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特征毕业论文_

目录 一、绪论 ............................................................................................................................................. 2 (一)选题背景.......................................................................................................................... 2 (二)选题意义.......................................................................................................................... 3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 3 二、经济增长周期理论概述.............................................................................................................. 5 三、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的特征.......................................................................................................... 6 (一)我国经济周期总体概况 . ................................................................................................. 6 (二)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短周期的冲高回落阶段 . ............................................................. 7 (三)我国经济周期呈现适度高位增长的态势 . ................................................................... 10 (四)经济周期扩张与收缩比率迅速下降 . ........................................................................... 12 四、中国与美国经济周期的比较.................................................................................................... 13 (一)中美两国的相似处主要表现 . ....................................................................................... 13 (二)中美两国的差异性主要表现 . ....................................................................................... 13 五、我国经济周期的特征的形成成因分析 . ................................................................................... 13 (一)我国经济周期最原始的影响就是因为受到了外部冲击的原因 . ............................... 14

1、利用IS-LM 模型来分析外部冲击对总需求的影响 . ................................................. 14

2、实际外部因素对我国总需求的冲击 . ......................................................................... 15

3、利用实际因素来分析外部因素对总供给的影响 . ..................................................... 19 (二)利用内部传导机制来分析我国经济周期特征 . ........................................................... 20

六、 政策建议 ................................................................................................................................. 21 七、结论 ........................................................................................................................................... 22 参考文献: ....................................................................................................................................... 22

【摘要】自从1978年起,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后,我国GDP 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稳居全球第一的增长速度。以现在的GDP 跟改革开放时相比,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我国的经济体制,法律等诸多领域都得到显著的完善与提升。本文尝试着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来研究并探讨我国自从1978至2014这30多年来的经济周期的特征及其形成成因,并提出有助于国家经济保持平稳的经济周期的相关政策建议。从我国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开始至现在,我国经济周期所表现的特征各有所异,例如在1978年之前,我国周期波动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强度上都表现出较大的特征,然后2000年后,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向着相对又快又好的良好趋势前进。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周期 改革开放 GDP

【 abstract 】 Since 1978, deng xiaoping put forwar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double-digit GDP growth rate, the no.1 global growth. In today's GDP, compared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our country's economic system,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aw, and many other areas have been marked with ascension. In more than 30 year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conomic cycle is showed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 key words 】 China's economic growth cycle Reform and opening up GDP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大部分专家认为,唯有让经济保持相当高的增长率,才有机会能创造更多,更能满足大众需求的就业机会,才能满足全中国就业的需要。根据统计局的统计报告显示: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 )比上期每高出一个点的增长率,就可为100万个失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摆脱失业的困境。从1978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始终维持着高位的态势。从改革开放(1978年)至现在,我国GDP 平均增长率发现了显著的改变,迅速从以前一位数的增长率增至两位数据的增长率,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0%。支持中国经济的持续有效并一直高速发展的最原始因素是什么呢?能否长时间一直维持着经济高速增长率呢?能否保持可持续性发展下去?咱们政府应实施什么样的政策才能有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上面的问题全部是中国经济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面临并处理好的问题。正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所以有必要研究好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的特征。

(二)选题意义

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走上开放的道路开始,我国经济在保持10%的高增长的同时,我国也面临过出现多次经济周期性的波动现状。如何避免并克服我国再次出现经济的巨大波动情况,研究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方式方法,并且还能保持我国经济周期处于平稳状态,以规避可能会出现巨大经济周期波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研究经济周期的经济类的专家们跟国家政府政策决策者首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我国还处在受到前几年(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的经济复苏时期,所以,深入研究和探讨国家经济周期波动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实际意义。

只有研究好了经济增长周期,受什么因素影响,怎么样促进经济增长,才能更好的解决我国就业困境,减少失业,才能更好的保证人民的物质生活,人民的精神生活才能不断的得到满足,只有使我国经济不断健康的发展下去,避免走太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弯路,才能早日实现2050年的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只有不断研究并熟悉掌握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的特征,才能对现在以及未来的我国经济平稳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Kydland 和Prescott(1982)提出了用直接影响经济周期变动的实际的直接因素科学来解释国家的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因为它的研究带来了用实际因素来分析并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方法的诞生。按照实际因素的分析方法,技术进步与总生产函数是成正相关的,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正向影响总生产函数,从而间接带动劳动和资本等价格进行变动,间接得引导国家政策在消费和劳动供给作出相对应的调整策施,最终产出和就业等经济变量也随着变动,一国的宏观经济因为这些的经济变量的改变而产生经济波动。而经济周期受到外生变量的影响,其中是重要的是受到科学技术这一外生变量的影响。

Cochrane 研究了信息技术在经济周期过程中的重要性。他首先做出一个假设,假设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等信息技术会在未来的生活过程产生广泛的应用作用,并且能够很明显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如果一个国家及时采取措施做好一定的准备来获得这项技术,将来就非常有可能拉动经济走向扩张的道路。如果这项并没有达到预期状态,也有可能使经济收缩。因此,信息技术可能会对一个国家的生产率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在投资,消费等政策制定的行为。

Friedman 提出用波动模型来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两大特征:1、非对称性,

2、经济变量的协动性特征。他认为经济运行过程受到一些干扰的经济因素而使经济脱离原来预定的经济轨道,从而造成经济走向衰退,就会引起经济周期出现非对称性,但这种非对称性与这种衰退的经济在时间上都是短暂的。其中Goodwint 和Sweeney 、Sichel 经济学家都相当认可他的理论,并且在Kin 和Nelson 他们两个专家的努力下,通过他们建立的模型进一步发展了Friedman 提出的理论。

Hamilton(1989)通过研究经济周期并建立模型来分析经济周期,他把经济的运行状态经济做经济繁荣与经济衰退这两种经济状态来解释经济现象,得出一个经济周期会始终在繁荣与衰退这两种情况下发生情势转变的非对称性,并得出产出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在时间上是永久的,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情况。

Valderrama 指出数据的统计特征并不能用均衡商业周期模型来做合理的解释,他在研究经济周期特征过程中,他通过运用力矩的解决办法找到一种新的研究法,并提出研究模型参数空间的计算法,最终得出一条结论,模型能表现出投资的非线性,然而不能用来解答出消费的非线性特性。

Comin&Gertler 在经济周期研究方面,他把中期经济周期解释为高频与中频波动之和,并用新的方式方法来测定经济周期,最后得出,与常规方法相比,这种研究方法其实是更不稳定。同时也得到重大的结论,他们认为高频与中频波动持续的主要因素可能跟生产力运动有关。

刘树成使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经济数据,利用他首创的“谷谷”经济周期算法,他认为我国经济增长从60年代初至20世纪末这40多年的时间内经历了9个经济增长周期,他用改革前的经济周期与改革后的经济周期做了比较,发现我国在没有实施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期经济的特点有“波动幅度较大、周期峰位表现较高、谷位比较深、扩张长度比较短”;然而自从实行改革开放后周期波动有所改变,转变成了从高位走向平缓的特点。

袁志刚,何樟勇借鉴刘树成的研究成果,他们指出,我国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经过10几个经济周期,他们还发现在1978年之后,我国就发生过5个经济增长周期。

张军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越来越难实现再以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速度,尤其是94年之后至21世纪初这一断时间期间,中国经济的增长表现的是经济下降的趋势。

郭庆旺、贾俊雪在有关产出的经济周期理论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们指出咱们

国家的产出缺口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其中包括三个时期的分界点,分别是95之前,96年至99年,99年之后,这三个不同时期区间产出缺口的特征分别产出波动比较剧烈而且频繁,然后转变为平缓,从99年开始,产出缺口扩大的趋势变缓,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正确的措施,用合理的方法制止了经济不断下滑及经济衰退。

黄赜林使用“三部门实际经济周期(RBC )模型”来研究我国经济增长周期特征,他指出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是由于受到劳动力供给变动、不断更新的技术冲击、政府支出冲击三者共同作用而引起的。

刘金全指出,经济周期波动会随着价格货币等数据值波动而产生一定的联动关系,因为产生的波动会受到政府支出,投资,进出口三种情况的波动性影响。

李善同的研究表明,资本投入,生产率,劳动力总量扩张三者对我国经济经济增长的贡献值分别为0.6,0.3,0.1,其中资本投入的贡献最大,而我国生产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来源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企业效率不断提高、技术的不断进步、外资和外贸的溢出效应等的贡献。

二、经济增长周期理论概述

经济周期根据不同影响因素来划分,主要有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其中外生周期理论用经济外部因素来解释经济周期现象,而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则采用相反的方法也解释经济周期现象,用这两个理论来解释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俄罗斯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四位经济学家的理论,经济周期在时间上可以分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超长周期,其中短周期只有40个月,中周期时长为9-10年,长周期在20年左右,50年以上的周期称为超长周期。

消费不足理论:这个理论主要用来解释为什么经济周期有萧条和衰退的情况,经济为什么衰退,在于国民总体消费不足,收入来源用于消费过少,而用于储蓄过多,也就是说储蓄大于消费,抑制了消费,从而造成消费不足,就会影响经济增长。而消费不足又是由于分配不均造成的。

货币信用论:用货币现象来解答经济周期现象,利率下降的原因在于银行货币和信用扩张而引起,当利率下降,投资就会增加,经济也会趋向繁荣,如果利率经济进入衰退期。

创新理论:经济周期会受到技术革新的影响,而技术革新表现的特性不是均

匀性的,而是它有高潮与低潮,而经济周期就会因为技术的原因也发生上升与下降的走势。

心理理论(预期理论):经济周期会因为人民的心理周期变化而发生变化。当大家对经济持有乐观的态度时,投资和生产也会相应增加,经济走向繁荣阶段;而如果人们的态度是悲观的,投资和生产就会减少,从而经济就会走向衰退。

三、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的特征

(一)我国经济周期总体概况

下面以5个指标(峰位,谷位,平均位势,波动幅度,扩张长度与收缩长度)来考察并分析我国改革开放至现在这段时间期间我国经济周期的总体情况。

的实际GDP 指数的年度数据,第二步,利用年度数据计算每年的增长率。

表一 描述我国经济周期特征的指标

通过分析图一,可以得到改革开放至现在,我国经济周期主要有下面的总体特征:

分点,并且通过计算得到我国的平均峰位为12.6个百分点,从峰型的分类来看,被称为中峰型,说明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这30多年来,我国经济既存在着强劲增

长力,也没有盲目进行经济的扩张。

(2)从周期谷位分析研究,所有的经济周期都是正增长的现状,我国经济整体现状是增长型的经济周期,并且计算出平均谷位为7.1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具有必要的预防经济衰退的抵抗能力。

(3)从周期平均位势分析研究,所有周期平均位势都大于5%,整体位势是高位的,这说明了我国1978年后,我国经济一直都是高增长的状态。

过大,属于强幅型,我国在波动幅度方面整体表现为中幅型的经济周期现象,从图一中可得知,1991年至现在,我国后面的三个经济周期波动幅度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也就说明自从我国正式走向市场经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定。

(5)从周期的扩张长度与收缩长度来分析研究,从图一中可以看出,我国长扩张型的周期与短周期型周期分别是4个,2个所以总体来说,我国经济是具有稳定连续9年维持着高位型的态势,表明这11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强的持续性并且有较高的增长性。

通过数据的观察,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我国经济周期整体表现的波动幅度并不高,说明我国周期波动偏弱,并且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增长性和稳定性上都表现出较强的特点。特别是我国1992年后,建立了市场机制之后,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长期维持在较低的范围内,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逐步减少,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性趋势是逐步下降的,并且我国经济具有相当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短周期的冲高回落阶段

经济运行的最基本规律就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有长周期与短周期之分,经济短周期只是经济长周期中的分支,一个长周期是由多个短周期组合而来的,也就是短周期包含于长周期的运行过程中,即长期趋势中包含短期波动。如果要正确判别当今经济形势,咱们要把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性波动区别来看,因为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这次危机由于具有极快的扩散速度,跟宽广的影响范围,并且这次危机以极快的速度波及全球,使得我国在2009年陷入了经济周期谷底。但因为我国政府反应迅速,在当时迅速采取积极,强刺激货币政策跟财政政策,使我国经济快速从危机状态转危为安。我国经济也得到快速拉升,直到2010年我国再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以续回落,四年的经济增长率都维持在7%点多。既然中美两国经济周期这么相似,

我国在全球经济都处在经济复苏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下,为什么近些年我国经济周期仍然表现出经济冲高回落、持续不断下行,从短周期来看,我国与美国呈现出明显的经济周期相反的现象?这个反常现象怎么解释?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近期经济增长正好是经济快速转换时期、经济结构处于调整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在金融危机时期,采取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所产生的消极作用的原因,特别是自从2010年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率开始逐步下降,并且下降速度也开始以2%的降速在下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原来的一直高达10%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到8%左右,也就意味着我国每年实际上下降了2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所以, 我国现在正处于经过经济危机之后并不断的走向经济长周期的经济复苏时期,经济复苏过程也有一定的波动性,并不是一路向上,而是以曲线趋势的方式不断实现经济复苏的过程。因为咱们我国次贷危机时期,采取的经济刺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开始处于衰退期,促使我国现实经济开始了“短周期”冲高回落的不断下降回落阶段。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开始接近国家所定增长区间 7% 的下限区间,有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增速已经是处于低速增长期间,再次下降的可能性并不会太大,所以我国将来的经济将表现出“经济长周期整体的经济趋势应该是不断上升、而短周期是底部盘整”的经济特征。

图二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幅度折线图

度不断地降低。自从1978 年后,我国就开始实行了改革开放的经济战略,我国经济发展也不断提升,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也经历了一次波动。

图三

中国经济周期峰位与谷位折线图

从经济波动的波峰值来看,我国波峰表现出了一定的合理下降空间。同时,我国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周期的谷位明显是处于上升的。我国经济增长也从改革开放前的负增长过渡到经济正增长,并且实现了使我国经济增长的低谷从改革开放前的增长率逐步提高到比改革开放前多出接近12个百分点。而且,改革时期我国也出现了波动幅度开始缩小与波动时间上不断增长的特点。总体来说,从 1978 年到 1981 年,由于我国正解的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政策,随后经济改革措施得以不断在全国范围开展起来,使我国经济不断创新高,我国当时出现了一番全民大搞发展经济的热潮。

自从1984 年以来,我国无论从农村还是城市都开启了全面改革的计划,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提出提升农业不断发展的国家计划,使得我国经济在84年时实现了增长15个百分点,但遗撼的是到1985年,我国经济又开始回落到8%左右。自从1987 年后,我国经济经历了多个经济调整期和不断的经济协调后,我国经济也开始实现经济波动处于适合的阶段。其中,1992年是我国经济改革史上的令人深刻而又非常重要的时期。1992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自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实行了更加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标志着我国正式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同时也标示着我国开始走向更深一步改革开放及正式进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但是,我国要实现经济平稳并正常的经济增长,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由于受到当时计划经济的思想跟思维的影响,就导致了一些过去计划经济一直采用的不合理的计划性的政府行为导致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特别在投资过热跟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思维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增长现象,其中就有投资过热,片面只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忽略了经济稳定性跟可持续的发展,以及环境的重要性,甚至经济增长过热时,出现了增长率高达14%的相对不太正常的经济增长率。

在多种不正常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也进行了多次制定并不断调整适合当时经济环境的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增长规划,经过我们的积极思考与奋斗,最终实现了让我国经济“软着陆”,并有效的控制了物价不断上涨的态势,实现了我国以合适的经济发展速度的目标。虽然接着不久以后,我国又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迫害,但是在咱们中国政府的努力奋斗下并培养了极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我国非常成功地规避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大不利影响,使得经济增长也没有大起大落的现状,而是让我国经济平稳的回落了。自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的经济周

期波动幅度趋于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并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有更好的机会不断积累改革经验,并学习了如何更好更快的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宝贵经验,随着我国在经济改革各方面的不断推进,我国在经济国际化日道路也得到不断提高,我国也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发展中获得一些灵感,学习到了一些宝贵的有关发展经济的经验,我国开始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并且还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三)我国经济周期呈现适度高位增长的态势

在我国经历过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开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不一样的新常态,经济持续多年保持了相对高位增长的趋势,主要表现有我国“三化”的不断加深,即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程度,再加上我国积极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民经济发展得到一定的持续快速的发展,特别表现不一样的就是,在这断时期,在政府投资方面,我国开始不断快速增长了国家的“固投”,工业机器设备及厂房也都进行了进一步的更新换代,所有的这些变化都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不断走向快速发展阶段。

表二、实际GDP 增长率表格

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只是9.1%左右,但在2003至07年这几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率连续5年以两位数的的高速增长快速提升经济规模。并且在2007 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是有史以来,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以增长14.2个百分点的GDP 增长率稳居历史第一。

图四 我国实际GDP 增长率

2007年过后,我国经济出现了一部分新的变化,主要以下特征:第一,我国经济表现出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局势还算比较稳定,经济增长率也保持着比较高位增长。但是,在2007年,虽然经济是维持着高位增长的趋势,但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也对我国国民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2007年通胀水平快速上升,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受到较大的影响。为了规避通胀带来的不利影响,2007年12月,国家政府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一条策略,咱们国家要调整经济发展策略,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由于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我国政府不得不加快中国经济调节的步伐,由于我国政府的正确领导,经济调节政策的有效,我国克服了金融危机的一切困难,我国经济增长率还算比较稳定,并没有出现比较大的回落,经济增长只是适度回落一点,由此,我国通货膨胀变为了通货紧缩。2008年至2009 年两年期间,中国经济面临着多重困难,第一、就是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跟全球金融危机,第二,国内价格不断上升,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三,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明显,这所有的困难使我国政府压力山大。最后,在我国政府与成千上万的国民的共同艰苦奋斗下,使得国内经济改革得到了快速推进,政策也能很好的执行,经济结构也得到了完美的调整,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国成功解决了国际金融危机所有的困难,我国经济也实现了焕然一新,我国政府把我国经济从处于危机中的经济解救出来,让中国经济走向不断繁荣的发展道路,维持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向。经历过一系列的挑战之后,研究我国经济周期性特征的经济宏观调控部门应该也深入得认识到,认真研究好我国经济的周期性特征,它是多么的重要,只有更快更好了解到现如今的经济发展走势,深入研究经济规律,并以经济发展规律为指导思想,采取合适的货币政策跟财政政策来进行我国的宏观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一直维持着我国经济周期走向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又好又快的发展的目标。

(四)经济周期扩张与收缩比率迅速下降

从90年代开始,我国多年来,在经济增长上只注重扩张,轻技术创新,所以我国整体的科学技术水平偏低,主要依靠国家政府的大量投资来支撑我国经济。以这种发展经济的方式就影响到了我国经济在消费、生产、劳动力供应和储蓄方面的调整。

图五 经济周期波动幅度

自从2010开始,这4年来,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很明显有很大的改观,主要表现就是周期的波动幅度大幅的下降,波动幅度没有再次出现大幅波动,而转变为平衡的趋势。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主要依靠政府大力投资的原因来保持高速的经济发展,当经济失去政府投资这个支撑的力量,经济增长就会失去动力,表现出持续下滑的现状。21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之快,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可谓震惊世界所有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缺陷也不断暴露出来,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却是一个大问题,令我国人民有所担忧,前期以牺牲咱们国家的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只注重速度而忘了人民的生活环境。

从有效需求理论来分析我国扩张与收缩比率的迅速下降,由于我国供给不不足,也就是说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从原来的资源约束型逐步转变为需求约束型经济,而经济周期表现出了由总需求带动型的特征,一国总需求的下降是导致国家经济迅速进入衰退时期的最直接原因,从而表现出我国扩张与收缩比率的迅速下降的经济特征。

四、中国与美国经济周期的比较

(一)中美两国的相似处主要表现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中美两国经济密切度持续加深,经济周期也更加契合了, 十一届三中全中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由于我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政策,促使我国经济以飞速一般的融入全球化经济环境,咱们国家的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中美两国经济在内在关联上不断提高,其中包括:深度、广度、强度三者都得到了持续提高,两国之间经济周期波动表现得更加一致性。自从改革开放(1978年)以来至21世纪,中国跟美国都经历了长周期的波向、 波长、 波峰、波谷的经济周期,中美两国基本上大约每过10年就会来一次长周期。 图六 中美两国实际GDP 增长率折线图

(二)中美两国的差异性主要表现

1、与美国波动幅度相比较,我国波动幅度更大,中国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

2、短周期波动有所不一样,由于中国与美国国情有差异、两国的发展环境跟发展时期的都有差异、两国政府所采取的政治政策也有差异,所以中美两国经济短周期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在1978年-2014年之间,中国与美国经济长周期的几乎一致,因为在21世纪出现之后,中国与美两国贸易之间增加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更加放开,这是使中国与美国两大经济体出现同步周期的最原始的因素。

五、我国经济周期的特征的形成成因分析

要想深入研究透经济周期,就必须认识到经济周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现象,而是一种难以摸透的一种经济现象,并且经济周期形成成因也是相当复杂的,它是受多种不同的因素而形成的。下面从用两个不同的思路来分析我国的经济周期形成成因,第一,外部因素而引发的经济周期现象,第二,经济经济体系内部因素而引起的周期现象。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也主要是由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

(一)我国经济周期最原始的影响就是因为受到了外部冲击的原因

外部冲击就是说引起经济波动,除内部因素以外,一切可能扰乱经济平衡关系的所有有可能的外源,它是引起经济周期变动的最根本的原因。

外部冲击主要包括对两方面的冲击:其一就是对国内总需求的影响,其二就是对国内总供给的影响。

1、利用IS-LM 模型来分析外部冲击对总需求的影响

在分析我国总需求的过程中,咱们假设国内总供给量是个固定值,根据AD-AS 模型理论,总需求跟总产出具有一次函数关系,其相互关系表现为产出决定于需求,所以可以用总需求来表达总产出的变动。也就是说通过分析总需求函数来推

导产生的变动。下面用四部门经济假设,利用IS 曲线跟LM 曲线来推导总需求函数。

其中IS 曲线: r =a +e +g -b(t -Tr) +x 1-b(1-t) +m -*y ① d d

LM 曲线: ②

根据①、②曲线可以得到总需求函数:

Ms ⎡1-b (1-t ) +m ⎤a +e +g -b (t -Tr ) +x ③ =⎢k +h **y -h *⎥p ⎣d d ⎦

在上面的函数中,外生变量主要包括:

在我国经济没有受到任何外部因素冲击的时候,产出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当外生变量受到外部冲击后产生变化后,就会改变总需求从而引起总产出的变动。

2、实际外部因素对我国总需求的冲击

回顾我国多年来的整个经济周期的发展过程,可以得到下面的四个实际因素会造成总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而这些外生变量又会直接带动总需求和总产出的变动。

第一,制度因素。在影响总需求函数的外生变量变动的一个外部冲击就是受到国家的制度因素的冲击,而且制度因素是研究外部冲击对总需求影响的最为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对总需求的可能产生的影响时间之长也是无法计算的,其中,总需求受制度因素的影响也是最为深远跟永久的。一个国家经济体系能否正常运行必须要依赖于国家的制度,以一个国家的制度为基本框架,而且制度也将决定

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效率。在这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期间,中国经济制度主要经历过两次非常大的转变。

在1979—1992年之间,我国经济体制制度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改变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在1979到92年这些年,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第一次实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更好的调动了全中国所有的农民更有激情与更有事业心从事我国农业的发展,有效的带动了我国第三产业农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市场机制,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鼓励非公有制的快速发展,我国当时采取了一系列的能够促进经济更好发展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刺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间接的实现了我国资源优化配置,更好的刺激了市场活力,掀起了一股大搞经济的热潮,让我国经济走向高速发展的道路。

图七 我国农业总产值柱形图(单位:亿元)

根据图七的显示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计划经济不断退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大的促进了农民的积极心,同时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农业的生产量不断创新高,相比1978年,截止到199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5倍以上。

国确立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建设最为关键时刻。但不幸的是,虽然从建国到1979年,这断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其实质是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双轨制,在这种双轨制的经济运行过程中,慢慢发现了我国经济还存在特别多的比较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解决,尤其是市场体制还未完全取代计划经济,双轨制的矛盾也越发突出,使得我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发展的困境。但是,自从我国正式确定了我国已经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并确定1992年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始年,经济体制的改变为我国下一步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并且确定我国在资源配置上,要坚持以市场配置的思想来武装头脑,明确了非公有制在我国经济发展过

程所能产生的经济效应的重要经济地位,使我国在经济史上再次出现一次具有突破性的发展期。经济体制改革就会影响总需求函数中所列的外生变量,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总需求。

图八 财政收入、各项税收、GDP 趋势图

据图八:自从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为了能够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更好的发展我国经济,我国在税收,税率的法律制度上也做了相应的改变,从图八中可以得到我国财政收入,税收跟我国GDP 它们是成正相关的关系的。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经济得到飞速一般的发展,税收,财政收入两项也得到了快速增长,从1993年只有4349亿人民币增长到129209.6亿人民币,财政收入增长了接近30倍,同时我国的税收也增长了22倍之多。可见经济体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经济制度的变革同时也会全方面影响我国经济体系,从我国总需求这方面来考虑的话,开展市场机制经济体制以及确立它的经济地位就会大大刺激国内投资的热情高涨,从而间接改变外生变量中的自发性投资;由于我国在企业管理跟企业制度的建设方面,采用并确定了现代企业制度,而且政府又不断推进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从而无形中加大了我国国内的企业投资对国内利率的反应程度;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固定税收和国内税率这些外生变量因素都会随之发生一定的改变;随着政府制定更多的关注民生的政策,其中包括在提高人民的基本生活、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民生工程事业的行动,所有的这些民生工程措施的实施就会直接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我国正在建立的多层次的股票市场、对股票市场的改革和不断完善就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虽然,经济制度变革不可能一次性改变上面所列的所有外生变量,但这些外生变量的改变会是一个慢慢改变的一个过程。当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上面的外生变量,根据总需求函数模型理论,经济体制是会直接引起总需求的变动,从而造成产出的变动。

第二、政策因素。1984—1985年这两年期间,我国经济出现经济过热现象,所以我国政府为了抑制经济过热,防止通胀严重,1985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紧缩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压抑经济过热的不正常现象。

在政府制定的政策的压抑下,1986年上半年,我国生产方面受到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全年国民收入增长率出现了回落的情况,如图九,我国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从22.87%狂降到12.90%。从这里可以得知,由于我国政府的货币政策跟财政政策直接导致货币供给的减少,从而对总需求函数造成影响。

第三,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就是指国民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判断。在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是独一无二的经济决策者,由我国政府全面负责打理我国经济体系的各方面,更夸张的情况是我国国民 的日常消费量也要由我国政府来决定,所以,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总体心理因素要想经济产生影响是有点困难的。但是,自从我国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开始逐步占据着我国经济主导地位,市场经济体制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促使我国全体企业、国民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他们的自主决策权不断扩大,咱们国家的人民对未来的经济的心理预期也开始对我国经济产生隐性的影响。举个例子,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所有人都产生了一种预期,认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将与公有制经济会共同发展,并且人们普遍预期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将会得到政府大力的支持,未来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国民对未来的中国经济预期非常看好。由于人们对我国未来经济向好的心理预期效应促使我国大批企业开始不断加大投资,从而间接推动了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图十 总收入增长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关系图

人均消费支出会受到人均总收入,价格指数的影响,当消费者非常看好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前景时,人们会预期自己的收入会增长,大家就会增加消费量,消费就会刺激经济增长,如图十,人均总收入增长率曲线与消费支出增长率曲线趋势完全一致,表明他们有相关关系。而当我国企业认为我国经济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企业就会增加生产,从而增加对实业的投资,即增加全国自发性投资。

第四,国际因素。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不断深入到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开始与各国的经济来往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与各国的贸易关系也来越紧密,促使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外贸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无论在进口贸易量还是出口贸易量都得到了快速提升。由于我国跟各国的贸易频繁度不断深入,所以当我国的主要贸易国的经济受到外部因素冲击而波动时,也会间接影响到我国我经济发展。

图十一 中国贸易出口额折线图

在2008年期间,美国次贷危机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危机的冲击,我国也难以逃脱这次危机的冲击,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严重伤害,我国从2008年的14306.93亿美元迅速下降到12016.12亿美元,下降幅度达16%,从图九可以看得出来,我国长期以来的出口贸易额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这次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我国的很多以出口贸易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企业,由于

国际环境恶劣,不得不减产,营利就逐步开始下降,有些企业因为无法承担起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只能被迫停产,甚至出现倒闭。

3、利用实际因素来分析外部因素对总供给的影响

第一,制度因素。我国制度变革不但对总需求有影响,而且对总供给也有影响,就拿我国现如今的经济制度改革来看,经济制度的好与坏对于我国总供给来说,我国制度会对我国总供给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在我国无论是处在计划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跟市场经济共同存在时的双轨制时期,我国的市场是无法调节国民的工资,而是由政府来进行决定,所以在我国不存在工资制定关系,完全取决于政府的行为,再加上我国的价格制定关系也是受到扭曲的,价格关系也无法用市场来调节,从而导致我国价格无法由企业根据自身的成本与市场的变动来灵活制定物价价格。自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定,才逐步脱离政府的管制,我国工资制定关系以及价格制定关系才得以实现由市场来决定,而不是一味的脱离市场,只听从政府的决定。所以说,从总供给角度分析来看,根据总需求函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制度变革主要会通过影响工资制定关系中的预期价格水平、价格制定关系中的成本加成率,从而间接的影响总需求。

第二,国家的科学技术因素。要想非常有效地提升我国劳动生产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国家对我国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我国不得不加大对科学技术方面的投资,以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能有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使我国快速发展,它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1978年以来,我国加大对先进技术的投资,从国外引进了非常多的先进技术、自身也加大投资进行科研,以提升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并不断寻找并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转化效益,提高向生产力转化的技能,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技术进步也大大的促使我国的经济向着好的发展方向不断发展。从总供给函数来看,技术进步通过影响技术水平这个外生变量来引起总供给的变化。

第三,劳动力供给因素。在九几年的时候,我国那时相对来说是比较缺少资本要素的,但劳动力资源却比较丰富。所以,我国那时的经济增长可以概括为劳动力拉动经济增长模式,因此,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国当时的周期波动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但自从21世纪以来,我国增长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并且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强,我国开始吸

引了大量的国外资本与技术投入到我国,这时,我国的劳动力被国外的资本跟技术所取代。

(二)利用内部传导机制来分析我国经济周期特征

内部传导机制是经济体系受到外部冲击后引起产出波动的内生原因。下面用乘数-加速数模型来分析内部传导机制的原理。

设定乘数-加速数模型为:

Zt =x (1+a ) Z t -1-arZ t -2+G 0 ④

其中,假设Z t ,Zt-1 ,Zt-2 分别是三个不同时期的国民收入,a 是加速数,x 是 t 期消费占 t-1 期国民收入的比例,政府支出用G0来表示。

首先假设政府支出增加。第一个时期,根据模型可得知,产出会增加,消费也增加,在加速数与乘数的作用下,投资与产出都会实现成倍的提高。第二期,居民消费再一次实现增加,再次经过加速数与乘数的作用下,投资与产出都会再次实现成倍的创新高。按照这种前后期不断推动提高的原理,当经济出现这种不断提高的现象,咱们把它称为我国经济步入了经济扩张期。但是这种经济扩张现象也是有个限度,并不会一直处于扩张中,而是会出现某个峰值,当峰值出现时,经济扩张现象就会受到一些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的因素的影响,产出与消费都会降低,并且因为加速数与乘数的作用,投资规模与产出会以数倍的方式降低,按照这种规律循环下来,经济就开始步入衰退期。

六、 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形成的特有的国情,下面对如何维持并实现经济周期平稳发展,提出几条政策建议。

(一)在如何应对经济周期外部冲击因素这一方面,只要产出不偏离正常的产出水平,我国政府就不需要采取宏观政策去干预由于国家的经济制度变迁、国家劳动力供给增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等实际因素而引起的产出波动情况。但是,政府应该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应对由于其它的实际因素而引起的产出波动。也就意味着,当总需求面临着冲击时,我国政府要深入研究并正确做出评价外部冲击可能对经济影响的程度,要采取与外部冲击相反的经济策略,无论在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应采取相反的策略来抵抗外部冲击对我国总需求的影响,并且还要时时跟踪我国所采取的政策所产生的效果是否有效。当总供给面临着冲击时,如果供给冲击主要是受到预期价格水平而引起的,那么我建议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比较

目录 一、绪论 ............................................................................................................................................. 2 (一)选题背景.......................................................................................................................... 2 (二)选题意义.......................................................................................................................... 3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 3 二、经济增长周期理论概述.............................................................................................................. 5 三、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的特征.......................................................................................................... 6 (一)我国经济周期总体概况 . ................................................................................................. 6 (二)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短周期的冲高回落阶段 . ............................................................. 7 (三)我国经济周期呈现适度高位增长的态势 . ................................................................... 10 (四)经济周期扩张与收缩比率迅速下降 . ........................................................................... 12 四、中国与美国经济周期的比较.................................................................................................... 13 (一)中美两国的相似处主要表现 . ....................................................................................... 13 (二)中美两国的差异性主要表现 . ....................................................................................... 13 五、我国经济周期的特征的形成成因分析 . ................................................................................... 13 (一)我国经济周期最原始的影响就是因为受到了外部冲击的原因 . ............................... 14

1、利用IS-LM 模型来分析外部冲击对总需求的影响 . ................................................. 14

2、实际外部因素对我国总需求的冲击 . ......................................................................... 15

3、利用实际因素来分析外部因素对总供给的影响 . ..................................................... 19 (二)利用内部传导机制来分析我国经济周期特征 . ........................................................... 20

六、 政策建议 ................................................................................................................................. 21 七、结论 ........................................................................................................................................... 22 参考文献: ....................................................................................................................................... 22

【摘要】自从1978年起,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后,我国GDP 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稳居全球第一的增长速度。以现在的GDP 跟改革开放时相比,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我国的经济体制,法律等诸多领域都得到显著的完善与提升。本文尝试着用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来研究并探讨我国自从1978至2014这30多年来的经济周期的特征及其形成成因,并提出有助于国家经济保持平稳的经济周期的相关政策建议。从我国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开始至现在,我国经济周期所表现的特征各有所异,例如在1978年之前,我国周期波动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强度上都表现出较大的特征,然后2000年后,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向着相对又快又好的良好趋势前进。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周期 改革开放 GDP

【 abstract 】 Since 1978, deng xiaoping put forwar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double-digit GDP growth rate, the no.1 global growth. In today's GDP, compared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our country's economic system,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aw, and many other areas have been marked with ascension. In more than 30 year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conomic cycle is showed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 key words 】 China's economic growth cycle Reform and opening up GDP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大部分专家认为,唯有让经济保持相当高的增长率,才有机会能创造更多,更能满足大众需求的就业机会,才能满足全中国就业的需要。根据统计局的统计报告显示: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 )比上期每高出一个点的增长率,就可为100万个失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摆脱失业的困境。从1978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始终维持着高位的态势。从改革开放(1978年)至现在,我国GDP 平均增长率发现了显著的改变,迅速从以前一位数的增长率增至两位数据的增长率,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0%。支持中国经济的持续有效并一直高速发展的最原始因素是什么呢?能否长时间一直维持着经济高速增长率呢?能否保持可持续性发展下去?咱们政府应实施什么样的政策才能有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上面的问题全部是中国经济要想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面临并处理好的问题。正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所以有必要研究好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的特征。

(二)选题意义

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走上开放的道路开始,我国经济在保持10%的高增长的同时,我国也面临过出现多次经济周期性的波动现状。如何避免并克服我国再次出现经济的巨大波动情况,研究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方式方法,并且还能保持我国经济周期处于平稳状态,以规避可能会出现巨大经济周期波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研究经济周期的经济类的专家们跟国家政府政策决策者首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我国还处在受到前几年(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的经济复苏时期,所以,深入研究和探讨国家经济周期波动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实际意义。

只有研究好了经济增长周期,受什么因素影响,怎么样促进经济增长,才能更好的解决我国就业困境,减少失业,才能更好的保证人民的物质生活,人民的精神生活才能不断的得到满足,只有使我国经济不断健康的发展下去,避免走太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弯路,才能早日实现2050年的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只有不断研究并熟悉掌握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的特征,才能对现在以及未来的我国经济平稳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Kydland 和Prescott(1982)提出了用直接影响经济周期变动的实际的直接因素科学来解释国家的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因为它的研究带来了用实际因素来分析并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方法的诞生。按照实际因素的分析方法,技术进步与总生产函数是成正相关的,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正向影响总生产函数,从而间接带动劳动和资本等价格进行变动,间接得引导国家政策在消费和劳动供给作出相对应的调整策施,最终产出和就业等经济变量也随着变动,一国的宏观经济因为这些的经济变量的改变而产生经济波动。而经济周期受到外生变量的影响,其中是重要的是受到科学技术这一外生变量的影响。

Cochrane 研究了信息技术在经济周期过程中的重要性。他首先做出一个假设,假设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等信息技术会在未来的生活过程产生广泛的应用作用,并且能够很明显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如果一个国家及时采取措施做好一定的准备来获得这项技术,将来就非常有可能拉动经济走向扩张的道路。如果这项并没有达到预期状态,也有可能使经济收缩。因此,信息技术可能会对一个国家的生产率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在投资,消费等政策制定的行为。

Friedman 提出用波动模型来解释经济周期波动的两大特征:1、非对称性,

2、经济变量的协动性特征。他认为经济运行过程受到一些干扰的经济因素而使经济脱离原来预定的经济轨道,从而造成经济走向衰退,就会引起经济周期出现非对称性,但这种非对称性与这种衰退的经济在时间上都是短暂的。其中Goodwint 和Sweeney 、Sichel 经济学家都相当认可他的理论,并且在Kin 和Nelson 他们两个专家的努力下,通过他们建立的模型进一步发展了Friedman 提出的理论。

Hamilton(1989)通过研究经济周期并建立模型来分析经济周期,他把经济的运行状态经济做经济繁荣与经济衰退这两种经济状态来解释经济现象,得出一个经济周期会始终在繁荣与衰退这两种情况下发生情势转变的非对称性,并得出产出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在时间上是永久的,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情况。

Valderrama 指出数据的统计特征并不能用均衡商业周期模型来做合理的解释,他在研究经济周期特征过程中,他通过运用力矩的解决办法找到一种新的研究法,并提出研究模型参数空间的计算法,最终得出一条结论,模型能表现出投资的非线性,然而不能用来解答出消费的非线性特性。

Comin&Gertler 在经济周期研究方面,他把中期经济周期解释为高频与中频波动之和,并用新的方式方法来测定经济周期,最后得出,与常规方法相比,这种研究方法其实是更不稳定。同时也得到重大的结论,他们认为高频与中频波动持续的主要因素可能跟生产力运动有关。

刘树成使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经济数据,利用他首创的“谷谷”经济周期算法,他认为我国经济增长从60年代初至20世纪末这40多年的时间内经历了9个经济增长周期,他用改革前的经济周期与改革后的经济周期做了比较,发现我国在没有实施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期经济的特点有“波动幅度较大、周期峰位表现较高、谷位比较深、扩张长度比较短”;然而自从实行改革开放后周期波动有所改变,转变成了从高位走向平缓的特点。

袁志刚,何樟勇借鉴刘树成的研究成果,他们指出,我国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经过10几个经济周期,他们还发现在1978年之后,我国就发生过5个经济增长周期。

张军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越来越难实现再以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速度,尤其是94年之后至21世纪初这一断时间期间,中国经济的增长表现的是经济下降的趋势。

郭庆旺、贾俊雪在有关产出的经济周期理论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们指出咱们

国家的产出缺口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其中包括三个时期的分界点,分别是95之前,96年至99年,99年之后,这三个不同时期区间产出缺口的特征分别产出波动比较剧烈而且频繁,然后转变为平缓,从99年开始,产出缺口扩大的趋势变缓,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我国政府及时采取了正确的措施,用合理的方法制止了经济不断下滑及经济衰退。

黄赜林使用“三部门实际经济周期(RBC )模型”来研究我国经济增长周期特征,他指出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是由于受到劳动力供给变动、不断更新的技术冲击、政府支出冲击三者共同作用而引起的。

刘金全指出,经济周期波动会随着价格货币等数据值波动而产生一定的联动关系,因为产生的波动会受到政府支出,投资,进出口三种情况的波动性影响。

李善同的研究表明,资本投入,生产率,劳动力总量扩张三者对我国经济经济增长的贡献值分别为0.6,0.3,0.1,其中资本投入的贡献最大,而我国生产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来源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企业效率不断提高、技术的不断进步、外资和外贸的溢出效应等的贡献。

二、经济增长周期理论概述

经济周期根据不同影响因素来划分,主要有外生经济周期理论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其中外生周期理论用经济外部因素来解释经济周期现象,而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则采用相反的方法也解释经济周期现象,用这两个理论来解释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俄罗斯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四位经济学家的理论,经济周期在时间上可以分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超长周期,其中短周期只有40个月,中周期时长为9-10年,长周期在20年左右,50年以上的周期称为超长周期。

消费不足理论:这个理论主要用来解释为什么经济周期有萧条和衰退的情况,经济为什么衰退,在于国民总体消费不足,收入来源用于消费过少,而用于储蓄过多,也就是说储蓄大于消费,抑制了消费,从而造成消费不足,就会影响经济增长。而消费不足又是由于分配不均造成的。

货币信用论:用货币现象来解答经济周期现象,利率下降的原因在于银行货币和信用扩张而引起,当利率下降,投资就会增加,经济也会趋向繁荣,如果利率经济进入衰退期。

创新理论:经济周期会受到技术革新的影响,而技术革新表现的特性不是均

匀性的,而是它有高潮与低潮,而经济周期就会因为技术的原因也发生上升与下降的走势。

心理理论(预期理论):经济周期会因为人民的心理周期变化而发生变化。当大家对经济持有乐观的态度时,投资和生产也会相应增加,经济走向繁荣阶段;而如果人们的态度是悲观的,投资和生产就会减少,从而经济就会走向衰退。

三、中国经济增长周期的特征

(一)我国经济周期总体概况

下面以5个指标(峰位,谷位,平均位势,波动幅度,扩张长度与收缩长度)来考察并分析我国改革开放至现在这段时间期间我国经济周期的总体情况。

的实际GDP 指数的年度数据,第二步,利用年度数据计算每年的增长率。

表一 描述我国经济周期特征的指标

通过分析图一,可以得到改革开放至现在,我国经济周期主要有下面的总体特征:

分点,并且通过计算得到我国的平均峰位为12.6个百分点,从峰型的分类来看,被称为中峰型,说明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这30多年来,我国经济既存在着强劲增

长力,也没有盲目进行经济的扩张。

(2)从周期谷位分析研究,所有的经济周期都是正增长的现状,我国经济整体现状是增长型的经济周期,并且计算出平均谷位为7.1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具有必要的预防经济衰退的抵抗能力。

(3)从周期平均位势分析研究,所有周期平均位势都大于5%,整体位势是高位的,这说明了我国1978年后,我国经济一直都是高增长的状态。

过大,属于强幅型,我国在波动幅度方面整体表现为中幅型的经济周期现象,从图一中可得知,1991年至现在,我国后面的三个经济周期波动幅度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也就说明自从我国正式走向市场经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定。

(5)从周期的扩张长度与收缩长度来分析研究,从图一中可以看出,我国长扩张型的周期与短周期型周期分别是4个,2个所以总体来说,我国经济是具有稳定连续9年维持着高位型的态势,表明这11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强的持续性并且有较高的增长性。

通过数据的观察,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我国经济周期整体表现的波动幅度并不高,说明我国周期波动偏弱,并且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增长性和稳定性上都表现出较强的特点。特别是我国1992年后,建立了市场机制之后,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长期维持在较低的范围内,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逐步减少,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波动性趋势是逐步下降的,并且我国经济具有相当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短周期的冲高回落阶段

经济运行的最基本规律就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有长周期与短周期之分,经济短周期只是经济长周期中的分支,一个长周期是由多个短周期组合而来的,也就是短周期包含于长周期的运行过程中,即长期趋势中包含短期波动。如果要正确判别当今经济形势,咱们要把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性波动区别来看,因为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这次危机由于具有极快的扩散速度,跟宽广的影响范围,并且这次危机以极快的速度波及全球,使得我国在2009年陷入了经济周期谷底。但因为我国政府反应迅速,在当时迅速采取积极,强刺激货币政策跟财政政策,使我国经济快速从危机状态转危为安。我国经济也得到快速拉升,直到2010年我国再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以续回落,四年的经济增长率都维持在7%点多。既然中美两国经济周期这么相似,

我国在全球经济都处在经济复苏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下,为什么近些年我国经济周期仍然表现出经济冲高回落、持续不断下行,从短周期来看,我国与美国呈现出明显的经济周期相反的现象?这个反常现象怎么解释?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近期经济增长正好是经济快速转换时期、经济结构处于调整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在金融危机时期,采取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所产生的消极作用的原因,特别是自从2010年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率开始逐步下降,并且下降速度也开始以2%的降速在下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原来的一直高达10%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到8%左右,也就意味着我国每年实际上下降了2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所以, 我国现在正处于经过经济危机之后并不断的走向经济长周期的经济复苏时期,经济复苏过程也有一定的波动性,并不是一路向上,而是以曲线趋势的方式不断实现经济复苏的过程。因为咱们我国次贷危机时期,采取的经济刺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开始处于衰退期,促使我国现实经济开始了“短周期”冲高回落的不断下降回落阶段。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开始接近国家所定增长区间 7% 的下限区间,有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增速已经是处于低速增长期间,再次下降的可能性并不会太大,所以我国将来的经济将表现出“经济长周期整体的经济趋势应该是不断上升、而短周期是底部盘整”的经济特征。

图二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幅度折线图

度不断地降低。自从1978 年后,我国就开始实行了改革开放的经济战略,我国经济发展也不断提升,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也经历了一次波动。

图三

中国经济周期峰位与谷位折线图

从经济波动的波峰值来看,我国波峰表现出了一定的合理下降空间。同时,我国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周期的谷位明显是处于上升的。我国经济增长也从改革开放前的负增长过渡到经济正增长,并且实现了使我国经济增长的低谷从改革开放前的增长率逐步提高到比改革开放前多出接近12个百分点。而且,改革时期我国也出现了波动幅度开始缩小与波动时间上不断增长的特点。总体来说,从 1978 年到 1981 年,由于我国正解的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政策,随后经济改革措施得以不断在全国范围开展起来,使我国经济不断创新高,我国当时出现了一番全民大搞发展经济的热潮。

自从1984 年以来,我国无论从农村还是城市都开启了全面改革的计划,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提出提升农业不断发展的国家计划,使得我国经济在84年时实现了增长15个百分点,但遗撼的是到1985年,我国经济又开始回落到8%左右。自从1987 年后,我国经济经历了多个经济调整期和不断的经济协调后,我国经济也开始实现经济波动处于适合的阶段。其中,1992年是我国经济改革史上的令人深刻而又非常重要的时期。1992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自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实行了更加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标志着我国正式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同时也标示着我国开始走向更深一步改革开放及正式进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但是,我国要实现经济平稳并正常的经济增长,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由于受到当时计划经济的思想跟思维的影响,就导致了一些过去计划经济一直采用的不合理的计划性的政府行为导致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特别在投资过热跟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思维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增长现象,其中就有投资过热,片面只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忽略了经济稳定性跟可持续的发展,以及环境的重要性,甚至经济增长过热时,出现了增长率高达14%的相对不太正常的经济增长率。

在多种不正常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也进行了多次制定并不断调整适合当时经济环境的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增长规划,经过我们的积极思考与奋斗,最终实现了让我国经济“软着陆”,并有效的控制了物价不断上涨的态势,实现了我国以合适的经济发展速度的目标。虽然接着不久以后,我国又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迫害,但是在咱们中国政府的努力奋斗下并培养了极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我国非常成功地规避了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大不利影响,使得经济增长也没有大起大落的现状,而是让我国经济平稳的回落了。自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的经济周

期波动幅度趋于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并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有更好的机会不断积累改革经验,并学习了如何更好更快的实现经济飞速发展的宝贵经验,随着我国在经济改革各方面的不断推进,我国在经济国际化日道路也得到不断提高,我国也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发展中获得一些灵感,学习到了一些宝贵的有关发展经济的经验,我国开始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并且还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三)我国经济周期呈现适度高位增长的态势

在我国经历过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开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不一样的新常态,经济持续多年保持了相对高位增长的趋势,主要表现有我国“三化”的不断加深,即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程度,再加上我国积极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民经济发展得到一定的持续快速的发展,特别表现不一样的就是,在这断时期,在政府投资方面,我国开始不断快速增长了国家的“固投”,工业机器设备及厂房也都进行了进一步的更新换代,所有的这些变化都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不断走向快速发展阶段。

表二、实际GDP 增长率表格

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只是9.1%左右,但在2003至07年这几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率连续5年以两位数的的高速增长快速提升经济规模。并且在2007 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是有史以来,增长率最高的时期,以增长14.2个百分点的GDP 增长率稳居历史第一。

图四 我国实际GDP 增长率

2007年过后,我国经济出现了一部分新的变化,主要以下特征:第一,我国经济表现出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局势还算比较稳定,经济增长率也保持着比较高位增长。但是,在2007年,虽然经济是维持着高位增长的趋势,但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也对我国国民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2007年通胀水平快速上升,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受到较大的影响。为了规避通胀带来的不利影响,2007年12月,国家政府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一条策略,咱们国家要调整经济发展策略,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由于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迫使我国政府不得不加快中国经济调节的步伐,由于我国政府的正确领导,经济调节政策的有效,我国克服了金融危机的一切困难,我国经济增长率还算比较稳定,并没有出现比较大的回落,经济增长只是适度回落一点,由此,我国通货膨胀变为了通货紧缩。2008年至2009 年两年期间,中国经济面临着多重困难,第一、就是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跟全球金融危机,第二,国内价格不断上升,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三,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明显,这所有的困难使我国政府压力山大。最后,在我国政府与成千上万的国民的共同艰苦奋斗下,使得国内经济改革得到了快速推进,政策也能很好的执行,经济结构也得到了完美的调整,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国成功解决了国际金融危机所有的困难,我国经济也实现了焕然一新,我国政府把我国经济从处于危机中的经济解救出来,让中国经济走向不断繁荣的发展道路,维持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向。经历过一系列的挑战之后,研究我国经济周期性特征的经济宏观调控部门应该也深入得认识到,认真研究好我国经济的周期性特征,它是多么的重要,只有更快更好了解到现如今的经济发展走势,深入研究经济规律,并以经济发展规律为指导思想,采取合适的货币政策跟财政政策来进行我国的宏观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一直维持着我国经济周期走向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又好又快的发展的目标。

(四)经济周期扩张与收缩比率迅速下降

从90年代开始,我国多年来,在经济增长上只注重扩张,轻技术创新,所以我国整体的科学技术水平偏低,主要依靠国家政府的大量投资来支撑我国经济。以这种发展经济的方式就影响到了我国经济在消费、生产、劳动力供应和储蓄方面的调整。

图五 经济周期波动幅度

自从2010开始,这4年来,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很明显有很大的改观,主要表现就是周期的波动幅度大幅的下降,波动幅度没有再次出现大幅波动,而转变为平衡的趋势。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主要依靠政府大力投资的原因来保持高速的经济发展,当经济失去政府投资这个支撑的力量,经济增长就会失去动力,表现出持续下滑的现状。21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之快,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可谓震惊世界所有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缺陷也不断暴露出来,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却是一个大问题,令我国人民有所担忧,前期以牺牲咱们国家的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只注重速度而忘了人民的生活环境。

从有效需求理论来分析我国扩张与收缩比率的迅速下降,由于我国供给不不足,也就是说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从原来的资源约束型逐步转变为需求约束型经济,而经济周期表现出了由总需求带动型的特征,一国总需求的下降是导致国家经济迅速进入衰退时期的最直接原因,从而表现出我国扩张与收缩比率的迅速下降的经济特征。

四、中国与美国经济周期的比较

(一)中美两国的相似处主要表现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中美两国经济密切度持续加深,经济周期也更加契合了, 十一届三中全中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由于我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政策,促使我国经济以飞速一般的融入全球化经济环境,咱们国家的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中美两国经济在内在关联上不断提高,其中包括:深度、广度、强度三者都得到了持续提高,两国之间经济周期波动表现得更加一致性。自从改革开放(1978年)以来至21世纪,中国跟美国都经历了长周期的波向、 波长、 波峰、波谷的经济周期,中美两国基本上大约每过10年就会来一次长周期。 图六 中美两国实际GDP 增长率折线图

(二)中美两国的差异性主要表现

1、与美国波动幅度相比较,我国波动幅度更大,中国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

2、短周期波动有所不一样,由于中国与美国国情有差异、两国的发展环境跟发展时期的都有差异、两国政府所采取的政治政策也有差异,所以中美两国经济短周期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在1978年-2014年之间,中国与美国经济长周期的几乎一致,因为在21世纪出现之后,中国与美两国贸易之间增加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更加放开,这是使中国与美国两大经济体出现同步周期的最原始的因素。

五、我国经济周期的特征的形成成因分析

要想深入研究透经济周期,就必须认识到经济周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现象,而是一种难以摸透的一种经济现象,并且经济周期形成成因也是相当复杂的,它是受多种不同的因素而形成的。下面从用两个不同的思路来分析我国的经济周期形成成因,第一,外部因素而引发的经济周期现象,第二,经济经济体系内部因素而引起的周期现象。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也主要是由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

(一)我国经济周期最原始的影响就是因为受到了外部冲击的原因

外部冲击就是说引起经济波动,除内部因素以外,一切可能扰乱经济平衡关系的所有有可能的外源,它是引起经济周期变动的最根本的原因。

外部冲击主要包括对两方面的冲击:其一就是对国内总需求的影响,其二就是对国内总供给的影响。

1、利用IS-LM 模型来分析外部冲击对总需求的影响

在分析我国总需求的过程中,咱们假设国内总供给量是个固定值,根据AD-AS 模型理论,总需求跟总产出具有一次函数关系,其相互关系表现为产出决定于需求,所以可以用总需求来表达总产出的变动。也就是说通过分析总需求函数来推

导产生的变动。下面用四部门经济假设,利用IS 曲线跟LM 曲线来推导总需求函数。

其中IS 曲线: r =a +e +g -b(t -Tr) +x 1-b(1-t) +m -*y ① d d

LM 曲线: ②

根据①、②曲线可以得到总需求函数:

Ms ⎡1-b (1-t ) +m ⎤a +e +g -b (t -Tr ) +x ③ =⎢k +h **y -h *⎥p ⎣d d ⎦

在上面的函数中,外生变量主要包括:

在我国经济没有受到任何外部因素冲击的时候,产出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当外生变量受到外部冲击后产生变化后,就会改变总需求从而引起总产出的变动。

2、实际外部因素对我国总需求的冲击

回顾我国多年来的整个经济周期的发展过程,可以得到下面的四个实际因素会造成总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而这些外生变量又会直接带动总需求和总产出的变动。

第一,制度因素。在影响总需求函数的外生变量变动的一个外部冲击就是受到国家的制度因素的冲击,而且制度因素是研究外部冲击对总需求影响的最为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对总需求的可能产生的影响时间之长也是无法计算的,其中,总需求受制度因素的影响也是最为深远跟永久的。一个国家经济体系能否正常运行必须要依赖于国家的制度,以一个国家的制度为基本框架,而且制度也将决定

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效率。在这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期间,中国经济制度主要经历过两次非常大的转变。

在1979—1992年之间,我国经济体制制度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改变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在1979到92年这些年,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第一次实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更好的调动了全中国所有的农民更有激情与更有事业心从事我国农业的发展,有效的带动了我国第三产业农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市场机制,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鼓励非公有制的快速发展,我国当时采取了一系列的能够促进经济更好发展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刺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间接的实现了我国资源优化配置,更好的刺激了市场活力,掀起了一股大搞经济的热潮,让我国经济走向高速发展的道路。

图七 我国农业总产值柱形图(单位:亿元)

根据图七的显示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计划经济不断退出,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大的促进了农民的积极心,同时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农业的生产量不断创新高,相比1978年,截止到199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5倍以上。

国确立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建设最为关键时刻。但不幸的是,虽然从建国到1979年,这断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其实质是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双轨制,在这种双轨制的经济运行过程中,慢慢发现了我国经济还存在特别多的比较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解决,尤其是市场体制还未完全取代计划经济,双轨制的矛盾也越发突出,使得我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发展的困境。但是,自从我国正式确定了我国已经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并确定1992年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始年,经济体制的改变为我国下一步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并且确定我国在资源配置上,要坚持以市场配置的思想来武装头脑,明确了非公有制在我国经济发展过

程所能产生的经济效应的重要经济地位,使我国在经济史上再次出现一次具有突破性的发展期。经济体制改革就会影响总需求函数中所列的外生变量,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总需求。

图八 财政收入、各项税收、GDP 趋势图

据图八:自从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为了能够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更好的发展我国经济,我国在税收,税率的法律制度上也做了相应的改变,从图八中可以得到我国财政收入,税收跟我国GDP 它们是成正相关的关系的。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经济得到飞速一般的发展,税收,财政收入两项也得到了快速增长,从1993年只有4349亿人民币增长到129209.6亿人民币,财政收入增长了接近30倍,同时我国的税收也增长了22倍之多。可见经济体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经济制度的变革同时也会全方面影响我国经济体系,从我国总需求这方面来考虑的话,开展市场机制经济体制以及确立它的经济地位就会大大刺激国内投资的热情高涨,从而间接改变外生变量中的自发性投资;由于我国在企业管理跟企业制度的建设方面,采用并确定了现代企业制度,而且政府又不断推进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从而无形中加大了我国国内的企业投资对国内利率的反应程度;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固定税收和国内税率这些外生变量因素都会随之发生一定的改变;随着政府制定更多的关注民生的政策,其中包括在提高人民的基本生活、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民生工程事业的行动,所有的这些民生工程措施的实施就会直接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我国正在建立的多层次的股票市场、对股票市场的改革和不断完善就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虽然,经济制度变革不可能一次性改变上面所列的所有外生变量,但这些外生变量的改变会是一个慢慢改变的一个过程。当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上面的外生变量,根据总需求函数模型理论,经济体制是会直接引起总需求的变动,从而造成产出的变动。

第二、政策因素。1984—1985年这两年期间,我国经济出现经济过热现象,所以我国政府为了抑制经济过热,防止通胀严重,1985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紧缩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压抑经济过热的不正常现象。

在政府制定的政策的压抑下,1986年上半年,我国生产方面受到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全年国民收入增长率出现了回落的情况,如图九,我国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从22.87%狂降到12.90%。从这里可以得知,由于我国政府的货币政策跟财政政策直接导致货币供给的减少,从而对总需求函数造成影响。

第三,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就是指国民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判断。在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是独一无二的经济决策者,由我国政府全面负责打理我国经济体系的各方面,更夸张的情况是我国国民 的日常消费量也要由我国政府来决定,所以,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总体心理因素要想经济产生影响是有点困难的。但是,自从我国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开始逐步占据着我国经济主导地位,市场经济体制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促使我国全体企业、国民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他们的自主决策权不断扩大,咱们国家的人民对未来的经济的心理预期也开始对我国经济产生隐性的影响。举个例子,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所有人都产生了一种预期,认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将与公有制经济会共同发展,并且人们普遍预期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将会得到政府大力的支持,未来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国民对未来的中国经济预期非常看好。由于人们对我国未来经济向好的心理预期效应促使我国大批企业开始不断加大投资,从而间接推动了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图十 总收入增长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关系图

人均消费支出会受到人均总收入,价格指数的影响,当消费者非常看好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前景时,人们会预期自己的收入会增长,大家就会增加消费量,消费就会刺激经济增长,如图十,人均总收入增长率曲线与消费支出增长率曲线趋势完全一致,表明他们有相关关系。而当我国企业认为我国经济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企业就会增加生产,从而增加对实业的投资,即增加全国自发性投资。

第四,国际因素。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不断深入到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开始与各国的经济来往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与各国的贸易关系也来越紧密,促使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外贸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无论在进口贸易量还是出口贸易量都得到了快速提升。由于我国跟各国的贸易频繁度不断深入,所以当我国的主要贸易国的经济受到外部因素冲击而波动时,也会间接影响到我国我经济发展。

图十一 中国贸易出口额折线图

在2008年期间,美国次贷危机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全球经济都受到了危机的冲击,我国也难以逃脱这次危机的冲击,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严重伤害,我国从2008年的14306.93亿美元迅速下降到12016.12亿美元,下降幅度达16%,从图九可以看得出来,我国长期以来的出口贸易额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这次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我国的很多以出口贸易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企业,由于

国际环境恶劣,不得不减产,营利就逐步开始下降,有些企业因为无法承担起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只能被迫停产,甚至出现倒闭。

3、利用实际因素来分析外部因素对总供给的影响

第一,制度因素。我国制度变革不但对总需求有影响,而且对总供给也有影响,就拿我国现如今的经济制度改革来看,经济制度的好与坏对于我国总供给来说,我国制度会对我国总供给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在我国无论是处在计划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跟市场经济共同存在时的双轨制时期,我国的市场是无法调节国民的工资,而是由政府来进行决定,所以在我国不存在工资制定关系,完全取决于政府的行为,再加上我国的价格制定关系也是受到扭曲的,价格关系也无法用市场来调节,从而导致我国价格无法由企业根据自身的成本与市场的变动来灵活制定物价价格。自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定,才逐步脱离政府的管制,我国工资制定关系以及价格制定关系才得以实现由市场来决定,而不是一味的脱离市场,只听从政府的决定。所以说,从总供给角度分析来看,根据总需求函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制度变革主要会通过影响工资制定关系中的预期价格水平、价格制定关系中的成本加成率,从而间接的影响总需求。

第二,国家的科学技术因素。要想非常有效地提升我国劳动生产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国家对我国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我国不得不加大对科学技术方面的投资,以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能有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使我国快速发展,它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1978年以来,我国加大对先进技术的投资,从国外引进了非常多的先进技术、自身也加大投资进行科研,以提升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并不断寻找并提高我国科学技术的转化效益,提高向生产力转化的技能,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技术进步也大大的促使我国的经济向着好的发展方向不断发展。从总供给函数来看,技术进步通过影响技术水平这个外生变量来引起总供给的变化。

第三,劳动力供给因素。在九几年的时候,我国那时相对来说是比较缺少资本要素的,但劳动力资源却比较丰富。所以,我国那时的经济增长可以概括为劳动力拉动经济增长模式,因此,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国当时的周期波动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但自从21世纪以来,我国增长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并且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强,我国开始吸

引了大量的国外资本与技术投入到我国,这时,我国的劳动力被国外的资本跟技术所取代。

(二)利用内部传导机制来分析我国经济周期特征

内部传导机制是经济体系受到外部冲击后引起产出波动的内生原因。下面用乘数-加速数模型来分析内部传导机制的原理。

设定乘数-加速数模型为:

Zt =x (1+a ) Z t -1-arZ t -2+G 0 ④

其中,假设Z t ,Zt-1 ,Zt-2 分别是三个不同时期的国民收入,a 是加速数,x 是 t 期消费占 t-1 期国民收入的比例,政府支出用G0来表示。

首先假设政府支出增加。第一个时期,根据模型可得知,产出会增加,消费也增加,在加速数与乘数的作用下,投资与产出都会实现成倍的提高。第二期,居民消费再一次实现增加,再次经过加速数与乘数的作用下,投资与产出都会再次实现成倍的创新高。按照这种前后期不断推动提高的原理,当经济出现这种不断提高的现象,咱们把它称为我国经济步入了经济扩张期。但是这种经济扩张现象也是有个限度,并不会一直处于扩张中,而是会出现某个峰值,当峰值出现时,经济扩张现象就会受到一些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的因素的影响,产出与消费都会降低,并且因为加速数与乘数的作用,投资规模与产出会以数倍的方式降低,按照这种规律循环下来,经济就开始步入衰退期。

六、 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形成的特有的国情,下面对如何维持并实现经济周期平稳发展,提出几条政策建议。

(一)在如何应对经济周期外部冲击因素这一方面,只要产出不偏离正常的产出水平,我国政府就不需要采取宏观政策去干预由于国家的经济制度变迁、国家劳动力供给增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等实际因素而引起的产出波动情况。但是,政府应该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应对由于其它的实际因素而引起的产出波动。也就意味着,当总需求面临着冲击时,我国政府要深入研究并正确做出评价外部冲击可能对经济影响的程度,要采取与外部冲击相反的经济策略,无论在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应采取相反的策略来抵抗外部冲击对我国总需求的影响,并且还要时时跟踪我国所采取的政策所产生的效果是否有效。当总供给面临着冲击时,如果供给冲击主要是受到预期价格水平而引起的,那么我建议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比较


相关内容

  • 品牌服装店营销策划书范文
  • 专业作品:艾米诗精品服装店营销策划书 学校:牡丹江大学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姓名: 学号:[1**********]2 前 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 ...

  • 2013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模拟试题答案
  • 经济师培训:http://edu.21cn.com/kcnet1910/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不包括(). A.经济管理关系 B.市场管理关系 C.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 D.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 [答案]d更多精品资料索取:2474792143(环球网校经济师)[解析]经济 ...

  • 影视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而影视业在现代文化产业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发展以及此次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整合组建,统筹资源,必将推动多种媒体综合发展,促进影视业做大做强,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形成大融合繁 ...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
  • 第34卷第11期 2008年11月财经研究JournalofFinanceandEconomicsV01.34No.11Nov.2008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 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 黄赜琳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上海20043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数次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正确 ...

  • (推荐精品)2016年影视制作行业分析报告
  • (此文档为word 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4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4 1.行业主管部门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4 (1)相关监管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与规范性文件 5 (2)行业规划.相关支持性政策和法规 5 二.行业发展现状 6 三.影视制作行业市场规模 7 四.影视制作行业 ...

  • 如何做好博士论文 精品
  • 如 何 做 好 博 士 论 文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蒲勇健 博士论文的写作是博士研究生主要要完成的工作.由于存在着较高的难度,较长的写作周期,以及在创新,写作规范,实际及理论意义等方面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博士论文的完成一般说来是有相当的难度的.一篇好的博士论文不仅是一本好的学术专著,而且还是具 ...

  • 关于加快青海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思考_职教论文
  • [摘要]生态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 因其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是科学发展观在旅游产业中的具体体现.加快发展青海生态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 而且对于提高青海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生态立省战略具有 ...

  •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 财务报表分析 摘 要: 本文采用多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对临汾钢铁公司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我认为公司资产结构有待提高,偿债能力较差,财务风险较大和营运能力一般:有一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综合财务状况一般. 关键词: 财务分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增长能力 一.行业状况 由于外 ...

  • 中国房地产行业周期波动特征研究及预测
  • 摘要:中国房地产行业周期波动的时间长度基本上符合主流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房地产行业的短周期波动平均波长为3年,基本符合基钦周期:中周期波长为6-8年,各自内部包括了大约2个以上的短周期,基本上属于朱格拉周期.1979-1993年,房地产行业周期波动经历了15年的时间,这个过程大约包含了2个中周期和5个 ...