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和我

  三十五年前,我读到白先勇的短篇小说《毕业》(后改题《那晚的月光》收入白先勇早期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就倾心不已,曾在《自由青年》杂志写过一篇赏析。年轻时候,我也是白先勇创办的《现代文学》杂志的忠实读者,他在自己办的杂志上几乎每期都会发表一篇小说――就是后来结集出版的《台北人》,我万万想不到这本最初由晨钟出版社(白先勇创办的出版社)印行的书,隔了十年,也就是一九八三年,突然改由我的尔芽雅出版社接手,世间事,真是始料不及。   一九六八年,我开始有了每年编辑一本“年度小说选”的构想,这件工作后来持续做了三十一年,直到去年(一九九九)才结束。“年度小说选”第一集就选了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写信到美国征求他的同意,他爽快地立即答应,自此和先勇通信,后来他回台北成立晨钟出版社举办庆祝酒会,邀我参加,一见如故,先勇是吃过我妈妈煮的菜的少数几个朋友之一,妈妈对他赞不绝口,而先勇好像也一直忘不了妈妈的手艺,“老太太的菜做得真好”,多少年后,他嘴上还常挂着这句话。   在办尔雅之前,我曾投资另一家金字塔出版社,那家出版社的发行人林秉钦,同时也总经销《现代文学》杂志,当先勇知道我投资的钱收不回来时,他出面要林秉钦先把钱还我,而那钱,其实是先勇拿出来的。这件事,要不是先勇为尔雅成立二十周年写的一篇回顾文字里说出来,至今我还被蒙在鼓里。老实说,要不是取回了那笔钱,后来我不可能成立尔推出版社,所以尔稚出版社能有今天,第一个要感谢的人就是白先勇。   白先勇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永远在默默的助人。他的“悲悯情怀”,不是只表现在他的小说和他创造的人物身上,他本身就是一个最具悲悯情怀的人――他爱才、惜才之外,也肯为文学献身,年轻时候,他就筹钱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另外三位合办人是欧阳子、王文兴和陈若曦――四个人都是台大外文系的同班同学,也全是夏济安教授的学生.他们为《现代文学》出钱出力,但真正全心意护着《现代文学》的,应该是白先勇,到了美国:他仍设法三百、五百美金寄回台北,为了让《现代文学》一期一期继续办下去,姚一苇、余光中、何欣和柯庆明等教授都被他的诚心感动,他虽人不在台北,而这些教授仍然一期一期帮他编出来,白先勇是《现代文学》幕后的一双推手,后来,《现代文学》由于种种因素还是不得不停刊,我想,这是白先勇一生中的最痛。    白先勇曾经把属于他的一户房屋卖掉,将得来的钱创办晨钟出版社,我想,他最初想法,一定是希望出版社如果可以赚一点钱,就可以贴补赔钱的《现代文学》杂志、养住《现代文学》杂志。谁会想到,不到十年,晨钟维持不下去,一户房屋也就这样化为乌有。 不但如此,为了让“晨钟”能继续生存.白先勇自己的畅销书――《台北人》――一版又一版印刷,他却从来不领一分版税。白先勇真正拿到《台北人》的第一笔版税,要等到尔雅版初次印出来,如今,《台北人》在尔雅印了六十多版,白先勇每回从美国回台北,他说:“隐地又会送版税来”,是的,只要书却销,作家就仿佛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果子树――每年都会有果子吃,作家开心,出版社的创办人,何尝不一样心花怒放。 我前面说过,白先勇爱才――写《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红遍两岸的余秋雨教授,最初也是白先勇回大陆时发掘的―――白先勇在一九九一年,前后不止两三次写信给我要我注意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余秋雨,我事情多,编辑桌上永远有回覆不完的信,并未听先勇话,立刻写信给秋雨先生,有一天,突然接到白先勇从美国拨来的一通长途电话:“余秋雨教授现正在台北,住在国宾饭店,你赶快电话和他联络,他的《文化苦旅》你要争取。”我终于拜访了余教授,也谈妥了合作出书,将近十年,余秋雨在台湾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白先勇发挥了他的先见之明,可见白先勇不单是自己小说写得杰出,别人有没有才气,他更是一眼就能辨识。   我的尔推出版社于一九七五年创社,以小说、散文为重心,三年后才开始印行诗集。诗人陈义芝在为尔雅编《尔雅诗选》(尔雅创社二十五年诗精华)时发现,尔雅七十年代出的唯一诗集是杜国清的《望月》,这本诗集当初就是白先勇交给我的,他说:“诗集是出版业的票房毒药,但是一个文学出版社无论境况多么困难,一定要出版几本诗集,没有诗集,就不能算是一个文学出版社。”作家,特别是小说家肯接纳新诗的并不多,但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我慢慢发现,文章从少年写到老年,能像酿酒似的愈写愈醇美,一定是肯读新诗旧词的。另一位权力推广新诗的散文大家王鼎钧,他也一再劝人读诗:“我在没有灵感的时候,一读诗,源头活水就来了。我在缺乏想象力的时候,一读诊,思想就生出翅膀来了。我对写作丧失自信的时候,一读诗,就又有了勇气。”   如今,尔雅是所有台湾文学出版社中出版诗集最多的出版社(但也可能是把诗稿退回给诗人最多的出版社),更大的收获是,由于大量出版诗集,一九九三年,我五十六岁那年,竟然也跳进诗队伍写起新诗来,七年来,出了三册诗集,被人戏称“台湾最年轻的诗人”,这事,也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乐在其中,而如今我重提这件事,也是饮水思源,想到要不是白先勇当初提醒我出版诗集,说不定尔雅至今仍只出小说和散文,对一个号称文学出版社的出版单位将是多么大的一种缺憾。   这几年,先勇每次回台,我们总要见面叙旧,我了解的白先勇,他仍在写作,一方面在写他父亲白崇禧将军的传,一方面他可能一直在写一个长篇,或者是,他一直想把“纽约客”系列完成。白先勇如今不只是关心文学,他也关心整个社会。前一阵子,他和爱滋专家何大一教授回到台北,办了一个大型的防止爱滋的会议。看到年纪轻轻的生命,一个个在“中途之家”等待死神的降临,白先勇何其痛心,他呼吁政府和社会要面对残酷的事实,再不设法解决问题,而像驼鸟似的躲着,爱滋将继非洲之后继续侵袭亚洲,亚洲是世界人口的大仓库,如果不及早防止,将来祸害子孙的程度可能比任何一个战役还要来得大。白先勇看问题一向看得远,所以他要跳出来,加大分贝提醒各界,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正视爱滋,不要以为和自己无关,地球如今已缩小成一个村庄,必须事事关心,否则下一个受害人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白先勇的文学世界是悲天悯人的,而他自己的处世哲学也是宽厚,他更以悲悯的心,希望我们生活着的世界会变得美好。“至少,不能比现在更坏!”尔雅为了让热爱文学的人看到他的小说艺术,先后出版了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究与索隐;刘俊的《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以及袁良骏《白先勇论》,透过这些书的导引,我们对小说家白先勇会产生无与伦比的尊敬,是的,小说家是人类世界的良心,让我们一起读小说,读小说,我们才会看清我们生活着的世界为何腐烂,我们要如何拥有一颗清醒的心,请翻开任何一本世界级的好小说,你就是在向自己索取一个干净的灵魂。人人这样做,我们社会的明天才有希望!

  三十五年前,我读到白先勇的短篇小说《毕业》(后改题《那晚的月光》收入白先勇早期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就倾心不已,曾在《自由青年》杂志写过一篇赏析。年轻时候,我也是白先勇创办的《现代文学》杂志的忠实读者,他在自己办的杂志上几乎每期都会发表一篇小说――就是后来结集出版的《台北人》,我万万想不到这本最初由晨钟出版社(白先勇创办的出版社)印行的书,隔了十年,也就是一九八三年,突然改由我的尔芽雅出版社接手,世间事,真是始料不及。   一九六八年,我开始有了每年编辑一本“年度小说选”的构想,这件工作后来持续做了三十一年,直到去年(一九九九)才结束。“年度小说选”第一集就选了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写信到美国征求他的同意,他爽快地立即答应,自此和先勇通信,后来他回台北成立晨钟出版社举办庆祝酒会,邀我参加,一见如故,先勇是吃过我妈妈煮的菜的少数几个朋友之一,妈妈对他赞不绝口,而先勇好像也一直忘不了妈妈的手艺,“老太太的菜做得真好”,多少年后,他嘴上还常挂着这句话。   在办尔雅之前,我曾投资另一家金字塔出版社,那家出版社的发行人林秉钦,同时也总经销《现代文学》杂志,当先勇知道我投资的钱收不回来时,他出面要林秉钦先把钱还我,而那钱,其实是先勇拿出来的。这件事,要不是先勇为尔雅成立二十周年写的一篇回顾文字里说出来,至今我还被蒙在鼓里。老实说,要不是取回了那笔钱,后来我不可能成立尔推出版社,所以尔稚出版社能有今天,第一个要感谢的人就是白先勇。   白先勇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永远在默默的助人。他的“悲悯情怀”,不是只表现在他的小说和他创造的人物身上,他本身就是一个最具悲悯情怀的人――他爱才、惜才之外,也肯为文学献身,年轻时候,他就筹钱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另外三位合办人是欧阳子、王文兴和陈若曦――四个人都是台大外文系的同班同学,也全是夏济安教授的学生.他们为《现代文学》出钱出力,但真正全心意护着《现代文学》的,应该是白先勇,到了美国:他仍设法三百、五百美金寄回台北,为了让《现代文学》一期一期继续办下去,姚一苇、余光中、何欣和柯庆明等教授都被他的诚心感动,他虽人不在台北,而这些教授仍然一期一期帮他编出来,白先勇是《现代文学》幕后的一双推手,后来,《现代文学》由于种种因素还是不得不停刊,我想,这是白先勇一生中的最痛。    白先勇曾经把属于他的一户房屋卖掉,将得来的钱创办晨钟出版社,我想,他最初想法,一定是希望出版社如果可以赚一点钱,就可以贴补赔钱的《现代文学》杂志、养住《现代文学》杂志。谁会想到,不到十年,晨钟维持不下去,一户房屋也就这样化为乌有。 不但如此,为了让“晨钟”能继续生存.白先勇自己的畅销书――《台北人》――一版又一版印刷,他却从来不领一分版税。白先勇真正拿到《台北人》的第一笔版税,要等到尔雅版初次印出来,如今,《台北人》在尔雅印了六十多版,白先勇每回从美国回台北,他说:“隐地又会送版税来”,是的,只要书却销,作家就仿佛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果子树――每年都会有果子吃,作家开心,出版社的创办人,何尝不一样心花怒放。 我前面说过,白先勇爱才――写《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红遍两岸的余秋雨教授,最初也是白先勇回大陆时发掘的―――白先勇在一九九一年,前后不止两三次写信给我要我注意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余秋雨,我事情多,编辑桌上永远有回覆不完的信,并未听先勇话,立刻写信给秋雨先生,有一天,突然接到白先勇从美国拨来的一通长途电话:“余秋雨教授现正在台北,住在国宾饭店,你赶快电话和他联络,他的《文化苦旅》你要争取。”我终于拜访了余教授,也谈妥了合作出书,将近十年,余秋雨在台湾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白先勇发挥了他的先见之明,可见白先勇不单是自己小说写得杰出,别人有没有才气,他更是一眼就能辨识。   我的尔推出版社于一九七五年创社,以小说、散文为重心,三年后才开始印行诗集。诗人陈义芝在为尔雅编《尔雅诗选》(尔雅创社二十五年诗精华)时发现,尔雅七十年代出的唯一诗集是杜国清的《望月》,这本诗集当初就是白先勇交给我的,他说:“诗集是出版业的票房毒药,但是一个文学出版社无论境况多么困难,一定要出版几本诗集,没有诗集,就不能算是一个文学出版社。”作家,特别是小说家肯接纳新诗的并不多,但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我慢慢发现,文章从少年写到老年,能像酿酒似的愈写愈醇美,一定是肯读新诗旧词的。另一位权力推广新诗的散文大家王鼎钧,他也一再劝人读诗:“我在没有灵感的时候,一读诗,源头活水就来了。我在缺乏想象力的时候,一读诊,思想就生出翅膀来了。我对写作丧失自信的时候,一读诗,就又有了勇气。”   如今,尔雅是所有台湾文学出版社中出版诗集最多的出版社(但也可能是把诗稿退回给诗人最多的出版社),更大的收获是,由于大量出版诗集,一九九三年,我五十六岁那年,竟然也跳进诗队伍写起新诗来,七年来,出了三册诗集,被人戏称“台湾最年轻的诗人”,这事,也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乐在其中,而如今我重提这件事,也是饮水思源,想到要不是白先勇当初提醒我出版诗集,说不定尔雅至今仍只出小说和散文,对一个号称文学出版社的出版单位将是多么大的一种缺憾。   这几年,先勇每次回台,我们总要见面叙旧,我了解的白先勇,他仍在写作,一方面在写他父亲白崇禧将军的传,一方面他可能一直在写一个长篇,或者是,他一直想把“纽约客”系列完成。白先勇如今不只是关心文学,他也关心整个社会。前一阵子,他和爱滋专家何大一教授回到台北,办了一个大型的防止爱滋的会议。看到年纪轻轻的生命,一个个在“中途之家”等待死神的降临,白先勇何其痛心,他呼吁政府和社会要面对残酷的事实,再不设法解决问题,而像驼鸟似的躲着,爱滋将继非洲之后继续侵袭亚洲,亚洲是世界人口的大仓库,如果不及早防止,将来祸害子孙的程度可能比任何一个战役还要来得大。白先勇看问题一向看得远,所以他要跳出来,加大分贝提醒各界,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正视爱滋,不要以为和自己无关,地球如今已缩小成一个村庄,必须事事关心,否则下一个受害人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白先勇的文学世界是悲天悯人的,而他自己的处世哲学也是宽厚,他更以悲悯的心,希望我们生活着的世界会变得美好。“至少,不能比现在更坏!”尔雅为了让热爱文学的人看到他的小说艺术,先后出版了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究与索隐;刘俊的《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以及袁良骏《白先勇论》,透过这些书的导引,我们对小说家白先勇会产生无与伦比的尊敬,是的,小说家是人类世界的良心,让我们一起读小说,读小说,我们才会看清我们生活着的世界为何腐烂,我们要如何拥有一颗清醒的心,请翻开任何一本世界级的好小说,你就是在向自己索取一个干净的灵魂。人人这样做,我们社会的明天才有希望!


相关内容

  • 读[树犹如此]有感
  • 读<树犹如此>有感 读<树犹如此>有感 罗维力 各位长辈.各位群友上午好,我是罗维力,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白先勇的散文集<树犹如此>. 白先勇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名将白崇禧的第五子,虽出身名门,却对底层生活有着深层次的关怀,他的作品很少带有政治倾向,贴近读者的日常 ...

  • 试论白先勇写作技巧
  • 试论白先勇写作技巧 文:晨溪 白先勇是20世纪60年代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代表人物,曾被夏志清称为"想为当今文坛留下几篇值得后世诵读的作品"的重要作家. 他于1958年代表处女作<金大奶奶>开始到现在已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17岁>.<谪仙记>.&l ...

  • 论白先勇小说的创作特色
  • 2010年第2期(总第156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o.2,2010Total No.156 论白先勇小说的创作特色 花 靖 超 桂林 541004)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 [摘要]白先勇是20 ...

  • 论白先勇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
  • 论白先勇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 张守华 摘要:白先勇是台湾文坛的翘楚.他的作品构思精细,形式严整.底蕴丰厚,气韵贯通.融传统与现代为一炉,具有超拔脱俗的独特艺术魅力.白先勇的小说之所以受到大陆及海外包括作家在内的广大读者的推崇.除了他怀着一颗悲悯之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精彩的人物形象及人物命运故事.还在 ...

  • 听白先勇点评社会万象:树犹如此
  • 基本资料 听白先勇点评社会万象:树犹如此 作者: 白先勇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39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树犹如此>是白先勇的散文自选集,主要收录他回忆个人经历.亲友交往的文章.其中纪念亡友的<树犹如此>将至深痛楚沉淀六年,被称为 ...

  • 白先勇简介
  •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回族,当代著名作家.广西桂林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1]之子.白崇禧,字健生,广西临桂人,回族.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是新桂系军阀首领之一. 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因此他的童年时间多半独自度过.抗日战争时他与家人到过重庆,上海和南京,后来于 ...

  • 从望乡到朝圣
  • 摘 要: 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一批大陆文人远赴港台.游学欧美,在大洋彼岸用作品诠释了他们心中的乡愁.白先勇的<台北人>和<纽约客>借时空感与死亡意象向我们诠释了深沉的乡愁,是没落的贵族对于大陆的一份思念,也是对于逝去的历史的一种反思与责任.而同样作为"最后的贵族&q ...

  • 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及意义_李彦美
  • 外国文学研 究 堂吉诃德先生先后一共三次出行.第一次单枪匹 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及意义 李彦美 杨 洁 姜 宇 wai guo wen xue yan jiu 马,第二次开始带上了邻居桑丘,这是一位装束粗俗.机灵乐观的矮胖侍从,骑着一头苍老矮小的灰色毛驴.三次出行,他挥着长矛,挎着长剑,梦想着他美丽的 ...

  • _永远的尹雪艳_之语言_意象与宗教思考_
  • 第15卷第1期 工会论坛 Vol.15No.12009年1月 TradeUnions.Tribune Jan.2009 5永远的尹雪艳6之语言.意象与宗教思考 张晶晶 (山东政法学院哲学与人文科学系,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5永远的尹雪艳6是白先勇5台北人6的首篇.其独到的语言和富有宗教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