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法理学]

法理学

一、 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科学体系: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

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法学必须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既要对法进行历史性研究----考察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又要对法进行共时性研究----比较研究各种不的法律制度,他们的性质、特点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即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等,又要研究法的外部方面,即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其互相作用;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的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效能力、效果、作用和价值。总之,凡属与法有关的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研究范围之内。根据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实践需要,通常是从以下俩个角度划分法学体系:1从法律部门的角度划分。由于法被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不同部门,与之相应就有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2从认识角度划分,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理论法学综合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应用法学主要是研究国内法和国际法的结构和内容,以及他们的制定、解释和适用。

二、 法的基本特征:法的特征是法的本质的外化,是法与其他现象

或事物的基本关系表现。法是由国家制订和认可,通过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

会规范。1法是调节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4法是由国家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三、 法的要素:法的要素是与法的系统相当而言的。1它具有个别

性、局部性,表现为一个个元素或个体。2具有多样性和差别性。3任何一个法律要素若被违反,同时也是法律系统被违反,会招致法律系统作为整体的反应。4具有不可分割性。

法律规则的含义与分类:规则是指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额具体后果的各种指标和规定。分类1法律规则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定和权义复合规则。(1)义务性规则是直接要求或不从事某种行为的规则。(2)授权性规则是指示人们可以做出或要求别人做出一定行为的规则。(3)权义复合性规则指兼具授予权利和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法律规则。2法律规则从形式特征上可分为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规则。3规则按其功能可以分为挑战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4还有义务性规则和授权性规则。

概念及分类: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法律概念以其涉及内容,大体分为涉人概念、涉事概念和涉物概念。

四 现代中国法的渊源:当代中国法的渊源采用的是以各种制定法为主的正式的法的渊源。它们有各种不同的层次和范畴。1宪法是国

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组织及其活动的总章程,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法的渊源。2法律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法律是仅次于宪法的主要的法的渊源。3行政法规和规章。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行政法规也是一种主要的法的渊源。4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是法的特殊渊源之一。5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是一种数量最大的法的渊源。6名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特别行政区法律。8经济特区的单行经济法规、经济特区法规和经济特区规章9国际条例和国际惯例是指我国同外国缔交的双边和多边的合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

五 1、法产生得基本标志及其与氏族习惯的区别?(比较名词) 基本标志为:1、国家的产生2、诉讼与审判的出现3、权利与义务的分离。与氏族习惯的区别:1、两者体现意志的不同。2、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3、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4、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5、两者的根本目的不同。氏族习惯:原始社会各个氏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氏族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六 1法制与法治的主要区别:法制:法律制度。 法治: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统治国家的思想,原则和动态的活动过程。

区别:1、词性:法制是一个名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法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2、相对形态:前者相对与制度,后者相对与人。

3、产生的历史时代:前者产生于阶级社会,后者是资本

主义的产物。

4、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表现: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和方略的形象,经历了半个多时间的探索。它包含着对百年来中国坎坷的法治历程的回顾和反思,对建国以来社会注意法制建设德经验与教训的分析和反思,对新时期依法治国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抉择,民主和理性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名将彻底摒弃人治,实行法治,政治和和会生活纳入法制轨道,实现经济繁荣有序,政治民主昌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1到2001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消除特权,保障公民权,建立执法责任制。3推进司法政策,追求司法公正,在制度上保证审判权与检查权的独立行使,建立司法责任追究制度。4加强执法与司法队伍建设,提高法律职业工作者的政治与业务素质,使其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达到统一。5增强全民法律意识,采取措施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5、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中的地位和分类:1地位:首先权利和义务是从法律规范到法律关系再到法律责任的逻辑联系得各个环节的构成要素。其次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的一切部门。再次权利和义务通贯发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最后权利和义务全面地表现和实现法的价值。从权利的法律功能和社会价值得角度,可以把权利解释为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题以相对自由的作

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受动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2分类:法律权利和以为,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1根据权利义务的存在形态。可以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应有权利和义务、习惯权利和义务、法定权利和义务、现实权利和义务。2根据权利和义务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社会关系)的重要程度,亦即它们在权利义务体系中的地位、功能及社会价值、可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基本权利和义务与普通权利和义务。3根据权利和义务对人们的效力范围,可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一般权利和义务与特殊权利和义务。4根据权利之间、义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第一性权利和义务与第二性权利和义务。5根据权利主体依法实现其意志和利益的方式,可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行动权利和消极义务、接受权利和积极义务。6根据权利和义务主体的不同,可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个体权利和义务、集体权利和义务、国家权利和义务、人类权利和义务。

6、法律行为的分类(选择题):1个人行为、集体行为与国家行为。2角色行为与非角色行为。3单方法律行为与双方法或多方法律行为。4自为行为与代理行为。5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6抽象行为与具体行为。7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8意志行为与事实行为。9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10有效行为与无效行为。

七、⑴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分类(案例):含义: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指引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

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联系,是社会内容和法的形式的同一。特征:1法律关系是由法或依法形式的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人际互换关系。3法律关系是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4法律关系是社会内容与法律形式的统一。5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秩序。分类:1按照法律关系由以形成的法律部门,亦即按照法律关系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可以分为宪法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婚姻法律关系、军事法律关系、文化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等。2安装法律关系的存在形式。可以分为抽象(一般)法律关系与具体(特殊)法律关系。3按照法律关系主体数量,可以分为双边法律关系与多变法律关系。4按照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及其权利和义务关系,可以分为对等法律关系与不对等法律关系。5按照法律关系发生的方式,可以分为确认的(生成的)法律关系与创立的(参与的)法律关系。6按照法律关系之间的因果联系,可以分为第一性法律关系与第二性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发挥其指引作用过程中,在人们合法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法律关系。7按照构成法律关系内容的社会关系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性质、等级和相应的法律关系的重要程度,可以分为基本法律关系和普通法律关系。

⑵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一,主体:权利的拥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权利的主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关系的主体。凡是法律关系的主体,都应具有能够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资格,即权利义务能力,简称“权利能力”。权利能力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

能力。一般权利能力指主体自出生(成立)到死亡(解散)时止都能享有权利能力或资格。特殊权利能力指主体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的权利能力或资格。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关系主体包括:1人民2阶段3民族4国家和国家机关5自然人6法人。二,客体: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从语义上,客体与主体相对,指的是主体的意志和行为所指向、影响、作用的客观对象。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的一切东西都具有两个最低限度的特征:一,它必须是对主体的有用之物,而且围绕着、针对着它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因此需要对之做出权利义务的分界,明确其所属所归。二,它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的。只有人类能够控制的东西才适宜由法律调整,才可以成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作用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无限多样的,把它们抽象化,可以概括以下几类:1国家权力2人身、人格3行为4法人5物6精神产品7信息。(此题给一个案例说出有多少种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

(3)法律事实的含义与种类:法律事实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失的客观原因和条件,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1法律事件分为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社会事件是不以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变迁或社会变革,即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和重大变化。自然事件是不以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水灾、震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偶然事件以及人的生老病死。2法律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有意识的活动。法律行为分为国家行为和当事人行为两类。国家行为包括立法、执法、司法等。当事人行为包括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合法行

为和不合法行为。

八、法律责任的构成和种类:构成:法律责任的构成是指在具备了哪些条件之后才产生法律责任。1行为的社会危害性。2行为的违法性3行为人的过错。种类:依据责任的法律性质所做的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包括:1刑事责任2民事责任3行政法律责任4违宪责任。

九、(1)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法所既有的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既定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从事社会事务的公用和效能。2评价作用:能够衡量,评价人们的行为的法律意义的功用和效能。3预测作用:根据法对人们某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及必然导致的法律后果,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决定行为的取舍和方向的功用和效能。4教育作用:指法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义务观念、责任感、遵守法律和纪律的自觉性的功用和效能。5强制作用:指法能运用强制力保证人们权利得以充分实现的功用和效能。

(2)法的局限性:1法只是去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2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也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是适当的3法对千姿百态、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涵盖性和适应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限度4在实施法律所需的人力资源、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法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

十、(1)立法、立法体制和我国立法权的划分:立法,有侠义和广义两种含义:1侠义的理发是指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制定法律的专门活动。2广义的立法是指一定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并通过法定程序创制法

律规范的活动。立法体制是关于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它既涉及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也包括同级别国家机关之间立法权限的划分。受中国国情因素的决定,我国实行的是“一元多级”的立法体制“一元”体现了单一制国家立法体制的共性,即在全国范围内,立法体系是统一的;“多级”则是中国特色,即我国的立法体制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多个立法等级。从立法的内容上也有立法权限的划分。涉及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民事刑事制度的事项只能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

十一、司法的含义和原则:含义: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司法是享有司法权的各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法定专有性,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不具有此项权力。2程序的法定性3裁决的权威性4形式的严格性。 原则:1法治原则。即依法司法,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2平等原则。平等的适用法律;平等的保护权利;平等的追究法律责任。3司法独立原则。国家司法权只能有国家各级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利;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必须阉割依照法律规定,正确适用法律。4司法责任原则。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因故意或过失性错误,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而应承担一定责任的原则。

十二、(1)法律体系,法律部门的含义以及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法律体系,有时也称“法的体系”或简称“法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特点:1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构成的整体。2法律体系是一个由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呈体系化的有机整体。3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法律部门:就是指调整同一种类或统一基本方面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划分:法律部门的划分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其一定的标准。1根据法律调整对象,即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来划分法律部门。2根据法律的调整方法来划分法律部门。

(2)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根据现行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以及调整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我国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主要的法律部门。1宪法法律部门2行政法法律部门3民法法律部门4经济法法律部门5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部门6科教文卫法法律部门7资源环境保护法法律部门8刑法法律部门9诉讼法法律部门10军事法法律部门

(3)法的分类(一)根据社会心态和国家的历史类型,可将法律划分为奴隶制社会法、封建制社会法、资本主义社会法、社会主义社会法

(二)根据法律的形式特征,可将法律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实体法和程序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公法和私法。

十三、(1)法律解释的与分类:法律解释是通过对法律、法规等法律文件或其他部分条文、概念、术语的说明,揭示其中表达的立法者的

意志和法的精神,进一步明确法定权利和义务及其界限或补充现行法

律的规定的一种国家活动,是立法的继续。分类:包括立法解释、司

法解释、行政解释和联合解释。

(2)法律推理的含义与分类:法律推理是人们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

前提得出某种法律结论的过程。种类:1演绎推理:根据一般性的知

识和特殊的知识,即由一般到个别,典型的三段论。2归纳推理:从

两个或更多种类特殊命题中获取一般性命题的推理。3辩证推理:指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相矛盾的命题时借助辩证思维,从中选出最佳命

题,以解决法律问题。

十四、(1)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选择题)a法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

用b经济基础对法的决定作用

(2)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

开法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这事因为市场经济内在的需要法律,没有法律就

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必然是、也必须是法治经济。(二)法在市

场经济中的作用:1保障作用2引导作用3服务作用4规制作用。

十五、(1)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论述):

(一)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本质上

是一致的。其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党的领导最本质之

处是执政,而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利,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

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2党的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

模仿作用还突出表现为党组织和党员带头执行和遵守法律。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目的、有步骤、

有秩序地进行。这是因为:1法治是全体人民通过立法、执法、司法。

法制监督、法治教育、守法等活动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法律秩序。

2社会主义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民主就不会有真正的法治。

3法律的制定过程是把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把党的路线、方针

和政策转化为法律原则和规则的过程,是党领导立法机关了解民意、

集中智慧、统一认识、协调利益的过程。4法律的实施经常遇到区域

性乃至全国性的全局问题,触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外

交等方面热点问题,牵涉到诸多政法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5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的法治观念如何,有无依法治国的坚定信

仰和坚强意志,能否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是实行法治决

定性因素。

(二)依法治国应当改善党的领导:为了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还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改

善党的领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是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切实有

效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而依法治国正是民主集中制的时代精神和

基本保证。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既有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成功经

验,也有民主集中制遭受严重破坏、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的沉痛

教训。总之,无论是从坚持党的领导角度,还是从改善党的领导角度,

都必须防止和纠正以党代法的弊端。

(2)法律和政策的关系:区别:1制定的主体;政策是由党的组织

来制定,法律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2意志的属性不同:党的政策是

全党意志的体现,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3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

政策的内容比较原则,比较抽象,主要表现为纲领、路线类而法律比

较具体明确,表现为规范性的法律文件。4调整的范围不同:政策调

整的是党组织,而法律调整的国家所有的人,所有的事。5实施的方

式不同:党政策对党组织有强制力,靠路线,方针和党的先锋模仿作

用,而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6稳定性的程度:政策具有灵活

性,法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十六、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比较名词 论述):道德:关于人们

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和

原则,规范和标准的总和。

道德对法律的作用:1道德对法律的创制有指导作用。2道德对法律

的实施具有保障作用。3道德对法律的漏洞和滞后具有弥补作用。4

道德对法律具有评价作用。

法律对道德的作用:1法对道德的基本原则的实现具有保障作用。2

法律对道德标准的提高具促进作用。

区别:1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形成的方式不同: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有意识的创立,而道德是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自发创立的。

3表现形式不同: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而法律为规范性的法

律文件。

法理学

一、 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科学体系: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

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法学必须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既要对法进行历史性研究----考察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又要对法进行共时性研究----比较研究各种不的法律制度,他们的性质、特点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既要研究法的内在方面,即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等,又要研究法的外部方面,即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其互相作用;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的要素,又要研究法的实效能力、效果、作用和价值。总之,凡属与法有关的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研究范围之内。根据我国现阶段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实践需要,通常是从以下俩个角度划分法学体系:1从法律部门的角度划分。由于法被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不同部门,与之相应就有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2从认识角度划分,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理论法学综合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应用法学主要是研究国内法和国际法的结构和内容,以及他们的制定、解释和适用。

二、 法的基本特征:法的特征是法的本质的外化,是法与其他现象

或事物的基本关系表现。法是由国家制订和认可,通过人们的权利与义务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

会规范。1法是调节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3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4法是由国家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三、 法的要素:法的要素是与法的系统相当而言的。1它具有个别

性、局部性,表现为一个个元素或个体。2具有多样性和差别性。3任何一个法律要素若被违反,同时也是法律系统被违反,会招致法律系统作为整体的反应。4具有不可分割性。

法律规则的含义与分类:规则是指具体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额具体后果的各种指标和规定。分类1法律规则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定和权义复合规则。(1)义务性规则是直接要求或不从事某种行为的规则。(2)授权性规则是指示人们可以做出或要求别人做出一定行为的规则。(3)权义复合性规则指兼具授予权利和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法律规则。2法律规则从形式特征上可分为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规则。3规则按其功能可以分为挑战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4还有义务性规则和授权性规则。

概念及分类: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法律概念以其涉及内容,大体分为涉人概念、涉事概念和涉物概念。

四 现代中国法的渊源:当代中国法的渊源采用的是以各种制定法为主的正式的法的渊源。它们有各种不同的层次和范畴。1宪法是国

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组织及其活动的总章程,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法的渊源。2法律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法律是仅次于宪法的主要的法的渊源。3行政法规和规章。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行政法规也是一种主要的法的渊源。4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是法的特殊渊源之一。5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是一种数量最大的法的渊源。6名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特别行政区法律。8经济特区的单行经济法规、经济特区法规和经济特区规章9国际条例和国际惯例是指我国同外国缔交的双边和多边的合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

五 1、法产生得基本标志及其与氏族习惯的区别?(比较名词) 基本标志为:1、国家的产生2、诉讼与审判的出现3、权利与义务的分离。与氏族习惯的区别:1、两者体现意志的不同。2、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3、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4、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5、两者的根本目的不同。氏族习惯:原始社会各个氏族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逐步形成的并且氏族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六 1法制与法治的主要区别:法制:法律制度。 法治: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统治国家的思想,原则和动态的活动过程。

区别:1、词性:法制是一个名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法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2、相对形态:前者相对与制度,后者相对与人。

3、产生的历史时代:前者产生于阶级社会,后者是资本

主义的产物。

4、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表现: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和方略的形象,经历了半个多时间的探索。它包含着对百年来中国坎坷的法治历程的回顾和反思,对建国以来社会注意法制建设德经验与教训的分析和反思,对新时期依法治国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抉择,民主和理性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名将彻底摒弃人治,实行法治,政治和和会生活纳入法制轨道,实现经济繁荣有序,政治民主昌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1到2001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消除特权,保障公民权,建立执法责任制。3推进司法政策,追求司法公正,在制度上保证审判权与检查权的独立行使,建立司法责任追究制度。4加强执法与司法队伍建设,提高法律职业工作者的政治与业务素质,使其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达到统一。5增强全民法律意识,采取措施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5、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中的地位和分类:1地位:首先权利和义务是从法律规范到法律关系再到法律责任的逻辑联系得各个环节的构成要素。其次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的一切部门。再次权利和义务通贯发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最后权利和义务全面地表现和实现法的价值。从权利的法律功能和社会价值得角度,可以把权利解释为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题以相对自由的作

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受动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2分类:法律权利和以为,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1根据权利义务的存在形态。可以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应有权利和义务、习惯权利和义务、法定权利和义务、现实权利和义务。2根据权利和义务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社会关系)的重要程度,亦即它们在权利义务体系中的地位、功能及社会价值、可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基本权利和义务与普通权利和义务。3根据权利和义务对人们的效力范围,可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一般权利和义务与特殊权利和义务。4根据权利之间、义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第一性权利和义务与第二性权利和义务。5根据权利主体依法实现其意志和利益的方式,可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行动权利和消极义务、接受权利和积极义务。6根据权利和义务主体的不同,可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个体权利和义务、集体权利和义务、国家权利和义务、人类权利和义务。

6、法律行为的分类(选择题):1个人行为、集体行为与国家行为。2角色行为与非角色行为。3单方法律行为与双方法或多方法律行为。4自为行为与代理行为。5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6抽象行为与具体行为。7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8意志行为与事实行为。9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10有效行为与无效行为。

七、⑴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分类(案例):含义: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指引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

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联系,是社会内容和法的形式的同一。特征:1法律关系是由法或依法形式的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人际互换关系。3法律关系是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4法律关系是社会内容与法律形式的统一。5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秩序。分类:1按照法律关系由以形成的法律部门,亦即按照法律关系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可以分为宪法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婚姻法律关系、军事法律关系、文化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等。2安装法律关系的存在形式。可以分为抽象(一般)法律关系与具体(特殊)法律关系。3按照法律关系主体数量,可以分为双边法律关系与多变法律关系。4按照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及其权利和义务关系,可以分为对等法律关系与不对等法律关系。5按照法律关系发生的方式,可以分为确认的(生成的)法律关系与创立的(参与的)法律关系。6按照法律关系之间的因果联系,可以分为第一性法律关系与第二性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发挥其指引作用过程中,在人们合法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法律关系。7按照构成法律关系内容的社会关系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性质、等级和相应的法律关系的重要程度,可以分为基本法律关系和普通法律关系。

⑵ 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一,主体:权利的拥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权利的主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关系的主体。凡是法律关系的主体,都应具有能够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资格,即权利义务能力,简称“权利能力”。权利能力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

能力。一般权利能力指主体自出生(成立)到死亡(解散)时止都能享有权利能力或资格。特殊权利能力指主体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的权利能力或资格。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关系主体包括:1人民2阶段3民族4国家和国家机关5自然人6法人。二,客体: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从语义上,客体与主体相对,指的是主体的意志和行为所指向、影响、作用的客观对象。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的一切东西都具有两个最低限度的特征:一,它必须是对主体的有用之物,而且围绕着、针对着它可能发生利益冲突。因此需要对之做出权利义务的分界,明确其所属所归。二,它必须是人类能够控制或部分控制的。只有人类能够控制的东西才适宜由法律调整,才可以成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作用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无限多样的,把它们抽象化,可以概括以下几类:1国家权力2人身、人格3行为4法人5物6精神产品7信息。(此题给一个案例说出有多少种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

(3)法律事实的含义与种类:法律事实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失的客观原因和条件,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1法律事件分为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社会事件是不以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变迁或社会变革,即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和重大变化。自然事件是不以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水灾、震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偶然事件以及人的生老病死。2法律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有意识的活动。法律行为分为国家行为和当事人行为两类。国家行为包括立法、执法、司法等。当事人行为包括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合法行

为和不合法行为。

八、法律责任的构成和种类:构成:法律责任的构成是指在具备了哪些条件之后才产生法律责任。1行为的社会危害性。2行为的违法性3行为人的过错。种类:依据责任的法律性质所做的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包括:1刑事责任2民事责任3行政法律责任4违宪责任。

九、(1)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法所既有的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既定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从事社会事务的公用和效能。2评价作用:能够衡量,评价人们的行为的法律意义的功用和效能。3预测作用:根据法对人们某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及必然导致的法律后果,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决定行为的取舍和方向的功用和效能。4教育作用:指法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义务观念、责任感、遵守法律和纪律的自觉性的功用和效能。5强制作用:指法能运用强制力保证人们权利得以充分实现的功用和效能。

(2)法的局限性:1法只是去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2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也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是适当的3法对千姿百态、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涵盖性和适应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限度4在实施法律所需的人力资源、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法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

十、(1)立法、立法体制和我国立法权的划分:立法,有侠义和广义两种含义:1侠义的理发是指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制定法律的专门活动。2广义的立法是指一定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并通过法定程序创制法

律规范的活动。立法体制是关于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它既涉及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也包括同级别国家机关之间立法权限的划分。受中国国情因素的决定,我国实行的是“一元多级”的立法体制“一元”体现了单一制国家立法体制的共性,即在全国范围内,立法体系是统一的;“多级”则是中国特色,即我国的立法体制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多个立法等级。从立法的内容上也有立法权限的划分。涉及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民事刑事制度的事项只能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

十一、司法的含义和原则:含义: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司法是享有司法权的各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法定专有性,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不具有此项权力。2程序的法定性3裁决的权威性4形式的严格性。 原则:1法治原则。即依法司法,这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2平等原则。平等的适用法律;平等的保护权利;平等的追究法律责任。3司法独立原则。国家司法权只能有国家各级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利;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必须阉割依照法律规定,正确适用法律。4司法责任原则。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因故意或过失性错误,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而应承担一定责任的原则。

十二、(1)法律体系,法律部门的含义以及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法律体系,有时也称“法的体系”或简称“法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特点:1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构成的整体。2法律体系是一个由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呈体系化的有机整体。3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法律部门:就是指调整同一种类或统一基本方面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划分:法律部门的划分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其一定的标准。1根据法律调整对象,即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来划分法律部门。2根据法律的调整方法来划分法律部门。

(2)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根据现行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以及调整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我国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主要的法律部门。1宪法法律部门2行政法法律部门3民法法律部门4经济法法律部门5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部门6科教文卫法法律部门7资源环境保护法法律部门8刑法法律部门9诉讼法法律部门10军事法法律部门

(3)法的分类(一)根据社会心态和国家的历史类型,可将法律划分为奴隶制社会法、封建制社会法、资本主义社会法、社会主义社会法

(二)根据法律的形式特征,可将法律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实体法和程序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公法和私法。

十三、(1)法律解释的与分类:法律解释是通过对法律、法规等法律文件或其他部分条文、概念、术语的说明,揭示其中表达的立法者的

意志和法的精神,进一步明确法定权利和义务及其界限或补充现行法

律的规定的一种国家活动,是立法的继续。分类:包括立法解释、司

法解释、行政解释和联合解释。

(2)法律推理的含义与分类:法律推理是人们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

前提得出某种法律结论的过程。种类:1演绎推理:根据一般性的知

识和特殊的知识,即由一般到个别,典型的三段论。2归纳推理:从

两个或更多种类特殊命题中获取一般性命题的推理。3辩证推理:指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相矛盾的命题时借助辩证思维,从中选出最佳命

题,以解决法律问题。

十四、(1)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选择题)a法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

用b经济基础对法的决定作用

(2)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

开法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这事因为市场经济内在的需要法律,没有法律就

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必然是、也必须是法治经济。(二)法在市

场经济中的作用:1保障作用2引导作用3服务作用4规制作用。

十五、(1)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论述):

(一)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本质上

是一致的。其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党的领导最本质之

处是执政,而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利,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

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2党的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

模仿作用还突出表现为党组织和党员带头执行和遵守法律。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目的、有步骤、

有秩序地进行。这是因为:1法治是全体人民通过立法、执法、司法。

法制监督、法治教育、守法等活动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法律秩序。

2社会主义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民主就不会有真正的法治。

3法律的制定过程是把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把党的路线、方针

和政策转化为法律原则和规则的过程,是党领导立法机关了解民意、

集中智慧、统一认识、协调利益的过程。4法律的实施经常遇到区域

性乃至全国性的全局问题,触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外

交等方面热点问题,牵涉到诸多政法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5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的法治观念如何,有无依法治国的坚定信

仰和坚强意志,能否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是实行法治决

定性因素。

(二)依法治国应当改善党的领导:为了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还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改

善党的领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是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切实有

效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而依法治国正是民主集中制的时代精神和

基本保证。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既有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成功经

验,也有民主集中制遭受严重破坏、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的沉痛

教训。总之,无论是从坚持党的领导角度,还是从改善党的领导角度,

都必须防止和纠正以党代法的弊端。

(2)法律和政策的关系:区别:1制定的主体;政策是由党的组织

来制定,法律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2意志的属性不同:党的政策是

全党意志的体现,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3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

政策的内容比较原则,比较抽象,主要表现为纲领、路线类而法律比

较具体明确,表现为规范性的法律文件。4调整的范围不同:政策调

整的是党组织,而法律调整的国家所有的人,所有的事。5实施的方

式不同:党政策对党组织有强制力,靠路线,方针和党的先锋模仿作

用,而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6稳定性的程度:政策具有灵活

性,法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十六、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比较名词 论述):道德:关于人们

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和

原则,规范和标准的总和。

道德对法律的作用:1道德对法律的创制有指导作用。2道德对法律

的实施具有保障作用。3道德对法律的漏洞和滞后具有弥补作用。4

道德对法律具有评价作用。

法律对道德的作用:1法对道德的基本原则的实现具有保障作用。2

法律对道德标准的提高具促进作用。

区别:1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形成的方式不同: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有意识的创立,而道德是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自发创立的。

3表现形式不同: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而法律为规范性的法

律文件。


相关内容

  • 法硕联考法理学部分复习方法
  • 法硕联考法理学部分复习方法 法理学,许多人有相同的感觉:法理学抽象.枯燥.难以记忆,并由此产生厌烦情绪.确实,这门课教材中没有举出较多的事例来说明相关内容,与刑法.民法等课程相比理论性较强,缺少具体.实务性的知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复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1. 切忌死记硬背,尽量多思考,用书上所举例 ...

  • 心理学考研历年国家线走势分析(2011--2016)
  • 权威师资 优质教学 博仁考研 www.borenedu.cn 心理学考研历年国家线走势分析 2016年心理学考研国家线已经公布,16级的考生们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复试中,17级的小伙伴们也已按耐不住,开始了心理学考研备考复习.分数线是所有考生在报考前都会了解并且也是进行院校选择的重要依据.博仁考研老师 ...

  • 关于查看期末复习资料的通知
  • 关于查看期末复习资料的通知 各位辅导员及各位学生: 本学期,现已全面进入复习迎考阶段.为了更好的做好期末复习工作,提高期末复习效率,以确保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学校各专业教师经过加工.整理出具了有针对性的课程复习资料,现将各门课程的期末复习资料发布至学校教学平台---教学信息栏目,学生无需登录 ...

  • 2013年司法考试法理学权威讲义.笔记.试题和讲座!
  • http://www.chinalawedu.com/ 2013年司法考试法理学权威讲义.笔记.试题和讲座! 2013年司法考试法理学权威讲义.笔记.试题和讲座!法理学是司法考试复习的重点,考生应当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呢?这就要借助名师的力量.在复习过程中, ...

  • 实用:人大管理学初期复习预期效果及建议
  • 实用:人大管理学初期复习预期效果及建议 万学海文 基础阶段复习预期效果 第一轮复习不要想着要去背什么,主要是知识点的扫盲,万学海文专业课产品中心辅导老师建议大家把所有章节看一遍,理解并掌握知识点之间内在的逻辑体系,能够在闭着书本时候复述书中的所有内容就达到复习的效果了,如果此目标达不到,那么就再次系 ...

  • 甘肃农业大学
  • 甘肃农业大学341农业知识综合三全套考研资料 第一部分历年真题 1-1本套资料没有真题注:若考前收集到最新考研真题,我们将免费邮件发送给购买资料的考生,若考生自己购买到的话,本店以市场价格报销购买真题的费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 2-12014年考研复习规划指导:包含专业课复习计划和 ...

  • 法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 西南政法大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2012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法理学初阶 一.不定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共10题) 1.一位同学在学习西方法学史中,遇到了这一法律思想:法律是主权者依据主权 制定的命令,只要经过法律程序的认可即有对人的强制力,而不管其是善法还是 恶法.这一法律思想属于 ...

  • 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考研经验分享
  • 我是在职考研的,我从六月份开始准备,用了半年的时候考上了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咨询方向,成绩是政治69,英语64,心理综合220,总分353.比最后的复试线349分只高了4分,所以也算是侥幸考上了.当然除了分数,本人多少还是有一些特别的情况,这方面大家可能无法模仿,那就是我本科就读的就是西南农业大学,属 ...

  • 法理学简答题和论述题复习整理
  • 1. 马克思主义法学不同于其他法学的基本特色: 1) 客观性.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法所体现的是由物质社会生活所决定的. 2) 历史性.坚持辩证发展的观点,认为法具有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3) 阶级性.坚持阶级分析的观点,认为法主要体现执政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2. 近代法学体系为什么由分支学科 ...

  • 实验药理学笔记
  • <实验药理学>笔记 一.药理学实验的常用方法. 1.物理学方法 2.化学方法 3.数学方法 4.实验动物学方法 实验动物的应用,形成了药理学实验的一套完整的技术和方法,奠定了实验药理学的基础.实验药理学应用的主要研究材料就是实验动物,虽然目前应用细胞和其他材料越来越多,但实验动物仍然是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