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可以这样"玩"作文

  作文本来是一件乐事,可有不少学生畏之所虎。究其原因是:小学生作文本来就是一场游戏,一种创造性的游戏,可很多教师“剥夺”了学生“玩”的权力,不给学生“玩”的机会,人为拔高要求,追求成人化的尽善尽美,再加上机械死板的技巧教学,生搬硬套的写作方式,使本来趣味多多的作文,成了学生难以承受之重。

  笔者最近听了一节课,颇受启发。课堂上开展了几个有趣的作文游戏,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快乐、玩得开心,效果非常好。

  游戏一:突然变“老”的老师

  教师:大家看看老师这形象,猜猜老师多少岁?

  学生:(学生们仔细观察,纷纷猜测)40岁左右。

  教师:完全正确,你从哪些方面得出老师40岁左右的结论?

  学生:(七嘴八舌)头发还是黑的,已经有了一些白发……眼睛炯炯有神,眼角却有了鱼尾纹……腰还是笔直,却发福了……

  教师:同学们把老师的特点都抓住了,观察很仔细。现在就来写写老师,但写的是80岁时的老师。大家想想看,那时老师的头发、眼睛、身材,都变成啥样了?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满头白发,像冬天草垛上积满了雪……眼睛浑浊,目光呆滞……背佝偻着,像一张弓……

  教师:当然,你们也可以玩玩“穿越”,到过去或者未来去看一看老师的尊容。给你们5分钟,把各个年龄段的我外貌写下来。哼,看谁敢把老师写得“老态龙钟”?

  【点评】很多教师教学生写人物时,喜欢拿自己作为学生的观察对象。然而,教师不会“七十二变”,学生容易写得千篇一律,也难有多次写的兴趣。本课例中,教师根据学生“喜欢反其道而行之”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款“游戏”,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倍增;同时,以“壮年”的教师作参照写各年龄段的外貌,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理,这个游戏也可以运用到场景等的描写上,如让学生把眼前的“阳春三月”,想象着写成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游戏二:吃不到嘴的方便面

  教师:嘘!现在是中午,教室里静悄悄的。小鹏没回家,正在吃泡好的方便面。我们有什么办法,不让他吃到面呢?

  生甲:小鹏刚把面送到嘴边,突然,窗外有人“扑哧”一声笑了……原来是好朋友朱红,他已经吃过饭了,约小鹏到操场上去玩。

  教师:哦,安排得真巧妙。可小鹏拒绝了他。朱红走了,他又夹起面送到了嘴边……

  生乙:这时,门口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小刚闯了进来:“小鹏小鹏,陪我到街上去买文具吧!”

  教师:糟糕,面又没吃到。小鹏又拒绝了小刚,准备吃面了。这下你们没辙了吧!

  生丙:小刚刚走,小兰进来了。她看着小鹏碗里的面,嘴嚅动着。原来她被后妈赶出来了,肚子饿着呢!小鹏看了看小兰,把面端到了兰兰面前……

  【点评】过于强调真人真事,是造成学生作文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学生写作文,容易写得平铺直叙,情节过于简单。有的教师单纯地认为,这种现象是学生观察生活不够深,积累素材不够多的缘故。其实,生活中的事大多是普普通通、平淡无奇的,必须经过“加工”才行。这款“好事多磨”的游戏就是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游戏中,学生是编剧,故事由他自己来安排;是导演,所有的角色由他自己来确定。他们发挥想象,“编造”出有趣的情节,故事环环相扣,“无巧不成书”,却又贴近生活,把各个片段连接起来,就是一篇情节曲折的作文。多做这样的游戏,学生自然就知道怎样把作文写得“一波三折”了。

  游戏三:随意膨胀的爆米花

  教师:同学们看见过“爆米花”的过程吗?

  学生:一小把米,放进“爆米花”机里,下面烧火,爆米花机不停转动,过了一会儿,“砰”的一声,爆成一大袋“爆米花”。

  教师:好,现在我们也来个“爆米花”游戏。(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句子――老师说:“你真不像话!”)这里一共几个字呀?

  学生:不包括标点8个字。

  教师:好,现在把它“爆”成16个字。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写成16个字的句子――老师皱起眉头,生气地说:“你真是不像话!”

  教师:写得真好,现象把这16个字“爆”成32个字,你们行吗?(32个字的句子写好后,又接着写成64个字的句子……)

  【点评】文章写不具体,细节描写不生动,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这个游戏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设计,通过一次次字数翻倍的练习,切切实实地培养了学生把句子、段落写具体的能力,解决了很多学生写作文“字数”凑不够的问题。游戏中,有一个特别的问题――教师严格规定学生写的字数,这种做法究竟好不好呢?乍一看,似乎这教法太死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其实,在游戏中,偶尔采用这种做法是非常科学的,它不仅训练了学生“精修细改”的能力(通过为改动一个字、去掉几个字而大动脑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胜心。

  听了这节创新意识很强的作文课,笔者感触很多。小学生作文被称为“习作”,顾名思义,就是练习之作,也就是说,小学生所有的写作,只不过是为以后正式写作所作的各种练习而已。这种练习,当然以趣味性的最佳。在教学小学生作文时,不妨放手让他们“玩”作文,要求低一些,评价高一些,趣味性多一些,学生“玩”得开心,就会乐此不疲。只要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玩的时间长了,作文水平自然而然就上来了。

  (作者单位 刘景�: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一小学 赵云:江西省景德镇市梨树园小学)

  编辑 薛直艳

  作文本来是一件乐事,可有不少学生畏之所虎。究其原因是:小学生作文本来就是一场游戏,一种创造性的游戏,可很多教师“剥夺”了学生“玩”的权力,不给学生“玩”的机会,人为拔高要求,追求成人化的尽善尽美,再加上机械死板的技巧教学,生搬硬套的写作方式,使本来趣味多多的作文,成了学生难以承受之重。

  笔者最近听了一节课,颇受启发。课堂上开展了几个有趣的作文游戏,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快乐、玩得开心,效果非常好。

  游戏一:突然变“老”的老师

  教师:大家看看老师这形象,猜猜老师多少岁?

  学生:(学生们仔细观察,纷纷猜测)40岁左右。

  教师:完全正确,你从哪些方面得出老师40岁左右的结论?

  学生:(七嘴八舌)头发还是黑的,已经有了一些白发……眼睛炯炯有神,眼角却有了鱼尾纹……腰还是笔直,却发福了……

  教师:同学们把老师的特点都抓住了,观察很仔细。现在就来写写老师,但写的是80岁时的老师。大家想想看,那时老师的头发、眼睛、身材,都变成啥样了?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满头白发,像冬天草垛上积满了雪……眼睛浑浊,目光呆滞……背佝偻着,像一张弓……

  教师:当然,你们也可以玩玩“穿越”,到过去或者未来去看一看老师的尊容。给你们5分钟,把各个年龄段的我外貌写下来。哼,看谁敢把老师写得“老态龙钟”?

  【点评】很多教师教学生写人物时,喜欢拿自己作为学生的观察对象。然而,教师不会“七十二变”,学生容易写得千篇一律,也难有多次写的兴趣。本课例中,教师根据学生“喜欢反其道而行之”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款“游戏”,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倍增;同时,以“壮年”的教师作参照写各年龄段的外貌,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理,这个游戏也可以运用到场景等的描写上,如让学生把眼前的“阳春三月”,想象着写成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游戏二:吃不到嘴的方便面

  教师:嘘!现在是中午,教室里静悄悄的。小鹏没回家,正在吃泡好的方便面。我们有什么办法,不让他吃到面呢?

  生甲:小鹏刚把面送到嘴边,突然,窗外有人“扑哧”一声笑了……原来是好朋友朱红,他已经吃过饭了,约小鹏到操场上去玩。

  教师:哦,安排得真巧妙。可小鹏拒绝了他。朱红走了,他又夹起面送到了嘴边……

  生乙:这时,门口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小刚闯了进来:“小鹏小鹏,陪我到街上去买文具吧!”

  教师:糟糕,面又没吃到。小鹏又拒绝了小刚,准备吃面了。这下你们没辙了吧!

  生丙:小刚刚走,小兰进来了。她看着小鹏碗里的面,嘴嚅动着。原来她被后妈赶出来了,肚子饿着呢!小鹏看了看小兰,把面端到了兰兰面前……

  【点评】过于强调真人真事,是造成学生作文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学生写作文,容易写得平铺直叙,情节过于简单。有的教师单纯地认为,这种现象是学生观察生活不够深,积累素材不够多的缘故。其实,生活中的事大多是普普通通、平淡无奇的,必须经过“加工”才行。这款“好事多磨”的游戏就是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游戏中,学生是编剧,故事由他自己来安排;是导演,所有的角色由他自己来确定。他们发挥想象,“编造”出有趣的情节,故事环环相扣,“无巧不成书”,却又贴近生活,把各个片段连接起来,就是一篇情节曲折的作文。多做这样的游戏,学生自然就知道怎样把作文写得“一波三折”了。

  游戏三:随意膨胀的爆米花

  教师:同学们看见过“爆米花”的过程吗?

  学生:一小把米,放进“爆米花”机里,下面烧火,爆米花机不停转动,过了一会儿,“砰”的一声,爆成一大袋“爆米花”。

  教师:好,现在我们也来个“爆米花”游戏。(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句子――老师说:“你真不像话!”)这里一共几个字呀?

  学生:不包括标点8个字。

  教师:好,现在把它“爆”成16个字。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写成16个字的句子――老师皱起眉头,生气地说:“你真是不像话!”

  教师:写得真好,现象把这16个字“爆”成32个字,你们行吗?(32个字的句子写好后,又接着写成64个字的句子……)

  【点评】文章写不具体,细节描写不生动,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这个游戏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设计,通过一次次字数翻倍的练习,切切实实地培养了学生把句子、段落写具体的能力,解决了很多学生写作文“字数”凑不够的问题。游戏中,有一个特别的问题――教师严格规定学生写的字数,这种做法究竟好不好呢?乍一看,似乎这教法太死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其实,在游戏中,偶尔采用这种做法是非常科学的,它不仅训练了学生“精修细改”的能力(通过为改动一个字、去掉几个字而大动脑筋),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胜心。

  听了这节创新意识很强的作文课,笔者感触很多。小学生作文被称为“习作”,顾名思义,就是练习之作,也就是说,小学生所有的写作,只不过是为以后正式写作所作的各种练习而已。这种练习,当然以趣味性的最佳。在教学小学生作文时,不妨放手让他们“玩”作文,要求低一些,评价高一些,趣味性多一些,学生“玩”得开心,就会乐此不疲。只要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玩的时间长了,作文水平自然而然就上来了。

  (作者单位 刘景�: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一小学 赵云:江西省景德镇市梨树园小学)

  编辑 薛直艳


相关内容

  • [原来我也很]作文教案
  • <原来,我也很 >作文教案 备课时间:2010年3月24日 备课人:周慧 一. 写作目标 1.学习几种锤炼作文语言的方法, 提高作文语言的表达力度. 2.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 二.作文技巧例析(课件展示) 怎样给语言穿件"亮丽"的衣裳? 1. ...

  • 作文,原来也可爱
  • 作文,原来也可爱 作者:张晓萍 来源:<教师·下>2013年第04期 摘 要:写作,是高度个性化的行为.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病之一,便是对儿童语言个性化的消解.创设宽松和谐的写作环境,使作文教学趣味化.真实化.个性化,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实际.作文要写得具体,观察必须细致:作文要写得真切 ...

  • 记叙文结尾如何扣题.点题
  • 中考作文专题复习 --记叙文结尾如何扣题.点题 教学目标: 1. 培养扣题意识. 2. 学习扣题的方法,重点指导学生结尾如何扣题. 教学重点: 1. 掌握扣题的一般方法 2. 重点指导学生结尾如何扣题 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作文升格在2005-2013年广东中考作文领悟扣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 原来作文也可以这样上
  • 张含光 最近,我在<读者>2006年第15期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一堂特殊的课>.此文是美国教师弗兰克迈.克柯特所写.文章记述了这位教师阅读学生每天写的请假条时所产生的写作教学灵感.首先,他发现了学生的假条都是"假条",而且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美丽得让老师 ...

  • 语文期末考试作文总结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作文总结
  • 本次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是"那一刻,我们 ".这是教研员 武老师经过认真揣摩09年天津市中考作文趋势后精心选择安排的一个作文题目.众所周知,09年天津市中考作文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考查,而武老师选择安排的"那一刻,我们 "这个作文题也恰恰突出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 ...

  • 语文学习,原来可以以这样(作文)
  • 语文学习,原来可以这样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我认为语文学习一直都应该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看课本学.后来,在爸爸的启发下,我才发现原来语文学习,竟然可以这样. 星期天和爸爸去图书馆,路过一家饭店,牌子上写着"ben shan xian",我问爸爸这是什么字,爸爸说你自己查一 ...

  •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作文总结
  • 本次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是“那一刻,我们 ”。这是教研员 武老师经过认真揣摩09年天津市中考作文趋势后精心选择安排的一个作文题目。众所周知,09年天津市中考作文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考查,而武老师选择安排的“那一刻,我们 ”这个作文题也恰恰突出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考查。 由“我”到“我们”只是多了一个字 ...

  • 作文考前辅导
  • 期末作文考前辅导 三年级作文训练,在思维和技能方面,我们以为应该仍然是认识生活(自然.社会).思考和感悟生活(自然.社会),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表现(达)自己对生活(自然.社会)的认识.思考和感悟,只是要求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比一.二年级更为成熟,技能比一.二年级更为熟练和全面. 1."原 ...

  • 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作文450字
  • 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作文450字 今天的科学课讲得是<水的浮力>一课.快下课时,老师给我们留了一道思考题:用什么办法可以使鸡蛋漂浮在水面上?大家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有的说:"往杯子里加汽油."老师摇摇头.有的说:"把鸡蛋装进吹足气的气球里."老师又摇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