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担当,所以获得

  大约是三、四年前,建筑设计行业内突然间冒出了一个企业名字――栖城国际:之后。栖城之名在建筑媒介圈内屡被提及。

  这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在短短几年里,尤其在2008年这样的金融危机影响下,亦不曾停止扩张的步伐?是谁在领导着这个声名鹊起的栖城国际逆势而上,阔步向前?这一度成为媒介圈记者追逐的焦点。

  终于,在去年底的一个业内研讨会上,我第一次见识到了这位年轻的掌门人――沈利江。事实上,这一年来,记者已经多次听到或看到他在多个场合的演讲,他一以贯之的演讲内容充分展现了他特立独行却又机敏睿智,理念激越却又充满梦想的个性魅力。他,己俨然鹤立于中国建筑师群体。

  中外建筑:沈总,您好。

  “领军建筑人物”这个主题对每一个人的访谈大致是从成长历程、创作理念、职业追求、闪光业绩这几个方面展开的。栖城国际的快速发展在近几年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您作为这个企业的掌门人,能否先简要谈谈企业与您个人的成长经历?

  沈利江:“领军建筑人物”,很吸引人,做好了应该有意义,不过我很忐忑,因为我和其中一些人是否能真的在这行列里,我没把握。

  我明白我们在做的事情的方向,以及可能给行业带来的一些改变,但整个行业都不明白自己的方向。

  我是2003年末到上海,开始栖城国际的经营。从03到09年差不多6年时间,发展的历程比较顺利,在不停地扩张、壮大。公司今天的一些成绩,前几年是来源于开放的模式,后两年依靠管理的创新和成功的变革。公司仍在成长中,我们前进的道路缺乏可供参考的目标,好在我们拥有了强大的核心团队和学习模式,相信未来几年还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中外建筑:那么您个人的成长经历呢?可否谈谈?

  

  沈利江:我是双鱼座的,很感性;我是属兔,这种性格的人会喜欢独自在房间里面完成自己的事情,在大学之前,我一直是这样一个角色。在大学,我担当了系里的团委书记,因为这个角色,使我改变了一些待人接物的方法和个性里的某些东西,或者学会一些技巧,这对我现在做公司很有用。大学期间,我们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叫“建筑五人”,很有意思。我喜欢的音乐也是老牌重金属如AeroSmith,BlackSabbath,LedZeppem,Metallica等。1 998毕业以后来到上海的时候,经济大环境不是很好,工作不好找,设计院难进,进去以后也没有事情做,但那一年多时间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上班时候听摇滚乐,喝啤酒,吹牛,很开心――这算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良好过度了。一年后,我去了一家美国建筑事务所,在这个事务所里面,我认识了很多现在都做得不错的人。再一年后,我又回到杭州,合伙成立了第一个公司,做了两年时间,不过杭州是一个闲情而浮华的城市,有些低迷,和那时候我充满理想和冲动的情绪不配。我又回到了上海,就这样,栖城国际开始了。

  中外建筑:栖城国际发展很顺利,最近两年扩张得很快,迅速从几十人扩张到一百多人,这与另一些同样不错的企业不同,那些企业的领导者并不愿意将企业规模过分扩大,栖城的急剧扩张是否要证明企业要做强,做大是必然的选择?

  沈利江:不扩大是个无奈,不是种选择,有些人在做事情,不在做事业,事业人人都想的,但做好事业很难,做好事情就简单些。

  我们这三年公司会维持20。人左右的规模,这个数量是大和强的可交叉点。我的确认为,企业要做强,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否则没有施展的可能。至于那些有愿望保持小规模的公司,他们可能觉得自己这样也挺好,只做强不做大,我以前也这样想。后来发现,其实这样的公司一样很难做强,因其持久性弱,方向过于狭窄,过于依籁个体,虽说有存在的意义,但是要做强,可能比较难,看看上海的现状,就可以知道。综合性公司的话,在中国的当前应该是种健康的模式、运用管理、组织构架、企业文化等来有策略地发展,当然一定的规模是发展的基础。我们的扩大是正常的发展,如同幼儿成长般,在20岁之前,会长得快些。至于做强,是否先必须做大,我想是肯定的,但是这个问题,没有定义强和大,就没法被展开,我们的扩大,也不能证明做强先必须做大,只是表明,做强,必须有适合的规模,比如说100人以上。至于是否需要扩展到500人,那需要看控制力了,控制不住,什么都会没有,包括这个大。

  中外建筑:听过您的演讲,也在其它地方看过一些你的演讲内容,给我的感觉是,您对于建筑设计的看法和追求与我采访过的很多建筑师还很不一样,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有着高远理想,同时又有些特立独行的建筑师。那么,您认为当下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在哪里体现?您曾经在您的演讲中讲到,中国建筑文化处于复兴的前夜,那么在中国建筑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建筑人的使命又是什么?

  沈利江:责任感不单是说我们的作品要对使用者负有责任感,而是说建筑师作为一个行业的实践者,从出发点上该有责任感。我希望行业的发展,使建筑师能够在社会地位上获得认同,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同价值。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不管处于怎样的一种位置,我都觉得这是一份受到尊重的职业,我该为这让自己自豪的职业而负责任。另外一个,从我们这个行业角度出发,你的社会责任感是要对社会有所补充,或者对社会的某些缺失面我们要有贡献。我们一直在说,中国的建筑设计为什么出不了大师,原因就在于理论和文化的缺失,缺失了这个,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一个专家,不是大师。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必须要努力促成文化的复兴,或者跟建筑相关的文化必须加强起来,这一块发展起来以后,中国的进步才有很多的可能性。现在你说承担社会责任也好,或者其它什么也好,你只是在小的范围内,在一些很小的地方,做一些不能改变本质的工作,我觉得这个有点小了。

  努力促使行业的兴盛,和以行业为载体促进整个文化的兴盛,这是我们这代建筑人的使命。

  中外建筑:但是你这是个很大的理想,对于你个人来说,你不觉得你的力量很薄弱吗?

  沈利江:是的,但没有关系。我现在已经有一个平台了,我可以用这个平台做事情。另外,倡导或者说唤醒某些东西,这也是很有价值的。人生追求的不是结果的成功,而是价值的实现。没有比价值的实现和被认同,更能让人觉得有存在意义的事情了。

  中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一个世界的角色,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认识不断增强,民众的文化意识也开始有意识的复苏,这是非常好的状态,是到了我们真正静下来想想自己需要什么的时候了。所以我说中国的建筑文化已经处于复兴的前夜,作为建筑师,担当起复兴中国建筑文化的责任,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尽管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不是哪个公司或是哪个个人担当得起的,但你不能觉得难以实现,或者力量很小就不不作为。这个时期,我们这样的角色,也许就只充当呼唤者,而不是实现者的角色,但是有什么关系,这是个过程,你只要付出你的努力就行了,你担当了,你一定会有所获的。

  中外建筑:文化的入侵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入侵基础之上的,没有强势的经济,不可能成就强势的文化。这可能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无法影

响欧美列强,而欧美文化却不断影响中国的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复兴中国建筑文化显得重要而迫切。但也有人认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早晚会中国影响世界。作为建筑师,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沈利江:对,强势的经济话语权决定了强势的文化话语权。中国文化的式微也只是近代以来的一段时间。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文化复兴也开始胎动,尽管仍然不够强势。我一直以为,我们近年来一直在说的中国文化的弱势其实并非中国文化本身不够强势,而只是经济的弱小导致的民族自信心缺乏和关注缺失,造成了中国文化不够强势的假象。我确信能够席卷世界格局的,将来一定有种是中国文化,就像我们现在所认识的欧美文化一样,将来中国这种中庸和谐的包容性的文化将会是世界走向另外一种格局的主流力量。中国一定能够找到一种自己的方式,无论在建筑设计上还是在各种各样的创作上,包括我们的管理上,所以我们一定要很努力地去复兴我们的文化。只要认准了,看清了,负责了,担当了,我们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另外一个,我们几千年积淀的文化已经足够强势了,也足够我们运用了,我们先把这个底蕴释放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搞创作,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把已有的文化演绎地符合当代人的需要,而不是急躁地去创造某种文化,这是我们所要注意和思考的。

  中外建筑:从您的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建筑创新,顶多也就是个小创新的概念或者实践吧。

  沈利江:是的。我们很多建筑师可能在某一个项目的某些地方做了一些改良就觉得是创新了,这个有点浅,也没有涉及到创新的本质。缺乏了基础的创新,一点底蕴也没有,这算什么创新呢?这是中国式的聪明,创新源于智慧。

  中外建筑:是的,最近20年,中国的大量建筑实践给了建筑师太多的机会,正因为这样的机会,也导致了建筑文化、建筑理论相对于建筑实践的边缘化,导致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看产值盈利,衡量一个建筑师的成就,看大型建筑操作的数量,您怎么看这样的现象?

  沈利江:这是过去三十年价值取向一元化的余孽,让全民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争抢,拥有财富地位等于成功,这现象,我看在冷却过程中了,多元化的评判标准会浮上来。现在盛行的产值评价标准,虽然是企业的一个指标,但本质上一场秀,大家都有自己的目的,这个评价的组织者有目的,参与者也有目的,它就是一种商业行为。行业里面我们也不会因为有这种评价而去尊敬一家公司或是认同一家公司。同样,建筑师的成就,能参与大型项目很多肯定很好,有学习和施展机会,至于成就,我想该指向领域内的专项高度或突破,而不是指“参与过”。

  中外建筑:这么多年我们实践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建筑理论的发展却非常缓睫。您觉得这会不会对中国建筑的发展产生制约?

  沈利江:是的,大量的建筑实践应该有比较多的理论总结,但是我们没有,这很可惜。对于个人而言,自己不作总结,你只有感性的堆积,没有理性的整理,那么作为建筑师要跨越更高的台阶就变得非常缓慢。还有,好的水准,好的技术,好的观点,但是没有把它总结到理论和系统,没有办法指导其他的人,这样对整个行业的新人发展与提升也很不利,继而形成了非良性的循环。一个好的东西没有形成体系和系统,就没有办法传递给需要的人,这对整个行业也是一种损失。理论体系的缺失应当是最近几十年大量实践的一个比较大的遗憾,这也直接导致中国这几十年出好作品的速度缓慢。

  中外建筑:当下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莫测,会给中国建筑设计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您有怎样的观察或思考?

  沈利江:先要看中国的大缺失。前面讲到,文化缺失导致中国在各个领域没有世界地位的公司,没有几个有生命力的公司,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是没有一件可代表中国式的作品,这个是大缺失。从一个企业的角度讲,你复兴中国文化的使命和努力,如果能够真正渗透到你的作品里面或者能够承载到你公司管理里面去,那你才是获得了有竞争力的市场份额,中国需要这样的设计公司。现在我们谈当前的世界局势或者世界经济危机给公司带来什么,这些对有些公司是危机,对有些公司是挑战,也是幸运,并存的,但是没有办法判定一个总的趋势,也没有办法给每个人得出一个结论说这个对你公司来说是个危机还是机会。存在于当下的中国,就是个大机会。

  中外建筑:您对栖城国际五年或者十年以后有怎样的规划?您希望它在未来更长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沈利江:没那么远,非要说个将来,我就说栖域会成为一家伟大的设计公司。

  我们现在只做了三年战略规划,今后三年,我们希望把栖城国际做成一个行业的领袖,一个国际化的专业设计公司和管理公司,我们的技术高度、工作模式、研究模式等要提高,另外对于管理模式创新和可组合是我们的另一个重心,三年以后我们不单提供技术输出,更希望为这个行业提供管理输出和孵化。

  另外我们也在部署跨国合作和境外份额的占有。

  

  中外建筑:就是希望能够走出中国?

  

  沈利江:是的,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中国,中国的设计市场也是变化莫测的。不是不信任这个市场,而是要多点危机意识。我们定位为中型的综合性公司,那么布局就很重要,触角要伸得长一点。我们希望在公司整个体系里面要有危机应对意识,无论是业务流程还是市场营销等都要对公司起到一定的抗风险作用。

  三年内如何做到以上所说,我看关键是要打造一种很好的企业文化和一支很强的团队。我一直认为团队强,一切都强,团队是一切一切的。很多企业都在讲重视人才,但很多时候还是注重个体,比如希望“挖”到个体的高端人才,但是我觉得要营造团队,要建设一支所向披靡的队伍,这是我最大的理想和目标。

  中外建筑:这就是所谓的“一头狼领导一群羊,或是一只羊领导一群狼”选择?

  沈利江:对,我们现在公司内部的管理体系属于那种体系本身很庞大,但是转向的助力系统做得很好,所以很灵活。

  中外建筑:一直听说你们有一个电影在筹拍,是一部怎样的电影?跟建筑有关系吗?什么时候能够看到?

  沈利江:首先跟建筑肯定没有关系,电影本身是一个载体,跟建筑是平行的,所以我做电影的时候,一定不会再把建筑插进去。一个人要表达很多想法,可以玩音乐,可以写文字,可以做建筑设计,也可以拍电影,但核心是你的情绪,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所以没有必要牵扯到建筑专业,但是我对建筑的某些理解会在里面表现比较透彻一点,比如说选择的场景、空间、对光影的理解可能会比别人更加专业一点。这个电影今年初就要开拍了,希望今年底可以出来。它应该很好看,虽然不算大片的特制,也没有极端的叙事结构,但它有自己很独特的方法。

  中外建筑:最后,请给中国的建筑院校的学子以及刚刚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年轻建筑师几句话。

  沈利江:学会学习能力,走正道,别停下。

  大约是三、四年前,建筑设计行业内突然间冒出了一个企业名字――栖城国际:之后。栖城之名在建筑媒介圈内屡被提及。

  这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在短短几年里,尤其在2008年这样的金融危机影响下,亦不曾停止扩张的步伐?是谁在领导着这个声名鹊起的栖城国际逆势而上,阔步向前?这一度成为媒介圈记者追逐的焦点。

  终于,在去年底的一个业内研讨会上,我第一次见识到了这位年轻的掌门人――沈利江。事实上,这一年来,记者已经多次听到或看到他在多个场合的演讲,他一以贯之的演讲内容充分展现了他特立独行却又机敏睿智,理念激越却又充满梦想的个性魅力。他,己俨然鹤立于中国建筑师群体。

  中外建筑:沈总,您好。

  “领军建筑人物”这个主题对每一个人的访谈大致是从成长历程、创作理念、职业追求、闪光业绩这几个方面展开的。栖城国际的快速发展在近几年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您作为这个企业的掌门人,能否先简要谈谈企业与您个人的成长经历?

  沈利江:“领军建筑人物”,很吸引人,做好了应该有意义,不过我很忐忑,因为我和其中一些人是否能真的在这行列里,我没把握。

  我明白我们在做的事情的方向,以及可能给行业带来的一些改变,但整个行业都不明白自己的方向。

  我是2003年末到上海,开始栖城国际的经营。从03到09年差不多6年时间,发展的历程比较顺利,在不停地扩张、壮大。公司今天的一些成绩,前几年是来源于开放的模式,后两年依靠管理的创新和成功的变革。公司仍在成长中,我们前进的道路缺乏可供参考的目标,好在我们拥有了强大的核心团队和学习模式,相信未来几年还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中外建筑:那么您个人的成长经历呢?可否谈谈?

  

  沈利江:我是双鱼座的,很感性;我是属兔,这种性格的人会喜欢独自在房间里面完成自己的事情,在大学之前,我一直是这样一个角色。在大学,我担当了系里的团委书记,因为这个角色,使我改变了一些待人接物的方法和个性里的某些东西,或者学会一些技巧,这对我现在做公司很有用。大学期间,我们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叫“建筑五人”,很有意思。我喜欢的音乐也是老牌重金属如AeroSmith,BlackSabbath,LedZeppem,Metallica等。1 998毕业以后来到上海的时候,经济大环境不是很好,工作不好找,设计院难进,进去以后也没有事情做,但那一年多时间是我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上班时候听摇滚乐,喝啤酒,吹牛,很开心――这算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良好过度了。一年后,我去了一家美国建筑事务所,在这个事务所里面,我认识了很多现在都做得不错的人。再一年后,我又回到杭州,合伙成立了第一个公司,做了两年时间,不过杭州是一个闲情而浮华的城市,有些低迷,和那时候我充满理想和冲动的情绪不配。我又回到了上海,就这样,栖城国际开始了。

  中外建筑:栖城国际发展很顺利,最近两年扩张得很快,迅速从几十人扩张到一百多人,这与另一些同样不错的企业不同,那些企业的领导者并不愿意将企业规模过分扩大,栖城的急剧扩张是否要证明企业要做强,做大是必然的选择?

  沈利江:不扩大是个无奈,不是种选择,有些人在做事情,不在做事业,事业人人都想的,但做好事业很难,做好事情就简单些。

  我们这三年公司会维持20。人左右的规模,这个数量是大和强的可交叉点。我的确认为,企业要做强,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否则没有施展的可能。至于那些有愿望保持小规模的公司,他们可能觉得自己这样也挺好,只做强不做大,我以前也这样想。后来发现,其实这样的公司一样很难做强,因其持久性弱,方向过于狭窄,过于依籁个体,虽说有存在的意义,但是要做强,可能比较难,看看上海的现状,就可以知道。综合性公司的话,在中国的当前应该是种健康的模式、运用管理、组织构架、企业文化等来有策略地发展,当然一定的规模是发展的基础。我们的扩大是正常的发展,如同幼儿成长般,在20岁之前,会长得快些。至于做强,是否先必须做大,我想是肯定的,但是这个问题,没有定义强和大,就没法被展开,我们的扩大,也不能证明做强先必须做大,只是表明,做强,必须有适合的规模,比如说100人以上。至于是否需要扩展到500人,那需要看控制力了,控制不住,什么都会没有,包括这个大。

  中外建筑:听过您的演讲,也在其它地方看过一些你的演讲内容,给我的感觉是,您对于建筑设计的看法和追求与我采访过的很多建筑师还很不一样,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有着高远理想,同时又有些特立独行的建筑师。那么,您认为当下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在哪里体现?您曾经在您的演讲中讲到,中国建筑文化处于复兴的前夜,那么在中国建筑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建筑人的使命又是什么?

  沈利江:责任感不单是说我们的作品要对使用者负有责任感,而是说建筑师作为一个行业的实践者,从出发点上该有责任感。我希望行业的发展,使建筑师能够在社会地位上获得认同,获得较高的社会认同价值。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不管处于怎样的一种位置,我都觉得这是一份受到尊重的职业,我该为这让自己自豪的职业而负责任。另外一个,从我们这个行业角度出发,你的社会责任感是要对社会有所补充,或者对社会的某些缺失面我们要有贡献。我们一直在说,中国的建筑设计为什么出不了大师,原因就在于理论和文化的缺失,缺失了这个,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一个专家,不是大师。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必须要努力促成文化的复兴,或者跟建筑相关的文化必须加强起来,这一块发展起来以后,中国的进步才有很多的可能性。现在你说承担社会责任也好,或者其它什么也好,你只是在小的范围内,在一些很小的地方,做一些不能改变本质的工作,我觉得这个有点小了。

  努力促使行业的兴盛,和以行业为载体促进整个文化的兴盛,这是我们这代建筑人的使命。

  中外建筑:但是你这是个很大的理想,对于你个人来说,你不觉得你的力量很薄弱吗?

  沈利江:是的,但没有关系。我现在已经有一个平台了,我可以用这个平台做事情。另外,倡导或者说唤醒某些东西,这也是很有价值的。人生追求的不是结果的成功,而是价值的实现。没有比价值的实现和被认同,更能让人觉得有存在意义的事情了。

  中国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一个世界的角色,自我认同感和自我认识不断增强,民众的文化意识也开始有意识的复苏,这是非常好的状态,是到了我们真正静下来想想自己需要什么的时候了。所以我说中国的建筑文化已经处于复兴的前夜,作为建筑师,担当起复兴中国建筑文化的责任,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尽管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不是哪个公司或是哪个个人担当得起的,但你不能觉得难以实现,或者力量很小就不不作为。这个时期,我们这样的角色,也许就只充当呼唤者,而不是实现者的角色,但是有什么关系,这是个过程,你只要付出你的努力就行了,你担当了,你一定会有所获的。

  中外建筑:文化的入侵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入侵基础之上的,没有强势的经济,不可能成就强势的文化。这可能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无法影

响欧美列强,而欧美文化却不断影响中国的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复兴中国建筑文化显得重要而迫切。但也有人认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早晚会中国影响世界。作为建筑师,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沈利江:对,强势的经济话语权决定了强势的文化话语权。中国文化的式微也只是近代以来的一段时间。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文化复兴也开始胎动,尽管仍然不够强势。我一直以为,我们近年来一直在说的中国文化的弱势其实并非中国文化本身不够强势,而只是经济的弱小导致的民族自信心缺乏和关注缺失,造成了中国文化不够强势的假象。我确信能够席卷世界格局的,将来一定有种是中国文化,就像我们现在所认识的欧美文化一样,将来中国这种中庸和谐的包容性的文化将会是世界走向另外一种格局的主流力量。中国一定能够找到一种自己的方式,无论在建筑设计上还是在各种各样的创作上,包括我们的管理上,所以我们一定要很努力地去复兴我们的文化。只要认准了,看清了,负责了,担当了,我们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另外一个,我们几千年积淀的文化已经足够强势了,也足够我们运用了,我们先把这个底蕴释放出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搞创作,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把已有的文化演绎地符合当代人的需要,而不是急躁地去创造某种文化,这是我们所要注意和思考的。

  中外建筑:从您的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建筑创新,顶多也就是个小创新的概念或者实践吧。

  沈利江:是的。我们很多建筑师可能在某一个项目的某些地方做了一些改良就觉得是创新了,这个有点浅,也没有涉及到创新的本质。缺乏了基础的创新,一点底蕴也没有,这算什么创新呢?这是中国式的聪明,创新源于智慧。

  中外建筑:是的,最近20年,中国的大量建筑实践给了建筑师太多的机会,正因为这样的机会,也导致了建筑文化、建筑理论相对于建筑实践的边缘化,导致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看产值盈利,衡量一个建筑师的成就,看大型建筑操作的数量,您怎么看这样的现象?

  沈利江:这是过去三十年价值取向一元化的余孽,让全民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争抢,拥有财富地位等于成功,这现象,我看在冷却过程中了,多元化的评判标准会浮上来。现在盛行的产值评价标准,虽然是企业的一个指标,但本质上一场秀,大家都有自己的目的,这个评价的组织者有目的,参与者也有目的,它就是一种商业行为。行业里面我们也不会因为有这种评价而去尊敬一家公司或是认同一家公司。同样,建筑师的成就,能参与大型项目很多肯定很好,有学习和施展机会,至于成就,我想该指向领域内的专项高度或突破,而不是指“参与过”。

  中外建筑:这么多年我们实践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建筑理论的发展却非常缓睫。您觉得这会不会对中国建筑的发展产生制约?

  沈利江:是的,大量的建筑实践应该有比较多的理论总结,但是我们没有,这很可惜。对于个人而言,自己不作总结,你只有感性的堆积,没有理性的整理,那么作为建筑师要跨越更高的台阶就变得非常缓慢。还有,好的水准,好的技术,好的观点,但是没有把它总结到理论和系统,没有办法指导其他的人,这样对整个行业的新人发展与提升也很不利,继而形成了非良性的循环。一个好的东西没有形成体系和系统,就没有办法传递给需要的人,这对整个行业也是一种损失。理论体系的缺失应当是最近几十年大量实践的一个比较大的遗憾,这也直接导致中国这几十年出好作品的速度缓慢。

  中外建筑:当下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莫测,会给中国建筑设计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您有怎样的观察或思考?

  沈利江:先要看中国的大缺失。前面讲到,文化缺失导致中国在各个领域没有世界地位的公司,没有几个有生命力的公司,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是没有一件可代表中国式的作品,这个是大缺失。从一个企业的角度讲,你复兴中国文化的使命和努力,如果能够真正渗透到你的作品里面或者能够承载到你公司管理里面去,那你才是获得了有竞争力的市场份额,中国需要这样的设计公司。现在我们谈当前的世界局势或者世界经济危机给公司带来什么,这些对有些公司是危机,对有些公司是挑战,也是幸运,并存的,但是没有办法判定一个总的趋势,也没有办法给每个人得出一个结论说这个对你公司来说是个危机还是机会。存在于当下的中国,就是个大机会。

  中外建筑:您对栖城国际五年或者十年以后有怎样的规划?您希望它在未来更长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沈利江:没那么远,非要说个将来,我就说栖域会成为一家伟大的设计公司。

  我们现在只做了三年战略规划,今后三年,我们希望把栖城国际做成一个行业的领袖,一个国际化的专业设计公司和管理公司,我们的技术高度、工作模式、研究模式等要提高,另外对于管理模式创新和可组合是我们的另一个重心,三年以后我们不单提供技术输出,更希望为这个行业提供管理输出和孵化。

  另外我们也在部署跨国合作和境外份额的占有。

  

  中外建筑:就是希望能够走出中国?

  

  沈利江:是的,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中国,中国的设计市场也是变化莫测的。不是不信任这个市场,而是要多点危机意识。我们定位为中型的综合性公司,那么布局就很重要,触角要伸得长一点。我们希望在公司整个体系里面要有危机应对意识,无论是业务流程还是市场营销等都要对公司起到一定的抗风险作用。

  三年内如何做到以上所说,我看关键是要打造一种很好的企业文化和一支很强的团队。我一直认为团队强,一切都强,团队是一切一切的。很多企业都在讲重视人才,但很多时候还是注重个体,比如希望“挖”到个体的高端人才,但是我觉得要营造团队,要建设一支所向披靡的队伍,这是我最大的理想和目标。

  中外建筑:这就是所谓的“一头狼领导一群羊,或是一只羊领导一群狼”选择?

  沈利江:对,我们现在公司内部的管理体系属于那种体系本身很庞大,但是转向的助力系统做得很好,所以很灵活。

  中外建筑:一直听说你们有一个电影在筹拍,是一部怎样的电影?跟建筑有关系吗?什么时候能够看到?

  沈利江:首先跟建筑肯定没有关系,电影本身是一个载体,跟建筑是平行的,所以我做电影的时候,一定不会再把建筑插进去。一个人要表达很多想法,可以玩音乐,可以写文字,可以做建筑设计,也可以拍电影,但核心是你的情绪,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所以没有必要牵扯到建筑专业,但是我对建筑的某些理解会在里面表现比较透彻一点,比如说选择的场景、空间、对光影的理解可能会比别人更加专业一点。这个电影今年初就要开拍了,希望今年底可以出来。它应该很好看,虽然不算大片的特制,也没有极端的叙事结构,但它有自己很独特的方法。

  中外建筑:最后,请给中国的建筑院校的学子以及刚刚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年轻建筑师几句话。

  沈利江:学会学习能力,走正道,别停下。


相关内容

  • QBQ学习心得
  • 从我做起,做个有责任的人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书心得 对领导的感谢 感谢领导让我及我们的团队中所有人都投身到这火热的团体学习氛围中来.在近一个多月的学习中,小小的一本书册,一个个问题的深入,针针见血;责怪.抱怨.推卸责任等内容的描述真是一幅活生生的画面,让我一遍遍的对号入座.通过反复翻看,反复思考,反复 ...

  • 成人,意味着更加努力成长,意味着责任与担当
  • 智慧启引:『今天你们所承受的苦,与父辈相比完全不算什么.你们今天能够得到的东西太多了,能够选择的机会也太多了.这是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人就越容易迷失自我,越容易失去本真,越容易忘记用智慧的一砖一瓦去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如果你真的想要成为杰出的人的话,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博览群书 ...

  • 爱岗敬业责任担当演讲稿
  •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要想在汹涌的浪涛中崭露头角,必须要有凝心聚力,度危求进的 强烈意识:要有"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的担当和勇气:要有"开足马力,弛而不息"的不 懈追求:要有"严处着力,实字当头"的思想自觉:要有"崇德向善,明德前行 ...

  • exo简介加理想型
  • 姓名:???(Kim Jun Myeon) 金俊勉 金俊勉 中文译名:金俊勉[1](the star官方认证) 其他译名:金俊绵(出道时期误译为金俊绵,后经过本人认证为金俊勉) 韩文本名:???(Kim Junmyeon) 官方艺名:SU HO ['suh??](??) 艺名中文读法:守护(出道初期 ...

  • [学会感恩担当责任]演讲稿
  • <学会感恩 担当责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首先感谢公司领导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突破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我可以敞开心扉,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收获和感动. 俗话说"好水酿好酒,好土塑好壶,好的环境造就好的人才".所以,我感谢航三让我这粒种子能在沃土中 ...

  • 人无担当一事无成_学术中国_天涯社区
  • 原网页已由百度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天涯社区>天涯论坛>学术中国我要发帖 作者:朱鲁子 人无担当一事无成 现实中的人,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现实中为什么这么失败,往往把人生失败的原因统统归咎于客观环境和条件.现在,我来告诉你,客观环境和条件不是人生失败的根本原因,人生失败 ...

  • 大时代要有大担当
  • 大时代要有大担当 拥有一批勇于担当.披坚执锐的领导者,依然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之时,带领广大群众杀出一条血路.闯出一条新路的基本依托. 对中国来说,2014年是最具希望之年,也是最具挑战之年.国际上,关于中国经济陷入严重困境.甚至可能崩溃的预言甚嚣尘上,盼着中国蜕变.走向混乱的别有用心者 ...

  •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依然有事业有成亦爱家如命,专一有担当的男人
  •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依然有事业有成亦爱家如命,专一有担当的男人........ 18小时前 | 阅读原文 (文/艾明雅)那天晚上,外婆说漏了嘴,说他进了医院.我心里一惊.对于我而言,他不是一般的父亲,若是肯上医院,必定已经是病到很严重的地步. 那个晚上,坐在长沙的家里,四周是装暖气片未完的一片狼藉.我抱 ...

  • 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 2014年北京事业单位招聘 2014年北京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来源:中公北京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www.zgsydw.com/beijing 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习近平在中央审议<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会议上的讲话,释出让国人振奋的新思想.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