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谭:待炊烟缭缭,收拾好自己回家去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笼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王菲 《又见炊烟》

炊烟,莫要小看了这炊烟,虽不是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就是这袅袅的炊烟,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看似虚无缥缈的景色,其实真实可靠落笔的也还是这炊烟。那“炊烟漠漠衡门寂,寒日昏昏倦鸟还“再不用多言了,很明确了,就是这炊烟,已经接地气的令人想不销魂,也难。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经喜欢上了这炊烟,也不知什么时候起,已离不开这炊烟。小时候,家就住在北大荒,那一个个的杨木杆围成的小院,那一片片红瓦红砖的房屋。整齐,有序。亲切,安暖。

几乎每家每户都差不多的样子,最是欣喜之处,就是晨风里的炊烟袅袅。好似军号吹起似的,那般一致的步调一致,几乎同一时间,几乎同一个方向。在蓝天白云下,舞动成了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催促着人们早早起来,早早吃饭,去工作,去上学去忙碌。

而到了夕阳西下。又那般的一致,灰白色的炊烟,在夕阳下,在火红火云窑烧下。一缕缕,袅娜的如扭着小蛮腰的女儿家似的,一缕缕从红砖的烟夕里飘出,升腾在红瓦房上。仿佛间,在呼唤着晚归的人儿,好似能听到那声音:回家了,天黑了……

儿时的我,喜欢到处玩耍,却从来也没误了回家吃饭,就是那炊烟向我发出的信息呢。只要,看着自家的烟夕升腾起缕缕炊烟,就知道奶奶已经干完农活回家了,已经在做饭了,家里就要吃饭了。不再贪玩耍,赶紧回家。奶奶早已在家,等着我回家吃饭了。

咱兄弟姐妹们们若是闯了祸,不敢轻易回家。怕被奶奶责备,怕挨奶奶的打。就躲在外面,远远的盯着家的烟夕,只要有炊烟升起,就不害怕奶奶打了。因为奶奶一般是用说教来教育为主,不会轻易用棍棒来教育孩子的。

炊烟,不仅能告诉你家人在不在家,还能暴露一家的勤劳与懒惰呢。勤劳的人家,那炊烟就似缕缕祥云,轻盈飘飘,如行云流水,在房屋上空轻松愉快的飘飘荡荡。

而那懒惰的人家,那炊烟就似乌云翻滚。沉重的好似一头笨牛,哞哞的憋得好似犯着肺病,举步维艰,慢腾腾,踟蹰不前。

原因很简单,人勤,柴禾就干燥,在澡堂里哔哔啪啪好似开心小鞭炮,爆着火花呼呼的着,火旺烟就轻盈。而懒人家的柴火总是不干燥,雨湿雨淋,不晾晒。或者家里总也没有干柴烧,总是等米下锅了,才想着去弄柴回来烧呢。柴湿半烟半火,知道的是在做饭,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放火呢。半个天都被他家的黑烟熏染得黑沉沉的,连燕儿也不喜欢去那家檐下垒巢,连只蝴蝶也拐着弯的飞到别处去了。

很小的时候,奶奶就教育我要勤劳,要节俭。好日子是一天天过起来的,不是等来的不是靠来的,父母不会给你很多,只给你一个好身体好习惯。一切要靠你自己,去闯去干,能闯个什么样就什么样,但,无论怎样,要走正路,要活得理直气壮。

奶奶都非常勤劳,每天都起得很早。他们一直坚信勤劳人家,定会过上好日子。她从来也不惯着我睡懒觉的,只要她起床,就把我们叫醒,就算不干什么活,也起来,哪怕是出去走走路,也不要窝在被子里。

炊烟,伴着我一天天成长,伴着我读书写字,伴着我人生起起落落。好似没有留意,忽然就长大了,就离开了家乡。

住进了城里,住进了高楼大厦,很少见到炊烟,以为会淡忘。其实,那炊烟却愈加清晰起来。而且,离家越远越久,那袅袅的炊烟就越是缠绕在心头,久久不肯散去。

炊烟,好似一幅画,那画轴横在心海里。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被抖开。一卷思乡的山水画图,洇润在游子的山河岁月里。不依不饶的生了根似的,春来一片片如茵草绿。秋来,一贴贴叶红秋江,鸿雁传书。冬来,恰好似一片片雪花,夹裹着家乡的炊烟缕缕,不断向我袭来,袭来。似花香缕缕,似鸟语声声,牵引着我的思绪,一遍遍行走在家乡的山山水水间。立刻,那小小村庄,那杨木小杆围成的小院子,那一排排整齐的瓦房,那房上烟夕里袅袅升起的炊烟,现了在眼前,溢满了心底。

哦,还有那么多的伙伴,曾经一起野地里挖野菜,山上摘野果子,河里洗衣摸鱼儿……还有白雪飘飘的时候。一起打雪仗,一起溜冰,一起滑雪,一起进山套野兔。甚至一起去寻找过冬眠的狗熊,看看冬眠种它的样子。也好似商量着一起去寻找过狼,好想弄一只小狼回来养着。

也经常在想,那些山里的狼和狗熊们,是不是也羡煞了我们家家户户的炊烟呢?因此才三番五次暗暗造访村庄,因此才恋上了村庄附近的山林,不肯远去。是否,也好想过一下炊烟袅袅的普通百姓烟火日子。

炊烟,记得离家的早晨,奶奶一直在我身后,送到村口很远很远。奶奶不停的抹泪,行囊里沉重的提不动了,奶奶还是觉得有好多的东西没有给我带上。

哦,炊烟,家的方向,有奶奶的地方,最温暖的地方。那里有袅袅的炊烟升起,有香甜的饭菜;那里有一个檐下,有一个避风遮雨的屋檐;那里有老父老母,有一双慈爱的父奶奶;那里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可以避风雨的港湾。

炊烟,一副自然天成的水墨画;炊烟,一首无韵无平仄的诗词。炊烟,风吹来家乡的气息,十足的烟火味道。炊烟,雨飘起,细雨润物无声的慈母老夫的牵挂,十十足足的家的味道。

我想,炊烟的时候,回家。沿着炊烟升起的路标,依旧是彩霞满天,燕子低飞。炊烟袅袅,老父老母灶上忙碌。猫儿在花树下戏耍,牛羊在栏圈里反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过去了快十年了,十年之前我是而我是回家,不是过客;如今,一去不复返的幸福仍然在心里温暖着,暖洋洋的,一直在生命里呵护着我。

其实,我的心一直就住在家里,心一直就安放在故乡的热土上。合着缕缕炊烟一起痴缠,一起缭绕。从没离开,从没走远。一直都在,一直守着旧墙老屋,一直守在家人身旁,守着山水依依。一直一直,就如那炊烟,暖暖的飘在家的屋顶上,永远,永远。

文/老谭 《老谭散文集》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笼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

黄昏有画意

—王菲 《又见炊烟》

炊烟,莫要小看了这炊烟,虽不是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就是这袅袅的炊烟,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看似虚无缥缈的景色,其实真实可靠落笔的也还是这炊烟。那“炊烟漠漠衡门寂,寒日昏昏倦鸟还“再不用多言了,很明确了,就是这炊烟,已经接地气的令人想不销魂,也难。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经喜欢上了这炊烟,也不知什么时候起,已离不开这炊烟。小时候,家就住在北大荒,那一个个的杨木杆围成的小院,那一片片红瓦红砖的房屋。整齐,有序。亲切,安暖。

几乎每家每户都差不多的样子,最是欣喜之处,就是晨风里的炊烟袅袅。好似军号吹起似的,那般一致的步调一致,几乎同一时间,几乎同一个方向。在蓝天白云下,舞动成了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催促着人们早早起来,早早吃饭,去工作,去上学去忙碌。

而到了夕阳西下。又那般的一致,灰白色的炊烟,在夕阳下,在火红火云窑烧下。一缕缕,袅娜的如扭着小蛮腰的女儿家似的,一缕缕从红砖的烟夕里飘出,升腾在红瓦房上。仿佛间,在呼唤着晚归的人儿,好似能听到那声音:回家了,天黑了……

儿时的我,喜欢到处玩耍,却从来也没误了回家吃饭,就是那炊烟向我发出的信息呢。只要,看着自家的烟夕升腾起缕缕炊烟,就知道奶奶已经干完农活回家了,已经在做饭了,家里就要吃饭了。不再贪玩耍,赶紧回家。奶奶早已在家,等着我回家吃饭了。

咱兄弟姐妹们们若是闯了祸,不敢轻易回家。怕被奶奶责备,怕挨奶奶的打。就躲在外面,远远的盯着家的烟夕,只要有炊烟升起,就不害怕奶奶打了。因为奶奶一般是用说教来教育为主,不会轻易用棍棒来教育孩子的。

炊烟,不仅能告诉你家人在不在家,还能暴露一家的勤劳与懒惰呢。勤劳的人家,那炊烟就似缕缕祥云,轻盈飘飘,如行云流水,在房屋上空轻松愉快的飘飘荡荡。

而那懒惰的人家,那炊烟就似乌云翻滚。沉重的好似一头笨牛,哞哞的憋得好似犯着肺病,举步维艰,慢腾腾,踟蹰不前。

原因很简单,人勤,柴禾就干燥,在澡堂里哔哔啪啪好似开心小鞭炮,爆着火花呼呼的着,火旺烟就轻盈。而懒人家的柴火总是不干燥,雨湿雨淋,不晾晒。或者家里总也没有干柴烧,总是等米下锅了,才想着去弄柴回来烧呢。柴湿半烟半火,知道的是在做饭,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放火呢。半个天都被他家的黑烟熏染得黑沉沉的,连燕儿也不喜欢去那家檐下垒巢,连只蝴蝶也拐着弯的飞到别处去了。

很小的时候,奶奶就教育我要勤劳,要节俭。好日子是一天天过起来的,不是等来的不是靠来的,父母不会给你很多,只给你一个好身体好习惯。一切要靠你自己,去闯去干,能闯个什么样就什么样,但,无论怎样,要走正路,要活得理直气壮。

奶奶都非常勤劳,每天都起得很早。他们一直坚信勤劳人家,定会过上好日子。她从来也不惯着我睡懒觉的,只要她起床,就把我们叫醒,就算不干什么活,也起来,哪怕是出去走走路,也不要窝在被子里。

炊烟,伴着我一天天成长,伴着我读书写字,伴着我人生起起落落。好似没有留意,忽然就长大了,就离开了家乡。

住进了城里,住进了高楼大厦,很少见到炊烟,以为会淡忘。其实,那炊烟却愈加清晰起来。而且,离家越远越久,那袅袅的炊烟就越是缠绕在心头,久久不肯散去。

炊烟,好似一幅画,那画轴横在心海里。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被抖开。一卷思乡的山水画图,洇润在游子的山河岁月里。不依不饶的生了根似的,春来一片片如茵草绿。秋来,一贴贴叶红秋江,鸿雁传书。冬来,恰好似一片片雪花,夹裹着家乡的炊烟缕缕,不断向我袭来,袭来。似花香缕缕,似鸟语声声,牵引着我的思绪,一遍遍行走在家乡的山山水水间。立刻,那小小村庄,那杨木小杆围成的小院子,那一排排整齐的瓦房,那房上烟夕里袅袅升起的炊烟,现了在眼前,溢满了心底。

哦,还有那么多的伙伴,曾经一起野地里挖野菜,山上摘野果子,河里洗衣摸鱼儿……还有白雪飘飘的时候。一起打雪仗,一起溜冰,一起滑雪,一起进山套野兔。甚至一起去寻找过冬眠的狗熊,看看冬眠种它的样子。也好似商量着一起去寻找过狼,好想弄一只小狼回来养着。

也经常在想,那些山里的狼和狗熊们,是不是也羡煞了我们家家户户的炊烟呢?因此才三番五次暗暗造访村庄,因此才恋上了村庄附近的山林,不肯远去。是否,也好想过一下炊烟袅袅的普通百姓烟火日子。

炊烟,记得离家的早晨,奶奶一直在我身后,送到村口很远很远。奶奶不停的抹泪,行囊里沉重的提不动了,奶奶还是觉得有好多的东西没有给我带上。

哦,炊烟,家的方向,有奶奶的地方,最温暖的地方。那里有袅袅的炊烟升起,有香甜的饭菜;那里有一个檐下,有一个避风遮雨的屋檐;那里有老父老母,有一双慈爱的父奶奶;那里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可以避风雨的港湾。

炊烟,一副自然天成的水墨画;炊烟,一首无韵无平仄的诗词。炊烟,风吹来家乡的气息,十足的烟火味道。炊烟,雨飘起,细雨润物无声的慈母老夫的牵挂,十十足足的家的味道。

我想,炊烟的时候,回家。沿着炊烟升起的路标,依旧是彩霞满天,燕子低飞。炊烟袅袅,老父老母灶上忙碌。猫儿在花树下戏耍,牛羊在栏圈里反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过去了快十年了,十年之前我是而我是回家,不是过客;如今,一去不复返的幸福仍然在心里温暖着,暖洋洋的,一直在生命里呵护着我。

其实,我的心一直就住在家里,心一直就安放在故乡的热土上。合着缕缕炊烟一起痴缠,一起缭绕。从没离开,从没走远。一直都在,一直守着旧墙老屋,一直守在家人身旁,守着山水依依。一直一直,就如那炊烟,暖暖的飘在家的屋顶上,永远,永远。

文/老谭 《老谭散文集》


相关内容

  • 作文:感悟清明
  • 油菜花开了,每当那油菜花开出一片片嫩黄色的花儿时,我就知道,清明节又到了. 年年清明,岁岁清明,每年清明都要陪母亲去给外婆上坟,今年母亲却去不了了.母亲已年过七旬,近年来身体每况愈下,行动诸多不便,母亲交代我,"今年你一个人去吧,去看看你外婆".外婆早已作古,老人家独自一人静静地 ...

  • 温暖一生的灶膛
  • 在我们乡下老家,不管谁呱呱坠地,村里人都爱打听,生了女孩叫"锅边转",生了男孩叫"满山跑".言下之意,女孩长大是嫁人烧火做饭的,男孩长大是放羊使牛犁田当顶梁柱的.所以,娶媳妇不仅要看绣的花朵美不美.针线活巧不巧,而且要看做出的饭菜是否可口.能否体体面面招待亲戚 ...

  • 美丽的故乡
  • 美丽的故乡 美丽的故乡 提起故乡,我眼前便展现出一幅古村优美的田园山水画. 那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小镇,虽然没有华山的奇险,没有黄山的神秘,更无泰山的雄伟,但每次跟妈妈回去总是那么的让人留恋往返. 清晨,我被一阵阵清脆而高亢的公鸡叫声吵醒,伸伸懒腰,边穿衣服边贪婪的呼吸着早上格外清新的空气,窗外还有小鸟 ...

  • 写秋的文章:喜秋
  • 来源: 作者:水無痕 时间:2010-10-17 15:45 浏览:2526 [大 中 小] 写秋的文章:喜秋 (一) 夏天的时候就盼望着早些立秋,立了秋便分早晚凉.像我这种疰夏的人,不是在过夏天,而是在熬夏天,热得发狂的夏天是没有天理的,把人的身子放在大地上爆烤,盛夏总是寝食难安,更盼望着 秋天的 ...

  • 中国梦征文:梦想--致生于70年代的我的伯父叔父
  • 梦想--致生于 70 年代的我的伯父叔父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 124 班 刘晓彬2013 年 05 月 09 日 14:08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1970 年的中国,八月初八,燥热的空气和历史上的任何一天都没有太大 差别.在胶东的一个贫穷的农村中,蝉躁动的鸣叫,村口的大河缓缓流动,四 岁的大 ...

  • 遥远的炊烟
  • 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 ...

  • 美文:家在乡村炊烟处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陈树庆) 炊烟是有味道的,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想起了炊烟,就会想起母亲的味道,炊烟里洋溢着的是幸福.温暖和母亲含笑的慈爱. 母亲是炊烟的制造者,有炊烟就有村子.炊烟是母亲乡村生活的证明,三尺灶台是她的岗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青丝熏成了白发,青春和美丽也随着 ...

  • 读[炊烟的味道]
  • 读前思考: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炊烟的味道"展开.作者在青涩的少年时代曾经拥有过一缕炊烟,成年后漂泊在异乡,故乡的炊烟一直萦绕心头,炊烟成了漂泊的游子灵魂的归宿.文章中的"炊烟的味道"有什么含义呢?作者怀念"炊烟的味道"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 ...

  • 那炊烟,暖暖的[散文欣赏]
  • 回忆里农村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那袅袅飘散的炊烟.在我看来,那就是农村的魂,暖暖的滋养着我的灵魂. 每当吃饭的时间到了,你看到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飘起了一缕缕的炊烟,飘啊,飘啊,仿佛已经飘了几千年.是的,他就是飘了几千年,他传承了我们纯朴的民风,传递了我们几千年的灿烂文化. 那暖暖的炊烟里闪着家的温暖.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