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热爱生活的证据

  读回族诗人马克的诗集《光荣与梦想》,我眼前浮动的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歌咏者。我想,这是一本感人的诗集,他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生活中的乐观、向上、健康的人生轨迹,几乎像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在屏幕上展现的“心电图”。大爱歌者,健康诗风――这是我最鲜明的感触。

  世界上的诗人千差万别,诗人是人类灵魂的代言人,有什么样的心灵,就有什么样的诗篇。世界上的诗人如果粗分一下,又只有两种,一种是“职业化”的诗人,诗歌是他的才华,是他的技能也是他的职业。这类诗人给诗坛贡献“文本”和“文字”的创新。这类诗人更多的以文字功力和文学创造力感染读者。另一类诗人是生活化的诗人,他们本身有自己的职业,他们主要精力是在完成本职工作,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与之相伴的还有诗歌,诗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靠诗歌安身立命,但是有了诗歌他们的生活多了光彩,失去诗歌他们的生活就不再完美。诗人马克就是后一类诗人中的佼佼者。

  读马克的诗,也是在读一个力图在生活中变得完美的人所具有的心路历程。我注意到这本诗集中较早的一首诗《沙打旺》,这首短诗写于1982年,歌颂在严酷沙漠环境中生长的小草:“它并非是种名贵花木/只因为它有颗和沙漠眷恋的心房/只因为它倔强的性格/愈经沙打愈加茁壮兴旺/不然,意志懦弱,朝三暮四/怎么让沙漠举手投降……呵,我们也该有沙打旺一样的性格呀/在生存最困难的地方/锁一片绿色/固一派春光”!这是马克人生起点上的精神坐标,也是马克诗歌创作上的精神向度。与诗同行,马克的人生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艰苦的改造违法犯罪者的岗位上,“锁一片绿色/固一派春光”是马克人生努力的见证,也成就了他一首首充满阳光和春色的诗篇!

  马克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诗人,歌唱是他主要的方式,明朗而激昂的诗句,给读者是向上的向善向美的引导,诗《光荣与梦想》、《任长霞之歌》、《金光镇颂》等,都是时代精神的正气歌。同时,我也感到诗人马克还是一个思想者,一个对生活和历史提问的求索者,这种求索精神,使诗集多了沉甸甸的分量,我特别想引用《故宫》这首短诗:“一大群皇帝已经逃离得久远久远/唯独把你遗弃在人间/于是,人们把你请来当历史教员/从此,金碧辉煌中/你讲帝王宦官们血腥的故事/你讲宫女嫔妃们无尽的幽怨/你讲百姓们流不尽的血汗/呵,今天你可看见一个年轻人面对过去/那一张愤怒的脸/那一双憎恨的眼”!爱与恨,歌唱与诅咒,是交响的心声,思想的深刻给明亮的诗情底色增加了厚重的音质!

  歌唱生活,在诗人马克的笔下,更多的体现是歌唱“人”,诗人热爱和他一道生活的人,士兵、民工、警察甚至是犯了错违了法的劳教人员!一个有仁爱之心的诗人,他的歌声就能打动他的读者,同时,他也常常也他所爱的人代言,成为“他们”心声的代言者。如《一位社区民警的自述》,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完成这首诗,诗人成了一位民警:“在大妈的眼里/我是个孝顺的儿子/在孩子们面前/我是个和蔼的叔叔/在左邻右舍的心中/我是个靠得住的兄弟……”在另一首诗《走向新生--劳教学员们的心声》中,马克又成了他们中的一员:“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彷徨/我们迷茫/我们自甘堕落,游戏人生/――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曾一度失踪……”这里,展示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写作手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大爱者的姿态。诗人马克用诗为他所热爱的人代言,让我们感到他在生活中能与身边的人“以心换心”,他在诗歌中才能转换角色,心到,情到,诗意到!

  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更具体为是关心人,热爱身边的人。诗写到人,写到人心,是这本诗集的一个特点。诗歌题材最广泛,山川美景,花鸟鱼虫,世事沧桑,无所不包。马克的大爱聚集于人,特别是基层的士兵,底层的民工和家乡的父老。这些和泥土最近的人们,这些在社会最底层支撑着共和国的人们,是马克诗歌的主体:“我关注他们,歌颂他们,让他们的精神在我的笔下远播四方,使更多的人去认识他们,关注他们。”马克在《后记》中所写下的这些话,我觉得十分真实而且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证实。就艺术性而言,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马克两组写人物的诗,一组是《故乡人物》另一组是《农民工素描》。这两组诗表现了马克的对底层的人文关怀,也表现了他的艺术才华,特别是白描的简约和细节的精致。《故乡人物》中的姑奶奶、八爷、六水鬼、赵二秃子,两个是抗日英雄两个是汉奸走狗,在短短的小诗中,都栩栩如生,同时在这些人物的身影中复活了一段历史。《农民工素描》也写了四个人物,在细节上十分具体生动,时代风情和人物风貌,在叙述中尽情展现,一首首都是不错的小叙事诗。

  马克自己说:“我认为让诗歌离生活近些,再近些,用诗去反映现实、关注现实,用诗歌去反映百姓的疾苦与欢乐,用诗歌去纪录这个火热的时代……”他的这些主张是值得肯定的,更值得肯定的是,马克用自己的这本诗集证明了自己实践自己主张的努力,也向我们展示了实践自己主张所取得的成果。言必行,行必果,特写下这些话,表达我对马克这种创作态度的赞赏和支持。

  

  责任编辑 杨玉梅

  读回族诗人马克的诗集《光荣与梦想》,我眼前浮动的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歌咏者。我想,这是一本感人的诗集,他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生活中的乐观、向上、健康的人生轨迹,几乎像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在屏幕上展现的“心电图”。大爱歌者,健康诗风――这是我最鲜明的感触。

  世界上的诗人千差万别,诗人是人类灵魂的代言人,有什么样的心灵,就有什么样的诗篇。世界上的诗人如果粗分一下,又只有两种,一种是“职业化”的诗人,诗歌是他的才华,是他的技能也是他的职业。这类诗人给诗坛贡献“文本”和“文字”的创新。这类诗人更多的以文字功力和文学创造力感染读者。另一类诗人是生活化的诗人,他们本身有自己的职业,他们主要精力是在完成本职工作,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与之相伴的还有诗歌,诗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靠诗歌安身立命,但是有了诗歌他们的生活多了光彩,失去诗歌他们的生活就不再完美。诗人马克就是后一类诗人中的佼佼者。

  读马克的诗,也是在读一个力图在生活中变得完美的人所具有的心路历程。我注意到这本诗集中较早的一首诗《沙打旺》,这首短诗写于1982年,歌颂在严酷沙漠环境中生长的小草:“它并非是种名贵花木/只因为它有颗和沙漠眷恋的心房/只因为它倔强的性格/愈经沙打愈加茁壮兴旺/不然,意志懦弱,朝三暮四/怎么让沙漠举手投降……呵,我们也该有沙打旺一样的性格呀/在生存最困难的地方/锁一片绿色/固一派春光”!这是马克人生起点上的精神坐标,也是马克诗歌创作上的精神向度。与诗同行,马克的人生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艰苦的改造违法犯罪者的岗位上,“锁一片绿色/固一派春光”是马克人生努力的见证,也成就了他一首首充满阳光和春色的诗篇!

  马克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诗人,歌唱是他主要的方式,明朗而激昂的诗句,给读者是向上的向善向美的引导,诗《光荣与梦想》、《任长霞之歌》、《金光镇颂》等,都是时代精神的正气歌。同时,我也感到诗人马克还是一个思想者,一个对生活和历史提问的求索者,这种求索精神,使诗集多了沉甸甸的分量,我特别想引用《故宫》这首短诗:“一大群皇帝已经逃离得久远久远/唯独把你遗弃在人间/于是,人们把你请来当历史教员/从此,金碧辉煌中/你讲帝王宦官们血腥的故事/你讲宫女嫔妃们无尽的幽怨/你讲百姓们流不尽的血汗/呵,今天你可看见一个年轻人面对过去/那一张愤怒的脸/那一双憎恨的眼”!爱与恨,歌唱与诅咒,是交响的心声,思想的深刻给明亮的诗情底色增加了厚重的音质!

  歌唱生活,在诗人马克的笔下,更多的体现是歌唱“人”,诗人热爱和他一道生活的人,士兵、民工、警察甚至是犯了错违了法的劳教人员!一个有仁爱之心的诗人,他的歌声就能打动他的读者,同时,他也常常也他所爱的人代言,成为“他们”心声的代言者。如《一位社区民警的自述》,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完成这首诗,诗人成了一位民警:“在大妈的眼里/我是个孝顺的儿子/在孩子们面前/我是个和蔼的叔叔/在左邻右舍的心中/我是个靠得住的兄弟……”在另一首诗《走向新生--劳教学员们的心声》中,马克又成了他们中的一员:“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彷徨/我们迷茫/我们自甘堕落,游戏人生/――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曾一度失踪……”这里,展示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写作手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大爱者的姿态。诗人马克用诗为他所热爱的人代言,让我们感到他在生活中能与身边的人“以心换心”,他在诗歌中才能转换角色,心到,情到,诗意到!

  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更具体为是关心人,热爱身边的人。诗写到人,写到人心,是这本诗集的一个特点。诗歌题材最广泛,山川美景,花鸟鱼虫,世事沧桑,无所不包。马克的大爱聚集于人,特别是基层的士兵,底层的民工和家乡的父老。这些和泥土最近的人们,这些在社会最底层支撑着共和国的人们,是马克诗歌的主体:“我关注他们,歌颂他们,让他们的精神在我的笔下远播四方,使更多的人去认识他们,关注他们。”马克在《后记》中所写下的这些话,我觉得十分真实而且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证实。就艺术性而言,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马克两组写人物的诗,一组是《故乡人物》另一组是《农民工素描》。这两组诗表现了马克的对底层的人文关怀,也表现了他的艺术才华,特别是白描的简约和细节的精致。《故乡人物》中的姑奶奶、八爷、六水鬼、赵二秃子,两个是抗日英雄两个是汉奸走狗,在短短的小诗中,都栩栩如生,同时在这些人物的身影中复活了一段历史。《农民工素描》也写了四个人物,在细节上十分具体生动,时代风情和人物风貌,在叙述中尽情展现,一首首都是不错的小叙事诗。

  马克自己说:“我认为让诗歌离生活近些,再近些,用诗去反映现实、关注现实,用诗歌去反映百姓的疾苦与欢乐,用诗歌去纪录这个火热的时代……”他的这些主张是值得肯定的,更值得肯定的是,马克用自己的这本诗集证明了自己实践自己主张的努力,也向我们展示了实践自己主张所取得的成果。言必行,行必果,特写下这些话,表达我对马克这种创作态度的赞赏和支持。

  

  责任编辑 杨玉梅


相关内容

  • 易诗歌归类考兼及[长恨歌]的主题
  • 第31卷第4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1,No・42004年7月JournalofSichuanNo瑚alUniversity(Soci8lSciencesEdition)July,2004 :::::::::::::::::::::=:::==:::=:::============ ...

  • 声音的意义(押韵) 徐建顺
  • 押韵,是汉语诗歌形式的最基本特征.因为其他的形式特点,如对偶.整齐.比兴.回环.格律等等,都不是所有汉语诗歌的一致特征.所有汉语诗歌的统一特征,只有一个,就是押韵,而且是押尾韵. (附带说明:上古个别诗歌有例外.<诗经>的个别诗歌是不押韵的,个别诗歌不是押尾韵的,这是有原因的,请恕另文撰 ...

  •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库(8.18)
  • 1.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B. 美国面积居世界第四位,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C. 中国耕地面积广阔,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D. 英国的首都伦敦市区因常常充满着潮湿的雾气,又被称为"雾都 ...

  • 化石吟-公开课
  • 化石吟 教材分析: 1.<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 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这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应是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宫殿的前奏.这首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 正是许多学生所喜欢的.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 ...

  • 诗歌 戏剧的分类
  • 戏剧的分类 戏剧按作品内容的性质可分为 (1)悲剧 (2)戏剧 (3)讽刺喜剧 (4)幽默喜剧 (5)闹剧 (6)证据 (7)戏剧按表演形式可分为 (8)话剧 (9)歌剧 (10)舞剧 (11)诗剧 (12)街头剧 (13)画报剧 (14)广播剧 (15)电视剧 戏剧按作品所写的题材,可分为: (1 ...

  • 关于陶诗"自然""平淡"的美学评价
  • 关于陶诗"自然""平淡"的美学评价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高建新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 ...

  • 古诗词的教学反思
  • 校本教材教学阶段反思 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我们继续开展以"经典古诗文鉴赏"为基本教材的校本课程.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古诗文背诵和鉴赏都取得了不少的进步.回顾半学期的教学历程,我总结出古诗教学中要注意的几点方法: 一.反复吟诵,陶冶性灵 古人云:"七分诗三分读&qu ...

  • 以美为主题的诗歌
  • 诗歌一:美 春天很美, 开在春天里的野花更美. 野花很美, 捧着野花的小姑娘更美. 小姑娘很美, 接着小姑娘送来的野花的母亲更美. 母亲很美, 两个绽放在春风里的笑容更美.以美为主题的诗歌. 诗歌二:美的诱惑 为了看你一眼 我绕过了大道 走过你家门口 回头顾盼着你 为了看你一眼 走向弯曲小路 满怀期 ...

  • 述评"梨花体"网络诗歌事件
  • 摘要:"梨花体"网络诗歌事件过去六年多了,当初的烽烟舌战早已烟消云散,但背后包含的一些问题则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澄清.本文再次回顾那场论争,试图对论争双方和事件本身的重温和梳理中,看清一些未明了的现象,走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怪圈. 关键词:赵丽华 梨花体 论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