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关键教学设计

《创新是关键》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项目

东平街道中学 焦恩斌 电话:[1**********](610808)

【课程标准】

三2.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材分析】

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从而勤奋学习,为改我国科技落后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材在该项目下设置了两个层次“科技创新,赶超一流”和“教育创新,人才蔚起”。这两个层次层层递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首先要科技创新,因为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个观点学生们都能从道理上认同。但是,具体到行动上,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高:学习方法陈旧、独立思考能力较差、缺乏想象力、不善于实践等。所以,引导学生真正从内心里认识创新、感受创新对个人及社会、国家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一个创新型的人才势在必行。

【重点难点分析】

做创新型人才是本课的学习重点,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本课的教学难点。

因为教育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有奋斗目标,这是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然后结合学生实际从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做起。科技创新的必要性这一内容理论性较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改变科技落后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

【能力目标】

理解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措施和成就。争做创新型人才。

【教学设计思路】

1、课堂按照“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规律,课堂结构分为“导入新课、共同探究、我的收获、达标训练、作业布置”五个板块;

2、通过让学生搜集相关事例、阅读教材内容、分析生活案例等,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推荐代表汇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力求立足国情教育,穿插道德、心理、法律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 (1)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我国为实施科技创新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2)搜集社会生活中创新方面的典型案例。

[教师] (1)了解学生对创新的认识以及创新的状况,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收集有关创新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制作多媒体课件。(2)课前分好讨论小组,6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发言人,其余的同学补充,共同讨论、合作探究、形成观点,在课前发的白纸上适当记录简要提纲,以便于记录观点、发言。

1. 2014年1月10日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②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③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各方面科学知识,积累知识,用于实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证经济复苏的唯一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神舟十号”顺利升空并成功返回;蛟龙号深水下潜,辽宁号航母建造( )

A.科技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C.科技创新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D.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但从出口产品的结构、自主创新 能力以及产业核心竞争力等角度 来看,中国还远称不上“贸易强国”。要改变这种格局,解决漫画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 )成功„„这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取得能说明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①始终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③完全依赖本国力量,加快科技创新

④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2014年1 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为 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程开甲、 张存浩颁奖。这一做法( )

A.说明推进科技创新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B.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C.符合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D.有力地推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5.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科技创新的基础是( )

A.教育创新 B.经济创新 C.文化创新 D.体制创新

6.中国教育新闻网指出: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的经验,破除一切妨碍教育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创新,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下列属于我国推进教育创新、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构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

③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④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确定新的科技发展目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 2014年1月10日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中指出: 要把发挥人的创造力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必须充分尊重人才、保障人才权益、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创造活力。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青年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②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动手

③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④树立远大理想和终身学习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 2013年8月,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南京落下帷幕。举办这项活动( )

①有利于开发青少年的创造潜能

②启示我们要养成积极动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良好风尚,成为既掌握丰富知识又具创造能力的人

③说明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④可以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激发青少年创造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2014年1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要汇聚全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合力。创新是根植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就在于不断创新。13亿中国人民蕴藏着无穷的智慧,要吸引和激励更多人投身创新创业,让全社会的创造潜能和活力竞相迸发,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潜力之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文化,既攀登基础研究的高峰,又着力使应用研究有新的突破,让两者比翼前行。要营造鼓励大胆探索、包容失败的宽松氛围,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大力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高尚品德,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创新道路上勇往直前。要以全球视野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充分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让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人类崇高的科技进步事业作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分)

(2)请你就如何推进山东省的自主创新能力至少提出两条建议。(2分)

(3)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4分)

(4)你准备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6分)

五、作业布置:

引导: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而创新重在实践,重在行动。东平某中学准备举办“科技活动周”。

1、请你说出我国近期的三项重大科技创新成就。

2、请你为本次“科技活动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3、在“科技活动周”里,要举行一次演讲比赛,请你写一份演讲稿的提纲。

《创新是关键》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项目

东平街道中学 焦恩斌 电话:[1**********](610808)

【课程标准】

三2.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材分析】

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从而勤奋学习,为改我国科技落后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材在该项目下设置了两个层次“科技创新,赶超一流”和“教育创新,人才蔚起”。这两个层次层层递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首先要科技创新,因为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个观点学生们都能从道理上认同。但是,具体到行动上,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高:学习方法陈旧、独立思考能力较差、缺乏想象力、不善于实践等。所以,引导学生真正从内心里认识创新、感受创新对个人及社会、国家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一个创新型的人才势在必行。

【重点难点分析】

做创新型人才是本课的学习重点,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本课的教学难点。

因为教育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有奋斗目标,这是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然后结合学生实际从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做起。科技创新的必要性这一内容理论性较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改变科技落后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

【能力目标】

理解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措施和成就。争做创新型人才。

【教学设计思路】

1、课堂按照“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规律,课堂结构分为“导入新课、共同探究、我的收获、达标训练、作业布置”五个板块;

2、通过让学生搜集相关事例、阅读教材内容、分析生活案例等,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推荐代表汇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力求立足国情教育,穿插道德、心理、法律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 (1)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我国为实施科技创新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2)搜集社会生活中创新方面的典型案例。

[教师] (1)了解学生对创新的认识以及创新的状况,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收集有关创新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制作多媒体课件。(2)课前分好讨论小组,6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发言人,其余的同学补充,共同讨论、合作探究、形成观点,在课前发的白纸上适当记录简要提纲,以便于记录观点、发言。

1. 2014年1月10日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②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③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各方面科学知识,积累知识,用于实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证经济复苏的唯一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神舟十号”顺利升空并成功返回;蛟龙号深水下潜,辽宁号航母建造( )

A.科技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C.科技创新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D.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但从出口产品的结构、自主创新 能力以及产业核心竞争力等角度 来看,中国还远称不上“贸易强国”。要改变这种格局,解决漫画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 )成功„„这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取得能说明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①始终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③完全依赖本国力量,加快科技创新

④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2014年1 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为 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程开甲、 张存浩颁奖。这一做法( )

A.说明推进科技创新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B.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C.符合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D.有力地推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5.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科技创新的基础是( )

A.教育创新 B.经济创新 C.文化创新 D.体制创新

6.中国教育新闻网指出: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的经验,破除一切妨碍教育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创新,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下列属于我国推进教育创新、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构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立交桥”

③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④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确定新的科技发展目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 2014年1月10日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中指出: 要把发挥人的创造力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必须充分尊重人才、保障人才权益、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创造活力。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青年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②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动手

③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④树立远大理想和终身学习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 2013年8月,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南京落下帷幕。举办这项活动( )

①有利于开发青少年的创造潜能

②启示我们要养成积极动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良好风尚,成为既掌握丰富知识又具创造能力的人

③说明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④可以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激发青少年创造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2014年1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要汇聚全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合力。创新是根植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就在于不断创新。13亿中国人民蕴藏着无穷的智慧,要吸引和激励更多人投身创新创业,让全社会的创造潜能和活力竞相迸发,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潜力之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文化,既攀登基础研究的高峰,又着力使应用研究有新的突破,让两者比翼前行。要营造鼓励大胆探索、包容失败的宽松氛围,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大力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高尚品德,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创新道路上勇往直前。要以全球视野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充分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让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人类崇高的科技进步事业作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分)

(2)请你就如何推进山东省的自主创新能力至少提出两条建议。(2分)

(3)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4分)

(4)你准备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6分)

五、作业布置:

引导: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而创新重在实践,重在行动。东平某中学准备举办“科技活动周”。

1、请你说出我国近期的三项重大科技创新成就。

2、请你为本次“科技活动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3、在“科技活动周”里,要举行一次演讲比赛,请你写一份演讲稿的提纲。


相关内容

  • [创新是关键]教学设计
  • <创新是关键>教学设计 莱西市夏格庄中学 董美玲 本课地位 设计思路 教材在设计上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理解基本国策,明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该项目下设置了两个层次:"科技创新,赶超一流"和"教 ...

  • 十二五规划创新
  • 工信部发布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明确"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促进工业转 ...

  •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2011年09月16日 京政发[2011]46号 "科技北京"建设是北京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北京"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北京"对"人 ...

  • 第七课项目二[创新是关键]教学案设计
  • 第七课课第二项目 <创新是关键>教学案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教与学目标 1. 了解国家在创新方面的举措. 2. 掌握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

  • [中国制造2025]全文内容
  •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5年5月8日 (本文有删减) 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 ...

  •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 [摘要] 创新思维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品质,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 ...

  • 走科教兴国之路
  • 走科教兴国之路 一.设计思路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于1995年5月6日首次提出.1996年我国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基本国策."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 ...

  • 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
  • <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2011-2015)> 前 言 中关村科学城是指"以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为轴线,东至京藏高速和新街口外大街,南至西北二环.西外大街和紫竹院路,西至西三环.苏州街和万泉河快速路,北至北五环及小营西路以南"的区域,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是中关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 附件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5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内容一.能源 (一)电网侧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关键技术 1.消纳风电的热-电联合优化规划及运行控制技术 研究城市供热管网与储热式电采暖热力特征关键参数 模型,研究储热式电采暖.热负荷特性与风电消纳的关联关 系,实现城市供热系统.风电消纳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