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应用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应用: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 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应用

(l)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 (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沦依据。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提出问题——纯合亲本的杂交实验和F1的自交实验 (1)发现者:孟德尔。 (2)图解:

2.作出假设——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Y 与y ,R 与r )控制。 (2)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的比,即3:1,黄:绿=3:1,圆:皱=3:1。 (3)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YR :Yr :yR :yr=1:1:1:1。 (5)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6)F2的表现型有4种,其中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与绿圆)。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7)F2的基因型有16种组合方式,有9种基因型。 3.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测交。 (2)预测过程:

(3)实验结果:正、反交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说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

自由组合类遗传中的特例分析9:3:3:1的变形:

9:3:3: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时出现的表现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15:1、9:7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 特殊条件下的比例关系总结如下:

注:利用“合并同类项”巧解特殊分离比

(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写出正常的分离比9:3:3:1。

(3)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后代分离比为 9:7,则为9:(3:3:1) ,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后代分离比为9:6:1,则为9:(3:3) :1;若后代分离比为15:1 则为(9:3:3) :1等。

表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不同:

易错点拨:

1、F 2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双显(黄圆):一显一隐(黄皱):一隐一显(绿圆):双隐(绿皱)=9:3:3:1。F 2中纯合子4种,即YYRR 、YYrr 、yyRR 、yyrr ,各占总数的 1/16;只有一对基因杂合的杂合子4种,即YyRR 、Yyrr 、 YYRr 、VyRr ,各占总数的2/16;两对基因都杂合的杂合子1种,即YyRr ,占总数的4/16。

2、F 2中双亲类型(Y_R_十yyrr )占10/16。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 3、 减数分裂时发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而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 ×Aabb 可分解为:Aa × Aa ,Bb ×bb 。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知识拓展: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F 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 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I 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分析

(1)正确选择实验材料豌豆适合作杂交实验材料酌优点有: ①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②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均是纯种。 ③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2)精心设计实验程序

①采取单一变量分析法,即分别观察和分析在一个时期内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

②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即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此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遗传规律。

③运用了严密的假说—演绎法。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说,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在不同的杂交实验中分别验证假说的正确性,从而使假说变成普遍的规律。

(3)精确的统计分析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代出现的性状进行分类、计数和数学归纳,找出实验显示出来的规律性,并深刻的认识到比例中所隐藏的意义和规律。

(4)首创了测交的方法巧妙地设计了测交方法,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这种以杂交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测交的方法,已成为遗传学分析的经典方法。 4、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把“遗传因子”叫做基因。 (2)因为孟德尔的杰出贡献,他被公认为“遗传学之父”。

例 下列哪项不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 ) A .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 .豌豆是严格闭花受粉的植物

C .用统计学的方法引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D .豌豆在杂时,母本不需去雄

思路点拨: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①正确选择实验材料;②精心设计实验程序;③精确

的统计分析; ④首创了测交方法。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母本是必须去雄的。所以D 选项错误。答案D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应用: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 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应用

(l)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 (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沦依据。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提出问题——纯合亲本的杂交实验和F1的自交实验 (1)发现者:孟德尔。 (2)图解:

2.作出假设——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Y 与y ,R 与r )控制。 (2)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的比,即3:1,黄:绿=3:1,圆:皱=3:1。 (3)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YR :Yr :yR :yr=1:1:1:1。 (5)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6)F2的表现型有4种,其中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与绿圆)。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7)F2的基因型有16种组合方式,有9种基因型。 3.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测交。 (2)预测过程:

(3)实验结果:正、反交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说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

自由组合类遗传中的特例分析9:3:3:1的变形:

9:3:3: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时出现的表现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15:1、9:7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 特殊条件下的比例关系总结如下:

注:利用“合并同类项”巧解特殊分离比

(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写出正常的分离比9:3:3:1。

(3)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后代分离比为 9:7,则为9:(3:3:1) ,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后代分离比为9:6:1,则为9:(3:3) :1;若后代分离比为15:1 则为(9:3:3) :1等。

表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不同:

易错点拨:

1、F 2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双显(黄圆):一显一隐(黄皱):一隐一显(绿圆):双隐(绿皱)=9:3:3:1。F 2中纯合子4种,即YYRR 、YYrr 、yyRR 、yyrr ,各占总数的 1/16;只有一对基因杂合的杂合子4种,即YyRR 、Yyrr 、 YYRr 、VyRr ,各占总数的2/16;两对基因都杂合的杂合子1种,即YyRr ,占总数的4/16。

2、F 2中双亲类型(Y_R_十yyrr )占10/16。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 3、 减数分裂时发生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而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 ×Aabb 可分解为:Aa × Aa ,Bb ×bb 。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知识拓展: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F 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 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I 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分析

(1)正确选择实验材料豌豆适合作杂交实验材料酌优点有: ①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②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均是纯种。 ③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 (2)精心设计实验程序

①采取单一变量分析法,即分别观察和分析在一个时期内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

②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即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此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遗传规律。

③运用了严密的假说—演绎法。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说,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在不同的杂交实验中分别验证假说的正确性,从而使假说变成普遍的规律。

(3)精确的统计分析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代出现的性状进行分类、计数和数学归纳,找出实验显示出来的规律性,并深刻的认识到比例中所隐藏的意义和规律。

(4)首创了测交的方法巧妙地设计了测交方法,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这种以杂交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测交的方法,已成为遗传学分析的经典方法。 4、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把“遗传因子”叫做基因。 (2)因为孟德尔的杰出贡献,他被公认为“遗传学之父”。

例 下列哪项不是孟德尔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 ) A .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 .豌豆是严格闭花受粉的植物

C .用统计学的方法引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D .豌豆在杂时,母本不需去雄

思路点拨: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①正确选择实验材料;②精心设计实验程序;③精确

的统计分析; ④首创了测交方法。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母本是必须去雄的。所以D 选项错误。答案D


相关内容

  • 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 第二节 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自由组合规律在作物育种和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2.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学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的能力. [先知先会] 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育种方面 原理:通过基因重组,培育具有多个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如:水稻:矮杆.不抗病×高杆.抗病 ...

  •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
  •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 等位基因的概念(C: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理解). (4)测交法 ...

  • 生物笔记8遗传学的三个基本规律
  • 第九章 遗传学的三个基本规律 三个基本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互换 一.分离定律 1. 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 闭花,自花授粉. ② 豌豆具有多对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 对豌豆进行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去雄--套袋--授粉--套袋,挂标签 3. 孟德尔遗传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 选择 ...

  • 生物高考题分类汇编--专题1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专题1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点1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 1.(2015海南单科,12,2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 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 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 个体自交, 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 按照孟德尔定律, ...

  • 高中生物细胞学说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 细胞 一,细胞学说 生态系统的基本层次 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及其区别(细胞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代表生物) 二,元素 1,细胞中的常见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最基本元素) 2,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干重,鲜重 3,有机物中元素的种类(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为什么脂肪可以作为储能物质 4,从元素看生 ...

  •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
  • 第1章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 [作业点评与激励]: [学习内容]: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学习目标]: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2.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3.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学习程序: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一.孟德尔 ...

  •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训练试题精选一附答案
  •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其应用专题训练试题精选 (扫描二维码可查看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14•武清区一模)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 2.(2015•浙 ...

  • 果蝇杂交系列试验结果及遗传学定律验证
  • 遗传学实验论文 果蝇杂交系列试验结果及遗传学定律验证 姓名: 苗雨润 学号: 01011097 专业: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果蝇杂交系列试验结果及遗传学定律验证 摘要:果蝇是典型的模式生物,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验证遗传学三大经典实验--即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连锁互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