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谢安的一个搞笑借口,东晋权臣桓温等禅位诏书等到老死

桓温是东晋重臣,又是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婿,他有勇有谋,因消灭成汉政权而名声大震,又三次出兵北伐,战功赫赫,而后把持朝政,权倾天下,慨然有取东晋而代之的想法,但最终由于王谢势力的阻挠未能如愿而死。

1,早年事迹

据记载桓温未满周岁时就得到了名士温峤“此儿有奇骨”的赞誉,因而给他取名叫“温”,少年时代,他的父亲被杀,他枕戈泣血,发誓要为父报仇。三年后,他终于找到机会,在仇人的丧期杀了仇人一家,因此一度被时人称许(可以理解吧)。成年以后的他容貌伟岸,气宇轩昂,娶南康长公主为妻,加拜驸马都尉,后出任琅琊内史,类似于太守(他在这里种了许多柳树,慢慢看,第3小节会提到),再加辅国将军。

“枕戈待旦”说的是刘琨,这里借用一下图片

2,初出茅庐

建元元年(343年)七月,桓温协助荆州刺史庾翼北伐,积累了不少作战经验。永和元年(345年),庾翼去世后,朝廷任命他为荆州刺史,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牢牢掌控了长江上游一带的军政大权。桓温在荆州站住脚之后,打算出师西伐盘踞在巴蜀地区的成汉政权,以建立功勋。而反观当时的成汉,皇帝荒淫无道,朝政不稳,整个成汉政权确实在摇摇欲坠,这样做到了知彼知己。永和二年(346年)十一月,桓温于是上书朝廷请求伐蜀。但是未及朝廷答复,他就带兵出征了(注意这个细节),朝廷得知后忧心忡忡,认为他兵力不足,又深入偏远险要的蜀地,实难取胜。次年初,桓温到达四川,这时成汉也开始设伏布防。结果,桓温亲自带领着晋军并没有走进敌方的圈套,而是择路而行,轻兵急进。很快就到达成汉政权的腹地,三战三捷,顺势进逼成都城下。当时战况惨烈,晋军前锋将军战死,汉军的箭簇甚至射到了桓温的马前,一时间兵将皆惧,意欲退兵。但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惊慌失措的鼓吏误击进军鼓,副将等人趁势号令全军出击,竟然化险为夷,并大败汉军。而后桓温领兵攻入成都城内,成汉皇帝李势投降,桓温把他送往建康,成汉政权至此灭亡。桓温平定蜀地后,在当地任贤用能,发展生产,很快安抚蜀地。之后班师,朝廷封他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自此声名大震,威震朝野。当初桓温率军征蜀,进入三峡时,看到陡峭的山壁好像悬挂在天上,翻腾的波涛迅猛飞奔,不禁叹息道:“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他的意思是做忠臣就不能贪生怕死。

3,桓温三次北伐

有了伐蜀之功,桓温得以加官进爵,他又排除异己,大权独揽。永和十年(354年)二月,一伐前秦时,所过郡县纷纷来降。桓温安抚百姓,使之安居乐业,不少关中百姓箪食壶浆去迎接桓温大军,更有老人喜极而泣说:“不图今日复见官军!”但是后来由于作战时长,军粮不足,桓温带着关中三千多户百姓一同迁回(这个细节也很重要)。秦军趁势追击,晋军大败伤亡无算。永和十二年(356年)八月,二伐羌族首领姚襄,势如破竹,不日拿下。在此期间,桓温路过金城,看到自己曾任琅琊内史时种下的柳树已经有十围那么粗壮了,他不禁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他攀着树枝,抓着柳条,泫然泪下。太和四年(369年)四月,三伐前燕时,大败而回,死伤三万人。

4,晚年专权

桓温自负才智过人,早就滋生了不臣之心,他曾坐在床上对亲信们说:“大丈夫纵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当时没人敢回应。他则希望通过三次北伐让自己先建立功勋,而后让朝廷加殊礼,进而夺取东晋政权。由于累累功勋,晚年的桓温大权独揽,朝野忌惮,甚至第三次北伐失败时,朝廷非但不敢追究其责任,还派使者过去劳军。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他带兵入朝,诬陷皇帝司马奕因阳痿不能生育,且其子是后妃与宠臣私通所生,然后威逼太后废了当朝皇帝司马奕,改立简文帝。后来简文帝病逝,群臣因惧怕桓温,甚至都不敢直接拥立太子继位,最后在尚书仆射王彪之的极力鼓动下,太子司马曜方才得以继位,是为晋孝武帝。

5,篡位未遂而终

早在简文帝病重时,桓温就示意简文帝禅位于他或者让他摄政,但结果并没有这样的诏命,桓温因此愤恨不已。然初继位的晋孝武帝毕竟年幼,太后还是提议由桓温入朝辅政(辅政不同于摄政),桓温却推让,既不接受任命,也不入朝辅政。宁康元年(公元373年)二月桓温病重,但仍然逼迫朝廷给他加九锡之礼,并多次派人催促。眼见桓温病重,来日无多,谢安便以袁宏所撰诏书不合适为由命其反复修改,借此拖延。一直拖到七月份桓温病死,朝廷的诏书还没“修改好”。

他死后,朝廷追赠桓温为丞相,谥号宣武,丧礼依照安平献王司马孚、霍光旧例,他的爵位则由小儿子桓玄继承,元兴二年(403年)十一月,桓玄代晋称帝,建立桓楚,追尊桓温为宣武皇帝,庙号太祖。

桓温是东晋重臣,又是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婿,他有勇有谋,因消灭成汉政权而名声大震,又三次出兵北伐,战功赫赫,而后把持朝政,权倾天下,慨然有取东晋而代之的想法,但最终由于王谢势力的阻挠未能如愿而死。

1,早年事迹

据记载桓温未满周岁时就得到了名士温峤“此儿有奇骨”的赞誉,因而给他取名叫“温”,少年时代,他的父亲被杀,他枕戈泣血,发誓要为父报仇。三年后,他终于找到机会,在仇人的丧期杀了仇人一家,因此一度被时人称许(可以理解吧)。成年以后的他容貌伟岸,气宇轩昂,娶南康长公主为妻,加拜驸马都尉,后出任琅琊内史,类似于太守(他在这里种了许多柳树,慢慢看,第3小节会提到),再加辅国将军。

“枕戈待旦”说的是刘琨,这里借用一下图片

2,初出茅庐

建元元年(343年)七月,桓温协助荆州刺史庾翼北伐,积累了不少作战经验。永和元年(345年),庾翼去世后,朝廷任命他为荆州刺史,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牢牢掌控了长江上游一带的军政大权。桓温在荆州站住脚之后,打算出师西伐盘踞在巴蜀地区的成汉政权,以建立功勋。而反观当时的成汉,皇帝荒淫无道,朝政不稳,整个成汉政权确实在摇摇欲坠,这样做到了知彼知己。永和二年(346年)十一月,桓温于是上书朝廷请求伐蜀。但是未及朝廷答复,他就带兵出征了(注意这个细节),朝廷得知后忧心忡忡,认为他兵力不足,又深入偏远险要的蜀地,实难取胜。次年初,桓温到达四川,这时成汉也开始设伏布防。结果,桓温亲自带领着晋军并没有走进敌方的圈套,而是择路而行,轻兵急进。很快就到达成汉政权的腹地,三战三捷,顺势进逼成都城下。当时战况惨烈,晋军前锋将军战死,汉军的箭簇甚至射到了桓温的马前,一时间兵将皆惧,意欲退兵。但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惊慌失措的鼓吏误击进军鼓,副将等人趁势号令全军出击,竟然化险为夷,并大败汉军。而后桓温领兵攻入成都城内,成汉皇帝李势投降,桓温把他送往建康,成汉政权至此灭亡。桓温平定蜀地后,在当地任贤用能,发展生产,很快安抚蜀地。之后班师,朝廷封他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自此声名大震,威震朝野。当初桓温率军征蜀,进入三峡时,看到陡峭的山壁好像悬挂在天上,翻腾的波涛迅猛飞奔,不禁叹息道:“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他的意思是做忠臣就不能贪生怕死。

3,桓温三次北伐

有了伐蜀之功,桓温得以加官进爵,他又排除异己,大权独揽。永和十年(354年)二月,一伐前秦时,所过郡县纷纷来降。桓温安抚百姓,使之安居乐业,不少关中百姓箪食壶浆去迎接桓温大军,更有老人喜极而泣说:“不图今日复见官军!”但是后来由于作战时长,军粮不足,桓温带着关中三千多户百姓一同迁回(这个细节也很重要)。秦军趁势追击,晋军大败伤亡无算。永和十二年(356年)八月,二伐羌族首领姚襄,势如破竹,不日拿下。在此期间,桓温路过金城,看到自己曾任琅琊内史时种下的柳树已经有十围那么粗壮了,他不禁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他攀着树枝,抓着柳条,泫然泪下。太和四年(369年)四月,三伐前燕时,大败而回,死伤三万人。

4,晚年专权

桓温自负才智过人,早就滋生了不臣之心,他曾坐在床上对亲信们说:“大丈夫纵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当时没人敢回应。他则希望通过三次北伐让自己先建立功勋,而后让朝廷加殊礼,进而夺取东晋政权。由于累累功勋,晚年的桓温大权独揽,朝野忌惮,甚至第三次北伐失败时,朝廷非但不敢追究其责任,还派使者过去劳军。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他带兵入朝,诬陷皇帝司马奕因阳痿不能生育,且其子是后妃与宠臣私通所生,然后威逼太后废了当朝皇帝司马奕,改立简文帝。后来简文帝病逝,群臣因惧怕桓温,甚至都不敢直接拥立太子继位,最后在尚书仆射王彪之的极力鼓动下,太子司马曜方才得以继位,是为晋孝武帝。

5,篡位未遂而终

早在简文帝病重时,桓温就示意简文帝禅位于他或者让他摄政,但结果并没有这样的诏命,桓温因此愤恨不已。然初继位的晋孝武帝毕竟年幼,太后还是提议由桓温入朝辅政(辅政不同于摄政),桓温却推让,既不接受任命,也不入朝辅政。宁康元年(公元373年)二月桓温病重,但仍然逼迫朝廷给他加九锡之礼,并多次派人催促。眼见桓温病重,来日无多,谢安便以袁宏所撰诏书不合适为由命其反复修改,借此拖延。一直拖到七月份桓温病死,朝廷的诏书还没“修改好”。

他死后,朝廷追赠桓温为丞相,谥号宣武,丧礼依照安平献王司马孚、霍光旧例,他的爵位则由小儿子桓玄继承,元兴二年(403年)十一月,桓玄代晋称帝,建立桓楚,追尊桓温为宣武皇帝,庙号太祖。


相关内容

  • 东晋谢氏家族
  • 谢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陈郡谢氏家族是永嘉之乱中随元帝东迁渡江的著名世家大族.谢安的伯父谢鲲在西晋末年曾是东海王司马越的相府参军,过江后死在豫章太守任上,他也是"江左八达"之一.东晋初,谢安的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谢氏的地位因鲲.裒兄弟的业 ...

  • 中国古代才女
  • 中国古代才女 1.庄姜: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相传<诗经>里<燕燕>为其所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后代诗评家推为"万古离别之祖".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认为庄姜则是中国历 ...

  • 历史上的才女2009
  • 历史上的才女2009-11-01 19:16 1.庄姜: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相传<诗经>里<燕燕>为其所作:"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后代诗评家推为"万古离别之祖".宋人朱熹在<监本 ...

  • 中国古代-晋朝历史事件( 公元265~420年)
  • 晋朝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此后是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 ...

  • 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皇帝竟然是他 惊呆了!
  • 中国历史大概有300多个皇帝,其中死于非命的不在少数,诸如明崇祯帝自缢身亡,以身殉国,赢得后世的赞誉.但若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非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莫属,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做了什么事被世人当成最窝囊的皇帝呢?今天小编就带你来看看. 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第九位皇帝,是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372 ...

  • 中国历史文选翻译
  •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译文 宋仁宗嘉祐五年五月二十一日,宣召王安石担任三司度支判官.王安石是临川人,酷好读书,会写文章.曾巩曾经拿王安石撰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替他扩大声誉.庆历二年应试,选拔为进士第四名,授职淮南判官.原有制度规定:任期已满,可以进献文章请求就试馆职.王安石偏偏不请求 ...

  • 评东晋的风流宰相--谢安
  • 第17卷第1期 2004年2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Ⅵ17No1ofNenji"gUniversityofScienceendTechnologyFeb2004 评东晋的风流宰相--谢安 高华平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武汉430079) 摘要:对于东晋的一代名相- ...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5.22[五柳先生传].doc
  • <五柳先生传>检测 基础知识夯实 知识梳理·温故知新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造饮辄尽( ) 箪瓢屡空 ( ) 短褐穿结( ) 衔觞赋诗 (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每有会意: (2)造饮辄尽: (3)环堵萧然: (4)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 (6)不汲汲于富贵 ...

  • 盘点历史上名字取得好的二十人
  • 盘点历史上名字取得好的二十人 2013-03-22 16:04:28 来源: [大 中 小] [第二十名] --谢公东山三十春, 傲然携妓出风尘 谢安(320-385),字安石. 东晋宰相,汉族.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说自己十分有幸,因与谢安的字相重."谢"是"旧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