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光的反射和折射(2)

1.5光的反射和折射(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

1.教具: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2块)、凹镜、凸镜。

2.学具: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带、小平面镜、刻度尺。

【设计说明】

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通过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来模拟平面镜成像从而感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概念,并得出一些简单的平面镜成像特点。其次再小组合作设计“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把潜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对于光污染的危害,主要利用学生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结合多媒体,进行讨论问答,解决问题。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阅读与讨论、探究活动与自主实验、练习巩固等活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回忆一下上节课讲到的光的反射定律有哪些内容?(投影:ppt4)

二、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湖光山色”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这么美的景象是怎么形成的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投影:ppt5)

三、新课教学

1.认识平面镜: 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当平面镜?(投影:ppt6)

2.感受平面镜成像:(投影:ppt7)

(1)请大家拿起桌上的镜子,用它照照自己。发现所成的像与自己有什么异同? (2)分析课本上的半圆实验。

(3)同桌两人之间进行平面镜成像的游戏:

其中一位先当人,另一位做像,由人来发布号令依次完成举右手、举左手、往后仰。然后交换角色。

谈谈你照镜子的发现:(投影:ppt8) (1)你站在镜子前,看到什么?

(2)镜子里的你是真实的你吗?在像的位置放一张纸,能看到纸上有你吗? (3)你的像与你大小相同吗?

(4)你到镜子的距离与像到镜子的距离关系如何?

(5)当你面向镜子,若以1米/秒的速度向镜子走去,则像怎样移动? 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投影:ppt9)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①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②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步骤:边示范边讲解。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 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投影:ppt10)

(2)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图2.3—1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物和像关于镜面对称。(投影:ppt11) ①垂直: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②等距: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等大: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④正立虚像:正立的虚像。

虚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像点的像叫虚像,如平面镜所成的像。 4.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解释水中的倒影。(投影:ppt12)

(2)1.8m高的人站在平面镜前,距镜面0.5m,他在镜中的像高__m.当他后退0.5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___m,像距镜面___m。(投影:ppt13)

(3)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投影:ppt14) 作光路图要注意的几点:(投影:ppt15) ①实线、虚线要画正确;(“三实”、“三虚”) “三实”:光线、物体、实像要画实线

“三虚”:光线反向延长线、法线、虚像要画虚线

②箭头要画准;(光线的箭头要画在中间;物体的箭头要画在线端。)

③光路要完整。(要满足光的反射定律,即:三线共面、二线分居、二角相等。) 5.平面镜的作用:(投影:ppt16) ①成像 ②改变光路方向

7.介绍光污染:(投影:

ppt18

光的反射有利有弊,例如城市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对太阳光会产生很强烈的镜面反射形成“眩光污染”,使人双目难睁,影响车辆行驶 和行人安全,同时使局部地区温度升高。

你还能举出光的反射危害的类似例子吗? 8.巩固练习:(投影:ppt19)

(1)一个人逐渐走近平面镜,他在平面镜中像是如何变化? (2)如图所示,F在镜中的像正确的是( )

(3)在水深为2 米的湖面上, 倒映着岸边5 米高的大树, 树尖在水中的虚像距水面的距离是( )。(投影:ppt20)

(4)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 米处, 若人以0.4 米/ 秒的速度向镜移动5 秒后, 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 ), 此时像的大小( )。

(5)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正前方,以1米/秒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 )米/秒。

9.小结:

(1)平面镜成像特点。 (2)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 10.布置作业。(投影:ppt21)

【课后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既不是从零开始的,也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的概念转变。例如物体和像大小可能相等,平面镜中的像实际上不存在等等。为此,我先创设了一个动手观察镜子中的你的情景再让学生模拟像,从而激发了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热情。引导学生对平面镜成的像与物进行猜想,而同学们的猜想有了碰撞,所以本节课的切入口让学生认识到只凭观察、猜想得到的结论往往不可靠,需要设计科学的方法加以证明才是最重要的。从这个事实出发,步步深入展开实验设计的探究,在探究中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做?而且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为什么要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呀?又为什么要用玻璃替代平面镜呀?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很多感性认识。每一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在同学交流过程中,我不失时机的提出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各自的观点看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后实验的兴趣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也就大了。

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有的经验和认识,通过实验、多媒体来创设情景,促使学生的概念转变,构建科学的知识。由于初一学生的思维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等特点。在学习由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平面镜成像规律时,要注意为学生搭建“脚手架”,通过引导,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形成。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即使在学习之后,学生也感到难以理解。因此教学的关键是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欲望,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是虚像,作为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学生不易理解,把课堂演示为主的实验改为学生探究为主的实验.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虚像,单靠教师在课堂演示,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作用.因此,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亲自动手操作, 在实验中让学生把手指放在成像的烛焰感受有无烧痛的感觉,再让学生自己在镜后放一张白纸作为光屏,从边上看屏上有没有像,和平时投影仪屏上的像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实像和虚像区别.从巩固练习中发现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的知识已有深刻的理解。通过作图测量,分析数据,让学生自己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这比单纯教师演示效果要好些。

实验时,也许有的学生会有一些看似错误的步骤,但我们切不可轻易阻止(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或下定论,说不定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此闪亮. 。在这节课中,那位用斜放蜡烛的方法证明物像对称的同学也许当初是为了让烛油流下一点儿固定蜡烛,甚至本意就为了好玩儿。玩中学,本就是青少年的特点,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其效果反而更好,探究活动应成为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 ,学生的智慧会在玩和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1.5光的反射和折射(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

1.教具: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2块)、凹镜、凸镜。

2.学具: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带、小平面镜、刻度尺。

【设计说明】

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通过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来模拟平面镜成像从而感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概念,并得出一些简单的平面镜成像特点。其次再小组合作设计“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把潜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对于光污染的危害,主要利用学生平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结合多媒体,进行讨论问答,解决问题。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阅读与讨论、探究活动与自主实验、练习巩固等活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回忆一下上节课讲到的光的反射定律有哪些内容?(投影:ppt4)

二、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湖光山色”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这么美的景象是怎么形成的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投影:ppt5)

三、新课教学

1.认识平面镜: 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当平面镜?(投影:ppt6)

2.感受平面镜成像:(投影:ppt7)

(1)请大家拿起桌上的镜子,用它照照自己。发现所成的像与自己有什么异同? (2)分析课本上的半圆实验。

(3)同桌两人之间进行平面镜成像的游戏:

其中一位先当人,另一位做像,由人来发布号令依次完成举右手、举左手、往后仰。然后交换角色。

谈谈你照镜子的发现:(投影:ppt8) (1)你站在镜子前,看到什么?

(2)镜子里的你是真实的你吗?在像的位置放一张纸,能看到纸上有你吗? (3)你的像与你大小相同吗?

(4)你到镜子的距离与像到镜子的距离关系如何?

(5)当你面向镜子,若以1米/秒的速度向镜子走去,则像怎样移动? 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投影:ppt9)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①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②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步骤:边示范边讲解。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 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投影:ppt10)

(2)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图2.3—1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物和像关于镜面对称。(投影:ppt11) ①垂直: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②等距: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等大: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④正立虚像:正立的虚像。

虚像: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像点的像叫虚像,如平面镜所成的像。 4.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解释水中的倒影。(投影:ppt12)

(2)1.8m高的人站在平面镜前,距镜面0.5m,他在镜中的像高__m.当他后退0.5m时,他在镜中的像高___m,像距镜面___m。(投影:ppt13)

(3)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投影:ppt14) 作光路图要注意的几点:(投影:ppt15) ①实线、虚线要画正确;(“三实”、“三虚”) “三实”:光线、物体、实像要画实线

“三虚”:光线反向延长线、法线、虚像要画虚线

②箭头要画准;(光线的箭头要画在中间;物体的箭头要画在线端。)

③光路要完整。(要满足光的反射定律,即:三线共面、二线分居、二角相等。) 5.平面镜的作用:(投影:ppt16) ①成像 ②改变光路方向

7.介绍光污染:(投影:

ppt18

光的反射有利有弊,例如城市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对太阳光会产生很强烈的镜面反射形成“眩光污染”,使人双目难睁,影响车辆行驶 和行人安全,同时使局部地区温度升高。

你还能举出光的反射危害的类似例子吗? 8.巩固练习:(投影:ppt19)

(1)一个人逐渐走近平面镜,他在平面镜中像是如何变化? (2)如图所示,F在镜中的像正确的是( )

(3)在水深为2 米的湖面上, 倒映着岸边5 米高的大树, 树尖在水中的虚像距水面的距离是( )。(投影:ppt20)

(4)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 米处, 若人以0.4 米/ 秒的速度向镜移动5 秒后, 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 ), 此时像的大小( )。

(5)人站在竖直挂着的平面镜的正前方,以1米/秒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 )米/秒。

9.小结:

(1)平面镜成像特点。 (2)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 10.布置作业。(投影:ppt21)

【课后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既不是从零开始的,也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的概念转变。例如物体和像大小可能相等,平面镜中的像实际上不存在等等。为此,我先创设了一个动手观察镜子中的你的情景再让学生模拟像,从而激发了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热情。引导学生对平面镜成的像与物进行猜想,而同学们的猜想有了碰撞,所以本节课的切入口让学生认识到只凭观察、猜想得到的结论往往不可靠,需要设计科学的方法加以证明才是最重要的。从这个事实出发,步步深入展开实验设计的探究,在探究中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做?而且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为什么要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呀?又为什么要用玻璃替代平面镜呀?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很多感性认识。每一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在同学交流过程中,我不失时机的提出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各自的观点看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探究过程后实验的兴趣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也就大了。

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有的经验和认识,通过实验、多媒体来创设情景,促使学生的概念转变,构建科学的知识。由于初一学生的思维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等特点。在学习由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平面镜成像规律时,要注意为学生搭建“脚手架”,通过引导,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形成。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即使在学习之后,学生也感到难以理解。因此教学的关键是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欲望,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是虚像,作为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学生不易理解,把课堂演示为主的实验改为学生探究为主的实验.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虚像,单靠教师在课堂演示,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作用.因此,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亲自动手操作, 在实验中让学生把手指放在成像的烛焰感受有无烧痛的感觉,再让学生自己在镜后放一张白纸作为光屏,从边上看屏上有没有像,和平时投影仪屏上的像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实像和虚像区别.从巩固练习中发现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的知识已有深刻的理解。通过作图测量,分析数据,让学生自己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这比单纯教师演示效果要好些。

实验时,也许有的学生会有一些看似错误的步骤,但我们切不可轻易阻止(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或下定论,说不定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此闪亮. 。在这节课中,那位用斜放蜡烛的方法证明物像对称的同学也许当初是为了让烛油流下一点儿固定蜡烛,甚至本意就为了好玩儿。玩中学,本就是青少年的特点,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其效果反而更好,探究活动应成为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 ,学生的智慧会在玩和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相关内容

  • 第二版_工程光学答案
  • 第一章 1.略 2.略 3.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 屏上成一60mm大小的像,若将屏拉远50mm,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空间中光线直线传播,如果选定经过节点的光线则方向不变,令屏 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x ,则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 所以x=300mm 即屏到针 ...

  • 7下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 1.5光的反射和折射(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光的反射定理的推理过程 2. 会用光的反射丁力完成有关光路图 重难点 重点 光的反射定理及应用 难点 光的反射定理的应用.光路图的作法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回顾我们光学的学习,( )里是直线传播.如光在空气里是沿( ),光在水里是沿( )的. ...

  • 工程光学,郁道银,第一章 习题及答案
  • 第一章 习题及答案 1.已知真空中的光速 c=3*108m/s,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 火石玻璃(n=1.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417)等介质中的 光速. 解: 则当光在水中,n=1.333 时,v=2.25*108m/s, 当光在冕牌 ...

  • 望远镜使用方法
  • 记得小时侯,电视机和空调还远不像现在这么普及,炎热的夏夜里大家就到庭院里避暑纳凉.抬头望天,总是繁星点点.那美丽晶莹的星空便深深地印入脑海,难以忘怀.后来,上学读书,在课本上认识了伽利略,才知道用望远镜可以看得更远.1608年望远镜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对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

  • 工程光学课后作业.
  • Part 1:反射镜成像作业 1. 一只麻雀位于曲率半径为R 的凹球面反射镜前,其像是与物等大的实像,求物距. 2. 一个 2.2 m 的篮球运动员站在曲率半径为4m 的凸球面反射镜前3m 处,问:(1)反射镜的焦距.像距.像的大小是多少?(2)是实像还是虚像.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 3. 用焦距为 ...

  • 物理课时训练第十三章
  • 第十三章 光 第1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1.假设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大气层的情况相 比( ) A .将提前 B .将延后 C .某些区域将提前,在另一些地区将延后 D .不变 2.一个人站在湖边,观察离岸一段距离的水下的一条鱼,这个人看到的鱼的位置和鱼在 水下真实的 ...

  • 光的干涉参考答案
  • 光的干涉参考解答 一 选择题 1.如图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n 2<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之间的光程差是 (A )2n 2e (B )2n 2e ...

  • 初中物理光学综合测试题
  • 初中物理光学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2分, 1.2题为双选, 其余为单选) 1.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图1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 A ."海市蜃楼" B. "杯弓蛇影" C. "凿壁偷光" D. "立竿见影&qu ...

  • 高考物理光学
  • 第十三章 光学 知识网络: 第一单元 光的传播 几何光学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几个概念 ①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 ②点光源:忽略发光体的大小和形状,保留它的发光性.(力学中的质点,理想化) ③光能:光是一种能量,光能可以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相互转化(使被照物体温度升高,使底片感光.热水器电灯.蜡烛.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