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学重点

1.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 3.20世纪50年代,我国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简称《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大类,66中 413小 1838个细类(职业)。

4.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5.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

1)职业教育的萌芽: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官员中也承担着一部分职业教育。

2)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为职业教育的开创阶级。(1866年6月由左宗棠奏设的福建船政学堂)

3)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一休斯法”,(该法以拨款的方式大大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巴洛夫与福斯特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

4)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壬子葵丑学制》,这学制到1922年新学制产生时才被废止。

中华职业教育社自1917年成立,黄炎培等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创始人。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6.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解答、论述)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2)职业教育国际化(3)职业教育终身化(4)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度(5)

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6)职业教育全民化(7)职业教育协同化(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第二章

1、论述职业教育在农民工当中的作用?(P30)

2、职业教育促进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1)促进农民产业意识的萌芽和产业经营能力的提升2)促进农民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理念的建立(3)促进农民对自身发展问题的自觉关注

3、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

1)为经济发展输送技能技术型人才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经济对职业教育的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并制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纵向发展快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职业教育

的内容和方法3)经济发展程序决定和制约职业教育的结构 4)经济体系决定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4.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 1聚合企业文化2选择企业3传递、传播企业文化4创新企业文化

第三章

2.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就是培养目标构成的具体内容,也即职业教育目标达成后受教育者所应达到的规格和质量

(1)职业知识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职业基础、职业资格、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等

(2)职业能力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操作技能、技术分析和学

(3)职业心理素质层面:指个体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

职业动机:指个体从事职业的内在动力与兴趣

职业效应感:指个体对自己能自己能否适应某种职业的自我评价,包括学习专业理论与实践中过程感受、经验,以及对以后学习程度中可能遇到困难的估计和迎接挑战的信心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

职业道德观:主要指个体职业道德标准的认识和体验 包括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义务感和责任感等

职业理想与追求:指个体对将来所从事职业前途与目标的追求与设计,即学生对前景的规划与展望 第四章

1.构造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p47 考解答题)

(1)适应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2.我国职业教育系统的基本机构(p50图)

(1)职业学校教育系统:普通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高等); 成人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高等)

(2)职业培训系统:职业培训系统、在职培训系统、职后培训系统(继续教育)

3.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 1)层次性 2)区域性 3)开放性 4)灵活性 5)统筹性

5.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变革趋向 1)开放化2)多样化3)终身化 4)规模化(5)个体化 第五章

1.专业设置:指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

2.专业设置内容 1)确定职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2)进行专业课程设置3)配置图书资料和实验实习设备(4)明确修业年限

3.专业设置的步骤 1)开展社会调研2)职业—专业分析3)确定专业培养目标4)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5)教育资源分析 6)专业规划

4.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结构类型 1同质结构 2近质结构 3异质结构

1.课程:为师生共同学习所设计的教育环J以及在这个环境中所进行的范围广泛的教育活动。

2.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 1)定向性(2)实践性(3)适应性(4)昂贵性

3.职业教育课程的类型:按课程教学形态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按课程教学要求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按课程组织方式分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按课程表现形式分显现课程和隐性课程

分科课程:称科目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科目课程”强调分科,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科学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隐性课程: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4.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和职业教育课程方案、计划、文件中,各个过程环节及组成要素等结构关系的概括性呈示方式。

(1)课程观:是教育观在课程领域中体现,是人们对课程本质、功能、目的、规律、原理和法则等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是人们对课程的价值取向。(2)课程目标(3)课程结构

4)课程开发: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分析、课程方案设计、课程内容编制、课程方案实施、课程评价等步骤。

5.“三段式”课程模式(从理论到实践导向过程)

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占主导地位。“三。。”课程的基本结构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

7.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是德国“双元制”采用的课程模式,因此也叫“双元制”课程模式。

是一种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8.“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结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宽基础”阶段,即教学内容不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期为今后的转岗和继续学习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第二阶段为“活模块”阶段,其功能是学生在选定好模块后,针对相对确定的一个或几个就业岗位进行训练,为就业做技能方面的准备。

10.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简答题、论述题)

(1)课程导向能力化 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比较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与产业界对劳动力职业能力要求之间的相关性不高,以致常遭产业界诟病。

(2)课程目标多元化 现代教育愈益关注人的个性发展,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也从单纯注重培养学习者的专门技能和专业能力向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方向发展,追求工具性、效用性和发展性价值的统一。

(3)课程范围广域化 职业变更为当代就业的重要特d 那宗旨在使学习者为某一具体职业做准备的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受到巨d挑战 终身职业教育理念迅s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4)课程实施实践化 精湛的职业能力并不是通过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而获得 更多地依赖经验性知识掌握。

(5)课程开发系统化 职业教育已从正规学校教育的一个特定阶段转为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已驶入国家、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轨道上来。

(6)课程结构模块化 a.它是一个部件、主件,其大小介于整体与零件之间,是整体的基本组成部分;b.每一个模块本身是独立的,可以将其进行不同的组合c.每个模块都是标准化的,有严格的指标要求,否则就无法对模块进行组合。

(7)课程管理弹性化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满足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要求,推行个别化教学,职业教育课程管理必须由刚性走向弹性。

(8)课程评价标准化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是以行业的就业标准为依据的。

第七章 教学过程中“教”主要是教师的行为是外化过程;“学”主要是学生的行为是内化过程。

2.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论述题)

1)教学对象的复杂性 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对象年龄、阅历层次的复杂性。 二是教育对象学习、心里状况的复杂性。3)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2)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引领学生阶段转向社会实践阶段的过渡,是帮助学生将高度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活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

3职业教育教学基本规律

1)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2)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3)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4)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5)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4.职业教育教学原则:(1)职业性原则(2)实践性原则(3)情境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

5.备课:就是教师为教学所做的准备与计划安排工作,是教师为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能高效顺利的进行,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选定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工作。

6.说课: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口头表述,是教师就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口头陈述,以供同行交流、评议,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7.讲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活动,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

讲课的基本要求:一目标明确;二内容正确;三重点突出;四是方法得当;五是组织有序。

8.设计: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实践教学环境,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9.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与学s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收集事实信息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0.诊断性评价:这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以往的学习结果,现时的需要或准备状 态的一种评价,是查明继续学习新内容的基础和准备,其目的在于使教学活 动的安排具有针对性。

11.引导课程教学法:是借助于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性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

12.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教师选用专业实践中常见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方法。

13.职业教育教学的组织

(1)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2)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学习需求、兴趣、特长等的不同,按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

(3)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这种教学组织 形式能把书本知识中描述的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运动变化的本来面目呈

第八章 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活生生的情境中学习。

1)德育的要素:1道德认知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信念5道德信念

1.职业学校的德育原则:1时代性原则2职业性原则3企业性原则4法纪性原则

2.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是各专业学生必修基础课 是对学生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 法制教育 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 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3.职业学校德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 以他人的模F行为为样子 影响学生的思想 感情 行为以达

到德育目的

(2)心理辅导法 指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原理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活动,以获得预 期的德育效果

(3)职业指导法 既是德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德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4)行为训练法 作为德育方法,也称“德育实践”、“道德练习”或“导之以行”

(5)自我修养法 教师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形成思想道德品质。

职业指导先驱——帕森斯提出的“人职匹配论”

1.职业指导的内容(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2)职业准备指导(3)职业选择指导(4)求职指导(5)职业适应指导(6)创业指导

第十一章

1.班主任权威体现:1班主任具有的组织能力,2具有的领袖地位 3是班主任的专家魅力。

2班主任的角色 1)学生的朋友2)人际关系的协调者(3)心理健康的辅导员(4)职业生涯的设计者

3.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原则2)公正民主原则(3)为人师表原则

4.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2建设班级体文化3指导学生活动4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力 5引导非正式群体6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7指导毕业实习、社会实践8操行评定

5.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解答题)

(1)摸清情况,正确归因(2)抓住教育契机,寻找问题学生心理突破口(3)投其所“好”,取得问题学生的好感与信任(4)晓之以理,提高问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5)创立良好的教育外部情境,形成问题学生的教育合力(6)为学生创设实现自我的机会,促进问题学生重拾自信心(7)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8)德育与心育有机结合,提高转化成效

1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揭示职 业教育规律,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活动

1.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论文基本结构: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引文注释,参考文献

2.1、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意义

3.在现实社会中待业、失业、就业不充分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减少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现象,是各国政府必须面对和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战略措施。

4.首先,职业教育的性质属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促进学生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就业率、就业稳定率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定单”职业教育,企业把人才培养纳入自身的发展计划之中,职业学校也可以依托企业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形成合理的“产学链”,促进了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职业学校培训的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变得可能。

5.其次,职业教育是专业技术教育,而且与社会职业领域相对应,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社会定位准确,有利于就业,也有利于在就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专

业技术人员能够在相关职业领域内快速转移,而且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如果进行创业也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起步较快,熟悉组织经营、生产,并吸纳他人就业。

6.再次,职业教育办学以社会需要为转移,按需施教,学用一致,人职匹配,培养的人才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可以直接顶岗工作,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无缝过渡”,减少就业后二次培训带来新的人力成本。

7.职业

的功能

动力培

特定职

门劳动

的劳动

技术型

笨拙的

成为熟

劳动力

质量,促进再就业。教是养业力力的劳练。 、因劳动高此,培动育把成能把的普为力非训力力效,显著通劳具有的专技术成为,把训练率的职业教育能提高就业

8. 2、论述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

9. 经济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大机器生产带来了现代工业文明,也使得职业教育走上历史的舞台,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职业教育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在推动了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各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1)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撑

11. 职业教育能够把一个自然的劳动力培养成一个专门的劳动能手,把一个普通的学生改变成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把一个无技能的劳动者训练成熟练的技术工人。从生产的角度看,经济界希望通过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12. 在现代社会人人都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必须经过职业教育或培训,乃至高等教育。即使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中等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是二分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教育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提高全民劳动素质,有利于为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13.(2)职业教育的经济效益

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人力资本被认为是一种投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的形式。所以,增加人力资本诸如:教育、保健等,有助于提高人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力、流动能力,向自己向往的方向发展。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被广泛接受,教育也有原来的消费事业,逐步被看成一种产业。美国学者对比分析了1929年和1957年经济增长情况,计算出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即教育投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部分的33%。日本学者比较1930年和1955年的经济情况,此结论为25%。

15. 当然,职业教育是周期短、显效快的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收入状况成为职业教育兴旺与否的晴雨表。职业教育只有成为大众认可的就业机会最多、投入收回最快,也

就是最实惠的教育时,接受职业教育才会成为多数年青人主动的选择。

16.(3)职业教育通过应用和传播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17. 科学技术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职业教育的直接目标就是把科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劳动能力,应用到现实的生产活动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生产科学技术,而是如何应用科学技术,并迅速地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无庸置疑的,但科学技术通常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是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则是把第一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终极的生产力的必要的中介环节,推动经济的加速发展。

18. 职业教育在传播科学技术的过程中也发挥积极的作用,能提高了传播的有效性、示范性,而且能够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19.2、何谓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哪种课程更适合职业教育

20.(1)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21.(2)活动课程: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在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是决定活动的形式和活动内容的因素。

22. (3)核心课程:反对分科课程,将各门学科进行切分的作法,而是在若干科目中选择若干重要的学科合并起来,形成综合课程。它是围绕着某一问题相关内容来组织教学,打破学科课程界限分明的知识体系,它反对课程只以学生个人兴趣,需要动机出发的做法,注重社会需求,强调学生集体,而不是依据某个学习者的兴趣来规划课程。

23.3、简述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并做简要评论

24.能力本位(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简称为CBE/T)是一种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我们称之为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所传授的知识是为能力培训服务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此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以专业知识的掌握,而是以获取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为标准。整个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5. 对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的评述

26.优点:① 在课程开发程序上,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课程开发体系。

27.② 在指导思想上,是职业导向型的课程模式,吸收社会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制定,满足产业界和雇主对培训对象的要求。在课程内容组织上,是根据与职业活动顺序有关学科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

28.③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个别性,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

29.④ 在课程评价上,评价学生在工作情境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等。由此可见,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更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30.不足:① 它的能力分析是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把职业能力分解成一些细小的任务、要素,这种方法对于一些非技能型的能力,是无法进行或难以进行精确分析的。

31.②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在教育思想上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与内在精神的培养,忽视

了个体自我实现的内在要求,是一种典型的工具主义。

32.③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零碎,不利于学生在毕业后的继续学习,这与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是不相容的。

33.④ 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对师资水平的要求比较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投入很大,费用昂贵,

34.1、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35.(1)教学过程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基础

36.有别于广义的教育过程,唯有教学过程必须以知识和技能性的活动,以专门编制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教材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和发展是教学过程的两大基本功能,但两者最根本的关系是:知识的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在打好扎实知识上,发展智力、能力。

37.(2)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

38.作为教师工作对象的学生,同时是教学主体、教学效果不仅在教的一方,而且更重要在学的一方,只有学的一方发挥了学习的积极性,与教的一方达成统一,教学才是卓有成效。

39.2、教学模式的内涵

40.国内学者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基本上形成以下共识:

41.(1)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

42.学模式上联教学理论,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般原理。教学模式下联教学实践,它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使教师明确教学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具有可操作性。

43.(2)教学模式是整体概念

44.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和策略体系,涉及教学思想、目标、程序、师生配合方式、支持条件等要素的有机整合,是对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系统概括。

45.(3)教学模式涉及范围广

46.把教学模式限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而不涉及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等广义的问题,都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狭义的理解。

47.(4)教学模式不等于教学公式

48.1、“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49.对于“双师型”教师在技术技能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应该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也是其核心能力。这是因为:实践操作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师必备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包括:(1)实验能力、(2)技能操作能力、(3)工艺分析能力、(4)仪器设备及生产工具的维修能力,(5)与产学结合的科研能力,其中技能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

50. 2、“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51.从职业学校的现状分析,当务之急是结合实际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其具体措施和对策为:

52.(1)把理论课教师有计划地派往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行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的“双

师”能力培训。

53.(2)对新引进的年轻教师进行实践能力训练,首先要进行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训练,在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不少于一年实践锻炼,经过一定的实践考核或鉴定,合格后聘任为正式教师。

54.(3)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理论培训和学历提高,要实行定期进修学习制度,保证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先进性。

55. (4)从长远的发展看,高职的专职教师主要由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培养。毕业后的学生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再渡过1至2年的实习期,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和生产一线实习。实习期满后,经考核合格者,方可去学校独立执教。

56.(三)论述题

57.1、“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包括哪几方面,并作一下评说

58.“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对教师的特殊要求,他们除具备符合《教师法》规定的一般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概括说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59.(1)具有一定操作能力

60.操作能力是指履行生产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是任职顶岗所必需的实用性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熟悉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术规范,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等。

61.(2)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62.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所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 “双师型”教师既能在教学岗位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在生产岗位完成生产任务。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63.(3)具有本专业一线的工作经历

64.本专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是获得实践经验的惟一渠道,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工作经历。

65.(4)具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创业和科技推广能力

66.“双师型”教师除了能讲会做之外,还要具备班级管理、生产管理的知识,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职业教育是与产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教师应成为沟通教育与产业的纽带,“双师型”教师要集“班主任”与“车间主任”于一身,使教学、管理与科技推广一体化。

2、谈谈你对“双师型”教师涵义的理解

67.对“双师型”教师涵义有不同认识和理解,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双证书”说,即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和其它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双职称”说,即取得教师职业的技术职称和其它职业的技术职称;三是“双素质”说,即要求具备胜任理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素质;四是“多素质”说,即要求具备教育家、工程师和高级熟练工人等素质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上述观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双师型”教师的特征,不能用“双证书”或“双

职称”等标准简单化,也不能用难以实现的标准神秘化。实际上“双师型”教师是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他们一般具有在专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能够胜任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任务。

68.5.当前国际职业教育课程发展趋势

69.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职业教育课程发展呈现出以下重要趋势:

70. (1)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71. 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比较注重学科完整性,课程内容与产业界对劳动力职业能力要求之间的相关性不高,产业界对此抱怨重重。而一些实证研究也发现,学生的在校成绩与他们日后的工作成就之间没有太高的相关性。这样,探索一种能够更有效地训练职业能力的课程模式,成了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一背景下,能力本位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我国等国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并成为当前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72. (2)突出工作本位学习、

73. 要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就必须由以学校本位学习为重心,转向以工作本位学习为重心。因而突出工作本位学习必然成为当前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工作本位学习作为德国双元制培训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是不可否定的事实,而近年来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它也获得了很大发展。比如在澳大利亚金属制作行业的学徒制中,学徒一共需要学习四年,而其中每年只有约八周的时间是在TAFE学院进行学校本位学习,其余时间都是在工作现场进行工作本位学习。英国的工作本位学习主要体现在现代学徒制(modern apprenticeship)中。

74. (3)课程内容智能化

75. 现代技术和古代技术相比有一个重大区别,那就是古代技术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被发明的,而现代技术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研究。为了区别这两种技术,通常把古代技术称为经验技术或工匠技术,而把现代技术称为理论技术。既然现代技术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那么掌握现代技术就不能完全凭借经验,而是必须获得对技术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相关的技术原理。

76. (4)内容组织模块化

77. 课程模块化是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MES课程模式、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行动导向课程模式等在课程开发时都采用了这一方法。“模块”一词最初是建筑、家具、计算机等行业的术语,它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它是一个部件、组件,其大小介于整体与零件之间,是整体的基本组成部分,离开了整体,模块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2)但每一个模块本身又是独立的,可以将其进行不同的组合;(3)每一个模块都是标准化的,有严格的指标要求,否则就无法对模块进行不同组合。这三个方面同样也是模块课程的核心内涵。

78.(5)整合职业课程与普通课程

79. 在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不可能所有课程都是职业课程,其中必然包括一部分普通课程。这样,如何处理职业课程与普通课程的关系,就成了世界各国职业教育课程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普遍的观点是,应当努力促进职业课程与普通课程的整合,使得两种课程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80. (6)整合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

81.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基本上可划分为两部分,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多数

国家,这两部分内容通常是分别由学校和企业承担的,从而形成了二元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即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这样,如何整合这两部分课程,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

名词解释

1.职业教育:是指适应个体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获得一定职业资格,以及继续深造、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2能力本位:是一种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思想 在这种思想指导的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课程模式。

能力本位教育的主要特点:1)“工作胜任能力”是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2)以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教育

评价的标准3)以能力作为教学基础4)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5)强调采用个别化教学方式

3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选一个核心课题,据此为学生设计一个项目,师生通过共同实施 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4 隐性课程是教育过程中由物质、文化、社会关系等要素构成的教育环境,大体可有几种:

1)制度性课程(2)关系性课程(3)校园文化隐性课程(4)校园环境隐性课程 5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是一个教育、培养和援助的过程。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通过对职业学校学生职

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其职业素质发展,并指导学生的职业行为,最终帮助学生根

据国家需求、职业要求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决策,即选择职业、准备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

6“头脑风暴”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的发表意见,教师或其他学生 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

7榜样示范法 以他人的模F行为为样子 影响学生的思想 感情 行为以达到德育目的 8职业教育的体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以及各级行政管理组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9.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指在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内,以学校和企业为课程开发 的主要场所,依据学校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和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校长、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行业相关人士、课程专家、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评价的活动。

简答

1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1、2、3为客观依据;4为内在依据)

1)党和国家的法律及教育政策 2)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

3)学制、学历及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术等级标准

学制:主要指受教育者的入学条件及修业年限。

(4)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

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内涵最重要的依据是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术等级标准。

2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一,课程导向能力化; 二,课程目标多元化;

三,课程范围广域化; 四,课程实施实践化;五,课程开发系统化;

八,课程评价标准化;

一,人才结构理论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人才需求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依据;

三,国民经济结构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依据;

四,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依据;

五,终身教育理论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据;

六,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参考依据; 4职业教育的制约功能;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目标和培养规格。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结构和内容+以下

5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 1生产力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制约性 2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3职业教育提高劳动生产力4职业教育促进科技进步

6职业教育教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1)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点3)符合 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4)符合学生实际情况5)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6)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

6.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二、建设班集体文化;

六;对学生进行心里辅导 三、指导学生活动 四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力;七;指导毕业实习 论述

(2)1论述题:如何理解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1.(1)什么是教学:是教育目的指引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态度。

6.什么是教学依据?(3)教学需要遵循一定方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以一定得条件为转移不存在适合一切学生,一切教师,一切信息材料的教学方法,。

7. 3.职业教育的概念: (1),“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或者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分就业前和就业后两类。”(2),“职业教育是专门以职业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达到职业资格的获得,保持或转变职业生涯质量的获得与改进的教育。” (3),“职业教育是指在一定普通教育基础上,为适应某种职业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受教育者称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应用人才的教育。”(4),职业教育是指适应个体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获得一定职业资格,以及继续深造,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4.职业教育:是一种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适宜的职业教育活动,是受教育者个体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活动。

8.7.1866年6月由左宗棠建设的福建船政学堂,用以培养国防需要的造船,驾驶技术人员,是中国最早的技工教育,也是中国最早的职业学校。

9.8.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休斯法”,这是以振兴中等程度的职业教育作为目标的法令。

10.9.国外职业教育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有巴洛夫与福斯特,他们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俩位学者。

11.10.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首次从学校体系的角度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规定,但是实业学堂多附与普通学堂内。 11.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是 卯学制。

12.12.1912年,蔡元培提出实利主义的教育方针;而在这个时期对实业教育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黄炎培先生。

13.13.北洋政府于1922年颁布了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壬戌学制,即《学制系统改革案》 第一次从学制上确立了职业学校的名称。 14.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14.15.2005年11月,国务院又一次组织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16世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 2职业教育国际化 3职业教育终身化 4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化 5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 6职业教育全民化7职业教育协同化 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15.1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一线生产骨干,因此企业文化必须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得到体现。

2聚合企业文化包含俩个层面的意思:第一,职业教育应该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企业文化的精髓。

16. 第二,职业教育应复制一定企业的优秀文化

17.职业教育过程首先是把现有的企业文化不断转化为学习者的知识,能力,行为规范,又创造性地反作用于客观的企业文化,在客观的企业文化上打上新的文化烙印,赋予企业文化以新的内容和特质。

18.3职业教育企业文化:聚合,选择,传递传播,创新企业文化

19.4职业教育的制约功能;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目标和培养规格。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结构和内容

20.5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以上,+1为经济发展输送经济型人才 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型发展 3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21.1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就是通过职业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职业教育实践活动是否有成效的标准。 2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一党和国家的法律及教育政策 二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 三学制,学历及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术等级标准 学制主要指受教育者的入学条件及修业年限,学制和学历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具体表现。 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内涵最重要的依据是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术等级标准。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就是培养目标构成的具体内容,也即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达成后受教育者所应达到的规格和质量。其基本内涵主要涵盖“知,技,意”三方面。

22.1职业教育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类型,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以及各级行政管理组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23.2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应遵循以下的原则:一,适应性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三,开放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五,可行性原则; 3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依据:

24.一,人才结构理论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人才需求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依据; 三,国民经济结构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依据;

25.四,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依据; 五,终身教育理论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据;

26.六,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参考依据; 4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一,层次性; 二,区域性; 三,开放性; 四,灵活性; 五,统筹性; 5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变革趋向:一,开放化;二,多样化;

27.

28. 三,终身化; 四,规范化; 五,人本化;

29.6我国职业教育系统分:1职业学校教育系统;2职业培训系统。

30.1,狭义的专业是指教育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的学业分类。广义的指专门从事的某种学业

或职业 专业设置是指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

31.2.职业学校的专业则主要是按照职业分工与职业岗位群对专门人才的要求而设置的,强调职业性,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注意基础性和就业的适应性。 3专业设置的内容: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二,进行专业课程设置 三,配置图书资料和实验实习设备 四,明确修业年限

32.4专业设置的步骤:一,开展社会调研;二,职业—专业分析; 六,专业规划 三,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四,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五,教育资源分析; 5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结构类型:

33.一,同质结构 这种专业结构的教育机构利用率最高,教学管理相对简单,能较快形成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在一定周期内培养出较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二,近质结构 既具有较高的教育资源利用率,必要时也便于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办学途径,一般具有较好的办学效益。

34.三,异质结构 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育成本相对加大,教学组织和管理比较复杂,当专业结构过于零散时难以形成专业规模和保证教育质量。

35.2课程的概念:一般认为,课程是为师生共同学习所设计的教育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所进行的范围广泛的教育活动。这一定义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课程。 3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一,定向性 二,实践性 三,适应性 四,昂贵性; 4职教课程类型 1按课程教学形态分,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36. 2按课程教学要求分,可分必修课与选修课 4按课程表现形式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3按课程组织方式分,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通常又被称为科目课程,是一种单学课的课程组织模式,“科目课程”强调分科,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综合课程是指运用俩种或俩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的课程。综合学科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职业教育课程要以综合课程为主。

37.5隐性课程是指学生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有非预期性,非计划性的特点,以非正式的,非官方式的课程方式呈现,具有潜在性。

38.隐性课程是教育过程中由物质,文化,社会关系等要素构成的教育环境,大体可分为一下几种:1,制度性隐性课程,如学校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校训,校风,告示;2,关系性隐性课程,如学校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社会上的人际关系等;3,校园文化隐性课程,校园文化产生的影响,如文化活动的价值取向,文化活动的氛围等;4,校园环境隐性课程,指校舍及各种功能场所的设计分布,以及校园的美化,绿化和宣传设计。 隐性课程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6.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和职业教育课程方案,计划,文件中,各个过程环节及组成要素等结构关系的概括性呈示方式。

39.7.课程观是教育观在课程领域中的体现,是人们对课程本质,功能,目的,规律,原理和法则等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是人们对课程的价值取向。

40.8.对职业教育影响较大的课程观主要有: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课程,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课程,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中心的核心课程,多元整合型课程等。

41. 1三段式: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占主导地位。三段式课程的基本结构为文化课,专 课程开发方法: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分析,课程方案设计,课程内容编制,课程方案实施,课程评价等步骤。

42.9. 能力本位是一种职业教育教育与培训的思想。

43. 能力本位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一,能力本位教育中的“能力”指的是工作胜任力,这是能力本位的核心; 二,能力本位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教育的基础; 三,以能力为教学的基础;

44.四,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 五,能力本位教育非常强调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方式;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方法通常被称为DACUM。 能力本位课程也有其不足:它的能力分析是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对于一些非技能型的能力,是难以分析的,知识体系比较零碎,不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对师资水平要求较高,所需投入很大。

45.10.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是德国“双元制”采用的课程模式,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是指为学校提供实习培训的企业。具有广泛性,融合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可分为普通课和专业课俩部分。 核心阶梯课程模式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从横向看。它紧紧围绕着职业活动这一核心,把专业课综合为三门:专业理论,专业制图,专业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纵向看,所有课程都分为基础培训,分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实践活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11.“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

46.俩个重要特征就是“宽基础”和“活模块”。“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把课程开发分为三个过程:开发目标分析(包括教育政策分析),编程计划,大纲,教材,课程评价。

47.12.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在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内,以学校和企业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场所,依据学校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和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校长,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行业相关人士,课程专家,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的活动。 13.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一,课程导向能力化; 二,课程目标多元化;

48. 三,课程范围广域化; 四,课程实施实践化;五,课程开发系统化;

49. 六,课程结构模块化; 七,课程管理弹性化 八,课程评价标准化; 1.教学涵义是教育目的指引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时双方共同作用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达成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50.2.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一,教学对象的复杂性;二,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51. 三,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3.教学的基本规律包括三个:

52.1,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2,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 3 简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

53.4.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1,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2,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3,简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4,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5,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5.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学原则从属于教学目的,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二是教学原则的确定有赖于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三是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与运用起指导作用

54. 教学原则主要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等。

55.6.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职业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情境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56.7.备课,就是教师为教学所做的准备与计划安排工作,是教师为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能高效顺利地进行,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选定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工作。

57.8.说课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口头表述,是教师就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口

头陈述,以供同行交流,评议,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科研活动形式。

58.9.备课的内容:1,研读教学材料;2,熟悉生产(或工作)过程;

59. 3,了解学生; 4,设计教学方式; 5,编制教案; 10.讲课的基本要求:一是目标明确; 二是内容正确; 三是重点突出;

60. 四是方法得当; 五是组织有序;

61.11.教学评价是对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收集事实信息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性评价; (3)终结性评价; 12.根据评价的功能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1)诊断性评价;

62.13教学方法的类型:一,以语言传授信息为主的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特点:形象,具体,直接和真实,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最大的特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主要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最大的优点:能使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独立性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形成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有发现法。 五,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法和情境法; 13.项目教学法:项目作业法,所谓项目作业法,就是在教学中选择一个核心问题,据此为学生设计一个项目,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63.14.项目教学法主构成:一是确定项目内容和任务要求;

64.二是制定工作计划; 三是实施计划; 四是检查总结; 14.学生是开展活动的主体,教师主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5.15.引导课文教学法:借助于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性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法。目的是促进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 16.引导课文教学法的分类:(1)项目工作引导课文;2)知识技能传授性引导课文;

(3)岗位描述引导课文;

66.17.引导课文需以下几部分构成 任务描述 引导问题 学校目标的描述 学校质量监控单 工作计划 工具需求表 材料需求表 时间计划 专业信息 辅导性说明; 18.教学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1)获取信息;(2)制定计划;(3)作出决定;

67. (4)实施计划(5)工作过程或质量的控制;(6)评定; 19.案例分析教学法:就是指教师选用专业实践中常见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方法。

68.20.案例分析法主要由五个环节构成:一是引入案例 二是提出问题;三是设定解决问题的若干备选方案,并提出方案的实施方法。 四是实施讨论;五是总结; 这种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案例分析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一是精选案例;二是充分的课程准备。 21.“头脑风暴”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或其他学生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

69.“头脑风暴”教学法的原则: (1)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相关知识;

70. (2)对提出的各种意见暂不作任何判断和评价;

71. (3)提倡不受拘束的自由发言; (4)先求量变,厚积薄发,以量求生。 (5)鼓励总结或改良他人的成果;(6)提倡圆桌式的轮流发言; “头脑风暴”教学法的实施:

1)起始阶段2)建议产生阶段3)总结评价阶段; 22.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思想,具体依据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三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是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五是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 四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基础学历及班级情况); 六是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

72.23.职业教育常见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 课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基本形式表现,也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分层教学: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学校需求、兴趣、特长等的不同,按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放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

73.1.广义的德育,就是把“德”的外延扩大。除了道德教育外,还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内容。

74.2.德育的要素:1道德认知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信念;5道德习惯; 3.职业学校的德育原则:1时代性原则2职业性原则3企业性原则4法纪性原则 4.价值分析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兰格尔。

75.5.价值分析模式的实施要点:

76.第一,让学生认识道德矛盾的要害之所在;第二,了解解决矛盾的各种可能性; 第三,预计每种可能性的后果,包括眼前的和长远的,外在的和潜在的; 第五,按照基于维护人类尊严为准绳而确立的一系列准则,对所搜集的结果事实做出评价;

77.第六,做出是否实施某种行为的决定。第四,搜集各种可能的结果事实;

78.6.目前,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以班主任为主的教师群体教书育人的职务活动,各学科课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家庭、社会和学校相协调的教育活动,等等。

79.7.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体育、体验体育、养成体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 8.职业学校德育方法:1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可以分为直接示范和间接示范

80.

81.俩类。直接示范主要指教师的为人师表、模范公民的表率作用。教师的直接示范不仅是学生生活中现实的、身边的榜样,而且也是间接示范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82.间接示范是指运用学校、社会、历史模范人物的优秀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具体做法如观看有关展览、影视资料,参观访问有关人员,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间接示范要求选择榜样时考虑针对性。

83.一、情感陶冶法 “动之以情”,在德育过程中,让学生处于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情景中,自然地受到道德感染和熏陶。 情感陶冶法实施要点是:第一,教师要有爱心;第二,恰当运用表扬和批评手段;第三,利用优秀的文艺作品;第四,美化环境。

84.二、行为训练法“ 道德实践”、“道德练习”、“导之以行”,是一种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履行道德规范,经受道德锻炼,形成道德意志的德育方法。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

85.行为训练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组织活动;2.行为规范;3.道德评价;

86.三、自我修养法 教师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形成一定得思想道德品质。

87.要点:第一,让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和方法;第二,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第三,要在社会实践中反复锻炼学生自我修养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修养的道德体验水平。自我修养的主要方法:1模仿;2内省;3慎独; 1.职业指导涵义: 第一种理解认为,职业指导就是协助求职者选择职业;1908年,帕森斯第一次提出“职业指导”概念。

88. 第二种理解则把职业指导看成是一种为求职者提供帮助的社会服务活动。包括预测和分析人才需求动态,汇集、传递就业信息,组织人才交流,及开展各种与劳动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把为企业推荐人才,为求职者介绍适合的职业当作职业指导的根

本任务。

89.第三种则把职业指导指向更为广阔的职业领域,同时注重个人职业形象的确立与人的终身职业发展,把职业指导视为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主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求职者,尤其是学生。

90.2.职业指导的内容: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2职业准备指导;3职业选择指导; 4求职指导; 5职业适应指导 6创业指导;

91.1.素质结构指职业教育教师所具备的各项素质要求及它们之间稳定的联系方式。 2.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92.3职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93.1.“开始教学,寻求适应”阶段 2“目标明确,胜任教学”阶段 3“自主发展,形成风格”阶段4.“三证书”:毕业证书,教师职业技能性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94.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这种权威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班主任具有组织的权力;第二、班主任具有领袖的地位;第三、班主任具有专家的魅力。

95.2.职业学校班主任的角色:一、学生的朋友;二、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96. 三、心理健康的辅导员;四、职业生涯的设计师; 3.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

97.一、面向全体原则,就是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把每一位学生都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具体有以下三项内容:1.班主任的工作情感;2.班主任的工作目标;3.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98.二、公正民主原则 有俩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公正,要求班主任在运用自己的权威时不偏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出于公心。第二层含义是民主,就是要求班主任在运用自己的权威时不专制,尊重学生的权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理、自治的能力。“完人”。

99.三、为人师表原则 为人师表原则就在于班主任以自身的实际形象告诉学生,什么是 100.4.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二、建设班集体文化; 六;对学生进行心里辅导 三、指导学生活动 四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力;七;指导毕业实习

101.1.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涵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揭示职业教育规律,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活动。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2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组成:

102.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引文注释或参考文献

103.3问题学生一般表现:1学习表现,2行为表现,3品德表现,4心里表现

104.4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1摸清情况,正确归因 2抓住教育契机,寻找问题学生心理突破口 3投其所好,取得问题学生的好感与信任 4晓之以理,提高问题学生的认知和水平 5创立良好的教育外部情境,形成问题学生的教育合力。6为学生创设实现自我的机会,促进问题学生重拾自信心。 7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8德育与心育有机结合提高转化成效。

1.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 3.20世纪50年代,我国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简称《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大类,66中 413小 1838个细类(职业)。

4.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5.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

1)职业教育的萌芽: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官员中也承担着一部分职业教育。

2)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为职业教育的开创阶级。(1866年6月由左宗棠奏设的福建船政学堂)

3)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一休斯法”,(该法以拨款的方式大大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巴洛夫与福斯特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

4)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壬子葵丑学制》,这学制到1922年新学制产生时才被废止。

中华职业教育社自1917年成立,黄炎培等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创始人。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6.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解答、论述)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2)职业教育国际化(3)职业教育终身化(4)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度(5)

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6)职业教育全民化(7)职业教育协同化(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第二章

1、论述职业教育在农民工当中的作用?(P30)

2、职业教育促进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1)促进农民产业意识的萌芽和产业经营能力的提升2)促进农民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理念的建立(3)促进农民对自身发展问题的自觉关注

3、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

1)为经济发展输送技能技术型人才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经济对职业教育的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并制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纵向发展快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职业教育

的内容和方法3)经济发展程序决定和制约职业教育的结构 4)经济体系决定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4.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 1聚合企业文化2选择企业3传递、传播企业文化4创新企业文化

第三章

2.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就是培养目标构成的具体内容,也即职业教育目标达成后受教育者所应达到的规格和质量

(1)职业知识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职业基础、职业资格、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等

(2)职业能力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操作技能、技术分析和学

(3)职业心理素质层面:指个体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

职业动机:指个体从事职业的内在动力与兴趣

职业效应感:指个体对自己能自己能否适应某种职业的自我评价,包括学习专业理论与实践中过程感受、经验,以及对以后学习程度中可能遇到困难的估计和迎接挑战的信心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

职业道德观:主要指个体职业道德标准的认识和体验 包括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义务感和责任感等

职业理想与追求:指个体对将来所从事职业前途与目标的追求与设计,即学生对前景的规划与展望 第四章

1.构造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p47 考解答题)

(1)适应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2.我国职业教育系统的基本机构(p50图)

(1)职业学校教育系统:普通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高等); 成人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高等)

(2)职业培训系统:职业培训系统、在职培训系统、职后培训系统(继续教育)

3.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 1)层次性 2)区域性 3)开放性 4)灵活性 5)统筹性

5.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变革趋向 1)开放化2)多样化3)终身化 4)规模化(5)个体化 第五章

1.专业设置:指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

2.专业设置内容 1)确定职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2)进行专业课程设置3)配置图书资料和实验实习设备(4)明确修业年限

3.专业设置的步骤 1)开展社会调研2)职业—专业分析3)确定专业培养目标4)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5)教育资源分析 6)专业规划

4.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结构类型 1同质结构 2近质结构 3异质结构

1.课程:为师生共同学习所设计的教育环J以及在这个环境中所进行的范围广泛的教育活动。

2.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 1)定向性(2)实践性(3)适应性(4)昂贵性

3.职业教育课程的类型:按课程教学形态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按课程教学要求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按课程组织方式分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按课程表现形式分显现课程和隐性课程

分科课程:称科目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科目课程”强调分科,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科学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隐性课程: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4.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和职业教育课程方案、计划、文件中,各个过程环节及组成要素等结构关系的概括性呈示方式。

(1)课程观:是教育观在课程领域中体现,是人们对课程本质、功能、目的、规律、原理和法则等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是人们对课程的价值取向。(2)课程目标(3)课程结构

4)课程开发: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分析、课程方案设计、课程内容编制、课程方案实施、课程评价等步骤。

5.“三段式”课程模式(从理论到实践导向过程)

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占主导地位。“三。。”课程的基本结构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

7.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是德国“双元制”采用的课程模式,因此也叫“双元制”课程模式。

是一种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8.“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结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宽基础”阶段,即教学内容不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期为今后的转岗和继续学习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第二阶段为“活模块”阶段,其功能是学生在选定好模块后,针对相对确定的一个或几个就业岗位进行训练,为就业做技能方面的准备。

10.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简答题、论述题)

(1)课程导向能力化 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比较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与产业界对劳动力职业能力要求之间的相关性不高,以致常遭产业界诟病。

(2)课程目标多元化 现代教育愈益关注人的个性发展,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也从单纯注重培养学习者的专门技能和专业能力向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方向发展,追求工具性、效用性和发展性价值的统一。

(3)课程范围广域化 职业变更为当代就业的重要特d 那宗旨在使学习者为某一具体职业做准备的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受到巨d挑战 终身职业教育理念迅s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4)课程实施实践化 精湛的职业能力并不是通过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而获得 更多地依赖经验性知识掌握。

(5)课程开发系统化 职业教育已从正规学校教育的一个特定阶段转为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已驶入国家、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轨道上来。

(6)课程结构模块化 a.它是一个部件、主件,其大小介于整体与零件之间,是整体的基本组成部分;b.每一个模块本身是独立的,可以将其进行不同的组合c.每个模块都是标准化的,有严格的指标要求,否则就无法对模块进行组合。

(7)课程管理弹性化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满足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要求,推行个别化教学,职业教育课程管理必须由刚性走向弹性。

(8)课程评价标准化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是以行业的就业标准为依据的。

第七章 教学过程中“教”主要是教师的行为是外化过程;“学”主要是学生的行为是内化过程。

2.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论述题)

1)教学对象的复杂性 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对象年龄、阅历层次的复杂性。 二是教育对象学习、心里状况的复杂性。3)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2)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引领学生阶段转向社会实践阶段的过渡,是帮助学生将高度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活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

3职业教育教学基本规律

1)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2)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3)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4)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5)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4.职业教育教学原则:(1)职业性原则(2)实践性原则(3)情境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

5.备课:就是教师为教学所做的准备与计划安排工作,是教师为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能高效顺利的进行,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选定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工作。

6.说课: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口头表述,是教师就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口头陈述,以供同行交流、评议,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7.讲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活动,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

讲课的基本要求:一目标明确;二内容正确;三重点突出;四是方法得当;五是组织有序。

8.设计: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实践教学环境,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9.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与学s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收集事实信息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0.诊断性评价:这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以往的学习结果,现时的需要或准备状 态的一种评价,是查明继续学习新内容的基础和准备,其目的在于使教学活 动的安排具有针对性。

11.引导课程教学法:是借助于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性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

12.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教师选用专业实践中常见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方法。

13.职业教育教学的组织

(1)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2)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学习需求、兴趣、特长等的不同,按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

(3)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这种教学组织 形式能把书本知识中描述的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运动变化的本来面目呈

第八章 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活生生的情境中学习。

1)德育的要素:1道德认知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信念5道德信念

1.职业学校的德育原则:1时代性原则2职业性原则3企业性原则4法纪性原则

2.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是各专业学生必修基础课 是对学生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 法制教育 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 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3.职业学校德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 以他人的模F行为为样子 影响学生的思想 感情 行为以达

到德育目的

(2)心理辅导法 指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原理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活动,以获得预 期的德育效果

(3)职业指导法 既是德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德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4)行为训练法 作为德育方法,也称“德育实践”、“道德练习”或“导之以行”

(5)自我修养法 教师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形成思想道德品质。

职业指导先驱——帕森斯提出的“人职匹配论”

1.职业指导的内容(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2)职业准备指导(3)职业选择指导(4)求职指导(5)职业适应指导(6)创业指导

第十一章

1.班主任权威体现:1班主任具有的组织能力,2具有的领袖地位 3是班主任的专家魅力。

2班主任的角色 1)学生的朋友2)人际关系的协调者(3)心理健康的辅导员(4)职业生涯的设计者

3.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原则2)公正民主原则(3)为人师表原则

4.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2建设班级体文化3指导学生活动4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力 5引导非正式群体6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7指导毕业实习、社会实践8操行评定

5.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解答题)

(1)摸清情况,正确归因(2)抓住教育契机,寻找问题学生心理突破口(3)投其所“好”,取得问题学生的好感与信任(4)晓之以理,提高问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5)创立良好的教育外部情境,形成问题学生的教育合力(6)为学生创设实现自我的机会,促进问题学生重拾自信心(7)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8)德育与心育有机结合,提高转化成效

1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揭示职 业教育规律,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活动

1.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论文基本结构: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引文注释,参考文献

2.1、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意义

3.在现实社会中待业、失业、就业不充分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减少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现象,是各国政府必须面对和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战略措施。

4.首先,职业教育的性质属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促进学生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就业率、就业稳定率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定单”职业教育,企业把人才培养纳入自身的发展计划之中,职业学校也可以依托企业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形成合理的“产学链”,促进了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职业学校培训的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变得可能。

5.其次,职业教育是专业技术教育,而且与社会职业领域相对应,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社会定位准确,有利于就业,也有利于在就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专

业技术人员能够在相关职业领域内快速转移,而且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如果进行创业也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起步较快,熟悉组织经营、生产,并吸纳他人就业。

6.再次,职业教育办学以社会需要为转移,按需施教,学用一致,人职匹配,培养的人才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可以直接顶岗工作,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无缝过渡”,减少就业后二次培训带来新的人力成本。

7.职业

的功能

动力培

特定职

门劳动

的劳动

技术型

笨拙的

成为熟

劳动力

质量,促进再就业。教是养业力力的劳练。 、因劳动高此,培动育把成能把的普为力非训力力效,显著通劳具有的专技术成为,把训练率的职业教育能提高就业

8. 2、论述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

9. 经济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大机器生产带来了现代工业文明,也使得职业教育走上历史的舞台,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职业教育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在推动了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各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1)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撑

11. 职业教育能够把一个自然的劳动力培养成一个专门的劳动能手,把一个普通的学生改变成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把一个无技能的劳动者训练成熟练的技术工人。从生产的角度看,经济界希望通过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12. 在现代社会人人都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必须经过职业教育或培训,乃至高等教育。即使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中等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是二分天下。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教育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提高全民劳动素质,有利于为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13.(2)职业教育的经济效益

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人力资本被认为是一种投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的形式。所以,增加人力资本诸如:教育、保健等,有助于提高人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力、流动能力,向自己向往的方向发展。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被广泛接受,教育也有原来的消费事业,逐步被看成一种产业。美国学者对比分析了1929年和1957年经济增长情况,计算出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即教育投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部分的33%。日本学者比较1930年和1955年的经济情况,此结论为25%。

15. 当然,职业教育是周期短、显效快的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收入状况成为职业教育兴旺与否的晴雨表。职业教育只有成为大众认可的就业机会最多、投入收回最快,也

就是最实惠的教育时,接受职业教育才会成为多数年青人主动的选择。

16.(3)职业教育通过应用和传播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17. 科学技术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职业教育的直接目标就是把科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劳动能力,应用到现实的生产活动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生产科学技术,而是如何应用科学技术,并迅速地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无庸置疑的,但科学技术通常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是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则是把第一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终极的生产力的必要的中介环节,推动经济的加速发展。

18. 职业教育在传播科学技术的过程中也发挥积极的作用,能提高了传播的有效性、示范性,而且能够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19.2、何谓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哪种课程更适合职业教育

20.(1)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21.(2)活动课程: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在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是决定活动的形式和活动内容的因素。

22. (3)核心课程:反对分科课程,将各门学科进行切分的作法,而是在若干科目中选择若干重要的学科合并起来,形成综合课程。它是围绕着某一问题相关内容来组织教学,打破学科课程界限分明的知识体系,它反对课程只以学生个人兴趣,需要动机出发的做法,注重社会需求,强调学生集体,而不是依据某个学习者的兴趣来规划课程。

23.3、简述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并做简要评论

24.能力本位(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简称为CBE/T)是一种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我们称之为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所传授的知识是为能力培训服务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此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以专业知识的掌握,而是以获取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为标准。整个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5. 对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的评述

26.优点:① 在课程开发程序上,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课程开发体系。

27.② 在指导思想上,是职业导向型的课程模式,吸收社会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制定,满足产业界和雇主对培训对象的要求。在课程内容组织上,是根据与职业活动顺序有关学科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

28.③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个别性,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

29.④ 在课程评价上,评价学生在工作情境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等。由此可见,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更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30.不足:① 它的能力分析是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把职业能力分解成一些细小的任务、要素,这种方法对于一些非技能型的能力,是无法进行或难以进行精确分析的。

31.②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在教育思想上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与内在精神的培养,忽视

了个体自我实现的内在要求,是一种典型的工具主义。

32.③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零碎,不利于学生在毕业后的继续学习,这与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是不相容的。

33.④ 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对师资水平的要求比较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投入很大,费用昂贵,

34.1、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35.(1)教学过程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基础

36.有别于广义的教育过程,唯有教学过程必须以知识和技能性的活动,以专门编制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教材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和发展是教学过程的两大基本功能,但两者最根本的关系是:知识的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在打好扎实知识上,发展智力、能力。

37.(2)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

38.作为教师工作对象的学生,同时是教学主体、教学效果不仅在教的一方,而且更重要在学的一方,只有学的一方发挥了学习的积极性,与教的一方达成统一,教学才是卓有成效。

39.2、教学模式的内涵

40.国内学者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基本上形成以下共识:

41.(1)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

42.学模式上联教学理论,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般原理。教学模式下联教学实践,它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使教师明确教学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具有可操作性。

43.(2)教学模式是整体概念

44.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系统化、结构化的方法和策略体系,涉及教学思想、目标、程序、师生配合方式、支持条件等要素的有机整合,是对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系统概括。

45.(3)教学模式涉及范围广

46.把教学模式限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而不涉及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等广义的问题,都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狭义的理解。

47.(4)教学模式不等于教学公式

48.1、“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49.对于“双师型”教师在技术技能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应该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也是其核心能力。这是因为:实践操作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师必备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包括:(1)实验能力、(2)技能操作能力、(3)工艺分析能力、(4)仪器设备及生产工具的维修能力,(5)与产学结合的科研能力,其中技能操作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

50. 2、“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51.从职业学校的现状分析,当务之急是结合实际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其具体措施和对策为:

52.(1)把理论课教师有计划地派往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行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的“双

师”能力培训。

53.(2)对新引进的年轻教师进行实践能力训练,首先要进行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训练,在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不少于一年实践锻炼,经过一定的实践考核或鉴定,合格后聘任为正式教师。

54.(3)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理论培训和学历提高,要实行定期进修学习制度,保证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先进性。

55. (4)从长远的发展看,高职的专职教师主要由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培养。毕业后的学生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再渡过1至2年的实习期,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和生产一线实习。实习期满后,经考核合格者,方可去学校独立执教。

56.(三)论述题

57.1、“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包括哪几方面,并作一下评说

58.“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对教师的特殊要求,他们除具备符合《教师法》规定的一般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概括说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59.(1)具有一定操作能力

60.操作能力是指履行生产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是任职顶岗所必需的实用性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熟悉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术规范,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等。

61.(2)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62.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所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 “双师型”教师既能在教学岗位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在生产岗位完成生产任务。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63.(3)具有本专业一线的工作经历

64.本专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是获得实践经验的惟一渠道,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工作经历。

65.(4)具有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创业和科技推广能力

66.“双师型”教师除了能讲会做之外,还要具备班级管理、生产管理的知识,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职业教育是与产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教师应成为沟通教育与产业的纽带,“双师型”教师要集“班主任”与“车间主任”于一身,使教学、管理与科技推广一体化。

2、谈谈你对“双师型”教师涵义的理解

67.对“双师型”教师涵义有不同认识和理解,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双证书”说,即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和其它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双职称”说,即取得教师职业的技术职称和其它职业的技术职称;三是“双素质”说,即要求具备胜任理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素质;四是“多素质”说,即要求具备教育家、工程师和高级熟练工人等素质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上述观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双师型”教师的特征,不能用“双证书”或“双

职称”等标准简单化,也不能用难以实现的标准神秘化。实际上“双师型”教师是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他们一般具有在专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能够胜任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任务。

68.5.当前国际职业教育课程发展趋势

69.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职业教育课程发展呈现出以下重要趋势:

70. (1)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71. 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比较注重学科完整性,课程内容与产业界对劳动力职业能力要求之间的相关性不高,产业界对此抱怨重重。而一些实证研究也发现,学生的在校成绩与他们日后的工作成就之间没有太高的相关性。这样,探索一种能够更有效地训练职业能力的课程模式,成了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一背景下,能力本位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我国等国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并成为当前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72. (2)突出工作本位学习、

73. 要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就必须由以学校本位学习为重心,转向以工作本位学习为重心。因而突出工作本位学习必然成为当前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工作本位学习作为德国双元制培训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是不可否定的事实,而近年来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它也获得了很大发展。比如在澳大利亚金属制作行业的学徒制中,学徒一共需要学习四年,而其中每年只有约八周的时间是在TAFE学院进行学校本位学习,其余时间都是在工作现场进行工作本位学习。英国的工作本位学习主要体现在现代学徒制(modern apprenticeship)中。

74. (3)课程内容智能化

75. 现代技术和古代技术相比有一个重大区别,那就是古代技术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被发明的,而现代技术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研究。为了区别这两种技术,通常把古代技术称为经验技术或工匠技术,而把现代技术称为理论技术。既然现代技术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那么掌握现代技术就不能完全凭借经验,而是必须获得对技术的理解,这就要求学习相关的技术原理。

76. (4)内容组织模块化

77. 课程模块化是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MES课程模式、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行动导向课程模式等在课程开发时都采用了这一方法。“模块”一词最初是建筑、家具、计算机等行业的术语,它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它是一个部件、组件,其大小介于整体与零件之间,是整体的基本组成部分,离开了整体,模块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2)但每一个模块本身又是独立的,可以将其进行不同的组合;(3)每一个模块都是标准化的,有严格的指标要求,否则就无法对模块进行不同组合。这三个方面同样也是模块课程的核心内涵。

78.(5)整合职业课程与普通课程

79. 在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不可能所有课程都是职业课程,其中必然包括一部分普通课程。这样,如何处理职业课程与普通课程的关系,就成了世界各国职业教育课程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普遍的观点是,应当努力促进职业课程与普通课程的整合,使得两种课程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80. (6)整合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

81.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基本上可划分为两部分,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在多数

国家,这两部分内容通常是分别由学校和企业承担的,从而形成了二元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即学校本位课程与工作本位课程。这样,如何整合这两部分课程,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

名词解释

1.职业教育:是指适应个体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获得一定职业资格,以及继续深造、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2能力本位:是一种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思想 在这种思想指导的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被称为....,课程模式。

能力本位教育的主要特点:1)“工作胜任能力”是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2)以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教育

评价的标准3)以能力作为教学基础4)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5)强调采用个别化教学方式

3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选一个核心课题,据此为学生设计一个项目,师生通过共同实施 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4 隐性课程是教育过程中由物质、文化、社会关系等要素构成的教育环境,大体可有几种:

1)制度性课程(2)关系性课程(3)校园文化隐性课程(4)校园环境隐性课程 5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是一个教育、培养和援助的过程。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通过对职业学校学生职

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其职业素质发展,并指导学生的职业行为,最终帮助学生根

据国家需求、职业要求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决策,即选择职业、准备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

6“头脑风暴”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的发表意见,教师或其他学生 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

7榜样示范法 以他人的模F行为为样子 影响学生的思想 感情 行为以达到德育目的 8职业教育的体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以及各级行政管理组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9.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指在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内,以学校和企业为课程开发 的主要场所,依据学校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和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校长、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行业相关人士、课程专家、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评价的活动。

简答

1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1、2、3为客观依据;4为内在依据)

1)党和国家的法律及教育政策 2)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

3)学制、学历及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术等级标准

学制:主要指受教育者的入学条件及修业年限。

(4)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

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内涵最重要的依据是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术等级标准。

2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一,课程导向能力化; 二,课程目标多元化;

三,课程范围广域化; 四,课程实施实践化;五,课程开发系统化;

八,课程评价标准化;

一,人才结构理论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人才需求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依据;

三,国民经济结构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依据;

四,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依据;

五,终身教育理论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据;

六,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参考依据; 4职业教育的制约功能;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目标和培养规格。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结构和内容+以下

5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 1生产力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制约性 2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效率3职业教育提高劳动生产力4职业教育促进科技进步

6职业教育教学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1)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点3)符合 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4)符合学生实际情况5)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6)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

6.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二、建设班集体文化;

六;对学生进行心里辅导 三、指导学生活动 四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力;七;指导毕业实习 论述

(2)1论述题:如何理解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1.(1)什么是教学:是教育目的指引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态度。

6.什么是教学依据?(3)教学需要遵循一定方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以一定得条件为转移不存在适合一切学生,一切教师,一切信息材料的教学方法,。

7. 3.职业教育的概念: (1),“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或者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分就业前和就业后两类。”(2),“职业教育是专门以职业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达到职业资格的获得,保持或转变职业生涯质量的获得与改进的教育。” (3),“职业教育是指在一定普通教育基础上,为适应某种职业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受教育者称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应用人才的教育。”(4),职业教育是指适应个体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获得一定职业资格,以及继续深造,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4.职业教育:是一种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适宜的职业教育活动,是受教育者个体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活动。

8.7.1866年6月由左宗棠建设的福建船政学堂,用以培养国防需要的造船,驾驶技术人员,是中国最早的技工教育,也是中国最早的职业学校。

9.8.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休斯法”,这是以振兴中等程度的职业教育作为目标的法令。

10.9.国外职业教育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有巴洛夫与福斯特,他们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俩位学者。

11.10.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首次从学校体系的角度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规定,但是实业学堂多附与普通学堂内。 11.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是 卯学制。

12.12.1912年,蔡元培提出实利主义的教育方针;而在这个时期对实业教育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黄炎培先生。

13.13.北洋政府于1922年颁布了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壬戌学制,即《学制系统改革案》 第一次从学制上确立了职业学校的名称。 14.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14.15.2005年11月,国务院又一次组织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16世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 2职业教育国际化 3职业教育终身化 4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化 5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 6职业教育全民化7职业教育协同化 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15.1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一线生产骨干,因此企业文化必须在职业学校教育中得到体现。

2聚合企业文化包含俩个层面的意思:第一,职业教育应该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企业文化的精髓。

16. 第二,职业教育应复制一定企业的优秀文化

17.职业教育过程首先是把现有的企业文化不断转化为学习者的知识,能力,行为规范,又创造性地反作用于客观的企业文化,在客观的企业文化上打上新的文化烙印,赋予企业文化以新的内容和特质。

18.3职业教育企业文化:聚合,选择,传递传播,创新企业文化

19.4职业教育的制约功能;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目标和培养规格。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结构和内容

20.5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以上,+1为经济发展输送经济型人才 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型发展 3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21.1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就是通过职业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职业教育实践活动是否有成效的标准。 2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一党和国家的法律及教育政策 二社会经济形态及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 三学制,学历及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术等级标准 学制主要指受教育者的入学条件及修业年限,学制和学历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具体表现。 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内涵最重要的依据是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术等级标准。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就是培养目标构成的具体内容,也即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达成后受教育者所应达到的规格和质量。其基本内涵主要涵盖“知,技,意”三方面。

22.1职业教育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类型,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以及各级行政管理组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23.2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应遵循以下的原则:一,适应性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三,开放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五,可行性原则; 3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依据:

24.一,人才结构理论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人才需求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依据; 三,国民经济结构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依据;

25.四,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依据; 五,终身教育理论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据;

26.六,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参考依据; 4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一,层次性; 二,区域性; 三,开放性; 四,灵活性; 五,统筹性; 5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变革趋向:一,开放化;二,多样化;

27.

28. 三,终身化; 四,规范化; 五,人本化;

29.6我国职业教育系统分:1职业学校教育系统;2职业培训系统。

30.1,狭义的专业是指教育机构培养专门人才的学业分类。广义的指专门从事的某种学业

或职业 专业设置是指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

31.2.职业学校的专业则主要是按照职业分工与职业岗位群对专门人才的要求而设置的,强调职业性,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注意基础性和就业的适应性。 3专业设置的内容: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二,进行专业课程设置 三,配置图书资料和实验实习设备 四,明确修业年限

32.4专业设置的步骤:一,开展社会调研;二,职业—专业分析; 六,专业规划 三,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四,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五,教育资源分析; 5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结构类型:

33.一,同质结构 这种专业结构的教育机构利用率最高,教学管理相对简单,能较快形成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在一定周期内培养出较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二,近质结构 既具有较高的教育资源利用率,必要时也便于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办学途径,一般具有较好的办学效益。

34.三,异质结构 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育成本相对加大,教学组织和管理比较复杂,当专业结构过于零散时难以形成专业规模和保证教育质量。

35.2课程的概念:一般认为,课程是为师生共同学习所设计的教育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所进行的范围广泛的教育活动。这一定义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课程。 3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一,定向性 二,实践性 三,适应性 四,昂贵性; 4职教课程类型 1按课程教学形态分,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36. 2按课程教学要求分,可分必修课与选修课 4按课程表现形式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3按课程组织方式分,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通常又被称为科目课程,是一种单学课的课程组织模式,“科目课程”强调分科,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综合课程是指运用俩种或俩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的课程。综合学科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职业教育课程要以综合课程为主。

37.5隐性课程是指学生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有非预期性,非计划性的特点,以非正式的,非官方式的课程方式呈现,具有潜在性。

38.隐性课程是教育过程中由物质,文化,社会关系等要素构成的教育环境,大体可分为一下几种:1,制度性隐性课程,如学校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校训,校风,告示;2,关系性隐性课程,如学校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社会上的人际关系等;3,校园文化隐性课程,校园文化产生的影响,如文化活动的价值取向,文化活动的氛围等;4,校园环境隐性课程,指校舍及各种功能场所的设计分布,以及校园的美化,绿化和宣传设计。 隐性课程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6.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和职业教育课程方案,计划,文件中,各个过程环节及组成要素等结构关系的概括性呈示方式。

39.7.课程观是教育观在课程领域中的体现,是人们对课程本质,功能,目的,规律,原理和法则等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是人们对课程的价值取向。

40.8.对职业教育影响较大的课程观主要有: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课程,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课程,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中心的核心课程,多元整合型课程等。

41. 1三段式: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占主导地位。三段式课程的基本结构为文化课,专 课程开发方法: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分析,课程方案设计,课程内容编制,课程方案实施,课程评价等步骤。

42.9. 能力本位是一种职业教育教育与培训的思想。

43. 能力本位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一,能力本位教育中的“能力”指的是工作胜任力,这是能力本位的核心; 二,能力本位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教育的基础; 三,以能力为教学的基础;

44.四,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 五,能力本位教育非常强调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方式;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方法通常被称为DACUM。 能力本位课程也有其不足:它的能力分析是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对于一些非技能型的能力,是难以分析的,知识体系比较零碎,不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对师资水平要求较高,所需投入很大。

45.10.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是德国“双元制”采用的课程模式,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是指为学校提供实习培训的企业。具有广泛性,融合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可分为普通课和专业课俩部分。 核心阶梯课程模式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从横向看。它紧紧围绕着职业活动这一核心,把专业课综合为三门:专业理论,专业制图,专业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纵向看,所有课程都分为基础培训,分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实践活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11.“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

46.俩个重要特征就是“宽基础”和“活模块”。“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把课程开发分为三个过程:开发目标分析(包括教育政策分析),编程计划,大纲,教材,课程评价。

47.12.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在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内,以学校和企业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场所,依据学校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和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校长,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行业相关人士,课程专家,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的活动。 13.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一,课程导向能力化; 二,课程目标多元化;

48. 三,课程范围广域化; 四,课程实施实践化;五,课程开发系统化;

49. 六,课程结构模块化; 七,课程管理弹性化 八,课程评价标准化; 1.教学涵义是教育目的指引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时双方共同作用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达成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50.2.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一,教学对象的复杂性;二,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51. 三,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3.教学的基本规律包括三个:

52.1,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2,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 3 简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

53.4.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1,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2,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3,简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4,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5,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5.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学原则从属于教学目的,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二是教学原则的确定有赖于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三是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与运用起指导作用

54. 教学原则主要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等。

55.6.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职业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情境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56.7.备课,就是教师为教学所做的准备与计划安排工作,是教师为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能高效顺利地进行,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选定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工作。

57.8.说课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口头表述,是教师就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口

头陈述,以供同行交流,评议,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科研活动形式。

58.9.备课的内容:1,研读教学材料;2,熟悉生产(或工作)过程;

59. 3,了解学生; 4,设计教学方式; 5,编制教案; 10.讲课的基本要求:一是目标明确; 二是内容正确; 三是重点突出;

60. 四是方法得当; 五是组织有序;

61.11.教学评价是对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收集事实信息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性评价; (3)终结性评价; 12.根据评价的功能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1)诊断性评价;

62.13教学方法的类型:一,以语言传授信息为主的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特点:形象,具体,直接和真实,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最大的特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主要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最大的优点:能使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独立性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形成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有发现法。 五,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法和情境法; 13.项目教学法:项目作业法,所谓项目作业法,就是在教学中选择一个核心问题,据此为学生设计一个项目,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

63.14.项目教学法主构成:一是确定项目内容和任务要求;

64.二是制定工作计划; 三是实施计划; 四是检查总结; 14.学生是开展活动的主体,教师主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5.15.引导课文教学法:借助于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性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法。目的是促进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发展。 16.引导课文教学法的分类:(1)项目工作引导课文;2)知识技能传授性引导课文;

(3)岗位描述引导课文;

66.17.引导课文需以下几部分构成 任务描述 引导问题 学校目标的描述 学校质量监控单 工作计划 工具需求表 材料需求表 时间计划 专业信息 辅导性说明; 18.教学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1)获取信息;(2)制定计划;(3)作出决定;

67. (4)实施计划(5)工作过程或质量的控制;(6)评定; 19.案例分析教学法:就是指教师选用专业实践中常见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方法。

68.20.案例分析法主要由五个环节构成:一是引入案例 二是提出问题;三是设定解决问题的若干备选方案,并提出方案的实施方法。 四是实施讨论;五是总结; 这种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案例分析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一是精选案例;二是充分的课程准备。 21.“头脑风暴”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教师或其他学生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

69.“头脑风暴”教学法的原则: (1)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相关知识;

70. (2)对提出的各种意见暂不作任何判断和评价;

71. (3)提倡不受拘束的自由发言; (4)先求量变,厚积薄发,以量求生。 (5)鼓励总结或改良他人的成果;(6)提倡圆桌式的轮流发言; “头脑风暴”教学法的实施:

1)起始阶段2)建议产生阶段3)总结评价阶段; 22.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思想,具体依据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三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是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五是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 四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基础学历及班级情况); 六是考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

72.23.职业教育常见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 课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基本形式表现,也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分层教学: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学校需求、兴趣、特长等的不同,按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放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

73.1.广义的德育,就是把“德”的外延扩大。除了道德教育外,还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内容。

74.2.德育的要素:1道德认知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信念;5道德习惯; 3.职业学校的德育原则:1时代性原则2职业性原则3企业性原则4法纪性原则 4.价值分析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兰格尔。

75.5.价值分析模式的实施要点:

76.第一,让学生认识道德矛盾的要害之所在;第二,了解解决矛盾的各种可能性; 第三,预计每种可能性的后果,包括眼前的和长远的,外在的和潜在的; 第五,按照基于维护人类尊严为准绳而确立的一系列准则,对所搜集的结果事实做出评价;

77.第六,做出是否实施某种行为的决定。第四,搜集各种可能的结果事实;

78.6.目前,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以班主任为主的教师群体教书育人的职务活动,各学科课外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家庭、社会和学校相协调的教育活动,等等。

79.7.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体育、体验体育、养成体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 8.职业学校德育方法:1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可以分为直接示范和间接示范

80.

81.俩类。直接示范主要指教师的为人师表、模范公民的表率作用。教师的直接示范不仅是学生生活中现实的、身边的榜样,而且也是间接示范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82.间接示范是指运用学校、社会、历史模范人物的优秀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具体做法如观看有关展览、影视资料,参观访问有关人员,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间接示范要求选择榜样时考虑针对性。

83.一、情感陶冶法 “动之以情”,在德育过程中,让学生处于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情景中,自然地受到道德感染和熏陶。 情感陶冶法实施要点是:第一,教师要有爱心;第二,恰当运用表扬和批评手段;第三,利用优秀的文艺作品;第四,美化环境。

84.二、行为训练法“ 道德实践”、“道德练习”、“导之以行”,是一种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履行道德规范,经受道德锻炼,形成道德意志的德育方法。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最重要的标志。

85.行为训练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组织活动;2.行为规范;3.道德评价;

86.三、自我修养法 教师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形成一定得思想道德品质。

87.要点:第一,让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和方法;第二,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第三,要在社会实践中反复锻炼学生自我修养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修养的道德体验水平。自我修养的主要方法:1模仿;2内省;3慎独; 1.职业指导涵义: 第一种理解认为,职业指导就是协助求职者选择职业;1908年,帕森斯第一次提出“职业指导”概念。

88. 第二种理解则把职业指导看成是一种为求职者提供帮助的社会服务活动。包括预测和分析人才需求动态,汇集、传递就业信息,组织人才交流,及开展各种与劳动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把为企业推荐人才,为求职者介绍适合的职业当作职业指导的根

本任务。

89.第三种则把职业指导指向更为广阔的职业领域,同时注重个人职业形象的确立与人的终身职业发展,把职业指导视为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主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求职者,尤其是学生。

90.2.职业指导的内容: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2职业准备指导;3职业选择指导; 4求职指导; 5职业适应指导 6创业指导;

91.1.素质结构指职业教育教师所具备的各项素质要求及它们之间稳定的联系方式。 2.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92.3职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93.1.“开始教学,寻求适应”阶段 2“目标明确,胜任教学”阶段 3“自主发展,形成风格”阶段4.“三证书”:毕业证书,教师职业技能性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94.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这种权威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班主任具有组织的权力;第二、班主任具有领袖的地位;第三、班主任具有专家的魅力。

95.2.职业学校班主任的角色:一、学生的朋友;二、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96. 三、心理健康的辅导员;四、职业生涯的设计师; 3.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

97.一、面向全体原则,就是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把每一位学生都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具体有以下三项内容:1.班主任的工作情感;2.班主任的工作目标;3.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98.二、公正民主原则 有俩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公正,要求班主任在运用自己的权威时不偏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出于公心。第二层含义是民主,就是要求班主任在运用自己的权威时不专制,尊重学生的权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理、自治的能力。“完人”。

99.三、为人师表原则 为人师表原则就在于班主任以自身的实际形象告诉学生,什么是 100.4.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二、建设班集体文化; 六;对学生进行心里辅导 三、指导学生活动 四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力;七;指导毕业实习

101.1.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涵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揭示职业教育规律,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活动。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2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组成:

102.题目;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引文注释或参考文献

103.3问题学生一般表现:1学习表现,2行为表现,3品德表现,4心里表现

104.4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1摸清情况,正确归因 2抓住教育契机,寻找问题学生心理突破口 3投其所好,取得问题学生的好感与信任 4晓之以理,提高问题学生的认知和水平 5创立良好的教育外部情境,形成问题学生的教育合力。6为学生创设实现自我的机会,促进问题学生重拾自信心。 7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8德育与心育有机结合提高转化成效。


相关内容

  • 组建龙游职业教育集团方案
  • 组建龙游县职业教育集团方案(草案) 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今年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多次强调了发展县级职业教育问题。日前,在《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又明确指出:每个县要重点办好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教育中心,并把县级中等职业技 ...

  • 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 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于志晶 刘 海 岳金凤 李玉静 程 宇 张祺午 摘要:职业教育是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对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要 做出快速有力的反应,一是培养规模要有大幅度提升,二是培养重心要向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转移,三是培养 专业要向重点领域拓展,四 ...

  • 上海所有大学的名单
  • 上海所有大学的名单 一流大学 1.复旦大学("985"工程与"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 本科) 2.上海交通大学("985"工程与"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3.华东师范大学("211&quo ...

  • 湖南省职业教育
  • 湘教通[2012]204号 关于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一五" 省级重点建设项目验收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 为加强职业教育省级重点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 效益,进一步提升我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职业院校办学水 平,经研究,决定对"十 ...

  • 我市组团赴山东职业教育考察
  • 赴山东青岛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根据泉州市教育局的部署安排,今年为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年",为更好地推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水平,有效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在专业建设中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市教育局组织我市部分职业学校校长,实训主任到山东青岛进行专业建 ...

  •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 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送审稿)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更好地为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而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武汉市职业教育和成人 ...

  • 上海所有的大学
  • 一流大学 1.复旦大学("985"工程与"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 本科) Fudan University 2.上海交通大学("985"工程与"211"工程重点高校,教育部,本科) Jiaotong Univer ...

  •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 畜牧兽医专业重点支持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1.建设总体情况 畜牧兽医专业重点支持建设项目自2011年6月始至2013年6月止.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下.重点进行了构建"333"专业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开发"项目课程"与特色 ...

  • 广东职教园区建设的模式选择与策略分析
  • 收稿日期:2014-12-02 作者简介:刘志文,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郑少如,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CJA100148).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SYSX201303 ...

  • 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 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规模倍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实施“科教立市”战略、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任务。为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