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读后感

《女王》观后感

2015022025 经济法学院中外合一班赵娣

在电影《女王》当中,导演讲述了戴安娜王妃因车祸死亡后的一周之内,整个英国王室家族成员和首相态度大幅度转变的故事。从学法者角度去考虑的话,电影反映出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在现代民主法律制度的制约下,人民意愿将是决定国家相关政策的主力推手(人民主权原则)。而女王权利的弱化是在基于英国旧有基本国情的前提下经过数百年的资本主义探索后逐步演变而形成的。除此之外,电影之中也不乏许多对话与情景都有着宪法基本原则的影子。

戴安娜死前媒体曝光率很高,以其慈善事业、离婚、绯闻、接受采访等最有效的现代 炒作方式,迎合了当代的人文主义思潮: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从而赢得人民的爱戴。在其死后,英国上下群情悲痛。媒体更是尽其煽情的能事,将矛头指向了与戴安娜对立的王室,而此时只有王室保持沉默。女王的理由很简单:一是保护两个孙子,尽量让他们少受刺激;二是戴安娜已经不是王室的人,王室不宜作出反应。但是,在媒体的煽动下,民众很快就对王室的沉默表示了愤怒,并提出了不理智也不合法的要求:为非王室成员的戴安娜举行王室最高规格的葬礼,白金汉宫降半旗,女王对事件表态,等等,并有失控的趋势(民意出现了取消君主立宪制的倾向)。迫于民意的压力,布莱尔紧张斡旋,最终女王作出重大妥协,接受了人民的所有要求,危机圆满解决。

电影开始没多久的时候,女王就对自己的画师说:“我很羡慕你能去投票,倒不是为了在谁的名字上打钩,那种感觉一定非常微妙”画师回答:“您虽然没有投票的权利,可政府是您的”这些对话直接反映的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政府的本质,即:君主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但其实际上并没有权利去制定国策、管理人民。一切权利皆来自议会(议会主权原则),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有趣的是,接下来女王对管家说:“他还不是首相,只不过是准首相而已,我还没有任免他”这是女王对自己高贵性的自我肯定,但在我看来,实属滑稽。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女王不仅仅是国家的象征而已,她还要承担相应的一些程序性的工作,且无法推辞。

随着剧情的发展,女王最后不得不向公众露面,并且亲自参加戴安娜的葬礼。这一点才是本片最突出的地方。影片里首相曾打了一通电话给女王,女王在厨房里接听了电话,首相说道:有四分之一的人民希望推翻君主立宪制!这深深触动了女王的心,并促使女王折服。这反映的其实是有两点,一点是人民主权原则,另一点是基本人权原则。在如今的西方社会,人民享有绝对的自由,可以随性表达自己的想法且受法律的保护,而政府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所以在绝大多数的人民希望取消君主立宪限制时,女王也必须下台。因此女王态度的转变也是必然。

影片之中有两点宪法的基本原则并没有具体的体现,其一是法治原则,二是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此外英国的宪法基本原则与我国的也不尽相同。在我所查到的资料里,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

议会主权原则法治原则分权原则责任内阁制

而我们并没有责任内阁制与议会主权原则,相似的虽然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两者的权力大小相差悬殊,且职能也有很多不同。区别源自传统的不同以及近代社会变迁道路选择的不同。英国的变迁相对而言上下承接,且有着几百年的历程,而我们变迁史不仅短暂且很突然,至今也不过是六十几年而已。各种机制都相对不成熟,且大众认同度也比较低。 对于女王,我觉得她很可怜,但却很伟大。在片中,她的权力仅限于指挥她养的那几 条狗,她孤独地驾着汽车驶在旷野,她相信人民的智慧和判断但她的人民却背弃了她, 连她的儿子查尔斯王子也出卖她,旷野里的那只孤独而优雅的大麋鹿就是她的化身,

其次,电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君主立宪制及其背后的东西。英国是第一个实行君主立 宪制的国家,女王只是国家和英联邦的象征,并无实权,随着现代思潮的发展,她的位置 越来越尴尬。片中改革派的布莱尔在走马上任时接受女王任命,一切显得那么扭捏和形式 化,现代思想和皇权传统的冲突表露无遗。这时候我们不仅要问:英国人为什么还要设皇 帝?这得从宗教和文化的层次找答案了。西方信仰上帝,皇帝是替上帝管理世间国度的人, 她向上帝汇报工作,她必须是公义的、正直的、圣洁的、智慧的、勇敢的人格榜样,所以 她是人民信仰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可以在人间被感知的上帝的代理人,有些类似主教的 意思。所以,女王不仅仅是国家元首,她更是民族的精神领袖,民族团结的灵魂,大家可 能不知道,连英国的国歌都是《神佑女王》所以说,君主立宪制不仅仅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更是宗教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妥协的结果,而且很显然这种结果对一些国家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政治体制。美国在二战后接管日本时,也是出于对宗教和文化的考虑,才保留日本天皇的,日本民族也才得以留存其灵魂,也才有后来的国力迅速提高。世界上除了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还真不少。这些国家的皇权基本都跟宗教信仰的传统有关。

《女王》观后感

2015022025 经济法学院中外合一班赵娣

在电影《女王》当中,导演讲述了戴安娜王妃因车祸死亡后的一周之内,整个英国王室家族成员和首相态度大幅度转变的故事。从学法者角度去考虑的话,电影反映出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在现代民主法律制度的制约下,人民意愿将是决定国家相关政策的主力推手(人民主权原则)。而女王权利的弱化是在基于英国旧有基本国情的前提下经过数百年的资本主义探索后逐步演变而形成的。除此之外,电影之中也不乏许多对话与情景都有着宪法基本原则的影子。

戴安娜死前媒体曝光率很高,以其慈善事业、离婚、绯闻、接受采访等最有效的现代 炒作方式,迎合了当代的人文主义思潮: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从而赢得人民的爱戴。在其死后,英国上下群情悲痛。媒体更是尽其煽情的能事,将矛头指向了与戴安娜对立的王室,而此时只有王室保持沉默。女王的理由很简单:一是保护两个孙子,尽量让他们少受刺激;二是戴安娜已经不是王室的人,王室不宜作出反应。但是,在媒体的煽动下,民众很快就对王室的沉默表示了愤怒,并提出了不理智也不合法的要求:为非王室成员的戴安娜举行王室最高规格的葬礼,白金汉宫降半旗,女王对事件表态,等等,并有失控的趋势(民意出现了取消君主立宪制的倾向)。迫于民意的压力,布莱尔紧张斡旋,最终女王作出重大妥协,接受了人民的所有要求,危机圆满解决。

电影开始没多久的时候,女王就对自己的画师说:“我很羡慕你能去投票,倒不是为了在谁的名字上打钩,那种感觉一定非常微妙”画师回答:“您虽然没有投票的权利,可政府是您的”这些对话直接反映的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政府的本质,即:君主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但其实际上并没有权利去制定国策、管理人民。一切权利皆来自议会(议会主权原则),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有趣的是,接下来女王对管家说:“他还不是首相,只不过是准首相而已,我还没有任免他”这是女王对自己高贵性的自我肯定,但在我看来,实属滑稽。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女王不仅仅是国家的象征而已,她还要承担相应的一些程序性的工作,且无法推辞。

随着剧情的发展,女王最后不得不向公众露面,并且亲自参加戴安娜的葬礼。这一点才是本片最突出的地方。影片里首相曾打了一通电话给女王,女王在厨房里接听了电话,首相说道:有四分之一的人民希望推翻君主立宪制!这深深触动了女王的心,并促使女王折服。这反映的其实是有两点,一点是人民主权原则,另一点是基本人权原则。在如今的西方社会,人民享有绝对的自由,可以随性表达自己的想法且受法律的保护,而政府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所以在绝大多数的人民希望取消君主立宪限制时,女王也必须下台。因此女王态度的转变也是必然。

影片之中有两点宪法的基本原则并没有具体的体现,其一是法治原则,二是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此外英国的宪法基本原则与我国的也不尽相同。在我所查到的资料里,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

议会主权原则法治原则分权原则责任内阁制

而我们并没有责任内阁制与议会主权原则,相似的虽然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两者的权力大小相差悬殊,且职能也有很多不同。区别源自传统的不同以及近代社会变迁道路选择的不同。英国的变迁相对而言上下承接,且有着几百年的历程,而我们变迁史不仅短暂且很突然,至今也不过是六十几年而已。各种机制都相对不成熟,且大众认同度也比较低。 对于女王,我觉得她很可怜,但却很伟大。在片中,她的权力仅限于指挥她养的那几 条狗,她孤独地驾着汽车驶在旷野,她相信人民的智慧和判断但她的人民却背弃了她, 连她的儿子查尔斯王子也出卖她,旷野里的那只孤独而优雅的大麋鹿就是她的化身,

其次,电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君主立宪制及其背后的东西。英国是第一个实行君主立 宪制的国家,女王只是国家和英联邦的象征,并无实权,随着现代思潮的发展,她的位置 越来越尴尬。片中改革派的布莱尔在走马上任时接受女王任命,一切显得那么扭捏和形式 化,现代思想和皇权传统的冲突表露无遗。这时候我们不仅要问:英国人为什么还要设皇 帝?这得从宗教和文化的层次找答案了。西方信仰上帝,皇帝是替上帝管理世间国度的人, 她向上帝汇报工作,她必须是公义的、正直的、圣洁的、智慧的、勇敢的人格榜样,所以 她是人民信仰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可以在人间被感知的上帝的代理人,有些类似主教的 意思。所以,女王不仅仅是国家元首,她更是民族的精神领袖,民族团结的灵魂,大家可 能不知道,连英国的国歌都是《神佑女王》所以说,君主立宪制不仅仅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更是宗教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妥协的结果,而且很显然这种结果对一些国家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政治体制。美国在二战后接管日本时,也是出于对宗教和文化的考虑,才保留日本天皇的,日本民族也才得以留存其灵魂,也才有后来的国力迅速提高。世界上除了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还真不少。这些国家的皇权基本都跟宗教信仰的传统有关。


相关内容

  • [狼国女王]读后感
  • 读<狼国女王>有感 在这个暑期里,我读了<狼国女王>这本书,读完之后,我的感悟颇深. 看到书名之后,我不禁疑惑:在自然界的一个动物群落里,王者往往都是雄性,当然也有雌性为王的,但主要集中在昆虫世界里,如蚁王或蜂王. 雌性为王,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次虎口夺 ...

  • 穿普拉达的女王读后感
  • <穿普拉达的女王>读后感 姓名:周晓龙 班级:政管院行政管理专业2班 学号:[1**********] 松下幸之助说:"命运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东西.虽人各有志,往往在实现理想时会遭遇到许多困难,反而会使自己走向与志趣相反的路,而一举成功.我想我就是这样."我们这部剧中 ...

  • 海的女儿续写(1000字)作文
  • 精选作文:海的女儿续写(1000字)作文 自从小公主变成了泡沫,人鱼国国王和王后就天天以泪洗面,大公主虽然长得很漂亮,但很好强.每天在海洋里游走,都能听见旁边的人鱼对她们指手画脚,大公主生气极了,决定上海报复一下那个王子和那位冒牌救命恩人. 大公主先找到巫婆,用士兵逼供她说出了当年小公主变出腿的秘方 ...

  • 穿着普拉达的女王观后感
  • <穿着普拉达的女王>观后感近日看了一部片子<穿着普拉达的女王>,感觉这部影片真的很不错,值得细细回味,尤其里面的女主人公令我印象深刻.这部影片讲的主要内容是:AndySachs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一心想成为记者,未果.在找工作中进了一家顶级时装杂志Runway给他们的总编 ...

  • [狼国女王]读后有感
  • 读<狼国女王>有感 我在六年级时学过一篇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作家沈石溪写的一本中篇小说,此外他还写过一本书叫<狼王梦>,<狼国女王>就是<狼王梦>的姊妹篇.这两本书都是作者沈石溪呕心沥血的名作:都是描写一只母狼和整个狼群的关联:都 ...

  • 读好心眼的巨人有感
  • 读好心眼的巨人有感(一) 今天,我读了好心眼巨人这本书,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故事讲的是:一个好巨人和一个小姑娘还有九个坏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要从头开始:从前有一个小姑娘,叫索菲.她睡不着,所以被好心眼巨人带走.好心眼巨人每天捉梦,有女孩的,有男孩的,他把那些梦用小号吹到孩子们的卧室.另外九个坏巨人, ...

  • 好心眼巨人读后感300字
  • 好心眼巨人读后感300字(一) 在英国首都伦敦的大街上,一个名叫"索菲"的女孩偶然看见了一个又黑又瘦又高的巨人--故事的主人翁"好心眼儿巨人".他绑架了索菲,并将带她回巨人国. 故事发生在一个月光笼罩的夜晚,这是一个多么宁静而又安详的夜晚呀,突然一个黑影划破了 ...

  • 名著绿野仙踪读后感
  • 一场龙卷风把小姑娘多罗茜和小木屋吹到了芒奇金国,木屋下落时压死了东方恶女巫,她得到了银鞋,她想回家,善良的北方女巫告诉罗茜求到翡翠城找回家的办法. 在去翡翠城的路上,她搭救了缺乏脑子的稻草人,救助了无心的铁皮人,收留了胆小的狮子,铁皮人杀了野猫救了田鼠女王. 他们一起在温基国遇险,多罗茜一盆水溶化了 ...

  • 小学六年级奥运作文:2012伦敦奥运开幕式观后感
  • 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四点,伦敦奥运开幕!狂欢的时刻总是短暂的,那些熟悉的面容,那些百转千回的歌声,那些欢笑,那些热泪,寄托着我们的激情与梦想! 凌晨4点上演,值得期待:1.莎士比亚成主题:2.伦敦大钟倒计时:3.乡村自然风:4.007空降伦敦碗:5."披头士"乐队压轴:6.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