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健康宣教

消化性溃疡健康宣教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粘膜在某些情况下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造成的溃疡,可发生在食道、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消化性溃疡,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的发生是由于对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损伤的侵袭因素与粘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是主要病因。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一. 一般护理

(一) 环境:病室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

50%-60%,环境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流通、新鲜。

(二) 休息与活动:溃疡活动期且症状较重或有并发症时,

应卧床休息,可是疼痛缓解。病情较轻者应鼓励其适当活动,分散注意力。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三) 饮食护理: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1. 若并发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食。症状较重者以面食为主,面食好消化,且含碱能中和胃酸。不习惯面食者可用米粥或软米饭替代。

2. 禁食酸辣、油炸、过冷、过热的食物,禁止浓茶、

咖啡、饮酒等以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牛乳和豆浆能稀释胃酸,但其含钙和蛋白质能刺激胃酸分解,故不宜多饮。

3. 饮食规律、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每餐不宜过饱,以免胃窦部过度扩展而刺激胃酸分泌。

4. 食物不宜过甜,避免刺激胃粘膜引起反酸,最好隔3-4小时进食一次,使胃经常有少量食物用以中和胃酸。

二. 病情观察

随时观察腹痛情况、性质、时间及诱发因素,并注意与饮食、服药的关系。观察大便的色、质、量。观察有无溃疡出血征象,如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凉或呕血等。

三. 用药护理

(一) 抑酸药:如氢氧化铝凝胶,应在饭后1小时和

睡前服用。

(二) H2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应在餐中或餐后即

刻服用,也可在睡前服用。

(三) 质子泵抑制药:如奥美拉唑应在餐前服用。

(四) 胃粘膜保护药:磷酸铝凝胶宜餐前30分钟服用,

服药后不易饮水。

(五) 抗幽门螺旋杆菌药:应饭后30分钟服用。服用

阿莫西林应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使用过程中注意有无迟发性过敏反应,如皮疹等。甲硝唑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四. 心理护理

本病的发生和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有很大关系。因此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向患者介绍本病病因、机制及疼痛的规律及治疗效果。告知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可增加胃酸分泌,诱发疼痛加重或溃疡复发,平时生活中应保持身心放松,以促进身心放松,以促进溃疡愈合。经常巡视病房,与患者多交流,鼓励其说出心中的顾虑与疑问,帮助他们了解病情,与患者多交流,鼓励其说出心中的顾虑与疑问,帮助他们了解病情,增加其安全感。

五. 疼痛的护理

帮助患者认识和去除病因,向患者解释疼痛的病因、机制,指导尽量减少或去除加重和诱发疼痛的因素,如少服用非甾体药物、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暴饮暴食、戒除烟酒。指导患者缓解疼痛的放心,如十二指肠溃疡常空腹痛和午夜痛,疼痛时可进食苏打饼干或服用抗酸药物。也可采用局部热敷、针灸止痛等。

六. 并发症的护理

(一) 出血:溃疡侵蚀血管可引起出血。出血是消化

性溃疡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大出

血最常见的病因。出血时按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护理。

(二) 穿孔:溃疡穿透浆膜层则并发穿孔。溃疡穿孔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以第一种常见。穿孔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外科手术指征。立即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建立静脉通路输液、备血等术前准备。及时手术治疗。

(三) 幽门梗阻:主要是由于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管

溃疡引起。溃疡急性发作时可因炎症水肿和幽门部痉挛而引起暂时性梗阻,可随炎症的好转而缓解;慢性梗阻主要由于瘢痕收缩而呈持久性。轻者可进流质饮食,重者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准确记录出入量,监测电解质结果。经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溃疡治疗无缓解者应做好手术准备。

(四) 癌变:少数(1%以下)胃溃疡可发生癌变,癌

变发生于溃疡边缘。一般发生在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年龄在45岁以上、溃疡顽固不愈的患者。按癌症患者护理常规护理。

七. 健康宣教

(一) 保持平稳、乐观的情绪,少数睡眠不好的患者可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镇静药。

(二)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劳累,在秋冬或冬春气候变化时要注意保暖。

(三) 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定时进食,每天进餐4-5次,

病情平稳后改为一日三餐。睡前不进食,避免过饥过饱,避免食物过冷、过热和粗糙,进食要咀嚼,戒烟酒。

(四) 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不要频繁换药,坚持按疗

程服药。慎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

(五) 定期复查,向家属进一步讲解发病的病因和诱发

因素,如有疼痛持续不缓解、规律消失、排黑便立即到门诊复查。

消化性溃疡健康宣教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粘膜在某些情况下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造成的溃疡,可发生在食道、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消化性溃疡,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的发生是由于对胃、十二指肠粘膜有损伤的侵袭因素与粘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是主要病因。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一. 一般护理

(一) 环境:病室温度为18-22℃,空气相对湿度为

50%-60%,环境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流通、新鲜。

(二) 休息与活动:溃疡活动期且症状较重或有并发症时,

应卧床休息,可是疼痛缓解。病情较轻者应鼓励其适当活动,分散注意力。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三) 饮食护理: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1. 若并发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食。症状较重者以面食为主,面食好消化,且含碱能中和胃酸。不习惯面食者可用米粥或软米饭替代。

2. 禁食酸辣、油炸、过冷、过热的食物,禁止浓茶、

咖啡、饮酒等以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牛乳和豆浆能稀释胃酸,但其含钙和蛋白质能刺激胃酸分解,故不宜多饮。

3. 饮食规律、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每餐不宜过饱,以免胃窦部过度扩展而刺激胃酸分泌。

4. 食物不宜过甜,避免刺激胃粘膜引起反酸,最好隔3-4小时进食一次,使胃经常有少量食物用以中和胃酸。

二. 病情观察

随时观察腹痛情况、性质、时间及诱发因素,并注意与饮食、服药的关系。观察大便的色、质、量。观察有无溃疡出血征象,如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凉或呕血等。

三. 用药护理

(一) 抑酸药:如氢氧化铝凝胶,应在饭后1小时和

睡前服用。

(二) H2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应在餐中或餐后即

刻服用,也可在睡前服用。

(三) 质子泵抑制药:如奥美拉唑应在餐前服用。

(四) 胃粘膜保护药:磷酸铝凝胶宜餐前30分钟服用,

服药后不易饮水。

(五) 抗幽门螺旋杆菌药:应饭后30分钟服用。服用

阿莫西林应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使用过程中注意有无迟发性过敏反应,如皮疹等。甲硝唑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四. 心理护理

本病的发生和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有很大关系。因此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向患者介绍本病病因、机制及疼痛的规律及治疗效果。告知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可增加胃酸分泌,诱发疼痛加重或溃疡复发,平时生活中应保持身心放松,以促进身心放松,以促进溃疡愈合。经常巡视病房,与患者多交流,鼓励其说出心中的顾虑与疑问,帮助他们了解病情,与患者多交流,鼓励其说出心中的顾虑与疑问,帮助他们了解病情,增加其安全感。

五. 疼痛的护理

帮助患者认识和去除病因,向患者解释疼痛的病因、机制,指导尽量减少或去除加重和诱发疼痛的因素,如少服用非甾体药物、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暴饮暴食、戒除烟酒。指导患者缓解疼痛的放心,如十二指肠溃疡常空腹痛和午夜痛,疼痛时可进食苏打饼干或服用抗酸药物。也可采用局部热敷、针灸止痛等。

六. 并发症的护理

(一) 出血:溃疡侵蚀血管可引起出血。出血是消化

性溃疡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大出

血最常见的病因。出血时按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护理。

(二) 穿孔:溃疡穿透浆膜层则并发穿孔。溃疡穿孔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以第一种常见。穿孔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外科手术指征。立即给予禁食、胃肠减压、建立静脉通路输液、备血等术前准备。及时手术治疗。

(三) 幽门梗阻:主要是由于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管

溃疡引起。溃疡急性发作时可因炎症水肿和幽门部痉挛而引起暂时性梗阻,可随炎症的好转而缓解;慢性梗阻主要由于瘢痕收缩而呈持久性。轻者可进流质饮食,重者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准确记录出入量,监测电解质结果。经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溃疡治疗无缓解者应做好手术准备。

(四) 癌变:少数(1%以下)胃溃疡可发生癌变,癌

变发生于溃疡边缘。一般发生在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年龄在45岁以上、溃疡顽固不愈的患者。按癌症患者护理常规护理。

七. 健康宣教

(一) 保持平稳、乐观的情绪,少数睡眠不好的患者可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镇静药。

(二)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劳累,在秋冬或冬春气候变化时要注意保暖。

(三) 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定时进食,每天进餐4-5次,

病情平稳后改为一日三餐。睡前不进食,避免过饥过饱,避免食物过冷、过热和粗糙,进食要咀嚼,戒烟酒。

(四) 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不要频繁换药,坚持按疗

程服药。慎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

(五) 定期复查,向家属进一步讲解发病的病因和诱发

因素,如有疼痛持续不缓解、规律消失、排黑便立即到门诊复查。


相关内容

  • 健康教育处方
  • 胃炎中医保健知识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临床上一般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类.患者大多表现为饭后饱胀.泛酸.暖气.无规律性上腹部疼痛等消化不良症状.中医认为胃脘痛患者需重视精神与饮食方面的调摄. 1.膳食方面:避免进食对胃有刺激性的饮食和药物(如辛辣食物.水 ...

  • 消化内科科室简介与常见病健康宣教
  • 一.科室介绍 我院消化内科临床和学术研究在省内享有知名度,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学术造诣高的人才,现有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3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9名.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年富力强,技术力量雄厚,常规开展电子胃.肠镜检查及消化道息肉摘除术. ...

  • 消化系统疾病的健康宣教
  • 二.消化系统健康宣教 1.腹泻 A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 B .注意食物新鲜,母乳喂养可限制哺乳次数,缩短每次哺乳的时间,暂停辅食:混合喂养给予流质或半流饮食,不吃高维生素食物,: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少量多餐. C .护理孩子前后洗手,帮助孩子修剪指甲. D .选 ...

  • 假如我是哥病人
  •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由责任制护理过渡到整体护理,使患者享受到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健康宣教贯穿始终,笔者认为,通过对患者疾病的辨证分析,再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宣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患者一入院,首先是其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作为一名责任护士,如不进行因人.因时.因地的疏 ...

  • 昏迷病人健康宣教
  • 昏迷病人健康宣教 昏迷是意识障碍的最严重阶段,为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昏迷可由全身疾病引起,如急性感染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障碍.心血管疾病.中毒及休克等均可引起昏迷,但约70%的昏迷患者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外科患者昏迷多由于重症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血管疾病.脑积水.深部颅内占位性病变. ...

  • 普外科特殊用药观察要点
  • 普外科特殊用药观察要点 特殊用药目录 一(解热)镇痛药物 1 氨酚羟考酮片(泰勒宁) 2 阿司匹林 3 吲哚美辛(消炎痛栓) 4 氯比洛芬(凯纷) 5 帕瑞昔布钠(特耐) 二 抗心律失常药 1 硝酸甘油 2 西地兰 三 特殊检查用药 1 复方泛影葡胺 2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达己苏) 高危药品 1 氯 ...

  • 外科疾病患者健康教育
  • 普外科疾病患者健康教育 一.甲状腺腺瘤 一.手术前健康教育 1. 保持开朗的悄绪,避免紧张及情绪波动.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 2.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禁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练习手术时的头.颈部过伸体位. 4.手术前一日请您做好个人卫生:理发.沐 ...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肝性脑病护理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意识行为异常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与来自肠道的有害物质进入脑部诱发昏迷有关,曾称肝性昏迷. 一.护理措施 1.对怀疑有肝性脑病症状的病人(精神错乱.运动异常)应严密观察,找出诱因(如消化道出血.感染.大量利尿或放腹腔积 ...

  •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 目 录 一.第一节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二.慢性支气管炎 三.肺 炎 四.支气管哮喘 五.支气管扩张 六.自发性气胸 七.呼吸衰竭 第三节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二.慢性心力衰竭 三.心律失常 四.病毒性心肌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