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血.便血.呕血来找茬,神医叶天士有良方!

小编导读

咳血、便血、呕血,这些都是不少人碰到过的问题,这些疾病就像一些“碰瓷”者,一不留神,就可能被碰上了。针对这些病证,神医叶天士研究出了一些方剂,据说临床疗效不错。后世医家彭宪彰对叶氏良方深有研究,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下叶氏留下的几个配方吧,或能受益!

一、益胃滋阴治夜热盗汗,嗽痰失血法

【原文】幼年久有遗精目疾,不耐劳烦,先后天未得充旺,秋季疟邪,再伤真阴。冬月夜热,嗽痰失血,不饥不食,盗汗伤阳,阳浮不藏,渐致胃口,皆久虚劳怯之象。此恙屏绝酒色怒烦,须安闲坐卧百日,必胃口渐旺,病可渐除。精生于谷食也。

北沙参、茯苓、女贞实、炒麦冬、苡仁、川石斛、芡实。

【疏注】肾藏精,故遗精久则伤肾;肝开窍于目,故目疾久则伤肝。肝肾之阴伤,故不耐劳烦,因劳烦则阳气反张。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幼年脾胃未强,故曰“先后天未得充旺”。加之秋季疟邪再伤真阴,至冬月将何以闭藏?在下之真阴失守,则在上之虚阳必浮。真阴失守,故夜热盗汗;虚阳上浮,故嗽痰失血。盖阴阳互根,不可偏失故也。脾主化,胃主纳,脾气虚,不能健运,故不知饥;胃阴虚,不能濡润,故不欲食。此病如不善自调养,徒赖医药无功;如用熟地滋填,胃纳必然更减。此叶氏所以有“须屏绝酒色怒烦”,以及“必胃口渐旺,病可渐除,‘精生于谷食’”之语也。

【按语】原文“盗汗伤阳”,廖本作“盗汗伤阴”,可从。

【方解】此乃手太阴、足阳明、足三阴经之药。北沙参气寒味苦,以补肺阴;炒麦冬气平味甘,以润肺燥;女贞子甘苦,以滋肝益肾;川石斛甘淡,以益精强阴;芡实甘涩,能补脾肾;苡仁甘淡,能益脾胃;茯苓甘平,能补心脾。肺与肝肾得补,则阴精充足,而阳浮自藏;脾胃后天得补,则胃口必旺,而精生于谷食矣。

二、养阴补中止血治便后纯血法

【原文】便后纯血,食减力疲,脉左坚,是中年阴亏。

熟地、炒白芍、当归、柿饼炭、炙草。

【疏注】《灵枢·百病始生》“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此乃经之明文。《金匮要略》“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此乃仲景之经验。今本案证见便后纯血,非所谓阴络伤与远血乎?因血统于脾,藏于肝。今脾陷肝郁,久而化热,热伤阴络,血为热所迫,故便后纯血;脾主四肢,脾虚不振,故现力疲;《灵枢·本输》“脾合胃”,脾络与胃相通,脾虚则影响于胃,故呈食减。脉现左坚者,因肝藏血,血属阴,今流血过多而伤阴,阴虚则血管失其柔和之象,肝脉应于左关,故左脉坚而搏指。不用黄土汤者,因黄土汤证乃由脾气虚寒,失其统御之权,血为之不守。故仲景用黄土温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地黄、甘草,以益脱竭之血。又恐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害,故又以黄芩苦寒以防其太过,此用黄土汤之义也。本案之证,不唯脾虚,且有阴亏。如用白术、附子、黄土之温燥,则阴液益伤;如用黄芩之苦寒,则脾气愈陷。故用四物汤合芍药甘草汤,以益血养阴,补中止血。黄土汤为刚柔互用,此法乃用柔远刚。有是证,故立是法。由此观之,为医者岂可拘守成方以治病欤?

【方解】此乃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之药。四物汤中用当归、熟地甘温以补血,白芍酸寒以敛阴。不用川芎者,因病属阴虚,畏其辛散之故。又芍药配甘草,酸甘可以化阴。血足阴充,则左坚之脉自愈,而肝能藏血矣。况炙甘草甘平以补中,中气旺,则食减力疲自复,而脾能统血矣。又加柿饼之甘平性涩,烧成炭剂,使肠中有宿血者消之,无宿血者涩之,则便后纯血自止。

三、平肝清热,止血消痰治咳甚呕血吐食法

【原文】李云生,咳甚,呕血,吐食,肝病犯胃,阳气升逆所致。

代赭石、新绛、茯苓、丹皮、旋覆、黑山栀。

【疏注】肺藏气,又主肃降,今症见咳甚,知肺之肃降失权。“肝藏血”,肝所生病者呕逆,今见呕血之症,知肝气上逆。胃主纳食,胃气主降,今见吐食之症,知肝病犯胃,胃不和降矣。肺气本从右而下降,肝气本从左而上升。今本案之证,乃肺之右降失权,肝之左升太过,两者兼而有之。医者,如不审其病之轻重、缓急,不先治肝,而反先治其肺,恐转瞬之间,血亡而人亦亡矣。故案末特提示“肝病犯胃,阳气升逆所致”一语,乃示人必急其所当急也。

【方解】此乃足厥阴经之药。代赭石苦寒,平肝降火;旋覆花咸温,下气消痰。新绛有行瘀敛血之长,山栀有清热止血之妙。茯苓甘平而淡,和胃健脾;丹皮辛甘微寒,泻火凉血。此方乃本《金匮要略》旋覆花汤加减而成。旋覆花汤乃仲景治“肝著”之方,今叶氏借此方加减以治肝病犯胃,阳气升逆致咳甚、呕血、吐食之症,恰合拍也。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彭宪彰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阅读原文”,一键购本文图书!

小编导读

咳血、便血、呕血,这些都是不少人碰到过的问题,这些疾病就像一些“碰瓷”者,一不留神,就可能被碰上了。针对这些病证,神医叶天士研究出了一些方剂,据说临床疗效不错。后世医家彭宪彰对叶氏良方深有研究,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下叶氏留下的几个配方吧,或能受益!

一、益胃滋阴治夜热盗汗,嗽痰失血法

【原文】幼年久有遗精目疾,不耐劳烦,先后天未得充旺,秋季疟邪,再伤真阴。冬月夜热,嗽痰失血,不饥不食,盗汗伤阳,阳浮不藏,渐致胃口,皆久虚劳怯之象。此恙屏绝酒色怒烦,须安闲坐卧百日,必胃口渐旺,病可渐除。精生于谷食也。

北沙参、茯苓、女贞实、炒麦冬、苡仁、川石斛、芡实。

【疏注】肾藏精,故遗精久则伤肾;肝开窍于目,故目疾久则伤肝。肝肾之阴伤,故不耐劳烦,因劳烦则阳气反张。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幼年脾胃未强,故曰“先后天未得充旺”。加之秋季疟邪再伤真阴,至冬月将何以闭藏?在下之真阴失守,则在上之虚阳必浮。真阴失守,故夜热盗汗;虚阳上浮,故嗽痰失血。盖阴阳互根,不可偏失故也。脾主化,胃主纳,脾气虚,不能健运,故不知饥;胃阴虚,不能濡润,故不欲食。此病如不善自调养,徒赖医药无功;如用熟地滋填,胃纳必然更减。此叶氏所以有“须屏绝酒色怒烦”,以及“必胃口渐旺,病可渐除,‘精生于谷食’”之语也。

【按语】原文“盗汗伤阳”,廖本作“盗汗伤阴”,可从。

【方解】此乃手太阴、足阳明、足三阴经之药。北沙参气寒味苦,以补肺阴;炒麦冬气平味甘,以润肺燥;女贞子甘苦,以滋肝益肾;川石斛甘淡,以益精强阴;芡实甘涩,能补脾肾;苡仁甘淡,能益脾胃;茯苓甘平,能补心脾。肺与肝肾得补,则阴精充足,而阳浮自藏;脾胃后天得补,则胃口必旺,而精生于谷食矣。

二、养阴补中止血治便后纯血法

【原文】便后纯血,食减力疲,脉左坚,是中年阴亏。

熟地、炒白芍、当归、柿饼炭、炙草。

【疏注】《灵枢·百病始生》“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此乃经之明文。《金匮要略》“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此乃仲景之经验。今本案证见便后纯血,非所谓阴络伤与远血乎?因血统于脾,藏于肝。今脾陷肝郁,久而化热,热伤阴络,血为热所迫,故便后纯血;脾主四肢,脾虚不振,故现力疲;《灵枢·本输》“脾合胃”,脾络与胃相通,脾虚则影响于胃,故呈食减。脉现左坚者,因肝藏血,血属阴,今流血过多而伤阴,阴虚则血管失其柔和之象,肝脉应于左关,故左脉坚而搏指。不用黄土汤者,因黄土汤证乃由脾气虚寒,失其统御之权,血为之不守。故仲景用黄土温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地黄、甘草,以益脱竭之血。又恐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害,故又以黄芩苦寒以防其太过,此用黄土汤之义也。本案之证,不唯脾虚,且有阴亏。如用白术、附子、黄土之温燥,则阴液益伤;如用黄芩之苦寒,则脾气愈陷。故用四物汤合芍药甘草汤,以益血养阴,补中止血。黄土汤为刚柔互用,此法乃用柔远刚。有是证,故立是法。由此观之,为医者岂可拘守成方以治病欤?

【方解】此乃手少阴、足太阴、厥阴经之药。四物汤中用当归、熟地甘温以补血,白芍酸寒以敛阴。不用川芎者,因病属阴虚,畏其辛散之故。又芍药配甘草,酸甘可以化阴。血足阴充,则左坚之脉自愈,而肝能藏血矣。况炙甘草甘平以补中,中气旺,则食减力疲自复,而脾能统血矣。又加柿饼之甘平性涩,烧成炭剂,使肠中有宿血者消之,无宿血者涩之,则便后纯血自止。

三、平肝清热,止血消痰治咳甚呕血吐食法

【原文】李云生,咳甚,呕血,吐食,肝病犯胃,阳气升逆所致。

代赭石、新绛、茯苓、丹皮、旋覆、黑山栀。

【疏注】肺藏气,又主肃降,今症见咳甚,知肺之肃降失权。“肝藏血”,肝所生病者呕逆,今见呕血之症,知肝气上逆。胃主纳食,胃气主降,今见吐食之症,知肝病犯胃,胃不和降矣。肺气本从右而下降,肝气本从左而上升。今本案之证,乃肺之右降失权,肝之左升太过,两者兼而有之。医者,如不审其病之轻重、缓急,不先治肝,而反先治其肺,恐转瞬之间,血亡而人亦亡矣。故案末特提示“肝病犯胃,阳气升逆所致”一语,乃示人必急其所当急也。

【方解】此乃足厥阴经之药。代赭石苦寒,平肝降火;旋覆花咸温,下气消痰。新绛有行瘀敛血之长,山栀有清热止血之妙。茯苓甘平而淡,和胃健脾;丹皮辛甘微寒,泻火凉血。此方乃本《金匮要略》旋覆花汤加减而成。旋覆花汤乃仲景治“肝著”之方,今叶氏借此方加减以治肝病犯胃,阳气升逆致咳甚、呕血、吐食之症,恰合拍也。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彭宪彰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阅读原文”,一键购本文图书!


相关内容

  • 三七是可以长期服用的
  • 为了服用方便,将三七主根打成粉状,就叫做三七粉.三七粉的成分和三七主根完全相同,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黄酮等有效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滋补强壮.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瘀血.胃出血.尿血等各种内.外出血症:扩张血管, ...

  • 中医内科临床思路与方法
  •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与内科病人常见的症状.体征.异常理化检验的分析.比较,在鉴别中进行疾病的诊断,始终以临床思维指导内科临床诊疗工作,重点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阐述内科常见病证的诊断与治疗的思路与方法. 目录 肺系症证 感冒 咳嗽 哮病 喘病 肺痨 肺痈 肺胀 肺痿 失音 心系病证 心悸 胸痹.心痛 ...

  •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常因发病较急而又诊断不清危及患者生命.消化道出血通常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指出血点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包括小肠.结肠和直肠.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上 ...

  • [考点速递]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
  • 小编语: 距离7月1日实践技能考试只有1天,距离9月24日医师笔试考试仅有86天.考试临近,您复习得怎么样了呢?你若还在彷徨不知所措,欢迎致电我们(027-51511888),我们很乐意为您排忧解惑. "过医考 找银成"不是广告,是口碑! [考点自测] 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 ...

  • 柿饼的营养价值分析空腹吃它会得胃结石
  • 柿饼的营养价值分析 空腹吃它会得胃结石 柿饼就是用柿子加工而成的食品,它本身带的热量不高,又含有纤维素和胡萝卜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以吃它不用担心发胖的问题,另外柿饼还有润喉,生津止渴等功效,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柿饼的价值以及食用的禁忌. 柿饼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大便干结 ...

  • 西安交大论文
  • 西安交通大学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专业:护理 年级:2012级 姓名:惠友梅 学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摘要]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 ...

  • 10护理本科毕业论文2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护理学 张 垚 [1**********]72 2012年3月10日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 ...

  • 井荥输原经合歌
  •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 ...

  •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毕业论文
  •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学 生 姓 名:学 号:专 业 班 级:指 导 教 师: 摘 要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