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最凄惨的七位后宫妃嫔

清朝历史上最凄惨的七位后宫妃嫔

自古红颜多薄命,帝王之家最无情,历代皇帝都有后宫佳丽三千可想而之处在深宫中的女人命运是多么的可悲,特别是清朝,闭关锁国,思想迂腐,人们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实真到了关键的时刻,匹妇也未必能脱身,更何况那些接近权力巅峰的女人!接下来让我来盘点下清朝历史上命运最凄惨的七位后宫妃嫔吧!

1.清太祖努尔哈赤大妃乌拉那拉氏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乌喇那拉氏,名阿巴亥,乌拉部满泰贝勒女,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继母。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第十五子多铎。后金天命十一年被逼殉葬。

后顺治皇帝年幼登基,多尔衮掌权为摄政王时,追尊其为皇后,谥号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顺治皇帝亲政后在他人的唆使下,便以多尔衮曾图谋篡位为由,开除了多尔衮的宗籍,并将阿巴亥的谥号取消,其神牌也从太庙撤出。

在努尔哈赤崛起创业、建邦开国的过程中都直接或间接地留下了阿巴亥的印记。在权力之争中她被送上祭坛,但她生命的活力、刚烈的个性、过人的聪睿则在她儿子身上得到延续。轰轰烈烈的清军入关、定鼎中原就是在她的儿子多尔衮的指挥下进行的。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妻子,在努尔哈赤称汗以后是皇宫内地位最高的大福晋;但在清代的皇后中她也是最苦命的一个,不仅被送上牺牲的祭坛,还没得到皇后的名分。

62年的风风雨雨,把一位天真伶俐的少女磨炼成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从沈阳的永福宫到北京的慈宁宫都印有她的倩影与足迹;太多的家事与国事以及太多的传奇,不仅在于与姑母、姐姐共事一夫,还在于她与小叔子多尔衮之间有着说不清的瓜葛,更在于她在弥留之际所做出的不同丈夫合葬的决定,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凄苦、无奈与辛酸,也留下太多的猜测。

2.顺治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世称董鄂妃,真实名不详。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费扬古大将军之姊,世祖顺治帝贞妃族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妃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中国历史少见。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妃在承干宫病逝,年仅22岁。董鄂妃是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死后追封为皇后,合葬清孝陵。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

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姿容绝代、才华出众,且品行清丽脱俗,善解人意的红颜知己还是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干宫,年仅22岁。

董鄂妃崩后,皇太后伤心哀痛。天下的臣民没有不感到悲痛的,皇太后、孝惠后和其它嫔妃都怀念追悼,只有顺治一个人,抚今追昔,虽然顺治说不出心中悲伤,悲痛却常常来袭。

董鄂妃的一生可用“红颜薄命”四个字概括,她的悲剧不仅在于她入宫前的特殊经历,更在于无法挣脱满蒙联姻的桎梏,她的一生给后世留下太多的话题,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是顺治在世时所册封的第三位皇后,但董鄂氏的皇后身份却是在去世后追封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于永和宫,享年六十四岁。同年八月上谥号“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九月与康熙帝合葬景陵,升祔太庙。干隆、嘉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3.德妃

德妃从一个身份卑微的、负责端茶送水等细活的“官女子”,一步一步登上永和宫主的位置,这是很不简单的。康熙二十年册的四个妃子,她们的地位或者说是在皇帝和众宫人心里的位置,是后来的其它宫妃难以相比的,或者说,后来的宫妃再牛也牛不过这四个人。

德妃生育十二女的时候已是27岁,而生育胤禵的时候已是29岁“高龄”,这个可以说是破了康熙朝后妃生育年龄的记录。因为她们基本过了25岁就可以让位后来人了,而唯有德妃,这样特殊,也再一次证明了康熙对德妃宠爱与其它宫妃的不同。

对比一下,荣妃在生育最后一个孩子时能有多大呢?荣妃的生日清史稿上没有记载,只说她“待年宫中”,她是第一个给康熙生孩子的女人,那年康熙13岁,她也不会大到哪去,就算她15岁,在康熙十六年的时候也就是27岁,还是没有超过生胤禛时29岁的德妃.

雍正皇帝,九子夺嫡的胜利者,一定不一般,无论是才能还是心智,但据历史记载,德妃和其子雍正关系紧张,雍正即位后,她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

吾梦想所期”。而且要以身殉康熙帝,被雍正阻止。接着又拒绝受封为皇太后,拒绝移居到太后应住的宫殿慈宁宫。这一切,引起人们对雍正即位合法性的猜测。而几个月后,她便生病而亡,野史传闻是被雍正”逼死”,如今事情真相已无考。

年氏本来身体就很虚弱,雍正就说过她“体素羸弱”。她在怀皇九子福沛时,正好是康熙的大丧。这时候举哀磕头行礼之事,数不胜数,以她怀孕之身,不免动了胎气。导致难产,福沛生下后就死了或者就是一个死胎。她自己的身体也是一落千丈。

雍正三年十一月,贵妃年氏病重,八日壬寅,年贵妃“不怿”请留,十一月十五日,雍正下旨将其封为皇贵妃。十八日壬子,郊祭甫一结束,皇帝即停免次日太和殿百官朝贺,于当日马不停蹄地返回圆明园。接下来一连五日,除十九日甲午发出关于各省缉盗与蠲免江南四县赋税的两道上谕之外,《起居注》上再不见任何与皇帝处理政务相关的记载。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谥号为敦肃皇贵妃。年贵妃天生不是搞政治的,婚姻把她卷进了一个又一个的政坛漩涡,当阴谋已经成为阳谋时,心力交瘁、不堪重负的她已经走在通往黄泉的路上。出自汉军镶黄旗的年氏,如果不是年氏家族所在的佐领拨给了四阿哥,她未必能当上雍亲王的侧福晋,也未必能当上皇贵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其偶然的调拨,不仅决定了年氏的一生,也影响了年氏家族其它人的命运。

4.干隆继后乌拉那拉氏

纯帝继皇后(1718年-1766年),乌喇那拉氏(又作“纳喇氏”、“纳兰氏”),名不详,干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清史稿·后妃列传》中记其为“皇后乌喇那拉氏”,史学界多称其为“那拉皇后”或者“干隆继后”。那拉氏出身于满洲镶黄旗,是佐领纳尔布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初十日,比干隆小七岁。雍正年间,嫁与时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

干隆初期封为娴妃,干隆十年晋封娴贵妃,干隆十三年,孝贤纯皇后去世,次年晋皇贵妃,摄六宫事。干隆十五年八月初二,册立为皇后。干隆三十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忤旨截发失宠,提前送回京城。

五月十四日收缴历次册宝夹纸。干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贵妃礼葬,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生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皇五女。

在干隆的后妃中乌拉那拉氏是惟一敢于同皇帝的淫威抗争的女人,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不仅留下太多的委屈,也留下太多的传奇……干隆在位时期曾经册立过三位皇后,第一位富察氏是其父雍正给选择的,第二位乌拉那拉氏是其母孝宪皇太后钮祜禄氏所安排的,至于第三位皇后魏佳氏虽然是他自己封的,但那也是出于传位嘉庆的需要而对嘉庆生母的追封。而其中尤以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最引人关注……

5.嘉庆孝和皇后钮祜禄氏

孝和睿皇后(1776年—1850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嘉庆帝第二任皇后。事仁宗潜邸,为侧福晋。嘉庆帝即位,封贵妃。孝淑睿皇后逝世后,先封皇贵妃。嘉庆六年,册为皇后。道光帝登基后,尊为皇太后,居寿康宫。道光二十九年逝世,葬清西陵之昌西陵。两子:绵恺、绵忻。女一,早逝。

虽然她身处皇宫内院,但兴亡的势头已如一把利剑穿过了厚厚的宫墙,紫禁城再也不能把动乱挡在宫阙之外;万里波涛的大洋,也不可能成为阻挡西洋舰炮的屏障,内忧外患接踵而至。

6.道光静妃

孝静成皇后(1812-1855),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之女,先祖来自蒙古科尔沁左右翼(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境内),死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妃,清文宗咸丰帝的养母,也是恭亲王奕的生母。

道光皇帝一生共有四位皇后,其中三位是在他生前册立的,第四位则是在他死后,由儿子咸丰册封的。这位在道光死后才册封的皇后就是孝静成皇后,恭亲王奕欣的生母。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生于嘉庆十七年,比道光帝小30岁。道光五年,14岁的她参加清廷的选秀,被道光看中,封为贵人,赐封号为“静”。

道光六年,静贵人生皇次子奕纲。这对于已入不惑之年而子嗣甚少的道光帝来讲,实在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于是,静贵人便母凭子贵,晋升为静嫔;四个月之后,皇次子奕纲不幸夭折,道光念及静嫔丧子之痛,晋封她为静妃。道光九年,静妃生皇三子奕继,仅仅20天后,奕继就夭折了。

道光十年,静妃又为道光帝生下了一个女儿,是为皇六女。这个女儿最初封为和硕公主,道光二十四年被开恩加封为寿恩固伦公主,选定景寿为驸马。道光十二年,21岁的静妃生下了她的最后一个儿子——皇六子奕欣,即后来的恭亲王。

7.光绪皇后叶赫那拉氏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桂祥之女。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

或许很多人都说隆裕皇后生性懦弱、缺乏文史研究的价值、更抨击她只能与珍妃争风吃醋,对她的评价始终是贬大于褒。其实隆裕太后虽然身份尊贵、可命运多舛、是满清王朝的又一个悲剧人物。

她的丈夫、也就是光绪皇帝从来不曾爱过她,亲姑姑慈禧太后也不疼她。而且隆裕至死愧疚的是,是由她颁布了《退位诏书》,大清王朝也就是在她手的中崩盘。可是,面对袁世凯段祺瑞等强臣、以及早已四分五裂的国土和民心,她一个从不玩弄政权的孤寡女人又能如何?

本文来源:新鲜娱乐

清朝历史上最凄惨的七位后宫妃嫔

自古红颜多薄命,帝王之家最无情,历代皇帝都有后宫佳丽三千可想而之处在深宫中的女人命运是多么的可悲,特别是清朝,闭关锁国,思想迂腐,人们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实真到了关键的时刻,匹妇也未必能脱身,更何况那些接近权力巅峰的女人!接下来让我来盘点下清朝历史上命运最凄惨的七位后宫妃嫔吧!

1.清太祖努尔哈赤大妃乌拉那拉氏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乌喇那拉氏,名阿巴亥,乌拉部满泰贝勒女,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极继母。孝慈高皇后去世后被立为大妃,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第十五子多铎。后金天命十一年被逼殉葬。

后顺治皇帝年幼登基,多尔衮掌权为摄政王时,追尊其为皇后,谥号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顺治皇帝亲政后在他人的唆使下,便以多尔衮曾图谋篡位为由,开除了多尔衮的宗籍,并将阿巴亥的谥号取消,其神牌也从太庙撤出。

在努尔哈赤崛起创业、建邦开国的过程中都直接或间接地留下了阿巴亥的印记。在权力之争中她被送上祭坛,但她生命的活力、刚烈的个性、过人的聪睿则在她儿子身上得到延续。轰轰烈烈的清军入关、定鼎中原就是在她的儿子多尔衮的指挥下进行的。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妻子,在努尔哈赤称汗以后是皇宫内地位最高的大福晋;但在清代的皇后中她也是最苦命的一个,不仅被送上牺牲的祭坛,还没得到皇后的名分。

62年的风风雨雨,把一位天真伶俐的少女磨炼成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从沈阳的永福宫到北京的慈宁宫都印有她的倩影与足迹;太多的家事与国事以及太多的传奇,不仅在于与姑母、姐姐共事一夫,还在于她与小叔子多尔衮之间有着说不清的瓜葛,更在于她在弥留之际所做出的不同丈夫合葬的决定,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凄苦、无奈与辛酸,也留下太多的猜测。

2.顺治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世称董鄂妃,真实名不详。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费扬古大将军之姊,世祖顺治帝贞妃族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妃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中国历史少见。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妃在承干宫病逝,年仅22岁。董鄂妃是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死后追封为皇后,合葬清孝陵。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

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姿容绝代、才华出众,且品行清丽脱俗,善解人意的红颜知己还是董鄂妃,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绝代佳人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干宫,年仅22岁。

董鄂妃崩后,皇太后伤心哀痛。天下的臣民没有不感到悲痛的,皇太后、孝惠后和其它嫔妃都怀念追悼,只有顺治一个人,抚今追昔,虽然顺治说不出心中悲伤,悲痛却常常来袭。

董鄂妃的一生可用“红颜薄命”四个字概括,她的悲剧不仅在于她入宫前的特殊经历,更在于无法挣脱满蒙联姻的桎梏,她的一生给后世留下太多的话题,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是顺治在世时所册封的第三位皇后,但董鄂氏的皇后身份却是在去世后追封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于永和宫,享年六十四岁。同年八月上谥号“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九月与康熙帝合葬景陵,升祔太庙。干隆、嘉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3.德妃

德妃从一个身份卑微的、负责端茶送水等细活的“官女子”,一步一步登上永和宫主的位置,这是很不简单的。康熙二十年册的四个妃子,她们的地位或者说是在皇帝和众宫人心里的位置,是后来的其它宫妃难以相比的,或者说,后来的宫妃再牛也牛不过这四个人。

德妃生育十二女的时候已是27岁,而生育胤禵的时候已是29岁“高龄”,这个可以说是破了康熙朝后妃生育年龄的记录。因为她们基本过了25岁就可以让位后来人了,而唯有德妃,这样特殊,也再一次证明了康熙对德妃宠爱与其它宫妃的不同。

对比一下,荣妃在生育最后一个孩子时能有多大呢?荣妃的生日清史稿上没有记载,只说她“待年宫中”,她是第一个给康熙生孩子的女人,那年康熙13岁,她也不会大到哪去,就算她15岁,在康熙十六年的时候也就是27岁,还是没有超过生胤禛时29岁的德妃.

雍正皇帝,九子夺嫡的胜利者,一定不一般,无论是才能还是心智,但据历史记载,德妃和其子雍正关系紧张,雍正即位后,她说“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

吾梦想所期”。而且要以身殉康熙帝,被雍正阻止。接着又拒绝受封为皇太后,拒绝移居到太后应住的宫殿慈宁宫。这一切,引起人们对雍正即位合法性的猜测。而几个月后,她便生病而亡,野史传闻是被雍正”逼死”,如今事情真相已无考。

年氏本来身体就很虚弱,雍正就说过她“体素羸弱”。她在怀皇九子福沛时,正好是康熙的大丧。这时候举哀磕头行礼之事,数不胜数,以她怀孕之身,不免动了胎气。导致难产,福沛生下后就死了或者就是一个死胎。她自己的身体也是一落千丈。

雍正三年十一月,贵妃年氏病重,八日壬寅,年贵妃“不怿”请留,十一月十五日,雍正下旨将其封为皇贵妃。十八日壬子,郊祭甫一结束,皇帝即停免次日太和殿百官朝贺,于当日马不停蹄地返回圆明园。接下来一连五日,除十九日甲午发出关于各省缉盗与蠲免江南四县赋税的两道上谕之外,《起居注》上再不见任何与皇帝处理政务相关的记载。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谥号为敦肃皇贵妃。年贵妃天生不是搞政治的,婚姻把她卷进了一个又一个的政坛漩涡,当阴谋已经成为阳谋时,心力交瘁、不堪重负的她已经走在通往黄泉的路上。出自汉军镶黄旗的年氏,如果不是年氏家族所在的佐领拨给了四阿哥,她未必能当上雍亲王的侧福晋,也未必能当上皇贵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其偶然的调拨,不仅决定了年氏的一生,也影响了年氏家族其它人的命运。

4.干隆继后乌拉那拉氏

纯帝继皇后(1718年-1766年),乌喇那拉氏(又作“纳喇氏”、“纳兰氏”),名不详,干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清史稿·后妃列传》中记其为“皇后乌喇那拉氏”,史学界多称其为“那拉皇后”或者“干隆继后”。那拉氏出身于满洲镶黄旗,是佐领纳尔布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初十日,比干隆小七岁。雍正年间,嫁与时为宝亲王的爱新觉罗·弘历,为侧福晋。

干隆初期封为娴妃,干隆十年晋封娴贵妃,干隆十三年,孝贤纯皇后去世,次年晋皇贵妃,摄六宫事。干隆十五年八月初二,册立为皇后。干隆三十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忤旨截发失宠,提前送回京城。

五月十四日收缴历次册宝夹纸。干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贵妃礼葬,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生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皇五女。

在干隆的后妃中乌拉那拉氏是惟一敢于同皇帝的淫威抗争的女人,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不仅留下太多的委屈,也留下太多的传奇……干隆在位时期曾经册立过三位皇后,第一位富察氏是其父雍正给选择的,第二位乌拉那拉氏是其母孝宪皇太后钮祜禄氏所安排的,至于第三位皇后魏佳氏虽然是他自己封的,但那也是出于传位嘉庆的需要而对嘉庆生母的追封。而其中尤以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最引人关注……

5.嘉庆孝和皇后钮祜禄氏

孝和睿皇后(1776年—1850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嘉庆帝第二任皇后。事仁宗潜邸,为侧福晋。嘉庆帝即位,封贵妃。孝淑睿皇后逝世后,先封皇贵妃。嘉庆六年,册为皇后。道光帝登基后,尊为皇太后,居寿康宫。道光二十九年逝世,葬清西陵之昌西陵。两子:绵恺、绵忻。女一,早逝。

虽然她身处皇宫内院,但兴亡的势头已如一把利剑穿过了厚厚的宫墙,紫禁城再也不能把动乱挡在宫阙之外;万里波涛的大洋,也不可能成为阻挡西洋舰炮的屏障,内忧外患接踵而至。

6.道光静妃

孝静成皇后(1812-1855),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之女,先祖来自蒙古科尔沁左右翼(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境内),死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妃,清文宗咸丰帝的养母,也是恭亲王奕的生母。

道光皇帝一生共有四位皇后,其中三位是在他生前册立的,第四位则是在他死后,由儿子咸丰册封的。这位在道光死后才册封的皇后就是孝静成皇后,恭亲王奕欣的生母。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生于嘉庆十七年,比道光帝小30岁。道光五年,14岁的她参加清廷的选秀,被道光看中,封为贵人,赐封号为“静”。

道光六年,静贵人生皇次子奕纲。这对于已入不惑之年而子嗣甚少的道光帝来讲,实在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于是,静贵人便母凭子贵,晋升为静嫔;四个月之后,皇次子奕纲不幸夭折,道光念及静嫔丧子之痛,晋封她为静妃。道光九年,静妃生皇三子奕继,仅仅20天后,奕继就夭折了。

道光十年,静妃又为道光帝生下了一个女儿,是为皇六女。这个女儿最初封为和硕公主,道光二十四年被开恩加封为寿恩固伦公主,选定景寿为驸马。道光十二年,21岁的静妃生下了她的最后一个儿子——皇六子奕欣,即后来的恭亲王。

7.光绪皇后叶赫那拉氏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桂祥之女。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

或许很多人都说隆裕皇后生性懦弱、缺乏文史研究的价值、更抨击她只能与珍妃争风吃醋,对她的评价始终是贬大于褒。其实隆裕太后虽然身份尊贵、可命运多舛、是满清王朝的又一个悲剧人物。

她的丈夫、也就是光绪皇帝从来不曾爱过她,亲姑姑慈禧太后也不疼她。而且隆裕至死愧疚的是,是由她颁布了《退位诏书》,大清王朝也就是在她手的中崩盘。可是,面对袁世凯段祺瑞等强臣、以及早已四分五裂的国土和民心,她一个从不玩弄政权的孤寡女人又能如何?

本文来源:新鲜娱乐


相关内容

  • 给你一个真实的康熙:强占臣民妻子 后宫宫女都不放过!暴君
  • 我国前史上悉数的皇帝老爷,都对"谋反"."谋大逆"等词神经过敏,只需听说谁"谋反"或是悖逆皇帝,不管有无行动,一经发现或仅是置疑,也照样要无限诛连,严酷残杀之. 签<尼布楚公约>割让大片土地给俄国的"康熙大帝" ...

  • 历史上有甄嬛这个人吗?甄嬛的原型
  • 历史上有甄嬛这个人吗?甄嬛的原型 一直受到大家欢迎的电视剧<甄嬛传>中的的人物不断被大家挖掘出来,尤其是甄嬛,一个从单纯不谙世事的妙龄少女到成为令人佩服的"甄嬛",短短数年却成长为工于心计的深宫妇人.在宫中充满阴谋和陷害的后宫争斗戏,如履薄冰的生活,甄嬛通过自己的智慧 ...

  • 历史上是否有"甄?"?
  • 不谙世事的妙龄少女,短短数年却成长为工于心计的深宫妇人.热播电视剧<甄�传>,通过一幕幕充满阴谋和陷害的后宫争斗戏,展现了雍正身边的女人"甄�"的一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甄�"这个人? 甄�是谁 喜欢看宫斗戏的观众会发现,大 ...

  • 甄嬛传礼仪
  • 从<后宫甄嬛传>看传统礼仪 主持人:我国的传统礼仪是民族历史积淀的一部分, 体现了道德基准和文化内涵, 是古代华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在部分"清宫戏" 的影视作品中, 出现了许多疏漏, 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误导了不少国民,这对文化的传承是十分不利的.不少 ...

  • 中国历代王朝怎样"选秀"
  • "选秀女"在中国历史悠久,形成制度,也近2000年了. "选秀女"是近代的说法,古代叫"采选".指通过正式规范的途径,从民间挑选貌美色丽.素质上乘的女子入宫服侍皇帝皇族.采选的制度是东汉首开其端.在此之前,历代朝廷充实后宫,或强夺,或挑选, ...

  • 咸丰皇帝:慈禧最敬畏的男人
  • 咸丰皇帝:慈禧最敬畏的男人 本文摘自<慈禧太后和他身边的男人> 高淑兰著 凤凰出版社 他是她这辈子唯一一位竭尽全力去讨好和取悦的男人,不仅仅是"夫为妻纲",更重要的是他是皇权的化身,皇宫里唯一的光源.六宫粉黛为博得他龙颜一悦,处处暗藏杀机,而她聪慧狡黠,曾一度宠绝后宫 ...

  • 古代皇帝选妃侍寝的七大独门绝活
  • 男人的帅不在脸蛋,而在 皇帝的后宫拥有三千佳丽,3000当然是虚数,但也形象地说明了皇帝个后宫里妻妾成群的壮观景象.那么,皇帝做帝王怎样与这么多的娇妻美妾以及无数有如"板凳队员"的宫女们过性生活呢? 一般有如下七种独门绝活: 1."羊车望幸"法 晋代有个皇帝, ...

  • 探秘古代美女妃嫔殉葬朱元璋46名妃嫔惨死殉葬
  • 原题:<探秘古代美女妃嫔殉葬 朱元璋46名妃嫔惨死殉葬> 核心提示:<明史·后妃传>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明朝小史>卷三亦载,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46名妃嫔.宫女随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38人皆为治 ...

  • 古代被冠名"妖女"的十七位红颜祸水
  • 古代被冠名"妖女"的十七位红颜祸水 盘点史上真正祸国殃民的十七位红颜祸水:红颜祸水,自古有之,严格来说,即使到今天,也都还有这种现象,现在有多少见不得光的交易不都是在美人怀里.或者美人香闺谈成的,下面的就不必说了,我想大家都懂的! 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古代史上的17位绝色美女,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