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风](其三十一)

李白——《古风》(其三十一)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在线字典〗

-

【年代】:唐

【作者】:李白——《古风》(其三十一)

【内容】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赏析】:

  欲知李白这一首诗的妙处,且先看诗中这一故事的由来。《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镐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另外,《汉书。五行志》引《史记》云:“郑客从关东来,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知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因言今年祖龙死。”《史记》所载的故事前后比较完整,用了一百零三个字。《汉书》抓住故事的中心,只用了五十个字,而且由于素车白马从华山而下这一点染,增强了神话色彩,但仍然只是文章,而不是诗。

 

  李白翻文为诗,主要以《汉书》所载的故事为根据,写成了这一首诗的前六句。其中第二句是原文所没有的,实质上诗人把原文凝炼为二十五个字,字数压缩了一半,却无损于故事的完整性,并且诗意盎然,诗情醰永。这就不能不佩服诗人以古为新的手法了。一起“郑客西入关”一句,为什么不依原文写为“郑客关东来”呢?这是因为是“关东来”只表明出发地,却不能表出目的地,而“西入关”则包括了“关东来”,平平五字,一石两鸟,极尽简括之能事。第二句“行行未能已”原文没有的,诗人增添了这一句,便写出了郑客“行行重行行”的旅途生活,“未能已”三字则又点出了道远且长,言外还暗示秦法森严,行路程期有所规定,不敢超越期限的那种惶恐赶路的心情,就这一句平添了无限的情意,也(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就是诗之所以为诗。接下去“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两句与文章的叙述次序恰恰相反。这并不是因为受押韵的牵制,而主要是用倒笔突接的方法,先把鲜明的形象送到读者的眼前:“唉!来了一位白马神人!”然后再补叙原委。这样写法接法,也是诗的特征,而非文章的常规。第五句“璧遗镐池君”把原文“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十一字删成五字,凝

缩得非常精致。镐池君指水神,秦以五行中的水德为王,故水神相当于秦朝的护国神,华山神预将秦的亡征,告知水神。第六句“明年祖龙死”,祖龙即指秦始皇。不必点明,即知为华山君传语,简洁了当地预报了秦始皇的死耗。

 

  以上六句,只是李白复述故事,其长处也不过是剪裁点染得宜,而还不足以见此诗之特点。此诗精神发越之处,主要在后四句,李白的超人之处也在后四句。

 

  东晋诗人陶潜曾写过一篇《桃花源记》,后来的诗人极喜引用,“世外桃源”几成为尽人皆知的成语。李白想象力过人,把这一故事和上面六句中的故事,掺和在一起,似乎桃源中人所以避秦隐居,就是因为他们得知郑客从华山君那儿得来祖龙将死、秦将大乱的消息。所以七八两句用“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轻轻地把两个故事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一起了。“秦人相谓曰”之前省去了郑客传播消息,因而行文更加紧凑。“相谓”二字写出秦人传说时的神情,活跃纸上:“吾属可去矣”一句则写出了他们坚决而又轻松的感情,这些都是此诗神妙之处。

 

  最后诗人以“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两句结住全诗。“春”字,承桃花春开,取春色美好之意。用“千春”而不用千秋,说明他对桃花源的赞美。这两句反映了李白对桃花源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的厌恶。是啊,一旦进了世外桃源,就永远与这混浊纷乱的人寰相隔绝了。

 

  诗人写诗时可能预感到安史之乱的某些征兆,所以引喻故事,借古喻今,以表遁世避乱的归隐思想。结笔悠然而止,不再写入桃源后的如何如何,不但行文简洁,而且余音袅袅,也令人起不尽之思。

 

                (沈熙乾)

李白——《古风》(其三十一)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在线字典〗

-

【年代】:唐

【作者】:李白——《古风》(其三十一)

【内容】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赏析】:

  欲知李白这一首诗的妙处,且先看诗中这一故事的由来。《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镐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另外,《汉书。五行志》引《史记》云:“郑客从关东来,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华山上下,知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因言今年祖龙死。”《史记》所载的故事前后比较完整,用了一百零三个字。《汉书》抓住故事的中心,只用了五十个字,而且由于素车白马从华山而下这一点染,增强了神话色彩,但仍然只是文章,而不是诗。

 

  李白翻文为诗,主要以《汉书》所载的故事为根据,写成了这一首诗的前六句。其中第二句是原文所没有的,实质上诗人把原文凝炼为二十五个字,字数压缩了一半,却无损于故事的完整性,并且诗意盎然,诗情醰永。这就不能不佩服诗人以古为新的手法了。一起“郑客西入关”一句,为什么不依原文写为“郑客关东来”呢?这是因为是“关东来”只表明出发地,却不能表出目的地,而“西入关”则包括了“关东来”,平平五字,一石两鸟,极尽简括之能事。第二句“行行未能已”原文没有的,诗人增添了这一句,便写出了郑客“行行重行行”的旅途生活,“未能已”三字则又点出了道远且长,言外还暗示秦法森严,行路程期有所规定,不敢超越期限的那种惶恐赶路的心情,就这一句平添了无限的情意,也(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就是诗之所以为诗。接下去“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两句与文章的叙述次序恰恰相反。这并不是因为受押韵的牵制,而主要是用倒笔突接的方法,先把鲜明的形象送到读者的眼前:“唉!来了一位白马神人!”然后再补叙原委。这样写法接法,也是诗的特征,而非文章的常规。第五句“璧遗镐池君”把原文“持璧与客曰:为我遗镐池君。”十一字删成五字,凝

缩得非常精致。镐池君指水神,秦以五行中的水德为王,故水神相当于秦朝的护国神,华山神预将秦的亡征,告知水神。第六句“明年祖龙死”,祖龙即指秦始皇。不必点明,即知为华山君传语,简洁了当地预报了秦始皇的死耗。

 

  以上六句,只是李白复述故事,其长处也不过是剪裁点染得宜,而还不足以见此诗之特点。此诗精神发越之处,主要在后四句,李白的超人之处也在后四句。

 

  东晋诗人陶潜曾写过一篇《桃花源记》,后来的诗人极喜引用,“世外桃源”几成为尽人皆知的成语。李白想象力过人,把这一故事和上面六句中的故事,掺和在一起,似乎桃源中人所以避秦隐居,就是因为他们得知郑客从华山君那儿得来祖龙将死、秦将大乱的消息。所以七八两句用“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轻轻地把两个故事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一起了。“秦人相谓曰”之前省去了郑客传播消息,因而行文更加紧凑。“相谓”二字写出秦人传说时的神情,活跃纸上:“吾属可去矣”一句则写出了他们坚决而又轻松的感情,这些都是此诗神妙之处。

 

  最后诗人以“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两句结住全诗。“春”字,承桃花春开,取春色美好之意。用“千春”而不用千秋,说明他对桃花源的赞美。这两句反映了李白对桃花源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的厌恶。是啊,一旦进了世外桃源,就永远与这混浊纷乱的人寰相隔绝了。

 

  诗人写诗时可能预感到安史之乱的某些征兆,所以引喻故事,借古喻今,以表遁世避乱的归隐思想。结笔悠然而止,不再写入桃源后的如何如何,不但行文简洁,而且余音袅袅,也令人起不尽之思。

 

                (沈熙乾)


相关内容

  • 李白的诗(共979首)
  • 李白诗词全集(979首全) <将进酒><静夜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赠汪伦><行路难><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l ...

  • 唐诗鉴赏大辞典
  • 天天美文网 http://www.365essay.com/ 虞世南-蝉 王绩-野望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梵志-吾富有钱时 诗(二首) 寒山-杳杳寒山道 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咏蝉 于易水送人一绝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渡湘江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王勃-咏风 滕王阁诗 ...

  • [唐诗鉴赏大辞典]目录
  • ●虞世南 蝉 ●王绩 野望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梵志 吾富有钱时 诗(二首) ●寒山 杳杳寒山道 ●上官仪 入朝洛堤步月 ●卢照邻 长安古意 ●骆宾王 咏蝉 于易水送人一绝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渡湘江 ●苏味道 正月十五日夜 ●王勃 咏风 滕王阁诗 别薛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江亭夜月送别二 ...

  • 李白诗歌的意象
  • 第31卷第4期菏泽学院学报2009年7月 JournalofHezeUniversityJul. 2009Vol.31 No.4 文章编号:1673-2103(2009)04-0017-04 李白诗歌的意象 赵长慧 3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湖北丹江口442700) 摘 要:李白诗歌中,自然 ...

  • 李白诗歌的_白日_探秘
  •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年第5期・历代文史・ 李白诗歌的"白日"探秘 张 起 (成都大学文新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提 要:本文认为白日是李白人生中的重要元素, 也是李白诗的明显特征, 他十分钟情于白日.白日组象入诗, 表现出鲜明的美学特征, 他的天真浪漫主义因 ...

  • 高考李白诗
  • 李白诗歌高考题 2002年全国卷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q ...

  • 一些很唯美的古风句子
  • 一些很唯美的古风句子.(收集) 1.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2.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3.生能尽欢,死亦无憾.4.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5.江水孤寂,两岸墨绿,到处站的都是你的身影.6.忧悒清远的气韵,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忧伤,如微云孤月,只能遥望那天 ...

  • 关于描写花的古诗词赏析目录
  • 关于描写花的古诗词赏析目录:                                                                   最后整理:2012.11 1.惜牡丹花(白居易) 33.古风(李白) 65.早梅(齐己) 2.遗爱寺(白居易) 34.金门答苏秀才(李白) ...

  • 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文化的转型
  • 2009年11月第29卷第6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Nov. ,2009Vol.29No.6 李杜诗风的转变与唐代文化的转型 葛景春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个人诗风的差异和转变,是与诗歌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