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首因效应与新课导入

地理教学中的首因效应与新课导入

兰州市第十八中学 张琦武

【摘要】:首因效应是众多心理效应的一种,具有消极作用,但如果能恰当地利用,同样可以发挥出积极作用。在本文中作者注重课堂导入,尝试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首因效应、课堂导入、教学效果

长久以来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一直是“副科”,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要远远低于其他科目。因此作为地理教师来说,要想让学生取得比较理想的地理成绩,不能寄希望他们在课后投入很大的精力去钻研,而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初次认识或接触某一事物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并且持续的时间也长。近代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曾经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从这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是有科学道理的。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一堂课的开始也就是学生一次新的学习的开始,首因效应同样在此发挥着它的作用。一堂课起始阶段即导入阶段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这堂课的成败。教师如果新课导入的好,能够创设出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去获取知识,从而使首因效应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可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新课导入差,学生的第一印象不好,首因效应就会发挥消极作用,势必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地理教师来说,如果能在每次地理课堂教学中重视首因效应的作用,处理好新课的导入,把握成功的开端,让教师与学生建立起第一次良好印象,赢得学生的情感,就可以赢得教学的主动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取得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下面我就结合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来谈谈我的一点收获。

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传统的如直接导入法、温故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等,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教学手段的日益丰富,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课堂导入方法,如调查展示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但是不管采用那种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起师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最大限度的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采用课堂导入方法时必须遵循以下的要求和原则:①应考虑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②导入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应当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1. 幽默导入法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幽默是启动学生思维的动力之一。从首因效应的角度看,幽默导入法的特点还在于通过教师风趣的话语,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减轻学生在上课时的约束感,并且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融洽师生感情。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使教学可以顺利高效的进行。要注意的是,幽默导入法其内容不能低俗,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喧宾夺主。在去年的一次优质课比赛的时候,在上课之前我在教室中巡视时发现由于听课的老师很多,同学有种紧张感,甚至可以说气氛有点压抑,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很难上好本堂课的。于是我随即改变导入方式,采用了幽默导入法。在上课铃响后,果然学生都很紧张的等待我开始讲课,我将课本放在一边,对同学们说,我在给新同学上课时总喜欢讨论一下学地理的意义。那么学地理究竟有什么大的意义呢?此时,学生都盯着我,不知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继续说道:学地理可以成就一番伟业。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开始有所缓和。我就继续说,看来大家不太相信啊,那我就举个地理学的好的同时又成就一番伟业的名人,谁呢?诸葛亮啊。底下又是一片哗然。为什么呢?很简单啊,人称诸葛亮上知天文,我刚说完上句,学生接下去说下知地理,接着全班一片笑声,连听课的老师也跟着笑了。此刻,学生情绪完全放松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接着我马上调头,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到新课中来,接下来的上课果然进行得很顺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都很积极,用听课老师的话来说这堂课非常成功。

2. 新闻素材导入法

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报刊、电视、网络已经将各种国际和国内的新闻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现在的学生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及社会热点问题不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知之甚少,相反许多学生对其比较感兴趣,其中不乏积极关注的。作为地理教师利用新闻资料或新闻视频导入新课可以密切联系形势,增加教学信息量和传递速度,还能够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这不仅是地理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从首因效应的角度来看,学生运用平时生活中所具备的知识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可以给学生一种成功感,这是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学生自然就会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且学生为了更多的体验这种成功的感觉,必然会认真聆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积极思维,想方设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了。在讲授台风知识这一节时,我播放了从电视新闻中节录下来的有关台风登陆的新闻片断,学生看到之后,很是兴奋,在下面议论纷纷。于是我提出问题:这种灾害性天气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说出是台风。接着我提出: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台风的结构如何?台风多发的季节是时候?台风多发地点在哪里?台风会带来怎么样的灾害?台风来了怎样防

御?……学生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质量就明显下降,有的能比较好的回答出来,有的则是一知半解,更有一窍不通的。这时我就趁机先表扬,激起学生的成功感和荣誉感,让其有兴趣,甚至是渴望知道自己不甚了解的知识,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信心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接着又通过问题引导将学生的思路逐步引

入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将台风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从练习的反馈情况看,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率非常高。

3. 诗词导入法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在这些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是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描写,有的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地理规律。这为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诗词导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诗词导入新课,既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教学意境,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诗词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启动学生的思维,积极认真的进入新课的学习。从首因效应的角度看,诗词导入法借助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已有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意外的感觉,从而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对即将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在讲述水循环这一知识点时,我首先朗诵李白的《将进酒》中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地理课上讲古诗,学生觉得比较新鲜,有的同学不由的接着背了下去。此时,我话题一转,问同学们从地理的角度来看这句诗是否符合地理规律?学生果然表现得比较惊讶:古诗词中还有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于是在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中,水循环的知识就被引了出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一环紧扣一环,很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4. 案例分析导入法

案例分析法是教师提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转入新课教学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与新闻素材导入法同样是教师给出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思考。所不同的是,案例分析法需要学生一步一步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现实事例,得出结论,获得新的知识。从首因效应的角度看,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就是满足了学生的一种“成人心理”,可以有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的是运用案例分析法,一方面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否则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热烈讨论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把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讨论控制在课堂教学要求的范围内,引导他们向教师设定目标前进。在讲解气候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时,我采用的就是学生身边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本地纸厂的布局是否合理。由于纸厂就在学校的东偏南方向,学生每天都可以看到纸厂的两个大烟囱在冒烟,但是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想到过纸厂的布局是否合理这一问题。于是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了,每位同学都在积极思考,甚至有相互辩论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紧接着,我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从纸厂的位置、污染物与风向的关系、风向与气候的关系等,来分析纸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将学生的活跃思维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高效的掌握了新知,从而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事实上首因效应在地理课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仅在课堂导入方面。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多的“第一次”,例如接手新班级的第一次上课,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每个单元开始的第一节课等等,这些都是首因效应会发生作用的地方。只要我们能注意到,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同样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学最优化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

[2]《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3]《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4]《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地理教学中的首因效应与新课导入

兰州市第十八中学 张琦武

【摘要】:首因效应是众多心理效应的一种,具有消极作用,但如果能恰当地利用,同样可以发挥出积极作用。在本文中作者注重课堂导入,尝试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首因效应、课堂导入、教学效果

长久以来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一直是“副科”,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要远远低于其他科目。因此作为地理教师来说,要想让学生取得比较理想的地理成绩,不能寄希望他们在课后投入很大的精力去钻研,而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初次认识或接触某一事物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并且持续的时间也长。近代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曾经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从这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是有科学道理的。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一堂课的开始也就是学生一次新的学习的开始,首因效应同样在此发挥着它的作用。一堂课起始阶段即导入阶段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这堂课的成败。教师如果新课导入的好,能够创设出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去获取知识,从而使首因效应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可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新课导入差,学生的第一印象不好,首因效应就会发挥消极作用,势必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地理教师来说,如果能在每次地理课堂教学中重视首因效应的作用,处理好新课的导入,把握成功的开端,让教师与学生建立起第一次良好印象,赢得学生的情感,就可以赢得教学的主动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取得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下面我就结合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来谈谈我的一点收获。

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传统的如直接导入法、温故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等,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教学手段的日益丰富,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课堂导入方法,如调查展示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但是不管采用那种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起师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最大限度的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采用课堂导入方法时必须遵循以下的要求和原则:①应考虑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②导入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应当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1. 幽默导入法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幽默是启动学生思维的动力之一。从首因效应的角度看,幽默导入法的特点还在于通过教师风趣的话语,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减轻学生在上课时的约束感,并且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融洽师生感情。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使教学可以顺利高效的进行。要注意的是,幽默导入法其内容不能低俗,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喧宾夺主。在去年的一次优质课比赛的时候,在上课之前我在教室中巡视时发现由于听课的老师很多,同学有种紧张感,甚至可以说气氛有点压抑,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很难上好本堂课的。于是我随即改变导入方式,采用了幽默导入法。在上课铃响后,果然学生都很紧张的等待我开始讲课,我将课本放在一边,对同学们说,我在给新同学上课时总喜欢讨论一下学地理的意义。那么学地理究竟有什么大的意义呢?此时,学生都盯着我,不知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我继续说道:学地理可以成就一番伟业。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开始有所缓和。我就继续说,看来大家不太相信啊,那我就举个地理学的好的同时又成就一番伟业的名人,谁呢?诸葛亮啊。底下又是一片哗然。为什么呢?很简单啊,人称诸葛亮上知天文,我刚说完上句,学生接下去说下知地理,接着全班一片笑声,连听课的老师也跟着笑了。此刻,学生情绪完全放松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接着我马上调头,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到新课中来,接下来的上课果然进行得很顺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都很积极,用听课老师的话来说这堂课非常成功。

2. 新闻素材导入法

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报刊、电视、网络已经将各种国际和国内的新闻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现在的学生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及社会热点问题不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知之甚少,相反许多学生对其比较感兴趣,其中不乏积极关注的。作为地理教师利用新闻资料或新闻视频导入新课可以密切联系形势,增加教学信息量和传递速度,还能够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说这不仅是地理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从首因效应的角度来看,学生运用平时生活中所具备的知识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可以给学生一种成功感,这是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学生自然就会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且学生为了更多的体验这种成功的感觉,必然会认真聆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积极思维,想方设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了。在讲授台风知识这一节时,我播放了从电视新闻中节录下来的有关台风登陆的新闻片断,学生看到之后,很是兴奋,在下面议论纷纷。于是我提出问题:这种灾害性天气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说出是台风。接着我提出: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台风的结构如何?台风多发的季节是时候?台风多发地点在哪里?台风会带来怎么样的灾害?台风来了怎样防

御?……学生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质量就明显下降,有的能比较好的回答出来,有的则是一知半解,更有一窍不通的。这时我就趁机先表扬,激起学生的成功感和荣誉感,让其有兴趣,甚至是渴望知道自己不甚了解的知识,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信心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接着又通过问题引导将学生的思路逐步引

入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将台风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从练习的反馈情况看,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率非常高。

3. 诗词导入法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在这些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是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描写,有的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地理规律。这为我们在教学中运用诗词导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诗词导入新课,既可以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教学意境,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诗词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启动学生的思维,积极认真的进入新课的学习。从首因效应的角度看,诗词导入法借助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已有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意外的感觉,从而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对即将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在讲述水循环这一知识点时,我首先朗诵李白的《将进酒》中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地理课上讲古诗,学生觉得比较新鲜,有的同学不由的接着背了下去。此时,我话题一转,问同学们从地理的角度来看这句诗是否符合地理规律?学生果然表现得比较惊讶:古诗词中还有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于是在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中,水循环的知识就被引了出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一环紧扣一环,很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4. 案例分析导入法

案例分析法是教师提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转入新课教学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与新闻素材导入法同样是教师给出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思考。所不同的是,案例分析法需要学生一步一步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现实事例,得出结论,获得新的知识。从首因效应的角度看,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就是满足了学生的一种“成人心理”,可以有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的是运用案例分析法,一方面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否则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热烈讨论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把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讨论控制在课堂教学要求的范围内,引导他们向教师设定目标前进。在讲解气候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时,我采用的就是学生身边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本地纸厂的布局是否合理。由于纸厂就在学校的东偏南方向,学生每天都可以看到纸厂的两个大烟囱在冒烟,但是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想到过纸厂的布局是否合理这一问题。于是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了,每位同学都在积极思考,甚至有相互辩论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紧接着,我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从纸厂的位置、污染物与风向的关系、风向与气候的关系等,来分析纸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将学生的活跃思维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高效的掌握了新知,从而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事实上首因效应在地理课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仅在课堂导入方面。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多的“第一次”,例如接手新班级的第一次上课,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每个单元开始的第一节课等等,这些都是首因效应会发生作用的地方。只要我们能注意到,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首因效应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同样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学最优化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

[2]《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3]《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4]《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相关内容

  • 7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 第七课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总体目标 : 1.把握本文整体,通过本课词语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词语进行发音准确的朗读课文,并回答预设的问题.能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了解科学技术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了解部分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合作学习精神,能够独立完成课后的习题. ...

  • 16.4[电磁铁]说课稿
  • <电磁铁>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从生活常见的磁现象出发, 介绍磁的一些基本知识, 通过实验体会"磁场"的存在, 让学生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辨证关系.通过电磁知识在生活, 生产中的应用的教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 ...

  • 音乐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
  • 音乐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 王月萍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小学) 摘 要:论述情境创设在有效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采取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创设情境.故 ...

  • 浅谈如何创设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
  • 浅谈如何创设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 [摘要]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及对课改精神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发挥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 ...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生物学>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第三节.本节内容是第五章的核心内容,是在学习了"神经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关"神经调节"的知识.在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反射和反射弧.其 ...

  • [教学经验交流]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
  •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新课导入方式很多,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下面结合初中化学教材,简单介绍六种在平时教学中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一."实验& ...

  •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1)
  •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1) [课题编号] 1-01-01 [课题名称]认识电工实训室与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应知: 1.简单认识电工实训室. 2.了解电工基本操作规程. 应会: 1.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 2.学会安全用电常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物理电学的基础上,接触电工电子这 ...

  • 参与式教学之我见(8)
  • 王家沟小学 陶海龙 这段时间,我校开始参与式教学的研讨,我谈谈对参与式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传统教学与参与式教学的区别 传统教学是以"讲台为中心",采用"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框架之内,教师垄断了沟通.从传统的教学观来看,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 ...

  • 如何导入新课?
  • 变"教师导入"为"学生导入"就是给学生设计的动口参与机会之一.导入新课的任务改由学生承担,由于其形式的新颖,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每一节生物课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由一位学生(按学号轮流,预先准备)上台向全班同学预告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具体要求是:(1)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