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习俗

  龙抬头也称春龙节,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中国人过年,自腊月初八就正式开始,直到来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才算真正结束。对老百姓而言,二月初二日,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天正是苍龙“登天”之日,俗称“龙抬头”。这天一般处在惊蛰之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在古代神格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年的庄稼的丰歉,因此,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初二日这天要在龙神庙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同时唱大戏以娱神。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剃龙头、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所谓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此外,大人们要用五色布剪出方形或圆形小块,中间夹以细秫秸秆,用线穿起来,作长虫状,戴在孩童衣帽上,俗称“戴龙尾”,驱灾辟邪。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祝愿孩子长大后断文识字……二月初二简单的举动,饱含着人们对孩子的殷切记挂,也饱含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龙抬头节日习俗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得。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吃龙头食龙蛋

  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和以前一样也是讲究吃喝的尤其要吃猪头,称为龙头。但在民国时已不大听见有人吃龙牙、龙发、龙麟了,而且有的地方还稍有变更,要添用些洋酱油或西红柿汁之类的新东西,使之洋化,倒也算是时代特色了。这一天农家以菜作团称“食龙蛋”,用面作汤饼称“食龙须”。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还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清潘龙陛《帝京岁时记胜》:“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都人用枣糕、麦米等油煎为食,曰薰虫。”

  为什么要理发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不过,其实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是“思旧”,而不是“死舅”,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

  据了解,因明清两朝发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当时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到现在。

  龙抬头也称春龙节,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中国人过年,自腊月初八就正式开始,直到来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才算真正结束。对老百姓而言,二月初二日,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认为这天正是苍龙“登天”之日,俗称“龙抬头”。这天一般处在惊蛰之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在古代神格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年的庄稼的丰歉,因此,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初二日这天要在龙神庙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同时唱大戏以娱神。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剃龙头、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所谓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一为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此外,大人们要用五色布剪出方形或圆形小块,中间夹以细秫秸秆,用线穿起来,作长虫状,戴在孩童衣帽上,俗称“戴龙尾”,驱灾辟邪。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祝愿孩子长大后断文识字……二月初二简单的举动,饱含着人们对孩子的殷切记挂,也饱含着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龙抬头节日习俗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得。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吃龙头食龙蛋

  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和以前一样也是讲究吃喝的尤其要吃猪头,称为龙头。但在民国时已不大听见有人吃龙牙、龙发、龙麟了,而且有的地方还稍有变更,要添用些洋酱油或西红柿汁之类的新东西,使之洋化,倒也算是时代特色了。这一天农家以菜作团称“食龙蛋”,用面作汤饼称“食龙须”。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人们还祈望龙抬头出来镇住毒虫。清潘龙陛《帝京岁时记胜》:“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都人用枣糕、麦米等油煎为食,曰薰虫。”

  为什么要理发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不过,其实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是“思旧”,而不是“死舅”,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

  据了解,因明清两朝发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当时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到现在。


相关内容

  • 龙抬头的习俗普及
  • 龙抬头的习俗普及 龙头节的来由有两种版本,一是民间传闻,老农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故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q ...

  •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水习俗源自哪里?
  • 民谚有"二月二,龙抬头"的风水习俗,二月二还是阴历的二月初二,人们讨这个好口彩,纷纷在二月二这天去理发,把理发师忙得脚不沾地,从早到晚不得闲.但是,为什么会有"二月二龙抬头"的风水习俗呢?你知道吗? 农耕社会对春雨的盼望:在农耕社会,风调雨顺是庄稼能有好收成的 ...

  • 高中说明文:二月二龙抬头习俗600字作文
  • 小编导语:二月二龙抬头习俗是高中说明文,民间传说,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个万物复苏,雨水将至的季节,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更多关于二月二龙抬头习俗的作文尽在百度攻略.在我们富饶的清徐县城里,有一个在万物复苏之际,东方苍龙初露头角的日子,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传, ...

  • 龙抬头全国各地习俗
  • 龙抬头全国各地习俗 1北京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龙抬头的日子里,没有庆祝活动可是说不过去的哦,北京人在这天吃春饼,春饼象征着龙鳞,还要在春饼里面加上各式各样鲜香爽口一定盒子菜,还有驴打滚也是北京人在龙抬头这天主要的美食. 2山东您听说过引钱龙吗?引钱龙就是用灶烟在地上画一条龙,寓意农业丰收,祈求摆 ...

  • 二月二龙抬头都有哪些民俗?要做什么?
  • 2017-02-27 10:24 人民日报微博 导语 这天民间习俗众多:①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儿:②二月二,占鳌头:相传是文昌诞辰,旧时上学.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③美食多:水饺叫"龙耳".春饼叫"龙鳞".面条叫"龙须".米饭叫&q ...

  • 二月二龙抬头要吃什么
  •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称这一天"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一天全国各地吃食也都有讲究.二月二吃什么好?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 ...

  • 龙抬头时间及各地习俗
  • 什么叫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青龙节. 青龙节的渊源,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山西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 ...

  •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 ...

  • 唐诗宋词里的二月二
  • 二月二是我们国家传统节日龙抬头,龙抬头又另称为春耕节,节日的含义就是从二月二开始,就要开始进行春耕了,而我们古代的文人墨客对待龙抬头描述也是有许多的,下面小编就整理一些,与大家共赏. 诗词里的二月二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