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家剖析林森浩犯罪深层原因

心理学专家剖析林森浩犯罪深层原因:他的愤怒从何而来

2014年02月20日09:45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18日,林森浩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新华社 发 犯罪心理学专家剖析林森浩犯罪深层原因

投毒致室友死亡的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18日被判处死刑。人们至今难以理解,像林森浩这样成绩优秀,高考时以7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2010年又因成绩优秀被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读研的“天之骄子”,为何会沦为杀人犯?更何况,他与被害人黄洋并无深仇大恨。19日,记者专访了广东警官学院教授、犯罪心理学专家宋晓明,剖析林森浩的深层犯罪心理。

他投毒,心理是有愤怒和不满的

“我认为这与他嫉妒、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处理人际关系及情绪调节能力低有关。具有这些不良因素的人在生活中容易遭遇挫折,而挫折往往使他产生愤怒、怨恨、敌视等消极情绪体验。”

记者:宋教授,复旦投毒案引起了公众极大的关注。随着庭审、判决的展开,谜底一步步揭开。但还是有很多地方让人很难理解,您怎样看?

宋晓明:这个案子的确有一些有悖于常理的情节。比如,林森浩作为一个高智商的医学人才,应该知晓所使用的毒药的毒理,具备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反侦查能力,为何最后却做了一件有失水准的低智商的案件呢?

另外,从披露的信息看,林森浩与被害人并无很深的矛盾,彼此也无利益冲突,而且被告人已在求职中脱颖而出,在广州找到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要蓄意杀人呢?要解开这些谜团,只有深入林森浩的内心。

记者:林森浩一直辩解自己是被愚人节的玩笑刺激,想作弄黄洋,没想到酿成了大祸。从心理上看,他只是想恶作剧,整蛊他人,还是想置他人于死地?

宋晓明:从整个案情看,特别是他使用的手段来看,他欲置人于死地的动机和目的是明确的。比如,在被害人的饮水中投放超剂量的剧毒药物,作为医学院的高材生应该是知道其致命的后果的。而且,N-二甲基亚硝胺,是很难通过临床直接诊断出确切物质的;即使能诊断出,只要有致死剂量进入人体并开始发挥效应,现代医学也回天乏术。所以,只是想恶作剧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记者:能够根据公开披露的案件及被告人的信息,为我们解读一下林森浩的作案动机? 宋晓明:法院判决书认定,林森浩是因琐事而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人。他投毒,心理是有愤怒和不满的。那么,他的愤怒情绪是从何而来?我认为这与他嫉妒、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处理人际关系及情绪调节能力低有关。具有这些不良因素的人在生活中容易遭遇挫折,而挫折往往使他产生愤怒、怨恨、敌视等消极情绪体验,并长时间难以排除,当

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受到一点哪怕很小的事情的刺激,他就会情绪发作,导致行为失控而作案,伤害被害人

林森浩嫉妒的是黄洋的活泼热情

“这让林森浩心里很不舒服:为什么这种人能和我并列,他肤浅,没有思想,无忧无虑,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他,这太可笑了?为什么我总是不受欢迎?”

记者:您刚才讲到,林森浩嫉妒黄洋,怎么可以看出来?

宋晓明:林森浩跟黄洋的性格非常不一样,一个内向,一个外向。林森浩不是嫉妒黄洋的外表、学业成就和家庭条件等,他嫉妒的是黄洋的活泼、热情,平时爱打打闹闹,人缘很好。这让林森浩心里很不舒服:为什么这种人会能和我并列,他肤浅,没有思想,无忧无虑,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他,这太可笑了?为什么我总是不受欢迎?

底子里,林森浩是自卑的。他家境并不优越,林父早年在一家服装厂打工,林母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识字不多,常年拉着一辆木板车,在镇上的工厂里收购废品,后来,一家人才从狭窄的土屋,搬进了如今的小楼,以出售纸巾、饮料等为生。特别是后来异性交往屡屡受挫,自卑压抑就更加严重。受到与女性交友的挫败后,林森浩曾自嘲:“有谁会喜欢我这个人?丑男第一、手无缚鸡之力、木讷、迂腐、时代的落伍者。”

自卑感强的人往往很敏感、脆弱,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不公平,容易受到伤害,导致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记者:林森浩回想,他这么做的原因可能不在黄洋,而是个人没有把负面情绪调整好。判决之前,有媒体采访林森浩,他是这么解释的:“这个负面情绪也不来自他人所说的被当众批评等事情,而是来自我跟宿舍另外一个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一次,我在床上睡觉,另外一个同学把脚放在床上来回动,发出沙沙的声音。我当时在睡觉,就说哥儿们你轻点,没想到他冲我了句‘没动啊’。我当时就很愤怒。那段时间一直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您觉得林森浩的自我剖析准确吗?

宋晓明: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林森浩是个情商很低的高材生。情商高的人能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具有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但很显然,林森浩处理人际关系及情绪调节能力很差,容易为一些琐碎事与人产生误会甚至矛盾。

因此,生活中林森浩算是一个人际关系并不和谐的人,在宿舍与不止一人包括被害人有不愉快的事发生,这样又影响他的负面情绪产生,负面情绪产生后因缺乏自我调节能力,长时间难以摆脱。

林森浩和马加爵有共同点

“作为家长来说,要懂得,孩子在幼年时需要心理抚养,一旦错过心理教育的最佳时间再想挽救的话就会非常难。作为学校老师来说,要懂得学生性格与能力同样重要。”

记者:林森浩事件,很容易让人想起多年前的杀人大学生马加爵(2004年在云南大学宿舍连杀四名同学,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从人格和心理上看,林森浩和马加爵是否有共同点?

宋晓明:从起因看,两人犯罪都是由现实生活中的琐碎事引起,不良情绪长期累积而导致行为失控。从人生经历看,两人也很相似,比如家庭环境都不算好。另外,他们都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学生、高材生等。

特别是在性格上都有明显缺陷,如内向、自卑、敏感、偏执、情感匮乏、人际交往能力低等。虽然他们的智商都很高,但他们对生命也都很漠视。

近年来,高材生恶性杀人案件时有发生,这也要引起家长、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己的深刻反思。比如,作为家长来说,要懂得,孩子在幼年时需要心理抚养,一旦错过心理教育的最佳时间再想挽救的话就会非常难。作为学校老师来说,要懂得学生性格与能力同样重要。

记者: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提高情商?大学生跟室友相处,应该注意什么?

宋晓明: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对工作、人际关系的影响就变得特别突出和直接。如果你不好好控制情绪,就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好的影响。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我的建议是,要学会理智地表达情绪,而不是压抑不良情绪。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或者学会换位思考、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情绪会随之改变。最好掌握一两种在关键时候克制自己情绪冲动的方法,如放松方法中的深呼吸、离开冲突现场、转移注意力等。特别是要意识到在情绪冲动时不要做决定,更不要采取行动。因为此时自己是不理智的。

大学室友之间是非常亲密的一种关系,很容易引起摩擦。跟室友相处,要注意别搞“小团体”,不要触犯室友的隐私,彼此宽容、理解,有难相帮,自己有事情也要大方提出请求,千万不要逞一时口快。(练情情)

心理学专家剖析林森浩犯罪深层原因:他的愤怒从何而来

2014年02月20日09:45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18日,林森浩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新华社 发 犯罪心理学专家剖析林森浩犯罪深层原因

投毒致室友死亡的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18日被判处死刑。人们至今难以理解,像林森浩这样成绩优秀,高考时以7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2010年又因成绩优秀被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读研的“天之骄子”,为何会沦为杀人犯?更何况,他与被害人黄洋并无深仇大恨。19日,记者专访了广东警官学院教授、犯罪心理学专家宋晓明,剖析林森浩的深层犯罪心理。

他投毒,心理是有愤怒和不满的

“我认为这与他嫉妒、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处理人际关系及情绪调节能力低有关。具有这些不良因素的人在生活中容易遭遇挫折,而挫折往往使他产生愤怒、怨恨、敌视等消极情绪体验。”

记者:宋教授,复旦投毒案引起了公众极大的关注。随着庭审、判决的展开,谜底一步步揭开。但还是有很多地方让人很难理解,您怎样看?

宋晓明:这个案子的确有一些有悖于常理的情节。比如,林森浩作为一个高智商的医学人才,应该知晓所使用的毒药的毒理,具备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反侦查能力,为何最后却做了一件有失水准的低智商的案件呢?

另外,从披露的信息看,林森浩与被害人并无很深的矛盾,彼此也无利益冲突,而且被告人已在求职中脱颖而出,在广州找到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要蓄意杀人呢?要解开这些谜团,只有深入林森浩的内心。

记者:林森浩一直辩解自己是被愚人节的玩笑刺激,想作弄黄洋,没想到酿成了大祸。从心理上看,他只是想恶作剧,整蛊他人,还是想置他人于死地?

宋晓明:从整个案情看,特别是他使用的手段来看,他欲置人于死地的动机和目的是明确的。比如,在被害人的饮水中投放超剂量的剧毒药物,作为医学院的高材生应该是知道其致命的后果的。而且,N-二甲基亚硝胺,是很难通过临床直接诊断出确切物质的;即使能诊断出,只要有致死剂量进入人体并开始发挥效应,现代医学也回天乏术。所以,只是想恶作剧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记者:能够根据公开披露的案件及被告人的信息,为我们解读一下林森浩的作案动机? 宋晓明:法院判决书认定,林森浩是因琐事而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人。他投毒,心理是有愤怒和不满的。那么,他的愤怒情绪是从何而来?我认为这与他嫉妒、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处理人际关系及情绪调节能力低有关。具有这些不良因素的人在生活中容易遭遇挫折,而挫折往往使他产生愤怒、怨恨、敌视等消极情绪体验,并长时间难以排除,当

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受到一点哪怕很小的事情的刺激,他就会情绪发作,导致行为失控而作案,伤害被害人

林森浩嫉妒的是黄洋的活泼热情

“这让林森浩心里很不舒服:为什么这种人能和我并列,他肤浅,没有思想,无忧无虑,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他,这太可笑了?为什么我总是不受欢迎?”

记者:您刚才讲到,林森浩嫉妒黄洋,怎么可以看出来?

宋晓明:林森浩跟黄洋的性格非常不一样,一个内向,一个外向。林森浩不是嫉妒黄洋的外表、学业成就和家庭条件等,他嫉妒的是黄洋的活泼、热情,平时爱打打闹闹,人缘很好。这让林森浩心里很不舒服:为什么这种人会能和我并列,他肤浅,没有思想,无忧无虑,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他,这太可笑了?为什么我总是不受欢迎?

底子里,林森浩是自卑的。他家境并不优越,林父早年在一家服装厂打工,林母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识字不多,常年拉着一辆木板车,在镇上的工厂里收购废品,后来,一家人才从狭窄的土屋,搬进了如今的小楼,以出售纸巾、饮料等为生。特别是后来异性交往屡屡受挫,自卑压抑就更加严重。受到与女性交友的挫败后,林森浩曾自嘲:“有谁会喜欢我这个人?丑男第一、手无缚鸡之力、木讷、迂腐、时代的落伍者。”

自卑感强的人往往很敏感、脆弱,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不公平,容易受到伤害,导致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记者:林森浩回想,他这么做的原因可能不在黄洋,而是个人没有把负面情绪调整好。判决之前,有媒体采访林森浩,他是这么解释的:“这个负面情绪也不来自他人所说的被当众批评等事情,而是来自我跟宿舍另外一个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一次,我在床上睡觉,另外一个同学把脚放在床上来回动,发出沙沙的声音。我当时在睡觉,就说哥儿们你轻点,没想到他冲我了句‘没动啊’。我当时就很愤怒。那段时间一直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您觉得林森浩的自我剖析准确吗?

宋晓明: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林森浩是个情商很低的高材生。情商高的人能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具有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但很显然,林森浩处理人际关系及情绪调节能力很差,容易为一些琐碎事与人产生误会甚至矛盾。

因此,生活中林森浩算是一个人际关系并不和谐的人,在宿舍与不止一人包括被害人有不愉快的事发生,这样又影响他的负面情绪产生,负面情绪产生后因缺乏自我调节能力,长时间难以摆脱。

林森浩和马加爵有共同点

“作为家长来说,要懂得,孩子在幼年时需要心理抚养,一旦错过心理教育的最佳时间再想挽救的话就会非常难。作为学校老师来说,要懂得学生性格与能力同样重要。”

记者:林森浩事件,很容易让人想起多年前的杀人大学生马加爵(2004年在云南大学宿舍连杀四名同学,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从人格和心理上看,林森浩和马加爵是否有共同点?

宋晓明:从起因看,两人犯罪都是由现实生活中的琐碎事引起,不良情绪长期累积而导致行为失控。从人生经历看,两人也很相似,比如家庭环境都不算好。另外,他们都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学生、高材生等。

特别是在性格上都有明显缺陷,如内向、自卑、敏感、偏执、情感匮乏、人际交往能力低等。虽然他们的智商都很高,但他们对生命也都很漠视。

近年来,高材生恶性杀人案件时有发生,这也要引起家长、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己的深刻反思。比如,作为家长来说,要懂得,孩子在幼年时需要心理抚养,一旦错过心理教育的最佳时间再想挽救的话就会非常难。作为学校老师来说,要懂得学生性格与能力同样重要。

记者: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提高情商?大学生跟室友相处,应该注意什么?

宋晓明: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对工作、人际关系的影响就变得特别突出和直接。如果你不好好控制情绪,就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好的影响。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我的建议是,要学会理智地表达情绪,而不是压抑不良情绪。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或者学会换位思考、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情绪会随之改变。最好掌握一两种在关键时候克制自己情绪冲动的方法,如放松方法中的深呼吸、离开冲突现场、转移注意力等。特别是要意识到在情绪冲动时不要做决定,更不要采取行动。因为此时自己是不理智的。

大学室友之间是非常亲密的一种关系,很容易引起摩擦。跟室友相处,要注意别搞“小团体”,不要触犯室友的隐私,彼此宽容、理解,有难相帮,自己有事情也要大方提出请求,千万不要逞一时口快。(练情情)


相关内容

  • 林森浩投毒原因 林森浩投毒案事件始末(图)
  • 社会 | 看点 www.ikandian.com  2014-05-08 20:30 责编:梅西 林森浩 林森浩,广东汕头人,学习成绩优秀,尤爱英语,高考时以7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2010年,林森浩因成绩优异被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攻读研究生,并在中山医院见习.2013年4月1 ...

  • 思修课关于大学演讲稿资料
  • 思修演讲稿 大学,是进入社会前最后的学习场所.不同于小.初.高中单纯的知识的灌输,我们需要学习的范围更加宽广. 就如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所说,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的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严谨求实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负的文化,是崇尚学术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论 ...

  • 品牌战略管理
  • 品牌战略管理 ----品牌5大病症及8大突破 主讲专家:中国第一品牌教练------王汉武 先生 开课时间:2010年11月18-19日 开课地点:上海市 报名电话: 学习投资:5800元/人(含中餐,资料,合影,发票,茶点等) 培训方式:案例分享.实务分析.互动讨论.培训游戏等 企业高层.营销或品 ...

  • 斯伟江:林森浩投毒案二审辩护词(摘要)(转)
  • 作者|斯伟江 来源|作者授权法客帝国刊发 按:2014年12月8日上午,备受公众关注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二审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庭公开审理.被指在饮水机内投放二甲基亚硝胺致室友黄洋死亡的林森浩在庭上辩称其没有杀人动机,在投毒后对水进行了稀释.辩护律师指黄洋死亡为爆发性乙型肝病巧发致死,要求法庭重新鉴定 ...

  •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
  • 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例分析 1.追求享乐心理 这是大学生中较为普通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校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但一些人往往又追求高消费.摆阔气,整天想着不劳而获,做人上之人.这类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往往并不困难,但他们追求高消费,享乐成了优势需要,一旦手头"吃紧",向家里伸手又 ...

  • 北部湾的风:认罪服法的林森浩比玩弄法律的法痞讼棍值得尊敬
  • 面对死亡,林森浩认罪服法,认为对他来说意味着偿债,希望的是黄洋父母第二天就能够放下怨恨,健康.积极地活下去.这是他良知未泯的体现,并且在他人生的终点闪光.虽然林森浩作为一个杀人犯最终走向不归路,但是从他未泯的人性来看,那些法痞讼棍们只配給他舔脚趾头. 认罪服法的林森浩比玩弄法律的法痞讼棍值得尊敬 1 ...

  • 2014届高考复习作文热点解读--复旦大学投毒案
  • 2014届高考复习作文热点解读--复旦大学投毒案 背景回放 2013年4月1日,复旦大学2010级医科在读研究生黄洋因身体不适入院,后病情严重,学校组织多次全市专家会诊,未发现病因,请警方介入.4月11日,警方在黄洋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4月12日,警方基本认定黄洋同寝室室友存在嫌疑,并将林森浩 ...

  • 论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
  • [摘 要] 本文从会计心理学的角度,运用相关理论和原理,结合相关调查数据,从剖析会计主体个性心理特征的视角来解释和 总结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会计心理,分析发生会计行为异常的心理动因和影响因素,探索个性心理特征和不良会计 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期提炼解决的办法,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对自身心理有一定了解,达到能 ...

  • 农村改革法律剖析材料
  • “俺这是偏远农村,又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没什么‘油水’,很多人都还不愿意当村长呢。”家住**南阳农村的**坦言。 “虽然穷,但俺听说,俺们村每年雨季都会出现危房,上级要下发补贴,平时也会给五保户等发补贴,这些钱到了村干部那里会被克扣一部分。俺们村长的工资一个月就20块钱,村干部贪点钱太正常了,没好处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