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小故事

蛋白质的小故事

环科1班 吴作栋 1115123

蛋白质是荷兰科学家格里特在1838年发现的。他观察到有生命的东西离开了蛋白质就不能生存。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极重要的高分子有机物,占人体干重的54%。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因氨基酸的组合排列不同而组成各种类型的蛋白质。人体中估计有10万种以上的蛋白质。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这种运动方式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所以蛋白质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人体的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生命运动需要蛋白质,也离不开蛋白质。人体内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胺类、神经递质多肽类激素、抗体、酶、核蛋白以及细胞膜上、血液中起“载体”作用的蛋白都离不开蛋白质,它对调节生理功能,维持新陈代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运动系统中肌肉的成分以及肌肉在收缩、做功、完成动作过程中的代谢无不与蛋白质有关,离开了蛋白质,体育锻炼就无从谈起。在生物学中,蛋白质被解释为是由氨基酸借肽键联接起来形成的多肽,然后由多肽连接起来形成的物质。通俗易懂些说,它就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的存在。每天的饮食中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瘦肉、蛋类、豆类及鱼类中。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它的高级结构由其一级结构决定的学说最初由Christian B. Anfinsen于1954年提出。在1950年之前,Anfinsen一直从事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研究。在进入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以后,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当时他最想知道的是:一个蛋白质是如何折叠成它独特的三维构象的?需不需要其他酶的帮助?蛋白质为什么要采取特定的构象?然而,要想了解蛋白质的折叠过程,首先需要建立一种方法能够测量或评估蛋白质的构象,其次还需要找到一种手段用以检测折叠过程。Anfinsen以牛胰核糖核酸酶为研究对象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因为核糖核酸酶催化RNA的水解,其酶活性完全取决于其特定的三维构象,于是酶活性成为测量这种蛋白质采取何种构象的一种方法。但要观测折叠过程既可以从一个新合成的尚没有折叠的蛋白质开始,也可以在体外将一个已折叠好的蛋白质去折叠,然后再观察它的再折叠过程。Anfinsen选择了后一种途径。事实上,这种酶特别适合用后一种途径进行研究,首先因为二硫键是决定其分子形状的主要因素。另外,此酶是一种单纯蛋白质,只有12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有4个二硫键,而且其活性很容易通过测定水解RNA释放出来的核苷酸量来测定。Anfinsen和两个博士后Michael Sela、 Fred White在研究中发现,使用高浓度的巯基试剂——β- 巯基乙醇可将二硫键还原成自由的巯基,如果再加入尿素,进一步破坏已被还原的核糖核酸酶分子内部的次级键,则该酶将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卷曲。对还原的核糖核酸酶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的结果清楚地表明了它的确采取的是无规卷曲的形状。 在成功得到一种去折叠的核糖核酸酶以后,Anfinsen 着手开始研究它的重折叠过程了。考虑到被还原的核糖核酸酶要在已被还原的8个Cys残基上重建4对二硫键共有105 种不同的组合,但只有一种是正

确的形式,如果决定蛋白质构象的信息一直存在于氨基酸序列之中,那么,最后重折叠得到的总是那种正确的形式。否则,重折叠将是随机的,最后只能得到少量的正确形式。显然,第一种情形能完全恢复去折叠过程中丧生的酶活性,而后一种情况只能恢复很少的酶活性。Anfinsen的重折叠实验还是比较顺利的,他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了导致酶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其生理缓冲溶液之中,在有氧气的情况下于室温放置,以使巯基能重新氧化成二硫键。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这意味着它原来的构象恢复了。由于上述过程没有细胞内任何其他成分的参与,完全是一种自发的过程,因此,有理由相信此蛋白质正确折叠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全部存在于它的一级结构之中。很快,Anfinsen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1954年 《生物化学杂志》上。进一步的实验确定了变性的核糖核酸酶完全恢复其活性的条件,在此基础上,Anfinsen提出了蛋白质折叠的热力学假说。根据此假说,一个蛋白质的天然三维构象对应于在生理条件下其所处的热力学最稳定的状态。热力学稳定性由组成的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于是蛋白质的三维构象直接由它的一级结构决定。尽管Anfinsen的工作奠定了蛋白质折叠的热力学基础,他也因此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但是蛋白质折叠是相当复杂的。到现在为止,我们仍然不能根据一个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推断出它的三维结构。

蛋白质的小故事

环科1班 吴作栋 1115123

蛋白质是荷兰科学家格里特在1838年发现的。他观察到有生命的东西离开了蛋白质就不能生存。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极重要的高分子有机物,占人体干重的54%。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因氨基酸的组合排列不同而组成各种类型的蛋白质。人体中估计有10万种以上的蛋白质。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这种运动方式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所以蛋白质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人体的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生命运动需要蛋白质,也离不开蛋白质。人体内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胺类、神经递质多肽类激素、抗体、酶、核蛋白以及细胞膜上、血液中起“载体”作用的蛋白都离不开蛋白质,它对调节生理功能,维持新陈代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运动系统中肌肉的成分以及肌肉在收缩、做功、完成动作过程中的代谢无不与蛋白质有关,离开了蛋白质,体育锻炼就无从谈起。在生物学中,蛋白质被解释为是由氨基酸借肽键联接起来形成的多肽,然后由多肽连接起来形成的物质。通俗易懂些说,它就是构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的存在。每天的饮食中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瘦肉、蛋类、豆类及鱼类中。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它的高级结构由其一级结构决定的学说最初由Christian B. Anfinsen于1954年提出。在1950年之前,Anfinsen一直从事蛋白质结构方面的研究。在进入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以后,继续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当时他最想知道的是:一个蛋白质是如何折叠成它独特的三维构象的?需不需要其他酶的帮助?蛋白质为什么要采取特定的构象?然而,要想了解蛋白质的折叠过程,首先需要建立一种方法能够测量或评估蛋白质的构象,其次还需要找到一种手段用以检测折叠过程。Anfinsen以牛胰核糖核酸酶为研究对象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因为核糖核酸酶催化RNA的水解,其酶活性完全取决于其特定的三维构象,于是酶活性成为测量这种蛋白质采取何种构象的一种方法。但要观测折叠过程既可以从一个新合成的尚没有折叠的蛋白质开始,也可以在体外将一个已折叠好的蛋白质去折叠,然后再观察它的再折叠过程。Anfinsen选择了后一种途径。事实上,这种酶特别适合用后一种途径进行研究,首先因为二硫键是决定其分子形状的主要因素。另外,此酶是一种单纯蛋白质,只有12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有4个二硫键,而且其活性很容易通过测定水解RNA释放出来的核苷酸量来测定。Anfinsen和两个博士后Michael Sela、 Fred White在研究中发现,使用高浓度的巯基试剂——β- 巯基乙醇可将二硫键还原成自由的巯基,如果再加入尿素,进一步破坏已被还原的核糖核酸酶分子内部的次级键,则该酶将去折叠转变成无任何活性的无规卷曲。对还原的核糖核酸酶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的结果清楚地表明了它的确采取的是无规卷曲的形状。 在成功得到一种去折叠的核糖核酸酶以后,Anfinsen 着手开始研究它的重折叠过程了。考虑到被还原的核糖核酸酶要在已被还原的8个Cys残基上重建4对二硫键共有105 种不同的组合,但只有一种是正

确的形式,如果决定蛋白质构象的信息一直存在于氨基酸序列之中,那么,最后重折叠得到的总是那种正确的形式。否则,重折叠将是随机的,最后只能得到少量的正确形式。显然,第一种情形能完全恢复去折叠过程中丧生的酶活性,而后一种情况只能恢复很少的酶活性。Anfinsen的重折叠实验还是比较顺利的,他通过透析的方法除去了导致酶去折叠的尿素和巯基乙醇,再将没有活性的酶转移到其生理缓冲溶液之中,在有氧气的情况下于室温放置,以使巯基能重新氧化成二硫键。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核糖核酸酶活性得以恢复,这意味着它原来的构象恢复了。由于上述过程没有细胞内任何其他成分的参与,完全是一种自发的过程,因此,有理由相信此蛋白质正确折叠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全部存在于它的一级结构之中。很快,Anfinsen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1954年 《生物化学杂志》上。进一步的实验确定了变性的核糖核酸酶完全恢复其活性的条件,在此基础上,Anfinsen提出了蛋白质折叠的热力学假说。根据此假说,一个蛋白质的天然三维构象对应于在生理条件下其所处的热力学最稳定的状态。热力学稳定性由组成的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于是蛋白质的三维构象直接由它的一级结构决定。尽管Anfinsen的工作奠定了蛋白质折叠的热力学基础,他也因此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但是蛋白质折叠是相当复杂的。到现在为止,我们仍然不能根据一个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推断出它的三维结构。


相关内容

  • DNA,mRNA和蛋白质的故事
  • DNA,mRNA和蛋白质的故事 有个mRNA,觉得自己很孤单,就拉个核糖体过来翻译个蛋白给自己作伴,翻译好之后对蛋白说:"你好,我是你的模板."蛋白说:"你好,我是RNA水解酶."mRNA沉默了一下,说:"没关系,反正我本来也活不了多久.你就陪陪我吧 ...

  • 小花狗下厨房的故事
  • 小花狗下厨房的故事 1小花狗下厨房的故事狗妈妈病了,趴在床上不能动弹.小花狗跑出去给狗妈妈请来了医生,又下厨房给妈妈做吃的."做什么哪?"没下过厨房的小花狗忽然想起小黑猪说过牛奶是补品,"对,就熬牛奶吧!"它取牛奶时正好看到红糖,又记起妈妈的话"红糖 ...

  • 英语阅读理解翻译及答案
  • 1.移民遭受失去身份由霍华德·金 语言是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我们出生时开始学习语言.然而,人们习惯于讲母语,所以移民有很多问题在第一代和第二代,因为他们没有相同的母语.同时,第二代正在失去他们的身份.尤其是在美国,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在美国取得成功.因为他们遭受很多找工作等领域,并试图说英语,他 ...

  • 一个与地球生命起源有关的故事:人类是如何解开这个谜题(三)
  • 系列连载 第一章:初次实验 第二章:众说纷纭 第三章:寻找最早的复制子 转发来源 | 博科园 ID Bky-natural-sciences 第三章:寻找最早的复制子 上世纪60年代之后,针对生命的起源问题,科学家分成了三大阵营.有些人相信生命起步于原始生物细胞的形成:有些人认为最先形成的是新陈代谢 ...

  • 狼毒草的启示阅读答案
  • 篇一:狼毒草的启示阅读答案 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广阔的草原上,有一种叫狼毒草的植物很受牛.羊的喜爱,但是,狼毒草毒性极大,牛.羊吃了以后轻则大病一场,重则不治而亡.牧民非常恼火,却无计可施,因为狼毒草遍布草原,既不能施洒"除草剂",又不可能靠人工将其拔尽.后来,农牧专家对狼毒草进 ...

  • 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故事
  • 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故事 2011-09-14 11:54阅读: X 1,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 ...

  • 幼儿教育培训师(答案)
  • 幼儿教育培训师(员级)模拟题答案 一.单选题 1 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研究发现,儿童入学后学业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C ). A.儿童的遗传素质 B.家长的文化素养 C.儿童的早期经验 D.学校的教育方式 2.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 C )的美国.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B.20世纪五. ...

  •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故事
  •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故事 细胞是微小的,细胞生物学所面对的第一个实际问题是如何才能看见细胞.在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第一次是细胞成为可见的物体.以后几百年内关于细胞的一切知识都是用这种简单装置发现的.光学显微镜的发展依赖玻璃透镜制造技术的改进.1665年Robert Hooke向伦敦皇家学会报告他曾 ...

  • 幼儿园大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营养大家庭]
  • 大班健康优质课教案<营养大家庭>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2.使幼儿初步了解身体生长需要多种营养,这些营养是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3.激发幼儿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情感. 4.幼儿尝试营养配餐,初步了解食物如何搭配更有营养. [活动准备] 1.鱼类.肉类.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