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日报]对李广斌创业故事的专访

德行早教,让昔日富豪再次崛起

——2009年6月《经理日报》对李广斌创业故事的专访

如今,生活富裕、独生子、父母溺爱,造成了成千上万个骄横跋扈的中国式“小皇帝”,面对自己一手打造、既爱又恨的小“祖宗”,无数家长冷静下来后忧心如焚:“这些不知德行礼仪为何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网络成瘾,稍不如意,非哭即骂”的孩子,长大后将如何有所担当?!”

武汉,一个破产富豪,竟从帮助同行富豪子弟戒除网瘾中挖掘到“德行早教”的商机,从一个离异家长的“育儿自救”中找到“德行早教”的妙方,“古为今用”地创办了周末“私塾”,痴心于做孩子的德行、礼仪教练,不仅赢得了富豪和众多家长的喝彩,得到了著名国学大师、心理学博导的青睐支持,而且还赢得了中国顶级幼教集团的投资,吸引了美、英等西方投资商的关注和加盟,漂亮地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跨越!

70年代生人李广斌,面对人生的起落和机会的挖掘,他的胆识和智慧令人震撼!

破产富豪:为富豪子弟戒网瘾中邂逅商机!

1995年,李广斌从华师毕业后,被分到一所中学当教师。2001年,当时股市火爆,不甘寂寞的他毅然下海,在深圳开了一家股市通讯技术公司,不到两年,李广斌就成了开着奔驰、出入高档酒店的千万富豪!可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初,一场熊市突如其来,一些经销商背信弃义卷款潜逃,李广斌多年的积累血本无归。感慨世态炎凉、礼崩乐坏的李广斌无奈回到武汉。

生活有时就是过山车。为了养家糊口,曾经风光无限的李广斌被迫做起了老本行,不过这次是打着过去当教师的光环,做了周末家教老师兼保姆。

7月的一天,李广斌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张总的儿子在网吧聚众斗殴被抓被拘留,张总的老婆被气得住进医院,有时间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李广斌和张总一起下海,是多年的患难之交。

第二天,李广斌在医院见到了张总。原来,张总和老婆整体忙于做生意赚钱,没时间教育孩子,张总甚至连孩子上几年级也不清楚,成绩好就给予物质奖励,成绩差就非打即骂。为了对付父母,孩子也学会了父母在生意场上的那套“尔虞我诈”,对父母的教导是阳奉阴违,经常在网吧一玩就是通宵。这次出事,是因为张总的儿子为了赚钱上网,竟把父母给他的零花钱,在网吧私下放高利贷,结果导致双方火并。

“广斌,你也知道,像我们这些做生意的,成天忙于应酬,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孩子很容易染上网瘾出事,你是学教育的,我来投资,你创办个戒网机构,帮帮这些孩子吧!否则,我们这些做老板,孩子成不了气候,我们成天赚钱有什么意义呢?”张总红着眼圈一字一顿地说。李广斌一想,也觉得很有市场。就这样,在张总的资助下,李广斌借助华师母校的力量,与部队武汉某部联合举办“戒网训练营”。

2004年1月,训练营第一期开营,来自全国的18个富家子弟(不上学的网络游戏精英)齐聚武汉。让李广斌没想到的是,尽管训练营实行军事化管理,但第二天晚上还是逃跑了6个,李广斌和同伴们在武汉的网吧找了一整夜,也没找到。第二天下午他们陆续从网吧回来,可晚上又跑了3个。第三天,当李广斌把他们找回来时,自己也虚脱了。

12天与这些孩子的斗智斗勇,尽管效果还不错,在毕业典礼上,孩子们都开始感恩父母,都开始考虑回去后上学。但是3个月后,一些家长又纷纷打电话给李广斌:“孩子确实

好了一段时间,现在又开始去网吧了,夜不归宿,怎么办啊?”这些家长平时风光无限,可面对自己的孩子,又是那么可怜无助。面对他们的声声呼救,李广斌又连续举办了8期训练班,尽管想了无数办法,但结果依然喜忧参半!

李广斌无奈之下,只得暂停举办训练营,逐个与这些训练营毕业生彻夜长谈,他太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育子成败的原因了。就这样,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李广斌逐渐意识到:“开办戒网训练营,其实是治标不治本。无论孩子是染上网瘾、不懂礼貌还是其他任何的坏毛病,其病根其实在父母身上。由于父母在育儿时期对孩子德行养成教育上的缺位和错位。孩子一旦长大后遇到诱惑,就很容易因缺乏免疫力而导致沉沦。”

德行教育一定要釜底抽薪,越早越好,等到长大出问题再来纠正,不仅事倍功半,而且效果不好。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孩子病症的根源找到了,但究竟采取什么方式,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德行教育,即使有良好商战嗅觉的李广斌也一筹莫展!

点燃商机:灵感来自一位离异母亲的“育儿自救”!

2005年6月的一天,李广斌跟往常一样去雇主王惠芳家,进屋发现客厅里竟围满了大人和小孩。走近一看,原来是王惠芳的3岁儿子,正在给围坐在一旁的亲戚朋友和孩子们泡沏功夫茶!不一会,李广斌被这个男孩的表现惊呆了:从“治器、纳茶、侯汤、冲茶、刮沫、淋灌、烫杯”七道“功夫:3岁多的孩子,每一道沏茶功夫做得像模像样,每一个工序竟都蕴含着古代君子沏茶的谦谦风范。围坐在一旁的家长和孩子,就像被磁场吸引,都自觉地配合孩子的沏茶动作,兴奋地享受着3岁孩子的礼节待遇。茶毕送客,雇主的孩子首先站立,叩谢、递鞋、开门、引路、道别。

李广斌完全被这个孩子“出类拔萃”给吸引住了,而家长脸上那惊喜的眼神,孩子们那钦慕的目光更让李广斌震撼。原来,王慧芳前两年离婚了,独身带着孩子。因为没有父爱,孩子缺乏管教,在家里非常自我为中心,谁都不怕,也没个规矩。让人觉得不懂事没教养。别人都不喜欢跟他玩,他的性格也开始变得孤僻封闭。因为自己离婚对儿子造成伤害,王慧芳一直觉得亏欠孩子。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005年元月,王慧芳带孩子回山东老家过春节,特意去了一趟孔子的家乡曲阜,她想从那里找到育儿办法。

当她带着孩子参观孔庙时,一下子被孔子“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两句话深深吸引。王慧芳觉得很有道理,孩子只有先懂得德行礼仪,学了诗书,长大后才能立身言事。

怎么能从小就教会孩子礼仪呢?回来后王慧芳开始了解传统文化,发现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古代茶道(泡沏功夫茶)融入了很多待客礼仪,操作性又强,是一种很好的礼仪养成教育。于是,王慧芳请来茶道专家,专门给孩子培训泡沏功夫茶。

在孩子学茶道的同时,她还了解到《弟子规》古代是专门培养孩子礼仪规范的蒙学教材,她买来读后感觉如获至宝。她就配合着孩子学茶道时教给《弟子规》背,还稍微讲解一下。 这位单亲母亲在育儿上的“用心良苦”,终于给她带了丰厚的回报!

一天,正在北京出差的王慧芳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说:“妈妈,姥姥咳嗽生病了,你快点回来吧!”王慧芳说:“妈妈要工作,姥爷会给姥姥买药治病啊。”王慧芳实在没想到,电话那头的儿子,居然给她背诵起弟子规的一段话:“„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现在姥姥生病了,你白天不在家,晚上不在家,我和姥姥都很想你。”

一直以来,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王慧芳的心病。儿子那充满稚嫩而又明事理的话,竟一下子让她看到了希望,她激动得泪流满面、喜极而泣!为了给儿子做出榜样,原计划第二天返

汉的王慧芳,匆匆处理完生意上的事,就登上了当晚回武汉的班机。

李广斌从王慧芳那里了解到这些后,一宿无眠。他兴奋地意识到,他找到了“德行早教”的入门妙方了!那就是从弟子规和茶道入手。

在钢琴、英语等西式技术型教育日益火爆的今天,用传统文化专注于孩子德行礼仪的培养,恰恰是中国幼教领域一块无人开垦的、荒芜的处女地!李广斌终于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宝贵机会:“既然早教缺德,那我就用传统文化来做早教的德行教练。”

改造“私塾”:专为孩子“德行修炼”提供心灵鸡汤

2006年3月,有了想法的李广斌也来到山东曲阜,虔诚地拜谒了先贤孔子。在肃穆的孔庙里,他想到了2500年前,孔子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塾,前后向3000弟子传承文化礼仪,造就了一大批治国理政的旷世之才。

曲阜之行,让李广斌在一次灵光闪现:为什么在幼教领域“洋为中用”、“西式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却没有人想到去“古为今用”,打造一个中式教育的现代“私塾”,让孩子从小接受国学启蒙,学会做人德行、礼仪处事,奠定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础呢?

就这样,一个注定能引起中国教育“石破天惊”的计划正在李广斌心中发酵和酝酿。他决心改良古代的“旧私塾”模式,创办一个21世纪的现代化的“新私塾”,为现代儿童提供一碗终身受用的心灵鸡汤。

然而,当李广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身边的朋友时,居然没有一人支持他。有的劝李广斌:“现在的家长,都不惜万金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你搞私塾,教孩子德行、礼仪,一是不实用,二不见效慢,肯定不会有市场!”

就这样,在一片反对声中,李广斌开始了他的“私塾”革命!

首先是要解决资金问题。正在愁眉苦脸的时候,李广斌的老父亲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挥泪卖掉自己唯一的一所住房,将卖房款和所有积蓄交给儿子后,就和李广斌一起在外租了间简陋的房子居住。接着,李广斌在华中师大找到心理学系、学前教育系、中文系、历史系的教授博士们,创编教材和教法。首先他将茶道和《弟子规》整合,结合动画、图片、角色扮演和互动体验,创编了一套《蒙童礼仪》课程。接着他有模仿古代的《千字文》,创编了一套贴近现代生活的《国韵诵读》课程。教孩子的德行礼仪和国文母语。

为了营造私塾文化氛围,给孩子真实的心灵体验,李广斌费尽苦心:他在华师西门租用了一间200平方米的房子,装修全部采用古典风格,馆里供奉有孔子像、香炉,墙上挂上字画,外出定做了案几和蒲团,买来了手摇铃铛当上下课铃。

装修结束,李广斌请母校幼儿园的家长参观后征求意见。家长们一进教室,恍若时光倒流2000年前的古代私塾,个个觉得惊奇万分。一个家长突然蹦出一句:“孩子穿什么呢?教室像私塾,孩子穿着时尚,那肯定不协调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广斌似乎感觉缺少点什么?但又不知道缺在哪?如果孩子们穿上古代汉服,那一定能把“环境育人”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可哪里去找古代汉服呢?市场没有卖的,只能凭个人想象自行设计。鲜艳了吧又不庄重,庄重吧又不童趣?布料选用绸缎还是棉布?帽子是做有辫子的还是飘带?李广斌没有任何经验借鉴,只能是先设计再看效果,当设计师第十二个款式穿在孩子身上闪亮登场时,他和聘请审定汉服的国学教授们眼睛几乎同时一亮。

最后,该给“现代私塾”起个什么名字呢?如果简单地叫“私塾”,显然不合适宜,也和现代教育格格不入?如果不叫“私塾”,那怎么去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自己的个性呢?那些天,李广斌凝思苦想,灵光闪现:“既然是儿童习练德行、学习国学的地方,其简称不就

是„童学馆‟吗?”当李广斌把“童学馆”的名字拿去征求专家教授意见时,立即赢得满堂喝彩!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2006年8月13日,李广斌第一家现代私塾——“童学馆”隆重开馆!一群身着汉服的孩子和教师,在古琴的伴奏下,开始了第一天的德行、国文的学习!

开业第二天,武汉各大媒体均头版大幅报道,全国媒体也纷纷追踪报道,而互联网上各大门户网站等转载报道达上万条信息。同时它也成为无数家长眼中一道靓丽的“育儿风景线”!开班半年多,先后有800多个孩子从这里顺利“毕业”,“焕然一新”地成为一个有孝心、懂礼仪的好宝宝,赢得了家长一片喝彩!

融资奇迹,打造全球化的童学馆!

童学馆刚开业时,媒体一片猎奇和质疑。但是中央台的百家讲坛推出于丹讲论语,一下子“国学”火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声越来越少,李广斌的员工和身边的朋友们也逐渐不说泄气话了,转而支持他的这个大胆的举动。随后的两年里,李广斌在武汉、大连、郑州等地开了6家童学馆。

为了做好童学馆的研发和发展,李广斌不仅将自己赚来的钱全部投了进去,而且还借债几十万,正当李广斌在艰难经营时,社会上对“私塾”的交锋不绝于耳,李广斌创办的“童学馆”一下子卷进漩涡!尽管与李广斌洽谈合作的人络绎不绝,但大多被他委婉拒绝。他深知童学馆的事业,必须是有德行、热爱传统文化、有抱负有识之士来担当。如果贸然和一些追求功利的人合作,尽管眼前会有收益,但最终会毁掉这份伟大的事业!

此时的李广斌,才真正感到什么叫高处不胜寒!他一个人孤军奋战,势单力薄,到了2009年初,得不到社会理解和支持的李广斌,无论是课程研发还是事业拓展都举步维艰。正当李广斌感到精疲力竭时,机会竟如此悄悄降临!

2008年3月,李广斌在从深圳返回武汉。在飞机上,李广斌顾不上休息,竟在隔板上修改起童学馆的宣传折页。飞机将要降落武汉天河机场时,李广斌收起纸笔,却听到一个声音:“我可以看看你手里的东西吗?”

李广斌扭头一看,被惊得目瞪口呆。旁边坐的竟是中国幼教教父级人物——金色摇篮集团董事长程跃博士。在中国幼教界,可以说无人不知他的大名,旗下有70多家幼儿园,是中国最大的幼儿园品牌创立人,也是李广斌一直最为敬仰的人。李广斌只是在媒体上见过程跃,如今他却近在咫尺。2008年5月,兴奋不已的李广斌如约见到了程跃博士。

程博士开门见山:“你是否考虑过多利用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的最新成就,以及计算机技术和动画手段去设计童学馆的课程,让中国文化的传承过程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更喜闻乐见些?你考虑过让更多的孩子到童学馆来学习吗?比如说0-3岁的小宝宝,再比如说小学生?”李广斌摇摇头“暂时还没有想过”程博士接着说:“要想,要把你的3-6岁的课程扩展到0-12岁。要把这个德行教练的想法扩展到中国文化的教练。在中国学英语成就了一个新东方,而全球学汉语和中国文化,也一定能成就一个童学馆。现在中国经济如此高速发展,未来中国文化一定会在世界上重新拥有话语权。如果我们能一起开发出一套0-12年的中国文化教育课程计划,那可是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业啊。”

程博士的点拨,一下子让李广斌豁然开朗!程博士欣慰地说:“做教育一定要有些理想。我决定投资,全力支持你做这件好事情。”

8年的辛苦打拼,结果却只用了15分钟的谈话,李广斌就得到了一笔几乎是救命的投资和精神支持!人的一生能有几次这样的15分钟啊?!

在程博士的悉心指导下,李广斌不负重望,相继研发出了心之芽、人之初、艺国韵、文

曲星、智多星、艺龄童、背诵王、速读万卷、国韵作文、盲棋思维等十多门课程。

2009年2月,华师心理学院正式确定童学馆为“中国文化和儿童发展”研究基地,博导、院长周宗奎教授亲任课题组组长。

针对一些人对私塾的误解,周教授如此点评:“借助西方心理学的技术去传承中国文化,利用中国文化去促进儿童的人格发展,这是童学馆与现在国内其他私塾最大的不同。它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创新路子,很有时代气息。”

2008年12月,在英国BBC和美国美联社相继报道了童学馆后,李广斌接到第一个从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美国现在学汉语非常热,我跟几个中文学校校长介绍了童学馆,他们在阅读了童学馆的网站后,非常感兴趣想加盟,希望你能给予我们特许。”这个电话,一下子点燃了李广斌在全球推广中国文化的梦想!

这位落魄到做家教糊口的昔日富豪竟从帮助戒除富家子弟网瘾中禅悟商机,从一个离异家长的“育儿自救”中邂逅灵感,古为今用地创办现代私塾,开发出做孩子“德行教练”这个巨大市场,从而精彩地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他面对人生滑铁卢的态度,以及他另辟蹊径的创业故事,一定会让无数创业者为之震撼。

德行早教,让昔日富豪再次崛起

——2009年6月《经理日报》对李广斌创业故事的专访

如今,生活富裕、独生子、父母溺爱,造成了成千上万个骄横跋扈的中国式“小皇帝”,面对自己一手打造、既爱又恨的小“祖宗”,无数家长冷静下来后忧心如焚:“这些不知德行礼仪为何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网络成瘾,稍不如意,非哭即骂”的孩子,长大后将如何有所担当?!”

武汉,一个破产富豪,竟从帮助同行富豪子弟戒除网瘾中挖掘到“德行早教”的商机,从一个离异家长的“育儿自救”中找到“德行早教”的妙方,“古为今用”地创办了周末“私塾”,痴心于做孩子的德行、礼仪教练,不仅赢得了富豪和众多家长的喝彩,得到了著名国学大师、心理学博导的青睐支持,而且还赢得了中国顶级幼教集团的投资,吸引了美、英等西方投资商的关注和加盟,漂亮地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跨越!

70年代生人李广斌,面对人生的起落和机会的挖掘,他的胆识和智慧令人震撼!

破产富豪:为富豪子弟戒网瘾中邂逅商机!

1995年,李广斌从华师毕业后,被分到一所中学当教师。2001年,当时股市火爆,不甘寂寞的他毅然下海,在深圳开了一家股市通讯技术公司,不到两年,李广斌就成了开着奔驰、出入高档酒店的千万富豪!可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初,一场熊市突如其来,一些经销商背信弃义卷款潜逃,李广斌多年的积累血本无归。感慨世态炎凉、礼崩乐坏的李广斌无奈回到武汉。

生活有时就是过山车。为了养家糊口,曾经风光无限的李广斌被迫做起了老本行,不过这次是打着过去当教师的光环,做了周末家教老师兼保姆。

7月的一天,李广斌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张总的儿子在网吧聚众斗殴被抓被拘留,张总的老婆被气得住进医院,有时间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李广斌和张总一起下海,是多年的患难之交。

第二天,李广斌在医院见到了张总。原来,张总和老婆整体忙于做生意赚钱,没时间教育孩子,张总甚至连孩子上几年级也不清楚,成绩好就给予物质奖励,成绩差就非打即骂。为了对付父母,孩子也学会了父母在生意场上的那套“尔虞我诈”,对父母的教导是阳奉阴违,经常在网吧一玩就是通宵。这次出事,是因为张总的儿子为了赚钱上网,竟把父母给他的零花钱,在网吧私下放高利贷,结果导致双方火并。

“广斌,你也知道,像我们这些做生意的,成天忙于应酬,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孩子很容易染上网瘾出事,你是学教育的,我来投资,你创办个戒网机构,帮帮这些孩子吧!否则,我们这些做老板,孩子成不了气候,我们成天赚钱有什么意义呢?”张总红着眼圈一字一顿地说。李广斌一想,也觉得很有市场。就这样,在张总的资助下,李广斌借助华师母校的力量,与部队武汉某部联合举办“戒网训练营”。

2004年1月,训练营第一期开营,来自全国的18个富家子弟(不上学的网络游戏精英)齐聚武汉。让李广斌没想到的是,尽管训练营实行军事化管理,但第二天晚上还是逃跑了6个,李广斌和同伴们在武汉的网吧找了一整夜,也没找到。第二天下午他们陆续从网吧回来,可晚上又跑了3个。第三天,当李广斌把他们找回来时,自己也虚脱了。

12天与这些孩子的斗智斗勇,尽管效果还不错,在毕业典礼上,孩子们都开始感恩父母,都开始考虑回去后上学。但是3个月后,一些家长又纷纷打电话给李广斌:“孩子确实

好了一段时间,现在又开始去网吧了,夜不归宿,怎么办啊?”这些家长平时风光无限,可面对自己的孩子,又是那么可怜无助。面对他们的声声呼救,李广斌又连续举办了8期训练班,尽管想了无数办法,但结果依然喜忧参半!

李广斌无奈之下,只得暂停举办训练营,逐个与这些训练营毕业生彻夜长谈,他太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育子成败的原因了。就这样,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李广斌逐渐意识到:“开办戒网训练营,其实是治标不治本。无论孩子是染上网瘾、不懂礼貌还是其他任何的坏毛病,其病根其实在父母身上。由于父母在育儿时期对孩子德行养成教育上的缺位和错位。孩子一旦长大后遇到诱惑,就很容易因缺乏免疫力而导致沉沦。”

德行教育一定要釜底抽薪,越早越好,等到长大出问题再来纠正,不仅事倍功半,而且效果不好。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孩子病症的根源找到了,但究竟采取什么方式,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德行教育,即使有良好商战嗅觉的李广斌也一筹莫展!

点燃商机:灵感来自一位离异母亲的“育儿自救”!

2005年6月的一天,李广斌跟往常一样去雇主王惠芳家,进屋发现客厅里竟围满了大人和小孩。走近一看,原来是王惠芳的3岁儿子,正在给围坐在一旁的亲戚朋友和孩子们泡沏功夫茶!不一会,李广斌被这个男孩的表现惊呆了:从“治器、纳茶、侯汤、冲茶、刮沫、淋灌、烫杯”七道“功夫:3岁多的孩子,每一道沏茶功夫做得像模像样,每一个工序竟都蕴含着古代君子沏茶的谦谦风范。围坐在一旁的家长和孩子,就像被磁场吸引,都自觉地配合孩子的沏茶动作,兴奋地享受着3岁孩子的礼节待遇。茶毕送客,雇主的孩子首先站立,叩谢、递鞋、开门、引路、道别。

李广斌完全被这个孩子“出类拔萃”给吸引住了,而家长脸上那惊喜的眼神,孩子们那钦慕的目光更让李广斌震撼。原来,王慧芳前两年离婚了,独身带着孩子。因为没有父爱,孩子缺乏管教,在家里非常自我为中心,谁都不怕,也没个规矩。让人觉得不懂事没教养。别人都不喜欢跟他玩,他的性格也开始变得孤僻封闭。因为自己离婚对儿子造成伤害,王慧芳一直觉得亏欠孩子。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005年元月,王慧芳带孩子回山东老家过春节,特意去了一趟孔子的家乡曲阜,她想从那里找到育儿办法。

当她带着孩子参观孔庙时,一下子被孔子“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两句话深深吸引。王慧芳觉得很有道理,孩子只有先懂得德行礼仪,学了诗书,长大后才能立身言事。

怎么能从小就教会孩子礼仪呢?回来后王慧芳开始了解传统文化,发现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古代茶道(泡沏功夫茶)融入了很多待客礼仪,操作性又强,是一种很好的礼仪养成教育。于是,王慧芳请来茶道专家,专门给孩子培训泡沏功夫茶。

在孩子学茶道的同时,她还了解到《弟子规》古代是专门培养孩子礼仪规范的蒙学教材,她买来读后感觉如获至宝。她就配合着孩子学茶道时教给《弟子规》背,还稍微讲解一下。 这位单亲母亲在育儿上的“用心良苦”,终于给她带了丰厚的回报!

一天,正在北京出差的王慧芳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说:“妈妈,姥姥咳嗽生病了,你快点回来吧!”王慧芳说:“妈妈要工作,姥爷会给姥姥买药治病啊。”王慧芳实在没想到,电话那头的儿子,居然给她背诵起弟子规的一段话:“„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现在姥姥生病了,你白天不在家,晚上不在家,我和姥姥都很想你。”

一直以来,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王慧芳的心病。儿子那充满稚嫩而又明事理的话,竟一下子让她看到了希望,她激动得泪流满面、喜极而泣!为了给儿子做出榜样,原计划第二天返

汉的王慧芳,匆匆处理完生意上的事,就登上了当晚回武汉的班机。

李广斌从王慧芳那里了解到这些后,一宿无眠。他兴奋地意识到,他找到了“德行早教”的入门妙方了!那就是从弟子规和茶道入手。

在钢琴、英语等西式技术型教育日益火爆的今天,用传统文化专注于孩子德行礼仪的培养,恰恰是中国幼教领域一块无人开垦的、荒芜的处女地!李广斌终于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宝贵机会:“既然早教缺德,那我就用传统文化来做早教的德行教练。”

改造“私塾”:专为孩子“德行修炼”提供心灵鸡汤

2006年3月,有了想法的李广斌也来到山东曲阜,虔诚地拜谒了先贤孔子。在肃穆的孔庙里,他想到了2500年前,孔子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塾,前后向3000弟子传承文化礼仪,造就了一大批治国理政的旷世之才。

曲阜之行,让李广斌在一次灵光闪现:为什么在幼教领域“洋为中用”、“西式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却没有人想到去“古为今用”,打造一个中式教育的现代“私塾”,让孩子从小接受国学启蒙,学会做人德行、礼仪处事,奠定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础呢?

就这样,一个注定能引起中国教育“石破天惊”的计划正在李广斌心中发酵和酝酿。他决心改良古代的“旧私塾”模式,创办一个21世纪的现代化的“新私塾”,为现代儿童提供一碗终身受用的心灵鸡汤。

然而,当李广斌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身边的朋友时,居然没有一人支持他。有的劝李广斌:“现在的家长,都不惜万金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你搞私塾,教孩子德行、礼仪,一是不实用,二不见效慢,肯定不会有市场!”

就这样,在一片反对声中,李广斌开始了他的“私塾”革命!

首先是要解决资金问题。正在愁眉苦脸的时候,李广斌的老父亲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挥泪卖掉自己唯一的一所住房,将卖房款和所有积蓄交给儿子后,就和李广斌一起在外租了间简陋的房子居住。接着,李广斌在华中师大找到心理学系、学前教育系、中文系、历史系的教授博士们,创编教材和教法。首先他将茶道和《弟子规》整合,结合动画、图片、角色扮演和互动体验,创编了一套《蒙童礼仪》课程。接着他有模仿古代的《千字文》,创编了一套贴近现代生活的《国韵诵读》课程。教孩子的德行礼仪和国文母语。

为了营造私塾文化氛围,给孩子真实的心灵体验,李广斌费尽苦心:他在华师西门租用了一间200平方米的房子,装修全部采用古典风格,馆里供奉有孔子像、香炉,墙上挂上字画,外出定做了案几和蒲团,买来了手摇铃铛当上下课铃。

装修结束,李广斌请母校幼儿园的家长参观后征求意见。家长们一进教室,恍若时光倒流2000年前的古代私塾,个个觉得惊奇万分。一个家长突然蹦出一句:“孩子穿什么呢?教室像私塾,孩子穿着时尚,那肯定不协调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广斌似乎感觉缺少点什么?但又不知道缺在哪?如果孩子们穿上古代汉服,那一定能把“环境育人”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可哪里去找古代汉服呢?市场没有卖的,只能凭个人想象自行设计。鲜艳了吧又不庄重,庄重吧又不童趣?布料选用绸缎还是棉布?帽子是做有辫子的还是飘带?李广斌没有任何经验借鉴,只能是先设计再看效果,当设计师第十二个款式穿在孩子身上闪亮登场时,他和聘请审定汉服的国学教授们眼睛几乎同时一亮。

最后,该给“现代私塾”起个什么名字呢?如果简单地叫“私塾”,显然不合适宜,也和现代教育格格不入?如果不叫“私塾”,那怎么去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自己的个性呢?那些天,李广斌凝思苦想,灵光闪现:“既然是儿童习练德行、学习国学的地方,其简称不就

是„童学馆‟吗?”当李广斌把“童学馆”的名字拿去征求专家教授意见时,立即赢得满堂喝彩!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2006年8月13日,李广斌第一家现代私塾——“童学馆”隆重开馆!一群身着汉服的孩子和教师,在古琴的伴奏下,开始了第一天的德行、国文的学习!

开业第二天,武汉各大媒体均头版大幅报道,全国媒体也纷纷追踪报道,而互联网上各大门户网站等转载报道达上万条信息。同时它也成为无数家长眼中一道靓丽的“育儿风景线”!开班半年多,先后有800多个孩子从这里顺利“毕业”,“焕然一新”地成为一个有孝心、懂礼仪的好宝宝,赢得了家长一片喝彩!

融资奇迹,打造全球化的童学馆!

童学馆刚开业时,媒体一片猎奇和质疑。但是中央台的百家讲坛推出于丹讲论语,一下子“国学”火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对声越来越少,李广斌的员工和身边的朋友们也逐渐不说泄气话了,转而支持他的这个大胆的举动。随后的两年里,李广斌在武汉、大连、郑州等地开了6家童学馆。

为了做好童学馆的研发和发展,李广斌不仅将自己赚来的钱全部投了进去,而且还借债几十万,正当李广斌在艰难经营时,社会上对“私塾”的交锋不绝于耳,李广斌创办的“童学馆”一下子卷进漩涡!尽管与李广斌洽谈合作的人络绎不绝,但大多被他委婉拒绝。他深知童学馆的事业,必须是有德行、热爱传统文化、有抱负有识之士来担当。如果贸然和一些追求功利的人合作,尽管眼前会有收益,但最终会毁掉这份伟大的事业!

此时的李广斌,才真正感到什么叫高处不胜寒!他一个人孤军奋战,势单力薄,到了2009年初,得不到社会理解和支持的李广斌,无论是课程研发还是事业拓展都举步维艰。正当李广斌感到精疲力竭时,机会竟如此悄悄降临!

2008年3月,李广斌在从深圳返回武汉。在飞机上,李广斌顾不上休息,竟在隔板上修改起童学馆的宣传折页。飞机将要降落武汉天河机场时,李广斌收起纸笔,却听到一个声音:“我可以看看你手里的东西吗?”

李广斌扭头一看,被惊得目瞪口呆。旁边坐的竟是中国幼教教父级人物——金色摇篮集团董事长程跃博士。在中国幼教界,可以说无人不知他的大名,旗下有70多家幼儿园,是中国最大的幼儿园品牌创立人,也是李广斌一直最为敬仰的人。李广斌只是在媒体上见过程跃,如今他却近在咫尺。2008年5月,兴奋不已的李广斌如约见到了程跃博士。

程博士开门见山:“你是否考虑过多利用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的最新成就,以及计算机技术和动画手段去设计童学馆的课程,让中国文化的传承过程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更喜闻乐见些?你考虑过让更多的孩子到童学馆来学习吗?比如说0-3岁的小宝宝,再比如说小学生?”李广斌摇摇头“暂时还没有想过”程博士接着说:“要想,要把你的3-6岁的课程扩展到0-12岁。要把这个德行教练的想法扩展到中国文化的教练。在中国学英语成就了一个新东方,而全球学汉语和中国文化,也一定能成就一个童学馆。现在中国经济如此高速发展,未来中国文化一定会在世界上重新拥有话语权。如果我们能一起开发出一套0-12年的中国文化教育课程计划,那可是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业啊。”

程博士的点拨,一下子让李广斌豁然开朗!程博士欣慰地说:“做教育一定要有些理想。我决定投资,全力支持你做这件好事情。”

8年的辛苦打拼,结果却只用了15分钟的谈话,李广斌就得到了一笔几乎是救命的投资和精神支持!人的一生能有几次这样的15分钟啊?!

在程博士的悉心指导下,李广斌不负重望,相继研发出了心之芽、人之初、艺国韵、文

曲星、智多星、艺龄童、背诵王、速读万卷、国韵作文、盲棋思维等十多门课程。

2009年2月,华师心理学院正式确定童学馆为“中国文化和儿童发展”研究基地,博导、院长周宗奎教授亲任课题组组长。

针对一些人对私塾的误解,周教授如此点评:“借助西方心理学的技术去传承中国文化,利用中国文化去促进儿童的人格发展,这是童学馆与现在国内其他私塾最大的不同。它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创新路子,很有时代气息。”

2008年12月,在英国BBC和美国美联社相继报道了童学馆后,李广斌接到第一个从美国打来的越洋电话:“美国现在学汉语非常热,我跟几个中文学校校长介绍了童学馆,他们在阅读了童学馆的网站后,非常感兴趣想加盟,希望你能给予我们特许。”这个电话,一下子点燃了李广斌在全球推广中国文化的梦想!

这位落魄到做家教糊口的昔日富豪竟从帮助戒除富家子弟网瘾中禅悟商机,从一个离异家长的“育儿自救”中邂逅灵感,古为今用地创办现代私塾,开发出做孩子“德行教练”这个巨大市场,从而精彩地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他面对人生滑铁卢的态度,以及他另辟蹊径的创业故事,一定会让无数创业者为之震撼。


相关内容

  • 财经类杂志如何"卖思想"
  • 近年,传统媒体越来越遭受各种新媒体的冲击,首当其冲的恰恰就是传统财经媒体,不仅风光不再,而且大多数渐趋消亡.而以承担"中部崛起支点"舆论引领为重任的<支点>杂志,却逆中求进,已成为财经媒体的一支新军.该刊为主体受众群策划的一系列重头深度报道,所展现的既把握大势.踏准浪 ...

  • 日报第三季度宣传报道工作总结
  •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报道好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工作思路、工作部署和各级各部门的做法、成效,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一版重点搞好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主打栏目《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这个栏目重点报道了全市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市建设、现代农业、关注民生等重大内容。一季度共发表《淇 ...

  • 媒体新闻报道-汇总
  • 目(1)<新华网江西频道>:录专访南康家具行业协会会长刘学春:抓住历史机遇 打造千亿家具产业集群 [原文链接]http://www.jx.xinhuanet.com/news/jxtt/2013-01/26/c_114501457.htm 中国木业网:http://www.wood365 ...

  • 最年轻的企业家 创业之星 缪科达 创业人物
  • 简介 缪科达,男,汉族,1989年4月出生,现25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江阴市锦科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极尚装饰江阴分公司总经理. 2007年毕业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11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2011年就职于江阴一建建设有限公司 2012年4月成 ...

  • 三十年来磨一"健"-访著名律师浙江浔溪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广健
  • 三十年来磨一"健" ---记浙江浔溪律师事务所主任著名律师李广健 (本刊记者张永根) 李广健,浙江大学双学历,1967年1月生,浙江湖州人,浙江浔溪律师事务所主任.2014年度入选<中国当代优秀律师>,2015年度入选<中国刑事辩护大律师>.不仅仅只是律师 ...

  • 精品杂志推荐
  • 知名杂志 <环球> <环球>杂志全彩双周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新华社主管.瞭望周刊社主办的全球时事新闻刊物.依靠新华社遍布海内外100多个派驻机构和国内31个地方分社近4000人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联合海内外大批知名专家.学者以及资深撰稿人,<环球>能够快速.准 ...

  • 危机公关与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最新
  • 危机公关与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 2012年6月09-10日 北京 | 2012年6月16-17日 上海 | 2012年6月23-24日 深圳 2012年9月08-09日 北京 | 2012年9月15-16日 上海 | 2012年9月22-23日 深圳 2012年12月08-09日 北京 | 2012年 ...

  • 玉荣专访:隋学前-致力于组织和人效能提升的管理咨询"老法师"
  • 本期嘉宾:隋学前 他是AMT组织和人力资源领域的大牛,十余年专注组织和人的效能综合提升.从4+3组织设计模型到组织价值论,从绩效激励体系到"铁三角"模式创新,他不断探索创新,只为帮客户带来切实的绩效提升.从独立创业的咨询公司老板,到加入AMT平台成为事业合伙人,他说,开启了专业顾 ...

  • 新闻写作常识
  • 新闻写作常识 新闻写作知识对于记者编辑来说是基础性业务知识,是必须完全掌握的"吃饭知识".但是,现在不少记者编辑.新闻从业人员却连这些新闻写作的常识性知识都半生不熟.模棱两可,严重影响了新闻写作水平.为此,记者网整理出如下<新闻写作知识基础>,供学习加强和温习掌握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