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复习

石壕吏

杜甫

暮(傍晚)投(投宿 )石壕村,有吏(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捉人。

老翁逾(越过;翻过 )墙走(跑,这里指逃跑 ),老妇出门看。 吏呼(叫喊 )一何(多么 )怒(粗暴,这里指凶狠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上前 )致(对„„说 )词:三男邺城戍(防守,这里指服役 )。一男附书(书信 )至,二男新(最近,刚刚 )战死。存者且偷生(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死者长已(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矣!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惟(只,仅 )有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老妇人 )力虽衰(弱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吏夜归。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犹得(还能够 )备晨炊。

夜久(夜深) 语声绝(断绝;停止 ),如闻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

天明登前途(前行的道路) ,独与老翁别。

【译文】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

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人姑且过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完结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我“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问答题】

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 诗(体裁),以时间先后 为顺序。以作者的“目见”和“耳闻”为线索进行叙事 ,中心人物是老妇 ,事件是差役捉人,老妇应役。

2.《三吏》《三别》分别是: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

2、用课文原句回答:

(1)说明兵役之苟酷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说明战争之惨烈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4)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石壕吏》中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被抓的句子:

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

(6)全诗提纲挈领,情节都是从此生发的句子:

有吏夜捉人

3、“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不好,

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

“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3、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一个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描绘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石壕吏

杜甫

暮(傍晚)投(投宿 )石壕村,有吏(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捉人。

老翁逾(越过;翻过 )墙走(跑,这里指逃跑 ),老妇出门看。 吏呼(叫喊 )一何(多么 )怒(粗暴,这里指凶狠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上前 )致(对„„说 )词:三男邺城戍(防守,这里指服役 )。一男附书(书信 )至,二男新(最近,刚刚 )战死。存者且偷生(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死者长已(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矣!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惟(只,仅 )有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老妇人 )力虽衰(弱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吏夜归。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犹得(还能够 )备晨炊。

夜久(夜深) 语声绝(断绝;停止 ),如闻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

天明登前途(前行的道路) ,独与老翁别。

【译文】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

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人姑且过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完结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我“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问答题】

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 诗(体裁),以时间先后 为顺序。以作者的“目见”和“耳闻”为线索进行叙事 ,中心人物是老妇 ,事件是差役捉人,老妇应役。

2.《三吏》《三别》分别是: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

2、用课文原句回答:

(1)说明兵役之苟酷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说明战争之惨烈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4)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石壕吏》中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被抓的句子:

如闻泣幽咽,独与老翁别

(6)全诗提纲挈领,情节都是从此生发的句子:

有吏夜捉人

3、“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不好,

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

“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3、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一个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描绘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相关内容

  • 八年级语文第1.2.5单元字词句复习(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五单元字.词.句测试题 姓名一. 根据拼音写汉字 Wú( )湖 dĺ( )港 xiâ( )气 锐不可dăng( ) yīn( )切 kuì( )退 Dū( )战 鲁măng( ) jiān( )灭 suí jìnɡ( ) 要sài( ) â( )制 杜Yù( )明 寒jìn( ...

  •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阅读复习试题
  • 八年级语文上册杜甫诗三首阅读复习 A.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1-11题. 1.听写<望岳> , ; , . , ; , .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3.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

  • 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
  • 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 初中古诗词题材丰富,体裁俱备,意象众多. A.题材: ⑪爱情诗:<关雎><蒹葭><无题>等. ⑫思妇诗:<醉花阴><望江南>等. ⑬思乡诗:<次北固山下><渡荆门送别><黄鹤楼>&l ...

  • 八年级古诗文及名著导读专题复习卷
  • 古诗文及名著导读专题复习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直接默写. 43.通过<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问今是何世,___ ______,___ ...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内外古诗默写复习题
  • 一.根据上下句默写 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3.东皋薄暮望,徙依欲何依.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自古逢秋 ...

  • 古今异义复习
  • 古今异义复习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文言实词里有一些词的古今意义有着明显的不同,同学们复习时必须仔细分辨,切实了解它们意义上的差别.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 ...

  •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复习
  • 初二语文上册期中复习 一.字词 要求:1.识记每一课"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全部字词(包括上课时黑板上的) 2.看课文词语注释,结合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各字词的意思 3.翻阅听写本,注意之前写错的字词 易错字词:(注意字音和字形,请在横线上填写字音或字词并牢记) (多第二单元词字) 二 ...

  • 沪教版初一语文古诗文复习
  • 初一古诗文复习2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成绩_______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 ...

  • 八上语文期末复习汇编
  • 八上语文期末复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 一.字.词篇 第一单元 1.锐不可当(dāng) 业已(yǐ) 绥(suí)靖(jìng) 阌(wén)乡 聿(yù) 鄂(è) 豫(yù) 阻遏(è) 二十八宿(xiù) 逃窜(cuàn) 管辖(xiá) 督(dū)战 溃(kuì)退 2.疟子(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