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

第19卷第1期

2003年2月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ofCommerceNaturalSciencesEdition

Vol.19No.1Feb.2003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

梁 红,吴凡松,邓斐今

1

2

2

(11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21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 要: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获得了稳定、高效的处理效果。通过研究曝气时间和进水有机负荷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时间对处理效果影响很大,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处理水的排放地点不同,确定不同的曝气时间,从而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豆类加工废水;好氧生物处理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46(2003)01-0059-04

Studyontreatmentofsoybeanwastewaterbysequencingbatchreactor

LIANGHong,WUFan-song,DENGFei-jin

1

2

2

(11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2.SchoolofMunicipal&EnvironmentalEngineering,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Harbin150090,China)

Abstract:Thestudyonthetreatmentofsoybeanwastewaterbysequencingbatchreactorshowedthatreliableandstabletreatmentresultscouldbeachieved.Studiedtheeffectonremovalrateofaerationtimeandsludgeloading.Theexperimentalresultsindicatedthataerationtimehavegreateffectontreatmentefficiency,atthesametime,theprocesshavethestronganti-shockloadingcapability.Putforwardanideatodetermineaerationtimeaccordingtothedischargewayoftreatedwastewaterinordertocutdownthecostofoperation.

Keywords:sequencingbatchreactor;soybeanwastewater;wastewatertreatment

豆类加工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泡豆水、压榨出的黄浆水以及生产清洁用水。豆制品是我国城乡人民重要蛋白质食物之一,除豆乳粉等少数现代大豆制品外,我国大豆制品主要是传统豆制品,其生产特点是规模小,基本上以作坊式生产,分布广,因此,这类豆制品生产场所的废水处理是较难的。豆类加工废水的显著特点是废水的排放相对集中,有机物浓度高,Q(CODcr)一般均在2000~10000mgPL之间,对环境污染严重。一般每加工1t大豆可产生废水7~10m有报道

[2~6]

3[1]

艺,对于好氧处理,虽有一些研究,但与厌氧处理相比,明显较少。尽管厌氧处理有许多优点,但是它也存在工艺本身带来的缺点,如:¹厌氧污泥增长很慢,故系统启动时间较长;º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温度的波动对去除率影响很大;»厌氧工艺往往只能作为预处理来使用,出水还需进一步处理。

国内外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具有工艺简单、费用低、运行管理灵活、耐冲击负荷、占地面积少和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等优点。这些优点正是连续流活性污泥法所无法克服的缺点。因此,国际上近年来对序批式活性污泥

[7]

对于豆类加工废水处理的工艺研究,国内外均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厌氧生物处理工

收稿日期:2002-11-10.

作者简介:梁红(1968-),女,东北林业大学教师,研究方向:污水处理及计算机网络控制.

#60#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9卷

法的研究随着污水治理标准的提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量COD质量浓度要求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应控制曝气时间为315h,如果出水COD质量浓度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应控制曝气时间在7h以上。由此可见,对处理效果要求不同,往往所需运行费用也不同,对处理效果提高一级,往往需要成倍地增加运行费用。因此,对一些小型的豆类加工厂,因为最后处理后水要排入市政地下管网,所以建议出水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就可以了,这些排放水最终还需经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这样既节省了运行费用,又减轻了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负荷。

1 试验装置及方法

试验装置如图1,反应器由有机玻璃制成,总有效容积38L,以粘砂块作为微孔曝气头,采用鼓风曝气,转子流量计调节曝气量。废水取自某豆腐厂的实际废水,活性污泥采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反应器中的污泥作为种泥投入反应器见图1。

试验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均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标准方法

[8]

图2 不同曝气时间下COD的去除情况Figure2RemovalofCODatdifferentaerationtime

11进水管;21进水流量计;31温度控制仪;41温度传感器;

51搅拌器;61空气转子流量计;71压缩空气;

81取样口;91曝气器;101排泥管

212 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分析

由于豆类加工废水在不同的加工阶段所排放的废水水质波动较大,而进水浓度和有机负荷的冲击直接影响序批式活性污泥系统的去除效果。因此,本文根据前面的试验设计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的工艺过程为:进水1hy曝气7hy沉淀2hy排水1hy闲置13h。按照此过程连续运行了15个周期,考察进水COD质量浓度和有机负荷对去除率的影响。依此绘制进水、出水COD及去除率的变化曲线见图3和污泥负荷对去除率的影响曲线见图4。

图1 SBR试验装置示意图Figure1TheschematicdiagramofexperimentalsystemofSBR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不同曝气时间对出水COD的影响

恒定曝气量在018mPh,Q(MLSS)维持在3500mgPL左右,考察反应器内COD质量浓度随曝气时间的变化,为节约能源寻求最佳的曝气时间,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曝气时间的延长,可以把COD去除率曲线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COD去除率的指数增长阶段,如曝气时间为2h时,COD的去除率达到70%,出水COD质量浓度达到500mgPL左右;第二部分为过渡阶段,此阶段COD的去

除率相对于指数增长阶段增加缓慢,出水COD质量浓度降低得也较少;第三部分为COD去除率的减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COD的变化极其缓慢,Q(COD)从170mgPL降解到100mgPL以下,需要再曝

气,3

图3 进水COD质量浓度对SBR运行的影响

第1期 梁 红,等: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

#61#

ln(Ce)=ln(C0)-kH。式中:C0)进水COD质量浓度;

Ce)反应器中t=H时COD质量浓度;k)反应速度常数;H)曝气时间。

根据以上推导,得出的1nCe与H的关系绘出图5。

图4 污泥负荷对SBR运行的影响

Figure4EffectofsludgeloadingonoperationofSBR

从图3、4可以得出,该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较强,即使进水COD质量浓度(212~2560mgPL)和污泥负荷(0119~2153kgCODPkgMLSS.d)波动很大,SBR运行仍很稳定,出水COD质量浓度始终保持在80mgPL以下,COD去除率在90%以上。同时通过观察,此时的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基本稳定在20%~30%,SVI值始终在100以下,整个试验过程中,未发生污泥膨胀现象,从这里还可以得出一条结论:对于豆类加工废水,CBNBP无需维持在100B5B1。本试验中CBNBP基本在100B3180B0182左右波动,即在N、P相对C源不足时,处理效果和污泥沉降性能均没有受到影响,因此,对于处理豆类加工废水,CBNBP的系数究竟取多大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确定。

213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的动力学分析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所采用的反应器属于完全混和间歇反应器,在完全混和间歇反应器中,有机物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也即反应速度随时间而异,不是常数。而对任意时刻来说,反应器内有机物浓度分布是均匀的,即各点的浓度是相同的。

对于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整个反应时间内,无物料进入或排出反应器。因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列出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式如下:

单位时间内反应消耗物量+单位时间内反应器中累积物量=0。

或改写成:

反应物的积累速度=反应物的消耗速度,即V12net=V2reac或-12reac=kC-dtdtdt

C0CdCH

QC

e=kQ2=kH,0dt,ln10Ce

图5 lnCe~H关系图

Figure5RelationshipbetweenlnCeandH

由图5可见,曝气时间H和出水COD质量浓度的对数值成直线关系。要求出水COD质量浓度愈小,即COD去除率愈大,则曝气时间H值愈大。

根据前面对不同曝气时间对出水COD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把整个处理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Ñ、Ò和Ó(图5)。在第一个阶段,反应速度很快,反应速度常数为k1=010135;第二个阶段与第一个阶段相比,反应速度明显减慢,速度常数为k2=010084;进入第三个阶段,反应速度更慢,速度常数为k3=010021。这三个阶段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如下

lnCe=719113-010135HlnCe=715716-010084HlnCe=516964-010021H

(H[60)(60[H[310)

(H\310)

根据这三个动力学方程式,可以预测不同阶段反应器中COD质量浓度随曝气时间的变化,利用它建立数学模型,为实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的自动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3 结语

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技术上是可行的,曝气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处理水直接排放自然水体,曝气时间可确定为7h,这样可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如处理水排放到市政

#62#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9卷

进展[J].中国沼气,2000,18(3):13~20.

[2] BORTONEG,PICCINIMIPS.Afullscaleupflowanaerobicfilter

treatingpeamaiseandGreenpea(beans)processingwater[A].Fif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anaerobicdigestion[C].1988,459~462.[3] SUISHITSU.Soybeanprocessingwastewatertreatmentusingananaer-obictwo-phasemembranereactor[J].Odakukenkyu(Japanese),1991,14(4):322~333.

[4] 陈亮,朱铮.AB法处理豆制品废水[J].上海环境科学,1997,

16(2):19~21.

[5] 陈洪斌,张国政.厌氧档板反应器处理豆制品废水的研究[J].

中国沼气,1999,17(1):12~16.

[6] 施玉书,徐健,马建萍.厌氧)好氧和生物净化工艺处理豆制

品废水技术研究[J].中国沼气,1999,17(1):34~36.

[7] 彭永臻.SBR法的五大优点[J].中国给水排水,1993,9(2):29

~31.

[8] 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1989.

[9] 邹联沛,王宝贞,范延臻,等.SRT对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水质的

影响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7):16~18

[10] 荣宏伟,吕炳南,贾名准.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脱氮除磷技

术[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5):534~536.

地下管网,曝气时间可减少到315h,出水达到二级排放标准,这样既可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负荷,又可以节能

[9]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的

运行稳定性好,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当进水COD质量浓度连续大幅度变化(212~2560mgPL),污泥负荷也随之变化很大时(0119~2153kgCODPkgMLSS.d),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始终在90%以上,并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基本稳定在20%~30%

[10]

根据反应器中COD质量浓度随曝气时间的不同时段降解速率不同,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进行反应动力学分析,得到不同曝气阶段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利用该方程建立数学模型,为实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的自动控制奠定理论基础。参考文献:

[1] 陈洪斌,高廷耀,唐贤春.豆制品废水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应用

(上接58页)

实现对SBR法反应时间的控制。即可以防止反应时间不足出水水质不达标,又可以防止曝气时间过长带来的易发生污泥膨胀和浪费能耗等不良后果。即在恒温时,DO可作为判断COD降解过程中的控制参数,来实现利用DO对SBR法反应过程的在线控制。

(2)温度较低的周期,如温度为10e时,反应过程中的DO值较高,微生物的活性降低,COD的降解速率明显变慢,反应速率很低,反应时间较长。当温度超过20e以后,微生物的活性已充分调动起来,在污泥浓度和进水COD一定的条件下,反应速率明显提高。而在温度低于20e的范围内,反应速率明显降低。可见,温度是微生物活性的限制因素,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20~30e。

(3)在我国的寒冷地区,DO在变温情况下变化的幅度较大,但到反应后期,当有机物达到难降解程度时,DO迅速大幅度升高,然后稳定在一个较高

的D0值。这一变化特点可使DO作为恒定温度条件下反应时间及反应过程的控制参数,来实现利用DO对SBR法反应过程的在线控制。

(4)在反应过程中,DO的变化规律反映了COD的降解规律。可以根据DO变化情况对曝气量进行调整,还可根据进水COD浓度高低,控制曝气量和DO浓度在合适的范围内,防止反应过程DO过高或过低,提高氧的利用率,节省运行费用,防止污泥膨胀。参考文献:

[1] 陈国喜.SBR生化系统的应用及其发展[J].环境科学进展,

1998,6(2).35~39.

[2] 叶亚萍.SBR工艺设计与运行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给水排

水,1998,14(4):21~23.

[3] 李秀玮,彭永臻,王淑莹,等.以DO作为SBR法处理工业废水

反应时间的控制参数[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5):537~540.

第19卷第1期

2003年2月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ofHarbinUniversityofCommerceNaturalSciencesEdition

Vol.19No.1Feb.2003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

梁 红,吴凡松,邓斐今

1

2

2

(11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21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 要: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获得了稳定、高效的处理效果。通过研究曝气时间和进水有机负荷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时间对处理效果影响很大,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处理水的排放地点不同,确定不同的曝气时间,从而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豆类加工废水;好氧生物处理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46(2003)01-0059-04

Studyontreatmentofsoybeanwastewaterbysequencingbatchreactor

LIANGHong,WUFan-song,DENGFei-jin

1

2

2

(11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2.SchoolofMunicipal&EnvironmentalEngineering,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Harbin150090,China)

Abstract:Thestudyonthetreatmentofsoybeanwastewaterbysequencingbatchreactorshowedthatreliableandstabletreatmentresultscouldbeachieved.Studiedtheeffectonremovalrateofaerationtimeandsludgeloading.Theexperimentalresultsindicatedthataerationtimehavegreateffectontreatmentefficiency,atthesametime,theprocesshavethestronganti-shockloadingcapability.Putforwardanideatodetermineaerationtimeaccordingtothedischargewayoftreatedwastewaterinordertocutdownthecostofoperation.

Keywords:sequencingbatchreactor;soybeanwastewater;wastewatertreatment

豆类加工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泡豆水、压榨出的黄浆水以及生产清洁用水。豆制品是我国城乡人民重要蛋白质食物之一,除豆乳粉等少数现代大豆制品外,我国大豆制品主要是传统豆制品,其生产特点是规模小,基本上以作坊式生产,分布广,因此,这类豆制品生产场所的废水处理是较难的。豆类加工废水的显著特点是废水的排放相对集中,有机物浓度高,Q(CODcr)一般均在2000~10000mgPL之间,对环境污染严重。一般每加工1t大豆可产生废水7~10m有报道

[2~6]

3[1]

艺,对于好氧处理,虽有一些研究,但与厌氧处理相比,明显较少。尽管厌氧处理有许多优点,但是它也存在工艺本身带来的缺点,如:¹厌氧污泥增长很慢,故系统启动时间较长;º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温度的波动对去除率影响很大;»厌氧工艺往往只能作为预处理来使用,出水还需进一步处理。

国内外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具有工艺简单、费用低、运行管理灵活、耐冲击负荷、占地面积少和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等优点。这些优点正是连续流活性污泥法所无法克服的缺点。因此,国际上近年来对序批式活性污泥

[7]

对于豆类加工废水处理的工艺研究,国内外均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厌氧生物处理工

收稿日期:2002-11-10.

作者简介:梁红(1968-),女,东北林业大学教师,研究方向:污水处理及计算机网络控制.

#60#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9卷

法的研究随着污水治理标准的提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量COD质量浓度要求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应控制曝气时间为315h,如果出水COD质量浓度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应控制曝气时间在7h以上。由此可见,对处理效果要求不同,往往所需运行费用也不同,对处理效果提高一级,往往需要成倍地增加运行费用。因此,对一些小型的豆类加工厂,因为最后处理后水要排入市政地下管网,所以建议出水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就可以了,这些排放水最终还需经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这样既节省了运行费用,又减轻了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负荷。

1 试验装置及方法

试验装置如图1,反应器由有机玻璃制成,总有效容积38L,以粘砂块作为微孔曝气头,采用鼓风曝气,转子流量计调节曝气量。废水取自某豆腐厂的实际废水,活性污泥采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反应器中的污泥作为种泥投入反应器见图1。

试验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均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标准方法

[8]

图2 不同曝气时间下COD的去除情况Figure2RemovalofCODatdifferentaerationtime

11进水管;21进水流量计;31温度控制仪;41温度传感器;

51搅拌器;61空气转子流量计;71压缩空气;

81取样口;91曝气器;101排泥管

212 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分析

由于豆类加工废水在不同的加工阶段所排放的废水水质波动较大,而进水浓度和有机负荷的冲击直接影响序批式活性污泥系统的去除效果。因此,本文根据前面的试验设计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的工艺过程为:进水1hy曝气7hy沉淀2hy排水1hy闲置13h。按照此过程连续运行了15个周期,考察进水COD质量浓度和有机负荷对去除率的影响。依此绘制进水、出水COD及去除率的变化曲线见图3和污泥负荷对去除率的影响曲线见图4。

图1 SBR试验装置示意图Figure1TheschematicdiagramofexperimentalsystemofSBR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不同曝气时间对出水COD的影响

恒定曝气量在018mPh,Q(MLSS)维持在3500mgPL左右,考察反应器内COD质量浓度随曝气时间的变化,为节约能源寻求最佳的曝气时间,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曝气时间的延长,可以把COD去除率曲线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COD去除率的指数增长阶段,如曝气时间为2h时,COD的去除率达到70%,出水COD质量浓度达到500mgPL左右;第二部分为过渡阶段,此阶段COD的去

除率相对于指数增长阶段增加缓慢,出水COD质量浓度降低得也较少;第三部分为COD去除率的减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COD的变化极其缓慢,Q(COD)从170mgPL降解到100mgPL以下,需要再曝

气,3

图3 进水COD质量浓度对SBR运行的影响

第1期 梁 红,等: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

#61#

ln(Ce)=ln(C0)-kH。式中:C0)进水COD质量浓度;

Ce)反应器中t=H时COD质量浓度;k)反应速度常数;H)曝气时间。

根据以上推导,得出的1nCe与H的关系绘出图5。

图4 污泥负荷对SBR运行的影响

Figure4EffectofsludgeloadingonoperationofSBR

从图3、4可以得出,该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较强,即使进水COD质量浓度(212~2560mgPL)和污泥负荷(0119~2153kgCODPkgMLSS.d)波动很大,SBR运行仍很稳定,出水COD质量浓度始终保持在80mgPL以下,COD去除率在90%以上。同时通过观察,此时的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基本稳定在20%~30%,SVI值始终在100以下,整个试验过程中,未发生污泥膨胀现象,从这里还可以得出一条结论:对于豆类加工废水,CBNBP无需维持在100B5B1。本试验中CBNBP基本在100B3180B0182左右波动,即在N、P相对C源不足时,处理效果和污泥沉降性能均没有受到影响,因此,对于处理豆类加工废水,CBNBP的系数究竟取多大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确定。

213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的动力学分析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所采用的反应器属于完全混和间歇反应器,在完全混和间歇反应器中,有机物的浓度随时间而变化,也即反应速度随时间而异,不是常数。而对任意时刻来说,反应器内有机物浓度分布是均匀的,即各点的浓度是相同的。

对于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整个反应时间内,无物料进入或排出反应器。因此,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列出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的物料衡算式如下:

单位时间内反应消耗物量+单位时间内反应器中累积物量=0。

或改写成:

反应物的积累速度=反应物的消耗速度,即V12net=V2reac或-12reac=kC-dtdtdt

C0CdCH

QC

e=kQ2=kH,0dt,ln10Ce

图5 lnCe~H关系图

Figure5RelationshipbetweenlnCeandH

由图5可见,曝气时间H和出水COD质量浓度的对数值成直线关系。要求出水COD质量浓度愈小,即COD去除率愈大,则曝气时间H值愈大。

根据前面对不同曝气时间对出水COD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把整个处理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Ñ、Ò和Ó(图5)。在第一个阶段,反应速度很快,反应速度常数为k1=010135;第二个阶段与第一个阶段相比,反应速度明显减慢,速度常数为k2=010084;进入第三个阶段,反应速度更慢,速度常数为k3=010021。这三个阶段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如下

lnCe=719113-010135HlnCe=715716-010084HlnCe=516964-010021H

(H[60)(60[H[310)

(H\310)

根据这三个动力学方程式,可以预测不同阶段反应器中COD质量浓度随曝气时间的变化,利用它建立数学模型,为实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的自动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3 结语

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技术上是可行的,曝气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处理水直接排放自然水体,曝气时间可确定为7h,这样可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如处理水排放到市政

#62#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9卷

进展[J].中国沼气,2000,18(3):13~20.

[2] BORTONEG,PICCINIMIPS.Afullscaleupflowanaerobicfilter

treatingpeamaiseandGreenpea(beans)processingwater[A].Fif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anaerobicdigestion[C].1988,459~462.[3] SUISHITSU.Soybeanprocessingwastewatertreatmentusingananaer-obictwo-phasemembranereactor[J].Odakukenkyu(Japanese),1991,14(4):322~333.

[4] 陈亮,朱铮.AB法处理豆制品废水[J].上海环境科学,1997,

16(2):19~21.

[5] 陈洪斌,张国政.厌氧档板反应器处理豆制品废水的研究[J].

中国沼气,1999,17(1):12~16.

[6] 施玉书,徐健,马建萍.厌氧)好氧和生物净化工艺处理豆制

品废水技术研究[J].中国沼气,1999,17(1):34~36.

[7] 彭永臻.SBR法的五大优点[J].中国给水排水,1993,9(2):29

~31.

[8] 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1989.

[9] 邹联沛,王宝贞,范延臻,等.SRT对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水质的

影响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7):16~18

[10] 荣宏伟,吕炳南,贾名准.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脱氮除磷技

术[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5):534~536.

地下管网,曝气时间可减少到315h,出水达到二级排放标准,这样既可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负荷,又可以节能

[9]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的

运行稳定性好,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当进水COD质量浓度连续大幅度变化(212~2560mgPL),污泥负荷也随之变化很大时(0119~2153kgCODPkgMLSS.d),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始终在90%以上,并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基本稳定在20%~30%

[10]

根据反应器中COD质量浓度随曝气时间的不同时段降解速率不同,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进行反应动力学分析,得到不同曝气阶段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利用该方程建立数学模型,为实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的自动控制奠定理论基础。参考文献:

[1] 陈洪斌,高廷耀,唐贤春.豆制品废水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应用

(上接58页)

实现对SBR法反应时间的控制。即可以防止反应时间不足出水水质不达标,又可以防止曝气时间过长带来的易发生污泥膨胀和浪费能耗等不良后果。即在恒温时,DO可作为判断COD降解过程中的控制参数,来实现利用DO对SBR法反应过程的在线控制。

(2)温度较低的周期,如温度为10e时,反应过程中的DO值较高,微生物的活性降低,COD的降解速率明显变慢,反应速率很低,反应时间较长。当温度超过20e以后,微生物的活性已充分调动起来,在污泥浓度和进水COD一定的条件下,反应速率明显提高。而在温度低于20e的范围内,反应速率明显降低。可见,温度是微生物活性的限制因素,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20~30e。

(3)在我国的寒冷地区,DO在变温情况下变化的幅度较大,但到反应后期,当有机物达到难降解程度时,DO迅速大幅度升高,然后稳定在一个较高

的D0值。这一变化特点可使DO作为恒定温度条件下反应时间及反应过程的控制参数,来实现利用DO对SBR法反应过程的在线控制。

(4)在反应过程中,DO的变化规律反映了COD的降解规律。可以根据DO变化情况对曝气量进行调整,还可根据进水COD浓度高低,控制曝气量和DO浓度在合适的范围内,防止反应过程DO过高或过低,提高氧的利用率,节省运行费用,防止污泥膨胀。参考文献:

[1] 陈国喜.SBR生化系统的应用及其发展[J].环境科学进展,

1998,6(2).35~39.

[2] 叶亚萍.SBR工艺设计与运行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给水排

水,1998,14(4):21~23.

[3] 李秀玮,彭永臻,王淑莹,等.以DO作为SBR法处理工业废水

反应时间的控制参数[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5):537~540.


相关内容

  • 食品工厂设计基础
  • 食品工厂设计基础 20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 曾翔 20108569 目录 一.项目建议书„„„„„„„„„„„„„„„„„„ 二.产品方案„„„„„„„„„„„„„„„„„„„ 三.工艺流程„„„„„„„„„„„„„„„„„„„ 四.物料计算„„„„„„„„„„„„„„„„„„„ 五.设备选型„ ...

  • 机械加工废水
  • 废水处理工程 设 计 方 案 本处理系统主要采用先进的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对乳化液废水进行处理: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是高效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平板膜的应用取代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有效的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可以有效截留活性污泥,使其完全 ...

  • 水处理基础知识
  • 水处理基础知识 废水按其来源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各种有机 物,当其污染水域后,这些有机物在水体中分解时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破坏水体中氧的平 衡,使水质恶化.水体因缺氧造成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学需氧 ...

  • 生物法处理废水2014年7月27日
  • 生物法处理废水 PVC公用工程柳彪2014年9月22日 研究废水的微生物处理就是研究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营养 盐类及重金属等物质去处的微生物学原理及其规律,并加以实际应用的一门科学.目前,常用于污水治理的方法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常作为一种预处理的手段应用于废水处理:化学处理法是 ...

  • 生物法处理废水
  • 生物法处理废水 研究污水的微生物处理就是研究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营养 盐类及重金属等物质去处的微生物学原理及其规律,并加以实际应用的一门科学.目前,常用于污水治理的方法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常作为一种预处理的手段应用于废水处理:化学处理法是指向废水中加入化学药剂如明矾等,使其与污 ...

  • 屠宰场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 深圳市中龙食品有限公司 屠宰废水处理工程 设计方案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 深圳市新环机械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十月 目 录 目 录 ............................................................................. ...

  • 屠宰废水处理工艺预算
  •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3 第二章 建设规模及设计进出水水质 ................................. 4 2.1企业生产状况 .................... ...

  • 微生物絮凝剂
  •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 Good evening Let we share our speech 浅谈微生物絮凝剂 主讲人: 邀请嘉宾: 刁难嘉宾: 什么是微生物絮凝剂? 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絮凝活性的高分子有机物,主要含有糖蛋白.黏多糖. 纤维素和核酸等. 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 絮凝剂又称沉降剂,是 ...

  • 某肉联厂屠宰废水处理设计方案_secret
  •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3 第二章 建设规模及设计进出水水质 ................................. 4 2.1企业生产状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