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古今最伟大的女词家,词作内容丰富,首

首皆为精品,前后期作品表现出明显不同风格。《永遇乐》以乐景

写哀情的反衬手法,通过元宵佳节的今昔对比,表现出浓厚的今昔

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情景交融,对比强烈,艺术感染力极强。

关键词:李清照 乐景哀情 反衬手法

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

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出生于书香门

第,父祖皆有盛名,父亲李格非是著名文学家,官至礼部员外郎,

后被定为“元佑党人”而罢官,有“苏门后四学士”之称。她自小

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后又觅得佳婿,与丈夫

赵明诚志趣相投,伉俪情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研究,

诗酒唱和,生活美满。然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

自此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

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生活的宕变,在李清照的诗词创作中

反映十分明显,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

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永遇乐·落日熔

金》。她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

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通

观古今女性作家,对文学的贡献,实难找到第二人。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

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

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

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永遇乐》是在描述作者自己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它具

体写于哪一年,已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期宋金双方

已暂停交战,南宋首都临安出现一片歌舞升平的所谓的繁荣景象。

遇到逢年过节的日里,人们又可以热热闹闹地游乐了。这首词虽写

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

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十分深沉地反映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

年的寂寞悲凉心境。

词的上片是在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哀苦心情。

开篇写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日落了,一团金红亮丽的火

球倏忽而逝,晚霞的余晖铺满了天边。暮色苍茫,逐渐笼盖了四野。

如此良辰美景,正是过节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铺垫出

喜庆热烈的节庆气氛。

然而“人在何处”,意境陡转。人们都知道,这样晴朗的元宵,正

是看灯的好机会,可以痛痛快快玩它一个晚上了。可是,她却别有

心事。看了这天色,突然涌出了“我如今是在什么地方呵”的询问。

点出了自己如今的处境:“独在异乡为异客”,四处飘零家何在?这

处境和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人在何处”这一问,是一个

饱经丧乱的人在似曾相似的美景前产生的迷惘与痛苦。这真是情怀

惨淡的一问,是曾经在繁华世界度过多少个热闹元宵,而今却痛感

“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天涯沦落人特有的问,更是国破家亡之后一

个孤独的弱女子满怀哀怨愁苦的问。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又转笔写初春之

景:初春柳叶才刚出芽,因为天气较暖,傍晚雾气低笼,柳便似罩

在浓烟之中;此时梅花已开残了,听见外面有人吹起笛子,因想起

古代羌笛有《梅花落》曲,但由于自己心情忧郁,所以听起来笛声

凄怨。虽然春色很浓,她心里却浮起又一个疑问:“春意知几许?”

言下之意:不管有多少春意,自己还能去欣赏吗?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这三句好像是一组的

对话。“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是邀请诗人外出的人说的:“元宵

佳节,还碰上的好天气,到外面玩玩吧!”可诗人却用一句似有理

似无理的话来回答:“天气太暖了,暖得不正常,难道不会忽然来

一场风雨吗?”但这句话正好反映了她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劫之后

心怀世事难料、横祸随来的疑惧心理。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

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贵家妇女乘着香车宝马邀

她去参加元宵的诗酒盛会。“香车宝马”如实写出这些朋友的身份。

她的朋友,她称之为“酒朋诗侣”,她们并不粗俗;以“香车宝马”

相迎,又知必是富贵人家的内眷。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

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

态,“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人在何处?春意知几许?次第岂无风雨?连发三问,三问皆是极

度反衬之下的迸发,有惶惑,有苦情,有自闭,可以看出词人心态

起伏波折极大。冬日临安天气晴好,阳光灿烂,应是极不容易,换

做常人早就出门晒太阳了,但词人颠沛多年,心态孤寂,纵是风和

日丽的初春时节也难振作精神,反而连发三个悲情之问。当然也会

有谢绝好友相邀共庆元宵之举。怅望远去的宝马香车,勾起的往日

记忆涌上了心头。

下片自然展开回忆:“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由

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这里专指汴京;三

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遥想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自己有的是闲

暇游乐的时间,而最重视的是元宵佳节。宋代不论官方民间,对元

宵节都很重视,是一年一度的灯节。李清照在汴京过了许多年元宵

节,印象当然是抹不掉的。

如今虽然在临安,却还“忆得当年全盛时”,自己年纪还轻,兴致

极好,“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认真热闹过一番。这

天晚上,同闺中女伴们戴上嵌插着翠鸟羽毛的时兴帽子,和金线撚

丝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齐齐整整,前去游乐。这几句集中写当年的

着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充分体现那时候无忧无虑

的游赏兴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汴京的繁华热闹。以上六句忆昔,

语调轻松欢快,多用当时俗语,宛然少女心声。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从记忆中又回到现实里

来。今昔对比,禁不住心情又凄凉又生怯。“风鬟霜鬓”四字原出

唐人小说《柳毅传》,形容落难的龙女在风吹雨打之下头发纷披散

乱。李清照在词里换了一个字,改为“风鬟霜鬓”,借此说明自己

年纪老了,头上出现白发,加上又懒得打扮,因而也就“怕见夜间

出去”。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

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热闹

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

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

天壤之别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在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结尾处好象很平淡,却又横生

波澜,在平淡中却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感慨!诗人的满腹辛酸,一腔

凄怨,通过这平淡而几近委屈的一句,以人之欢声笑语,衬我之落

寞零落,反而显得更加沉重了。诗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

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

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

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往,但骨

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诗人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

能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从这首词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李清照以乐景写哀情的高超艺术手

法,表现了古典诗词中的一种清新脱俗的反衬手法。因情写景,以

乐景衬哀情,景色越美,越显感情之悲。“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

写乐情,一倍增其哀乐。”说出了反衬手法的功效。以乐景写哀情,

用所写的景物反衬当时的心理感受,利用景物与情感的矛盾,来突

出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往往具有更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词运用

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

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

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通过写元宵节情景,在强

烈的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展现了词

人晚年落寞凄凉的心境,也抒发了故国不再的悲慨。全词情景交融,

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对比强烈,感情深沉真挚。语

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

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冉隆平,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语文和人文素质课程

教学与研究,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古今最伟大的女词家,词作内容丰富,首

首皆为精品,前后期作品表现出明显不同风格。《永遇乐》以乐景

写哀情的反衬手法,通过元宵佳节的今昔对比,表现出浓厚的今昔

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情景交融,对比强烈,艺术感染力极强。

关键词:李清照 乐景哀情 反衬手法

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

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出生于书香门

第,父祖皆有盛名,父亲李格非是著名文学家,官至礼部员外郎,

后被定为“元佑党人”而罢官,有“苏门后四学士”之称。她自小

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后又觅得佳婿,与丈夫

赵明诚志趣相投,伉俪情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研究,

诗酒唱和,生活美满。然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

自此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

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生活的宕变,在李清照的诗词创作中

反映十分明显,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

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永遇乐·落日熔

金》。她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

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通

观古今女性作家,对文学的贡献,实难找到第二人。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

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

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

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永遇乐》是在描述作者自己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它具

体写于哪一年,已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期宋金双方

已暂停交战,南宋首都临安出现一片歌舞升平的所谓的繁荣景象。

遇到逢年过节的日里,人们又可以热热闹闹地游乐了。这首词虽写

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

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十分深沉地反映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

年的寂寞悲凉心境。

词的上片是在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哀苦心情。

开篇写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日落了,一团金红亮丽的火

球倏忽而逝,晚霞的余晖铺满了天边。暮色苍茫,逐渐笼盖了四野。

如此良辰美景,正是过节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铺垫出

喜庆热烈的节庆气氛。

然而“人在何处”,意境陡转。人们都知道,这样晴朗的元宵,正

是看灯的好机会,可以痛痛快快玩它一个晚上了。可是,她却别有

心事。看了这天色,突然涌出了“我如今是在什么地方呵”的询问。

点出了自己如今的处境:“独在异乡为异客”,四处飘零家何在?这

处境和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人在何处”这一问,是一个

饱经丧乱的人在似曾相似的美景前产生的迷惘与痛苦。这真是情怀

惨淡的一问,是曾经在繁华世界度过多少个热闹元宵,而今却痛感

“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天涯沦落人特有的问,更是国破家亡之后一

个孤独的弱女子满怀哀怨愁苦的问。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又转笔写初春之

景:初春柳叶才刚出芽,因为天气较暖,傍晚雾气低笼,柳便似罩

在浓烟之中;此时梅花已开残了,听见外面有人吹起笛子,因想起

古代羌笛有《梅花落》曲,但由于自己心情忧郁,所以听起来笛声

凄怨。虽然春色很浓,她心里却浮起又一个疑问:“春意知几许?”

言下之意:不管有多少春意,自己还能去欣赏吗?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这三句好像是一组的

对话。“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是邀请诗人外出的人说的:“元宵

佳节,还碰上的好天气,到外面玩玩吧!”可诗人却用一句似有理

似无理的话来回答:“天气太暖了,暖得不正常,难道不会忽然来

一场风雨吗?”但这句话正好反映了她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劫之后

心怀世事难料、横祸随来的疑惧心理。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

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贵家妇女乘着香车宝马邀

她去参加元宵的诗酒盛会。“香车宝马”如实写出这些朋友的身份。

她的朋友,她称之为“酒朋诗侣”,她们并不粗俗;以“香车宝马”

相迎,又知必是富贵人家的内眷。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

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

态,“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人在何处?春意知几许?次第岂无风雨?连发三问,三问皆是极

度反衬之下的迸发,有惶惑,有苦情,有自闭,可以看出词人心态

起伏波折极大。冬日临安天气晴好,阳光灿烂,应是极不容易,换

做常人早就出门晒太阳了,但词人颠沛多年,心态孤寂,纵是风和

日丽的初春时节也难振作精神,反而连发三个悲情之问。当然也会

有谢绝好友相邀共庆元宵之举。怅望远去的宝马香车,勾起的往日

记忆涌上了心头。

下片自然展开回忆:“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由

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这里专指汴京;三

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遥想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自己有的是闲

暇游乐的时间,而最重视的是元宵佳节。宋代不论官方民间,对元

宵节都很重视,是一年一度的灯节。李清照在汴京过了许多年元宵

节,印象当然是抹不掉的。

如今虽然在临安,却还“忆得当年全盛时”,自己年纪还轻,兴致

极好,“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认真热闹过一番。这

天晚上,同闺中女伴们戴上嵌插着翠鸟羽毛的时兴帽子,和金线撚

丝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齐齐整整,前去游乐。这几句集中写当年的

着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充分体现那时候无忧无虑

的游赏兴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汴京的繁华热闹。以上六句忆昔,

语调轻松欢快,多用当时俗语,宛然少女心声。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从记忆中又回到现实里

来。今昔对比,禁不住心情又凄凉又生怯。“风鬟霜鬓”四字原出

唐人小说《柳毅传》,形容落难的龙女在风吹雨打之下头发纷披散

乱。李清照在词里换了一个字,改为“风鬟霜鬓”,借此说明自己

年纪老了,头上出现白发,加上又懒得打扮,因而也就“怕见夜间

出去”。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

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热闹

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

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

天壤之别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在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结尾处好象很平淡,却又横生

波澜,在平淡中却包含了多少人生的感慨!诗人的满腹辛酸,一腔

凄怨,通过这平淡而几近委屈的一句,以人之欢声笑语,衬我之落

寞零落,反而显得更加沉重了。诗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

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

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

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往,但骨

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诗人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却只

能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从这首词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李清照以乐景写哀情的高超艺术手

法,表现了古典诗词中的一种清新脱俗的反衬手法。因情写景,以

乐景衬哀情,景色越美,越显感情之悲。“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

写乐情,一倍增其哀乐。”说出了反衬手法的功效。以乐景写哀情,

用所写的景物反衬当时的心理感受,利用景物与情感的矛盾,来突

出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往往具有更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词运用

今昔对照与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还有意识地将浅显平易而富表现

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出

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悲。通过写元宵节情景,在强

烈的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展现了词

人晚年落寞凄凉的心境,也抒发了故国不再的悲慨。全词情景交融,

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对比强烈,感情深沉真挚。语

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

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冉隆平,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语文和人文素质课程

教学与研究,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相关内容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诗歌赏析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全诗赏析 北宋诗人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 ...

  • [渔家傲]2011-2016年中考赏析题合集
  • <渔家傲>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quo ...

  • 永遇乐·落日熔金原文.翻译及赏析
  • 永遇乐·落日熔金 (251人评分) 8.5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 ...

  • [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教学设计
  • <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从文中学会一二点景物描写的手法: 2.学会对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研习方法: 3.理解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写景抒情散文的感知.概括和鉴赏评价等解读能力: 2.培养学生欣赏与感悟自然美.悲剧美.英雄美的能力. ...

  • 卖炭翁使至塞上赏析练习
  • <卖炭翁>检测题 答案 一.简答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q ...

  •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译文及手法赏析
  • <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友驾 ...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八首[渔家傲]抒写宋词之美
  • 云水心语 2017-06-23 在宋词里穿行,如同在溪边小径里行走,柔软的风吹拂着水面,荡起层层涟漪,也仿佛在心里凌波微步. 苍茫雄浑的边塞秋思,似弱柳扶风的清照词,还有涤荡千年的大江东去,每一首都让我们动容,每一曲都使我们在千年之后执着地守望.下面精选的八首宋词<渔家傲>,依然可以让我 ...

  •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全诗赏析
  • 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赏析 这是首送别 ,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 ...

  • 斯人独憔悴心碎之中的退守--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 斯人独憔悴:心碎之中的退守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赏析 李新科 (河南城建学院) 落日熔金,暮云舍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鼠.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 ...

  • 渔家傲中考试题含答案(答案和题分开)
  • 1.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 塞上>的什么诗句? 答: 3.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答: 4.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 . 5.文化积累: "衡阳雁去"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