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青蛙和蟾蜍]

主题阅读:青蛙和蟾蜍《讲故事》、《等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蛙与蟾蜍是两个外表相似而个性迥异的好朋友,他们时刻都为对方着想,共同分享着成长中的点滴欢乐与忧伤。作者洛贝尔在形象塑造是,把青蛙和蟾蜍塑造成两个充满孩子气的大人,它俩会做出一些看似很傻、很可笑的事,可是它们做出的事却让人觉得温暖且感动。《讲故事》和《等信》这两个小故事就是两篇充满了幸福友情的幽默小故事。

《讲故事》,蟾蜍看青蛙的脸色不好看,让青蛙躺下休息,青蛙想听故事,于是蟾蜍想尽办法想要想出个办法出来,它先是来来回回地走了好久,想不出。于是,它头朝下立着,想不出。他又拿水杯,往自己头上泼,还是想不出。最后,它把头往墙上撞,仍旧想不出来。青蛙觉得好些了,可是蟾蜍却觉得不舒服了,于是,蟾蜍躺下休息,青蛙给蟾蜍讲故事,青蛙把蟾蜍给自己想故事的过程编成故事讲给蟾蜍听。《等信》,蟾蜍因为总是收不到信而感觉伤心,青蛙不忍蟾蜍难过,于是它急忙回家给蟾蜍写了封信,并且请蜗牛给蟾蜍送去。可是,蜗牛的速度太慢了,等了好久都没到。青蛙忍不住,将自己给蟾蜍写信的事告诉了蟾蜍,于是,两个朋友一起高高兴兴地一起等信。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细节,感受青蛙与蟾蜍间温暖的友情。

2、让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手法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班里你和谁是好朋友?你曾经为你的好朋友做过什么?或者好朋友为你做过什么?

今天,我们也来读一读一对好朋友——青蛙和蟾蜍的故事。(出示青蛙和蟾蜍的图片)问:你能认出谁是青蛙,谁是蟾蜍吗?

二、默读故事、体会友情

1、两个故事中,青蛙和蟾蜍分别为好朋友做了哪件事?

请两位同学分别讲述两个故事

2、这两个故事,给你什么感受,哪个细节给你感受最深?说说为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抓住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情感,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

3、你觉得青蛙和蟾蜍彼此为对方做的事真的很傻吗?

4、如果青蛙和蟾蜍来到你的身边,你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体会,在生活中,朋友不一定要很聪明、很优秀,待人真诚、甚至愿意为你做些看似很傻事情的人,也是可以做朋友的。)

5、你们成为好朋友了,你会以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呢?

三、体会写法

两个好玩的故事,给我们介绍了两个好玩的朋友。我们再读读故事,其实作者写故事的手法也很有意思。

1、出示文字:

青蛙望望蟾蜍窗外的信箱。蜗牛还没有到。

“蟾蜍,”青蛙说,“说不定有人会寄信给你呢。”

“不可能,不可能的,”蟾蜍说,“绝对不会有人寄信给我的。”

青蛙又望望窗外,蜗牛还没有到。“可是,蟾蜍呀,”青蛙说,“也许今天就有人寄信给你呢。”

“别傻了,”蟾蜍说,“以前从来没有人寄信给我,今天也不会有人寄信给我。” 青蛙望望窗外,蜗牛还是没有到。

(1)请学生分角色来读。

(2)问读“青蛙”学生,你为什么读得这么“着急”?

我没看到一个“急”字,你从哪体会出来的?

老师点拨:作者很高明,从一次次地写青蛙“望望”这个动作,让我们感受到青蛙着急的心理。这样的写作方法在平时写日记时,我们也可以试试。

2、在《等信》的故事中,青蛙和蟾蜍等了四天,蜗牛才迟迟把信送到。如果换成让兔子来送信,故事的结局会很不一样,你喜欢哪个呢?

(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设计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会体会作者让蜗牛送信的用心,进而体会作者创作手法的魅力,体会这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四、介绍作者和《青蛙和蟾蜍》的系列作品

1、介绍作者:

这两个的作者是美国当代最尊重儿童智慧的作家艾诺·洛贝尔(Arnold Lobel)。他1933年5月29日生,1987年12月4日离开这个世界。他离开这个世界时,在纽约时报登了一则启事,大意是说:“如果你想念我,请不要设立什么基金会、奖学金、纪念碑之类的,请您看我的书,因为我就在里面”。。

艾诺·洛贝尔曾经说,创作对他而言非常不容易,但是想到每天在这世界上,都有人坐在那里读他的书,欣赏他的故事,他就非常地高兴,他热爱为孩子做书

2、《青蛙和蟾蜍》系列共有四册,分别是:

《青蛙和蟾蜍──好朋友》,荣获1971年凯迪克银奖

《青蛙和蟾蜍──好伙伴》,荣获1973年纽伯瑞银奖

《青蛙和蟾蜍──快乐时光》、《青蛙和蟾蜍──快乐年年》,荣获1976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杰出童书奖

每册书各有5个小故事,总共有二十个小故事。

五、结语: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好朋友——青蛙和蟾蜍,也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作家——艾诺·洛贝尔。如果,你喜欢他的故事,想知道青蛙和蟾蜍还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请你自己找来这些书来读读吧。

反思:

《讲故事》和《等信》是 “蟾蜍和青蛙”系列中的这两个很幽默的小故事,让人在不禁莞尔时却又感觉温暖。多好的两个朋友,蟾蜍为了给青蛙想出一个小故事,它用尽了办法;青蛙为了能让蟾蜍不再伤心,体会到收信的快乐,特地写了一封信,让好朋友蜗牛给送去。反复读故事会被青蛙和蟾蜍之间的美好友情而感动,也钦佩于作者洛贝尔高超的写法。因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两点:

1、通过文本细节,感受青蛙与蟾蜍间温暖的友情。2、让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手法的魅力。并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了教学流程。

导入环节,我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故事。让学生在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故事的同时,也为学生在阅读文本前做个情感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默读故事、体会友情。我设计了五个小问题,问题层层推进,直指主题,并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讲故事内容时,无论是依据问题进行复述,还是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创作性的讲述,老师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将学生反复带入文本,抓住细节,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心理。同时,我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你觉得青蛙和蟾蜍彼此为对方做的事真的很傻吗?傻与不傻,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但是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会进一步体会出青蛙和蟾蜍都是在为对方着想。文学的阅读不仅是为了语文的学习,更是价

值观培养途径之一,需要与生活相连接。因此,设计了这个问题:“你们成为好朋友了,你会以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呢?”这个问题,其实与导入时的问题呼应。学生会反思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相处方式,也许会重新认识什么是好朋友,该如何对待好朋友。

第三个环节,体会写法。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手法的高超。不言“急”,读者却能感受到“急”;如果换成让兔子来送信,故事的结局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不同?学生会思考、观点会碰撞,在这样的思考、碰撞、思考中,学生更能体会这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最后,介绍作者和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受。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教学生如何读这两个故事,而且能够读这一类故事,是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渗透。文学的阅读,也应能丰富学生的精神成长,唤起思考,甚至可以审视自己的现实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亲近母语”课题组的岳乃红老师听了的次节课的说课,她也给出了建议:从“读”过渡到“写”有些突然,应该思考如何能做到这种过渡的无痕。

听了岳老师的话,结合岳老师上这节课的处理。我想将第三个环节做些变动,把第一个问题换成:读了故事,谁在等信?等信时是什么心情?学生会想到,蟾蜍在等信;青蛙在等信;他们俩一起等信。基于学生的回答,老师继续追问:青蛙在等信而且很着急。故事里哪里看出青蛙等信很着急?请用笔划出来。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反复读文,找到文中出现的三个“望望”一词,进而体会出青蛙的着急。由学生自己找出,学生的体会会更深刻。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我将在课堂上不断总结经验。

阅读是快乐的事,通过这样的阅读课堂,学生会更加爱上读书。

因为,这样的阅读课堂是轻松的,学生没有繁重的压力;这样的阅读课堂也是幸福的,我们一起体会着纯真的情感。这样的阅读课,把世界带进了课堂,也让学生的心灵充满色彩。

主题阅读:青蛙和蟾蜍《讲故事》、《等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蛙与蟾蜍是两个外表相似而个性迥异的好朋友,他们时刻都为对方着想,共同分享着成长中的点滴欢乐与忧伤。作者洛贝尔在形象塑造是,把青蛙和蟾蜍塑造成两个充满孩子气的大人,它俩会做出一些看似很傻、很可笑的事,可是它们做出的事却让人觉得温暖且感动。《讲故事》和《等信》这两个小故事就是两篇充满了幸福友情的幽默小故事。

《讲故事》,蟾蜍看青蛙的脸色不好看,让青蛙躺下休息,青蛙想听故事,于是蟾蜍想尽办法想要想出个办法出来,它先是来来回回地走了好久,想不出。于是,它头朝下立着,想不出。他又拿水杯,往自己头上泼,还是想不出。最后,它把头往墙上撞,仍旧想不出来。青蛙觉得好些了,可是蟾蜍却觉得不舒服了,于是,蟾蜍躺下休息,青蛙给蟾蜍讲故事,青蛙把蟾蜍给自己想故事的过程编成故事讲给蟾蜍听。《等信》,蟾蜍因为总是收不到信而感觉伤心,青蛙不忍蟾蜍难过,于是它急忙回家给蟾蜍写了封信,并且请蜗牛给蟾蜍送去。可是,蜗牛的速度太慢了,等了好久都没到。青蛙忍不住,将自己给蟾蜍写信的事告诉了蟾蜍,于是,两个朋友一起高高兴兴地一起等信。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细节,感受青蛙与蟾蜍间温暖的友情。

2、让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手法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班里你和谁是好朋友?你曾经为你的好朋友做过什么?或者好朋友为你做过什么?

今天,我们也来读一读一对好朋友——青蛙和蟾蜍的故事。(出示青蛙和蟾蜍的图片)问:你能认出谁是青蛙,谁是蟾蜍吗?

二、默读故事、体会友情

1、两个故事中,青蛙和蟾蜍分别为好朋友做了哪件事?

请两位同学分别讲述两个故事

2、这两个故事,给你什么感受,哪个细节给你感受最深?说说为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抓住细节体会人物形象、情感,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

3、你觉得青蛙和蟾蜍彼此为对方做的事真的很傻吗?

4、如果青蛙和蟾蜍来到你的身边,你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体会,在生活中,朋友不一定要很聪明、很优秀,待人真诚、甚至愿意为你做些看似很傻事情的人,也是可以做朋友的。)

5、你们成为好朋友了,你会以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呢?

三、体会写法

两个好玩的故事,给我们介绍了两个好玩的朋友。我们再读读故事,其实作者写故事的手法也很有意思。

1、出示文字:

青蛙望望蟾蜍窗外的信箱。蜗牛还没有到。

“蟾蜍,”青蛙说,“说不定有人会寄信给你呢。”

“不可能,不可能的,”蟾蜍说,“绝对不会有人寄信给我的。”

青蛙又望望窗外,蜗牛还没有到。“可是,蟾蜍呀,”青蛙说,“也许今天就有人寄信给你呢。”

“别傻了,”蟾蜍说,“以前从来没有人寄信给我,今天也不会有人寄信给我。” 青蛙望望窗外,蜗牛还是没有到。

(1)请学生分角色来读。

(2)问读“青蛙”学生,你为什么读得这么“着急”?

我没看到一个“急”字,你从哪体会出来的?

老师点拨:作者很高明,从一次次地写青蛙“望望”这个动作,让我们感受到青蛙着急的心理。这样的写作方法在平时写日记时,我们也可以试试。

2、在《等信》的故事中,青蛙和蟾蜍等了四天,蜗牛才迟迟把信送到。如果换成让兔子来送信,故事的结局会很不一样,你喜欢哪个呢?

(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设计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会体会作者让蜗牛送信的用心,进而体会作者创作手法的魅力,体会这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四、介绍作者和《青蛙和蟾蜍》的系列作品

1、介绍作者:

这两个的作者是美国当代最尊重儿童智慧的作家艾诺·洛贝尔(Arnold Lobel)。他1933年5月29日生,1987年12月4日离开这个世界。他离开这个世界时,在纽约时报登了一则启事,大意是说:“如果你想念我,请不要设立什么基金会、奖学金、纪念碑之类的,请您看我的书,因为我就在里面”。。

艾诺·洛贝尔曾经说,创作对他而言非常不容易,但是想到每天在这世界上,都有人坐在那里读他的书,欣赏他的故事,他就非常地高兴,他热爱为孩子做书

2、《青蛙和蟾蜍》系列共有四册,分别是:

《青蛙和蟾蜍──好朋友》,荣获1971年凯迪克银奖

《青蛙和蟾蜍──好伙伴》,荣获1973年纽伯瑞银奖

《青蛙和蟾蜍──快乐时光》、《青蛙和蟾蜍──快乐年年》,荣获1976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杰出童书奖

每册书各有5个小故事,总共有二十个小故事。

五、结语: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好朋友——青蛙和蟾蜍,也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作家——艾诺·洛贝尔。如果,你喜欢他的故事,想知道青蛙和蟾蜍还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请你自己找来这些书来读读吧。

反思:

《讲故事》和《等信》是 “蟾蜍和青蛙”系列中的这两个很幽默的小故事,让人在不禁莞尔时却又感觉温暖。多好的两个朋友,蟾蜍为了给青蛙想出一个小故事,它用尽了办法;青蛙为了能让蟾蜍不再伤心,体会到收信的快乐,特地写了一封信,让好朋友蜗牛给送去。反复读故事会被青蛙和蟾蜍之间的美好友情而感动,也钦佩于作者洛贝尔高超的写法。因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两点:

1、通过文本细节,感受青蛙与蟾蜍间温暖的友情。2、让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手法的魅力。并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了教学流程。

导入环节,我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故事。让学生在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故事的同时,也为学生在阅读文本前做个情感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默读故事、体会友情。我设计了五个小问题,问题层层推进,直指主题,并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讲故事内容时,无论是依据问题进行复述,还是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创作性的讲述,老师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将学生反复带入文本,抓住细节,体会主人公的心情、心理。同时,我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你觉得青蛙和蟾蜍彼此为对方做的事真的很傻吗?傻与不傻,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但是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会进一步体会出青蛙和蟾蜍都是在为对方着想。文学的阅读不仅是为了语文的学习,更是价

值观培养途径之一,需要与生活相连接。因此,设计了这个问题:“你们成为好朋友了,你会以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呢?”这个问题,其实与导入时的问题呼应。学生会反思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相处方式,也许会重新认识什么是好朋友,该如何对待好朋友。

第三个环节,体会写法。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手法的高超。不言“急”,读者却能感受到“急”;如果换成让兔子来送信,故事的结局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不同?学生会思考、观点会碰撞,在这样的思考、碰撞、思考中,学生更能体会这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最后,介绍作者和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受。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教学生如何读这两个故事,而且能够读这一类故事,是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渗透。文学的阅读,也应能丰富学生的精神成长,唤起思考,甚至可以审视自己的现实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亲近母语”课题组的岳乃红老师听了的次节课的说课,她也给出了建议:从“读”过渡到“写”有些突然,应该思考如何能做到这种过渡的无痕。

听了岳老师的话,结合岳老师上这节课的处理。我想将第三个环节做些变动,把第一个问题换成:读了故事,谁在等信?等信时是什么心情?学生会想到,蟾蜍在等信;青蛙在等信;他们俩一起等信。基于学生的回答,老师继续追问:青蛙在等信而且很着急。故事里哪里看出青蛙等信很着急?请用笔划出来。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反复读文,找到文中出现的三个“望望”一词,进而体会出青蛙的着急。由学生自己找出,学生的体会会更深刻。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我将在课堂上不断总结经验。

阅读是快乐的事,通过这样的阅读课堂,学生会更加爱上读书。

因为,这样的阅读课堂是轻松的,学生没有繁重的压力;这样的阅读课堂也是幸福的,我们一起体会着纯真的情感。这样的阅读课,把世界带进了课堂,也让学生的心灵充满色彩。


相关内容

  • 12青蛙和蟾蜍教学设计-2
  • 等信 --<青蛙和蟾蜍 好朋友>阅读课教学设计 主题:友情 适用年级:二年级 文本解读: <等信>选自艾诺·洛贝尔著.党英台翻译的<青蛙和蟾蜍·好朋友>.故事中蟾蜍因为总是收不到信而感觉伤心,青蛙不忍蟾蜍难过,于是它急忙回家给蟾蜍写了封信,并且请蜗牛给蟾蜍送去.可 ...

  • 好书推荐:适合6到7岁孩子阅读的童书
  • 文章摘自:新英华国际学校 好书推荐:适合6到7岁孩子阅读的童书 推荐给适合6到7岁孩子阅读的童书 前段时间,好朋友瑞瑞妈妈向我咨询适合6.7岁孩子看的绘本有哪些,让给大家推荐推荐.我又把积攒的和手头有的书都找出来看了看,自己列了一个阅读书目表,以供幼小衔接的孩子们选择参考. 6到7岁的孩子正处在从读 ...

  •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导学
  • 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导学 [学习目标](目标会使你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 2.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分析,总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 [学习难点] 早期蝌 ...

  • 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04
  •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设计人:范秋会 审稿人:付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绘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理解描述蛙的发育过程: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坏境的关系,认识到坏境的改变对生物的生殖有一定的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坏境. ...

  • 让故事润泽孩子的童年
  • 让故事润泽孩子的童年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如何利用孩子的最爱--故事,让孩子走进经典,润泽童年.不同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感受力,引人思考,发人深省.当我们引领孩子进入故事的美好境地感受故事深入浅出的道韵味时,就像在收集沙子,哪怕每天一粒,总有一天能聚沙成塔,让孩子收获灿烂,感悟真理,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 ...

  • 民俗之中秋
  • <浅谈民俗节日之--我们的中秋> 包兰芳 (人文学院 中文1001 学号[1**********]1) 摘要:中秋节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是亟待抢救保护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蕴意,也是重要的精神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样的民族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习俗都逐渐地在淡 ...

  • 青蛙与蟾蜍
  • 夏天的一个早晨,青蛙感觉不太舒服.蟾蜍说:"青蛙,你看上去好绿呀!"青蛙说:"我是一只青蛙,看上去当然绿了." "即使作为一只青蛙,你看上去还是太绿了."蟾蜍说,"快到我床上躺一会儿."蟾蜍给青蛙煮了一杯绿茶,青蛙喝完后 ...

  • 八上生物提纲2人教版附习题.答案
  • ---符欣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1. 运动系统的组成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骨连接(骨骼)和骨骼肌组成,动物的运动就是由运动系统来组成的. 1) 家兔骨骼的组成 头骨 家兔的 躯干骨:胸骨.肋骨.脊柱 骨骼 尾骨 前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 ...

  • 神奇的民族乐器
  • 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 牙墙迎海舶,铜鼓赛江神.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赞美铜鼓的名句.对我们处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人来说,铜鼓已成为一种很陌生的古代少数民族乐器,关于它的来源.它的制作工艺和它内在的含义对我们来说都是一团迷雾. 铜鼓的神秘奇特首先表现在它的起源上,由于铜鼓铸造工艺的失传,铜鼓的来源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