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何捷老师的

由何捷老师的《特别的自我介绍》所想到的(原创)

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大没岸小学 韩法运

都说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像晒蔫的叶子,打不起精神;一写起作文犹如逮不到老鼠的小猫,愁眉苦脸,哀声叹气。可在何捷老师的作文课上,却是“小手常举,小眼常亮,小脸常红,小口常开”。他的课堂究竟哪来的一股魔力,能如此生动有趣,让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呢?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不妨以《特别的自我介绍》一课为例,作简要的剖析,找找其中的答案吧!

一、贴心的导入谈话

师:一天早晨,我在学校门口遇到了一位小孩子,他哭得很厉害。原来,他的笔盒丢了。他说他的笔盒不大不小,造型很新颖,图案非常美观。请问大家,他的笔盒你见过吗,他能找到自己的笔盒吗?

生:他只是说笔盒漂亮,没有说是怎样的,就是找了很久,也是找不到的。 生:他只说了笔盒很新颖,至于笔盒是什么模样,形状如何,没有说出来,怎么能找得到呢?

师:老师也很担心,没有把笔盒的样子讲清楚(板书:讲清楚),恐怕难以找到了。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课上也要注意把话讲清楚,让人听明白,也希望哪个孩子早些把话讲清楚,找到自己心爱的笔盒。

【“课伊始,情已生”是课堂教学所极力追求的。教学导入,犹如一部交响乐的前奏,对学生的情绪调动、课堂的基调营造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作文课尤其如此。成功的教学导入,教师往往采用电教媒体、小品表现、语言导入、创设悬念等方式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形成最佳心理状态,产生写作欲望。何老师的这节课,巧妙地抓住生活中的小事,用亲切的话语娓娓道来,创设了一个与本次习作有关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明白了“介绍”的首位要素——讲清楚。导入为下一环节的人物介绍作好铺垫。】

二、宽心的适度定位

师:我们人与人初次见面,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要来个自我介绍,老师先来。有个小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听我的介绍,判断其中包含我的哪几个方面的信息?

师:我的名字很特别,和当红明星超级女生何洁同音,也叫何捷,但是我的捷是快捷的捷。爸爸妈妈希望我做个迅速、高效、快捷的人。我来自福州,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的爱好很多,看书,游泳,画画,特别喜欢教作文。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

生: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姓名、爱好,来自哪里,自己的职业。(随即板书:姓名、身份、爱好)

师:下面轮到大家介绍自己了,初次见面可不要把自己的家底都告诉别人,比如,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名字等。谁会像我这样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介绍时,把脸朝向人最多的地方,也请大家把目光“刷”地,聚焦在他的身上。

生介绍(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其目的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

阶段写作难度。这是就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教学而言的。那么具体到每一节课,该如何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觉到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以上青天”的事情呢?这确实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何老师的这节课,就并不设那么高的门槛,而是以学生熟悉的自我介绍为话题,再通过自己的示范,给学生吃了一颗“定心丸”:今天的作文不难!这样,就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消除了学习的畏惧感,在这样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学生怎么不会心智开放,思维活跃,真正来个“我手写我心”呢?】

三、动心的情境转换

师:这样的自我介绍谁都会。老师有个担心,下课之后还会记住我的举手。(学生绝大部分举手)一个月还记得我的举手。(学生举手的少了一些)一年后还记得的举手。(更少些)五年后,十年后呢?二十年后还记得的举手。(寥寥无几)

师:看来这样的介绍还不够,还不能让听的人永远都记住他。下面我们要做个特别的自我介绍,目的是让大家长时间,甚至一辈子都记得我。(板书:特别)怎么进行特别的自我介绍呢?我要先讲个小故事:东晋时的大画家顾恺之曾经为好朋友裴楷画像。裴楷脸上有三根又黑又长又粗的毫毛,很不雅观。别人为他画像时总是加以回避,可顾恺之画时不但不回避,还特地将三根毫毛画得异常突出。正是由于这样的处理,使得裴楷的肖像格外生动,像活了似的,跃然纸上。听了这个故事,请你想想,为什么他能把这个人的像画得这么像,秘诀在哪?

生1:他把这个人的特征重点地画出来了。

生2:他抓住了人物的特征。(板书:抓住特征)

师:对啦,特别的自我介绍也就是突出特征介绍自己。课前,老师把自己的特点想了好几遍,运用联想的方法,把这些特点画成了三幅简笔画,想看一看吗?好,看后猜猜这三幅画分别代表了何老师的哪三个特征?

生1:第一幅代表何老师的性格,性情奔放。

师:这是你的发现,何老师还没想到呢。第一幅图是一条大河,一表示性情奔放,二是上课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这是工作特点。三是我的爱好是游泳。一下班,头也不回地扎到我们的母亲河——闽江冬泳,与寒冷搏斗。记住这三条了吗?好,请能看图片把我的特点连起来说一说?

生2:第二幅是表示老师喜欢吃麦当劳。

师:猜错了,这不能算是特征。

生3:是何老师的发型特征。何老师的发型是前额部分中间凸,两边凹进去,像“M”。(掌声)

师:对,正是这个原因,我的外号叫“麦当劳”。

生4:第三幅是何老师的南瓜脸。

师:我就直说吧,这其实代表我的身体特征。我比较矮,本来应该是矮冬瓜才对,但是我勤于锻炼,身体肌肉也是一块连着一块,就像南瓜。

„„

【从小学生年龄特征来看,多种形式的刺激,不断变化的方式,多彩的活动,会不断地让他们保持新鲜感。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何老师开始变换一种形式,先把自身的特点变成几幅简笔画,再进行详细的介绍。这种教学设计是十分巧妙的,一是画画是一件学生感兴趣的事,作文课上画画,学生感到十分有趣,这就不断地给学生新的刺激,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二是把特点变成画面,是需要来一番分析、归纳、梳理、概括的,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三是有了画面,就等于给了学生一个全面思维、完整表达的支点,学生口述时就有了凭借,说起话来不仅感到轻松容易,而且富有条理,保证了介绍内容的具体,语言表达的生动。】

四、舒心的成功体验

师:接下来,每个人整理一下,想想自己有哪些突出的特征,抓一两个方面,用联想的方法,画成一两幅简笔画,之后再打个腹稿,再上台说一说。

(学生画时,老师巡视,适时个别点评,指导)

接着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师:说话要有条理。能不能用上首先,其次,最后,把这段话有条理地说出来?

(依据黑板上的画,逐一让介绍,何老师对不妥之处及时进行修改。) 学生介绍(略)

„„

师:回家后整理一下,自己有哪些特征,多画几幅简笔画,多写几个特点,题目可以叫什么呢?

生:特别的自我介绍。

师:好的,就以它为题吧。问问大家我还记得我吗?我的名字叫—— 生:何捷。

师:我的外号是——

生:麦当劳。

师:谢谢,下课。

【每一个人都有希望表现自己并得到别人肯定和赞赏的心理需要,小学生也不例外,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竭动力。当何老师以简笔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特点,孩子们的内心里也一定想用这一新的形式来表现自己、介绍自己,这应该是何老师课前预设到的,于是,他创设了让学生画、说、评的教学环节,既实现了本次习作教学目标,又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可谓是一举两得,相得益彰。】

由何捷老师的《特别的自我介绍》所想到的(原创)

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大没岸小学 韩法运

都说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像晒蔫的叶子,打不起精神;一写起作文犹如逮不到老鼠的小猫,愁眉苦脸,哀声叹气。可在何捷老师的作文课上,却是“小手常举,小眼常亮,小脸常红,小口常开”。他的课堂究竟哪来的一股魔力,能如此生动有趣,让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呢?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不妨以《特别的自我介绍》一课为例,作简要的剖析,找找其中的答案吧!

一、贴心的导入谈话

师:一天早晨,我在学校门口遇到了一位小孩子,他哭得很厉害。原来,他的笔盒丢了。他说他的笔盒不大不小,造型很新颖,图案非常美观。请问大家,他的笔盒你见过吗,他能找到自己的笔盒吗?

生:他只是说笔盒漂亮,没有说是怎样的,就是找了很久,也是找不到的。 生:他只说了笔盒很新颖,至于笔盒是什么模样,形状如何,没有说出来,怎么能找得到呢?

师:老师也很担心,没有把笔盒的样子讲清楚(板书:讲清楚),恐怕难以找到了。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课上也要注意把话讲清楚,让人听明白,也希望哪个孩子早些把话讲清楚,找到自己心爱的笔盒。

【“课伊始,情已生”是课堂教学所极力追求的。教学导入,犹如一部交响乐的前奏,对学生的情绪调动、课堂的基调营造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作文课尤其如此。成功的教学导入,教师往往采用电教媒体、小品表现、语言导入、创设悬念等方式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形成最佳心理状态,产生写作欲望。何老师的这节课,巧妙地抓住生活中的小事,用亲切的话语娓娓道来,创设了一个与本次习作有关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明白了“介绍”的首位要素——讲清楚。导入为下一环节的人物介绍作好铺垫。】

二、宽心的适度定位

师:我们人与人初次见面,要做一件事,那就是要来个自我介绍,老师先来。有个小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听我的介绍,判断其中包含我的哪几个方面的信息?

师:我的名字很特别,和当红明星超级女生何洁同音,也叫何捷,但是我的捷是快捷的捷。爸爸妈妈希望我做个迅速、高效、快捷的人。我来自福州,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的爱好很多,看书,游泳,画画,特别喜欢教作文。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

生: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姓名、爱好,来自哪里,自己的职业。(随即板书:姓名、身份、爱好)

师:下面轮到大家介绍自己了,初次见面可不要把自己的家底都告诉别人,比如,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爸爸妈妈的名字等。谁会像我这样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介绍时,把脸朝向人最多的地方,也请大家把目光“刷”地,聚焦在他的身上。

生介绍(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其目的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

阶段写作难度。这是就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教学而言的。那么具体到每一节课,该如何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感觉到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以上青天”的事情呢?这确实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何老师的这节课,就并不设那么高的门槛,而是以学生熟悉的自我介绍为话题,再通过自己的示范,给学生吃了一颗“定心丸”:今天的作文不难!这样,就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消除了学习的畏惧感,在这样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学生怎么不会心智开放,思维活跃,真正来个“我手写我心”呢?】

三、动心的情境转换

师:这样的自我介绍谁都会。老师有个担心,下课之后还会记住我的举手。(学生绝大部分举手)一个月还记得我的举手。(学生举手的少了一些)一年后还记得的举手。(更少些)五年后,十年后呢?二十年后还记得的举手。(寥寥无几)

师:看来这样的介绍还不够,还不能让听的人永远都记住他。下面我们要做个特别的自我介绍,目的是让大家长时间,甚至一辈子都记得我。(板书:特别)怎么进行特别的自我介绍呢?我要先讲个小故事:东晋时的大画家顾恺之曾经为好朋友裴楷画像。裴楷脸上有三根又黑又长又粗的毫毛,很不雅观。别人为他画像时总是加以回避,可顾恺之画时不但不回避,还特地将三根毫毛画得异常突出。正是由于这样的处理,使得裴楷的肖像格外生动,像活了似的,跃然纸上。听了这个故事,请你想想,为什么他能把这个人的像画得这么像,秘诀在哪?

生1:他把这个人的特征重点地画出来了。

生2:他抓住了人物的特征。(板书:抓住特征)

师:对啦,特别的自我介绍也就是突出特征介绍自己。课前,老师把自己的特点想了好几遍,运用联想的方法,把这些特点画成了三幅简笔画,想看一看吗?好,看后猜猜这三幅画分别代表了何老师的哪三个特征?

生1:第一幅代表何老师的性格,性情奔放。

师:这是你的发现,何老师还没想到呢。第一幅图是一条大河,一表示性情奔放,二是上课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这是工作特点。三是我的爱好是游泳。一下班,头也不回地扎到我们的母亲河——闽江冬泳,与寒冷搏斗。记住这三条了吗?好,请能看图片把我的特点连起来说一说?

生2:第二幅是表示老师喜欢吃麦当劳。

师:猜错了,这不能算是特征。

生3:是何老师的发型特征。何老师的发型是前额部分中间凸,两边凹进去,像“M”。(掌声)

师:对,正是这个原因,我的外号叫“麦当劳”。

生4:第三幅是何老师的南瓜脸。

师:我就直说吧,这其实代表我的身体特征。我比较矮,本来应该是矮冬瓜才对,但是我勤于锻炼,身体肌肉也是一块连着一块,就像南瓜。

„„

【从小学生年龄特征来看,多种形式的刺激,不断变化的方式,多彩的活动,会不断地让他们保持新鲜感。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何老师开始变换一种形式,先把自身的特点变成几幅简笔画,再进行详细的介绍。这种教学设计是十分巧妙的,一是画画是一件学生感兴趣的事,作文课上画画,学生感到十分有趣,这就不断地给学生新的刺激,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二是把特点变成画面,是需要来一番分析、归纳、梳理、概括的,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三是有了画面,就等于给了学生一个全面思维、完整表达的支点,学生口述时就有了凭借,说起话来不仅感到轻松容易,而且富有条理,保证了介绍内容的具体,语言表达的生动。】

四、舒心的成功体验

师:接下来,每个人整理一下,想想自己有哪些突出的特征,抓一两个方面,用联想的方法,画成一两幅简笔画,之后再打个腹稿,再上台说一说。

(学生画时,老师巡视,适时个别点评,指导)

接着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师:说话要有条理。能不能用上首先,其次,最后,把这段话有条理地说出来?

(依据黑板上的画,逐一让介绍,何老师对不妥之处及时进行修改。) 学生介绍(略)

„„

师:回家后整理一下,自己有哪些特征,多画几幅简笔画,多写几个特点,题目可以叫什么呢?

生:特别的自我介绍。

师:好的,就以它为题吧。问问大家我还记得我吗?我的名字叫—— 生:何捷。

师:我的外号是——

生:麦当劳。

师:谢谢,下课。

【每一个人都有希望表现自己并得到别人肯定和赞赏的心理需要,小学生也不例外,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竭动力。当何老师以简笔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特点,孩子们的内心里也一定想用这一新的形式来表现自己、介绍自己,这应该是何老师课前预设到的,于是,他创设了让学生画、说、评的教学环节,既实现了本次习作教学目标,又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可谓是一举两得,相得益彰。】


相关内容

  • 我喜欢老师
  • 我喜欢老师 我喜欢我的班主任老师.为什么?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有一天,老师带着我们去跑步,当我们正要跑时,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没穿外套,老师急忙说:"快回班穿衣服吧."那个同学说:"衣服被妈妈拿走了."老师让一个同学紧挨着一个同学,防止没穿外套的同学冷.然后老师 ...

  • 第三课走近老师
  • 第三课 走近老师 我们的老师很特别 备课人:钟学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师生关系是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老师的个性.工作,改善师生关系,学会尊敬和感激老师.同时,学生也应该理性地理解对老师的尊重,不要把尊重理解为惟命是从,要敢于和善于指出老师的不足和错误之处,使师生在 ...

  • 教师节搞笑祝福短信
  • 教师节搞笑祝福短信 1.尊敬的老师,你是春蚕,一辈子无私贡献,到死丝都不尽:老师,你是蜡烛,变成灰了泪才干:老师你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有你了,才有桃李满天下的说法:老师,祝福你节日快乐! 2.眨眼间,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老师你是否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让自己好好休息呢?你的桃,你的李,早也名满 ...

  • 新老生交流会[监考风云]剧本
  • 新老生交流会<监考>剧本 (演员 : 志超 ,玉树,小胖,超敏,女.家长.老师) (学生依次进来) 玉树问女:你昨晚上看书没? 女:我没看 玉树:怎么办,,志超会不会? 女:你问他? 真是... 玉树:全死了这回. 女:(对超敏说).哎一会你要会了··· 玉树:嘘,,老师来了. (发卷) ...

  • 关于赞美老师的诗歌
  • 关于赞美老师的诗歌 1.<赞美老师的诗> 金风送欢笑, 丹桂花香飘. 老师的节日, 今天又来到. 老师为我们的成长, 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 老师对我们的抚爱,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老师,您好! 人们把老师比作红烛, 照亮别人而把自己燃烧. 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 培育桃李开遍天涯海角. 教 ...

  • [老师,亲爱的老师]
  • <老师,亲爱的老师> 教学目标: 1.知道孔子.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2.感受老师工作的辛劳,知道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培养. 3.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及老师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深化对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老师的工作,初步感受老师工作的辛劳,深化对老师的情感. 教学活 ...

  • 家长该如何和老师沟通
  • 家长该如何和老师沟通 近年来,家长们在孩子身上花费精力财力最大的莫过于教育.不仅如此,家长还面临着如何和各种老师进行沟通的问题.很多家长表示,兴趣班.培训班等课外教育的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一般问题不大,其中最为需要"技巧"的莫过于和学校老师的沟通.今天,身为人母的老师张小瑜就与我 ...

  •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名单
  • 第十届"语文报杯" 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名单 国家级一等 1 任君杰 递铺小学 604 班 生命捍卫的诚信 指导老师:王艳艳 国家级二等 1 2 3 4 王烁怡 詹逸山 傅忆鑫 应钦霖 安吉实验小学 605 班 递铺小学 603 班 递铺三 ...

  • 我们敬爱的老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 <我们敬爱的老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们的学校生活>的第二课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知道老师爱学生,为学生成长辛勤工作着,激发学生热爱老师之情. 教学难点: 使学生尊敬老师,以实际行动尊重老师的劳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 ...

  • 13首赞美老师的诗歌
  • 13首赞美老师的诗歌, 献上对老师的敬仰和祝福! 1. 送您一束鲜花 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 送您一首动听的歌曲, 给您带来一丝甜蜜. 老师--您辛苦了, 是您带我们走过风雨, 是您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 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 是您给我们解答一道道难题, 是您告诉我们: 遇到困难时, 不要轻易说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