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试卷B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期末试卷

《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B)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如图1所示,当r(t)sin2t和n(t)0时,系统稳态输出c()为: ( )。 A.tarctg2) tarctg4) C.2sin(2t90

) D.以上都错

2.同一系统,不同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传递函数的特征方程( ) A.相同 B.不同 C.不存在 D.不定 3.若两个系统的根轨迹相同,则有相同的:( )

A、闭环零点和极点 B、开环零点 C、闭环极点 D、阶跃响应 4.关于系统零极点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闭环极点全部位于S左半平面,则系统一定是稳定的。稳定性与闭环零点位置无关;

B如果闭环系统无零点,且闭环极点均为负实数极点,则时间响应一定是衰减振荡的;

C 超调量仅取决于闭环复数主导极点的衰减率,与其它零极点位置无关; D如果系统有开环极点处于S右半平面,则系统不稳定。

5

5.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s1),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A、s(s1)0 B、 s(s1)50

C、s(s1)10 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G(S)

M(S)

6.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两个“S”多项式之比N(S),则闭环特征方程为( )

A.N(S) = 0 B. N(S)+M(S) = 0

C.1+ N(S) = 0 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G(s)

C(s)

7.如图2所示系统,传递函数

R(s)为( )。

G1G2

G1G2

G1G3

A.1G2G3 B.1G1G3 C.1G2G3 D.以上都错

8.关于系统频域校正,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 一个设计良好的系统,相角裕度应为45度左右;

B 开环频率特性,在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斜率应为20dB/dec; C 低频段,系统的开环增益主要由系统动态性能要求决定;

D 利用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是利用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 9.下列系统中属于不稳定的系统是( )。 A、闭环极点为

s1,21j2

的系统 B、闭环特征方程为s2

2s10的系统

C、阶跃响应为c(t)20(1e0.4t

)

的系统 D、脉冲响应为

h(t)8e

0.4t

的系统

G(s)

10

10.设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s2

s10)(s1)

,则其频率特性奈氏图起点

坐标为( )

A.(-10,j0) B.(-1,j0) C.(1,j0) D.(10,j0)

G(s)H(s)

2

11.系统的开环传函为s2

(2s3)(s2)

,开环增益K和根轨迹增益K

*

的关系为:( ) K

1*

K

*

1K

*

A.

3K

B.

3

K

C.KK*

1 D.

4

K

G(s)

10(2s1)

12.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2

(s2

6s100),当输入信号是

r(t)22tt

2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是( )

A、 0 B、 ∞ C、 10 D、 20 13.过阻尼二阶系统闭环极点为:( )

A.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根 B.两个相等的负实根 C.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D.一对纯虚根

C(z)

14.线性离散系统如图3所示,则R(z)为:( )

G1(z)G2(z)

G1(z)G2(z)

G1(z)G2(z)

A.

1G1(z)G2H(z)

B.

1G1G2H(z)

C.

1G1(z)G2(z)H(z)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5.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 A. 输入信号 B. 初始条件

C. 系统的结构参数 D. 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

16.对于一、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以上都不是

100

17.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1s1)(s5),则该系统的开环增益为 ( )。

A、 100 B、1000 C、20 D、不能确定

G(s)

10(2s1)

18.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2

(s2

6s100),当输入信号是

r(t)22tt

2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是()

A、 0 ; B、 ∞ ; C、 10 ; D、 20 19.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系统的精度没有效果 ( )。

A、增加积分环节 B、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K C、增加微分环节 D、引入扰动补偿

20.系统在r(t)t

2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ess,说明 ( )

A、 型别v2; B、系统不稳定;

C、 输入幅值过大; D、闭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

二、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21.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根轨迹法或 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

G(S)

122.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1

,当x(t)sin(2t45

)

为系统的输入时,系统的稳态

输出为 。 23.当扰动信号进入系统破坏系统平衡时,用其动态过程中给定值与测量值之间产生的最大偏差来衡量系统动态过程的 。

24.特征方程为s4

3s3

s2

3s10的系统正实部根的个数为___ __。 25.频率特性包括 、 。 26. G(s)=1+Ts的相频特性为 。 27.系统校正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有着对应关系,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幅值穿越频率

c对应时域

性能指标 ,它们反映了系统动态过程的 。 29.能表达控制系统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表示方法,叫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古典控制理论中系统数学模型有 、 等。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G(s)H(s)

k(1s)s(Ts1)

,k,,T

30.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均大于0 ,试用奈奎斯特

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

31.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求

(1) 当闭环极点为s13j时的K,K1值;

(2) 在上面所确定的K1值下,试绘制K由0→+∞变化的闭环根轨迹图

32.在系统的特征式为A(s)=s6

+2s5

+8s4+12s3+20s2

+16s+16=0,试求系统的特征根。

C(s)

33.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试求系统传递函数Ф(s)=R(s)。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

1.C 2.A 3.C 4.A 5.B 6.B 7.A 8.C K[(T)j(1T)]

G(j)H(j)9.D 10.C 11.A 12.D 13.C 14.A 15.C 22

(1T) 16.C 17.C 18.D 19.C 20.A

开环频率特性极坐标图

二、填空题 0

0A,(0),(0)

起点: ; 9021.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或 频域分析法 等

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 ,A()0,() 终点: ; 2 70

G(S)

1

22.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1,当x(t)sin(2t45

)为系统

的输入时,系统的稳态

输出为 0.5sint(2

23.当扰动信号进入系统破坏系统平衡时,用其动态过程中给定值与测量值之间产生的最大偏差来衡量系统动态过程的准确性 。

24.特征方程为s43s3s2

3s10的系统正实部根的个数为___2___。

25.频率特性包括 幅频特性 、 相频特性。

26. G(s)=1+Ts的相频特性为arctgT。

27.系统校正是指_为了使系统达到我们的要求,给系统加入特定的环节,使系统达到我们的要求。传递函数是指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式变换与系统输入量的拉式变这个过程。

28.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有着对应关系,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幅值穿越频率

c

对应时域

性能指标调整时间t

s ,它们反映了系统动态过程的。

29.能表达控制系统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表示方法,叫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古典控制理论中系统数学模型有 微分方程 、 传递函数等。(或结构图 、信号流图)(任意两个均可) 三、计算题

G(s)H(s)

K(1s)s(Ts1)

,K,,T0

30.解:由题已知: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与实轴的交点:令虚频特性为零,即 1T2

0 实部 G(jx)H(jx

)K

开环极坐标图如图2所示。

由于开环传函无右半平面的极点,则P0 当 K1时,极坐标图不包围 (-1,j0)点,系统稳定。

当 K1时,极坐标图穿过临界点 (-1,j0)点,系统临界稳定。

当 K1时,极坐标图顺时针方向包围 (-1,j0)点一圈。

N2(NN)2(01)2

按奈氏判据,Z=P-N=2 。系统不稳定。

闭环有两个右平面的极点。

31.解:

x

1得

(1) 特征方程为 s2+K1Ks+K=0 当闭环极点为s13j时的系统特征方程 为 (s+1)2+3=0 => s2+2s+4=0 两方程联立

K1K2K10.5



K4K4

K(1

s

2

(2)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0.5K(s2)

s

2

G(s)Hs()

0s.5)

等效根轨迹方程为

K由0→+∞变化时为一般根轨迹

1)开环零点-z1=-2,开环极点-p1,2=0

2)实轴上的根轨迹在区间(,2]。 3)回合点

Q(s)’P(s)-P(s)’Q(s)=0 => s2-(s+2)2s=0 => s2+4s=0 解得s1=0为起点,s2=-4为会合点,K=16 4)负平面上的根轨迹是圆,如下图

1

4

2

2

2

32.解:s+6s+8=(s+4)(s+2)=0; s1,2=±j2,s3,4=±j2 s5,6=-1±j

(G1G3)(1G2H2)

33.解; Ф(s)=

1G1H1G2H2G1G2G2G3G1G2H1H2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期末试卷

《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B)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如图1所示,当r(t)sin2t和n(t)0时,系统稳态输出c()为: ( )。 A.tarctg2) tarctg4) C.2sin(2t90

) D.以上都错

2.同一系统,不同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传递函数的特征方程( ) A.相同 B.不同 C.不存在 D.不定 3.若两个系统的根轨迹相同,则有相同的:( )

A、闭环零点和极点 B、开环零点 C、闭环极点 D、阶跃响应 4.关于系统零极点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闭环极点全部位于S左半平面,则系统一定是稳定的。稳定性与闭环零点位置无关;

B如果闭环系统无零点,且闭环极点均为负实数极点,则时间响应一定是衰减振荡的;

C 超调量仅取决于闭环复数主导极点的衰减率,与其它零极点位置无关; D如果系统有开环极点处于S右半平面,则系统不稳定。

5

5.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s1),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A、s(s1)0 B、 s(s1)50

C、s(s1)10 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G(S)

M(S)

6.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两个“S”多项式之比N(S),则闭环特征方程为( )

A.N(S) = 0 B. N(S)+M(S) = 0

C.1+ N(S) = 0 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G(s)

C(s)

7.如图2所示系统,传递函数

R(s)为( )。

G1G2

G1G2

G1G3

A.1G2G3 B.1G1G3 C.1G2G3 D.以上都错

8.关于系统频域校正,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 一个设计良好的系统,相角裕度应为45度左右;

B 开环频率特性,在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斜率应为20dB/dec; C 低频段,系统的开环增益主要由系统动态性能要求决定;

D 利用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是利用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 9.下列系统中属于不稳定的系统是( )。 A、闭环极点为

s1,21j2

的系统 B、闭环特征方程为s2

2s10的系统

C、阶跃响应为c(t)20(1e0.4t

)

的系统 D、脉冲响应为

h(t)8e

0.4t

的系统

G(s)

10

10.设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s2

s10)(s1)

,则其频率特性奈氏图起点

坐标为( )

A.(-10,j0) B.(-1,j0) C.(1,j0) D.(10,j0)

G(s)H(s)

2

11.系统的开环传函为s2

(2s3)(s2)

,开环增益K和根轨迹增益K

*

的关系为:( ) K

1*

K

*

1K

*

A.

3K

B.

3

K

C.KK*

1 D.

4

K

G(s)

10(2s1)

12.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2

(s2

6s100),当输入信号是

r(t)22tt

2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是( )

A、 0 B、 ∞ C、 10 D、 20 13.过阻尼二阶系统闭环极点为:( )

A.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根 B.两个相等的负实根 C.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 D.一对纯虚根

C(z)

14.线性离散系统如图3所示,则R(z)为:( )

G1(z)G2(z)

G1(z)G2(z)

G1(z)G2(z)

A.

1G1(z)G2H(z)

B.

1G1G2H(z)

C.

1G1(z)G2(z)H(z)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5.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 A. 输入信号 B. 初始条件

C. 系统的结构参数 D. 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

16.对于一、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以上都不是

100

17.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0.1s1)(s5),则该系统的开环增益为 ( )。

A、 100 B、1000 C、20 D、不能确定

G(s)

10(2s1)

18.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2

(s2

6s100),当输入信号是

r(t)22tt

2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是()

A、 0 ; B、 ∞ ; C、 10 ; D、 20 19.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系统的精度没有效果 ( )。

A、增加积分环节 B、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K C、增加微分环节 D、引入扰动补偿

20.系统在r(t)t

2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ess,说明 ( )

A、 型别v2; B、系统不稳定;

C、 输入幅值过大; D、闭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

二、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21.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根轨迹法或 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

G(S)

122.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1

,当x(t)sin(2t45

)

为系统的输入时,系统的稳态

输出为 。 23.当扰动信号进入系统破坏系统平衡时,用其动态过程中给定值与测量值之间产生的最大偏差来衡量系统动态过程的 。

24.特征方程为s4

3s3

s2

3s10的系统正实部根的个数为___ __。 25.频率特性包括 、 。 26. G(s)=1+Ts的相频特性为 。 27.系统校正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有着对应关系,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幅值穿越频率

c对应时域

性能指标 ,它们反映了系统动态过程的 。 29.能表达控制系统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表示方法,叫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古典控制理论中系统数学模型有 、 等。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G(s)H(s)

k(1s)s(Ts1)

,k,,T

30.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均大于0 ,试用奈奎斯特

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

31.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求

(1) 当闭环极点为s13j时的K,K1值;

(2) 在上面所确定的K1值下,试绘制K由0→+∞变化的闭环根轨迹图

32.在系统的特征式为A(s)=s6

+2s5

+8s4+12s3+20s2

+16s+16=0,试求系统的特征根。

C(s)

33.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试求系统传递函数Ф(s)=R(s)。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

1.C 2.A 3.C 4.A 5.B 6.B 7.A 8.C K[(T)j(1T)]

G(j)H(j)9.D 10.C 11.A 12.D 13.C 14.A 15.C 22

(1T) 16.C 17.C 18.D 19.C 20.A

开环频率特性极坐标图

二、填空题 0

0A,(0),(0)

起点: ; 9021.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 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或 频域分析法 等

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 ,A()0,() 终点: ; 2 70

G(S)

1

22.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1,当x(t)sin(2t45

)为系统

的输入时,系统的稳态

输出为 0.5sint(2

23.当扰动信号进入系统破坏系统平衡时,用其动态过程中给定值与测量值之间产生的最大偏差来衡量系统动态过程的准确性 。

24.特征方程为s43s3s2

3s10的系统正实部根的个数为___2___。

25.频率特性包括 幅频特性 、 相频特性。

26. G(s)=1+Ts的相频特性为arctgT。

27.系统校正是指_为了使系统达到我们的要求,给系统加入特定的环节,使系统达到我们的要求。传递函数是指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式变换与系统输入量的拉式变这个过程。

28.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有着对应关系,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幅值穿越频率

c

对应时域

性能指标调整时间t

s ,它们反映了系统动态过程的。

29.能表达控制系统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表示方法,叫系统的数学模型,在古典控制理论中系统数学模型有 微分方程 、 传递函数等。(或结构图 、信号流图)(任意两个均可) 三、计算题

G(s)H(s)

K(1s)s(Ts1)

,K,,T0

30.解:由题已知: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与实轴的交点:令虚频特性为零,即 1T2

0 实部 G(jx)H(jx

)K

开环极坐标图如图2所示。

由于开环传函无右半平面的极点,则P0 当 K1时,极坐标图不包围 (-1,j0)点,系统稳定。

当 K1时,极坐标图穿过临界点 (-1,j0)点,系统临界稳定。

当 K1时,极坐标图顺时针方向包围 (-1,j0)点一圈。

N2(NN)2(01)2

按奈氏判据,Z=P-N=2 。系统不稳定。

闭环有两个右平面的极点。

31.解:

x

1得

(1) 特征方程为 s2+K1Ks+K=0 当闭环极点为s13j时的系统特征方程 为 (s+1)2+3=0 => s2+2s+4=0 两方程联立

K1K2K10.5



K4K4

K(1

s

2

(2)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0.5K(s2)

s

2

G(s)Hs()

0s.5)

等效根轨迹方程为

K由0→+∞变化时为一般根轨迹

1)开环零点-z1=-2,开环极点-p1,2=0

2)实轴上的根轨迹在区间(,2]。 3)回合点

Q(s)’P(s)-P(s)’Q(s)=0 => s2-(s+2)2s=0 => s2+4s=0 解得s1=0为起点,s2=-4为会合点,K=16 4)负平面上的根轨迹是圆,如下图

1

4

2

2

2

32.解:s+6s+8=(s+4)(s+2)=0; s1,2=±j2,s3,4=±j2 s5,6=-1±j

(G1G3)(1G2H2)

33.解; Ф(s)=

1G1H1G2H2G1G2G2G3G1G2H1H2


相关内容

  • 天津大学建筑学各专业考研内容简介
  • 天津大学全国统考硕士入学考试业务课程大纲 适用专业名称: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 课程编号:728 课程名称:建筑理论综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建筑历史>(含中.外建筑史)和<城市规划原理>两个部分.考试出题以主要参考书涉及的内容为主, ...

  • 计算机考研知识点
  •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Ⅰ考查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机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 ...

  • 2013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试复试考生名单
  • 育 明 教 育 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育明教育徐老师赠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一) 211 翻译硕士英语 一.考试目的 <翻译硕士英语>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的外国语考试,其目的 ...

  • 2015年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方向(刘元安)博士研究生考试科目
  • 育 明 教 育 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育明教育徐老师赠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一) 211 翻译硕士英语 一.考试目的 <翻译硕士英语>作为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入学考试的外国语考试,其目的 ...

  •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
  •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 [文章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教育部考试中心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 前 言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教育部考试中心为开展我国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资格认证工作制订的考试标准文件之一.它是机械 ...

  •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2010版)
  •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文章正文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2010版) [文章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本页 关闭 大纲下载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 (试行/2010年版) 前 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2010年版)>(以下简称&l ...

  • 2015暨南大学食品化学考纲703576767
  • 暨大的食品化学这门科目的考试要求基本没什么变动,而且考试内容基本很多是重复出题(听说其他的专业课也是如此),通过历年真题就可得知,食化的重复率极高,基本只要把历年真题全部背完,这门专 业课基本是没问题. 本人是今年参加考试学生,通过复习到最后的考试,上了考场,看到试卷,心里就有底,因为基本都见过,不 ...

  •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考核大纲
  •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考核大纲 一.基础理论部分 (一)考核目标 要求申请高.中.初级作业级别的考生掌握工程爆破理论的基础知识:具备各类爆破工程设计施工和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具体包括: 1.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爆破基础理论指导工程实践: 2.正确理解和贯彻与爆破作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 ...

  • 2016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区域870大纲
  • 013 经济学院 目录 一.初试考试大纲 ................................. 1 869西方经济学 ................................. 1 870专业综合考试 ............................... 3 872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