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初一(下)期末古诗文默写AB版

古诗文默写(A版)

1、《蝉》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居高声自远, 。 2、《孤雁》唐 杜甫

孤雁不饮啄, 。谁怜一片影, ?

3、《鹧鸪》唐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雨昏青草湖边过, 。 游子乍闻征袖湿, 。相呼相应湘江阔, 。 4、《爱莲说》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噫!菊之爱,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

风雨送春归, 。已是悬崖百丈冰, 。 俏也不争春, 。待到山花烂漫时, 。

北国风光,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 。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 惜秦皇汉

汗, 。 俱往矣, ,还看今朝。

7、《观刈麦》唐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 。夜来南风起, 。 妇姑荷箪食, 。

相随饷田去, 。足蒸暑土气, ,力尽不知热, 。 复有贫妇人, 。右手秉遗穗, 。听其相顾言, 。家田输税尽, 。 今我何功德, 。吏禄三百石, 。 念此私自愧, 。

更多资料,百度一下:韩教练

1

武, ; 唐宗宋祖, 。 一代天骄,成吉思

6、《沁园春·雪》毛泽东

5、《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望尽似犹见, 。野鸦无意绪, 。

8、《破阵子》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

9、《木兰诗》(《乐府诗集》)

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 。

东市买骏马, ,南市买辔头, 。旦辞爷娘去,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

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将军百战死, 。

归来见天子, 。策勋十二转, 。可汗问所欲, ;愿驰千里足, 。

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 ,当窗理云鬓, 。出门看火伴, :同行十二年,不

雄兔脚扑朔, 。双兔傍地走, ? 10、《使至塞上》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 。 征蓬出汉塞, 。

11、《黄鹤楼》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黄鹤一去不复返, 。 晴川历历汉阳树, 。日暮乡关何处是, 。 12、《归园田居》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晨兴理荒秽, 。 道狭草木长, 。衣沾不足惜, 。

更多资料,百度一下:韩教练

2

大漠孤烟直, 。 萧关逢候骑, 。

知木兰是女郎。

爷娘闻女来, ;阿姊闻妹来, ;小弟闻姊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

古诗文默写(B版)

1、《蝉》唐 虞世南

,流响出疏桐。 ,非是藉秋风。 2、《孤雁》唐 杜甫

,飞鸣声念群。 ,相失万重

3、《鹧鸪》唐 郑谷

,品流应得近山鸡。 ,花落黄陵庙里啼。 ,佳人才唱翠眉低。 ,苦竹丛深日向西。 4、《爱莲说》宋 周敦颐

水路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飞雪迎春到。 ,犹有花枝俏。 ,只把春来报。 ,她在丛中笑。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原驰蜡象, 。须晴日, , 。 ,引无数英雄竞折

汗,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观刈麦》唐 白居易 ,五月人倍忙。 ,小麦覆陇黄。 ,童稚携壶浆。 ,丁壮在南冈。 ,

背灼炎天光, ,但惜夏日长。 ,抱子在其旁。 ,左臂悬敝筐。 ,闻者为悲伤。 ,拾此充饥肠。 ,曾不事农桑。 ,岁晏有余粮。 ,尽日不能忘。

更多资料,百度一下:韩教练

3

腰。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

6、《沁园春·雪》毛泽东

云? ,哀多如更闻。 ,鸣噪自纷纷。

8、《破阵子》宋 辛弃疾

,梦回吹角连营。 ,五十弦翻塞外声, 。 ,弓如霹雳弦惊。 ,赢得生前身后名。 ! 9、《木兰诗》(《乐府诗集》)

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从此替爷征。

,西市买鞍鞯, ,北市买长鞭。 ,暮宿黄河边,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 ,不闻爷娘唤女声, 。

,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壮士十年归。

,天子坐明堂。 ,赏赐百千强。 ,木兰不用尚书郎; ,送儿还故乡。

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0、《使至塞上》唐 王维

,属国过居延。 ,归雁入胡天。 ,长河落日圆。 ,都护在燕然。

,此地空余黄鹤楼。 ,白云千载空悠

悠。 ,芳草萋萋鹦鹉洲。 ,烟波江上使人愁。 12、《归园田居》东晋 陶渊明

,草盛豆苗稀。 ,带月荷锄

归。 ,夕露沾我衣。 ,但使愿无违。

11、《黄鹤楼》唐 崔颢

,雌兔眼迷离。 ,安能辨我是雄雌?

更多资料,百度一下:韩教练

,出郭相扶将;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

4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

古诗文默写(A版)

1、《蝉》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居高声自远, 。 2、《孤雁》唐 杜甫

孤雁不饮啄, 。谁怜一片影, ?

3、《鹧鸪》唐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雨昏青草湖边过, 。 游子乍闻征袖湿, 。相呼相应湘江阔, 。 4、《爱莲说》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噫!菊之爱,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

风雨送春归, 。已是悬崖百丈冰, 。 俏也不争春, 。待到山花烂漫时, 。

北国风光,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 。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 惜秦皇汉

汗, 。 俱往矣, ,还看今朝。

7、《观刈麦》唐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 。夜来南风起, 。 妇姑荷箪食, 。

相随饷田去, 。足蒸暑土气, ,力尽不知热, 。 复有贫妇人, 。右手秉遗穗, 。听其相顾言, 。家田输税尽, 。 今我何功德, 。吏禄三百石, 。 念此私自愧, 。

更多资料,百度一下:韩教练

1

武, ; 唐宗宋祖, 。 一代天骄,成吉思

6、《沁园春·雪》毛泽东

5、《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望尽似犹见, 。野鸦无意绪, 。

8、《破阵子》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

9、《木兰诗》(《乐府诗集》)

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 。

东市买骏马, ,南市买辔头, 。旦辞爷娘去,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

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将军百战死, 。

归来见天子, 。策勋十二转, 。可汗问所欲, ;愿驰千里足, 。

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 ,当窗理云鬓, 。出门看火伴, :同行十二年,不

雄兔脚扑朔, 。双兔傍地走, ? 10、《使至塞上》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 。 征蓬出汉塞, 。

11、《黄鹤楼》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黄鹤一去不复返, 。 晴川历历汉阳树, 。日暮乡关何处是, 。 12、《归园田居》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晨兴理荒秽, 。 道狭草木长, 。衣沾不足惜, 。

更多资料,百度一下:韩教练

2

大漠孤烟直, 。 萧关逢候骑, 。

知木兰是女郎。

爷娘闻女来, ;阿姊闻妹来, ;小弟闻姊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

古诗文默写(B版)

1、《蝉》唐 虞世南

,流响出疏桐。 ,非是藉秋风。 2、《孤雁》唐 杜甫

,飞鸣声念群。 ,相失万重

3、《鹧鸪》唐 郑谷

,品流应得近山鸡。 ,花落黄陵庙里啼。 ,佳人才唱翠眉低。 ,苦竹丛深日向西。 4、《爱莲说》宋 周敦颐

水路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飞雪迎春到。 ,犹有花枝俏。 ,只把春来报。 ,她在丛中笑。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原驰蜡象, 。须晴日, , 。 ,引无数英雄竞折

汗,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观刈麦》唐 白居易 ,五月人倍忙。 ,小麦覆陇黄。 ,童稚携壶浆。 ,丁壮在南冈。 ,

背灼炎天光, ,但惜夏日长。 ,抱子在其旁。 ,左臂悬敝筐。 ,闻者为悲伤。 ,拾此充饥肠。 ,曾不事农桑。 ,岁晏有余粮。 ,尽日不能忘。

更多资料,百度一下:韩教练

3

腰。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

6、《沁园春·雪》毛泽东

云? ,哀多如更闻。 ,鸣噪自纷纷。

8、《破阵子》宋 辛弃疾

,梦回吹角连营。 ,五十弦翻塞外声, 。 ,弓如霹雳弦惊。 ,赢得生前身后名。 ! 9、《木兰诗》(《乐府诗集》)

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从此替爷征。

,西市买鞍鞯, ,北市买长鞭。 ,暮宿黄河边,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 ,不闻爷娘唤女声, 。

,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壮士十年归。

,天子坐明堂。 ,赏赐百千强。 ,木兰不用尚书郎; ,送儿还故乡。

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0、《使至塞上》唐 王维

,属国过居延。 ,归雁入胡天。 ,长河落日圆。 ,都护在燕然。

,此地空余黄鹤楼。 ,白云千载空悠

悠。 ,芳草萋萋鹦鹉洲。 ,烟波江上使人愁。 12、《归园田居》东晋 陶渊明

,草盛豆苗稀。 ,带月荷锄

归。 ,夕露沾我衣。 ,但使愿无违。

11、《黄鹤楼》唐 崔颢

,雌兔眼迷离。 ,安能辨我是雄雌?

更多资料,百度一下:韩教练

,出郭相扶将;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

4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


相关内容

  • 初一语文试卷分析
  • 保定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调研考试 试卷分析 清苑镇中学 杨红娟 这份试卷由保定市教科所出题,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 ...

  • 08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测验(答案)
  • 2008初一语文期末复习测验 (答案) 一.找出错别字,并订正(5分) 二.默写(6分) 1.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 2. 苇蓬疏薄漏斜阳 ,半日孤吟未过江. 3.唯有鹭鸶知我意, 时时翘足对船窗 . 4. 夫戍萧关妾在吴 ,西风吹妾妾忧夫. 5.船头坐三人,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 中 ...

  • 学校语文组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 在学习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中,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为了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新课程标准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切实开展好我校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特制订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本着以教师为主体,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新的课改理念为 ...

  • 初三上语文复习计划
  • 曹步中学2014-2015学年度初三上语文复习计划安排及进度表 2014年12月23日 一.指导思想 以九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目标",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阶段的语文基本知 ...

  • 语文版初一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亲爱的同学们:又一个阶段的语文旅途结束了.现在我们用这张试卷对你这段旅程所获 进行检测.这份试卷与其说是考试题,不如说是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相信你能自主. 自信地完成这份答卷,成功的快乐一定会属于你! 说明:本试卷满分120分,共四大题,其中内容分115分,卷面分5分.答题时间120 分钟. ...

  •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 初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景哈中学 王燕萍 一.试卷命题分析 本次月考试卷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基础知识与运用.古诗文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和作文.考试考查的内容是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试题内容立足基础,立足于教材,立足于我校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起来.考查的目标明确.合 ...

  • 七下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 七下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考点明确,结构合理规范,内容科学严谨的试卷.试卷围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有利于导向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考查内容和题型的设计上,适当创设了新考点.新题型,体现了 "稳中求变.适度创新& ...

  • 期末语文考试质量分析
  •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杨孝红 一 试题分析 这份试题题量一般,一共有四个大题26个小题.其中知识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占22分,综合性学习共4小题占9分,阅读四篇12小题占39分,作文占50分. 二 学生答题情况 (1)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只有一人得到了满分,其余大多在10-13分.语音.与 ...

  •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 凤凰中学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方案 复习提要 1. 语言积累和运用. 2.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3.现代文阅读. 4. 作文复习. 5. 专题训练及总测试. 重点 1. 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 整体感知叙事作品.散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