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考纲要求

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1、英国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第一国际

3、巴黎公社

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俄国的1861年改革

2、德意志统一

3、意大利统一

4、美国内战

四、日本明治维新

五、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

六、亚洲革命风暴

重点

1、英国工业革命的的前提、条件

2、工业革命的扩展

3、工业革命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6、美国内战、德意志、明治维新

7、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的影响

8、印度民族大起义性质和作用

难点

1、对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的理解

2、美国内战前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3、明治维新社会背景和成功的原因

4、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5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热点

1、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2、俄、美、德、日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及其原因

3、列强侵略亚洲的方式及影响

4、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与印度民族在起义的联系与比较

阶段特点

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的巩固与发展

巩固的表现:英、法、美的资本主义因工业革命的重大进展,工业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资本主义经济也发生质的飞跃;维也纳体系的瓦解,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资本主义得到巩固,不可逆转。

发展表现:资本主义国家数量增多,分布更广,英、法、美的政治改革或革命。欧洲封建统治 迅束走向衰亡,亚洲也出现资本主义国家,许多地区,国家也被装入资本主义世界。成为其政治、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主要线索: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扩张→为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专有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加剧了同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导致亚洲革命风暴

第一节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考纲: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一、英国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① 工业革命的概念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

②工业的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③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资本条件: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隶贸易等方式,英国资产阶级实现了

资本原始积累。

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

市场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 技术条件: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

④ 工业革命的过程

工业部门: 棉纺织业——采煤、冶金业——动力机器——机器制造业 交通运输: 火车和汽船

第一,棉纺织机的发明。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还出现骡机、水力纺织机。(投影出几种机器的图片)

第二,动力机器的革新: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使机械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三,工厂的出现

第四,交通运输业的革新: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1807年富尔顿

发明了汽船。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1、法国工业革命

前提条件:工场手工业比较发达;法国大革命为法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扫清

了道路;与英国近邻,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大。

概况: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至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

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由学生组织归纳要点

2、美国工业革命

条件:第一, 国内资源丰富,市场辽阔。

第二,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

第三,大量移民,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成果:19世纪以后出现了许多新发明,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法,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

3、德意志工业革命。参照上面的要求(投影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纺织厂的图片)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极大有提高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近代城市兴起;工业布局的变化:工业布局由分散走向集中;煤铁复合型工业布局出现。

3、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资产阶级最终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资本主义对外侵略,奴役了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时它们也在客观上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地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

对中国的影响:

列强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建社会;中国自

然经济开始瓦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欣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学生讨论:比较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为什么出现在资本主义不同的发展时期。(从工场手工业和工业革命后两个时期分析即可)

课堂小结:由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资本、劳动力、技术积累充足和广大海外市场的需求,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使英国成为世界 第一次工业国家,继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法、俄、美等国也陆进行工业革命,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产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壮大了世界资本主义力量,成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根本动力。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考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教师分析)

第一,经济条件: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各种社会弊端

也日益暴露。(投影出19世纪英国工人住宅区)

第二,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年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意志的西里西亚纺织工

人起义。

第三,理论条件: 三大思想成果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

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四,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活动(投影马、恩的图片)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内容:第一,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

第二,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第三,提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历史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第一国际

成立条件: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和马、恩的个人努力

成立: 1864年9月伦敦

特点: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影响: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无产阶级加强国际合作)

2、巴黎公社

① 背景

国际背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国际;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惨败。 国内背景: 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卖国,便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 ② 经过:1871年3 月18日,巴黎公社宣布成立。

③ 措施:

政权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代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立法机构等

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社职员的薪金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年薪6000法郎等。 ④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

客观原因:普法联合,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于上升阶段,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⑤ 历史意义

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学生归纳:本节教材中讲到的“七个第一”

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一、俄国1861年的改革

1、改革的背景:(投影出俄国的农奴)

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农奴制危机的本质的体现。 ②由于农奴制的落后导致俄国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影响了俄国的对外扩张。

③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的激化,农民有反抗斗争风起云涌,农奴制面临着来临严重的危机。

2、内容: 农民得到“自由“和“份地"

3、评价:(由学生回答)

第一,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二,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三。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讨论:俄国1861年改革和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异同点。

二、美国内战

1、背景

①美国领土的扩张概况及影响

范围:从大西洋沿岸扩大到太平洋沿岸。投影出地图进行讲解

西进运动是美国领土的扩张,把西部变成经济区的过程,是印第安人的人口剧减,非印安人增加的过程。总之它改变了美国的政治地理、经济地理、人口地理,

是美国资本主义向西进军,带来了西部和美国的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②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③废奴运动的高涨。以《汤姆斯叔叔的小屋》为例讲解

2、导火线: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3、内战的经过

1861年,南部诸洲成立南部联盟,挑起内战。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

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

1865年,南方投降,内战结束。林肯被刺杀。

4、内战的影响

性质: 美国内战是继独立战争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美国历史上第

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 它是维护了国家统一,消除了奴隶制,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局限性:内战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岐视,尽管黑人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美国公民,

但政治上、经济上仍受白人的岐视和压迫。

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比较

相同点:这是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都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前提;面临要扫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这一主要任务;人民群众都积极参加革命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革命后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都存在着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歧视政策。

不同点:独立战争的斗争对象是英国殖民统治者要完成国家独立、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任务;内战时面对的是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另一种经济形式-奴隶制度,要完成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资产阶级政权和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的任务。

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异同

相同点:

工业革命扩展的结果;使广大黑人或农奴得到人身自由;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解决自由劳动力问题,因而有利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俄国保留了封建残余,美国存在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不同点:

主要是解放黑人农奴方式不同:俄国是自上而下用和平方式“解放”农奴的;美国是通过长达数年的南北战争逐步废除黑人奴隶制。

三、德意志的统一

1、统一的条件

必要条件:①国家的分裂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国家分裂影响国家的商业竞争。

③资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的要求。

可能条件:①工业革命推动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统一的根本动力。

②普鲁土经济军军事力量强大,统一的决心坚强。

③俾斯麦“铁血政策”推行及相关经济、军事改革和外交手段的利用。

2、统一方式:王朝战争

3、统一过程:

1864年,普奥对丹麦战争,取得丹麦控制部分下的部分地区。

1866年,普奥战争,将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联盟,1867年成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0年,普法战争,南方诸邦并入北德意志同盟。

4、统一的完成: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4、统一的影响:

结束了分裂,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四、意大利统一

1、统一的条件

必要条件:19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意大利分裂局面严重阻碍

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可能条件:

(1)、撒丁王国是当时意大利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是意大利力量最强、最

发达的国家。

(2)、撒丁王国政治开明,是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中心。

(3)、资产阶级民主派以加里波第为首发动的旨在以自上而下完成统一的多次武

装起义连连受挫。

(4)、加富尔的富国强兵政策,使撒丁王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强。

2、统一过程

第一阶段: 1859年,撒丁王国与法国联合对奥地利作战。最终意大利北部基本统一。

第二阶段: 南部两西西里王国发生人民起义,加里波第率领1200名志愿军南下,占领两西西里王国的首都那不勒斯,不久将政权交给撒丁王国,实现了南部的统一。1861年,意大利王国南部的统一,1861年,成立了意大利王国,撒丁王国国王成为了意大利的国王。

第三阶段: 1866年、1870年,意大利王国利用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分别把奥地利和法国势力赶出意大利,最终完成统一。

3、统一的影响

统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保留了封建残余。

学生讨论:德意志与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相同点:①背景,都是政治分裂状态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有中心人物、中肯力量实现统一。②从过程看不出,是由主要邦国,采取战争和外交结合的手段通过自上而下完成统一。③从影响看,结束了政治分裂,有利资本主义发展等。 不同点:①过程不同:王朝战争;较多依靠外力,人民群众发挥很大作用。②意大利的统一的背景有外族压迫的问题。③

学生讨论:简要分析法国介入德意统一的原因和结局。指出其对19世纪下半期三国关系的影响。

原因:法国不愿其身旁出现一个强大的德国,且要保持在意大利的势力;要维持

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结局和影响:略

五、日本明治维新

1、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①内因:

旧制度闭关锁国,封建落后。新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三种人:新兴的地主和高利贷者有钱无权,中下武士有权无钱,农民生活日益贫困。阶级矛盾尖锐。

②外因;1853年,美国叩开日本大门。

2、武装倒幕

①领导者:中下级武士;支持者:人民和大名

②根据地:长洲等西南强藩。

3、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经济上: 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进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

文化上: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4、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的实力较强;改革措施行之有效;国际环境相对宽松。

5、明治维新的意义

意义: 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推行军国主义。加紧侵略扩张。

学生分析:明治维新不彻底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如何认识19世纪末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可分为二大类:

第一: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和统一。

第二:进一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的革命。

第五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考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1、扩张的条件:

① 必要性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新兴的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这是资本主义列强进行全球性侵略扩张的根本原因也是其扩张侵略的必然性所在。

② 可能性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它们所掌握的廉价商品和火枪轮船,为它们征服世界提供了条件。

2、扩张的目的: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3、扩张的方式:廉价的商品和刀枪火炮(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相结合)

4、扩张的情况:

5、扩张的结果: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6、扩张的影响:

① 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② 造成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在被侵略地区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方式和思想观念,不同程度地冲击了这些地区相对落后的社会制度。

③总之,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应用: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原因和两条途经。

资本主义扩张对全球的认识

总的来说,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即是先进与落后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也是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较量。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资本主义列强的全球的扩张,不论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或文化上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掠夺,就其性质而是侵略的,是非正义的。第二,在客观上促进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世界历史上发展进程的作用。第三,资本主义列强把广大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是为了把这些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落后面貌。因此作为被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的民族,如果不奋起抗争,如果不在抗争中吸取先进文明的物质精神成果,从而不断提高抗争的水平,也是不使自身得到真正的发展的。

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条件

(1)工业革命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征服世界的能力,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

(2)先进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使长途运输更加方便

(3)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过程

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过程中,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影响:

(1)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2)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加

丰富的原料,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同时也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考纲:亚洲革命风暴

一、亚洲革命风暴的原因:

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在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使这些地区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2、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二、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性质: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三、亚洲革命的表现:

爪哇人民反荷兰殖民者起义(1825---1830年)

阿富汗人民的反英起义(1838年开始)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原因:伊朗一方面受到俄国的不断蚕食,又受到英国的侵略;

本国统治者横征暴敛

经过:1848年起义,打击封建武装,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

餐制度。

特点:利用宗教发动起义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原 因:英国高压统治,大肆掠夺,激化了民族矛盾(根本原因) 土兵受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反英情绪日益高涨

导火线:密拉特事件(1857年)

经 过:密拉特-----占领德里-----占西

性 质: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

参加的民族大起义。

意 义:①展现了印度人民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不畏强

暴,英勇抗击殖民地的决心和勇气;

② 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地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

③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

英国统治者如何改变统治策略的?

目的:为了分化起义阵营,尽快镇压起义

表现:(1)宣布印度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改组殖民地军队,增加英军比重

(2)承诺不再侵犯印度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特权,不再侵吞其地产。

四、亚洲革命的特点

(1)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2)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群众性

(3)波及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地区

(4)由农民和封建王公领导

(5)披上宗教的外衣

五、亚洲革命的意义

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第三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考纲要求

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1、英国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第一国际

3、巴黎公社

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俄国的1861年改革

2、德意志统一

3、意大利统一

4、美国内战

四、日本明治维新

五、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

六、亚洲革命风暴

重点

1、英国工业革命的的前提、条件

2、工业革命的扩展

3、工业革命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6、美国内战、德意志、明治维新

7、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的影响

8、印度民族大起义性质和作用

难点

1、对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的理解

2、美国内战前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3、明治维新社会背景和成功的原因

4、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5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热点

1、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2、俄、美、德、日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及其原因

3、列强侵略亚洲的方式及影响

4、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与印度民族在起义的联系与比较

阶段特点

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的巩固与发展

巩固的表现:英、法、美的资本主义因工业革命的重大进展,工业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资本主义经济也发生质的飞跃;维也纳体系的瓦解,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资本主义得到巩固,不可逆转。

发展表现:资本主义国家数量增多,分布更广,英、法、美的政治改革或革命。欧洲封建统治 迅束走向衰亡,亚洲也出现资本主义国家,许多地区,国家也被装入资本主义世界。成为其政治、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主要线索: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扩张→为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专有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加剧了同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导致亚洲革命风暴

第一节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考纲: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一、英国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① 工业革命的概念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

②工业的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③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资本条件: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隶贸易等方式,英国资产阶级实现了

资本原始积累。

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

市场条件: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 技术条件: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

④ 工业革命的过程

工业部门: 棉纺织业——采煤、冶金业——动力机器——机器制造业 交通运输: 火车和汽船

第一,棉纺织机的发明。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还出现骡机、水力纺织机。(投影出几种机器的图片)

第二,动力机器的革新: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使机械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三,工厂的出现

第四,交通运输业的革新: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机车,1807年富尔顿

发明了汽船。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1、法国工业革命

前提条件:工场手工业比较发达;法国大革命为法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扫清

了道路;与英国近邻,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大。

概况: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至19世纪中期基本结束。

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由学生组织归纳要点

2、美国工业革命

条件:第一, 国内资源丰富,市场辽阔。

第二,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

第三,大量移民,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成果:19世纪以后出现了许多新发明,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法,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

3、德意志工业革命。参照上面的要求(投影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纺织厂的图片)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极大有提高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近代城市兴起;工业布局的变化:工业布局由分散走向集中;煤铁复合型工业布局出现。

3、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资产阶级最终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资本主义对外侵略,奴役了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时它们也在客观上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地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

对中国的影响:

列强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建社会;中国自

然经济开始瓦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欣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学生讨论:比较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为什么出现在资本主义不同的发展时期。(从工场手工业和工业革命后两个时期分析即可)

课堂小结:由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资本、劳动力、技术积累充足和广大海外市场的需求,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使英国成为世界 第一次工业国家,继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法、俄、美等国也陆进行工业革命,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产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壮大了世界资本主义力量,成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根本动力。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考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教师分析)

第一,经济条件: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各种社会弊端

也日益暴露。(投影出19世纪英国工人住宅区)

第二,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年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意志的西里西亚纺织工

人起义。

第三,理论条件: 三大思想成果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

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四,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活动(投影马、恩的图片)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内容:第一,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

第二,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第三,提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3、历史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第一国际

成立条件: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和马、恩的个人努力

成立: 1864年9月伦敦

特点: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影响: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无产阶级加强国际合作)

2、巴黎公社

① 背景

国际背景: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国际;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惨败。 国内背景: 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推翻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卖国,便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 ② 经过:1871年3 月18日,巴黎公社宣布成立。

③ 措施:

政权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代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立法机构等

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社职员的薪金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年薪6000法郎等。 ④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

客观原因:普法联合,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于上升阶段,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⑤ 历史意义

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学生归纳:本节教材中讲到的“七个第一”

第四节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一、俄国1861年的改革

1、改革的背景:(投影出俄国的农奴)

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农奴制危机的本质的体现。 ②由于农奴制的落后导致俄国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影响了俄国的对外扩张。

③俄国国内矛盾进一步的激化,农民有反抗斗争风起云涌,农奴制面临着来临严重的危机。

2、内容: 农民得到“自由“和“份地"

3、评价:(由学生回答)

第一,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二,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三。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讨论:俄国1861年改革和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异同点。

二、美国内战

1、背景

①美国领土的扩张概况及影响

范围:从大西洋沿岸扩大到太平洋沿岸。投影出地图进行讲解

西进运动是美国领土的扩张,把西部变成经济区的过程,是印第安人的人口剧减,非印安人增加的过程。总之它改变了美国的政治地理、经济地理、人口地理,

是美国资本主义向西进军,带来了西部和美国的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②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③废奴运动的高涨。以《汤姆斯叔叔的小屋》为例讲解

2、导火线: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3、内战的经过

1861年,南部诸洲成立南部联盟,挑起内战。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

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

1865年,南方投降,内战结束。林肯被刺杀。

4、内战的影响

性质: 美国内战是继独立战争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美国历史上第

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 它是维护了国家统一,消除了奴隶制,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局限性:内战并没有彻底消除种族岐视,尽管黑人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美国公民,

但政治上、经济上仍受白人的岐视和压迫。

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比较

相同点:这是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都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前提;面临要扫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这一主要任务;人民群众都积极参加革命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革命后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都存在着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歧视政策。

不同点:独立战争的斗争对象是英国殖民统治者要完成国家独立、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任务;内战时面对的是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另一种经济形式-奴隶制度,要完成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资产阶级政权和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的任务。

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异同

相同点:

工业革命扩展的结果;使广大黑人或农奴得到人身自由;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解决自由劳动力问题,因而有利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俄国保留了封建残余,美国存在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不同点:

主要是解放黑人农奴方式不同:俄国是自上而下用和平方式“解放”农奴的;美国是通过长达数年的南北战争逐步废除黑人奴隶制。

三、德意志的统一

1、统一的条件

必要条件:①国家的分裂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国家分裂影响国家的商业竞争。

③资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的要求。

可能条件:①工业革命推动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统一的根本动力。

②普鲁土经济军军事力量强大,统一的决心坚强。

③俾斯麦“铁血政策”推行及相关经济、军事改革和外交手段的利用。

2、统一方式:王朝战争

3、统一过程:

1864年,普奥对丹麦战争,取得丹麦控制部分下的部分地区。

1866年,普奥战争,将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联盟,1867年成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0年,普法战争,南方诸邦并入北德意志同盟。

4、统一的完成: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4、统一的影响:

结束了分裂,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四、意大利统一

1、统一的条件

必要条件:19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意大利分裂局面严重阻碍

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可能条件:

(1)、撒丁王国是当时意大利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是意大利力量最强、最

发达的国家。

(2)、撒丁王国政治开明,是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中心。

(3)、资产阶级民主派以加里波第为首发动的旨在以自上而下完成统一的多次武

装起义连连受挫。

(4)、加富尔的富国强兵政策,使撒丁王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强。

2、统一过程

第一阶段: 1859年,撒丁王国与法国联合对奥地利作战。最终意大利北部基本统一。

第二阶段: 南部两西西里王国发生人民起义,加里波第率领1200名志愿军南下,占领两西西里王国的首都那不勒斯,不久将政权交给撒丁王国,实现了南部的统一。1861年,意大利王国南部的统一,1861年,成立了意大利王国,撒丁王国国王成为了意大利的国王。

第三阶段: 1866年、1870年,意大利王国利用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分别把奥地利和法国势力赶出意大利,最终完成统一。

3、统一的影响

统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保留了封建残余。

学生讨论:德意志与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相同点:①背景,都是政治分裂状态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有中心人物、中肯力量实现统一。②从过程看不出,是由主要邦国,采取战争和外交结合的手段通过自上而下完成统一。③从影响看,结束了政治分裂,有利资本主义发展等。 不同点:①过程不同:王朝战争;较多依靠外力,人民群众发挥很大作用。②意大利的统一的背景有外族压迫的问题。③

学生讨论:简要分析法国介入德意统一的原因和结局。指出其对19世纪下半期三国关系的影响。

原因:法国不愿其身旁出现一个强大的德国,且要保持在意大利的势力;要维持

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结局和影响:略

五、日本明治维新

1、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①内因:

旧制度闭关锁国,封建落后。新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三种人:新兴的地主和高利贷者有钱无权,中下武士有权无钱,农民生活日益贫困。阶级矛盾尖锐。

②外因;1853年,美国叩开日本大门。

2、武装倒幕

①领导者:中下级武士;支持者:人民和大名

②根据地:长洲等西南强藩。

3、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经济上: 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进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

文化上: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4、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的实力较强;改革措施行之有效;国际环境相对宽松。

5、明治维新的意义

意义: 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推行军国主义。加紧侵略扩张。

学生分析:明治维新不彻底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如何认识19世纪末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可分为二大类:

第一: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和统一。

第二:进一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的革命。

第五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考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

1、扩张的条件:

① 必要性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新兴的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这是资本主义列强进行全球性侵略扩张的根本原因也是其扩张侵略的必然性所在。

② 可能性

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它们所掌握的廉价商品和火枪轮船,为它们征服世界提供了条件。

2、扩张的目的: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3、扩张的方式:廉价的商品和刀枪火炮(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相结合)

4、扩张的情况:

5、扩张的结果: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6、扩张的影响:

① 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② 造成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在被侵略地区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方式和思想观念,不同程度地冲击了这些地区相对落后的社会制度。

③总之,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应用: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原因和两条途经。

资本主义扩张对全球的认识

总的来说,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即是先进与落后的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也是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较量。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资本主义列强的全球的扩张,不论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或文化上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掠夺,就其性质而是侵略的,是非正义的。第二,在客观上促进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世界历史上发展进程的作用。第三,资本主义列强把广大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是为了把这些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落后面貌。因此作为被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的民族,如果不奋起抗争,如果不在抗争中吸取先进文明的物质精神成果,从而不断提高抗争的水平,也是不使自身得到真正的发展的。

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条件

(1)工业革命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征服世界的能力,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

(2)先进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使长途运输更加方便

(3)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过程

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过程中,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影响:

(1)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2)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加

丰富的原料,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同时也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

考纲:亚洲革命风暴

一、亚洲革命风暴的原因:

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在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使这些地区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2、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

二、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性质: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三、亚洲革命的表现:

爪哇人民反荷兰殖民者起义(1825---1830年)

阿富汗人民的反英起义(1838年开始)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原因:伊朗一方面受到俄国的不断蚕食,又受到英国的侵略;

本国统治者横征暴敛

经过:1848年起义,打击封建武装,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

餐制度。

特点:利用宗教发动起义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原 因:英国高压统治,大肆掠夺,激化了民族矛盾(根本原因) 土兵受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反英情绪日益高涨

导火线:密拉特事件(1857年)

经 过:密拉特-----占领德里-----占西

性 质:是一次由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主要力量和广大人民

参加的民族大起义。

意 义:①展现了印度人民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不畏强

暴,英勇抗击殖民地的决心和勇气;

② 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地当局不得不改变统治策

③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活动。

英国统治者如何改变统治策略的?

目的:为了分化起义阵营,尽快镇压起义

表现:(1)宣布印度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改组殖民地军队,增加英军比重

(2)承诺不再侵犯印度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特权,不再侵吞其地产。

四、亚洲革命的特点

(1)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2)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群众性

(3)波及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地区

(4)由农民和封建王公领导

(5)披上宗教的外衣

五、亚洲革命的意义

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相关内容

  • 关于世界历史的核心知识点总结
  • 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14C-18C) 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了工场手工业的世界,时间从14世纪到18世纪末.又可以分为14-16世纪和17-18世纪两个阶段.14-16世纪是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兴起的表现主要包括经济上的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思想上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政治 ...

  • 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
  • 16C-19C初: 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兴起.现代化启动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经济:14-15C,意大利.西欧局部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兴起. 16-18C,新航路开辟后,伴随西方的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西欧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完成 ...

  •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
  •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阶段特征 [解析] (1)英国:发生最早.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此后扩展到其他行业,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2)法国:开始于18世纪末.由于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社会动荡,中小企业和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高 ...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知识归纳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复习备考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对它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关系难以掌握,下面我们就这一知识点简单归纳一下. 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 ...

  • 历史必修二
  •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 1.农业经济的地位: 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2.刀耕火种(原始阶段) a.耕作技术: 春 ...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框架(大括号)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 必修二 经济(物质文明)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提示] 本专题主要涉及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古代经济政策四部分内容.古代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小农经济是古代农 业经济的基本模式 ...

  •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
  • 2010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 第十五专题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 ●主干知识整合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的过程 (1)16~18世纪开始形成时期 14.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还推动了海外殖民扩张,伴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 ...

  •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知识结构
  • 必修二 经济(物质文明)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提示] 本专题主要涉及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古代经济政策四部分内容.古代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小农经济是古代农 业经济的基本模式.古代手工业主要有三种形 ...

  •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 中国古代史知识掌握索引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历史(BC2070年-BC221年) 总特征:中华文明的基础初步奠定 分特征:政治上 以王位世袭制为标志,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创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经济上 农业在各部门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形成以中原地区长期领先为特点的经济格局. 民族关系上 华夏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