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显精彩扎扎实实教语文_于永正_写对话_课堂实录

87055746E-mail:xp7055746@sina.com

责任编辑:于新蓬电话:(0311)

经典欣赏

实践探究

简简单单显精彩扎扎实实教语文

邢文华

———于永正《写对话》课堂实录

○沧州市运河区迎宾路小学

师:开始上课了。不好意思,一见面就给你们带来个小麻烦。看发的短文,学过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对话片断)

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写的,谁来读读?

(生读)

师:非常流畅,不过,朗读时要注意速度,该快时快,不该快时放慢速度,要给听者留下印象。周晔在写这件事时,写得最多的是人物的什么?

生:对话。

师:是,写得最多的是人物的对话。看,除了最后一段,其它自然段都是两个人说,这是人物对话。(板书:“对话”。师在写板书时半蹲下,并关切地问学生:能看到我写的吗?)

师:亲爱的育红小学六(3)班的同学们,你们好!坐得那么端正,看到于老师是不是很失望?是不是看到的和想到的大不一样,你想象的是什么样的老师?

生:年轻的女老师。

师:可是我白发苍苍啊!(生笑)生:不过我没失望,您挺精神。我觉得人老了,可能什么事都看淡了,看明白了,一切无所谓。(众笑)

师:我踏实了,你挺会安慰我。生:我想象的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年轻男在文章后面,你们把它抄注在词语旁边,然后连起来想一想,整句话是什么意思。

课标指出:“要从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具体地说,就是多读多写、多思多说。阅读课要以读书为主线,简化头绪,突出重点,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这个

是。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读过你写的书。师:还关注我?生:相当关注。师:缘分啊!(众笑)

教学片断正是这样。以读为本,由古诗引到古文,自然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此其一;由解课题导出学古文的方法———借助注释,由学生朗读课文引出学习古文的基础———断句停顿,此其二;在学生初步读通文本,大体了解文意后,教师及时而又十分有针老师。

师:我是一位男老师,可是不年轻了。生:不过您很精神。

师:越来越会安慰我了。(众笑)生:我想象的是个博览群书的老师,您就

师:写好对话十分重要,因为生活中好多事都是在对话中进行的。只要善于倾听,在生活中就会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师生对话,同学之间的对话,和父母之间的对话,有很多。人物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所以写好对话很重要。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轻易不和别人说,今天只和你们说,老师不是说过写作文不少于400字或500字吗?甚至更多要求,如果你发现字不够,就“对话”凑。(众笑)

师:“吃饭了吗?”“吃过了。”回答只有三对性地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句子。学生提出的三个句子既是文本的重难点,也是理解文本的关键。后续的教学避繁就简,顺应学生学路,紧紧扣住学生难解的句子,上下钩连,使教学在动态中生成,着力集中,省时高效,实为教学之高招。

2006.9

河北教育11

实践探究

经典欣赏

个字。如果写些对话字就多了。“今天我吃了3个油条,3碗稀饭,3个烧饼。“”真够多”。本来一句话,这样字就多了。开玩笑。再看周晔写对话时,在写的形式上,它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

(生没反应)

师:是一句接一句写的吗?生:分段。

师:(板书:“分段”。又半蹲下)我主张写人物对话时要分段。分段有什么好处呢?一是清晰、清爽,看上去十分舒服。二是读这样的文章眼不疲劳。第三点我也不轻易说,今天只和你们说,分段写可以使文章显得很长。(众笑)最重要的是使读者容易读懂。作者在写对话时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提示语的运用。板书:“提示语”)什么是提示语?

生:告诉读者这句话是谁说的,叫提示语。

师:可以再加一句吗?我来加,告诉读者谁说的,他是怎么说的。交代语气、动作、表情的叫提示语。再看作者在提示语的运用上是不断变化的。

生:有的提示语在最后,有的在中间,有的在前边。

师:好,记住了三种形式。还有一种,没有提示语。比如,只有两个人说话时,有时可以省略提示语。省略了也知道是谁说的。无变化就无艺术,总用一种提示语,文章就显得不生动,变化了就叫艺术。因此,你在写时要提醒自己,要不断变化,不要把人物对话写得很死板。还要提醒大家,提示语位置不一样,标点使用也不一样。提示语放在人物对话前,用———

生:冒号。

师:提示语放在人物对话后面,用———生:句号。

师:提示语放在人物对话中间,用———生:逗号。

师:下面做个练习好不好?看看刚才讲的能不能运用。拿出本来,听写两处对话。听记要快,注意速度,到了中学大有好处。注意分

12河北教育

2006.9

段,标点的使用。开始———老师关切地问:“同学们,你们休息好了吗?”同学们齐声说:“休息好了。”(师反复念两遍)

生:动笔写。

师:检查了吗?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对自己负责任。好,同桌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也要对别人负责任。(师巡视检查)(生上台展示)

师:看来,刚才讲的同学们都掌握了。生活中好多事都是在对话中进行的,现在听一段录音。(放录音: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录音内容: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女:哎,你挤着我啦,是你!男:来劲啦,是吧?

老人: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师:我第一次听了这则公益广告感受很多,马上就写了一篇文章。我的学生很惊讶,说自己也看过,怎么就不知道写?同学们,那是你不善于思考,你也可以写,因为你也有想象力。(板书:“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同学们,要会想象,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可以想象他们3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这件事,现在就去想象。有时间、地点了吗?

生:有了。

师:先想象他们3个人的样子、表情、动作什么样,再想象女士的穿着打扮,男士呢?老人呢?再往下想,两位听了老人的劝告,又会怎样了?想,去想象就会出来!人人都有想象,想象十分重要。考作文就是考你的想象,昨天发生的事,今天写就是想象,那叫再造想象。请你再想,这件事,给起个题目。(生在老师的描述、引导下展开想象)师:想好没有,拿起笔来。两个要求:一是写人物对话要分段,二是注意提示语的变化,要把提示语写生动。动作要快,只有15分钟。如果题目先想不起来,可到最后在起。(生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写好的同学,注意修改。有人请教叶圣陶老先生,怎么修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师板书:再念,再念,再念。)写完修改自己的作文,反复念,大声读,发现毛病立即改。(集体交流)

师:交流时,你要善于倾听,认真听,一是尊敬别人,二是你能学习别人写得好的地方。(一生上台)你叫什么名字?生:李石。师:喜欢作文吗?生:不喜欢。师:愿读吗?生:不愿。(众笑)

师:没关系,于老师就喜欢你的作文。念一念吧!

生:(念)时间:清晨。地点:公交站。人物:女士、男士、老人。……

(这个学生没有写成对话的形式,写成剧本的形式了。生笑)

师:别笑,他写的是电影剧本,非常好!能和张艺谋一样,当个大导演。可能是老师没交待清楚,今天于老师没有让你写剧本,是通过对话来写记事故事,先不给你打分,听听其他同学的,一会儿再让你来改。谁再来?

生:题目《公交车站上》。早上8:00左右,马路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上班族都匆忙赶路……

师:停下来,多通顺。时间:清晨。地点:路上。有两个词用得好———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把当时的景象写出来了。老师这给你加5分。

生:(接念)忽然从车上,传来一阵吵闹声。一个女士说:“你挤什么挤呀,没长眼呀!”原来人们只顾上车,一位男士踩了一位女士的脚。男士听了,气愤地说:“你怎么不说人话!”女士说:“哎,你挤着我啦,是你!”这位男士也不甘示弱,走上前,瞪着眼,只见唾沫星子乱飞:“来劲啦,是吧?”这时一位慈祥的老人说:“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这时两个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低下了

头。(掌声)

师:举起作文。看,做了三处修改,不仅分段了,而且提示语发生了变化。没想到,短短15分钟,写出了这么好的作文。谁有红笔?刚才加了5分,三处修改,各加5分,作文本身100分,最后得分120分。(掌声响起)

师:你叫什么?生:李桂花。

师:八月桂花香,我说现在怎么满屋飘香的。(众笑)

生:我起的题目是“把心放宽就不挤了”。师:题目用了文中的一句话,引人思考,凭这个题目加10分。(众笑)还加了引号,很好。接着念。

生:一天,在上班的高峰期,公共汽车上人山人海,十分拥挤。

师:停,公共汽车上人多,十分拥挤,别人山人海”了,接着念。

生:一位衣着华丽,打扮时尚,长发飘飘的年轻女子站在了已经没有座位的公共汽车上……

师:停,“站在了已经没有座位的公共汽车上……”这话够复杂的,外国人的说话习惯。加5分。(众笑)

生:(接念)一位英俊潇洒的男青年把女士挤到了一边,女子生气了,大声说:“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

师:停,清楚,流畅。朗读好,加10分。三分写,七分读,一定要好好练朗读。

生:男青年听了也十分气愤,他的声音比女士高80分贝:“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师:停,她对声音很有研究,到了80分贝,声音上去了。(众笑)

生:女子听了,心里更气愤,她皱了皱眉说:“哎,你挤着我啦,是你!”男青年听了,弄了弄衣袖,摆出打架的姿势,大声说:“来劲啦,是吧?”这时一位老人语重心长地说:“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俩人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女士还把手伸出去,握手言和。

师:(举起学生的作文)看,有了对话,文

章顿时显得特别长。分段了,提示语变化了,作文又写得很有味道,作文本身110分,刚才加了35分,最后得分145分。(鼓掌)到目前为止最高分,你对我说什么?

生:谢谢。

师:她没说谢谢于老师,是感谢所有教过她的老师。(鼓掌)还要感谢自己的努力,大家的帮助。

师:李石同学,听了两个同学写的,你会改作文了吗?

生:会了。

师:很好!我们这节课上到这,休息一会儿。

(课间休息)

师:上节课我们听了录音,展开想象。这节课继续练习写人物对话。但形式上改变了,上节课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节课,是只见其人,不闻其声。上节课,重点想象时间、地点,人物说话的样子,想象起因、经过、结果。这节课重点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现在请大家看一幕哑剧。(板书:哑剧)叫一生上台。

师:你叫什么名字?生:马哲。

师:好,我和马哲演一个哑剧。他在剧中演一个学生,叫什么,你们自己起名字。我演一个老师,叫什么,你们也起个名字。看谁起的名字有意思。剧情很简单,上课铃响,一位老师走上讲台,事情发生了。

(师生共演,一位老师给学生批改作业,老师时而高兴,和学生拥抱,时而又训斥学生,学生哭了,老师叹气。演完后,台下响起掌声。)

师:看明白了吗?生:明白啦!

师:想象剧中的老师、学生会说些什么?老师高兴时,夸他时会怎么说?学生会怎么说?老师发现问题了,又说些什么?展开想象,重点想象人物的语言,先起个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题目是文章的一半,有了好题目,文章就好了一半。还是15分钟,开始。(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15分后师生交

经典欣赏

实践探究

流)

师:你们来报自己的题目,认真听,你对谁的题目感兴趣,我们就推选谁来读文章。

生:《骄傲的惩罚》生:《那人、那题、那话》生:《恨铁不成钢》生:《难忘的批评》生:《马哲同学的反应》生:《批评与表扬》生:《高兴后的悲伤》生:《骄傲的小马虎》

师:愿听谁的?(生选出《那人、那题、那话》)

师:你叫什么?生:于鹏。

师:一家人,拥抱一下。好,读吧。生:《那人、那题、那话》师:题目加5分。

生:上课铃刚打响,语文老师“爱上火”就走进教室,问:“同学们作业写完了吗?”爱老师把“求知识”叫上讲台……(生笑)

师:停,老师和学生的名字起得有意思,各加5分。

生:(接念)经过一番审阅,爱老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你真是个好学生,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作文分段了,还用了好多提示语。”众笑)

师:真是活学活用呀!加5分。生:(接念)但老师又看了一份作业,这份作业竟没一道题是对的。看着看着,爱老师这回真是上火了,对求知识说:“你怎么搞的?竟没一道题是对的,气死我啦!”这时的老师像吃人的老虎一样凶。求知识说:“对不起,老师。是我太粗心啦!”老师说:“对不起是没用的,学习是给自己学的。”求知识哭着说:“我一定改,不辜负老师的期望。”(鼓掌)

师:题目加5分,名字各加5分,作文分了段,还写上了提示语,加5分,作文本身110分,共135分。

师:下一组报题目。生:《真实的高度》

2006.9

河北教育13

“(

实践探究

经典欣赏

生:《表扬与批评》生:《变脸》生:《对与错》

生:《晴天后的暴风雨》生:《彩虹过后是风雨》生:《马虎是过错》生:《错误是个成功》

师:愿听谁的?(生选出《变脸》)好,有请变脸》的作者。

生:上课铃声响了,我们的老师“王常变”走了上来:“作业写好了吗?我现在可要打分了。”王老师满面春风地说……

师:停,开始就写得很流畅。

生:“老师,我做完了。”原来是马虎同学。他平时不完成作业,今天怎么这么积极?王老师拿着马虎的作业一看,笑着说:“今天的作业这么难,竟一道题也没错,真是聪明的孩子。”马虎一拍胸脯说:“那自然。”王老师说:我等着你考上大学我也光荣呀!”王老师的脸笑成了菊花。

师:笑成了菊花,菊花漂亮,加10分。老师夸奖的语言好,加10分。(生笑)

生:马虎说:“这不是小菜一碟吗!”马虎得意地笑了。老师又看了他的另一份作业,忽然沉下脸说:“你还得意?看这份做的,我还指望你考大学呢,真让我丢人!”

师:听,老师批评人还一串一串的。(生笑)

生:老师丢下本子气冲冲地走了。马虎一人留在教室,叹了口气说:“要不叫王常变呢,这么爱变脸。”马虎边说边摇了摇头。

师:到现在还埋怨老师呢!大家看,文章多长,一篇不够,还翻过来写。(生笑)最后得分130分。(鼓掌)

师:同学们,这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怎样写对话。回去把喜欢的对话加工、修改,相信大家今后在看课外书时会特别注意对话描写,注意作家怎么写对话的。当你关注时,你的对话描写会更生动。请和作家去交朋友吧!

听课随感:

14河北教育

2006.9

未见于老师前,把他想得很神秘。见到后,他原来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有幸和他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他的言语中更流露出了对年轻教师的关爱与欣赏,让我感到眼前的于老师是那么热情、平易近人。听了于老师的《写对话》习作指导课,真是受益匪浅。他的课没有什么花架子,有的是实实在在的引导,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那份尊敬与爱。以下是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而形成完美的人格更不容忽视。于老师的课告诉我:语文教育也是人性教育。

在课堂上他是那样的平和,就像一位老爷爷不时地在孩子们中间走动,时刻让孩子们感受到被关爱着,我们更是被感染着。课堂上的两处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处是在老师书写板书时,总是半蹲着身子,还不时关切地问:“看见老师写的字了吗?”就是这个半蹲的姿势,让我如此感动。另一处是当一个学生没有听明白老师的要求,在听完录音后,没有写人物对话,而是写成了剧本的形式,于老师并没有立即指出他的偏差,否定他,而是先去赞赏他写成了剧本,努力下去,会和张艺谋一样成为大导演。在两个学生念完成功习作后,于老师还没忘记他,关切地问那个孩子会改了吗?学生高兴地点点头。我想:这个孩子不仅可以愉快轻松地走出课堂,说不定20年后真是第二个“张艺谋”呢!他一定会记住这节课,一定会记住这个和他有过一课之缘的于老师。正是于老师这样对每一个学生的悉心呵护,使学生的生命质量在教学中得到了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差异,满足不同需求。”于老师在课上的一言一行都是对新课程最精彩、最生动的演绎。

二、语言诙谐,教法灵活,常常博得学生的微笑和沉思,这就是艺术。

于老师说:“善待学生,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上课时对自己的要求。”整节课上,于老师总是在创造着宽松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

对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是多么的重要。他总是可以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到空前活跃的程度而不失控,整个课堂上总是充满了笑声。孩子们就是在一阵又一阵的笑声中度过了快乐的40分钟,老师又是那么从容地、不留痕迹地把一项项“写对话”的技能、要求、方法、训练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学得扎实,学得轻松。再怯、再生、再拘谨的孩子只要进了于老师的课堂,都会变得活跃起来。这种教学艺术正是体现了他深厚扎实的教学功底。他对年轻老师的期望也正是:勤于读书,勤于动笔,让自己快厚”起来。

三、让学生做有心人,教师先要积累生活,做有心人,就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学生发现生活,于老师首先做了生活的有心人。这节对话训练课节选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对话片断,我从没想过要用它来训练学生学写人物对话,可于老师想到了。

于老师在《言语交际表达训练》报告中指出:“作文教学的原则是:先有社会生活感受,而后作文。有几分认识,就写几分认识;有几分生活,就写几份生活;有几分想法,就写几分想法;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这样就会把对话写得妙笔横生。”在课上,于老师创设了两个情境,都是来自生活。第一个情境是写“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一片段,这一片段是电视上的一则公益广告,对我们来说熟视无睹,而于老师却把它带进了课堂,学生不仅在想象练习中掌握了写作技能,又在创作过程中受到了品德教育。第二个情境是想象写哑剧。这时的于老师朴素、儒雅,不是演员,却具有演员的素质。用“表演”的形式抓住生活中提供的素材,用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进行写对话训练。这来自生活的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写的积极性,老师自然而然地把课堂变成了言语交际的场所。这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

回味着于永正老师的课,那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智慧的启迪。真可谓是“简简单单显精彩,扎扎实实教语文”。

“《“

87055746E-mail:xp7055746@sina.com

责任编辑:于新蓬电话:(0311)

经典欣赏

实践探究

简简单单显精彩扎扎实实教语文

邢文华

———于永正《写对话》课堂实录

○沧州市运河区迎宾路小学

师:开始上课了。不好意思,一见面就给你们带来个小麻烦。看发的短文,学过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对话片断)

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写的,谁来读读?

(生读)

师:非常流畅,不过,朗读时要注意速度,该快时快,不该快时放慢速度,要给听者留下印象。周晔在写这件事时,写得最多的是人物的什么?

生:对话。

师:是,写得最多的是人物的对话。看,除了最后一段,其它自然段都是两个人说,这是人物对话。(板书:“对话”。师在写板书时半蹲下,并关切地问学生:能看到我写的吗?)

师:亲爱的育红小学六(3)班的同学们,你们好!坐得那么端正,看到于老师是不是很失望?是不是看到的和想到的大不一样,你想象的是什么样的老师?

生:年轻的女老师。

师:可是我白发苍苍啊!(生笑)生:不过我没失望,您挺精神。我觉得人老了,可能什么事都看淡了,看明白了,一切无所谓。(众笑)

师:我踏实了,你挺会安慰我。生:我想象的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年轻男在文章后面,你们把它抄注在词语旁边,然后连起来想一想,整句话是什么意思。

课标指出:“要从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具体地说,就是多读多写、多思多说。阅读课要以读书为主线,简化头绪,突出重点,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这个

是。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读过你写的书。师:还关注我?生:相当关注。师:缘分啊!(众笑)

教学片断正是这样。以读为本,由古诗引到古文,自然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此其一;由解课题导出学古文的方法———借助注释,由学生朗读课文引出学习古文的基础———断句停顿,此其二;在学生初步读通文本,大体了解文意后,教师及时而又十分有针老师。

师:我是一位男老师,可是不年轻了。生:不过您很精神。

师:越来越会安慰我了。(众笑)生:我想象的是个博览群书的老师,您就

师:写好对话十分重要,因为生活中好多事都是在对话中进行的。只要善于倾听,在生活中就会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师生对话,同学之间的对话,和父母之间的对话,有很多。人物语言是表现人物性格的,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所以写好对话很重要。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轻易不和别人说,今天只和你们说,老师不是说过写作文不少于400字或500字吗?甚至更多要求,如果你发现字不够,就“对话”凑。(众笑)

师:“吃饭了吗?”“吃过了。”回答只有三对性地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句子。学生提出的三个句子既是文本的重难点,也是理解文本的关键。后续的教学避繁就简,顺应学生学路,紧紧扣住学生难解的句子,上下钩连,使教学在动态中生成,着力集中,省时高效,实为教学之高招。

2006.9

河北教育11

实践探究

经典欣赏

个字。如果写些对话字就多了。“今天我吃了3个油条,3碗稀饭,3个烧饼。“”真够多”。本来一句话,这样字就多了。开玩笑。再看周晔写对话时,在写的形式上,它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

(生没反应)

师:是一句接一句写的吗?生:分段。

师:(板书:“分段”。又半蹲下)我主张写人物对话时要分段。分段有什么好处呢?一是清晰、清爽,看上去十分舒服。二是读这样的文章眼不疲劳。第三点我也不轻易说,今天只和你们说,分段写可以使文章显得很长。(众笑)最重要的是使读者容易读懂。作者在写对话时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提示语的运用。板书:“提示语”)什么是提示语?

生:告诉读者这句话是谁说的,叫提示语。

师:可以再加一句吗?我来加,告诉读者谁说的,他是怎么说的。交代语气、动作、表情的叫提示语。再看作者在提示语的运用上是不断变化的。

生:有的提示语在最后,有的在中间,有的在前边。

师:好,记住了三种形式。还有一种,没有提示语。比如,只有两个人说话时,有时可以省略提示语。省略了也知道是谁说的。无变化就无艺术,总用一种提示语,文章就显得不生动,变化了就叫艺术。因此,你在写时要提醒自己,要不断变化,不要把人物对话写得很死板。还要提醒大家,提示语位置不一样,标点使用也不一样。提示语放在人物对话前,用———

生:冒号。

师:提示语放在人物对话后面,用———生:句号。

师:提示语放在人物对话中间,用———生:逗号。

师:下面做个练习好不好?看看刚才讲的能不能运用。拿出本来,听写两处对话。听记要快,注意速度,到了中学大有好处。注意分

12河北教育

2006.9

段,标点的使用。开始———老师关切地问:“同学们,你们休息好了吗?”同学们齐声说:“休息好了。”(师反复念两遍)

生:动笔写。

师:检查了吗?要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对自己负责任。好,同桌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也要对别人负责任。(师巡视检查)(生上台展示)

师:看来,刚才讲的同学们都掌握了。生活中好多事都是在对话中进行的,现在听一段录音。(放录音: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录音内容: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女:哎,你挤着我啦,是你!男:来劲啦,是吧?

老人: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师:我第一次听了这则公益广告感受很多,马上就写了一篇文章。我的学生很惊讶,说自己也看过,怎么就不知道写?同学们,那是你不善于思考,你也可以写,因为你也有想象力。(板书:“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同学们,要会想象,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可以想象他们3个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这件事,现在就去想象。有时间、地点了吗?

生:有了。

师:先想象他们3个人的样子、表情、动作什么样,再想象女士的穿着打扮,男士呢?老人呢?再往下想,两位听了老人的劝告,又会怎样了?想,去想象就会出来!人人都有想象,想象十分重要。考作文就是考你的想象,昨天发生的事,今天写就是想象,那叫再造想象。请你再想,这件事,给起个题目。(生在老师的描述、引导下展开想象)师:想好没有,拿起笔来。两个要求:一是写人物对话要分段,二是注意提示语的变化,要把提示语写生动。动作要快,只有15分钟。如果题目先想不起来,可到最后在起。(生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写好的同学,注意修改。有人请教叶圣陶老先生,怎么修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师板书:再念,再念,再念。)写完修改自己的作文,反复念,大声读,发现毛病立即改。(集体交流)

师:交流时,你要善于倾听,认真听,一是尊敬别人,二是你能学习别人写得好的地方。(一生上台)你叫什么名字?生:李石。师:喜欢作文吗?生:不喜欢。师:愿读吗?生:不愿。(众笑)

师:没关系,于老师就喜欢你的作文。念一念吧!

生:(念)时间:清晨。地点:公交站。人物:女士、男士、老人。……

(这个学生没有写成对话的形式,写成剧本的形式了。生笑)

师:别笑,他写的是电影剧本,非常好!能和张艺谋一样,当个大导演。可能是老师没交待清楚,今天于老师没有让你写剧本,是通过对话来写记事故事,先不给你打分,听听其他同学的,一会儿再让你来改。谁再来?

生:题目《公交车站上》。早上8:00左右,马路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上班族都匆忙赶路……

师:停下来,多通顺。时间:清晨。地点:路上。有两个词用得好———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把当时的景象写出来了。老师这给你加5分。

生:(接念)忽然从车上,传来一阵吵闹声。一个女士说:“你挤什么挤呀,没长眼呀!”原来人们只顾上车,一位男士踩了一位女士的脚。男士听了,气愤地说:“你怎么不说人话!”女士说:“哎,你挤着我啦,是你!”这位男士也不甘示弱,走上前,瞪着眼,只见唾沫星子乱飞:“来劲啦,是吧?”这时一位慈祥的老人说:“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这时两个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低下了

头。(掌声)

师:举起作文。看,做了三处修改,不仅分段了,而且提示语发生了变化。没想到,短短15分钟,写出了这么好的作文。谁有红笔?刚才加了5分,三处修改,各加5分,作文本身100分,最后得分120分。(掌声响起)

师:你叫什么?生:李桂花。

师:八月桂花香,我说现在怎么满屋飘香的。(众笑)

生:我起的题目是“把心放宽就不挤了”。师:题目用了文中的一句话,引人思考,凭这个题目加10分。(众笑)还加了引号,很好。接着念。

生:一天,在上班的高峰期,公共汽车上人山人海,十分拥挤。

师:停,公共汽车上人多,十分拥挤,别人山人海”了,接着念。

生:一位衣着华丽,打扮时尚,长发飘飘的年轻女子站在了已经没有座位的公共汽车上……

师:停,“站在了已经没有座位的公共汽车上……”这话够复杂的,外国人的说话习惯。加5分。(众笑)

生:(接念)一位英俊潇洒的男青年把女士挤到了一边,女子生气了,大声说:“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

师:停,清楚,流畅。朗读好,加10分。三分写,七分读,一定要好好练朗读。

生:男青年听了也十分气愤,他的声音比女士高80分贝:“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师:停,她对声音很有研究,到了80分贝,声音上去了。(众笑)

生:女子听了,心里更气愤,她皱了皱眉说:“哎,你挤着我啦,是你!”男青年听了,弄了弄衣袖,摆出打架的姿势,大声说:“来劲啦,是吧?”这时一位老人语重心长地说:“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俩人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女士还把手伸出去,握手言和。

师:(举起学生的作文)看,有了对话,文

章顿时显得特别长。分段了,提示语变化了,作文又写得很有味道,作文本身110分,刚才加了35分,最后得分145分。(鼓掌)到目前为止最高分,你对我说什么?

生:谢谢。

师:她没说谢谢于老师,是感谢所有教过她的老师。(鼓掌)还要感谢自己的努力,大家的帮助。

师:李石同学,听了两个同学写的,你会改作文了吗?

生:会了。

师:很好!我们这节课上到这,休息一会儿。

(课间休息)

师:上节课我们听了录音,展开想象。这节课继续练习写人物对话。但形式上改变了,上节课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节课,是只见其人,不闻其声。上节课,重点想象时间、地点,人物说话的样子,想象起因、经过、结果。这节课重点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现在请大家看一幕哑剧。(板书:哑剧)叫一生上台。

师:你叫什么名字?生:马哲。

师:好,我和马哲演一个哑剧。他在剧中演一个学生,叫什么,你们自己起名字。我演一个老师,叫什么,你们也起个名字。看谁起的名字有意思。剧情很简单,上课铃响,一位老师走上讲台,事情发生了。

(师生共演,一位老师给学生批改作业,老师时而高兴,和学生拥抱,时而又训斥学生,学生哭了,老师叹气。演完后,台下响起掌声。)

师:看明白了吗?生:明白啦!

师:想象剧中的老师、学生会说些什么?老师高兴时,夸他时会怎么说?学生会怎么说?老师发现问题了,又说些什么?展开想象,重点想象人物的语言,先起个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题目是文章的一半,有了好题目,文章就好了一半。还是15分钟,开始。(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15分后师生交

经典欣赏

实践探究

流)

师:你们来报自己的题目,认真听,你对谁的题目感兴趣,我们就推选谁来读文章。

生:《骄傲的惩罚》生:《那人、那题、那话》生:《恨铁不成钢》生:《难忘的批评》生:《马哲同学的反应》生:《批评与表扬》生:《高兴后的悲伤》生:《骄傲的小马虎》

师:愿听谁的?(生选出《那人、那题、那话》)

师:你叫什么?生:于鹏。

师:一家人,拥抱一下。好,读吧。生:《那人、那题、那话》师:题目加5分。

生:上课铃刚打响,语文老师“爱上火”就走进教室,问:“同学们作业写完了吗?”爱老师把“求知识”叫上讲台……(生笑)

师:停,老师和学生的名字起得有意思,各加5分。

生:(接念)经过一番审阅,爱老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你真是个好学生,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作文分段了,还用了好多提示语。”众笑)

师:真是活学活用呀!加5分。生:(接念)但老师又看了一份作业,这份作业竟没一道题是对的。看着看着,爱老师这回真是上火了,对求知识说:“你怎么搞的?竟没一道题是对的,气死我啦!”这时的老师像吃人的老虎一样凶。求知识说:“对不起,老师。是我太粗心啦!”老师说:“对不起是没用的,学习是给自己学的。”求知识哭着说:“我一定改,不辜负老师的期望。”(鼓掌)

师:题目加5分,名字各加5分,作文分了段,还写上了提示语,加5分,作文本身110分,共135分。

师:下一组报题目。生:《真实的高度》

2006.9

河北教育13

“(

实践探究

经典欣赏

生:《表扬与批评》生:《变脸》生:《对与错》

生:《晴天后的暴风雨》生:《彩虹过后是风雨》生:《马虎是过错》生:《错误是个成功》

师:愿听谁的?(生选出《变脸》)好,有请变脸》的作者。

生:上课铃声响了,我们的老师“王常变”走了上来:“作业写好了吗?我现在可要打分了。”王老师满面春风地说……

师:停,开始就写得很流畅。

生:“老师,我做完了。”原来是马虎同学。他平时不完成作业,今天怎么这么积极?王老师拿着马虎的作业一看,笑着说:“今天的作业这么难,竟一道题也没错,真是聪明的孩子。”马虎一拍胸脯说:“那自然。”王老师说:我等着你考上大学我也光荣呀!”王老师的脸笑成了菊花。

师:笑成了菊花,菊花漂亮,加10分。老师夸奖的语言好,加10分。(生笑)

生:马虎说:“这不是小菜一碟吗!”马虎得意地笑了。老师又看了他的另一份作业,忽然沉下脸说:“你还得意?看这份做的,我还指望你考大学呢,真让我丢人!”

师:听,老师批评人还一串一串的。(生笑)

生:老师丢下本子气冲冲地走了。马虎一人留在教室,叹了口气说:“要不叫王常变呢,这么爱变脸。”马虎边说边摇了摇头。

师:到现在还埋怨老师呢!大家看,文章多长,一篇不够,还翻过来写。(生笑)最后得分130分。(鼓掌)

师:同学们,这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怎样写对话。回去把喜欢的对话加工、修改,相信大家今后在看课外书时会特别注意对话描写,注意作家怎么写对话的。当你关注时,你的对话描写会更生动。请和作家去交朋友吧!

听课随感:

14河北教育

2006.9

未见于老师前,把他想得很神秘。见到后,他原来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有幸和他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他的言语中更流露出了对年轻教师的关爱与欣赏,让我感到眼前的于老师是那么热情、平易近人。听了于老师的《写对话》习作指导课,真是受益匪浅。他的课没有什么花架子,有的是实实在在的引导,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那份尊敬与爱。以下是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而形成完美的人格更不容忽视。于老师的课告诉我:语文教育也是人性教育。

在课堂上他是那样的平和,就像一位老爷爷不时地在孩子们中间走动,时刻让孩子们感受到被关爱着,我们更是被感染着。课堂上的两处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处是在老师书写板书时,总是半蹲着身子,还不时关切地问:“看见老师写的字了吗?”就是这个半蹲的姿势,让我如此感动。另一处是当一个学生没有听明白老师的要求,在听完录音后,没有写人物对话,而是写成了剧本的形式,于老师并没有立即指出他的偏差,否定他,而是先去赞赏他写成了剧本,努力下去,会和张艺谋一样成为大导演。在两个学生念完成功习作后,于老师还没忘记他,关切地问那个孩子会改了吗?学生高兴地点点头。我想:这个孩子不仅可以愉快轻松地走出课堂,说不定20年后真是第二个“张艺谋”呢!他一定会记住这节课,一定会记住这个和他有过一课之缘的于老师。正是于老师这样对每一个学生的悉心呵护,使学生的生命质量在教学中得到了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差异,满足不同需求。”于老师在课上的一言一行都是对新课程最精彩、最生动的演绎。

二、语言诙谐,教法灵活,常常博得学生的微笑和沉思,这就是艺术。

于老师说:“善待学生,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上课时对自己的要求。”整节课上,于老师总是在创造着宽松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

对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是多么的重要。他总是可以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到空前活跃的程度而不失控,整个课堂上总是充满了笑声。孩子们就是在一阵又一阵的笑声中度过了快乐的40分钟,老师又是那么从容地、不留痕迹地把一项项“写对话”的技能、要求、方法、训练落实到学生身上。学生学得扎实,学得轻松。再怯、再生、再拘谨的孩子只要进了于老师的课堂,都会变得活跃起来。这种教学艺术正是体现了他深厚扎实的教学功底。他对年轻老师的期望也正是:勤于读书,勤于动笔,让自己快厚”起来。

三、让学生做有心人,教师先要积累生活,做有心人,就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学生发现生活,于老师首先做了生活的有心人。这节对话训练课节选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对话片断,我从没想过要用它来训练学生学写人物对话,可于老师想到了。

于老师在《言语交际表达训练》报告中指出:“作文教学的原则是:先有社会生活感受,而后作文。有几分认识,就写几分认识;有几分生活,就写几份生活;有几分想法,就写几分想法;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这样就会把对话写得妙笔横生。”在课上,于老师创设了两个情境,都是来自生活。第一个情境是写“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一片段,这一片段是电视上的一则公益广告,对我们来说熟视无睹,而于老师却把它带进了课堂,学生不仅在想象练习中掌握了写作技能,又在创作过程中受到了品德教育。第二个情境是想象写哑剧。这时的于老师朴素、儒雅,不是演员,却具有演员的素质。用“表演”的形式抓住生活中提供的素材,用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进行写对话训练。这来自生活的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写的积极性,老师自然而然地把课堂变成了言语交际的场所。这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

回味着于永正老师的课,那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智慧的启迪。真可谓是“简简单单显精彩,扎扎实实教语文”。

“《“


相关内容

  • 大巧不工-听于永正[珍珠鸟]有感
  • 大巧不工--听于永正<珍珠鸟>有感 孔令权 北国已是寒意渐浓,西子湖畔却温暖如春.11月19日,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浙江大学逸夫体育馆举行.聆听于永正老师的<珍珠鸟>读后写作课,不由想到了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里 ...

  • 于永正老师谈简简单单教语文
  • 于永正老师谈"简单语文" 1.简单语文的实质是什么? 简单语文最早我是从崔峦先生那儿读到的,他说: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后来,张庆先生也说:语文教学要倡简,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我很赞成他们的说法.举个例子吧:吉林省吉 ...

  • 凉风吹得众师醒
  • 凉风吹得众师醒 ---新课标 新课堂 新路径 11月的杭州,秋高气爽,凉风习习.我有幸去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新课标研讨观摩会,回首万千滋味,脑海中尽显专家.名师的风采.他们用魅力的课堂演绎和精彩的报告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真真切切地诠释了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

  • 南京12届心得体会
  • 新知识 新体验 新平台 新境界 --第12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 蒙山小学 丁莹 芳菲四月,第十二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古都南京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教师齐聚东南大学大礼堂.怀揣满满的期盼,我有幸参加了这个语文教学的盛会. 有人说 ...

  • 于永正教学设计
  • <杨氏之子>实录及解读(于永正) 执教/于永正 评析/李兴举 [文本呈现]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教学实录] 一. ...

  • 简单的精彩--[孔子拜师]教学案例一
  • 简单的精彩--<孔子拜师>教学案例一人教一年级上册 人教一年级下册 人教二年级上册 人教二年级下册 人教三年级上册 人教三年级下册 人教四年级上册 人教四年级下册 人教五年级上册 人教五年级下册 人教六年级上册 人教六年级下册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首页| 苏教教案 | 人教教案 ...

  • 于永正老师教学之赏析
  • 于永正老师教学之赏析-语文教学导入语之漫谈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语文课堂上的导入语犹如文的起笔,常让费尽心机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语,因为好的导入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旺盛的 ...

  • [祁黄羊]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1]
  • <祁黄羊>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 [教学实录]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大家一起兴趣盎然地学习了<三顾茅庐>,能谈谈你的学习感受或收获吗? 生:我知道了刘备三次诚心诚意去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很高兴. 师:真好,你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 ...

  • 成长路上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 成长路上的这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过年好! 人到中年,很喜欢蔡琴的歌,听蔡琴的一首歌中唱道 "感谢那些事 感谢那些人 感谢那一段段奇妙的缘分 啊!人生原来就是 和那些事那些人 相遇的过程 在我看来,所谓的"专业成长",不过就是一个想做好教师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