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

朱耀洪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18日   07 版)

天人关系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研究和处理天人关系的过程中,我国古人提出了内涵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伦理观,为我们今天进行生态伦理研究、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类永续发展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源。

我国传统生态伦理观的核心内容

以“参赞化育”为主旨的儒家生态伦理观。“参赞”,是指人对天地宇宙运行的参与、调节;“化育”,是指宇宙万物的演化与发育。儒家认为,世间万物皆自然所生,人作为自然所生之物应从属于自然、参与自然的演化与发育。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既然世间万物皆天所生,在地位上就应彼此平等。作为万物的一员,人并没有什么特殊,不能高居于万物之上,主宰万物。人有人之性,物有物之性。人尽人之性,物尽物之性,则人与物“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中庸》)。也就是说,人只有“参赞化育”,才能促进人与物、物与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以“道法自然”为内核的道家生态伦理观。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与规律,先于天地而存在,由道而生万物。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既然万物为道所生,那么,“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庄子》),宇宙万物都有独立而不可代替的价值。作为万物的一员,人与天地万物是共生共存、合而为一的关系,即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人类的活动应该遵循和效法天地、自然的运行之道,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以“众生平等”为要义的佛家生态伦理观。佛家认为“一切众生,贵贱不足”(《摩登女经》),强调世界上万物和人均为平等关系。坚持“众生平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谐稳定运行的前提与保障,即所谓“天平等故常覆,地平等故常载,日月平等故四时常明,涅槃平等故圣凡不二,人心平等故高低无争”。(《五灯会元》)从“众生平等”的基本立场出发,佛家劝导人们爱物厚生、慈悲为怀,提倡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提倡天人和谐、人际和谐,等等。

我国传统生态伦理观的当代价值

我国传统生态伦理观的当代价值,表现在它既能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提供精神养分,也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

作为一门学科的生态伦理学虽然问世于西方,但已成为当今各国学界共同关注的“显学”。我国生态伦理学的建构和发展,既要吸收借鉴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有益成果,又要吸收借鉴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精髓与要义。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中心论与自然中心论之争成为贯穿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一条主线。人类中心论者认为,人类是世界的中心,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存发展应服从服务于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然中心论者则认为,人类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其他物种与人享有平等的生存发展权,人类的生存发展应服从服务于自然界和生态环境的存在和发展。这两种生态伦理观都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片面性。狭隘的人类中心论势必造成人类的唯我独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无力;极端的自然中心论则意味着放弃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最终会导致人类发展的停滞。超越人类中心论与自然中心论之争,恰恰可以从我国传统生态伦理观中找到灵感、获得支撑。无论儒家的“参赞化育”、道家的“道法自然”,还是佛家的“众生平等”,都既强调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与其他物种之间处于彼此平等、共存共生的关系;又突出人类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人类在发现和遵循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思想观点中的合理成分,是我们今天建构中国特色生态伦理学的有益资源。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研究中心)

朱耀洪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18日   07 版)

天人关系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研究和处理天人关系的过程中,我国古人提出了内涵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伦理观,为我们今天进行生态伦理研究、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类永续发展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源。

我国传统生态伦理观的核心内容

以“参赞化育”为主旨的儒家生态伦理观。“参赞”,是指人对天地宇宙运行的参与、调节;“化育”,是指宇宙万物的演化与发育。儒家认为,世间万物皆自然所生,人作为自然所生之物应从属于自然、参与自然的演化与发育。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既然世间万物皆天所生,在地位上就应彼此平等。作为万物的一员,人并没有什么特殊,不能高居于万物之上,主宰万物。人有人之性,物有物之性。人尽人之性,物尽物之性,则人与物“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中庸》)。也就是说,人只有“参赞化育”,才能促进人与物、物与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以“道法自然”为内核的道家生态伦理观。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与规律,先于天地而存在,由道而生万物。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既然万物为道所生,那么,“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庄子》),宇宙万物都有独立而不可代替的价值。作为万物的一员,人与天地万物是共生共存、合而为一的关系,即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人类的活动应该遵循和效法天地、自然的运行之道,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以“众生平等”为要义的佛家生态伦理观。佛家认为“一切众生,贵贱不足”(《摩登女经》),强调世界上万物和人均为平等关系。坚持“众生平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谐稳定运行的前提与保障,即所谓“天平等故常覆,地平等故常载,日月平等故四时常明,涅槃平等故圣凡不二,人心平等故高低无争”。(《五灯会元》)从“众生平等”的基本立场出发,佛家劝导人们爱物厚生、慈悲为怀,提倡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提倡天人和谐、人际和谐,等等。

我国传统生态伦理观的当代价值

我国传统生态伦理观的当代价值,表现在它既能为现代生态伦理学提供精神养分,也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

作为一门学科的生态伦理学虽然问世于西方,但已成为当今各国学界共同关注的“显学”。我国生态伦理学的建构和发展,既要吸收借鉴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有益成果,又要吸收借鉴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精髓与要义。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中心论与自然中心论之争成为贯穿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一条主线。人类中心论者认为,人类是世界的中心,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存发展应服从服务于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然中心论者则认为,人类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其他物种与人享有平等的生存发展权,人类的生存发展应服从服务于自然界和生态环境的存在和发展。这两种生态伦理观都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片面性。狭隘的人类中心论势必造成人类的唯我独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无力;极端的自然中心论则意味着放弃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最终会导致人类发展的停滞。超越人类中心论与自然中心论之争,恰恰可以从我国传统生态伦理观中找到灵感、获得支撑。无论儒家的“参赞化育”、道家的“道法自然”,还是佛家的“众生平等”,都既强调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与其他物种之间处于彼此平等、共存共生的关系;又突出人类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人类在发现和遵循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思想观点中的合理成分,是我们今天建构中国特色生态伦理学的有益资源。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研究中心)


相关内容

  • 简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与意义_聂文军
  • 伦理学研究STUDIEINETHICS DOI:10.15995/j.cnki.llxyj.2016.01.011 2016年第1期(总第81期) 简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与意义 聂文军 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呈现出一个十分[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明显 ...

  • 道德生活中的传统话语
  • 道德生活中的传统话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陈泽环 2013-3-18 15:52:06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南京)2012年5期 [英文标题]Traditional Discourse in Moral Life: Considerations upon Carryi ...

  • 大学毕业论文选题
  • 思想政治教育类 1. 青年学生人生观的可行问题研究 2. 青年学生人生观的认知形式研究 3. 青年学生人生观的实践形态研究 4.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方法论研究 5.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法论研究 6.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7. 发挥课堂教学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的研究 8 ...

  • 生态伦理学(课堂讨论)
  • 生态伦理学(基本概念) 生态伦理学简介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以"生态伦理"或"生态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它是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伦理"不仅要求人类将其道德关怀从社会延伸到非人的自然存在物或自然环境,而且呼吁人类 ...

  • 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陶良虎 来源:<管理观察>2013年第36期 解决环境问题不仅需要靠技术手段,还要靠生态意识和环境伦理思想,而这些思想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源头汲取营养.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博大精深,不 ...

  • 浅析应对我国人口生产伦理问题的对策
  • 管理学家2014.3 浅析应对我国人口生产伦理问题的对策 李丽君/菏泽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 菏泽 274010 [摘要]本文以人口生产伦理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观念:强化生产主体的生态伦理意识.树立正确的生育道德观.构建代际和谐的家庭伦理.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 ...

  • 论我国环境法治中的环境正义
  • 论我国环境法治中的环境正义 摘要:环境正义是较新型的环境价值观,由于经济.社会.历史等原因,我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正义理念缺失,导致环境权益和责任分配不公,最终降低了法律的效率.事实上,环境问题不只是人与自然的失调,更是人与人关系失调的结果,因而要在我国环境立法中确立环境正义理念,明确环境正义原则,并在 ...

  •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论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价值观
  •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 ...

  • 科研立项选题参考
  • 文学院学生科研立项参考选题 现当代文学方向 1.校园文学社团现状 2.校园诗歌现状 3.当前大学生影视观赏趣味 4.经典作品改编成影视对大学生接受原著的影响 5.网络文学研究 6.大学生对当前文学类课程学习现状调查 7.当前大学生小说阅读取向 8.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9.张爱玲与电影文化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