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推理之空间技巧

【分享】立方体折叠专题一

判断给定的平面图形是否属正方体表面展开图

1.最长的一行(或列)在中间,可为2、3、4个,超过4•个或长行不在中间的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

2.在每一行(或列)的两旁,每旁只能有1个正方形与其相连,超过1个就不是.

3.规律:

每一个顶点至多有3个邻面,不会有4个或更多个.

“一”形排列的三个面中,两端的面一定是对面,字母相同.

“L ”形排列的三个面中,没有相同的字母,即没有对面,只有邻面.

快速确定正方体的“对面” 口诀是:相间、“Z”端是对面 如下图,我们先来统一以下认识: 把含有图(1)所示或可由其作旋转后的图形统称为“I”型图;把所给平面图中含有(2)、(3)、(4)所示或可由其作旋转后的图形统称为“Z ”型图。

结论:

如果给定的平面图形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那么在这个平面图形中所含的“I”型图或“Z”型图两端的正方形(阴影部分)必为折成正方体后的对面。 应用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迅速地确定出正方体的“对面”。

例1.如图,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写有一个汉字,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该正方体中,和“超”相对的字是 .

分析:自—信—沉—着—超,构成了竖着的Z 字型,所以“自”与“超”对应,故应填“自”.

三. 间二、拐角邻面知

中间隔着两个小正方形或拐角型 的三个面是正方体的邻面.

例2. 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纸盒,在它的三个侧面分别画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现用一把剪刀沿着它的棱剪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则展开图可以是( )

分析:我们把画有圆的一面记为a 面,正方形阴影面记为b 面,三角形阴影面记为c 面. 在选项A 中,由Z 字型结构知b 与c 对面,与已知正方体bc 相邻不符,应排除;在选项B 中,b 面与c 面隔着a 面,b 面与c 面是对面,也应排除;在选项D 中,虽然a 、b 、c 三面成拐角型,是正方体的三个邻面,b 面作为上面,a 面为正面,则c 面应在正方体的左面,与原图不符,应排除,故应选(C ).

四. 正方体展开图:

相对的两个面涂上相同颜色

五. 找正方体相邻或相对的面

1.从展开图找.(1)正方体中相邻的面,在展开图中有公共边或公共顶点.如或在正方形长链中相隔两个正方形.如

,•

中A 与D .(2)在正方体中相对的面,

在展开图中同行(或列)中,中间隔一个正方形.如ABCD 中,A 与C ,B 与D ,或和中间一行(或列)•均相连的两正方形亦相对.

例1 右图中哪两个字所在的正方形,在正方体中是相对的面.

解 “祝”与“似”,“你”和“程”,“前”和“锦”相对. 例2 在A 、B 、C 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

使得它们折成正方体后,对面上的数互为倒数,则填入正方形A 、B 、C •的三数依次是:

1111

(A )2,3,1 (B )3,2,1 1111

(C )1,2,3 (D )2,1,3

分析 A 与2,B 与3中间都隔一个正方形,C 与1分处正方形链两边且与其相连,选(A ). 例3 在A 、B 、C 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使它们折成正方体后,对面上的数互为相反数.

分析 A 与0,B 与2,C 和-1都分处正方形链两侧且与其相连,∴A ─0,B ─-2,C ─1.

例4 找出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

解 A 和C ,D 和F ,B 和E 是相对的面. 2.从立体图找.

例5 正方体有三种不同放置方式,问下底面各是几?

分析 先找相邻的面,余下就是相对的面.

上图出现最多的是3,和3相连的有2、4、5、6,余下的1就和3相对.再看6,•和6相邻的有2、3、4,和3相对的是1,必和6相邻,故6和5相对,余下是4和2相对,•下底面依次是2、5、1.

例6 由下图找出三组相对的面.

分析 和2相连的是1、3、5、6,相对的是4,和3相连的是2、4、5、6,相对的是1,和6相连的是1、2、3、4,相对的是5.

五. 由带标志的正方体图去判断是否属于它的展开图

例7 如下图,正方体三个侧面分别画有不同图案,它的展开图可以是( ).

分析 基本方法是先看上下,后定左右,图A 图B 都是□和+两个面相对,不合题意,图C “□”和“○”之上,从立体图看“+”在右,符合要求.图D •“□”和“+”之上,“○”在右,而立体图“○”应在左,不合要求,故选(C ).

例8 下面各图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将它们折成正方体,•则其中两个正方体各面图案完全一样,它们是( ).

分析 首先找出上下两底,(1)是+和*,(2)是+和*,(3)(4)都是□和×,排除(1)(2),再检查侧面,(3)(4)顺序相同,所以选(3)(4).

【分享】立方体折叠专题二

专题一的知识主要是介绍了如何寻找各种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的对面。 专题二的内容将是具体的解题方法的介绍。

在这里,我不推荐用剪纸折叠的方法去做,因为不适合在考场使用;而橡皮擦也只适用部分题目。

首先要说明的是:数字在正式命题中一般不考虑方向性,此专题的数字考虑方向性,主要是因为阴影部分的绘图不是很方便,采用数字便与绘图和理解。 首先介绍几个知识点: ① 不相对则相邻。

结论1: 一个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只有一个对面,因此,不是它的对面,那么就是邻面。

找对面的方法已经在立方体折叠专题(一)详细诠释。 比如:和1相对的面是3,那么其它的面全是1的邻面。 和6相对的面是4,那么其它的面全是6的邻面。

结论2:任意3个面,两两之间无对面,则它们可以折叠为正方体。 比如:(1、4、5) ,(2、3、6) 可以折叠为正方体 相反的:(1、4、6)不可以折叠为正方体,因为4和6是对面。 ② 三个固定的图形的面,旋转摆放后,只有三种视图。

视图二 视图一 视图三

下面详细演示视图一是如何变化成视图二的: ⒈ ABC 所在平面均顺时针移动。

⒉ 平面位置移动之后,平面内的字母顺时针旋转90°。

⒊视图一到视图三原理相同,不同的是全部逆时针转动。

重要结论:如果展开图能够折叠成以上的立方体,则只交换两个面的位置,立方体不成立。 例如:

③ 从平面到例题的基础模型。

提出基础模型,是因为这个模型是人人都能掌握的。

图1

为了做题方便,统一将图形变换为图1模式思考,这样可以避免视觉差异。

要注意的是:下图是不能折叠成以上正方体的,如果A 是我们看到的正面,那么B 面我们是看不到的,这是一个视觉差异。

④ 平面图的翻转等效方法。

我们需要验证的是:1 、图2能否折叠成图3?

图2 图

3

解析:

①题目只要我们判断1,5,6面的情况,因此其他平面略去不考虑。

②5,6两个面连在一起,因此,我们只需考虑将1面翻转到和5,6面相连。

③翻转的过程,就是然1面沿着2,3,5面的上边线翻滚过去,每翻滚1次旋转90°。 ④本题的1翻滚到5的右边,共记4次,360°,故1的方向不变。 ⑤将1翻滚到6的右边,化为标准形式。

图5

2 、图2能否折叠成图4?

图4

解析:有了上题的结论,此题就比较简单了。

根据图5和知识点②的三种视图旋转方法,正确的正方体应该是下图

结束语:

解题方法介绍完毕。以上的详细步骤,主要是写的思维的具体过程,熟练以后, 是可以省略很多步骤直接得出结论的。

从历年国考、省考真题来看,大部分的题目可以用知识点1:对面原则排除解题。

但是如果再考查立体思维,不排除题目难度加大的可能,所以需要系统掌握此知识点。 无论题目难度多大,立体思维的题目都将成为几秒钟就可以解决的送分题。

正方体折叠的展开图等价

刚看到的一道题:选出不能折成的一项是:

本题应该选择A ,因为命题人考虑了数字的方向。 那么如何不通过空间构想快速判断呢?

原图可以直接将 1 的正方形向左翻叠90°,等效于以下图形

将3翻转到5的右边,为什么3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呢?理由是3实质经过了4*90°=360°的翻转,这个以后详细解释。

大家一定要掌握第①步的等效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相信第②步大家是很容易理解的。

【分享】立方体折叠专题一

判断给定的平面图形是否属正方体表面展开图

1.最长的一行(或列)在中间,可为2、3、4个,超过4•个或长行不在中间的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

2.在每一行(或列)的两旁,每旁只能有1个正方形与其相连,超过1个就不是.

3.规律:

每一个顶点至多有3个邻面,不会有4个或更多个.

“一”形排列的三个面中,两端的面一定是对面,字母相同.

“L ”形排列的三个面中,没有相同的字母,即没有对面,只有邻面.

快速确定正方体的“对面” 口诀是:相间、“Z”端是对面 如下图,我们先来统一以下认识: 把含有图(1)所示或可由其作旋转后的图形统称为“I”型图;把所给平面图中含有(2)、(3)、(4)所示或可由其作旋转后的图形统称为“Z ”型图。

结论:

如果给定的平面图形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那么在这个平面图形中所含的“I”型图或“Z”型图两端的正方形(阴影部分)必为折成正方体后的对面。 应用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迅速地确定出正方体的“对面”。

例1.如图,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写有一个汉字,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该正方体中,和“超”相对的字是 .

分析:自—信—沉—着—超,构成了竖着的Z 字型,所以“自”与“超”对应,故应填“自”.

三. 间二、拐角邻面知

中间隔着两个小正方形或拐角型 的三个面是正方体的邻面.

例2. 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纸盒,在它的三个侧面分别画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现用一把剪刀沿着它的棱剪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则展开图可以是( )

分析:我们把画有圆的一面记为a 面,正方形阴影面记为b 面,三角形阴影面记为c 面. 在选项A 中,由Z 字型结构知b 与c 对面,与已知正方体bc 相邻不符,应排除;在选项B 中,b 面与c 面隔着a 面,b 面与c 面是对面,也应排除;在选项D 中,虽然a 、b 、c 三面成拐角型,是正方体的三个邻面,b 面作为上面,a 面为正面,则c 面应在正方体的左面,与原图不符,应排除,故应选(C ).

四. 正方体展开图:

相对的两个面涂上相同颜色

五. 找正方体相邻或相对的面

1.从展开图找.(1)正方体中相邻的面,在展开图中有公共边或公共顶点.如或在正方形长链中相隔两个正方形.如

,•

中A 与D .(2)在正方体中相对的面,

在展开图中同行(或列)中,中间隔一个正方形.如ABCD 中,A 与C ,B 与D ,或和中间一行(或列)•均相连的两正方形亦相对.

例1 右图中哪两个字所在的正方形,在正方体中是相对的面.

解 “祝”与“似”,“你”和“程”,“前”和“锦”相对. 例2 在A 、B 、C 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

使得它们折成正方体后,对面上的数互为倒数,则填入正方形A 、B 、C •的三数依次是:

1111

(A )2,3,1 (B )3,2,1 1111

(C )1,2,3 (D )2,1,3

分析 A 与2,B 与3中间都隔一个正方形,C 与1分处正方形链两边且与其相连,选(A ). 例3 在A 、B 、C 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使它们折成正方体后,对面上的数互为相反数.

分析 A 与0,B 与2,C 和-1都分处正方形链两侧且与其相连,∴A ─0,B ─-2,C ─1.

例4 找出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

解 A 和C ,D 和F ,B 和E 是相对的面. 2.从立体图找.

例5 正方体有三种不同放置方式,问下底面各是几?

分析 先找相邻的面,余下就是相对的面.

上图出现最多的是3,和3相连的有2、4、5、6,余下的1就和3相对.再看6,•和6相邻的有2、3、4,和3相对的是1,必和6相邻,故6和5相对,余下是4和2相对,•下底面依次是2、5、1.

例6 由下图找出三组相对的面.

分析 和2相连的是1、3、5、6,相对的是4,和3相连的是2、4、5、6,相对的是1,和6相连的是1、2、3、4,相对的是5.

五. 由带标志的正方体图去判断是否属于它的展开图

例7 如下图,正方体三个侧面分别画有不同图案,它的展开图可以是( ).

分析 基本方法是先看上下,后定左右,图A 图B 都是□和+两个面相对,不合题意,图C “□”和“○”之上,从立体图看“+”在右,符合要求.图D •“□”和“+”之上,“○”在右,而立体图“○”应在左,不合要求,故选(C ).

例8 下面各图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将它们折成正方体,•则其中两个正方体各面图案完全一样,它们是( ).

分析 首先找出上下两底,(1)是+和*,(2)是+和*,(3)(4)都是□和×,排除(1)(2),再检查侧面,(3)(4)顺序相同,所以选(3)(4).

【分享】立方体折叠专题二

专题一的知识主要是介绍了如何寻找各种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的对面。 专题二的内容将是具体的解题方法的介绍。

在这里,我不推荐用剪纸折叠的方法去做,因为不适合在考场使用;而橡皮擦也只适用部分题目。

首先要说明的是:数字在正式命题中一般不考虑方向性,此专题的数字考虑方向性,主要是因为阴影部分的绘图不是很方便,采用数字便与绘图和理解。 首先介绍几个知识点: ① 不相对则相邻。

结论1: 一个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只有一个对面,因此,不是它的对面,那么就是邻面。

找对面的方法已经在立方体折叠专题(一)详细诠释。 比如:和1相对的面是3,那么其它的面全是1的邻面。 和6相对的面是4,那么其它的面全是6的邻面。

结论2:任意3个面,两两之间无对面,则它们可以折叠为正方体。 比如:(1、4、5) ,(2、3、6) 可以折叠为正方体 相反的:(1、4、6)不可以折叠为正方体,因为4和6是对面。 ② 三个固定的图形的面,旋转摆放后,只有三种视图。

视图二 视图一 视图三

下面详细演示视图一是如何变化成视图二的: ⒈ ABC 所在平面均顺时针移动。

⒉ 平面位置移动之后,平面内的字母顺时针旋转90°。

⒊视图一到视图三原理相同,不同的是全部逆时针转动。

重要结论:如果展开图能够折叠成以上的立方体,则只交换两个面的位置,立方体不成立。 例如:

③ 从平面到例题的基础模型。

提出基础模型,是因为这个模型是人人都能掌握的。

图1

为了做题方便,统一将图形变换为图1模式思考,这样可以避免视觉差异。

要注意的是:下图是不能折叠成以上正方体的,如果A 是我们看到的正面,那么B 面我们是看不到的,这是一个视觉差异。

④ 平面图的翻转等效方法。

我们需要验证的是:1 、图2能否折叠成图3?

图2 图

3

解析:

①题目只要我们判断1,5,6面的情况,因此其他平面略去不考虑。

②5,6两个面连在一起,因此,我们只需考虑将1面翻转到和5,6面相连。

③翻转的过程,就是然1面沿着2,3,5面的上边线翻滚过去,每翻滚1次旋转90°。 ④本题的1翻滚到5的右边,共记4次,360°,故1的方向不变。 ⑤将1翻滚到6的右边,化为标准形式。

图5

2 、图2能否折叠成图4?

图4

解析:有了上题的结论,此题就比较简单了。

根据图5和知识点②的三种视图旋转方法,正确的正方体应该是下图

结束语:

解题方法介绍完毕。以上的详细步骤,主要是写的思维的具体过程,熟练以后, 是可以省略很多步骤直接得出结论的。

从历年国考、省考真题来看,大部分的题目可以用知识点1:对面原则排除解题。

但是如果再考查立体思维,不排除题目难度加大的可能,所以需要系统掌握此知识点。 无论题目难度多大,立体思维的题目都将成为几秒钟就可以解决的送分题。

正方体折叠的展开图等价

刚看到的一道题:选出不能折成的一项是:

本题应该选择A ,因为命题人考虑了数字的方向。 那么如何不通过空间构想快速判断呢?

原图可以直接将 1 的正方形向左翻叠90°,等效于以下图形

将3翻转到5的右边,为什么3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呢?理由是3实质经过了4*90°=360°的翻转,这个以后详细解释。

大家一定要掌握第①步的等效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相信第②步大家是很容易理解的。


相关内容

  • 图形推理解题技巧系列之一 九宫图类
  • 图形推理解题技巧系列之一 九宫图类 九宫图类试题寻找规律的顺序 解决图形推理试题,其根本在于找到规律,而根据各种图形的不同排列形式,我们讲图形推理试题分为"三三"型."四四"型."六四"型."一四"型."五五& ...

  • 2013年浙江省考:样式类图形推理技巧
  • 2013年浙江省考:样式类图形推理技巧 华图教育 郝媛媛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关于图形的题一般考查这么几种:规律类和重构类:在规律类当中又分为:位置类.样式类.数量类.属性类四种:重构类当中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www.huatu.com )通过近几年考题的研究,发现主要考查的是空间重构:那么我 ...

  • 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目录
  •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考情分析(1) 第一篇 常识判断 第一章 地理(8) 第一节 自然地理(8) 第二节 区域地理(10) 第二章 政治(16)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6) 第二节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19) 第三章 经济(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5) 第 ...

  • 2012年行测模块三判断推理_第一章图形推理总结
  • 第一章 图形推理 按照命题理念的不同,图形推理分为规律推理和重构推理两大类题目. 一.规律推理类 规律推理是针对所给若干幅图形的规律,选择新图形以延续现有的规律性.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图形数列中,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据此推导符合规律的图形.根据图形的变化规律可将题型分为样式类.数量类和位置类. 二.重构 ...

  •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大全
  • 考生们都知道,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做行测题没有行测答题技巧是不行的,那么短的时间内把每一道完完整整进行思考很难行得通,掌握一定技巧就很关键,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你就是王者.对此教育专家总结了公务员行测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常用答题技巧,期望为考生备考提速.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学运 ...

  • 水利部在京事业单位招考试题
  • 2012年国家水利部在京事业单位招考 2月19日考完,19日靠回忆记录一些大概内容 我报考的是技术岗位,在六十六中学考试,上午8点到12点 公共基础知识(8点-10点): 一.填空题(10个题) 1,水利工作者的精神是().责任.务实. 2,联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古运河是(). 3,职业生活中的两 ...

  • 国家公务员考试准备
  • 2015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大全 考生们都知道,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做行测题没有行测答题技巧是不行的,那么短的时间内把每一道完完整整进行思考很难行得通,掌握一定技巧就很关键,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你就是王者.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学运算: 1. 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 ...

  • 2015湖北选调生行测备考:答题技巧大全
  • 考生们都知道,在选调生考试中做行测题没有行测答题技巧是不行的,那么短的时间内把每一道题目完完整整进行思考很难行得通,掌握一定技巧就很关键,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选调生考试中,你就是王者.中公选调生考试网总结整理了选调生行测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常用答题技巧,期望为考生备考提速. 一.选调生行测答题技巧 ...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一.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