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礼仪

从《后宫甄嬛传》看传统礼仪

主持人:我国的传统礼仪是民族历史积淀的一部分, 体现了道德基准和文化内涵, 是古代华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在部分“清宫戏” 的影视作品中, 出现了许多疏漏, 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误导了不少国民,这对文化的传承是十分不利的。不少清宫戏,似乎并不在乎剧情所处的年代,演员穿的是古代人的衣服,但完全是现代人的行为方式。一些电视剧空有一个清宫戏的架子,却让观众好像穿越时空,陷入一个不伦不类的历史空间。

前两年热播的古装剧《后宫甄嬛传》则令我们观众大呼和以往的古装剧不一样,在这部电视剧中,女子婉约、男子内敛、行为有度、举止有礼。我们既能看戏,又能从故事中了解清朝宫廷的礼仪。不少观众盛赞该剧在这方面的考究程度堪比87版《红楼梦》,称其是近年来最严谨也最有品质的古装戏,把清代不同身份等级人之间的礼仪与规矩都展示得非常严谨、到位,算是给我们上了一堂清朝宫廷礼仪的普及课程。今天我们来聊聊这部电视剧中的礼仪,顺便纠正一下以往那些不加考究的清宫剧给我们带来的错误认识。

误区一

绝大多数清宫剧里,皇帝都是高坐龙椅上,群臣站下面,或启奏或议事。还有些清宫戏里,大臣动不动就交头接耳,人声鼎沸。比如《铁嘴铜牙纪晓岚》里,皇帝在上面坐着,下面大臣斗得不亦乐乎,这不合当时的

礼仪制度。但《甄嬛传》中,皇帝与朝臣议事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雍正一人坐在乾清门内,所有大臣都在大殿外站着,有本者上前启奏。 清朝皇帝处理政事,并不像现在很多清宫剧里说的在一间屋子里。皇帝与大臣共处一室,仅限于皇帝单独召见大臣,由太监宣召,大臣进了屋,就会跪在一个蒲团上回话。而正规的上朝议事,正如《甄嬛传》中的场景,这也有个专业说法叫“御门听政”,据张晓龙介绍,御门听政是历代较有作为的帝王处理政务的一种形式,因在清晨举行故又称早朝。清朝从康熙帝开始,将御门听政的地点从奉天门(太和门)移至乾清门,每天凌晨,文武大臣列队从午门左右掖门进入,并按品级分列于乾清门两侧。当皇帝就座后,太监鸣响鞭,大臣们行一跪三叩礼,然后九卿六部大臣依次奏事或敬呈奏折,由皇帝作出决策。事情处理完后,再鸣鞭,皇帝起驾回宫,百官退出。另外按照规定,御门听政时众臣不得喧哗、耳语、咳嗽、吐痰等,否则将以失礼从严处理。

封建宫廷中等级森严,进退都遵循一个“礼”字。张晓龙说:“比如说我演的温太医,在见了尊者之后,会退很多步之后再转身走;那些嫔妃、答应见了皇后,也应该躬身退几步再走;在给别人呈送东西的时候,都会把东西高举,齐眉或者高过头顶。”

误区二 出巡 错误:百姓围观 正确:面壁而立

皇帝出巡,人山人海的围观场面在清宫戏里屡见不鲜。最夸张的是《还珠格格》中皇帝出巡,老百姓围观下跪为格格求情。

事实上,清朝皇帝出巡时,老百姓是见不到龙颜的。如今很多清宫戏里的

皇帝出行遭围观,恨不得摸着皇上,那是不可能的。皇帝出行时,前面有引领太监,嘴里发出嘘声,轰老百姓,百姓知道皇宫里面出来人了,要面朝墙站着,要是没有墙,也是背朝皇宫这边。转过身去,第一是皇帝安全有保障,另外也是尊重的表现,不可亵渎龙颜。

主持人:看来请了专业的礼仪指导也给这部电视剧增分不少,其实清朝的礼仪是汉族的礼仪和满族的礼仪的融合。有不少电视剧中抱拳拱手的方式也不对,在一些戏里头,大家伙儿一说失礼了,一抱拳,右手在前头,在抱拳拱手的时候,那是极不敬的,左手在前才尊敬。男子尚左,别人家里有丧事的时候才可以右手在前。

误区三 问诊 错误:直接接触身体 正确:连脸都不能看

太医是清宫戏里的一个重要元素,曾有雷剧,太医给格格治伤,又是扒衣又是检视伤口。相比之下,《甄嬛传》中,张晓龙演的温太医诚惶诚恐,进退有度,颇为合理。

张晓龙透露,太医如何给后宫娘娘们诊脉,历史记载是“悬丝诊脉”,因为宫廷尊卑有序、男女有别。太医为娘娘、公主们看病,不能直接望、闻、问、切,只能用丝线一端固定在病人的脉搏上,御医通过丝线另一端的脉象诊治病情,俗称“悬丝诊脉”。但这种方式如果在电视剧里直接呈现,显得太玄了,太像神话了,于是《甄嬛传》采用了变通的方式。“用一块布盖在手腕上,诊脉时,太医跪下,低头,不去看妃子们的脸,这是既能诊到脉,又能体现男女授受不亲的折中方案。”

太医的礼仪除了体现在诊脉过程中,还包括进退场。“我演的温太医,

会退很多步之后再转身走。我在甄嬛面前,在皇后、各嫔妃面前,眼睛都没有直视过她们,都是垂着眼睛的,这是尊敬。

误区四 外男后宫里无障碍行走

礼仪上严谨的《甄嬛传》,也并不是无可挑剔。比如,后宫妃子有事没事就往皇帝的书房跑,路上还经常能碰到个大臣啥的,还会点头打个招呼。最有趣的是皇帝的弟弟果亲王,居然可以满后宫地转,结果就是他爱上了皇帝的女人甄嬛,并惹出无数事端。这就比较不可思议。按规定,外男不可能在后宫里行走,即使是家宴,也是男女不同席。但这也是为了情节发展,如果完全按照真正的清宫礼仪,甄嬛一辈子也碰不上果亲王,温太医也不可能和沈眉庄一夜欢愉而不被宫女发现。不过,果亲王能在宫中行走,虽然有违礼制,但也未必全无可能。礼仪指导张晓龙认为“皇上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顶天的,这些礼制是他定的,当然他也能改变礼制。果亲王是他欣赏的人,有时候他是可以为自己欣赏的人改变规矩。这在之前的朝代,也有这样的特许,皇帝是可以破例的。”这些情节是不得已而违背礼仪,如果完全按历史拍就没法看了。因为妃子和大臣是见不着面的,除皇帝外的男人,也是不能在后宫里转的。但如果谁跟谁都碰不上,怎么可能有故事?怎么可能有感情戏? 主持人:的确是这样,艺术源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艺术的真实不能和生活的真实相提并论。当年,一些红学家指责《红楼梦》里贾母不知礼仪,把孙子和外孙女放在一起教养,贾宝玉能随意出入林黛玉闺房。可是

如果从推动故事发展来看礼仪,便也可以理解。如果艺术按照真正的宫廷礼仪标准执行,那么杜丽娘不会认识柳梦梅,张生也不可能结识崔莺莺。喜欢《甄嬛传》的朋友,是喜欢那种两个人之间温润有礼、生死相依的感情。严格苛刻的宫廷礼仪,只不过让这部剧更加真实,更加有理可依。

主持人:小主这个称呼在《甄嬛传》里被炒得火热,网上也开始有互称小主甚至自称小主的情况。这个小主的称呼是怎么来的,电视剧中用得正确吗?

其实这个词汇见自《宫女谈往录》,书中将珍妃称为“珍小主”。而根据晚清进士商衍瀛的笔录:“珍妃对宫中太监时有赏赐,太监得些小恩小惠,都竭力奉承她,称之为‘小主儿’,谓‘小主儿’大方。”说明所谓的“小主”实际口语有可能为“小主儿”。而综合来分析这个词汇,应该是以“小主子”为基础而演变的一种谄称,特别是有一个儿化音,更凸显了这种称呼并不严肃,甚至并不怎么恭敬。事实上,根据清宫旧人的回忆,对于皇后的称呼,有“主子娘娘”“皇后主子”等等,而对于妃嫔们的大体称呼,名位较高的则称为“某妃主子”、名位较低的则直接称呼为“某贵人”。如晚清、民国时期宫廷的太监和宫女就称呼瑾妃为“瑾主子”“瑾主妃”等等。

主持人:清宫戏里经常出现后宫嫔妃们管理皇帝内帑的情况,在《甄嬛传》中,后宫甚至要计算宫廷中绿豆汤如何节俭,历史上有这么一回事吗?

抛开其他朝代不说,单以清代来讲,皇室的各种事务,包括内帑的各项问题,都由“总管内务府衙门”(俗称内务府)来处理,和后宫基本无关。

除了还原这些被我们一直误解的礼仪知识及史实,我发现许多人看《甄嬛传》,不只是喜欢看妃嫔之间的勾心斗角,更是沉浸在这部电视剧试图还原的宫廷礼仪中。比如光一个请安就有很多形式,饮食、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区别都表现得特别严谨,下面我们一块来了解下。

请安是清朝宫廷的一项重要礼节,包括问安、打千儿、半蹲儿、抚鬓儿、叩头等。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入宫的小主们首次给皇后请安时,就是行的抚鬓礼。这是满族女子相见之时的请安礼,行礼时女子立正,五指并拢以右手从眉上额头至鬓角连抚三下,然后点头目视对方,同时请安问好。穿花盆底鞋不便前屈下蹲,或乘舆时受人请安而还礼,多行抚鬓礼,也称为抹鬓礼。

除了请安,清制规定,凡遇皇帝万寿、春节、除夕及诸节令,帝、后、妃、皇子、皇孙,以及王公们全家在乾清宫参加盛宴,设皇后宝座席于皇帝宝座东,左右设皇贵妃、贵妃、妃、嫔筵席。观众可以在《甄嬛传》里看到,皇后、华妃、端妃、敬妃,乃至贵人、常在等位份较低的妃嫔,都按标准清宫礼仪入席,就如现代社会宴席也要按照客人的身份和年龄排座次一样,只不过,宫廷礼仪更加严格,丝毫不能有错。对于在吃方面注意的礼仪,《甄嬛传》讲究“食者靠前”,这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了,席地而坐,吃东西时要身体靠前。其实我们平时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小时候父母

也会告诉我们吃饭要靠前一点,这都是传统礼仪的延续,不单指清朝。张晓龙也称《甄嬛传》中有关吃饭方面的礼仪都是基本的礼仪,像剔牙要挡着,还有笑不露齿这些,都是基本的。

与那些皇子、侍卫可以随便在公主寝宫里喝酒,甚至与太监、宫女一起赌钱的电视剧比起来,《甄嬛传》里的宫女、太监显然主仆有别,不管天再怎么冷,他们也只能睡在主子寝宫外面,即便是最有脸面的太监总管苏培盛,他也只是蜷缩成一团坐在雍正寝宫里打个盹儿,甄嬛派人给冻得晕乎的小礼子送了床被子,就把他感动得死心塌地。其实,看似残忍的宫规,才是真正符合清代宫廷礼仪的。据典籍记载,每晚的戌正(晚上8时),西长街响起了梆子声,没有差事的太监出宫,寝宫内留下5至7名太监值夜班,最重要的是,皇帝最亲近的总管太监,他必须为皇帝“侍寝”。这位总管太监只能靠着西墙,坐在离皇帝2尺远的地上,记录下皇帝是否睡得好、起了几次夜、翻了几次身,以备内务府、太医院查询。主子,特别是皇帝,是不可能跟奴才没大没小的,奴才在主子面前,甚至不能直着身子行走,人的等级所分之严格,可见一斑。

从《后宫甄嬛传》看传统礼仪

主持人:我国的传统礼仪是民族历史积淀的一部分, 体现了道德基准和文化内涵, 是古代华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在部分“清宫戏” 的影视作品中, 出现了许多疏漏, 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误导了不少国民,这对文化的传承是十分不利的。不少清宫戏,似乎并不在乎剧情所处的年代,演员穿的是古代人的衣服,但完全是现代人的行为方式。一些电视剧空有一个清宫戏的架子,却让观众好像穿越时空,陷入一个不伦不类的历史空间。

前两年热播的古装剧《后宫甄嬛传》则令我们观众大呼和以往的古装剧不一样,在这部电视剧中,女子婉约、男子内敛、行为有度、举止有礼。我们既能看戏,又能从故事中了解清朝宫廷的礼仪。不少观众盛赞该剧在这方面的考究程度堪比87版《红楼梦》,称其是近年来最严谨也最有品质的古装戏,把清代不同身份等级人之间的礼仪与规矩都展示得非常严谨、到位,算是给我们上了一堂清朝宫廷礼仪的普及课程。今天我们来聊聊这部电视剧中的礼仪,顺便纠正一下以往那些不加考究的清宫剧给我们带来的错误认识。

误区一

绝大多数清宫剧里,皇帝都是高坐龙椅上,群臣站下面,或启奏或议事。还有些清宫戏里,大臣动不动就交头接耳,人声鼎沸。比如《铁嘴铜牙纪晓岚》里,皇帝在上面坐着,下面大臣斗得不亦乐乎,这不合当时的

礼仪制度。但《甄嬛传》中,皇帝与朝臣议事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雍正一人坐在乾清门内,所有大臣都在大殿外站着,有本者上前启奏。 清朝皇帝处理政事,并不像现在很多清宫剧里说的在一间屋子里。皇帝与大臣共处一室,仅限于皇帝单独召见大臣,由太监宣召,大臣进了屋,就会跪在一个蒲团上回话。而正规的上朝议事,正如《甄嬛传》中的场景,这也有个专业说法叫“御门听政”,据张晓龙介绍,御门听政是历代较有作为的帝王处理政务的一种形式,因在清晨举行故又称早朝。清朝从康熙帝开始,将御门听政的地点从奉天门(太和门)移至乾清门,每天凌晨,文武大臣列队从午门左右掖门进入,并按品级分列于乾清门两侧。当皇帝就座后,太监鸣响鞭,大臣们行一跪三叩礼,然后九卿六部大臣依次奏事或敬呈奏折,由皇帝作出决策。事情处理完后,再鸣鞭,皇帝起驾回宫,百官退出。另外按照规定,御门听政时众臣不得喧哗、耳语、咳嗽、吐痰等,否则将以失礼从严处理。

封建宫廷中等级森严,进退都遵循一个“礼”字。张晓龙说:“比如说我演的温太医,在见了尊者之后,会退很多步之后再转身走;那些嫔妃、答应见了皇后,也应该躬身退几步再走;在给别人呈送东西的时候,都会把东西高举,齐眉或者高过头顶。”

误区二 出巡 错误:百姓围观 正确:面壁而立

皇帝出巡,人山人海的围观场面在清宫戏里屡见不鲜。最夸张的是《还珠格格》中皇帝出巡,老百姓围观下跪为格格求情。

事实上,清朝皇帝出巡时,老百姓是见不到龙颜的。如今很多清宫戏里的

皇帝出行遭围观,恨不得摸着皇上,那是不可能的。皇帝出行时,前面有引领太监,嘴里发出嘘声,轰老百姓,百姓知道皇宫里面出来人了,要面朝墙站着,要是没有墙,也是背朝皇宫这边。转过身去,第一是皇帝安全有保障,另外也是尊重的表现,不可亵渎龙颜。

主持人:看来请了专业的礼仪指导也给这部电视剧增分不少,其实清朝的礼仪是汉族的礼仪和满族的礼仪的融合。有不少电视剧中抱拳拱手的方式也不对,在一些戏里头,大家伙儿一说失礼了,一抱拳,右手在前头,在抱拳拱手的时候,那是极不敬的,左手在前才尊敬。男子尚左,别人家里有丧事的时候才可以右手在前。

误区三 问诊 错误:直接接触身体 正确:连脸都不能看

太医是清宫戏里的一个重要元素,曾有雷剧,太医给格格治伤,又是扒衣又是检视伤口。相比之下,《甄嬛传》中,张晓龙演的温太医诚惶诚恐,进退有度,颇为合理。

张晓龙透露,太医如何给后宫娘娘们诊脉,历史记载是“悬丝诊脉”,因为宫廷尊卑有序、男女有别。太医为娘娘、公主们看病,不能直接望、闻、问、切,只能用丝线一端固定在病人的脉搏上,御医通过丝线另一端的脉象诊治病情,俗称“悬丝诊脉”。但这种方式如果在电视剧里直接呈现,显得太玄了,太像神话了,于是《甄嬛传》采用了变通的方式。“用一块布盖在手腕上,诊脉时,太医跪下,低头,不去看妃子们的脸,这是既能诊到脉,又能体现男女授受不亲的折中方案。”

太医的礼仪除了体现在诊脉过程中,还包括进退场。“我演的温太医,

会退很多步之后再转身走。我在甄嬛面前,在皇后、各嫔妃面前,眼睛都没有直视过她们,都是垂着眼睛的,这是尊敬。

误区四 外男后宫里无障碍行走

礼仪上严谨的《甄嬛传》,也并不是无可挑剔。比如,后宫妃子有事没事就往皇帝的书房跑,路上还经常能碰到个大臣啥的,还会点头打个招呼。最有趣的是皇帝的弟弟果亲王,居然可以满后宫地转,结果就是他爱上了皇帝的女人甄嬛,并惹出无数事端。这就比较不可思议。按规定,外男不可能在后宫里行走,即使是家宴,也是男女不同席。但这也是为了情节发展,如果完全按照真正的清宫礼仪,甄嬛一辈子也碰不上果亲王,温太医也不可能和沈眉庄一夜欢愉而不被宫女发现。不过,果亲王能在宫中行走,虽然有违礼制,但也未必全无可能。礼仪指导张晓龙认为“皇上对一个国家来说是顶天的,这些礼制是他定的,当然他也能改变礼制。果亲王是他欣赏的人,有时候他是可以为自己欣赏的人改变规矩。这在之前的朝代,也有这样的特许,皇帝是可以破例的。”这些情节是不得已而违背礼仪,如果完全按历史拍就没法看了。因为妃子和大臣是见不着面的,除皇帝外的男人,也是不能在后宫里转的。但如果谁跟谁都碰不上,怎么可能有故事?怎么可能有感情戏? 主持人:的确是这样,艺术源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艺术的真实不能和生活的真实相提并论。当年,一些红学家指责《红楼梦》里贾母不知礼仪,把孙子和外孙女放在一起教养,贾宝玉能随意出入林黛玉闺房。可是

如果从推动故事发展来看礼仪,便也可以理解。如果艺术按照真正的宫廷礼仪标准执行,那么杜丽娘不会认识柳梦梅,张生也不可能结识崔莺莺。喜欢《甄嬛传》的朋友,是喜欢那种两个人之间温润有礼、生死相依的感情。严格苛刻的宫廷礼仪,只不过让这部剧更加真实,更加有理可依。

主持人:小主这个称呼在《甄嬛传》里被炒得火热,网上也开始有互称小主甚至自称小主的情况。这个小主的称呼是怎么来的,电视剧中用得正确吗?

其实这个词汇见自《宫女谈往录》,书中将珍妃称为“珍小主”。而根据晚清进士商衍瀛的笔录:“珍妃对宫中太监时有赏赐,太监得些小恩小惠,都竭力奉承她,称之为‘小主儿’,谓‘小主儿’大方。”说明所谓的“小主”实际口语有可能为“小主儿”。而综合来分析这个词汇,应该是以“小主子”为基础而演变的一种谄称,特别是有一个儿化音,更凸显了这种称呼并不严肃,甚至并不怎么恭敬。事实上,根据清宫旧人的回忆,对于皇后的称呼,有“主子娘娘”“皇后主子”等等,而对于妃嫔们的大体称呼,名位较高的则称为“某妃主子”、名位较低的则直接称呼为“某贵人”。如晚清、民国时期宫廷的太监和宫女就称呼瑾妃为“瑾主子”“瑾主妃”等等。

主持人:清宫戏里经常出现后宫嫔妃们管理皇帝内帑的情况,在《甄嬛传》中,后宫甚至要计算宫廷中绿豆汤如何节俭,历史上有这么一回事吗?

抛开其他朝代不说,单以清代来讲,皇室的各种事务,包括内帑的各项问题,都由“总管内务府衙门”(俗称内务府)来处理,和后宫基本无关。

除了还原这些被我们一直误解的礼仪知识及史实,我发现许多人看《甄嬛传》,不只是喜欢看妃嫔之间的勾心斗角,更是沉浸在这部电视剧试图还原的宫廷礼仪中。比如光一个请安就有很多形式,饮食、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区别都表现得特别严谨,下面我们一块来了解下。

请安是清朝宫廷的一项重要礼节,包括问安、打千儿、半蹲儿、抚鬓儿、叩头等。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入宫的小主们首次给皇后请安时,就是行的抚鬓礼。这是满族女子相见之时的请安礼,行礼时女子立正,五指并拢以右手从眉上额头至鬓角连抚三下,然后点头目视对方,同时请安问好。穿花盆底鞋不便前屈下蹲,或乘舆时受人请安而还礼,多行抚鬓礼,也称为抹鬓礼。

除了请安,清制规定,凡遇皇帝万寿、春节、除夕及诸节令,帝、后、妃、皇子、皇孙,以及王公们全家在乾清宫参加盛宴,设皇后宝座席于皇帝宝座东,左右设皇贵妃、贵妃、妃、嫔筵席。观众可以在《甄嬛传》里看到,皇后、华妃、端妃、敬妃,乃至贵人、常在等位份较低的妃嫔,都按标准清宫礼仪入席,就如现代社会宴席也要按照客人的身份和年龄排座次一样,只不过,宫廷礼仪更加严格,丝毫不能有错。对于在吃方面注意的礼仪,《甄嬛传》讲究“食者靠前”,这在春秋战国时就开始了,席地而坐,吃东西时要身体靠前。其实我们平时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小时候父母

也会告诉我们吃饭要靠前一点,这都是传统礼仪的延续,不单指清朝。张晓龙也称《甄嬛传》中有关吃饭方面的礼仪都是基本的礼仪,像剔牙要挡着,还有笑不露齿这些,都是基本的。

与那些皇子、侍卫可以随便在公主寝宫里喝酒,甚至与太监、宫女一起赌钱的电视剧比起来,《甄嬛传》里的宫女、太监显然主仆有别,不管天再怎么冷,他们也只能睡在主子寝宫外面,即便是最有脸面的太监总管苏培盛,他也只是蜷缩成一团坐在雍正寝宫里打个盹儿,甄嬛派人给冻得晕乎的小礼子送了床被子,就把他感动得死心塌地。其实,看似残忍的宫规,才是真正符合清代宫廷礼仪的。据典籍记载,每晚的戌正(晚上8时),西长街响起了梆子声,没有差事的太监出宫,寝宫内留下5至7名太监值夜班,最重要的是,皇帝最亲近的总管太监,他必须为皇帝“侍寝”。这位总管太监只能靠着西墙,坐在离皇帝2尺远的地上,记录下皇帝是否睡得好、起了几次夜、翻了几次身,以备内务府、太医院查询。主子,特别是皇帝,是不可能跟奴才没大没小的,奴才在主子面前,甚至不能直着身子行走,人的等级所分之严格,可见一斑。


相关内容

  • 礼仪常识全知道
  • 章节目录 第一章 个人形象礼仪仪容礼仪 个人仪容要求 面部的清洁 面部粉底的涂抹 眼部化妆 眉形美化 唇部美化 面颊化妆 美发与发饰佩戴 发型修饰 表情礼仪 对眼神的要求 四种不同场合的目光表达 三种目光禁忌 笑容礼仪 笑的禁忌 面部表情礼仪 举止礼仪 良好的站姿 良好的坐姿 女士坐姿 男士坐姿 八 ...

  • 中国传统礼仪,中国礼仪文化,中国礼仪大全
  • 当前位置:360星座 > 中国民俗 > 中国礼仪文化 > 中国礼仪文化 [中国礼仪文化]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图文版) 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坐立行走都有一整套的规矩.民谚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个举止优雅,待人礼貌的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

  • 商务礼仪(金正昆)
  • 商务礼仪(金正昆) 金正昆教授 外交学概论 商务礼仪课程大纲 金正昆 教授 金正昆教授 商务礼仪 1 本课内容: 与人合作能力的提升 金正昆教授 商务礼仪 2 本课重点: 情商训练 本课程目标: 使我们成为 受欢迎的人 3 金正昆教授 商务礼仪 4 金正昆教授 商务礼仪 关键词之一: 关系 互动式案 ...

  • 礼仪教材第一章
  • 第一章 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 --礼仪概说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商) 第二节 礼仪的基本内涵 一.什么是礼仪 所谓礼仪,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包含了礼貌.礼节的全部内容. 二.礼仪的基本内涵 (一)古代礼仪内涵 1.礼仪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 <礼记 ...

  • [礼记]中的传统礼仪教育方法及其现代价值
  • 2011年5月第10卷第3期 Journal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ofEducationalScienceofHunanNormalUniversity V01.10No.3 May,2011 <礼记>中的传统礼仪教育方法及其现代价值 罗晓林 (湖南女子学院教务处,湖南长沙4100 ...

  • [商务礼仪与形象设计]教学大纲(高铁)
  • <高铁服务礼仪与形象设计> 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 <商务礼仪与形象设计>是为高铁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得到延伸,使学生掌握商务活动中旅游商务礼仪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了解旅游商务礼仪在旅游职业及商务活动中 ...

  • 186娱乐培训资料之酒店商务礼仪培训
  • 酒店商务礼仪培训课程认为,酒店员工是否懂得和运用现代商务活动中的基本礼仪,不仅反映出员工自身的素质,而且折射出企业的文化水平和经营管理境界.对于在酒店工作的人士来说,学习商务礼仪可以有效塑造自己的素质和专业形象,使交往对象产生规范专业.有礼.有节的良好印象,从而形成酒店独特竞争优势. 酒店商务礼仪培 ...

  •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山东科技大学 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芦红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思考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应该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文明礼仪师资队伍建设. 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及浓厚的校园文明礼仪风尚等多方面努力. 本文在阐述大学生文明 礼仪现状及其形成原 ...

  • 机关文明礼仪演讲稿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机关文明礼仪>. 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礼仪与发展同在,与进步共生. 注重礼仪,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已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党中央对 ...

  • 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 2009年第8期(总第68期) THE 边疆经济与文化 BORDER ECONOMYAND No.8.2009 CULTUREGenend.Nn611 [教育纵横] 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穆廷云 (邢台学院中文系,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期盼文明有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