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目录[隐藏] 需求层次理论释义 需要层次理论的实践与进一步发展 需要层次理论的评论 需求层次理论释义 需要层次理论的实践与进一步发展 需要层次理论的评论

需求层次理论释义

需求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1943年,由美国著名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并分别提出激励措施。其中底部的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顶部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最初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给定七层次需要,广为流传的五层次需要的自我实现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在晚年马斯洛在自我实现需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超自我实现需要,作为其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某种总结。

生理需求

级别最低,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 缺乏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

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 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时,假设人为报酬而工作

•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安全需求

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钱。 •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榜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例如: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而开始变的不相信这社会,变的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因为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而藉此来保护自身安全。 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 激励措施: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避免员工收到双重的指令而混乱。

社交需求

属於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徵: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 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

例如:一个没有受到父母关怀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所以在学校交朋友,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或是同类。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 激励措施: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支持与赞许员工寻找及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

尊重需求

属於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 缺乏尊重需求的特征:变的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

例如:利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强悍、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富豪为了自己名利而赚钱,或是捐款。

• 激励措施:公开奖励和表扬,强调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刊物发表文章表扬、优秀员工光荣榜。

自我实现需求

最高层次的需求,是针对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具体包括包括认知、审美、创造、发挥潜能的需要等等,在前面各低层次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

• 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特征: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虚感给推动着,要自己去做一些身为一个「人」应该在这世上做的事(使命感),极需要有让他能更充实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让一个人深刻的体验到自己没有白活在这世界上的事物。也开始认为,价值观、道德观胜过金钱、爱人、尊重和社会的偏见。

例如:一个真心为了帮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术家、运动家把自己的体能练到极致,让自己成为世界一流或是单纯只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业家,真心认为自己所经营的事业能为这社会带来价值,而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

• 激励措施:设计工作时运用复杂情况的适应策略,给有特长的人委派特别任务,在设计工作和执行计划时为下级留有余地。

超自我实现

马斯洛在晚期时,所提出的一个理论。 这是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充分的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时,所出现短暂的「高峰体验」,通常都是在执行一件事情时,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时,才能深刻体验到的这种感觉,通常都是出现在艺术家、或是音乐家身上。 例如:一位音乐家,在演奏音乐时,所感受到的一股「忘我」的体验。 一位艺术家在画图时,感受不到时间的消逝,他在画图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跟一秒一样快,但每一秒却活的比一个礼拜还充实。

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假定,人们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进一步的说,任何一种特定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它在需求层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它更低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马斯洛的理论认为,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逐步的、有因果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一套不断变化的“重要”的需求控制着人们的行为,这种等级关系并非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这样的中层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顺序因人而异。不过马斯洛也明确指出,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的。马斯洛认为各层次需要之间有以下一些关系:

1、一般来说,这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低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

2、 这五种需要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足的,越是靠近顶部的成长型需要,满足的百分比越少。

3、同一时期,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因为人的行为往往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4、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近来的研究有些新发现:

(1) 缺乏型需要几乎人人都有,而成长型需要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当部分的人没有。

(2) 满足需要时不一定先从最低层次开始,有时可以从中层,或高层开始;有时个体为了满足高层次的需要而牺牲低层次的需要。

(3) 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满足而消失,高层次需要发展时,低层次需要仍然存在,在许多情景中,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

需要层次理论的实践与进一步发展

实践

1、许多的研究表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本管理人员相比,更能够满足他们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因为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着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能够自我实现,在另一方面,基本管理人员更多地从事常规的工作,满足较高层需求就相对困难一些。而且需求的满足根据一个人在组织中所做的工作、年龄、公司规模以及员工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生产指挥系统的管理人员在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比科室人员感到更大的满足,双方在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上的差距最大。

3、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方面,年青员工(25或以下)的要求比较年长的员工(36或以上)更强烈。

4、 低层次的管理部门和小公司的管理人员比在大公司工作的管理人员更易感到需求得到满足。

5、事实表明,个人和组织中的事件能够而且确实能改变需求。组织中的习惯做法会强烈地影响许多高层次需求的产生并给予满足。例如,根据过去胜任工作而给予的晋升能够激发员工的尊重需求。而且,随着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发展,安全需求逐渐减弱,而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相应增强。

6、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而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研究发展

下面是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研究发现的概括:

1、 需求可以认为是个人努力争取实现的愿望。

2、只有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需求才能发挥激励作用。

3、 除了自我实现,其它需求都可能得到满足,这时它们对于个人来说,重要性就下降了。

4、在特定时间内,人可能受到各种需求的激励。任何人的需求层次都会受到个人差异的影响,并且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需要层次理论的评论

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

第一,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对于促进管理中对人的重视具有积极意义。传统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往往是把人看作是“工具”,认为人与动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否认人的感情、价值以及尊严等特性。需要层次理论突出了人的因素,促使了资本主义企业管理重点由物到人的转变。

第二,需要层次理论概括了一般人在不同层次上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因而获得了广泛认同。

第三,需要层次理论肯定了高层次需要的重要性,有助于发挥精神利益的作用。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了人在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高层次需要的意义,认为只有高层次需要的追求和满足才能使人产生更深刻的内在幸福感和丰富感(高峰体验)。也就是说人应该去不断追求高层次的境界,才能充分体现人的特点,高层次需要比低层次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去努力工作。这就说明了在管理方面不仅仅要重视物质利益的作用,而且也要重视和发挥精神利益的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与谬误

第一、需要层次理论存在着人本主义局限性。人的动机是行为的原因,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总是将需求欲望作为人们行为动机的唯一要素。但实际上,从心理角度来说人们行为除了受人现实需求、欲望、愿望影响外,还受人们的信心、信念的影响。所谓信心是人们对行为实现可能性或必然性的预期,其与人们的“需要”、信念一起共同从行为成功的可能性或必然性认知角度促使人们行为的产生,就如许多歌迷或体育迷虽然都会有当歌星或当体育明星的愿望,但其中大部分人都还没有痴迷到真正地去追求这一目标的地步,所以说需求并不是决定人们行为动机的唯一因素,需要层次理论在这一点是犯了基础性的错误。

第二、需求归类有重叠倾向。在马斯洛研究发表中,自己也承认:“一个人对性欲的要求不仅是性欲而已,也可能包括了尊重与安全感”。实际上,尊重的需求是贯

穿整个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心理现象,大部分人实际上不仅有以穷困潦倒为耻和夸耀财富的自尊心理,而且还会愿以朋友众多而接受人尊重的心理,更会有以获得诺贝尔奖为荣誉的心理,由此可知尊重不能做为一种单独的需求来看,其只是各项需求是否满足的表现而已;同时,安全需要和交往需求从人际方面来说也有相互重叠的方面,比如孩子们在学校中交往环境不好,有相互欺辱的现象,造成有些孩子不愿上学,这样的结果很难说是安全需要受挫导致的还是交往需要受挫导致的。

第三、需要层次理论具有推崇自我中心的倾向。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高层次的需要是建立在低层次需要基础之上,这就造成了需要层次理论对个人主义的合理化,这就等于排斥了西方的“博爱”思想,为孔夫子由已推人的“仁”做了注脚。由此这一理论也就很难解释如“中国工农红军士兵能忍受艰难困苦而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现象。实际上,马斯洛没意识到其需要层次理论中大部分高层次需要应该是包含低层次需要的,比如人们的社会交往需求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更安全地保障自己的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需要随之而来则更是各项低层次需求的到来,所以说人们的基本需求与其高级需要往往是统一的,由此人们不仅可能由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去追求高层次需要,更可能由高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去追求低层次需求,而这也就是人们会去除单纯的私念而去爱人类、以至爱自然的心理基础。

第四、需要满足的标准和程度是模糊的。马斯洛在这方面曾提到:“生理需求若是到达20时,安全需求会出现5,爱的需求有可能会出现1”,而由此是很难有个标准界定什么样的需求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会出现另一种需求程度,甚至由此也就很难解释如司马迁在受刑后仍然能坚持写《史记》的动力所在,也很难解释世界上很多仁人志士为追求崇高的目标而不怕艰难困苦甚至舍身忘死的精神。实际上,人们各项需求满足的标准是受人们最根本的信念所控制的,人们的信念是人们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底限,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等基本需求欲望和其行为志向的统一,当人们各项需求相互矛盾时各项的需求程度必然要首先满足信念的要求而受到信念的调控。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目录[隐藏] 需求层次理论释义 需要层次理论的实践与进一步发展 需要层次理论的评论 需求层次理论释义 需要层次理论的实践与进一步发展 需要层次理论的评论

需求层次理论释义

需求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1943年,由美国著名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并分别提出激励措施。其中底部的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顶部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最初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给定七层次需要,广为流传的五层次需要的自我实现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在晚年马斯洛在自我实现需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超自我实现需要,作为其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某种总结。

生理需求

级别最低,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 缺乏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

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人民在战乱时,是不会排队领面包的。

• 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时,假设人为报酬而工作

• 激励措施: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安全需求

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如: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钱。 •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榜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例如: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而开始变的不相信这社会,变的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因为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而藉此来保护自身安全。 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 激励措施: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避免员工收到双重的指令而混乱。

社交需求

属於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徵: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 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

例如:一个没有受到父母关怀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所以在学校交朋友,无视道德观和理性地积极地寻找朋友或是同类。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 激励措施: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支持与赞许员工寻找及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

尊重需求

属於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 缺乏尊重需求的特征:变的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

例如:利用暴力来证明自己的强悍、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富豪为了自己名利而赚钱,或是捐款。

• 激励措施:公开奖励和表扬,强调工作任务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刊物发表文章表扬、优秀员工光荣榜。

自我实现需求

最高层次的需求,是针对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具体包括包括认知、审美、创造、发挥潜能的需要等等,在前面各低层次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

• 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特征: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虚感给推动着,要自己去做一些身为一个「人」应该在这世上做的事(使命感),极需要有让他能更充实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让一个人深刻的体验到自己没有白活在这世界上的事物。也开始认为,价值观、道德观胜过金钱、爱人、尊重和社会的偏见。

例如:一个真心为了帮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术家、运动家把自己的体能练到极致,让自己成为世界一流或是单纯只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业家,真心认为自己所经营的事业能为这社会带来价值,而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

• 激励措施:设计工作时运用复杂情况的适应策略,给有特长的人委派特别任务,在设计工作和执行计划时为下级留有余地。

超自我实现

马斯洛在晚期时,所提出的一个理论。 这是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充分的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时,所出现短暂的「高峰体验」,通常都是在执行一件事情时,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时,才能深刻体验到的这种感觉,通常都是出现在艺术家、或是音乐家身上。 例如:一位音乐家,在演奏音乐时,所感受到的一股「忘我」的体验。 一位艺术家在画图时,感受不到时间的消逝,他在画图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跟一秒一样快,但每一秒却活的比一个礼拜还充实。

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假定,人们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进一步的说,任何一种特定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它在需求层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它更低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马斯洛的理论认为,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逐步的、有因果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一套不断变化的“重要”的需求控制着人们的行为,这种等级关系并非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这样的中层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顺序因人而异。不过马斯洛也明确指出,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的。马斯洛认为各层次需要之间有以下一些关系:

1、一般来说,这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低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

2、 这五种需要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足的,越是靠近顶部的成长型需要,满足的百分比越少。

3、同一时期,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因为人的行为往往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4、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近来的研究有些新发现:

(1) 缺乏型需要几乎人人都有,而成长型需要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当部分的人没有。

(2) 满足需要时不一定先从最低层次开始,有时可以从中层,或高层开始;有时个体为了满足高层次的需要而牺牲低层次的需要。

(3) 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满足而消失,高层次需要发展时,低层次需要仍然存在,在许多情景中,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

需要层次理论的实践与进一步发展

实践

1、许多的研究表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本管理人员相比,更能够满足他们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因为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着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能够自我实现,在另一方面,基本管理人员更多地从事常规的工作,满足较高层需求就相对困难一些。而且需求的满足根据一个人在组织中所做的工作、年龄、公司规模以及员工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生产指挥系统的管理人员在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比科室人员感到更大的满足,双方在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上的差距最大。

3、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方面,年青员工(25或以下)的要求比较年长的员工(36或以上)更强烈。

4、 低层次的管理部门和小公司的管理人员比在大公司工作的管理人员更易感到需求得到满足。

5、事实表明,个人和组织中的事件能够而且确实能改变需求。组织中的习惯做法会强烈地影响许多高层次需求的产生并给予满足。例如,根据过去胜任工作而给予的晋升能够激发员工的尊重需求。而且,随着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发展,安全需求逐渐减弱,而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相应增强。

6、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而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研究发展

下面是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研究发现的概括:

1、 需求可以认为是个人努力争取实现的愿望。

2、只有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需求才能发挥激励作用。

3、 除了自我实现,其它需求都可能得到满足,这时它们对于个人来说,重要性就下降了。

4、在特定时间内,人可能受到各种需求的激励。任何人的需求层次都会受到个人差异的影响,并且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需要层次理论的评论

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

第一,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对于促进管理中对人的重视具有积极意义。传统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往往是把人看作是“工具”,认为人与动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否认人的感情、价值以及尊严等特性。需要层次理论突出了人的因素,促使了资本主义企业管理重点由物到人的转变。

第二,需要层次理论概括了一般人在不同层次上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因而获得了广泛认同。

第三,需要层次理论肯定了高层次需要的重要性,有助于发挥精神利益的作用。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了人在低层次需要的基础上高层次需要的意义,认为只有高层次需要的追求和满足才能使人产生更深刻的内在幸福感和丰富感(高峰体验)。也就是说人应该去不断追求高层次的境界,才能充分体现人的特点,高层次需要比低层次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去努力工作。这就说明了在管理方面不仅仅要重视物质利益的作用,而且也要重视和发挥精神利益的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与谬误

第一、需要层次理论存在着人本主义局限性。人的动机是行为的原因,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总是将需求欲望作为人们行为动机的唯一要素。但实际上,从心理角度来说人们行为除了受人现实需求、欲望、愿望影响外,还受人们的信心、信念的影响。所谓信心是人们对行为实现可能性或必然性的预期,其与人们的“需要”、信念一起共同从行为成功的可能性或必然性认知角度促使人们行为的产生,就如许多歌迷或体育迷虽然都会有当歌星或当体育明星的愿望,但其中大部分人都还没有痴迷到真正地去追求这一目标的地步,所以说需求并不是决定人们行为动机的唯一因素,需要层次理论在这一点是犯了基础性的错误。

第二、需求归类有重叠倾向。在马斯洛研究发表中,自己也承认:“一个人对性欲的要求不仅是性欲而已,也可能包括了尊重与安全感”。实际上,尊重的需求是贯

穿整个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心理现象,大部分人实际上不仅有以穷困潦倒为耻和夸耀财富的自尊心理,而且还会愿以朋友众多而接受人尊重的心理,更会有以获得诺贝尔奖为荣誉的心理,由此可知尊重不能做为一种单独的需求来看,其只是各项需求是否满足的表现而已;同时,安全需要和交往需求从人际方面来说也有相互重叠的方面,比如孩子们在学校中交往环境不好,有相互欺辱的现象,造成有些孩子不愿上学,这样的结果很难说是安全需要受挫导致的还是交往需要受挫导致的。

第三、需要层次理论具有推崇自我中心的倾向。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高层次的需要是建立在低层次需要基础之上,这就造成了需要层次理论对个人主义的合理化,这就等于排斥了西方的“博爱”思想,为孔夫子由已推人的“仁”做了注脚。由此这一理论也就很难解释如“中国工农红军士兵能忍受艰难困苦而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现象。实际上,马斯洛没意识到其需要层次理论中大部分高层次需要应该是包含低层次需要的,比如人们的社会交往需求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更安全地保障自己的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需要随之而来则更是各项低层次需求的到来,所以说人们的基本需求与其高级需要往往是统一的,由此人们不仅可能由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去追求高层次需要,更可能由高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去追求低层次需求,而这也就是人们会去除单纯的私念而去爱人类、以至爱自然的心理基础。

第四、需要满足的标准和程度是模糊的。马斯洛在这方面曾提到:“生理需求若是到达20时,安全需求会出现5,爱的需求有可能会出现1”,而由此是很难有个标准界定什么样的需求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会出现另一种需求程度,甚至由此也就很难解释如司马迁在受刑后仍然能坚持写《史记》的动力所在,也很难解释世界上很多仁人志士为追求崇高的目标而不怕艰难困苦甚至舍身忘死的精神。实际上,人们各项需求满足的标准是受人们最根本的信念所控制的,人们的信念是人们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底限,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等基本需求欲望和其行为志向的统一,当人们各项需求相互矛盾时各项的需求程度必然要首先满足信念的要求而受到信念的调控。


相关内容

  • 对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研究
  • 第30卷第1期 詹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1月 V01.30No.1 Journal ofTangshanTeachersCollege Jan.2008 对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研究 文Ij玉娟 (唐山师范学院教务处,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言人.把自我实现作为他个性 ...

  •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 ...

  • 马思洛需求理论
  •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 ...

  • 管理学-激励
  • 人 性 假 设 一.人性假设 美国的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在其所著的<企业的人性方面>一书中提出了X理论-Y理论: 美国的心里学家和行为科学家谢恩归纳分类了人性的四种假设,即理性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的假设. 二."经济人"假设-X理论 (2007年50 ...

  • 第十七章 激励
  • 第十七章 激励 一.教学要点 1.解释激励过程. 2.卢因的力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4.需要的性质. 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7.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8.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基本内容. 9.四种激励方法的 ...

  • 简述现代主要激励理论及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简述现代主要激励理论及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励的含义.过程及几种较常见的激励理论,并论述其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激励理论.企业发展 1.激励的含义及过程 1.1激励含义 激励,即激发.刺激之意.激励一词属于心理学术语,从心理的内部状态来看,激励是指人的 ...

  • 项目管理三大理论解释
  • XY理论 X理论和Y理论简介 X理论是麦格雷戈对把人的工作动机视为获得经济报酬的"实利人"的人性假设理论的命名.主要观点是:  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绝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怕负责任,宁可被领导骂:  多数人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 ...

  • 从传统文化角度评论马斯洛五大需求理论的不圆满性
  • 原创:浙江衢州余根富 首发表于QQ:827732912 空间 贸易通:tygx007天一桂雪博客 时间:2011年11月8日 申明:本文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不代表引用的专家学者大德的观点! 缘起:国家开始强调学习传统文化,创作传统文化作品!正好近段时间温习传统文化,重新翻起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论, ...

  • 内容型激励理论概述
  • 内容型激励理论概述 所谓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指针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这种理论着眼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内容,即:人们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从而激起人们的动机. [编辑] 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代表 图:内容型激励理论中四种理论的比较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