NA 为 0:00,NB 为180°经线,NA 经度为180°-120°=60°E ,北京在116°E 附近,为东八区,位于图中22日范围,东经60°E 为0:00,则北京时间为0:00+4=4:00。

答案:(1)60°E 180°(2)22日 4:00

板书设计


相关内容

  •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
  • 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 ...

  •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 地球的运动 各位评委老师,晚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解析我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 ...

  •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略)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学方法: ...

  • 1.3地球的运动3导学案(第3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 主备人: 审核人: 高一地理必修Ⅰ导学案 年级组长: 编号: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层级编码: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包科领导: 使用时间: 1.3 地球的运动(第 3 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晨昏线和昼夜交替的原因. 2.理解水平 ...

  •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3
  • 1.3:地球的运动(4课时) 一.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了以下一些具体要求:1. 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2.理解昼夜更替及地方时产生的原因.3.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4.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

  • 地理教学目标论文
  •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完成时间2014年8月 课程名称 中学地理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任课老师 李家清 专 业 地理学科教学 年 级 2014 目 录 摘要................................................... ...

  • 高一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及产生昼夜交替 学习目标 1.识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变化. 2.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自①____向②____  从北极上空看:③ 时针如图中④   从南极上空看:⑤ 时针 ...

  • 新课标教材高中
  •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 王凤鹏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基本理念,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改变过去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课 ...

  • 案例教案: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 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重庆市石柱中学地理组 黎和平 教学内容分析 (1)上节我们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其目的在于这些规律会产生哪些地理意义, 这些意义大都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综合效应.教材用第五节和第六节来介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其中第五节所讲的昼夜交替.地方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