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决策学派评介

决策理论学派理论的介绍与浅析

二战以后,人们在震惊与反思战争的同时,出现了世界社会与经济长时期相对稳定的时期。在此背景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蓬勃发展,这也包括管理学科。管理学者(主要是美国的管理学者)在基础数理理论、计算机等学科发展的启发和带动下,逐渐摆脱了古典管理学科的束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决策理论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郭咸纲博士在“西方管理学说史”提出,“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论的观点,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和詹姆斯·马奇(James G.March,1916—)等。西蒙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一个电气工程师家庭,早年就读于芝家哥大学政治学专业,并于1943年获得芝家哥大学政治学专业博士学位。西蒙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工作,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大学任教、卡耐基一梅隆大学任教。西蒙是一位涉猎广泛的管理学者,并在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由于他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被授予197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西蒙是一位著作丰盛的学者,曾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发表论文 篇,独立或与别人合作撰写著作 部。其代表作品有《管理行为》(1945)、《组织》(与詹姆斯·马奇合作,1958)、《管理决策新科学》(1960)等。

二.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1.《管理行为》的主要观点

在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管理行为》主要是为组织观察者和组织设计者编写的。本书的宗旨就是介绍从组织决策过程的角度来理解组织,并提出决策制定过程是理解组织的关键所在。

第一章.决策制定和管理型组织

一.决策制定和决策执行

在组织的研究中,操作人员必须是关注的焦点,因为组织机构成功与否是通过操作人员在组织中的表现来判断的。

二.选择与行为

三.决策中的价值和事实因素

只要是导向最终目标选择的决策,就称为价值判断,只要是包含最终目标实现的决策,就称为事实判断。

1.决策层级系统

只要受到总目标的指导,行为就有目的性;只要选择的行动方案有助于达到既定标的,行为就是理性的。

2.决策中的相对要素

四.管理过程的决策制定

纵向专业化:纵向专业化对协调操作人员是至关重要的;保证在决策制订过程中,培养更多的专业决策技术;让业务人员对自己的决策负责。

1. 协调

2. 专门技术

3. 职责

五.组织影响模式

1. 权威

下属只要允许上级监督人员通过制定决策指导自己的行为,而不独立审查方案的优劣,就可以说他接受了权威的控制。

权威行使的方向既可以向下,也可以向上或横向。

2. 组织忠诚

3. 效率准则

4. 建议与信息

5. 培训

六.组织的均衡

组织目标是所有参与者的间接个人目标。它是组织参与者联合行动来实现各自不同的个人动机所采取的手段。

评论与延伸

一.组织与个性

组织是重要的。首先因为组织提供了塑造和培养个人素质和习惯的大本营;其次因为组织为各负责人提供了与其职位相应的对他人行使职权施加影响力的手段;再次因为它通过建立沟通渠道,确立了决策制定和实施所需要的信息环境。

二.组织的含义

组织指的是一群人彼此沟通和彼此关系的模式,包括制定及实施决策的过程。这种模式向个体成员提供大量的决策信息,许多决策前提、标的和态度;它还预测其他成员目前的举动以及他们对某个体成员言行的反应,并向该成员提供一系列稳定的易于理解的预期值。社会学家将这一模式称为角色体系。

三.组织与市场

四.决策与计算机

五.垂直决策制定:决策过程剖析

六.组织的社会学及心理学

组织成员的角色是通过他们认同的目标来塑造的,而成员对目标的认同,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们在组织中的位置以及组织的沟通模式。

决策分析不是组织研究的唯一途径

七.组织及组织理论的发展状况

科学领域的学派之分是一种过时的观念

巴纳德:在向组织参与者提供的诱因和他们作出的贡献之间取得平衡而维持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构。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某些问题

一.某些公认的管理原则

作业批判的四条管理理论:

组织内任务实现专业化,就能提高效率;

在权力层级上为每个团队成员安排一个明确的位置,就能提高管理效率;

限制权力层级中的任何一处的管理幅度,就能提高管理效率;

为了方便控制,根据目的、过程、顾客、地区来组织工作,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1.专业化

管理上真正的问题,不是泛泛地追求专业化,而是要以特定方式沿着达到管理效率的特定线路去实现专业化。

2.命令统一

3.管理幅度

4.按目的、过程、顾客、地区来进行组织分工

目的和过程区分的困难

世界上没有单纯目的这样的东西存在,也不存在单一职能的组织。

5.管理理论的僵局

二.建立管理理论的方法

1. 管理状况的描述

仅仅从职能和权威链的角度来描述管理型组织是完全不够的。

2. 管理状况的诊断

管理人同古典的经济人的意义是并列的。

哪些因素决定了一个管理型组织能够达到的效率水平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向管理型组织中的成员询问:“其工作成果的数量和品质的限制是什么?”

构成约束理性范围的边界:个人受到无意识的技能、习惯和反射动作的限制;个人道道地地影响其决策的价值观和与目的有关的诸概念的限制;个人受到有关其工作事务的知识水平的限制。

理性的限度是个变量。

这里说的理性行为,指的是以较大组织目标为依据来评价行为时的理性;因为正如我们刚刚指出的,个人宗旨与大组织目标之间的差异,正式管理理论必须研究的一项非理性要素。

3. 给准则设置权重

要想成功地沿这些途径进行研究,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必须用具体原因明确说明待研究的管理型组织的目标;第二,必须施行充分的试验控制,才能把待研究的特定效应,与能同时影响组织的其他干扰因素分离开来。

说管理不能成为一门科学,其本质决定了它只是一门艺术可能会遭到某些人的异议。 评论与延伸

一.谚语与组织设计

这些古典原则彼此相互矛盾,所以不能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

二.权变理论:使组织适应环境

哪些要素构成有效的组织,取决于组织标的及社会和技术环境。

三.设计结构与过程

本书更加周密地考察组织的适应机制:决策制定过程和沟通系统是如何充当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媒介的。

1. 会计组织

不是通过组织结构图的变动,而是通过改变沟通模式,也就是沟通对象、沟通频率和沟通信息等,来落实组织变迁的建议。

2. 产品开发

第三章.决策的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

一.事实含义和道德含义的区别

事实命题是对可观察的世界及其运作方式的陈述。决策既包含事实成分,又包含道德成分。决策的正确与否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如应该、好和更优这类道德术语是否有纯粹的事实意义的问题。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前提就是:道德术语不完全能还原成事实术语。

1. 决策的评价

严格来说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对管理者的决策进行评价。

2. 道德陈述的混合特征

决策制定过程必须以某些给定的道德前提为起点,这个道德前提描述的就是所研究组织的目标。

道德命题要对理性决策行为起到作用:设定为组织目标的价值观必须清楚明确,这样才能对组织在任何情况下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必须能判断特定行动方案实现目标的概率。

3.判断在决策中的作用

4.私营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判断

二.政策与管理

人们都希望决策过程最好细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中间价值体系的扩展和对中间价值相对权重的评价;第二阶段包括根据这个价值体系比较各种可行的行动方案。

1. 政策与管理区别的模糊性

证明事实命题成立的过程与证明价值判断成立的过程截然不同。前者是通过与事实相符来证明,后者是通过人为命令来证明。

2. 立法者与管理者

民主机构存在的主要理由是它可以作为证实价值判断的程序。

如果事实问题与道德问题之间的区分能成立的话,就可以得到下面四个结论:

发明一定的程序,更有效地分离决策中的事实要素和道德要素,着可以加强民主机构的价值判断职能;把某决策问题分配给立法机关还是管理者,取决于决策问题中包含的事实要素和道德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由于立法机关必须做许多必要的事实判断,所以很容易获得信息和建议;由于行政管理机构必须作出许多必要的价值判断,所以它必须对远远超过法律明文规定范围的社会价值作出响应。

三.术语评注

在私营企业管理文献中,政策往往有两种含义:组织规定的用于限制下属自由裁决权的一般规则;它至少指由最高管理层颁布的比较重要的规定含义。

评论与延伸:

一.“是”与“应该是”

二.事实不一定代表正确

三.技术与技术统治论

四.私营组织的自治

在一个包括竞争和垄断的混合体中,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以及各种正负外部性所造成的系统复杂性,使得现代社会将成为一个由市场、大小组织以及各种各样的法律规定、其他政府管制和干预措施组成的复合体系。

第四章.管理行为中的理性

本章不是描述管理者如何制订决策,而是描述管理者决策的优劣程度。

一.手段和目的

1. 目的层级

2. 手段-目的分析结构的局限性

不能明确决策过程中需要进行比较的要素;

不能成功地分离决策的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

没有充分认识到有目的的行为中时间变量的作用。

二.备选方案和后果

1. 行为备选方案

2. 时间与行为

3. 知识与行为

在这种分析框架下,行为主体如果希望完全理性地采取行动,就必须完整地描述每个备选方案所产生的各种结果,并对这些结果进行比较。他必须从各个层面上了解他行为的变化可能导致的变化,必须使用无限延伸的时间、无限扩展的空间和无穷的价值观来探究各种行为结果。即使在这些条件下,实现真实行为的理性也是不可思议的。

4. 群体行为

初步的博弈思想

管理型组织是合作行为系统。

三.价值和可行方案

1. 价值体系的效用体现

无差异曲线

2. 价值、经验和行为的关系

四.理性的定义

如果某项决策确实能在给定的情况下实现给定价值的最大化,就可以称之为“客观”理性决策,如果这只是相对决策者对主题的实际了解而言,这项决策就称为“主观”理性的。手段对目的的适应过程只要是自觉进行的,就是“自觉”理性的;手段对目的的适应过程如果是个人或组织刻意进行的,就是“刻意”的理性。决策如果以组织目标为指导,就是组织理性的,如果以个人目标为指导,就是个人理性的。

评论与延伸:

一.理性行为与管理

我们说人们行为不理智,通常意思是说,他们的目标不是我们的目标:他们行动的依据是无效的、不完全的信息;他们忽视自己行动的后果;他们的情感蒙蔽了他们的判断能力;他们只关注短期目标。

二.刻意理性和习惯理性

三.决策制订过程中的动机和情感

如果情感保证不会使行动的思考变得狭隘,而且有利于实现大范围的长期目标,那情感与理智变是合作关系;如果情感使得决策制定的过于仓促,并且过分缩小了决策过程中应该考虑的行动备选方案和结果的范围,那情感和理智就是对立关系。

第五章.管理决策心理学

单一个体的行为不可能达到任何理性的高度,因为他必须考虑的备选方案的数量太大,评价备选方案所需要的信息太多,所以就算要达到近似的客观理性也是难以想象的。 个人正是通过组织才可以合乎情理地接近客观理性。

一.理性的限度

所有的方案、方案的结果、选择最佳。不可能的任务。

1. 知识的不完备性

老处女的人数同三叶草植物的数量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2. 预期的难题

3. 行为的可行性范围

二.个人有目的的行为

1. 可训练性

观察到自己动作的结果,然后对动作进行调整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2. 人类可训练性的特征

3. 习惯

4. 正刺激的作用

在与客观理性行为不同的真实行为中,决策是由能够知道注意力方向的刺激引发的。对刺激的反映,虽然有一部分是从推理得出的,但大部分还是习惯性的。

5. 心理环境的决定因素

6. 行为持续机制

三.行为整合

1. 一般决策的类型

一项决策对未来的影响只能通过两种途径:该项决策决定了目前的行为,从而限制了未来的可能行为;目前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未来的决策。

2. 计划过程

计划程序是一种折衷的法,只要求把“看起来最好”的方案设计出来。

3. 社会组织的功能

组织对个人的影响主要有两类:组织和制度允许群体中每个成员稳定地预期在特定条件下其他成员的行为;组织和制度提供一般性刺激和注意力导向因子。

组织的这种行为模式是实现人类理性的基础。理性的个体是,也一定是,组织化和制度化的个体。

4. 组织的影响机制

组织在成员之间进行劳动分工,安排每个成员完成一定的任务,从而将成员的注意力引导并限制在个人工作上。

组织确立标准的工作惯例。

组织建立起权威和影响体系,使之能够沿着组织层级向下传达各种决策。

组织提供了四通八达的沟通渠道,供决策信息流通。

组织对组织成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5. 协调过程

自我协调:个人可以观察到组织成员的行为并相应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

群体备选方案与个人备选方案的比较

群体计划

沟通

计划的接受

评论与延伸

一.有限理性的经验证据

经济人追求最优,管理人却追求最满意,也就是寻找一种令人满意或“足够好即可”的行动方案。

经济人旨在与这个真实世界的一些复杂要素打交道。而管理人认为,感知的世界只是对纷繁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极度简化模型;各种情境只是松散地连接在一起,真实世界里的多数事实都与某一具体情境没有多大关系;最重要的因果链非常简短。

二.与正式决策理论最新进展的关系

他们错误地认为本书中理性的这个词的含义,本质上与古典经济学、博弈论和统计决策理论中的理性的含义相同。

三.古典理论缺少的要素

古典理论对决策程序研究的缺失。

1. 设定议程

设定议程的简单程序

机会注意机制

2. 再现问题

3. 搜索并选择备选方案

4. 决策阶段:决策过程绝非线性的

5. 结构明晰和结构不明问题

四.直觉的角色

1. 巴纳德关于非逻辑决策过程的论述

我所谓逻辑性过程指的是,能够用话语或其他符号(也就是推理)表达的自觉思考过程;非逻辑性过程指的是,不能用话语或推理而只能通过判断、决策或行动表达的自觉思考过程。

2. 脑半球与思维方式

3. 直觉过程的新证据

决策制定风格更可能是密切结合直觉和分析两种技能的一个连续集合。

五.知识和行为

第六章.组织的均衡

一.诱因

个人报酬直接来自组织目标的实现

组织提供的个人刺激与组织的规模和成长有密切关系

个人报酬直接来自组织提供的个人刺激,但与组织的规模和成长没有关系

二.组织参与者的类型

三.作为激励的组织目标

1. 组织目标在特定组织类型上的应用

对企业组织来说,组织的产品铲除目标就是顾客的个人目标,但是人们一般不把顾客当作组织的成员看待。

2. 组织目标的调整

3. 员工对组织目标的忠诚

四.员工参与组织的激励因素

五.组织规模和成长产生的价值

六.组织均衡与效率

无论控制群体的个人目标是什么,事实上他们只有维持贡献超过激励的正向平衡或至少这两者之间的均衡,才能通过组织满足个人目标。

1. 商业组织的均衡

2. 政府机构的均衡

3. 非赢利性私营组织的均衡

4. 共同因素

任何组织都有某种或某些均衡机制,任何组织中效率都是管理抉择的一个基本准则。

5. 效率准则

要求在两个成本相同的备选方案中,选择组织目标实现程度较高的方案;在目标实现程度相同的方案中,选择成本较低的方案。

评论与延伸

一.论组织目标的概念

1. 决策的多重准则

如果我有权决定限制条件是什么,我不介意究竟由谁来选择最优化准则。

2. 搜索行动方案

3. 实现目标的动机

组织角色和个人目标的分离(部分)是与人类的有限理性一致的。

4. 组织决策系统

可以把在一个复杂组织中连续制定的整个决策群看成一个有机系统。在这系统中,特定决策过程旨在根据根据多重目标和限制条件,遭到可行和满意的行动方案,而每个部门制定的决策,都会成为其他部门制定决策的目标或限制条件。我们不能保证这样做出的决策对于任意组织目标都是最优的。

5. 动机、贡献与组织行为

6. 结论

组织目标指组织角色施加的与个人动机只有间接关系的多个限制条件的集合。

二.组织作为工作场所:满意

1. 经理人的工作

2. 工业化之前的工作

3. 自动化与疏离感

4. 自动化的系统效果

5. 未来的组织

有些工作从工厂或办公室转移到家中进行,网络化和组件鼓励和辅助协作性工作的进行;随着组织的网络化发展,管理层级在整个沟通西渠道系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小。

第七章.权威

一.权威

我们可以把权威定义为指导他人行动的决策制定权力。权威是上级和下属之间的关系,上级制定并传达预期下属会接受的决策,下属预计上级制定的决策,并根据这些决策来决定个人的行动。

1.影响和权威之间的区别

是否放弃选择权

是否有上下级关系

2.权威和最后裁定

3.权威的约束手段

社会约束

个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在建立权威关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是首要的约束

我们社会中更多的约束是以工作与经济保障和经济地位之间的关系为依据的

不愿意或厌恶承担责任

4.权威的限度

二.权威的运用、

它加强了个人对行使权威者的责任;

它保证了决策制定过程中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运用;

它有助于活动的协调

1.职责

2.专门技术

在组织层级中,上级人员通常由于职位高而享有信息优势。

3.协调

三.命令统一

1.职权层级制

2.职权分工

3.职位级别

4.约束手段的运用

四.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任何正式组织的有效运营,都不能缺少非正式组织

五.心理学和权威理论

心理因素同管理中的生理因素、物质因素或其他环境因素一样,是管理需要考虑的一个条件。心理因素属于管理技术,而不属于管理理论。

权威只是多种影响方式的一种。其显著特征是,权威并不打算说服下属,而只要下属服从。 评论与延伸

一.权威与疏离感

二.员工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

一般而言,员工参与确实能增加员工满意度,但是对生产力的作用似乎不太一致。

三.权力的吸引力

第八章.沟通

一.沟通的性质和功能

沟通就是一个组织成员向另一个组织成员传输决策前提的过程。

二.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1.正式沟通的媒介

口头联络

备忘录和信件

文件流转

记录和报告

手册

2.非正式沟通

3.个人动机与沟通

许多人会根据是否对自己有利来决定信息传输

4.信息沟通的接纳能力

三.沟通的专门机构

1.决策中心的组织方式

2.组织记忆库

3.调查研究机构

四.培训与沟通

培训作为影响决策的一种方式,对那些难以靠命令方式行使正式权威的情形有极大价值。

五.结论

评论与延伸

一.有信息革命吗

1. 信息革命的证据

2. 注意存在的信息

3. 选择性注意

二.组织学习

1. 个人层级和组织层级

组织学习只有三种学习方式:通过组织成员的学习;通过吸纳新成员带来新知识;将新知识引入文档和计算机系统中。

2. 角色结构

3. 组织学习和创新

人员流动的效果

稳定性实验

维持独特性的问题

4. 组织记忆

所有长期流动是组织记忆的大敌.

5. 从外部摄取创新

研究作为学习机制

研发和生产

6. 获得新问题的再现模式

在关于组织记忆的内容中,最重要的恐怕是组织本身和组织目标的再现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如果组织内部模式并不一致)为界顶组织成员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三.信息技术在组织设计上的应用

1.后工业社会

2.信息处理结构的组织

把组织看成一个决策制定和信息处理系统

3.决策的分解和注意力的分配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劳动分工就是将整个决策系统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4.新信息技术

在设计决策型组织时,我们不仅要理解欲制定的决策的结构,还要掌握必要的决策工具,包括人和计算机。

人员构件

计算机的存储功能

计算机的处理功能

计算机接触外部信息

技术与需要相符

第九章.效率准则

一.效率的本质

1.决策中的成本要素

2.决策的正价值

阐述活动的目标,并构造衡量这些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数

1)目标的确定

最好尽可能用价值阐述目标

2)实现目标是一种程度问题

3)分布价值

3.价值的共同衡量尺度——效率准则

效率准则指的是,在给定可用资源的条件下,选择能产生效益的备选方案。

4.对于效率一词的评注

效率:投入产出比

相对效率

5.效率准则与经济效用最大化的相似

二.对效率准则的批评

三方面:

1.机械效率

2.用目的证明手段

3.不近人情的效率

4.评价偏差

三.决策中的事实要素

1.社会函数的确定

受每种活动影响的价值或目标,都必须采用可以观察和衡量的形式来定义。

必须将决定函数实现程度的管理变量和非管理变量一一列举出来。

当管理变量和非管理变量发生变动时,必须对结果发生的变化进行具体的实证调查。

四.与效率有关的职能化

层次分析法

1. 职能化的价值和限度

2. 依据地区和客户来进行专业化分工

五.效率和预算

1.传统预算的不妥之处

2.长期预算

3.长期预算的进展情况

4.举例说明理性预算

评论与延伸

一.企业成果的衡量

长期与短期

事业部的损益表

评价中间产出

评价质量

相互排斥的各项评价准则

第十章.忠诚与组织认同

一.社会价值与组织价值

任何具体决策的正确性可以从不同的立场去判断。广义地说,一项决策如果与一般的社会价值标准相吻合,如果从社会角度来看其后果是可取的,决策就是正确的。狭义地说,一项决策如果与组织给决策者指定的参考框架保持一致,决策就是正确的。

1.社会价值的含义

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价值,指的是较大组织或社会结构相对于其组成部分的组织价值而言的目标。

2.目标冲突的例子

3.非个人的组织决策

因此支配管理抉择的价值体系一旦明确下来,就只存在唯一一个最优决策,而且这个决策是由组织价值和组织形势确定的,而不是由制定决策的组织成员的个人动机确定的。只要一个人根据个人动机决定承认组织目标,那么他在权限范围内的进一步行为就不是个人动机决定,而是由效率上的要求来决定的。

不过这个命题也有一项限制条件。即个人从组织立场上采取行动,有一个接受范围。当组织

要求超过了可接受范围,个人动机就会再次占上风。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组织认同

1.认同的含义

2.认同心理

个人对组织成功的兴趣

私营管理心理的转移

注意力转移

认同是建立决策环境的重要机制。不完善的认同导致社会和组织价值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社会效率的损失。另一方面,组织结构如果设计得非常合理,认同过程就能通过更大的组织安排来支配组织成员决策。因此,也可以使人类的理性超越人类狭窄的注意力范围对它的限制。

3.认同和达成度

三.通过组织认同

1.专业化模式

一项职能与行政分离要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与该职能实施有关的活动独立于组织的其他活动;2)活动不具有无法用职能目标衡量的间接效益;3)有可能建立起沟通渠道,向该职能的负责单位传递职能成功所必须的信息。

2.决策制定职能的分配

3.决策的心理类型

在较高的管理层上,管理任务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必须想方设法搜索并权衡新的价值要素,还要评价新型管理结构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高层管理者必须构造真正的决策参考框架。 正是在较高组织层级上,组织认同才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在较低组织层级上,组织认同有助于从更开阔的角度来考虑个人情境的影响因素。

评论与延伸

一.组织认同的心理根源

二.认同的认知基础

这个原理在对选择性感知做出解释时占据核心地位;一个人面对复杂的刺激时,对从中能感知到的信息早已准备就绪,刺激越复杂、越模糊,在感知的决定因素中,属于个人自身的因素就越多,属于刺激的因素就越少。

三.认同中认知机制的证据

四.组织行为中的利他主义

组织忠诚对多数人都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即使他们明白并不能从中获得任何私人利益。

第十一章、组织的剖析

一.复合决策过程

1.影响程度

如果确定了理性人制定决策时依据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就可以控制他的行为。如果指定了所有前提,就可以对理性人施行全民控制;如果理性人也有权利决定某些前提,这种控制就是局部控制。

美国陆军野战条例规定:“任何命令都不能侵犯下属的权限,命令不应该包括下属自主权的内容。”

2.影响力模式

外部影响包括权威、建议、信息和培训。内部影响包括效率准则和组织忠诚。

除非下属自己能够提出大部分的决策前提,并且适当地综合,否则监督任务就沉重地让人难

以忍受。

二.复合决策过程中的计划和审查过程

在复合决策过程,以及对一个决策施加多重影响的过程中,有两种至关重要的管理技巧。第一个管理技巧就是计划,许多专家在正式制定决策之间就采取计划手段,使用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解决问题产生影响;第二种技巧是审查,个人采用这种手段,对内部和外部决策前提负责。

1. 计划过程

2. 审查过程

审查过程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功能:诊断下属决策的质量;通过对后续决策的影响,来改善后续决策的质量;纠正既定的错误决策;对下属进行约束,让他们在制定决策时接受权威的控制。

三.集权与分权

一般情况下,纠正造成下属决策错误的决策过程的职能比纠正错误决策的职能更重要。

四.管理理论的教训

1.理性的范围

个人受到下意识的技巧、习惯和反射行为的限制;个人受到自己的价值观和目的观念的限制;个人受到自己的信息和知识面的限制。

2.个人理性和群体理性

3.组织方位的重要性

五.管理者的角色

评论与延伸

一.半个世纪以来组织理论的发展

1.人际关系

2.理性与直觉

3.权变理论

不同任务、不同环境需要采用不同组织结构的观点

4.权威关系

5.计算机与沟通

6.认同和组织忠诚

7.组织文化

二.组织的诞生

三.商学院:组织设计的一个问题

1.专业学院的信息基础

2.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

3.研究工作对知识的要求

4.其他专业学院的基础研究工作

5.获取知识的途径:企业

聘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教员

咨询实务和实地调查研究

6.获取知识的途径:科学学科

7.大学里的专业学院

8.知识基础:综合

9.艺术与科学

专业学校中的基础学科教员和专业实践教员之间难以沟通的一个深层原因,就是科学与艺

术、分析与综合、解释与设计之间的区别。纯科学家希望解释自然现象,而从业者希望设计满足某一特定功能的行动、过程或物理结构。

进行解释的分析过程,它自身通常就容易分析和系统化,所以是一种可传授的科学。而以设计为目的的综合过程,一般需要依靠直觉和判断,而且也不十分明显,所以是一门艺术。医药、工程、管理和教学都属于艺术。

10.一个平行问题:研发

附录:什么是管理科学?

一.理论科学和实践科学

管理科学命题:关于管理科学的命题若是科学命题,就可以从事实意义上判断其正误。反过来说,关于管理过程的命题若可以判断正误,就是科学命题。

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预期是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管理就像演戏。虽然不同角色扮演的戏剧内容很不一样,但对于一个好的演员来说,其任务就是理解角色、扮演角色。表演的效果如何,是由戏剧本身的效果和扮演效果两方面决定的。管理过程的效果如何,则是由组织的效力和每个组织成员工作的效果来决定的。

三.管理原则的本质

管理科学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只关心事实论述。

管理科学的这两种形式酷似经济学的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经济理论和制度经济学,是对市场中人类行为进行的一般性描述;第二种是企业理论,是阐述导致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行为的条件。

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A·西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Herbert A. Simon, The New Science of Management Decision

导论:计算机与管理

我最好还是一开始就表明,我是技术、经济、哲学这三方面的调和者。既然我认为这三方面都各有极端,这就不难确定,我是个技术方面的急进派,经济方面的保守主义者和哲学方面的实用主义者。除了很少的一些斟酌与保留意见以外,我相信在这个时代,计算机能够执行人所能执行的同样任务。我相信,计算机已经能够阅读、思维、学习和创造。我相信,计算机和自动化对提高生产率将继续而不是大大加快地作用;面临生产率的提高,生产人员将不会减少;人类将在与过去大不相同的更为自动化的世界中过生产与消费的生活。

第一章.计算机会管理公司吗

一.长期平衡的预测

1.这门学问正在并仍将在两个方面具有实际影响:①因为我们现在有可能极其具体地模拟人类头脑的一些重要过程,我们就具有在心理研究中具有巨大威力的技术;②因为我们现在有可能给计算机编写复杂的信息处理控制程序,我们就正在获得有可能在思维与决策工作的迅速而广泛的范围中用计算机来取代人的技术能力。

2.我就得出下面综合性的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在下一代,我们将有用机器来取代企业组织中一切人类职能的技术能力。

3.对就业影响:“除了自动化的短暂影响之外,社会的人力资源将会得到完全充分的使用。 充分就业意味着社会上的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有工作机会,意味着经济体的产物通过工资和其他分配方式广泛地分配给各个家庭。

4.虽然有很大比例(大约50%或以上)的成年人将接受大学教育,社会上智能和才能的分配将来仍和现在大致一样。

5.这个工作侧面的变化取决于有名的经济原则——择优法。

“在每一千个雇员中,会计的数目会减少,而速记员的数目会增加”。P16

二.信息处理的新技术

1.我们可以预见,工厂和办公室的雇员会越来越少。这是指的单位生产量和单位基本设备所用的雇员,而决不是说绝对总量灰减少。

2.已经证明,大脑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很容易复制的。

3.通过环境控制控制灵活性

机械化工作更多的是以消除对人的灵活性的需要的办法,而不是对其进行模仿的办法来进行的。

如将医生的工作、公司副经理和大学教授的工作全部自动化后,也同样会在经济上或技术上具有良好的前景。

4.在流水线生产中,仍将有一些残留的工人——可能比今天总劳动力的数量要少——来完成那些相对而言要求更灵活的眼脑手协作的任务;为了使系统持续地运转,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任务是进行预防性和补救性维修;有相当一部分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人将负责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程序设计和管理工作;在全部就业人口中,从事主要内容是“为人服务”的工作,包括直接为人服务的工作的比例比现在要大。

三.管理的自动化

1.我们现在正处在决策过程的技术革命中,第一方面是管理科学和运筹学;第二方面是探索程序或人工智能。

扁平化的技术基础

2.公司的经理们更多关注的不再是经管今日的工厂,而是对明天工厂的设计。

3.计算机将越来越是由自己来制定程序:指令将通过中间的编制程序的系统直接进入计算机。何况,通过编制程序的技术手段,在计算机愈来愈接近于掌握人类语言规则时与计算机进行交往这项任务也会变得越来越没有技术性。

四.自动化的更广泛的意义

当有更多的空闲时间由我们自己来支配时,我们可能会用这些时间来做一些很难说是有用、积极创造甚至是无害的活动——正如我们现在工作中所做的一些事情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为此惊慌。

第二章.管理决策过程

将决策一词从广义上予以理解,这样,它和管理一词几近同义。

一.作为决策制定者的经理

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

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格雷沙姆定律:一定要通过建立一种特定的组织职责和组织单位来管理非程序化决策的制定。

三.程序化决策的新技术

运筹学和管理科学两词现在几乎在词义上可以通用,两者都是指将条理性分析方法,常常包括复杂的数学工具运用于管理决策的制定,特别是运用于程序化决策的制定。

数学工具: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体规划、博弈论、贝叶斯决策论、排队论和概率统计 对于使用运筹学方法来说,不需要什么精确性——只要能够给出一个近似的比不用数学而单靠常识得出的那种结果要更好地结果来。而这样的标准是不难达到的。

四.探索式解决问题

许多,或多数由中层和高层管理处理的管理问题仍不能顺当地进行数学处理,也许永远不行。 计算机程序给我们提供了对人类思维过程的基本理解。

五.非数字符号控制

六.灵活与适应的反应

问题解决过程“但是那掩藏起来的巨大的下部冰山和我们看到的那部分冰山一样,都是冰。

七.手段——目的分析法

问题解决可以被看成是通过将非程序化决策简化为一系列程序化决策而最后完成非程序化决策的一种方法。

八.GPS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

九.GPS中的规划

十.小结

探索式规划

在认识力模拟方面的其他进展

十一、结构不良问题

十二、理解语言

十三、生活般的问题领域

十四、问题解算模拟将引向何处?

非程序化决策的自动化

人类决策制定的改进

十五、结论

第三章.计算机对工作场所的影响

计算机导致人类的疏远

一.人员疏远的广度如何

从古到今文献里面的种种证据告诉我们疏远问题不是一种人类社会的新现象。但也不存在真正的理由,认为我们当前社会的疏远现象比几百年前各种社会为多。

二.工作的非人道化

决定疏远程序的关键因素看来更重要的不是工艺技术本身而是诸如对自己工作环境的控制程度,对产品所负的责任,工人原属社团的社会结构,稳定就业和提升的机会等因素。

四.计算机的引进

五.自动化的暂时影响

六.组织是独裁者吗

七.我们在遭受未来冲击吗

八.结论

从上述争论中,我得不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最为美好的世界之中的结论。我得出的结论是工厂和办公室的自动化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后果,在份量上是比较适中的,而且是逐步地体现的。他将给我们带来不利条件,也将带来有利条件,而后者可能超过前者。

第四章.组织设计: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

一.信息丰富的环境

二.组织的等级结构

何以复杂系统是分等级的?

1. 分层结构的各部分本身都是稳定的系统;

2. 在给定的体积和复杂性的系统间,分层等级系统各部分间所需要的信息传输量要比其他

类型系统少得多。

3. 对分层等级结构来说,一个组织的复杂性,从组织中任一特定位置观察,几乎与其总规

模无关。

每当工作环境的复杂性超过组织雇员及其工具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往沟通的能力时,组织即趋向于采用分层等级结构。分层等级结构是有限的智力在面对复杂情况时采取的一种适应的形式。

三.集权与分权

使决策重新趋向集权化的第二个力量,就是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引进。

四.权限和职责

每当一个人从他人那里取得决策依据作为他自己决策的输入时,他就接纳了权限。

出现过某种中层管理衰亡的征兆。人们有争议地认为组织图看起来不再象金字塔,而象个沙漏计时器,其中有许多操作人员和数目愈来愈多的高级管理人员,但是中层管理人员则很少。 管理人员的直线职能在减少,而专业职能在增加。

五.信息系统和规划

即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筛选信息而不是增殖信息。

如果我们对由高层管理人员起主要作用的决策给以分析的话,我们很快就发现他们需要的大部分信息并不是来自公司内的记录或根本就不是公司内的。

预测本身是一种费钱和无意义的游戏。

六.新型组织的最后描绘

将来的组织仍然是由三个阶层构成的。一个基本层是物质生产与分配过程系统;一层是支配该系统的日常作业的程序化决策过程(可能是大规模自动化的);一层是控制第一层过程并对之进行重新设计和改变其价值参数的非程序化决策过程(在人——机系统内实现的)。

第五章.信息技术的经济影响

一.技术与失业

没有迹象表明象西欧和日本劳动力那样的教育背景,即比美国现行的正规学制少得多的教育,不能有效地掌握高度自动化的经济。

二.就业经济学

只要利率保持不变,技术发展只能产生一个逐步上升的实际工资水平。

任何一个技术改进,无论它是节省资本的还是节省劳动的,都将增加实际工资。 自动化和技术进步不是寻找失业原因的地方。

三.有技术的和没有技术的

在某种程度上,大学教育的意义可能会发生变化,它对职业的重要意义可能下降。

四.信息技术与资源限制

西蒙选集,赫伯特·西蒙,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

Selections of Simon,Herbert Simon

第一篇:一般经济理论

一.生产和雇佣安排的线性规则

1.范围:生产组织安排问题,运筹学领域

方法:时间序列分析,函数拟合

主题:研究工厂波动订单的成本问题

2.模型设置

三种模式:

订单增长由新雇劳动力来满足,而订单的减少则伴随着解雇。

通过加班工作上的波动来吸收订单上的波动。

允许完工商品的存货波动来吸收。

3.在每个月初有两项决策规则应用:一种规则设定总体生产速度;另一个确定雇佣劳动力。

二.不确定性下具有二次型目标函数的动态规划

当目标函数是二次型时,不确定性情况下的计划问题可以简化为确定型情形的问题,只需要简单地在最优第一阶段行动的计算中将变量的“确定”未来值代以它们的无条件期望值。

三.问题最优解搜索:全解或无解

在不同空间搜索问题的解,人工智能问题。

四.生产率增长对城乡人口比例的影响

劳动力从农业到非农业职业的转移,以及城乡人口比例上相应产生的转移会在特定假设下来自生产率的提高。这种转移会在工业生产率提高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相同大的时候发生。这一结论来自于农业产品比工业商品具有更大的收入弹性。

五.核能和落后地区的工业化

5.1工业化的典型阶段

阶段1:乡村经济

阶段2:单一作物经济

阶段3:初期工业化

阶段4:重工业的引入

5.2工业化和实际收入

5.3工业化的限制因素

资本

技能

能源

矿产资源

5.4借助核能进行工业化的前景

利用核能的资本节约

区域发展和核能

六.注解:宏观经济稳定性的一些条件

七.动态系统中变量的聚合

八.论生产关系的简约解释

九.雇佣关系的规范理论

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雇佣管理理论,重新引入这些经验事实中最为重要的一些因素来进入

经济模型。

9.1权威概念

9.2雇佣合同

我们说W(工人)和B(老板)缔结雇佣合同是指,前者同意服从后者的权威,而后者同意支付给前者约定的工资(w)。

9.3满意函数

9.4偏好解***

很有价值的分析(可参考)

9.5不确定性的影响

我们对偏好集合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性理论以确定B对W权威的范围(W的接受域)。更进一步,销售合同被当作一种X包含单个元素的特例而包含进来。

9.6接受域

9.7模型的扩展

9.8对不确定性下计划的应用

思考:对建筑合同缔结的接受域分析

第二篇:有限理性说

十.理性选择的行为模型

广义来说,当前面临的任务是将经济人的全局理性替换为另一种理性行为,这种理性行为和组织(包括人)在其所存在的环境类型中与实际所拥有的对信息的掌握和计算能力相容。 10.1理性选择的一些一般性特征

理性的约束:可供选择的选项集合;确定作为所选中选项的函数支付(满意程度、达成目标程度);支付中的偏好顺序。

1. 主要术语和定义

行为选项集合A;

组织考察或感知的行为选项子集A0;

可能的未来事件状态S;

支付函数V(S);

关于如果A特定选项被选中,则S中何种结局会实际发生;

概率信息。

2. 传统的理性概念

最大最小规则

概率规则

确定性规则

10.2基本简化

完全缺乏证据显示在具有无论何种复杂性的实际人类选择局势中这些计算能够被或者实际被实行。

1. 简单支付函数

对于S中所有s,V(s)必然取值(1,0)之一,或者是三个值(1,0,-1)。

2. 信息收集

3. 支付的部分排序

10.3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1.获得唯一解

期望水平上的这种变动会倾向于带来满意解的近似唯一性,也趋于保证满意解的存在性,原

因是没能发现会降低期望水平,从而使满意解能够存在。

2.解的存在性:进一步的可能性

在一种组织中,一系列选择上的动态调整可能主要取决于期望水平的调整。在另一种组织中,

000调整可能主要在A中进行;如果满意选项容易发现,A缩小,如果满意选项变得困难,A

扩大。

10.4关于动态的进一步评论

十一、理性选择和环境结构

11.1生物体的环境

简单生物

11.2知觉能力、储存能力和生存

简单生物在一定知觉范围内生存的概率

11.3多目标的选择机制

11.4对环境的进一步规定:线索

11.5关于多重目标的结论性评论

十二、从实质理性到过程理性

12.1实质理性

当行为在给定条件和约束所时间的限制内适于达成给定目标时,行为是实质上理性的。 12.2过程理性

行为是过程理性的,是指它是适当的深思熟虑的结果。其过程的理性取决于产生它的过程。

1. 认知过程的研究

关于认知过程主要有三类心理学研究:学习、问题求解和概念获取。学习研究关心的是从一种疑难形势中抽取和存储信息的方式,以便于此后对类似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研究(狭义上)将注意力特别集中在反复试验过程和直觉在达成问题解上所扮演的互补角色。概念获取研究关心的是从一系列形势中抽取规律并进行一般化处理,从而用于预测后续形势的方法。

2. 计算效率

3. 计算:风险决策

如果即便是在实验室情景如此简单以致主体可以进行实际贝叶斯计算,行为上的这些差异依然出现,那么我们对在人类被迫面对现实世界复杂性时,会出现至少同样大的多样性这一点应有心理准备。、

4. 人的计算效率

12.3经济学对过程理性的关注

1. 商业和公共政策的现实世界

商人并不需要被建议“将边际成本设为和边际收益相等。”

2. 运筹学

3. 不完全竞争

4. 预期和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不存在于外部世界,而是在观察者的眼中和头脑中。

12.4决策形成的实证研究

十三、商业组织的决策形成

13.1作为经济科学的决策理论

1.服务于政治经济学的决策理论

2.追求内在兴趣的决策理论

3.决策理论的总体检验:边际主义

4.边际主义者的预测是否得到了检验?

负斜率的需求曲线

生产函数的一阶齐次

长期成本曲线

经理薪水

5.规范性决策理论

13.2有限理性的刻画

1.对描述性理论的寻找

决策构成管理的心脏,而管理理论的词汇必须从人类选择的逻辑和心理学中导出来。

2.实证研究

3.理论探索

雇佣关系:对雇主有利的未来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及(在雇员接受的范围内)和雇主相比雇员对执行这些行为更大的无差异性。

组织均衡:生存条件就是利润为正的条件。

有限理性机制:

13.3新古典复兴

1.搜索和信息传递

2.理性预期理论

3.统计决策论和博弈论

13.4行为理论上的进展

1.效用理论和人类选择

2.问题求解的心理过程

3.最优组织决策形成

4.商业企业理论

13.5结论

替代品“包容了有限理性观点,搜索决策选项的需要,将最优化替换为目标和满意化目的,以及学习和调整机制。

十四、论经济动态的行为和理性基础

14.1导言

14.2古典和新古典理论的基础

14.3关于动态的规范化事实

罗伯特·索罗的《增长理论》,阐述6个规范化事实:

人均实际产出在相当长时间里会以或多或少稳定的速度增长;

实际资本存量会以超过劳动力投入增长率且或多或少稳定的速度增长;

实际产出和资本存量的增长率进而倾向于相同,这样资本对产出的比率不会显示出系统性的趋势;

资本上的利润率具有一种水平趋势;

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可能有相当大的变动;

收入中利润份额高的经济倾向于具有高的投入产出比率。

14.4规范的动态机制

14.5长期动态的行为来源

14.6商业周期:冲击

14.7存货周期

14.8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反应

粘性理论

14.9失业上的争论

14.10关于理性上的局限的研究

在总体统计层次上,对于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的主要事实和商业周期、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事实,存在广泛的一致意见;

不太可能通过应用深入的统计技术来分析总体时间序列而获得重要的新事实;

关于增长和周期已达成一致的事实,已经反映出来的图像解析仍然不高,不能据之在主要的替代经济理论中进行选择;

经济增长和商业周期的规范化事实不能从古典和新古典理论中的理性假设中在没有引入那些假设基本限定的情况下导出;

在新古典和凯恩斯主义分析中找到的辅助假设没有事实基础。

14.11熊彼得式动态的要求

十五、心理学和经济学中的理性

三.决策理论学派浅析

1. 决策理论学派的历史延革

2. 决策理论学派的研究范式

3. 决策理论学派的作用与局限性

4. 决策理论学派的部分观点分析

决策理论学派理论的介绍与浅析

二战以后,人们在震惊与反思战争的同时,出现了世界社会与经济长时期相对稳定的时期。在此背景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蓬勃发展,这也包括管理学科。管理学者(主要是美国的管理学者)在基础数理理论、计算机等学科发展的启发和带动下,逐渐摆脱了古典管理学科的束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决策理论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郭咸纲博士在“西方管理学说史”提出,“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论的观点,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和詹姆斯·马奇(James G.March,1916—)等。西蒙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一个电气工程师家庭,早年就读于芝家哥大学政治学专业,并于1943年获得芝家哥大学政治学专业博士学位。西蒙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工作,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伯克利大学任教、卡耐基一梅隆大学任教。西蒙是一位涉猎广泛的管理学者,并在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由于他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被授予197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西蒙是一位著作丰盛的学者,曾独立或与别人合作发表论文 篇,独立或与别人合作撰写著作 部。其代表作品有《管理行为》(1945)、《组织》(与詹姆斯·马奇合作,1958)、《管理决策新科学》(1960)等。

二.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1.《管理行为》的主要观点

在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管理行为》主要是为组织观察者和组织设计者编写的。本书的宗旨就是介绍从组织决策过程的角度来理解组织,并提出决策制定过程是理解组织的关键所在。

第一章.决策制定和管理型组织

一.决策制定和决策执行

在组织的研究中,操作人员必须是关注的焦点,因为组织机构成功与否是通过操作人员在组织中的表现来判断的。

二.选择与行为

三.决策中的价值和事实因素

只要是导向最终目标选择的决策,就称为价值判断,只要是包含最终目标实现的决策,就称为事实判断。

1.决策层级系统

只要受到总目标的指导,行为就有目的性;只要选择的行动方案有助于达到既定标的,行为就是理性的。

2.决策中的相对要素

四.管理过程的决策制定

纵向专业化:纵向专业化对协调操作人员是至关重要的;保证在决策制订过程中,培养更多的专业决策技术;让业务人员对自己的决策负责。

1. 协调

2. 专门技术

3. 职责

五.组织影响模式

1. 权威

下属只要允许上级监督人员通过制定决策指导自己的行为,而不独立审查方案的优劣,就可以说他接受了权威的控制。

权威行使的方向既可以向下,也可以向上或横向。

2. 组织忠诚

3. 效率准则

4. 建议与信息

5. 培训

六.组织的均衡

组织目标是所有参与者的间接个人目标。它是组织参与者联合行动来实现各自不同的个人动机所采取的手段。

评论与延伸

一.组织与个性

组织是重要的。首先因为组织提供了塑造和培养个人素质和习惯的大本营;其次因为组织为各负责人提供了与其职位相应的对他人行使职权施加影响力的手段;再次因为它通过建立沟通渠道,确立了决策制定和实施所需要的信息环境。

二.组织的含义

组织指的是一群人彼此沟通和彼此关系的模式,包括制定及实施决策的过程。这种模式向个体成员提供大量的决策信息,许多决策前提、标的和态度;它还预测其他成员目前的举动以及他们对某个体成员言行的反应,并向该成员提供一系列稳定的易于理解的预期值。社会学家将这一模式称为角色体系。

三.组织与市场

四.决策与计算机

五.垂直决策制定:决策过程剖析

六.组织的社会学及心理学

组织成员的角色是通过他们认同的目标来塑造的,而成员对目标的认同,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们在组织中的位置以及组织的沟通模式。

决策分析不是组织研究的唯一途径

七.组织及组织理论的发展状况

科学领域的学派之分是一种过时的观念

巴纳德:在向组织参与者提供的诱因和他们作出的贡献之间取得平衡而维持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构。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某些问题

一.某些公认的管理原则

作业批判的四条管理理论:

组织内任务实现专业化,就能提高效率;

在权力层级上为每个团队成员安排一个明确的位置,就能提高管理效率;

限制权力层级中的任何一处的管理幅度,就能提高管理效率;

为了方便控制,根据目的、过程、顾客、地区来组织工作,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1.专业化

管理上真正的问题,不是泛泛地追求专业化,而是要以特定方式沿着达到管理效率的特定线路去实现专业化。

2.命令统一

3.管理幅度

4.按目的、过程、顾客、地区来进行组织分工

目的和过程区分的困难

世界上没有单纯目的这样的东西存在,也不存在单一职能的组织。

5.管理理论的僵局

二.建立管理理论的方法

1. 管理状况的描述

仅仅从职能和权威链的角度来描述管理型组织是完全不够的。

2. 管理状况的诊断

管理人同古典的经济人的意义是并列的。

哪些因素决定了一个管理型组织能够达到的效率水平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向管理型组织中的成员询问:“其工作成果的数量和品质的限制是什么?”

构成约束理性范围的边界:个人受到无意识的技能、习惯和反射动作的限制;个人道道地地影响其决策的价值观和与目的有关的诸概念的限制;个人受到有关其工作事务的知识水平的限制。

理性的限度是个变量。

这里说的理性行为,指的是以较大组织目标为依据来评价行为时的理性;因为正如我们刚刚指出的,个人宗旨与大组织目标之间的差异,正式管理理论必须研究的一项非理性要素。

3. 给准则设置权重

要想成功地沿这些途径进行研究,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必须用具体原因明确说明待研究的管理型组织的目标;第二,必须施行充分的试验控制,才能把待研究的特定效应,与能同时影响组织的其他干扰因素分离开来。

说管理不能成为一门科学,其本质决定了它只是一门艺术可能会遭到某些人的异议。 评论与延伸

一.谚语与组织设计

这些古典原则彼此相互矛盾,所以不能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

二.权变理论:使组织适应环境

哪些要素构成有效的组织,取决于组织标的及社会和技术环境。

三.设计结构与过程

本书更加周密地考察组织的适应机制:决策制定过程和沟通系统是如何充当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媒介的。

1. 会计组织

不是通过组织结构图的变动,而是通过改变沟通模式,也就是沟通对象、沟通频率和沟通信息等,来落实组织变迁的建议。

2. 产品开发

第三章.决策的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

一.事实含义和道德含义的区别

事实命题是对可观察的世界及其运作方式的陈述。决策既包含事实成分,又包含道德成分。决策的正确与否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如应该、好和更优这类道德术语是否有纯粹的事实意义的问题。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前提就是:道德术语不完全能还原成事实术语。

1. 决策的评价

严格来说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对管理者的决策进行评价。

2. 道德陈述的混合特征

决策制定过程必须以某些给定的道德前提为起点,这个道德前提描述的就是所研究组织的目标。

道德命题要对理性决策行为起到作用:设定为组织目标的价值观必须清楚明确,这样才能对组织在任何情况下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必须能判断特定行动方案实现目标的概率。

3.判断在决策中的作用

4.私营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判断

二.政策与管理

人们都希望决策过程最好细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包括中间价值体系的扩展和对中间价值相对权重的评价;第二阶段包括根据这个价值体系比较各种可行的行动方案。

1. 政策与管理区别的模糊性

证明事实命题成立的过程与证明价值判断成立的过程截然不同。前者是通过与事实相符来证明,后者是通过人为命令来证明。

2. 立法者与管理者

民主机构存在的主要理由是它可以作为证实价值判断的程序。

如果事实问题与道德问题之间的区分能成立的话,就可以得到下面四个结论:

发明一定的程序,更有效地分离决策中的事实要素和道德要素,着可以加强民主机构的价值判断职能;把某决策问题分配给立法机关还是管理者,取决于决策问题中包含的事实要素和道德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由于立法机关必须做许多必要的事实判断,所以很容易获得信息和建议;由于行政管理机构必须作出许多必要的价值判断,所以它必须对远远超过法律明文规定范围的社会价值作出响应。

三.术语评注

在私营企业管理文献中,政策往往有两种含义:组织规定的用于限制下属自由裁决权的一般规则;它至少指由最高管理层颁布的比较重要的规定含义。

评论与延伸:

一.“是”与“应该是”

二.事实不一定代表正确

三.技术与技术统治论

四.私营组织的自治

在一个包括竞争和垄断的混合体中,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以及各种正负外部性所造成的系统复杂性,使得现代社会将成为一个由市场、大小组织以及各种各样的法律规定、其他政府管制和干预措施组成的复合体系。

第四章.管理行为中的理性

本章不是描述管理者如何制订决策,而是描述管理者决策的优劣程度。

一.手段和目的

1. 目的层级

2. 手段-目的分析结构的局限性

不能明确决策过程中需要进行比较的要素;

不能成功地分离决策的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

没有充分认识到有目的的行为中时间变量的作用。

二.备选方案和后果

1. 行为备选方案

2. 时间与行为

3. 知识与行为

在这种分析框架下,行为主体如果希望完全理性地采取行动,就必须完整地描述每个备选方案所产生的各种结果,并对这些结果进行比较。他必须从各个层面上了解他行为的变化可能导致的变化,必须使用无限延伸的时间、无限扩展的空间和无穷的价值观来探究各种行为结果。即使在这些条件下,实现真实行为的理性也是不可思议的。

4. 群体行为

初步的博弈思想

管理型组织是合作行为系统。

三.价值和可行方案

1. 价值体系的效用体现

无差异曲线

2. 价值、经验和行为的关系

四.理性的定义

如果某项决策确实能在给定的情况下实现给定价值的最大化,就可以称之为“客观”理性决策,如果这只是相对决策者对主题的实际了解而言,这项决策就称为“主观”理性的。手段对目的的适应过程只要是自觉进行的,就是“自觉”理性的;手段对目的的适应过程如果是个人或组织刻意进行的,就是“刻意”的理性。决策如果以组织目标为指导,就是组织理性的,如果以个人目标为指导,就是个人理性的。

评论与延伸:

一.理性行为与管理

我们说人们行为不理智,通常意思是说,他们的目标不是我们的目标:他们行动的依据是无效的、不完全的信息;他们忽视自己行动的后果;他们的情感蒙蔽了他们的判断能力;他们只关注短期目标。

二.刻意理性和习惯理性

三.决策制订过程中的动机和情感

如果情感保证不会使行动的思考变得狭隘,而且有利于实现大范围的长期目标,那情感与理智变是合作关系;如果情感使得决策制定的过于仓促,并且过分缩小了决策过程中应该考虑的行动备选方案和结果的范围,那情感和理智就是对立关系。

第五章.管理决策心理学

单一个体的行为不可能达到任何理性的高度,因为他必须考虑的备选方案的数量太大,评价备选方案所需要的信息太多,所以就算要达到近似的客观理性也是难以想象的。 个人正是通过组织才可以合乎情理地接近客观理性。

一.理性的限度

所有的方案、方案的结果、选择最佳。不可能的任务。

1. 知识的不完备性

老处女的人数同三叶草植物的数量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2. 预期的难题

3. 行为的可行性范围

二.个人有目的的行为

1. 可训练性

观察到自己动作的结果,然后对动作进行调整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2. 人类可训练性的特征

3. 习惯

4. 正刺激的作用

在与客观理性行为不同的真实行为中,决策是由能够知道注意力方向的刺激引发的。对刺激的反映,虽然有一部分是从推理得出的,但大部分还是习惯性的。

5. 心理环境的决定因素

6. 行为持续机制

三.行为整合

1. 一般决策的类型

一项决策对未来的影响只能通过两种途径:该项决策决定了目前的行为,从而限制了未来的可能行为;目前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未来的决策。

2. 计划过程

计划程序是一种折衷的法,只要求把“看起来最好”的方案设计出来。

3. 社会组织的功能

组织对个人的影响主要有两类:组织和制度允许群体中每个成员稳定地预期在特定条件下其他成员的行为;组织和制度提供一般性刺激和注意力导向因子。

组织的这种行为模式是实现人类理性的基础。理性的个体是,也一定是,组织化和制度化的个体。

4. 组织的影响机制

组织在成员之间进行劳动分工,安排每个成员完成一定的任务,从而将成员的注意力引导并限制在个人工作上。

组织确立标准的工作惯例。

组织建立起权威和影响体系,使之能够沿着组织层级向下传达各种决策。

组织提供了四通八达的沟通渠道,供决策信息流通。

组织对组织成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5. 协调过程

自我协调:个人可以观察到组织成员的行为并相应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

群体备选方案与个人备选方案的比较

群体计划

沟通

计划的接受

评论与延伸

一.有限理性的经验证据

经济人追求最优,管理人却追求最满意,也就是寻找一种令人满意或“足够好即可”的行动方案。

经济人旨在与这个真实世界的一些复杂要素打交道。而管理人认为,感知的世界只是对纷繁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极度简化模型;各种情境只是松散地连接在一起,真实世界里的多数事实都与某一具体情境没有多大关系;最重要的因果链非常简短。

二.与正式决策理论最新进展的关系

他们错误地认为本书中理性的这个词的含义,本质上与古典经济学、博弈论和统计决策理论中的理性的含义相同。

三.古典理论缺少的要素

古典理论对决策程序研究的缺失。

1. 设定议程

设定议程的简单程序

机会注意机制

2. 再现问题

3. 搜索并选择备选方案

4. 决策阶段:决策过程绝非线性的

5. 结构明晰和结构不明问题

四.直觉的角色

1. 巴纳德关于非逻辑决策过程的论述

我所谓逻辑性过程指的是,能够用话语或其他符号(也就是推理)表达的自觉思考过程;非逻辑性过程指的是,不能用话语或推理而只能通过判断、决策或行动表达的自觉思考过程。

2. 脑半球与思维方式

3. 直觉过程的新证据

决策制定风格更可能是密切结合直觉和分析两种技能的一个连续集合。

五.知识和行为

第六章.组织的均衡

一.诱因

个人报酬直接来自组织目标的实现

组织提供的个人刺激与组织的规模和成长有密切关系

个人报酬直接来自组织提供的个人刺激,但与组织的规模和成长没有关系

二.组织参与者的类型

三.作为激励的组织目标

1. 组织目标在特定组织类型上的应用

对企业组织来说,组织的产品铲除目标就是顾客的个人目标,但是人们一般不把顾客当作组织的成员看待。

2. 组织目标的调整

3. 员工对组织目标的忠诚

四.员工参与组织的激励因素

五.组织规模和成长产生的价值

六.组织均衡与效率

无论控制群体的个人目标是什么,事实上他们只有维持贡献超过激励的正向平衡或至少这两者之间的均衡,才能通过组织满足个人目标。

1. 商业组织的均衡

2. 政府机构的均衡

3. 非赢利性私营组织的均衡

4. 共同因素

任何组织都有某种或某些均衡机制,任何组织中效率都是管理抉择的一个基本准则。

5. 效率准则

要求在两个成本相同的备选方案中,选择组织目标实现程度较高的方案;在目标实现程度相同的方案中,选择成本较低的方案。

评论与延伸

一.论组织目标的概念

1. 决策的多重准则

如果我有权决定限制条件是什么,我不介意究竟由谁来选择最优化准则。

2. 搜索行动方案

3. 实现目标的动机

组织角色和个人目标的分离(部分)是与人类的有限理性一致的。

4. 组织决策系统

可以把在一个复杂组织中连续制定的整个决策群看成一个有机系统。在这系统中,特定决策过程旨在根据根据多重目标和限制条件,遭到可行和满意的行动方案,而每个部门制定的决策,都会成为其他部门制定决策的目标或限制条件。我们不能保证这样做出的决策对于任意组织目标都是最优的。

5. 动机、贡献与组织行为

6. 结论

组织目标指组织角色施加的与个人动机只有间接关系的多个限制条件的集合。

二.组织作为工作场所:满意

1. 经理人的工作

2. 工业化之前的工作

3. 自动化与疏离感

4. 自动化的系统效果

5. 未来的组织

有些工作从工厂或办公室转移到家中进行,网络化和组件鼓励和辅助协作性工作的进行;随着组织的网络化发展,管理层级在整个沟通西渠道系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小。

第七章.权威

一.权威

我们可以把权威定义为指导他人行动的决策制定权力。权威是上级和下属之间的关系,上级制定并传达预期下属会接受的决策,下属预计上级制定的决策,并根据这些决策来决定个人的行动。

1.影响和权威之间的区别

是否放弃选择权

是否有上下级关系

2.权威和最后裁定

3.权威的约束手段

社会约束

个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在建立权威关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是首要的约束

我们社会中更多的约束是以工作与经济保障和经济地位之间的关系为依据的

不愿意或厌恶承担责任

4.权威的限度

二.权威的运用、

它加强了个人对行使权威者的责任;

它保证了决策制定过程中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运用;

它有助于活动的协调

1.职责

2.专门技术

在组织层级中,上级人员通常由于职位高而享有信息优势。

3.协调

三.命令统一

1.职权层级制

2.职权分工

3.职位级别

4.约束手段的运用

四.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任何正式组织的有效运营,都不能缺少非正式组织

五.心理学和权威理论

心理因素同管理中的生理因素、物质因素或其他环境因素一样,是管理需要考虑的一个条件。心理因素属于管理技术,而不属于管理理论。

权威只是多种影响方式的一种。其显著特征是,权威并不打算说服下属,而只要下属服从。 评论与延伸

一.权威与疏离感

二.员工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

一般而言,员工参与确实能增加员工满意度,但是对生产力的作用似乎不太一致。

三.权力的吸引力

第八章.沟通

一.沟通的性质和功能

沟通就是一个组织成员向另一个组织成员传输决策前提的过程。

二.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1.正式沟通的媒介

口头联络

备忘录和信件

文件流转

记录和报告

手册

2.非正式沟通

3.个人动机与沟通

许多人会根据是否对自己有利来决定信息传输

4.信息沟通的接纳能力

三.沟通的专门机构

1.决策中心的组织方式

2.组织记忆库

3.调查研究机构

四.培训与沟通

培训作为影响决策的一种方式,对那些难以靠命令方式行使正式权威的情形有极大价值。

五.结论

评论与延伸

一.有信息革命吗

1. 信息革命的证据

2. 注意存在的信息

3. 选择性注意

二.组织学习

1. 个人层级和组织层级

组织学习只有三种学习方式:通过组织成员的学习;通过吸纳新成员带来新知识;将新知识引入文档和计算机系统中。

2. 角色结构

3. 组织学习和创新

人员流动的效果

稳定性实验

维持独特性的问题

4. 组织记忆

所有长期流动是组织记忆的大敌.

5. 从外部摄取创新

研究作为学习机制

研发和生产

6. 获得新问题的再现模式

在关于组织记忆的内容中,最重要的恐怕是组织本身和组织目标的再现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如果组织内部模式并不一致)为界顶组织成员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三.信息技术在组织设计上的应用

1.后工业社会

2.信息处理结构的组织

把组织看成一个决策制定和信息处理系统

3.决策的分解和注意力的分配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劳动分工就是将整个决策系统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4.新信息技术

在设计决策型组织时,我们不仅要理解欲制定的决策的结构,还要掌握必要的决策工具,包括人和计算机。

人员构件

计算机的存储功能

计算机的处理功能

计算机接触外部信息

技术与需要相符

第九章.效率准则

一.效率的本质

1.决策中的成本要素

2.决策的正价值

阐述活动的目标,并构造衡量这些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数

1)目标的确定

最好尽可能用价值阐述目标

2)实现目标是一种程度问题

3)分布价值

3.价值的共同衡量尺度——效率准则

效率准则指的是,在给定可用资源的条件下,选择能产生效益的备选方案。

4.对于效率一词的评注

效率:投入产出比

相对效率

5.效率准则与经济效用最大化的相似

二.对效率准则的批评

三方面:

1.机械效率

2.用目的证明手段

3.不近人情的效率

4.评价偏差

三.决策中的事实要素

1.社会函数的确定

受每种活动影响的价值或目标,都必须采用可以观察和衡量的形式来定义。

必须将决定函数实现程度的管理变量和非管理变量一一列举出来。

当管理变量和非管理变量发生变动时,必须对结果发生的变化进行具体的实证调查。

四.与效率有关的职能化

层次分析法

1. 职能化的价值和限度

2. 依据地区和客户来进行专业化分工

五.效率和预算

1.传统预算的不妥之处

2.长期预算

3.长期预算的进展情况

4.举例说明理性预算

评论与延伸

一.企业成果的衡量

长期与短期

事业部的损益表

评价中间产出

评价质量

相互排斥的各项评价准则

第十章.忠诚与组织认同

一.社会价值与组织价值

任何具体决策的正确性可以从不同的立场去判断。广义地说,一项决策如果与一般的社会价值标准相吻合,如果从社会角度来看其后果是可取的,决策就是正确的。狭义地说,一项决策如果与组织给决策者指定的参考框架保持一致,决策就是正确的。

1.社会价值的含义

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价值,指的是较大组织或社会结构相对于其组成部分的组织价值而言的目标。

2.目标冲突的例子

3.非个人的组织决策

因此支配管理抉择的价值体系一旦明确下来,就只存在唯一一个最优决策,而且这个决策是由组织价值和组织形势确定的,而不是由制定决策的组织成员的个人动机确定的。只要一个人根据个人动机决定承认组织目标,那么他在权限范围内的进一步行为就不是个人动机决定,而是由效率上的要求来决定的。

不过这个命题也有一项限制条件。即个人从组织立场上采取行动,有一个接受范围。当组织

要求超过了可接受范围,个人动机就会再次占上风。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组织认同

1.认同的含义

2.认同心理

个人对组织成功的兴趣

私营管理心理的转移

注意力转移

认同是建立决策环境的重要机制。不完善的认同导致社会和组织价值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社会效率的损失。另一方面,组织结构如果设计得非常合理,认同过程就能通过更大的组织安排来支配组织成员决策。因此,也可以使人类的理性超越人类狭窄的注意力范围对它的限制。

3.认同和达成度

三.通过组织认同

1.专业化模式

一项职能与行政分离要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与该职能实施有关的活动独立于组织的其他活动;2)活动不具有无法用职能目标衡量的间接效益;3)有可能建立起沟通渠道,向该职能的负责单位传递职能成功所必须的信息。

2.决策制定职能的分配

3.决策的心理类型

在较高的管理层上,管理任务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必须想方设法搜索并权衡新的价值要素,还要评价新型管理结构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高层管理者必须构造真正的决策参考框架。 正是在较高组织层级上,组织认同才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在较低组织层级上,组织认同有助于从更开阔的角度来考虑个人情境的影响因素。

评论与延伸

一.组织认同的心理根源

二.认同的认知基础

这个原理在对选择性感知做出解释时占据核心地位;一个人面对复杂的刺激时,对从中能感知到的信息早已准备就绪,刺激越复杂、越模糊,在感知的决定因素中,属于个人自身的因素就越多,属于刺激的因素就越少。

三.认同中认知机制的证据

四.组织行为中的利他主义

组织忠诚对多数人都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即使他们明白并不能从中获得任何私人利益。

第十一章、组织的剖析

一.复合决策过程

1.影响程度

如果确定了理性人制定决策时依据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就可以控制他的行为。如果指定了所有前提,就可以对理性人施行全民控制;如果理性人也有权利决定某些前提,这种控制就是局部控制。

美国陆军野战条例规定:“任何命令都不能侵犯下属的权限,命令不应该包括下属自主权的内容。”

2.影响力模式

外部影响包括权威、建议、信息和培训。内部影响包括效率准则和组织忠诚。

除非下属自己能够提出大部分的决策前提,并且适当地综合,否则监督任务就沉重地让人难

以忍受。

二.复合决策过程中的计划和审查过程

在复合决策过程,以及对一个决策施加多重影响的过程中,有两种至关重要的管理技巧。第一个管理技巧就是计划,许多专家在正式制定决策之间就采取计划手段,使用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解决问题产生影响;第二种技巧是审查,个人采用这种手段,对内部和外部决策前提负责。

1. 计划过程

2. 审查过程

审查过程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功能:诊断下属决策的质量;通过对后续决策的影响,来改善后续决策的质量;纠正既定的错误决策;对下属进行约束,让他们在制定决策时接受权威的控制。

三.集权与分权

一般情况下,纠正造成下属决策错误的决策过程的职能比纠正错误决策的职能更重要。

四.管理理论的教训

1.理性的范围

个人受到下意识的技巧、习惯和反射行为的限制;个人受到自己的价值观和目的观念的限制;个人受到自己的信息和知识面的限制。

2.个人理性和群体理性

3.组织方位的重要性

五.管理者的角色

评论与延伸

一.半个世纪以来组织理论的发展

1.人际关系

2.理性与直觉

3.权变理论

不同任务、不同环境需要采用不同组织结构的观点

4.权威关系

5.计算机与沟通

6.认同和组织忠诚

7.组织文化

二.组织的诞生

三.商学院:组织设计的一个问题

1.专业学院的信息基础

2.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

3.研究工作对知识的要求

4.其他专业学院的基础研究工作

5.获取知识的途径:企业

聘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教员

咨询实务和实地调查研究

6.获取知识的途径:科学学科

7.大学里的专业学院

8.知识基础:综合

9.艺术与科学

专业学校中的基础学科教员和专业实践教员之间难以沟通的一个深层原因,就是科学与艺

术、分析与综合、解释与设计之间的区别。纯科学家希望解释自然现象,而从业者希望设计满足某一特定功能的行动、过程或物理结构。

进行解释的分析过程,它自身通常就容易分析和系统化,所以是一种可传授的科学。而以设计为目的的综合过程,一般需要依靠直觉和判断,而且也不十分明显,所以是一门艺术。医药、工程、管理和教学都属于艺术。

10.一个平行问题:研发

附录:什么是管理科学?

一.理论科学和实践科学

管理科学命题:关于管理科学的命题若是科学命题,就可以从事实意义上判断其正误。反过来说,关于管理过程的命题若可以判断正误,就是科学命题。

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预期是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管理就像演戏。虽然不同角色扮演的戏剧内容很不一样,但对于一个好的演员来说,其任务就是理解角色、扮演角色。表演的效果如何,是由戏剧本身的效果和扮演效果两方面决定的。管理过程的效果如何,则是由组织的效力和每个组织成员工作的效果来决定的。

三.管理原则的本质

管理科学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只关心事实论述。

管理科学的这两种形式酷似经济学的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经济理论和制度经济学,是对市场中人类行为进行的一般性描述;第二种是企业理论,是阐述导致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行为的条件。

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A·西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Herbert A. Simon, The New Science of Management Decision

导论:计算机与管理

我最好还是一开始就表明,我是技术、经济、哲学这三方面的调和者。既然我认为这三方面都各有极端,这就不难确定,我是个技术方面的急进派,经济方面的保守主义者和哲学方面的实用主义者。除了很少的一些斟酌与保留意见以外,我相信在这个时代,计算机能够执行人所能执行的同样任务。我相信,计算机已经能够阅读、思维、学习和创造。我相信,计算机和自动化对提高生产率将继续而不是大大加快地作用;面临生产率的提高,生产人员将不会减少;人类将在与过去大不相同的更为自动化的世界中过生产与消费的生活。

第一章.计算机会管理公司吗

一.长期平衡的预测

1.这门学问正在并仍将在两个方面具有实际影响:①因为我们现在有可能极其具体地模拟人类头脑的一些重要过程,我们就具有在心理研究中具有巨大威力的技术;②因为我们现在有可能给计算机编写复杂的信息处理控制程序,我们就正在获得有可能在思维与决策工作的迅速而广泛的范围中用计算机来取代人的技术能力。

2.我就得出下面综合性的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在下一代,我们将有用机器来取代企业组织中一切人类职能的技术能力。

3.对就业影响:“除了自动化的短暂影响之外,社会的人力资源将会得到完全充分的使用。 充分就业意味着社会上的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有工作机会,意味着经济体的产物通过工资和其他分配方式广泛地分配给各个家庭。

4.虽然有很大比例(大约50%或以上)的成年人将接受大学教育,社会上智能和才能的分配将来仍和现在大致一样。

5.这个工作侧面的变化取决于有名的经济原则——择优法。

“在每一千个雇员中,会计的数目会减少,而速记员的数目会增加”。P16

二.信息处理的新技术

1.我们可以预见,工厂和办公室的雇员会越来越少。这是指的单位生产量和单位基本设备所用的雇员,而决不是说绝对总量灰减少。

2.已经证明,大脑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很容易复制的。

3.通过环境控制控制灵活性

机械化工作更多的是以消除对人的灵活性的需要的办法,而不是对其进行模仿的办法来进行的。

如将医生的工作、公司副经理和大学教授的工作全部自动化后,也同样会在经济上或技术上具有良好的前景。

4.在流水线生产中,仍将有一些残留的工人——可能比今天总劳动力的数量要少——来完成那些相对而言要求更灵活的眼脑手协作的任务;为了使系统持续地运转,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任务是进行预防性和补救性维修;有相当一部分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人将负责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程序设计和管理工作;在全部就业人口中,从事主要内容是“为人服务”的工作,包括直接为人服务的工作的比例比现在要大。

三.管理的自动化

1.我们现在正处在决策过程的技术革命中,第一方面是管理科学和运筹学;第二方面是探索程序或人工智能。

扁平化的技术基础

2.公司的经理们更多关注的不再是经管今日的工厂,而是对明天工厂的设计。

3.计算机将越来越是由自己来制定程序:指令将通过中间的编制程序的系统直接进入计算机。何况,通过编制程序的技术手段,在计算机愈来愈接近于掌握人类语言规则时与计算机进行交往这项任务也会变得越来越没有技术性。

四.自动化的更广泛的意义

当有更多的空闲时间由我们自己来支配时,我们可能会用这些时间来做一些很难说是有用、积极创造甚至是无害的活动——正如我们现在工作中所做的一些事情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为此惊慌。

第二章.管理决策过程

将决策一词从广义上予以理解,这样,它和管理一词几近同义。

一.作为决策制定者的经理

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

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格雷沙姆定律:一定要通过建立一种特定的组织职责和组织单位来管理非程序化决策的制定。

三.程序化决策的新技术

运筹学和管理科学两词现在几乎在词义上可以通用,两者都是指将条理性分析方法,常常包括复杂的数学工具运用于管理决策的制定,特别是运用于程序化决策的制定。

数学工具: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体规划、博弈论、贝叶斯决策论、排队论和概率统计 对于使用运筹学方法来说,不需要什么精确性——只要能够给出一个近似的比不用数学而单靠常识得出的那种结果要更好地结果来。而这样的标准是不难达到的。

四.探索式解决问题

许多,或多数由中层和高层管理处理的管理问题仍不能顺当地进行数学处理,也许永远不行。 计算机程序给我们提供了对人类思维过程的基本理解。

五.非数字符号控制

六.灵活与适应的反应

问题解决过程“但是那掩藏起来的巨大的下部冰山和我们看到的那部分冰山一样,都是冰。

七.手段——目的分析法

问题解决可以被看成是通过将非程序化决策简化为一系列程序化决策而最后完成非程序化决策的一种方法。

八.GPS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

九.GPS中的规划

十.小结

探索式规划

在认识力模拟方面的其他进展

十一、结构不良问题

十二、理解语言

十三、生活般的问题领域

十四、问题解算模拟将引向何处?

非程序化决策的自动化

人类决策制定的改进

十五、结论

第三章.计算机对工作场所的影响

计算机导致人类的疏远

一.人员疏远的广度如何

从古到今文献里面的种种证据告诉我们疏远问题不是一种人类社会的新现象。但也不存在真正的理由,认为我们当前社会的疏远现象比几百年前各种社会为多。

二.工作的非人道化

决定疏远程序的关键因素看来更重要的不是工艺技术本身而是诸如对自己工作环境的控制程度,对产品所负的责任,工人原属社团的社会结构,稳定就业和提升的机会等因素。

四.计算机的引进

五.自动化的暂时影响

六.组织是独裁者吗

七.我们在遭受未来冲击吗

八.结论

从上述争论中,我得不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最为美好的世界之中的结论。我得出的结论是工厂和办公室的自动化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后果,在份量上是比较适中的,而且是逐步地体现的。他将给我们带来不利条件,也将带来有利条件,而后者可能超过前者。

第四章.组织设计: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

一.信息丰富的环境

二.组织的等级结构

何以复杂系统是分等级的?

1. 分层结构的各部分本身都是稳定的系统;

2. 在给定的体积和复杂性的系统间,分层等级系统各部分间所需要的信息传输量要比其他

类型系统少得多。

3. 对分层等级结构来说,一个组织的复杂性,从组织中任一特定位置观察,几乎与其总规

模无关。

每当工作环境的复杂性超过组织雇员及其工具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往沟通的能力时,组织即趋向于采用分层等级结构。分层等级结构是有限的智力在面对复杂情况时采取的一种适应的形式。

三.集权与分权

使决策重新趋向集权化的第二个力量,就是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引进。

四.权限和职责

每当一个人从他人那里取得决策依据作为他自己决策的输入时,他就接纳了权限。

出现过某种中层管理衰亡的征兆。人们有争议地认为组织图看起来不再象金字塔,而象个沙漏计时器,其中有许多操作人员和数目愈来愈多的高级管理人员,但是中层管理人员则很少。 管理人员的直线职能在减少,而专业职能在增加。

五.信息系统和规划

即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筛选信息而不是增殖信息。

如果我们对由高层管理人员起主要作用的决策给以分析的话,我们很快就发现他们需要的大部分信息并不是来自公司内的记录或根本就不是公司内的。

预测本身是一种费钱和无意义的游戏。

六.新型组织的最后描绘

将来的组织仍然是由三个阶层构成的。一个基本层是物质生产与分配过程系统;一层是支配该系统的日常作业的程序化决策过程(可能是大规模自动化的);一层是控制第一层过程并对之进行重新设计和改变其价值参数的非程序化决策过程(在人——机系统内实现的)。

第五章.信息技术的经济影响

一.技术与失业

没有迹象表明象西欧和日本劳动力那样的教育背景,即比美国现行的正规学制少得多的教育,不能有效地掌握高度自动化的经济。

二.就业经济学

只要利率保持不变,技术发展只能产生一个逐步上升的实际工资水平。

任何一个技术改进,无论它是节省资本的还是节省劳动的,都将增加实际工资。 自动化和技术进步不是寻找失业原因的地方。

三.有技术的和没有技术的

在某种程度上,大学教育的意义可能会发生变化,它对职业的重要意义可能下降。

四.信息技术与资源限制

西蒙选集,赫伯特·西蒙,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

Selections of Simon,Herbert Simon

第一篇:一般经济理论

一.生产和雇佣安排的线性规则

1.范围:生产组织安排问题,运筹学领域

方法:时间序列分析,函数拟合

主题:研究工厂波动订单的成本问题

2.模型设置

三种模式:

订单增长由新雇劳动力来满足,而订单的减少则伴随着解雇。

通过加班工作上的波动来吸收订单上的波动。

允许完工商品的存货波动来吸收。

3.在每个月初有两项决策规则应用:一种规则设定总体生产速度;另一个确定雇佣劳动力。

二.不确定性下具有二次型目标函数的动态规划

当目标函数是二次型时,不确定性情况下的计划问题可以简化为确定型情形的问题,只需要简单地在最优第一阶段行动的计算中将变量的“确定”未来值代以它们的无条件期望值。

三.问题最优解搜索:全解或无解

在不同空间搜索问题的解,人工智能问题。

四.生产率增长对城乡人口比例的影响

劳动力从农业到非农业职业的转移,以及城乡人口比例上相应产生的转移会在特定假设下来自生产率的提高。这种转移会在工业生产率提高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相同大的时候发生。这一结论来自于农业产品比工业商品具有更大的收入弹性。

五.核能和落后地区的工业化

5.1工业化的典型阶段

阶段1:乡村经济

阶段2:单一作物经济

阶段3:初期工业化

阶段4:重工业的引入

5.2工业化和实际收入

5.3工业化的限制因素

资本

技能

能源

矿产资源

5.4借助核能进行工业化的前景

利用核能的资本节约

区域发展和核能

六.注解:宏观经济稳定性的一些条件

七.动态系统中变量的聚合

八.论生产关系的简约解释

九.雇佣关系的规范理论

本文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雇佣管理理论,重新引入这些经验事实中最为重要的一些因素来进入

经济模型。

9.1权威概念

9.2雇佣合同

我们说W(工人)和B(老板)缔结雇佣合同是指,前者同意服从后者的权威,而后者同意支付给前者约定的工资(w)。

9.3满意函数

9.4偏好解***

很有价值的分析(可参考)

9.5不确定性的影响

我们对偏好集合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性理论以确定B对W权威的范围(W的接受域)。更进一步,销售合同被当作一种X包含单个元素的特例而包含进来。

9.6接受域

9.7模型的扩展

9.8对不确定性下计划的应用

思考:对建筑合同缔结的接受域分析

第二篇:有限理性说

十.理性选择的行为模型

广义来说,当前面临的任务是将经济人的全局理性替换为另一种理性行为,这种理性行为和组织(包括人)在其所存在的环境类型中与实际所拥有的对信息的掌握和计算能力相容。 10.1理性选择的一些一般性特征

理性的约束:可供选择的选项集合;确定作为所选中选项的函数支付(满意程度、达成目标程度);支付中的偏好顺序。

1. 主要术语和定义

行为选项集合A;

组织考察或感知的行为选项子集A0;

可能的未来事件状态S;

支付函数V(S);

关于如果A特定选项被选中,则S中何种结局会实际发生;

概率信息。

2. 传统的理性概念

最大最小规则

概率规则

确定性规则

10.2基本简化

完全缺乏证据显示在具有无论何种复杂性的实际人类选择局势中这些计算能够被或者实际被实行。

1. 简单支付函数

对于S中所有s,V(s)必然取值(1,0)之一,或者是三个值(1,0,-1)。

2. 信息收集

3. 支付的部分排序

10.3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1.获得唯一解

期望水平上的这种变动会倾向于带来满意解的近似唯一性,也趋于保证满意解的存在性,原

因是没能发现会降低期望水平,从而使满意解能够存在。

2.解的存在性:进一步的可能性

在一种组织中,一系列选择上的动态调整可能主要取决于期望水平的调整。在另一种组织中,

000调整可能主要在A中进行;如果满意选项容易发现,A缩小,如果满意选项变得困难,A

扩大。

10.4关于动态的进一步评论

十一、理性选择和环境结构

11.1生物体的环境

简单生物

11.2知觉能力、储存能力和生存

简单生物在一定知觉范围内生存的概率

11.3多目标的选择机制

11.4对环境的进一步规定:线索

11.5关于多重目标的结论性评论

十二、从实质理性到过程理性

12.1实质理性

当行为在给定条件和约束所时间的限制内适于达成给定目标时,行为是实质上理性的。 12.2过程理性

行为是过程理性的,是指它是适当的深思熟虑的结果。其过程的理性取决于产生它的过程。

1. 认知过程的研究

关于认知过程主要有三类心理学研究:学习、问题求解和概念获取。学习研究关心的是从一种疑难形势中抽取和存储信息的方式,以便于此后对类似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研究(狭义上)将注意力特别集中在反复试验过程和直觉在达成问题解上所扮演的互补角色。概念获取研究关心的是从一系列形势中抽取规律并进行一般化处理,从而用于预测后续形势的方法。

2. 计算效率

3. 计算:风险决策

如果即便是在实验室情景如此简单以致主体可以进行实际贝叶斯计算,行为上的这些差异依然出现,那么我们对在人类被迫面对现实世界复杂性时,会出现至少同样大的多样性这一点应有心理准备。、

4. 人的计算效率

12.3经济学对过程理性的关注

1. 商业和公共政策的现实世界

商人并不需要被建议“将边际成本设为和边际收益相等。”

2. 运筹学

3. 不完全竞争

4. 预期和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不存在于外部世界,而是在观察者的眼中和头脑中。

12.4决策形成的实证研究

十三、商业组织的决策形成

13.1作为经济科学的决策理论

1.服务于政治经济学的决策理论

2.追求内在兴趣的决策理论

3.决策理论的总体检验:边际主义

4.边际主义者的预测是否得到了检验?

负斜率的需求曲线

生产函数的一阶齐次

长期成本曲线

经理薪水

5.规范性决策理论

13.2有限理性的刻画

1.对描述性理论的寻找

决策构成管理的心脏,而管理理论的词汇必须从人类选择的逻辑和心理学中导出来。

2.实证研究

3.理论探索

雇佣关系:对雇主有利的未来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及(在雇员接受的范围内)和雇主相比雇员对执行这些行为更大的无差异性。

组织均衡:生存条件就是利润为正的条件。

有限理性机制:

13.3新古典复兴

1.搜索和信息传递

2.理性预期理论

3.统计决策论和博弈论

13.4行为理论上的进展

1.效用理论和人类选择

2.问题求解的心理过程

3.最优组织决策形成

4.商业企业理论

13.5结论

替代品“包容了有限理性观点,搜索决策选项的需要,将最优化替换为目标和满意化目的,以及学习和调整机制。

十四、论经济动态的行为和理性基础

14.1导言

14.2古典和新古典理论的基础

14.3关于动态的规范化事实

罗伯特·索罗的《增长理论》,阐述6个规范化事实:

人均实际产出在相当长时间里会以或多或少稳定的速度增长;

实际资本存量会以超过劳动力投入增长率且或多或少稳定的速度增长;

实际产出和资本存量的增长率进而倾向于相同,这样资本对产出的比率不会显示出系统性的趋势;

资本上的利润率具有一种水平趋势;

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可能有相当大的变动;

收入中利润份额高的经济倾向于具有高的投入产出比率。

14.4规范的动态机制

14.5长期动态的行为来源

14.6商业周期:冲击

14.7存货周期

14.8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反应

粘性理论

14.9失业上的争论

14.10关于理性上的局限的研究

在总体统计层次上,对于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的主要事实和商业周期、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事实,存在广泛的一致意见;

不太可能通过应用深入的统计技术来分析总体时间序列而获得重要的新事实;

关于增长和周期已达成一致的事实,已经反映出来的图像解析仍然不高,不能据之在主要的替代经济理论中进行选择;

经济增长和商业周期的规范化事实不能从古典和新古典理论中的理性假设中在没有引入那些假设基本限定的情况下导出;

在新古典和凯恩斯主义分析中找到的辅助假设没有事实基础。

14.11熊彼得式动态的要求

十五、心理学和经济学中的理性

三.决策理论学派浅析

1. 决策理论学派的历史延革

2. 决策理论学派的研究范式

3. 决策理论学派的作用与局限性

4. 决策理论学派的部分观点分析


相关内容

  • 西方管理思想概述
  • 西方管理理论概述 研究对象:关于研究对象的确定,是根据管理理论发展的年代划分的,即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为古典管理思想,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为行为科学思想,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为现代管理思想.划分的依据是参考相关文献和书籍总结出的被广泛认可的划分方法.参考的书籍有丹尼尔·雷恩的&l ...

  • 图里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评介及应用
  • 图里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评介及应用 文 军 施 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083) [摘 要] 本文对中国学者发表的381篇有关图里(Gideon Toury)翻译理论的文章加以总结,简单介绍了图里的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应用,并指出国内学者对图里翻译理论的误读.误用之处,以期图里的翻译理论能 ...

  • 中国史研究百期总目
  • 1979年第1期(总1期) 毛泽东同志给郭沫若同志的信(手迹) 有关<易经>的信 郭沫若 治史遗简及晋长沙王刈卒年考 陈垣 批判封建主义,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不懈 本刊评论员 "四人帮"神化秦始皇驳议 周年昌.李祖德.谢桂华 清官海瑞 刘重日.曹贵林 论农民的皇权主 ...

  •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就初中历史课本对董仲舒的评介略抒管见
  • 就初中历史课本对董仲舒的评介略抒管见 初中历史课本第一册(人教版)第20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121页),对我国西汉哲学家董仲舒有一段 文字评述.原文是:"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也宣扬迷信思想,他说,天和 人之间是息息相关的:皇帝行德政,天就用风调 ...

  • 管理科学毕业论文题目(801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管理科学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

  • 准确呈现中国入世历史(新书评介) --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历程]
  • 准确呈现中国入世历史(新书评介) --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历程> 薛荣久 <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19日   07 版) 石广生主编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历程>一书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参与中国入世谈判的人士撰写的,如实展现了整个 ...

  • 组织适应性驱动因素探析
  • 第29卷第10期 2007年10月外国经济与管理 Fo reign Eco no mics &M anagement V ol 29N o 10Oct 2007 组织适应性驱动因素探析 吕鸿江1, 2, 刘 洪1, 陶厚永1 (1 南京大学商学院, 江苏南京210095; 2 南京农业大学工 ...

  • 心理学论文选题
  • 论文选题方向如下 (一).心理学基本理论 (二).人格心理学 (三).认知与实验心理学 (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五).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研究 (六).社会心理学部分 (七).变态心理学 (八).学校心理辅导 (九).健康心理学 (十).心理学史 (十一).生理心理学 (十二).脑与认知 (十三). ...

  •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 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特征及发展趋势 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20世纪30-40年代的发展时期后,管理学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特别是二战以后,经济复苏,管理领域中出现百花齐放,百家纷呈局面.其中既有沿着历史线索逐步丰富和完善的历史源流,也有新出现的思想和主张.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将之概括为&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