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虚拟

论人在现实与虚拟空间场所(环境)

之间转换的缺失补偿理论

文:君临月下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在现实与虚拟两个空间场所,尤其是虚拟空间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研究分析现实与虚拟场所的特点以及人在两个场所流转的动因与规律,正确处理好人在两个空间场所的关系。发挥好虚拟空间场所对于人本身以及社会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来关于人在现实与虚拟空间场所流转的缺失补偿理论是我国第一篇研究关于人在现实与虚拟空间流转规律的学术文章。文中第一次提出的缺失补偿理论,是这方面的一个突破与创新。希望本文能引起大家对于这方面问题研究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虚拟空间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存空间场所与环境。许多人每天都在现实空间场所与虚拟空间场所间穿行流动。虚拟空间场所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它与现实场所以及现实环境里生存的主体---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研究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不同特点以及分析与了解人们在现实与虚拟场所之间流动转换的深层次原因与规律,对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好人在现实与虚拟空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与利用虚拟场所的积极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实场所与虚拟场所人际交往的不同特点

对于现实空间环境,我们都比较熟悉,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社会基础。人类通过现实场所获取人类自身所需要的物质与社会精神产品,个体人与现实里的自然与社会人类群体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人类自身。而相对于现实空间场所与环境来讲,虚拟空间环境中人际交往关系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在虚拟空间场所,人与人交往所处的现实空间场所是分离的。身处在不同现实空间场所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共联的虚拟空间场所。一方面,虚拟空间下的人际交往的现实场所是分离的,两人分处在不同的现实空间场所;另一方面,现实空间隔离的人又借助互联网处在一个统一的虚拟空间场所。统一虚拟空间场所交往人之间的现实空间场所的分离性,是虚拟空间交往的重要特点。通过虚拟空间建立起来的现实异地交往关系具有便捷、低成本、交往面宽的优势。可以不出家门,通过互联网与现实异地空间的人聚集同一虚拟空间建立交往关系。交往的选择面丰富而多彩,无形中扩大了人们交往视野与选择空间。而在现实中,人与人的异地空间交流成本较高,交往选择面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从

异地空间交往来讲,虚拟空间弥补了现实场所异地交往不方便、局限性、高成本等问题。

(2)虚拟空间场所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方式具有非直接性的特点。在人与人现实空间分离的场景下,同一虚拟空间场中人与人交往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媒介来实现的。借助网络通过文字、视频、语言等进行交流,是比较间接性的交往(视频也可以讲是虚拟性的直接交往)。而现实空间场所交往具有直接性的特点。人与人在间接性交流中对对方的了解与认识带有很大的自我感知、推演、想象成份。带有很浓的主观色彩,认识与判断的真实性受到了一定影响。人与人的了解与认识大多情况下是一维的(一对一),无法像现实空间场所那样采取多维了解与判断。正想一句流行语讲的那样,是完全跟着感觉走的。而感觉带有很大的盲目与主观幻化成份。而在现实空间场所人与人之间的认识与了解除了直接接触外,还可以通过周围社会关系来作辅助判断与参考。

从上述两点我们可以大致看到现实与虚拟空间场所人际交往的不同特点与优势。现实场所最大的特点就是交往的直接性、真实感知性、以及多维辅助判断系统等。最大的缺陷就是异地交往不便捷、交往选择面窄等。而虚拟空间场所最大的优点就是交往便捷、高效率、交往选择面大,选择性强等,实现了异地空间交往的高效率、便捷性。不足就是交往方式间接性,影响了对人认识与了解的真实判断,带有主观幻化特点。

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场所在客观上存在着统一性。因为无论现实与虚拟的活动的主体都是鲜活的人。人是同一的。现实空间场所是人活动的主体与基础,虚拟空间在本质上是现实空间场所的一个延伸与特殊表现形式。现实空间场所与虚拟空间场所的不同特点与互不性,为人们在两者之间转场流动提供了客观可能。

二、人在现实与虚拟空间场所转换的缺失补偿理论

(1)人性与现实的矛盾关系

人的天性是追求美好与完美的。人性的欲望也是无止境的。在现实社会里,个体的人由于受各种主客观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个人追求与渴望完美的需求是无法得到满足的。而且绝对完美也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人主观意识及内心追求完美与现实客观条件所存在的这种矛盾在人的心灵深处总会或多或少带来一定的缺失感与遗憾。人性追求完美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反差是激发人积极进取的一种动力。但是,实现不了的理想与在现实中的种种失意与缺失对于人来讲,需要寻找一种途径与方式来平衡。

(2)作为社会的人,生存发展需要社会交往,但现实给予每个人交往的机会与环境总是难以满足人交往的需要的。

作为社会的人,个人价值需要在与人交往中得到认同,个人需要社会的归属感。被别人与社会认同与欣赏是人正常发展所需要的。由于个人性格、生活与工作环境等原因,个人的社会交往总是受到一定局限的。周围现实空间场所难以满足人的这种渴望扩大交往的需要。

以上两个方面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人在现实空间场所中由于天性的完美欲望与现实可提供的矛盾性,由于个人等原因交往在现实中的局限性等,人们在现实空间场所总是存在一些难以实现的愿望与诉求的。也就是讲,人们在现实中总存在一些缺失与未能满足的愿望。人的愿望与美好心愿在现实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抑。在客观上需要寻找解脱出路。

在现实空间场所生活的人,在工作、生活、情感、心绪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与缺失,存在一些在现实无法实现的需求。而虚拟空间场所便捷、低成本、高效、面广的异地交往优势正好为人的这种需要与缺失弥补提供了可能条件。这样就在客观上促成了人从现实空间场所向虚拟空间场所的流转与交流。

(3)缺失补偿原则

了解上面人在现实中的缺失需求以及现实与虚拟空间场所的特点,也就基本建立了人在两个空间场所转换流动的基本动因与原则。也就是讲,人在现实中由于存在某种缺失或者未满足的心愿是人们从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流动的根本原因。不管一个人是因为什么样的具体原因,但概括起来还是归结为缺失问题。比如,一些人在情感上在现实里没有得到满足,存在缺失,自然就会流转到选择机会大的虚拟空间来寻找心愿。这样讲,也许有人会举这样的例子,说自己来网络就是没有目的,完全是一种精神放松,其实这种寻求精神舒缓本身就是一种目的,表明他在现实空间场所有一时难以解决的精神压力或者心理疲倦等问题。这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缺失问题。

缺失是造成两个场地流动的动机与原因。与人从现实场向虚拟场流动一样,当人在虚拟场无法得到所追求与缺失的心愿等,也会再向现实场流动,以寻求补偿在虚拟场由于交往的间接性所造成的真实性缺失与不能满足问题。总的来看,无论是现实场还是虚拟场,两者向对方转换与流动的动因与机制完全遵循缺失补偿原则。现实场---虚拟场---现实场,在整个转换过程中依据的就是缺失补偿理论。动因就是追求人的心愿达成与某种程度上舒缓人的缺失感。从虚拟场向现实场的流动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网恋对象从虚拟场走向现实。虚拟情感缺失的真实感缺失需要转向现实场来解决。

三、影响缺失补偿的有关因素

总体上讲,人在现实与虚拟空间场所之间转换的主要遵循缺失补偿的原则。但是,缺失补偿论的基础是动机决定论,人因为心愿与愿望在某一场的缺失或者未能满足而转向另一场所来寻找平衡。这里讲的只是一种动因驱动。这种驱动能否真正付诸行动,还要受一些其他因素影响。比如传统观念、社会道德、以及交往的风险成本等。

一般来讲,人从现实空间场所向虚拟场所转换的成本比较低,个体感觉对环境的自我控制比较有把握,安全性比较强。所以,从现实向虚拟场所流转基本以缺失补偿原则进行。现实---虚拟流转比较通畅,主观与客观阻力均比较小。

但是,从虚拟场所向现实场所流转,缺失补偿原则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

从网络现实的情况看,也验证了这一点。所以,人们一直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不期望长久拥有,只在乎曾经拥有”。“你对于我只是一个传说等等”。许多网络交往都仅仅拘泥于虚拟场所,而且往往很短暂。人们期望现实缺失在虚拟补偿的想法大大打了折扣。同时,在虚拟场所建立起来的美好交往关系也因为虚拟本身的缺陷需要向现实转场却无法实现而夭折。造成虚拟场所向现实场所转换不能完全按照缺失补偿原则实施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虚拟场所本身的缺陷以及人的思想价值观念问题。另外,在虚拟中建立的关系,比如情感关系是很少涉及现实利益关系的,而一旦转入现实场所,直接的交往关系建立后就面临一个风险利益问题。比如,网络上的非婚恋关系一旦转入现实场所,就带来许多现实风险问题。还有个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大大消弱了人们依照需求缺失补偿原则来行事。

还有,许多个体现实的缺失是因为社会传统道德、个体价值观念造成的,这些非正统的缺失,在现实社会也许难以无法实现,它们违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这种缺失需求在现实是被压抑的。而虚拟场所为这种非主流认同的需求提供了一个释放的空间,把在现实场所只是压抑在个体意识中的需求转为一种虚拟表达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或者减缓了人在现实里被压抑的需求。非主流缺失在虚拟场所得到某种释放、化解与补偿。而且由于虚拟场所人与人分隔在异地现实空间,相对安全性,风险性很小。所以,现实向虚拟场所转换过程中缺失补偿实施的比较顺利。但当在虚拟场所这些非社会主流缺失需要到现实补偿时,就会面临一个社会主流道德以及传统观念等非缺失补偿因素的干扰。人们迫于社会主流道德的约束以及个人传统价值理念的影响,还是很难迈出由虚拟到现实的飞跃。

虚拟向现实转场遵循缺失补偿原则虽然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受干扰,但是,作为它转场的基本动因是客观存在的。就像人的欲望在现实虽受社会道德以及法律约束,但依然是人的行为动因一样。缺失补偿是人在现实与虚拟场所相互流转的基本原则。

研究现实与虚拟空间场所的特点以及人在两个不同场所流转的动因、遵循的原则和规律,高度重视虚拟空间对于人的精神缺失的补偿作用,对于人的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充分发挥缺失补偿对于人与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有效避免与减少它的消极作用,对于完善人本身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谨此作为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大家的专注。 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高度发展,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有的两个空间,一个是真实的现实世界,一个是虚拟的网络空间,在真实与虚拟交替中,多少欢笑,多

少泪水,时光悄悄流逝。

日月沉浮,岁月交替,短短的二十年时间,有多少的虚拟空间走进我们的生活,而后又淡出了我们的视线,网络产品在日新月异,虚拟的空间也变化万千,但无论如何,这个看得见却摸不着的世界总是真实的存在着,用它独特的神经,

联系着你我他。

《斗破大陆》就是那么一处真实与虚拟交替结合的梦幻空间,这里有欢笑,这里有泪水,这里有欢乐,也有纷争。它真真实实的满足人们现实的需要,真真

实实的反映着人们生活中的苦与乐,演绎着现实与虚拟的完美融合。

它不仅仅只是一款游戏平台,更多的是现实与梦幻的交替,光与影的结合。

也许更多的带给人们更多欢乐享受,这个世界,并不需要痛苦和眼泪,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无论是休闲,或者是竞技,最初始的宗旨,还是给人们更多的

极致享受。这里,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生活姿态,轻松快乐,随心所欲。

论人在现实与虚拟空间场所(环境)

之间转换的缺失补偿理论

文:君临月下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在现实与虚拟两个空间场所,尤其是虚拟空间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研究分析现实与虚拟场所的特点以及人在两个场所流转的动因与规律,正确处理好人在两个空间场所的关系。发挥好虚拟空间场所对于人本身以及社会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来关于人在现实与虚拟空间场所流转的缺失补偿理论是我国第一篇研究关于人在现实与虚拟空间流转规律的学术文章。文中第一次提出的缺失补偿理论,是这方面的一个突破与创新。希望本文能引起大家对于这方面问题研究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虚拟空间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存空间场所与环境。许多人每天都在现实空间场所与虚拟空间场所间穿行流动。虚拟空间场所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它与现实场所以及现实环境里生存的主体---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研究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不同特点以及分析与了解人们在现实与虚拟场所之间流动转换的深层次原因与规律,对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好人在现实与虚拟空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与利用虚拟场所的积极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现实场所与虚拟场所人际交往的不同特点

对于现实空间环境,我们都比较熟悉,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社会基础。人类通过现实场所获取人类自身所需要的物质与社会精神产品,个体人与现实里的自然与社会人类群体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人类自身。而相对于现实空间场所与环境来讲,虚拟空间环境中人际交往关系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在虚拟空间场所,人与人交往所处的现实空间场所是分离的。身处在不同现实空间场所的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共联的虚拟空间场所。一方面,虚拟空间下的人际交往的现实场所是分离的,两人分处在不同的现实空间场所;另一方面,现实空间隔离的人又借助互联网处在一个统一的虚拟空间场所。统一虚拟空间场所交往人之间的现实空间场所的分离性,是虚拟空间交往的重要特点。通过虚拟空间建立起来的现实异地交往关系具有便捷、低成本、交往面宽的优势。可以不出家门,通过互联网与现实异地空间的人聚集同一虚拟空间建立交往关系。交往的选择面丰富而多彩,无形中扩大了人们交往视野与选择空间。而在现实中,人与人的异地空间交流成本较高,交往选择面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从

异地空间交往来讲,虚拟空间弥补了现实场所异地交往不方便、局限性、高成本等问题。

(2)虚拟空间场所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方式具有非直接性的特点。在人与人现实空间分离的场景下,同一虚拟空间场中人与人交往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媒介来实现的。借助网络通过文字、视频、语言等进行交流,是比较间接性的交往(视频也可以讲是虚拟性的直接交往)。而现实空间场所交往具有直接性的特点。人与人在间接性交流中对对方的了解与认识带有很大的自我感知、推演、想象成份。带有很浓的主观色彩,认识与判断的真实性受到了一定影响。人与人的了解与认识大多情况下是一维的(一对一),无法像现实空间场所那样采取多维了解与判断。正想一句流行语讲的那样,是完全跟着感觉走的。而感觉带有很大的盲目与主观幻化成份。而在现实空间场所人与人之间的认识与了解除了直接接触外,还可以通过周围社会关系来作辅助判断与参考。

从上述两点我们可以大致看到现实与虚拟空间场所人际交往的不同特点与优势。现实场所最大的特点就是交往的直接性、真实感知性、以及多维辅助判断系统等。最大的缺陷就是异地交往不便捷、交往选择面窄等。而虚拟空间场所最大的优点就是交往便捷、高效率、交往选择面大,选择性强等,实现了异地空间交往的高效率、便捷性。不足就是交往方式间接性,影响了对人认识与了解的真实判断,带有主观幻化特点。

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场所在客观上存在着统一性。因为无论现实与虚拟的活动的主体都是鲜活的人。人是同一的。现实空间场所是人活动的主体与基础,虚拟空间在本质上是现实空间场所的一个延伸与特殊表现形式。现实空间场所与虚拟空间场所的不同特点与互不性,为人们在两者之间转场流动提供了客观可能。

二、人在现实与虚拟空间场所转换的缺失补偿理论

(1)人性与现实的矛盾关系

人的天性是追求美好与完美的。人性的欲望也是无止境的。在现实社会里,个体的人由于受各种主客观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个人追求与渴望完美的需求是无法得到满足的。而且绝对完美也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人主观意识及内心追求完美与现实客观条件所存在的这种矛盾在人的心灵深处总会或多或少带来一定的缺失感与遗憾。人性追求完美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反差是激发人积极进取的一种动力。但是,实现不了的理想与在现实中的种种失意与缺失对于人来讲,需要寻找一种途径与方式来平衡。

(2)作为社会的人,生存发展需要社会交往,但现实给予每个人交往的机会与环境总是难以满足人交往的需要的。

作为社会的人,个人价值需要在与人交往中得到认同,个人需要社会的归属感。被别人与社会认同与欣赏是人正常发展所需要的。由于个人性格、生活与工作环境等原因,个人的社会交往总是受到一定局限的。周围现实空间场所难以满足人的这种渴望扩大交往的需要。

以上两个方面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人在现实空间场所中由于天性的完美欲望与现实可提供的矛盾性,由于个人等原因交往在现实中的局限性等,人们在现实空间场所总是存在一些难以实现的愿望与诉求的。也就是讲,人们在现实中总存在一些缺失与未能满足的愿望。人的愿望与美好心愿在现实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抑。在客观上需要寻找解脱出路。

在现实空间场所生活的人,在工作、生活、情感、心绪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与缺失,存在一些在现实无法实现的需求。而虚拟空间场所便捷、低成本、高效、面广的异地交往优势正好为人的这种需要与缺失弥补提供了可能条件。这样就在客观上促成了人从现实空间场所向虚拟空间场所的流转与交流。

(3)缺失补偿原则

了解上面人在现实中的缺失需求以及现实与虚拟空间场所的特点,也就基本建立了人在两个空间场所转换流动的基本动因与原则。也就是讲,人在现实中由于存在某种缺失或者未满足的心愿是人们从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流动的根本原因。不管一个人是因为什么样的具体原因,但概括起来还是归结为缺失问题。比如,一些人在情感上在现实里没有得到满足,存在缺失,自然就会流转到选择机会大的虚拟空间来寻找心愿。这样讲,也许有人会举这样的例子,说自己来网络就是没有目的,完全是一种精神放松,其实这种寻求精神舒缓本身就是一种目的,表明他在现实空间场所有一时难以解决的精神压力或者心理疲倦等问题。这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缺失问题。

缺失是造成两个场地流动的动机与原因。与人从现实场向虚拟场流动一样,当人在虚拟场无法得到所追求与缺失的心愿等,也会再向现实场流动,以寻求补偿在虚拟场由于交往的间接性所造成的真实性缺失与不能满足问题。总的来看,无论是现实场还是虚拟场,两者向对方转换与流动的动因与机制完全遵循缺失补偿原则。现实场---虚拟场---现实场,在整个转换过程中依据的就是缺失补偿理论。动因就是追求人的心愿达成与某种程度上舒缓人的缺失感。从虚拟场向现实场的流动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网恋对象从虚拟场走向现实。虚拟情感缺失的真实感缺失需要转向现实场来解决。

三、影响缺失补偿的有关因素

总体上讲,人在现实与虚拟空间场所之间转换的主要遵循缺失补偿的原则。但是,缺失补偿论的基础是动机决定论,人因为心愿与愿望在某一场的缺失或者未能满足而转向另一场所来寻找平衡。这里讲的只是一种动因驱动。这种驱动能否真正付诸行动,还要受一些其他因素影响。比如传统观念、社会道德、以及交往的风险成本等。

一般来讲,人从现实空间场所向虚拟场所转换的成本比较低,个体感觉对环境的自我控制比较有把握,安全性比较强。所以,从现实向虚拟场所流转基本以缺失补偿原则进行。现实---虚拟流转比较通畅,主观与客观阻力均比较小。

但是,从虚拟场所向现实场所流转,缺失补偿原则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

从网络现实的情况看,也验证了这一点。所以,人们一直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不期望长久拥有,只在乎曾经拥有”。“你对于我只是一个传说等等”。许多网络交往都仅仅拘泥于虚拟场所,而且往往很短暂。人们期望现实缺失在虚拟补偿的想法大大打了折扣。同时,在虚拟场所建立起来的美好交往关系也因为虚拟本身的缺陷需要向现实转场却无法实现而夭折。造成虚拟场所向现实场所转换不能完全按照缺失补偿原则实施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虚拟场所本身的缺陷以及人的思想价值观念问题。另外,在虚拟中建立的关系,比如情感关系是很少涉及现实利益关系的,而一旦转入现实场所,直接的交往关系建立后就面临一个风险利益问题。比如,网络上的非婚恋关系一旦转入现实场所,就带来许多现实风险问题。还有个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大大消弱了人们依照需求缺失补偿原则来行事。

还有,许多个体现实的缺失是因为社会传统道德、个体价值观念造成的,这些非正统的缺失,在现实社会也许难以无法实现,它们违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这种缺失需求在现实是被压抑的。而虚拟场所为这种非主流认同的需求提供了一个释放的空间,把在现实场所只是压抑在个体意识中的需求转为一种虚拟表达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或者减缓了人在现实里被压抑的需求。非主流缺失在虚拟场所得到某种释放、化解与补偿。而且由于虚拟场所人与人分隔在异地现实空间,相对安全性,风险性很小。所以,现实向虚拟场所转换过程中缺失补偿实施的比较顺利。但当在虚拟场所这些非社会主流缺失需要到现实补偿时,就会面临一个社会主流道德以及传统观念等非缺失补偿因素的干扰。人们迫于社会主流道德的约束以及个人传统价值理念的影响,还是很难迈出由虚拟到现实的飞跃。

虚拟向现实转场遵循缺失补偿原则虽然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受干扰,但是,作为它转场的基本动因是客观存在的。就像人的欲望在现实虽受社会道德以及法律约束,但依然是人的行为动因一样。缺失补偿是人在现实与虚拟场所相互流转的基本原则。

研究现实与虚拟空间场所的特点以及人在两个不同场所流转的动因、遵循的原则和规律,高度重视虚拟空间对于人的精神缺失的补偿作用,对于人的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充分发挥缺失补偿对于人与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有效避免与减少它的消极作用,对于完善人本身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谨此作为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大家的专注。 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高度发展,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有的两个空间,一个是真实的现实世界,一个是虚拟的网络空间,在真实与虚拟交替中,多少欢笑,多

少泪水,时光悄悄流逝。

日月沉浮,岁月交替,短短的二十年时间,有多少的虚拟空间走进我们的生活,而后又淡出了我们的视线,网络产品在日新月异,虚拟的空间也变化万千,但无论如何,这个看得见却摸不着的世界总是真实的存在着,用它独特的神经,

联系着你我他。

《斗破大陆》就是那么一处真实与虚拟交替结合的梦幻空间,这里有欢笑,这里有泪水,这里有欢乐,也有纷争。它真真实实的满足人们现实的需要,真真

实实的反映着人们生活中的苦与乐,演绎着现实与虚拟的完美融合。

它不仅仅只是一款游戏平台,更多的是现实与梦幻的交替,光与影的结合。

也许更多的带给人们更多欢乐享受,这个世界,并不需要痛苦和眼泪,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无论是休闲,或者是竞技,最初始的宗旨,还是给人们更多的

极致享受。这里,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生活姿态,轻松快乐,随心所欲。


相关内容

  •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
  •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虚拟现实技术论文(设计) 题 目 虚拟现实技术 学 院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专 业 测绘工程 学 号 [1**********]15 班 级 14测绘工程 姓 名 黄 兴 旺 <虚拟现实技术>期中论文 姓名:黄兴旺 学号:[1**********]15 2 ...

  • 论实践在虚拟性上的分化与融通
  • 作者:周甄武余洁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年09期 实践催生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反过来又促成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分化.肇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信息技术,伴随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终于在90年代实现了一场"数字革命".人类借助这个技术的平台,第一次 ...

  • 虚拟现实论文
  • 关于虚拟现实的感想 以<黑客帝国>为代表的许多作品中,经常出现能够以假乱真的虚拟现实的故事设定.而如今,原本只是构想出的虚拟现实,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是 ...

  • 数字艺术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 数字艺术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引言] ■ 刺激和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完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加强儿童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技能,提升整体的学业成绩和教育成就.■ 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团队建设能力,尊重不同的观点,欣赏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 数字艺术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资源 ...

  • 熠熠发光的虚拟现实技术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熠熠发光的虚拟现实技术 刘露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在全球瞩目之中落下了帷幕,但是,"永不落幕"的网上世博会却依然吸引无数游客的眼球.世博史上首个"在线世博"成为中国举办世博会的一大创举,"在线世博"充分利用和借助 ...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医学教育应用
  • 摘要:虚拟现实作为一项尖端科技,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主要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并对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和实现进行探讨. 关键词:虚拟现实:医学:教育:交互性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7 ...

  • 虚拟现实毕业论文-基于X3D的虚拟校园漫游系统设计与实现
  • Word 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摘要]虚拟校园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具体应用.虚拟校园可以再现真实的校园场景,可以使那些没有机会实地参观的人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虚拟大学,提供相应的网上教育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和X3D 技术,对 ...

  •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不再是停留在音像技术课堂中应用的常规模式层次上.而是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和远程教育普及化的趋势发展,特别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教 ...

  • 我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解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热点
  • 我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解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热点 1 引 言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人- 机交互工具, 这种工具的创造或设计是基于人与周围真实世界的交互方式.交互是通过多种传感器信息来进行的, 除了视觉.听觉, 还包括触觉.力觉.嗅觉等.也就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 通过多种传感器使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