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识字学习主要靠自己的兴趣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兴趣

一年级学生识字学习主要靠自己的兴趣,主动性不强。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今在我们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出现了学生识字量大,识记的生字容易回生,错别字较多等现象。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呢?

识字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在教学中要依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着汉字的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识字效果。

一、巧识汉字

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1]

1.看图识字

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一些象形、指事、会意类的字可以运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把字的音、形、义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如人教版第二册《称象》一课教学“象”这个字时,先用课件出示象图,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形象记忆,结合眼前的图来介绍大象。再在象图旁并列出示“象”字,让学生说说“象”字的每个笔画像象身体的什么部位。学生有的说“象”上的角字头像大象的耳朵;有的说“象”中间的“口”像大象的头;有的说“象”第6笔撇是象的长鼻子,第7笔弯钩是象的身子,第8.9两笔撇分别是象的前后腿;有的说最后两笔是象的尾巴„„孩子们议论纷纷的同时,“象”字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

2.归类识字

汉字中占较大多数为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声。在教学中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认识一个形旁,便可联带认识一长串汉字。如在教学《操场上》一课时,先把学生领到操场上,接着有意识地带着学生一起玩,让学生在尽情地玩耍中体验,然后让学生猜猜“拍球”的“拍”和“跳绳”的“跳”分别是什么旁。当学生脱口而出提手旁和足字旁时,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打、拔、拍”和“跳、跑、踢”,并通过这两个偏旁顺带认识了“扔、抓、捡、捉、指”及“蹦、跨、蹬”。学生轻松地学握了字音、字形,对字义也有了一定地了解。学会了这种识字方法,学生在识字中便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熟字识生字法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2],“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3]。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只有当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信息相互作用时,才能理解、产生新的知识。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汉字进行生字的识记。

⑴熟字加偏旁(加一加)

这是学生运用已认识的汉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识记生字的方法。如“直”,可以用这个字加上木字旁识记“植树”的“植”,加上单立人识记“值日”的“值”。

⑵熟字减偏旁(减一减)

这和“加一加”的方法恰恰相反,就是把已认识的字去掉某个偏旁,变成一个新字的识字方法。如用“漂亮”的“漂”和“飘落”的“飘”分别去掉三点水和风字旁,便可识记“火车票”的“票”。

⑶熟字换偏旁(换一换)

这是将一个熟字的某一个偏旁换成另一个偏旁而变成另一个字的识字方法。如:把“奶奶”的“奶”女字旁换成提手旁变成“扔垃圾”的“扔”。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三种识记生字的办法是每一个学生都易于掌握的。实践证明,在大量的识字中,学生运用这些常用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不仅既快又牢地识记汉字,还将新信息(生字)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4]因此,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轻松识字,更要使学生掌握简便的识字方法,以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二、快乐巩固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当我们记住已学过的知识后,起初遗忘的特别快,遗忘率为55.8%,然后逐渐缓慢下来,一个月后遗忘率为71.2%。[5]根据这一遗忘理论基础,我把识字的巩固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时巩固和长期运用。

1.即时巩固

当学生对所学汉字还没发生遗忘时,采取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将所识汉字与学生多次见面,使汉字得以牢记。在教学中我最常用的形式有:

⑴多认读

为了巩固识字成果,采用多种形式的认读,如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等。但在课堂上最能激发学生认读兴趣的,我觉得要数赛读了。低年级的孩子好胜极强,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百试不厌。同桌你指我读,看谁读得准,两个小朋友极用心地找出对方的错误;小组赛读,看哪一小组读得最准,小组内的互帮互学的精神充分发扬;开火车读,看哪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这要求孩子们在读字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使生字熟记于心。

⑵猜一猜

在教学中我经常出一些字谜给学生猜,学生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也经常自编字谜,互相猜。这样的猜字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记牢汉字的结构,加深字意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认字的兴趣。如学生编的字谜“王大妈和白大妈坐在一块石头上,她们说这块石头好绿哟”(碧)。另外还有你读我猜的游戏。一个小朋友出示生字卡片,另一个小朋友读,只动嘴不出声,让手拿卡片的人猜等等。

⑶找朋友

把字和读音分别写在卡片上,让学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字和读音匹配,这样既复习了拼音,又识记了汉字;把合体字分成几个部分写在卡片上,让孩子把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组成字。这样的活动,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巩固了字形的识记。

⑷识字卡

在上新课教学前布置学生将生字做成卡片,课堂上开展“读字找字”的游戏,可以由老师说出一个生字,学生一边跟读一边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该字;还可以由老师出示一个生字的读音让学生认读,并在字卡中找出该字。在识记了生字之后,让学生丰富字卡内容,给生字扩词,用所组的词写一句话,使汉字的识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得以巩固,同时学生在用字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份学习的成就感。

2.长期运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先生指出:“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如此等等。因此,学过的字要力求在阅读和写话中经常运用,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6]

⑴在“口语交际”“说话写话”中巩固识字

课堂教学中结合单元的“口语交际”的有关话题,创设轻松和谐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每节语文课前,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已识记的生词,让学生抄在积累本上,然后以展示的形式,学生自由地用所抄的词说话,并鼓励学生课下把说的话写下来。这样通

过说、写的运用,达到了巩固识字,训练语言的效果。

⑵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识字

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局限于语文教科书的教学,还要把学生引领到课外广袤的知识读本中。当学生入学学过拼音后,他们就会很高兴地运用拼音能力读书读报了。教学中,我利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开展课外阅读展示活动。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学到了新字,提高了识字和阅读的能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7]无论是“即时巩固”,还是“长期运用”,都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三、趣味辨字

学生在大量的识字之后,经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而且有些错别字,无论老师讲多少遍(集体订正了,然后再个别指导等),都无济于事。我认为归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是:教师在辨析错别字时,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调动,没有发掘学生自主辨字的巨大潜能。这样会导致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学生无心地机械地记。即使错别字当时订正了,过后又会再犯。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多样的辨字方法,以帮助学生准确识记字形。

1.找规律

在我教的一年级的学生中经常出现把“真、具”等字的中间写成两横的现象。我依照了一位老师的介绍,让学生对“真、具、值、植、慎、惧”与“且、姐、咀、沮”加以比较。学生发现,凡是字上有十字头或八字底的字的中间都有三横。经过这一比较,学生掌握了判断的方法,错字就不再出现了。后来我又运用这一方法帮助学生成功解决了“故、敌”等字学生将反文旁写成折文儿的问题。我给学生呈现两组字“故、敌、救、做、敢”和“冬、夏、复、处”,让学生观察,学生找出了:当在一个字的右边出现时,这个部分是反文旁而不是折文儿,其它的三个方向则相反。

2.设语境

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字,当学生大量识字后,经常会出现同音字混用的现象。在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句中,辨别字意,以做到正确识记。如学生混用“在”“再”,在教学中我出示一些句子,让学生进行选字填空,经过选词、读句,学生明白了两字的意思,此后便很少有孩子出错了。

3.辨字组词

低年级孩子的错别字有大部分是由字形相近而造成的,之所以会犯错,就是因为孩子们缺少观察。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8]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专门准备一本辨字本,当一个学生发现一组形近字后,便抄在黑板上,和其他孩子一起进行辨字组词。长期的辨字训练,既减少了错别字,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领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及时积累在日常学习中出现的错别字,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辨字形式,并长期坚持,让“远离错别字”的意识在学生心中扎根,并形成一种自主辨字的学习习惯。

“教无定法”,我想在识字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以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境界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兴趣

一年级学生识字学习主要靠自己的兴趣,主动性不强。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今在我们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出现了学生识字量大,识记的生字容易回生,错别字较多等现象。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呢?

识字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在教学中要依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着汉字的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识字效果。

一、巧识汉字

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1]

1.看图识字

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一些象形、指事、会意类的字可以运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把字的音、形、义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如人教版第二册《称象》一课教学“象”这个字时,先用课件出示象图,让学生联系已有的形象记忆,结合眼前的图来介绍大象。再在象图旁并列出示“象”字,让学生说说“象”字的每个笔画像象身体的什么部位。学生有的说“象”上的角字头像大象的耳朵;有的说“象”中间的“口”像大象的头;有的说“象”第6笔撇是象的长鼻子,第7笔弯钩是象的身子,第8.9两笔撇分别是象的前后腿;有的说最后两笔是象的尾巴„„孩子们议论纷纷的同时,“象”字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

2.归类识字

汉字中占较大多数为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声。在教学中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认识一个形旁,便可联带认识一长串汉字。如在教学《操场上》一课时,先把学生领到操场上,接着有意识地带着学生一起玩,让学生在尽情地玩耍中体验,然后让学生猜猜“拍球”的“拍”和“跳绳”的“跳”分别是什么旁。当学生脱口而出提手旁和足字旁时,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打、拔、拍”和“跳、跑、踢”,并通过这两个偏旁顺带认识了“扔、抓、捡、捉、指”及“蹦、跨、蹬”。学生轻松地学握了字音、字形,对字义也有了一定地了解。学会了这种识字方法,学生在识字中便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熟字识生字法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2],“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3]。理论强调了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只有当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信息相互作用时,才能理解、产生新的知识。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汉字进行生字的识记。

⑴熟字加偏旁(加一加)

这是学生运用已认识的汉字,加上偏旁变成新字的识记生字的方法。如“直”,可以用这个字加上木字旁识记“植树”的“植”,加上单立人识记“值日”的“值”。

⑵熟字减偏旁(减一减)

这和“加一加”的方法恰恰相反,就是把已认识的字去掉某个偏旁,变成一个新字的识字方法。如用“漂亮”的“漂”和“飘落”的“飘”分别去掉三点水和风字旁,便可识记“火车票”的“票”。

⑶熟字换偏旁(换一换)

这是将一个熟字的某一个偏旁换成另一个偏旁而变成另一个字的识字方法。如:把“奶奶”的“奶”女字旁换成提手旁变成“扔垃圾”的“扔”。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这三种识记生字的办法是每一个学生都易于掌握的。实践证明,在大量的识字中,学生运用这些常用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不仅既快又牢地识记汉字,还将新信息(生字)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4]因此,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轻松识字,更要使学生掌握简便的识字方法,以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二、快乐巩固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当我们记住已学过的知识后,起初遗忘的特别快,遗忘率为55.8%,然后逐渐缓慢下来,一个月后遗忘率为71.2%。[5]根据这一遗忘理论基础,我把识字的巩固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时巩固和长期运用。

1.即时巩固

当学生对所学汉字还没发生遗忘时,采取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将所识汉字与学生多次见面,使汉字得以牢记。在教学中我最常用的形式有:

⑴多认读

为了巩固识字成果,采用多种形式的认读,如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等。但在课堂上最能激发学生认读兴趣的,我觉得要数赛读了。低年级的孩子好胜极强,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百试不厌。同桌你指我读,看谁读得准,两个小朋友极用心地找出对方的错误;小组赛读,看哪一小组读得最准,小组内的互帮互学的精神充分发扬;开火车读,看哪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这要求孩子们在读字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使生字熟记于心。

⑵猜一猜

在教学中我经常出一些字谜给学生猜,学生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也经常自编字谜,互相猜。这样的猜字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记牢汉字的结构,加深字意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认字的兴趣。如学生编的字谜“王大妈和白大妈坐在一块石头上,她们说这块石头好绿哟”(碧)。另外还有你读我猜的游戏。一个小朋友出示生字卡片,另一个小朋友读,只动嘴不出声,让手拿卡片的人猜等等。

⑶找朋友

把字和读音分别写在卡片上,让学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字和读音匹配,这样既复习了拼音,又识记了汉字;把合体字分成几个部分写在卡片上,让孩子把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组成字。这样的活动,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汉字的结构,巩固了字形的识记。

⑷识字卡

在上新课教学前布置学生将生字做成卡片,课堂上开展“读字找字”的游戏,可以由老师说出一个生字,学生一边跟读一边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该字;还可以由老师出示一个生字的读音让学生认读,并在字卡中找出该字。在识记了生字之后,让学生丰富字卡内容,给生字扩词,用所组的词写一句话,使汉字的识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得以巩固,同时学生在用字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份学习的成就感。

2.长期运用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先生指出:“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如此等等。因此,学过的字要力求在阅读和写话中经常运用,这是复习巩固生字的重要途径。„„”[6]

⑴在“口语交际”“说话写话”中巩固识字

课堂教学中结合单元的“口语交际”的有关话题,创设轻松和谐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每节语文课前,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已识记的生词,让学生抄在积累本上,然后以展示的形式,学生自由地用所抄的词说话,并鼓励学生课下把说的话写下来。这样通

过说、写的运用,达到了巩固识字,训练语言的效果。

⑵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识字

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局限于语文教科书的教学,还要把学生引领到课外广袤的知识读本中。当学生入学学过拼音后,他们就会很高兴地运用拼音能力读书读报了。教学中,我利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开展课外阅读展示活动。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又学到了新字,提高了识字和阅读的能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7]无论是“即时巩固”,还是“长期运用”,都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三、趣味辨字

学生在大量的识字之后,经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而且有些错别字,无论老师讲多少遍(集体订正了,然后再个别指导等),都无济于事。我认为归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是:教师在辨析错别字时,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调动,没有发掘学生自主辨字的巨大潜能。这样会导致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学生无心地机械地记。即使错别字当时订正了,过后又会再犯。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多样的辨字方法,以帮助学生准确识记字形。

1.找规律

在我教的一年级的学生中经常出现把“真、具”等字的中间写成两横的现象。我依照了一位老师的介绍,让学生对“真、具、值、植、慎、惧”与“且、姐、咀、沮”加以比较。学生发现,凡是字上有十字头或八字底的字的中间都有三横。经过这一比较,学生掌握了判断的方法,错字就不再出现了。后来我又运用这一方法帮助学生成功解决了“故、敌”等字学生将反文旁写成折文儿的问题。我给学生呈现两组字“故、敌、救、做、敢”和“冬、夏、复、处”,让学生观察,学生找出了:当在一个字的右边出现时,这个部分是反文旁而不是折文儿,其它的三个方向则相反。

2.设语境

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字,当学生大量识字后,经常会出现同音字混用的现象。在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句中,辨别字意,以做到正确识记。如学生混用“在”“再”,在教学中我出示一些句子,让学生进行选字填空,经过选词、读句,学生明白了两字的意思,此后便很少有孩子出错了。

3.辨字组词

低年级孩子的错别字有大部分是由字形相近而造成的,之所以会犯错,就是因为孩子们缺少观察。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8]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专门准备一本辨字本,当一个学生发现一组形近字后,便抄在黑板上,和其他孩子一起进行辨字组词。长期的辨字训练,既减少了错别字,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领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及时积累在日常学习中出现的错别字,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辨字形式,并长期坚持,让“远离错别字”的意识在学生心中扎根,并形成一种自主辨字的学习习惯。

“教无定法”,我想在识字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以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境界


相关内容

  •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终
  •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 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2008级4班 姓名:周红 指导教师:伊立新 引言......................................................3 1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

  •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申 报 人: 所在单位: 立项编号:结项报告 李玉玲 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 2015-ZJKYB-X10-222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我们支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尽早 ...

  • 浅谈小学识字教学方法
  • 摘 要:众所周知,在所有的教学阶段,小学低年级无疑是识字量最大的.他们由刚开始的一无所知,到能够阅读简单的文章,这其中的识字数量是其他任何一个学段所不能比拟的.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识字数量来说,面临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 关键词:小学:识字:方法:效果 中 ...

  • 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致力于再生和利用识字资源对 于转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低年级语文 课程具有重要意义.而识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 力.教学生的识字方法. 一.要以识字手段的多样性实现识字教学 1.多种方式出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

  • 一年级小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
  • 时间:2010-3-24 18:32:54 -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这座高楼大厦的坚硬的基石.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难点.在一二年级要完成小学阶段50%以上的识字任务.仅一年级就有350多个要求掌握的生字(一类字)和950多个要求认识的字(二类字).这对于刚跨入小学门槛的一年 ...

  • 谈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 摘 要:低年级识字教学要重视以下几个环节:找规律识字.做游戏识字,掌握汉字的字形.字义识字,直观形象识字,归类构字特点识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识字的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分析字形:对比识字:实物演示 汉字是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也是掌握语言最关键的一环.而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关 ...

  • 浅谈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 浅谈低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识字与写字教学是语文教育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喜欢汉字,逐步感受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的非常关键的一环,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在识与写教学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人的关注,怎样把握识与写教学的理念,使识写教学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 ...

  •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
  •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255-01 小学低年级学生通常具有贪玩.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对于识字缺乏主动性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这一阶段提高小学生识字.写字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生识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 ...

  •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高效识字教学策略[1]
  • 识字教学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