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

当下位置:主页 - 旗帜论坛 - 击水中流 - 帖子阅读 [ 进入框架 ]

本版版主:

主帖标题: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

收藏

陈继平

★★★★★

经验:1954

注册:2007年7月20日

主题开放   ——   欢迎跟帖! 文章ID:642016 2010-1-22 16:57:17 主 帖

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压在中国老百姓头上大山之一。现将何亮亮主持的腾飞中国-建国60年纪事,“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转载如下。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中国医疗的突出问题,也是现在正在推进的新一轮医改要解决的重点。然而,新中国的医疗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成绩十分显著,曾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 “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成就的取得是因为建国后,中国的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在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政府大力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广泛建立了基层卫生组织,辅之以西药大幅度讲价和中草药的广泛开发利用,多方采用低成本的医疗技术。

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特别是“三大法宝”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就是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以村为单位统筹医疗经费的合作医疗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以上措施保证了大多数人都享有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这改变了以前中国缺医少药,传染病、地方病肆虐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广大民众的健康水平。但是所提供的医疗保障毕竟是很低水平的,在城乡工农和干部群众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和不平等。

“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日益成为大问题,1979年“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被看作是启动医改的第一句话。在政策的鼓励下,医院实行“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那么1985年被称为医改元年,全面的医改在这一年铺开了。模仿国企改革,医改的核心内容也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效益,而改革的基本做法则是“只给政策不给钱”。改革使医院的效率、卫生的总量、医疗机构的数量、先进医疗设备保有量等指标大幅度递增长。

不过新的问题也开始暴露,最严重的首先是实行“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制,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严重不足。从1980到1990年的十年间,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三分之一降为四分之一,省财政补贴也下降了,比如江苏省的财政补助占医院工资总额的比例在3年中下降了一半。第二是由于财政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支持力度削弱了,集体经济的衰落,又瓦解了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农村合作医疗因而迅速崩溃。第三是由于过分强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疗机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医院成了“医店”。

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在“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的精神下,一系列能够创造效益的新事物,像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等,想雨后春笋般在全医疗系统全面开花。同时出现的还有以上提到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卫生系统内部也引发了大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医院是不是掉到了钱眼里”、“医疗应该是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

但是市场化的大方向没有变,数年间医疗卫生事业,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仍然高度发展。1980年中国卫生机构数量是18万家,到公元2000年已经有32万家了,但是看病难的为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

首先是医疗费用飞涨、因病致贫、无钱看病的事例,从时有发生变成了普遍现象。从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间,城乡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过去的23%升到60.6%。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一倍,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两倍。

其次是按城乡、所有制、就业状况,来分别组织实施的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障覆盖面过小,难以体现一个社会应该遵循的公正原则。据测算,公元2000年占全国2/3人口的农村居民,只享有不到1/4的卫生总费用,而占有人口1/3的城镇居民,享有了3/4以上。

公元2000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191个成员国家的卫生系统的业绩做了一个量化的评估,得出了一个令人极为震惊的结论,中国的排名倒数第四,与巴西、缅甸和塞拉利昂等国一起是排在最后的,是卫生系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

对于医改的争论,2004年主张搞全面市场化的意见是占了上风,公立医院推行拍卖为主的产权改革,已经开始行动。这在一直摩拳擦掌准备进入医疗领域的内外资本集团当中引起了“狂欢”,被他们解读为“吹响了医疗体制产权改革的号角”。一位受雇于美国医疗投资集团的专家声称“至少60亿美元的资本,在等着收购中国的医院”。中国医疗机构投融资论坛也在2004年底向媒体透露,有近百亿元的民营和外资准备介入中国近百家医院的改革制度工作。

当下位置:主页 - 旗帜论坛 - 击水中流 - 帖子阅读 [ 进入框架 ]

本版版主:

主帖标题: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

收藏

陈继平

★★★★★

经验:1954

注册:2007年7月20日

主题开放   ——   欢迎跟帖! 文章ID:642016 2010-1-22 16:57:17 主 帖

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压在中国老百姓头上大山之一。现将何亮亮主持的腾飞中国-建国60年纪事,“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转载如下。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中国医疗的突出问题,也是现在正在推进的新一轮医改要解决的重点。然而,新中国的医疗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成绩十分显著,曾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 “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成就的取得是因为建国后,中国的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在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政府大力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广泛建立了基层卫生组织,辅之以西药大幅度讲价和中草药的广泛开发利用,多方采用低成本的医疗技术。

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特别是“三大法宝”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就是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以村为单位统筹医疗经费的合作医疗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以上措施保证了大多数人都享有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这改变了以前中国缺医少药,传染病、地方病肆虐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广大民众的健康水平。但是所提供的医疗保障毕竟是很低水平的,在城乡工农和干部群众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和不平等。

“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日益成为大问题,1979年“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被看作是启动医改的第一句话。在政策的鼓励下,医院实行“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那么1985年被称为医改元年,全面的医改在这一年铺开了。模仿国企改革,医改的核心内容也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效益,而改革的基本做法则是“只给政策不给钱”。改革使医院的效率、卫生的总量、医疗机构的数量、先进医疗设备保有量等指标大幅度递增长。

不过新的问题也开始暴露,最严重的首先是实行“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制,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严重不足。从1980到1990年的十年间,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三分之一降为四分之一,省财政补贴也下降了,比如江苏省的财政补助占医院工资总额的比例在3年中下降了一半。第二是由于财政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支持力度削弱了,集体经济的衰落,又瓦解了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农村合作医疗因而迅速崩溃。第三是由于过分强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疗机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医院成了“医店”。

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在“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的精神下,一系列能够创造效益的新事物,像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等,想雨后春笋般在全医疗系统全面开花。同时出现的还有以上提到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卫生系统内部也引发了大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医院是不是掉到了钱眼里”、“医疗应该是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化”?

但是市场化的大方向没有变,数年间医疗卫生事业,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仍然高度发展。1980年中国卫生机构数量是18万家,到公元2000年已经有32万家了,但是看病难的为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

首先是医疗费用飞涨、因病致贫、无钱看病的事例,从时有发生变成了普遍现象。从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间,城乡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过去的23%升到60.6%。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一倍,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的两倍。

其次是按城乡、所有制、就业状况,来分别组织实施的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障覆盖面过小,难以体现一个社会应该遵循的公正原则。据测算,公元2000年占全国2/3人口的农村居民,只享有不到1/4的卫生总费用,而占有人口1/3的城镇居民,享有了3/4以上。

公元2000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191个成员国家的卫生系统的业绩做了一个量化的评估,得出了一个令人极为震惊的结论,中国的排名倒数第四,与巴西、缅甸和塞拉利昂等国一起是排在最后的,是卫生系统“财务负担”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

对于医改的争论,2004年主张搞全面市场化的意见是占了上风,公立医院推行拍卖为主的产权改革,已经开始行动。这在一直摩拳擦掌准备进入医疗领域的内外资本集团当中引起了“狂欢”,被他们解读为“吹响了医疗体制产权改革的号角”。一位受雇于美国医疗投资集团的专家声称“至少60亿美元的资本,在等着收购中国的医院”。中国医疗机构投融资论坛也在2004年底向媒体透露,有近百亿元的民营和外资准备介入中国近百家医院的改革制度工作。


相关内容

  •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 2007年第2期(总第162期) 人口学刊 POPULATIONJOURNAL No12,2007 (Tot1No.162)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高连克 (集美大学社会学系,福建厦门361021) [摘 要]现代意义上的医疗保障是工业社会转型的产物,它是由政府为社会成员的疾病医疗.健康关怀 ...

  • 新中国60年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 新中国60年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岳宗福 (山东工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是国家社会保障行政机关的设置.职权的划分与运行等制度的总称.新中 社会保障行政体制大致历经了建立.调整.破坏.复建.劳动保障部组建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国建立60年来, 统一社 ...

  • 中国单位制度社会功能的变迁
  • 总第148期 城市问题2007年第"期 [文章编号]1002-203l(2007)11一0048-09 中国单位制度社会功能的变迁 何重达吕斌 [擅要]单住制度在中国解放后建立,嘉现了较强的社畚功能,它不但成为圜第进行社鲁调控和整夸的工具,还有蛀缓解了建国初期城市就业压力.提供了社畚福利保 ...

  • 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变迁研究(1949-2010)
  •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总第157期65一文章编号:1003-6636{2012)02-0065一08:中图分类号:F129:文献标识码:A 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变迁研究(1949-2010) 宋士云,吕磊 (聊城大学管理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多年 ...

  • 社会学系毕业生论文题目
  • 社会学系毕业生论文题目 房文双 [1**********] 1. 解读大学校园的 2. 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3.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4. 某某城市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5. 某某农村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6. 以一个具体团体为例,分析团体领导的技巧 7. 网络社会问题及控 ...

  • 世界各国演进中的医疗保障制度
  • 来源:新华网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星岛网讯]医疗保障制度一般包括免费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内容,在世界许多国家已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从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开始,在医疗保险制度诞生的100多年里,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经 ...

  • 有关居家养老问题的文献综述
  • 有关居家养老问题的文献综述 08124596 冯瑜萍 一.我国养老问题现状以及居家养老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果: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即"未富先老",经济上.组织上和管理上的准备都严重不足,中国的社会养老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障碍.老年人口的基数大.老化速 ...

  • 德国养老制度的变迁
  • 德国养老制度的变迁 来源: <财经文摘> 编译:刘榴 作者: Richard Jackson 时间: 2009-08-06 点击: 526 次 [字号 大 中 小 ] [背景色 ] [打印] [关闭] 整体来看,当代德国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确实比他们的前代及现代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同龄人高.问题 ...

  •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调查报告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暑期社会调查 报 告 书 题 目城乡医疗保障制度调查报告姓 名 专 业 班 级 11级4班 学 号 联系方式 教务处.团委 马克思主义学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封二 内容简介 调查时间:2012年8月 调查地点:四川省县 过程及原因:2012年是<中华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